第一篇:西昌导游词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航天城”、“月城”、“小春城”等一个个名字就会闪现出来。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环绕,冬暖夏凉,惠风和畅的美丽城市。一枚枚运载火箭从这方神奇的土地升腾,象划破苍穹的利剑把一颗颗卫星送向太空。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员面积,54万人口,海拔1500米,蜚声中外的中国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 “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在等着我们。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9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
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来源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至2500米,总人口 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来源是 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quot;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 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
第四个展厅介绍的是彝族的家文及习惯法。所谓家支就是家族的意思,它是父系血缘集团,有父子联名的谱系。凉山彝族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而黑彝家支就起着政权的作用。习惯法是凉山彝族不成文的法律,它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奴隶制度的依据,包括人身占有与保护财产所有、犯罪、婚姻等方面,而依据习惯法作出的刑罚十分残酷,往往是斩手、断足、挖眼等酷刑。
第五个展厅是关于宗教、婚姻家庭与文学艺术。凉山彝族没有成型的宗教体系,他们的信仰还处于祖先崇拜与万物有灵的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从事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职业的人叫毕摩和苏尼,他们各有其职,各司其法。苏尼的主要职责是撵鬼驱邪,而毕摩是诵经安神祭祖,除此之外,毕摩还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是彝族的民间文化人。所以毕摩的社会地位也比苏尼高。
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有两个准则:等级内婚,家文外婚。即同一等级不同家族的人才有可能通婚。等级内婚是要保护血统的纯洁,维护等级制度;家支外婚是避免近亲结婚。这两点是不能违反的,否则会面临严酷的惩罚,甚至是死刑。
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有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等一批代表作,还有大量反映彝族人民战胜自然、战胜邪恶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乐器,如口弦、三弦、月琴等。而以漆器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更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第六个展厅集中展示了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彝族盛大的节日 ——火把节、彝族新年,有绚丽多彩的服饰,有独具特色的彝族伙食,有独特的婚礼、葬礼。目不暇接的实物、照片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是民居院,这是一所典型的彝族民居,由木结构的板屋和土木结构的碉楼组成,板屋全部采用穿逗结构,集中展示了彝族建筑的精华。
参观完博物馆,再往山上走就是泸山寺庙和道观中规模最大的光福寺。据《四川通志》记载,光福寺始建于唐朝,原名飞梁寺、大福寺,明宪宗成化年间改名为光福寺。光福寺山门匾额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光福寺各殿、阁均依山势分级建造,寺内现保存有植于汉、唐时期的柏树数株。还有著名的地震碑林,一百余通百碑记载了1536年、1732年及1850年西昌三次大地震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范围、强度及地震的破坏程度,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不少名人都曾光临光福寺,明朝时状元杨升魔被贬至云南,途经西昌,借宿于此,时逢火把节,于是留下了这首诗: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过了光福寺,再往上还有文昌宫、观音阁、玉皇殿等寺观,大家可以一路看去。
下了泸山,就来到邛海。邛海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湖泊,它的面积为31平方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5公里,平均水深 14米,最深处达34米。关于邛海的成因,自然少不了美丽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秦朝时样潼县沉陷的故事。至今还有一说,幸运的人就能看到水下古老的城池。其实,邛海处于一个断陷盆地上,由于地壳运动,东部的螺髻山不断上升,而邛海断陷盆地则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邛海。如果把西湖比作雍容华贵的贵妇,那么邛海就像清新质朴的村姑,它的美就在于它的恬静、自然。在不同的季节,湖水会呈现深浅各异,纯净细柔的绿、蓝、青各色,显示出高原湖泊独有的魅力。春夏之际,岸边垂柳依依,蓝天、白云、青山倒映水中,你可以充分体?quot;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秋天,天高气爽,月色溶溶之际,天地浑然一体,天上月、水中月交相晖映,充满诗情画意。而冬天,少了几分煊嚣的邛海,更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邛海还是一个盛产鱼虾的湖泊,每年产量可达150万斤。同时,也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这里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比赛。
人们常说,最好的总在最后。那最后我们还剩什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在我们就去领略它的风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70公里的一个叫沙坝的山谷中。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把发射中心选在西昌呢?这得从发射卫星的要求说起。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轨道距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卫星,要求纬度低,海拔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节约燃料,简化火箭的设计难度。这里的纬度是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符合这一条件。第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晴朗的天气多,第三,较好的交通条件,这两点西昌也符合要求。最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的许多军事、工业的重要项目都分布在三线地区,这里群山环抱的地势也符合当时的战略思想。这样,卫星发射中心就证式落户西昌。从1970年开始建设,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包括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在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基地。1984年进行首次发射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国内外20多颗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第一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等等。我们参观的首先是指挥控制大厅,它是整个发射中心的大脑。这里集中了我国最先进的各种航天测控设备。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余平方米的电视显示屏及各种状态显示屏,它们随时显示着发射场的工作情况、火箭卫星的运行状态及有关参数,专家们就是在这里完成对卫星发射的指挥控制、数据交换与处理等工作,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太空。当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走进这里时,情不自禁的赞叹道:西昌,休斯敦!
走出指控大厅,再往前行六公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由 2号工位及3号工位两个发射系统组成的发射场。3号工位于 1984年投入使用,1990年发射了第一颗外国卫星——亚星一号。它高达77米,发射塔上有11层可作180度水平旋转的工作平台,3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火箭,它可以把1.5吨以下的卫星送人轨道。2号工位建成于1990的年,工期只有14个月,而国外建设同类型的发射工位一般需要2年时间。2号工位由一座高97米,重达似4500吨的活动勤务塔架和高74米,重1040吨的固定脐带塔以及三座高175米的避雷塔组成。火箭、卫星的起竖、对接,最后的检测和燃料的加注都在塔上完成。塔上的各种设施完备,可以对塔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进行随意控制。2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等大推力火箭的发射。它是目前我国发射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工位。
离发射场不远的山坳里,是火箭、卫星技术厂区,这里有测试大厅、火箭单元测试楼、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测试间、卫星检漏厂房、卫星加注总装厂房、固体火箭探伤厂房等,是对卫星、火箭进行检测的地方。
各位贵宾,在游览结束之后,请让我再说一说西昌的发展近况。近几年来,西昌的发展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西昌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民族经济试验区,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昌又是攀西地区和川滇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攀西地区是我国罕见的资源富集组合优越的”聚宝盆“,农业、水能、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投资 160亿元的西昌官地电站,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农业资源得天独厚。西昌日照长,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安宁河贯穿全境83 公里,使西昌成为安宁河河谷平原主体和攀西农业综合开发的腹心地带。西昌平坝、山地相间,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立体气候,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独具优势。反季蔬菜、花卉、特种水产正成为蓬勃兴起的产业。是四川省优质稻米、茧、丝、烟、果、林、反季蔬菜、花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相信各位贵宾再次来到西昌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更加迷人的新西昌。谢谢大家!
第二篇:西昌导游词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不得不说她的四张名片,即:“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这一个个名字闪现出来,直让人浮想联翩。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这里地处低纬度、高海拔,污染少,空气能见度高,因此昼里烈日炎炎,夜间皓月当空。想体验“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境吗,来西昌吧!听着《春江花月夜》的动人旋律,沉醉在溶溶月色中,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西昌“航天城”的来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西昌旅游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三大特色。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先游山,再玩水,再观航天基地。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下了泸山,就来到邛海。邛海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湖泊,关于邛海的成因,自然少不了美丽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秦朝时样潼县沉陷的故事。至今还有一说,幸运的人就能看到水下古老的城池。其实,邛海处于一个断陷盆地上,由于地壳运动,东部的螺髻山不断上升,而邛海断陷盆地则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邛海。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的诗意之境。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邛海还是一个盛产鱼虾的湖泊,每年产量可达150万斤。同时,也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这里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比赛。人们常说,最好的总在最后。现在将带大家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去领略它的风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70公里的山谷中。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把发射中心选在西昌呢?这得从发射卫星的要求说起。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轨道距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卫星,要求纬度低,海拔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节约燃料,简化火箭的设计难度。首先,这里的纬度是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第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晴朗的天气多,第三,较好的交通条件,这三点要求西昌都符合。最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的许多军事、工业的重要项目都分布在三线地区,这里群山环抱的地势也符合当时的战略思想。这样,卫星发射中心就证式落户西昌。从1970年开始建设,1984年进行首次发射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国内外20多颗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第一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等等。
各位贵宾,在游览结束之后,请让我再说一说西昌的发展近况。近几年来,西昌的发展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攀西地区是我国罕见的资源富集组合优越的“聚宝盆”,农业、水能、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投资 160亿元的西昌官地电站,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农业资源得天独厚。西昌日照长,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安宁河贯穿全境83 公里,使西昌成为安宁河河谷平原主体和攀西农业综合开发的腹心地带。西昌平坝、山地相间,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立体气候,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独具优势。反季蔬菜、花卉、特种水产正成为蓬勃兴起的产业。是四川省优质稻米、茧、丝、烟、果、林、反季蔬菜、花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相信各位贵宾再次来到西昌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将是一个更加迷人的新西昌。谢谢大家!
第三篇:西昌导游词
西昌导游词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航天城”、”月城”、”小春城”等一个个名字就会闪现出来。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环绕,冬暖夏凉,惠风和畅的美丽城市。一枚枚运载火箭从这方神奇的土地升腾,象划破苍穹的利剑把一颗颗卫星送向太空。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员面积,54万人口,海拔1500米,蜚声中外的中国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
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
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 “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
在等着我们。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
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9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
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至2500米,总人口 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是 70年代以前,由云南
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quot;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
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 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
共3页,当前第1页123更新学习
第四篇:西昌庐山导游词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两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接潘阳湖。整个山林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呢!南北长,东西窄。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带来的西昌庐山的导游词,欢迎欣赏阅读。
西昌庐山导游词一:
欢迎大家来到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庐山,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刘。
庐山的天气变化多端,苏东坡上庐山时刚好遇到的是云雾天气,什么都没有看见,所以他不由的感叹说:哎,这么大的雾,什么都看不见,连庐山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不过人家毕竟是诗人,虽然什么都没有看见,但还是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句。我们庐山的天气啊,就像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说不定一会儿就下雨了。所以说,我们在一定要准备好雨具,以防万一。
我们先来看秀峰瀑布,这里有李白诗下的庐山秀峰瀑布,像白色的带子从天而降,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坐好了,马上就要到气吐江湖的含鄱(pó)口,在那里可以看到翻腾的云海,非常壮观。还会经过风光秀丽的锦绣谷,锦绣谷因为一年四季花开灿烂,四季如春,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锦绣而得名。现在到了仙人洞,下车后大家跟着往里走,里面有一块专供游人拍照的悬空大石板,传说:有一对情侣在拍照时,一阵风把女孩的帽子吹走了,她下意识的捡帽子,不料掉下悬崖,希望你们照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意外!大家也要注意保护庐山的环境,不要乱丢垃圾
今天下午大家一定很累了吧,休息一会儿,晚饭后为大家安排看电影《庐山恋》,希望大家喜欢!
西昌庐山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庐山游玩。我姓邱,你们可以叫我邱导游,非常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让我陪你们游庐山,展示一下这里的魅力。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两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接潘阳湖。整个山林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呢!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溪涧,地形复杂的样。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世界,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规格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
庐山是一座集冈景,卫华、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斌。我们来到东林寺,我开始介绍:“普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再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扣地理的中心学府。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回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脖式的教堂,融合东西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建筑,以及日本建筑和伊斯兰清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接着我们又游了好汉坡,植物圆`````
游客们,今天的游览结束,感谢大家游览世界遗产。
西昌庐山导游词三: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航天城”、“月城”、“小春城”等一个个名字就会闪现出来。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环绕,冬暖夏凉,惠风和畅的美丽城市。一枚枚运载火箭从这方神奇的土地升腾,象划破苍穹的利剑把一颗颗卫星送向太空。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员面积,54万人口,海拔1500米,蜚声中外的中国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 “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在等着我们。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9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
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来源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至2500米,总人口 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来源是 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 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
走出指控大厅,再往前行六公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由 2号工位及3号工位两个发射系统组成的发射场。3号工位于 1984年投入使用,1990年发射了第一颗外国卫星——亚星一号。它高达77米,发射塔上有11层可作180度水平旋转的工作平台,3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火箭,它可以把1.5吨以下的卫星送人轨道。2号工位建成于1990的年,工期只有14个月,而国外建设同类型的发射工位一般需要2年时间。2号工位由一座高97米,重达似4500吨的活动勤务塔架和高74米,重1040吨的固定脐带塔以及三座高175米的避雷塔组成。火箭、卫星的起竖、对接,最后的检测和燃料的加注都在塔上完成。塔上的各种设施完备,可以对塔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进行随意控制。2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等大推力火箭的发射。它是目前我国发射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工位。
离发射场不远的山坳里,是火箭、卫星技术厂区,这里有测试大厅、火箭单元测试楼、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测试间、卫星检漏厂房、卫星加注总装厂房、固体火箭探伤厂房等,是对卫星、火箭进行检测的地方。
各位贵宾,在游览结束之后,请让我再说一说西昌的发展近况。近几年来,西昌的发展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西昌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民族经济试验区,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昌又是攀西地区和川滇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攀西地区是我国罕见的资源富集组合优越的“聚宝盆”,农业、水能、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投资 160亿元的西昌官地电站,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农业资源得天独厚。西昌日照长,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安宁河贯穿全境83 公里,使西昌成为安宁河河谷平原主体和攀西农业综合开发的腹心地带。西昌平坝、山地相间,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立体气候,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独具优势。反季蔬菜、花卉、特种水产正成为蓬勃兴起的产业。是四川省优质稻米、茧、丝、烟、果、林、反季蔬菜、花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相信各位贵宾再次来到西昌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更加迷人的新西昌。谢谢大家!
第五篇:西昌老城区导游词
西昌古城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西昌,这是一座拥有“小春城”,“月城”,“航天城”、“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小城”、“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等一系列美誉的城市,这样数下去,是不是足以让你上气不接下气。等一下,咱们西昌明清古城在2009年,和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成为了“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下面就让我们去领略“最美十大古城”的胜景吧!
大家都知道,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就知道西昌城悠久的历史,说起厚重的历史感,就不得不提西昌老城区了。西昌明清古城位于西昌市区西北部,北与北山相接,西临西河,东有东河,东南为开阔的平坝,古城的形状似一把展开的折扇,现存占地面积约130万平方米。
西昌明清古城始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多次培修。开四座城门,北为建平门,南为大通门,东为安定门,西为宁远门,且南北、东西相互对称。目前除宁远门已毁外,其余三座城门尚存。因明代在西昌置建昌卫,所以西昌古城又称建昌卫古城。
城内街道迄今基本保持原布局,即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为北街,其南为南街,其西为西街(又称仓街)、其东为东街(又称府街)。另,城南有顺城街,城西有石塔街,城东南有涌泉街。此外,各街之间又有二十余条小巷相连,使其各街巷纵横交错,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状格局。
城内在明清时期的引水设施也比较完备,采取以引河水入城为主,掘井取水为辅,构成溪水常流,水井星落棋布的引水体系。据考查,引河水入城主要有三处.城西北角白塔寺和城东北角研经书院两处分别从北山引水入城,城东南涌泉街过水庵旁又引东河水入城。今西昌市二中(研经书院旧址)尚存明代“水仓”遗址,城内明清古井数百眼,其中最著名的有,北街的明代“梅花井”,涌泉街的“豆芽井”,石塔街的“大水井”和仓街的“胡家井”等。这些古井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数百年不衰,一直延用至令。
四牌楼
游客朋友们,大家现在的位置就是西昌古城区的四牌楼了,四牌楼位于西昌市南街、北街、府街、仓街交汇处。四牌楼在明建西昌城的中心位置,东、西、南、北与四道城门都遥望可及,为繁华地段。牌楼东面为府街,因清代建宁远府衙门就在街侧,牌楼西面为仓街,因建有粮仓得名。南街、北街因正对古城南门,北门得名。
据民国版《西昌县志》载“……城中建楼,儋牖轩敞,曰四牌楼”。原为四方三层塔式亭楼,底楼四道门,道通四方,行人可对穿对过;第二层塑的是魁星神像,门上有对联:“佛坐楼台观自在,人行地面享安然”;第三层塑观音。每层都是翘首屋檐,檐脊都有响铃,风动时叮当作响,楼顶有朱砂鼎瓶一个,瓶中插有三支宝剑。1946年,将楼四周民房拆除扩街;1950年解放后,神像被毁;1957~1958年全部拆除。但四牌楼的名称,沿用至今。
明清时代的官衙多集中在四牌楼四周,巷道因官衙所在得名。后营巷,为清代巡防后五营驻地得名;都司堂巷为明代行都指挥使司衙门驻地;什字街为清代官员的侍卫武官住处,称作“戈什哈”(满语,意为护卫),习称什字,故得名。四牌楼古时附近庙宇多,仓街南侧有城隍庙,东南方有清真寺,府街的上侧有东岳庙,东北有东林寺,仓街西口有景净寺、白塔寺、关帝庙。清代西昌城内的两大书院都在四牌楼附近,东北有研经书院,仓街西端为泸峰书院。
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为西昌老城区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通楼
我们接下来要去到的,是西昌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城建筑之南门城楼---大通楼。西昌大通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经过修整和恢复后,大通门城楼巍峨,瓮城依旧,城碟壮观,是人们怀古颂今,休闲观景的好去处。大通楼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中式建筑,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楹联诗词,石刻斗拱,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墙上的诗文,柱上的楹联琳琅满目,无不诉说着西昌的历史,倾注着文人的一腔情怀。既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古绝唱,又有一代文豪杨慎的断肠悲歌,还有晚清书家何绍基的赏月咏叹,以及乾隆举子杨学述的建昌竹枝词。正如“八百里河山风风雨雨依还看蓝天白云,两千年往事是是非非试问这红墙绿瓦。
大通楼城门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城楼建筑面积588平方米,城楼设有展厅,常有各类展览向游人开放,还设有舞池、茶楼、观景台。每逢佳节日,夜晚彩灯映城楼,为西昌市夜景之一。迂回在楼廊楹柱之间,仿佛回到过去,身临其境用心去感受它的历史厚重感。举目环顾,似乎在翻阅一页页积满尘土的史籍。人们乐登斯楼,大家都为着怀古而来,为着感受文化艺术而来,感受它的魅力。
西昌明清古城博大壮观,显示了先辈的智慧和力量,是留给后代极其宝贵而后重的文化遗产。透过老城,我们可以了解西昌的过去,透过新城,我们可以看到西昌的未来。
城市雕塑
游客朋友们,游览了见证西昌历史的老城区,现在给大家介绍西昌著名的城市雕塑,寻找西昌的文化元素。相信当你在西昌看到这些具有彝族文化符号的雕塑时,更能够亲身感受到大凉山彝族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会更加向往西昌这座美丽的城市。
一是月亮女儿。我们西昌作为有名的月城,以月亮为造型的城市雕塑比较多,其中最知名的是坐落于西昌市委庭院中的“月亮女儿”雕塑:一位美丽的彝家少女赤着双脚踩在绵羊头角上,斜倚弯月,拨弄着怀中的月琴。这座1986年由著名雕塑家朱成设计的雕塑,如今成了西昌的城标。后来又分别在青山机场广场和火把广场复制了这一座雕塑。像这样一个西昌的标志性城市雕塑,据说是缘自彝族的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有一个美丽勤劳的彝族姑娘,特别擅长织布,月神的女儿倾慕她的心灵手巧,专门请她到月宫上去教授纺织的技艺,而月神也被她的美丽勤劳所打动了就收她做自己的女儿。从此在他乡,要是思念家乡的亲人们,她就会轻轻弹起月琴。这个美丽的传说,更为西昌平添了一份浪漫和神秘。
二是彝海结盟纪念碑。在西昌,大家最熟悉的城市雕塑当属“彝海结盟纪念碑”。矗立于车来车往的市中心大转盘处的这座雕塑上,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和彝族家支头人果基小叶丹肩并着肩站立着,分别举着大碗,目光坚毅地看着远方,诉说着一段歃血为盟的传奇故事。“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捏在一起力量大”的彝汉民族团结精神,早已成为一段佳话,也成为这座光荣之城的历史文化积淀。1935年5月12日,红军经过凉山彝区时,果基小叶丹不顾个人和家支的安危,在冕宁县彝海边与刘伯承司令歃血为盟,并接受中国工农红军沽基支队支队长的任命,带领彝族群众安全护送红军通过彝区,打破了蒋介石妄图使工农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战略野心,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85年,在“彝海结盟”50周年的时候,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塑像在西昌市中心建成。如今塑像成了历史的见证,也成了西昌的地标。
三是支格阿龙。在民族风情园广场上,傲然矗立着一座雕塑。世居凉山的彝族人都知道,这位身靠长翅神骏斯木都颠,目光坚毅,弯弓搭射天日的英雄,就是支格阿龙。相传,发明了彝家第一部织机的美丽姑娘蒲莫列依,有一天在术祖山下的一棵大杉树下织布,天空中从四个方向飞来四只雄鹰。突然,从一只鹰的身上落下三滴鲜红的血,一滴落在她的头上断了九根黑发;一滴落在她的腰上刺破了七层衣裳;一滴落在她的裙子上穿透了三层百褶裙。她因此而受孕,不久生下一个男孩。经毕摩翻问经书,并按照孩子出生于龙年、龙月、龙日、龙时、龙方位的龙辰,取名为支格阿龙。支格阿龙成为彝族的英雄,具备箭射日月,修天补地,呼风降雾,降魔伏妖的正义和勇敢,乐于为民除害和主持公道,备受后世敬仰与崇拜。现在彝人都自豪地认为自己是支格阿龙的后代,是鹰的后裔。而鹰也因此成为了彝人崇尚的图腾。
四是凉山之鹰。我们凉山彝族人民,每当仰望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前的那座“凉山之鹰”雕塑,心里就会响起彝族前辈艺术家克惹丹夫创作的这首歌。“大凉山,你的名字总是不寻常,祖祖辈辈洒满汗水,我们终于种下希望,梦里千回我已看见你的新装,仿佛已在神话之乡,挽起长袖我们赶春潮,拉起裤脚我们追太阳……”。雕塑上身披“擦尔瓦”,佩戴“英雄带”,昂首阔步吹响号角的彝人,拥有着大山一样的胸怀,好像雄鹰展翅欲飞。
五是索玛花开。2010年7月以后,细心的市民一定发现,在西昌主要交通干道航天大道上又多了一个吸引眼球的雕塑“索玛花开”。雕塑上两位翩翩起舞的妙龄少女的形态又如两朵竞相开放的索玛花,据说这寓意着开放的凉山、热情的凉山儿女迎接美好的未来。“谁不说凉山是一幅画,彝家的姑娘就是画中花,阿哥天天都看着你,阿哥只喜欢索玛花,啊,美丽的索玛花,温柔的索玛花,可爱的索玛花,凉山的索玛花……”山鹰组合的歌声唱出了彝族人民所喜爱的索玛花。索玛花,其实就是汉语里说的杜鹃花”、“山茶花”。有人说索玛花是彝族的族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在彝族文化中,索玛花一直受到热情讴歌,也经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如今一年一度的西昌彝族火把节选美中的佼佼者就会被冠以“金索玛”奖。而索玛花的象征意义远不止这些,在彝族宗教祭祀中索玛花也具有神圣、吉祥和幸福的含义,毕摩《指路经》中“玛洛液曲方,渴亦饮一口,不渴饮一口。”是广为人知的。据传彝族先民在迁徙过程中,途经今天的云南昭通葡萄井时,人人又饥又渴,这时路旁一索玛树枝上流出的汩汩泉水,解救了人们,人们认为是神灵保佑,救了他们,于是此后人们凡经此处,都要喝上一口。索玛花就这样深深地镶入了彝人的生死、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图景之中,成为一株光彩夺目、不可撼动的文化树。
六是吉祥火图腾。雕塑图案以彝族的火、祥云代表丰收、吉祥,以及太阳鸟的图案变形,总共是四个柱子,这些雕塑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镂空塑雕形式,并根据“五彩凉山、吉祥西昌”的灵感来打造的。树立的白色立柱上不仅有美丽的祥云、还有舞动的火把,“吉祥火图腾”雕塑提升了西昌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