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昌旅游发展调查
西昌旅游发展调查
导言:随着人们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全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被人们所熟知。我的家乡——西昌,也不例外,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从2002年开始西昌就将泸山,邛海,螺髻山等景点订为AAA级旅游景点,在西昌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在2008年,西昌被评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调查目的:调查旅游为当地人带来的益处和旅游发展方向以及旅游发展中的不足。
通过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随机调查,并合理分析其调查内容。调查时间:2011年火把节期间,属旅游旺季。
调查背景:火把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盛大佳节,火把节的盛大篝火晚会和火把游行吸引了许多各地的游客,西昌政府也特别的重视这个节日,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里,有很多传统的活动项目,比如斗鸡,斗牛,选美,篝火晚会,火把游行等许多盛大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都是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调查对象:景区居民,市区居民,游客,以及商铺老板。
具体调查经过如下:
总括:整个调查分为四组,非别从火把节的开始高潮和结束三个阶段跟踪调查四个调查对象,从而对西昌的旅游发展进行横向纵向的调查,使调查更具有说服力。
一、第一组,对景区居民的调查。
1、火把节开始阶段。
在火把节开始阶段,对100位居住于景区的居民进行访问调查,调查组汇总得到一下点景区居民们对即将到来的火把节的四点感受。
1、有
6位家中有从事酒店及家庭旅馆经营的居民表示,旅馆和酒店基本已经预订一空,并且有些旅客都已抵达西昌。
2、67位上班族发现,在前往上班地点的路途上,所花的时间开始渐渐增多,外地牌照的车辆逐渐增多,多以川A等川字开头的车辆。
3、24位退休老人表示,在景区街道散步的时候,时不时会有人来询问著名的景区或是好吃的餐饮店的方位。
4、3位从事交通行业的居民感觉到搭乘交通工具的人中,开始有一些不同当地的口音出现,可以分辨有比较多的成都口音,而少有普通话。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火把节具有一定的一定的影响力,慕名而来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可以看出西昌有发展为全国受人欢迎的旅游景区的潜力,不过从友人的特质可知,西昌旅游影响力影响的范围还是较小,大多是在四川片区内。
2、火把节的进行阶段。
在火把节的进行阶段,对100位居住于景区的居民在街上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综合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点。(自己编)
3、火把节结束后的阶段。
在火把节结束后,调查了100位居住于景区的居民的发现和感受。有以下几点,(大概方向有环境回复良好,生活回复等方面)
二、第二组,对市区居民的调查以及旅客的调查。
调查队在西昌市区向300户城镇居民发放问卷,对居民在规定的调查期内,不以找工作或者赚取收入为目的,离开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在外停留超过6小时,但不足1年,出行距离超过10公里的,外出参观、游览、度假、探亲访友、疗养、出差或从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上半年南京市城镇居民旅游情况。本次调查中,从随机抽出的300户家庭所填报的资料汇总表明:家庭常住平均人口为
2.79人;家庭月总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7.05%,14999-10000元的占9.18%,9999-5000元的占34.59%,4999-2500元的占39.67%,2499-1000元的占9.02%,999元及以下的占0.49%。被访家庭户主大多为男性,占75.9%,女性户主占24.1%;户主年龄主要集中在45-64岁,占52.79%,65岁以上的占17.05%,25-44岁的占30%,15-24岁的占0.16%;户主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的占5.08%,大学本科的占15.9%,大学专科的占22.62%,中专的占
6.72%,高中的占24.75%,初中的占21.8%,小学及以下的占3.11%。
1、基本情况
据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有17.9%户出游,出游次数为109次,平均家庭人数达到2.17人,其中有超过一半的被访者在外过夜,占总人数的56.9%。有47.7%的被访者出行目的为观光游览;有19.3%的被访者为度假、休闲;探亲访友的人数占26.6%;商务、出差及其他目的的仅占6.4%。从总体上看,上半年南京市城镇居民外出旅游热情较高,旅游市场总体运行良好。
2、旅游消费情况
被访者中,有40.4%的人选择参加旅行社团体旅游,人均花费为1858.44元,其中1290.55元提前支付予旅行社,约占旅游总支出的69.4%;旅游购物人均花费410元,约占旅游总支出的22.1%。
其余59.6%的被访者未选择旅行社作为出游向导,而是选择自助游的方式,其花费略低于参加旅行社出游,个人人均支出为1485.99元。在个人支付的费用中,城市间交通费为人均287.89元,其中乘坐飞机所花费的费用最高,为123.15元;自驾车其次,为85.34元;火车费用为60.06元;长途汽车费用最少,为19.35元。除此之外,个人支出的其他费用包括,住宿费人均56.25元,餐饮费人均188.64元,市内交通费人均19.78元,邮电通讯费人均8.29元,景区游览费人均158.76元,文娱费人均31.93元,购物费人均405.94元,其他人均328.51元。其中,购物费约占个人总支出的27.32%,占旅游总费用的比重最大。
3、旅游满意度评价
调查中,有12.9%的被访者表示旅游中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很好,有77.1%的被访者评价为好,其余10.0%的被访者认为一般。总体上说,被访者对旅游中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都较为满意。
三、对商家的调查
调查队在火把节期间对几个旅游景点周边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大部分商
家对火把节的期望值很高,同时历年来的火把节都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创收,对
凉山州的旅游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火把节来临之际,在旅游景区周围的小吃店以及饭店,还有住宿都上涨到了旅游
黄金时段价格,带来的利润是翻了一翻。同时出现了住宿紧缺的状况,即使有钱
都不能住店。这个问题反应出我市还未有做到国家级景点的资格。
在餐饮业中,火把节大量的 人口流动量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西昌美食以彝
族风味为主,砣砣肉、荞麦面、野山菌、建昌板鸭都是不容错过的美味。西昌的米线也很有特色,可以在城里的多家米线铺子品尝。西昌有许多回民,在四排楼、马水河一带有不少回民餐馆,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清真菜。
西昌的小吃很多,这里也有不少比较正宗的小店,其中南苑小区的“老约家”和
胜利北路游泳池对面的“红月亮” 做当地特色菜味道很不错。但如果你想在品尝
彝族风味的同时体味彝族风情,可以选择龙眼井下面的”索玛酒楼”,那儿的味
道可能差一些,但适用彝族餐具。别有风情,价格相对要高一些。如果你花100
元钱,还可以在院中烧堆火,和服务员一起跳达体舞。
四、西昌旅游的总结
2006年,凉山州委、州政府在西昌市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西昌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邛海-泸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一办三创”使西昌旅游业发展凸显“井喷效应”,旅游产业成为西昌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33家,注册导游318人。星级酒店12家,社会旅馆445家,总床位近3万个。旅游汽车公司2家,旅游专用车74辆,旅游购物商店57家。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2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
西昌旅游发展实现十大亮点
亮点之一:旅游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外地游客除了到西昌邛海泸山观光游和乡村旅游外,还选择到卫星基地一日游、螺髻山二日游、泸沽湖三日游,西昌的旅游发展极大拉动了周边各县旅游经济发展,实现了州县市多赢局面,以西昌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旅游模式凸显成效。2010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占GDP的22%,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2006年的285万人(次)和16.18亿元分别增长了251%和211%,大西昌旅游的格局基本形成,旅游产业成为西昌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亮点之二:城市旅游品牌魅力更加张显。依托西昌富集的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山、水、城相依相融的人居环境,市委、政府精心提炼出体现西昌特色、展示西昌城市形象定位的宣传主题,“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成为西昌旅游的金字招牌,享誉省内外。独特的气候赐予西昌太阳城、小春城、航天城和“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大名片。亮点之三:旅游六要素功能配套成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断强化完善现代旅游功能保障。
亮点之四:旅游基础设施切实完善全面夯实。西昌市通过努力,从2006年至2010年5年时间,市委、市政府整合各类资金达到28亿元,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起与旅游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亮点之五:旅游宣传营销多点开花影响倍增。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西昌旅游的影响面和吸引力。
亮点之六:旅游节庆活动全新策划星火燎原。2010年全市举办的乡村旅游及邛泸景区节庆活动达到了创记录的26个,春节各大宾馆酒店仅春节年夜饭一项,收入就达到上千万元。
亮点之七:乡村旅游从无到有成为旅游产业主力军。西昌的乡村旅游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起来。乡村旅游从最初城郊周边一些农户自发开设农家餐馆开始,逐步向利用景区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型方向发展,实现了从单一的农家乐到乡村旅游的飞跃。
亮点之八:旅游文化体育有机结合联动发展。“十一五”期间,西昌旅游注重旅游、文化、体育有机结合,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成功举办龙舟文化艺术节、全国定向越野赛、月亮女儿选拔赛、欢乐中国行等大型旅游文体活动,活动规模档次不断提升,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亮点之九:火把节逆境跨越点燃大地震后四川旅游“第一把火”。汶川“5.12”大地震后,西昌成为国家旅游局在四川省首批恢复启动旅游市场的13个市州之一,为四川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外地游客不仅来自省内,更有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湖南等地游客,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游客,实现了以成都、重庆为主要客源地向多级市场拓展的过渡。
亮点之十: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2010年7月,投资1500万元、占地8.25公倾的民生工程观鸟岛湿地公园正式竣工。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受到了高端人士的高度评价,深受市民及游客喜爱。总占地面积为2600多亩,集生态恢复、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观鸟岛湿地公园二期—“梦里水乡”湿地已于今年7月建成,正式向游客开放。
总结:
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 “一办三创”使西昌旅游业发展凸现“井喷效应”,快速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一跃成为西昌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西昌
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西昌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之一。2010年,西昌市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亿元,在旅游产业带动下,2010年,西昌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多亿元,比2006年的42亿元,净增55亿元,增长131%,实现了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
从单一型到复合型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西昌旅游通过重点开发邛海泸山、乡村田园休闲度假产品,以民生为本打造市民与游客共享空间休闲旅游产品(月城广场、火把广场等),文化体验开发月华知青博物馆,以及体现古镇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礼州古镇文化节等),大力开发演艺娱乐(“月亮女儿选拔赛”)等文化旅游产品,完善了休闲度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光型旅游的制约,实现了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的突破。
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 长期以来,西昌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低水平、破坏性和重复性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制约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十一五”期间,西昌旅游通过积极开发游客容量大、社会效益好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主题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同时,努力完善旅游服务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实现了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从景区带动型向景区、城市双带动型的转变 过去西昌旅游一直沿袭“景区带动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存在先天不足:一是自然观光型旅游唱主角,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脆弱;二是旅游消费以吃住行为主,制约旅游产业链延伸;三是不适应多层次的游客不同需求,体验性差、回头客少。目前,西昌旅游成功转型,变单一“景区带动型”为“景区、城市双带动型”,变传统的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为“中心旅游城市+旅游休闲小镇”模式,点面结合,使西昌旅游告别了“门票经济”的历史。
从过境旅游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过去,来西昌的游客一般是从西昌直接到泸沽湖或云南旅游,西昌不过是他们的一个过境地。随着西昌旅游配套建设条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接待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西昌休闲度假,在西昌停留的时间普遍由原来的一天增加到三、四天,特别是西昌优越的气候条件更是吸引了不少老年朋友在邛海边长住过冬。
第二篇:2011西昌旅游小贴士总结
一、西昌地标:
*西昌市中心-月城广场
*地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航天北路1号
*入住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
地址:西昌健康南路
电话:(0834)8888833
凉山香格里拉大酒店地处西昌城南商业地段,坐落于西昌民族体育场正对面。距火车5公里,距飞机场15公里,离市中心1.5公里,距邛海、泸山6公里,酒店附近有大型超级购物中心,以及供你休闲的民族风情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离海河路900米左右,里
*汽车旅游客运中心:西昌市三岔口南路412号(近航天大道)
二、西昌旅游:
*螺髻山自由行:在西昌旅游客运中心乘坐西昌—普格班车到达螺髻山镇(票价12元+1元保险),在镇上乘坐面包车到螺髻山风景区接待中心停车场(20元包车,按人收是5元/人),在此购买螺髻山门票(50元),换乘景区交通车(16元/人)前往索道站,在索道下站购卖往返索道票(130元),乘坐索道到达索道上站(45分钟),沿观光步道徒步到达第一个景点黑龙潭游客中心(大约20分钟),游完后原路返回索道上站,凭往返索道票乘坐索道下山,到达索道下站后,换乘景区交通车到达接待中心停车场,从停车场租车或搭车到螺髻山镇,在螺髻山镇赶班车返回西昌。
费用:往返班车票26元 门票50元 索道票130元/人(不含租面包车费用)
特别提醒:
螺髻山的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4358米。我们这些一日游的游客是不大可能爬上最高的天门的。不是别的,关键是时间有限。螺髻山工作人员的下班时间是4点半,如果上了天门,那就是上的去,下不来啊。虽然爬不到那么高,但是我们也好歹爬到了海拔3760米。抵达螺髻山后,我们首先搭乘“亚洲第一索道”来到半山腰,大约3600米的样子。索道很长,搭乘一次索道足足需要40多分钟的时间。下了索道之后的路就需要我们自己爬了。这么高的地方,高原反应比较明显,走几步就会感到喘的厉害,如果走快了还会感到一阵眩晕。虽然爬得艰难,但是美丽的风景却让我们感到不虚此行。
1、这个季节去螺髻山,最好带上外衣,还有雨具。如果怕冷的人,还可以在上山前,租羽绒服,价格为每件20元,在螺髻山彝寨、螺髻山风景区接待中心、索道下站都可以租到。
2、景区及螺髻山彝寨都有大型停车场,停车很方便。
3、建议游客最好上午早一点进入景区,越早越好,以便减少等待索道的时间,景区每天上午7点开始对外开放。索道运行时间是早上8:00到下午4:00。
*观鸟岛湿地公园位于邛海西岸北端、观海路东侧,占地面积8.52万平方米,规模宏阔,气象葳蕤,十分令人陶醉。
三、西昌旅行社: 维克假日旅行社华源旅行社彝文化旅行社
*维克假日:坐4路公交车到月城广场下车,刘伯承塑像的后面,星光宾馆1501室。办公电话/传真:0834-3223111,手机:***
螺髻山310/人,不含午餐,下午5.6点回来
卫星基地190元/人,下午2.3点回来
*康辉西昌分社(国际)西昌市马水河街53号马晓莹0834-324355
*西昌大自然旅行社:城南大道二段1号,名仁酒店大厅 电话:***:
螺髻山一日游:大人308 元(含螺髻山门票50元,索道及观光车
费146元,用车。不含餐)早宾馆接车(约70KM,行车时间约需1个半小时),换乘景区交通车,抵螺髻山索道站,乘亚洲落差最大的观光索道,游览螺髻山美景,徒步(行程约7Km)进入螺髻山风景区:黑龙潭、珍珠潭、大小水草湖、情人岛、阿鲁崖、神鹰峰、牵手湖、仙鸭湖、石鼓湖、卧虎峰、龙骨滩以及古冰川时代遗迹——冰川刻槽,乘汽车返回西昌。
定金先交100元/人
卫星基地190元/人
四、西昌美食:
到了火把节之乡,当然要品尝一下最地道的彝族美食。“砣砣肉”、烤小猪、酸菜汤、猪肠血米要尝一尝,还要品一下“杆杆酒”,是彝族人民喜庆节日时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别具风味的水酒。到螺髻山还有一道菜是当地彝族百姓的特色菜——包腊肉煮鸡,一定要尝一尝。以上美食在螺髻山彝寨都可以品尝到。乳猪砣砣肉、酸菜土豆鸡,荞麦饼、彝家馍肉、连渣菜、彝家辣子鸡为西昌具有彝族特色的风味菜。建昌板鸭、渔家菜醉虾、油炸白条鱼、清蒸毛蟹、南瓜鱼头汤、邛海醉虾、海草鱼片、油炸白条鱼、肠灌肠、邛海烧烤、城门洞牛肉粉、李肥肠、清真园牛肚粉、西昌卷粉、会理黑山羊肉、荤豆花、等为具有西昌特色的风味菜。
小渔村的烤鱼,要找那种小渔村口音很中的人那吃,记到讲价,当心被烧哦。邛海边的黄家烧烤也好吃
网烧我比较推荐长安菜市场那家江二娃,好吃便宜,特别是他们家的醋碟比较特色。卫星宾馆周大胡子对面的小二烧烤(也是网烧),其实我觉得一般啦...不过有些人觉得好吃.....还有就是以前凯利莱,现在岷江饭店对面,是网烧城。里面的味道比较平均,没得哈子特色但还是可以的。
第三篇:旅游调查
日前,在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微校·第六届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推介活动颁奖典礼暨青年旅游研讨会”上,青年旅游传播研究院、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共同发布了《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出游频率高、时间长,他们的出游方式以自助游为主,看重旅途舒适度,最愿意通过新媒体与朋友分享旅游经验。
本次调查的抽样样本库为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全国“985”、“211”院校和普通高校名单。调查对象覆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台湾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全国20所高校的1200名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56份,有效率为98.72%。被调查者中,女性占52.42%,男性47.58%;大学一年级学生占被调查者的21.06%,大二学占35.36%,大三学生占16.46%,大四学生占8.75%,研究生占18.37%。
九成被调查者喜欢旅游
调查发现,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喜欢旅游。其中,非常热爱旅游的占41.15%,比去年提高了1.15%。具体到出游范围,选择省内及周边游者,比去年大幅增加了17.33个百分点,达到54.03%;另有47.58%的被调查者离开本省去过国内其他城市旅游,比去年增加了19.88%;在学校或住所周边游玩者占33.91%,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另外,有8.30%的被调查者曾出境旅游。
被调查者中,每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的占53.11%,1000~1500元的占27.89%,1500元以上的占到近一成(9.49%)。近六成被调查者的旅游费用为父母资助(占59.69%),其次是平时节约生活费(占24.38%)和兼职收入(占10.94%)。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觉得,“资金不充裕”是阻碍大学生旅游的最主要因素(占67.60 %),比去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几个原因,如“时间不足”(21.75%)、“信息不全面”(10.2%)和“安全没有保障”(3.49%)。
如果条件允许,33.60%的被调查者愿将生活费的两三成用于旅游,比去年增加了6.6个百分点。另有13.64%的人愿意把生活费的30%以上用于旅游,其中,4.05%的人愿意把一半以上的生活费花在旅游上。
出游频率高 最爱尝美食
相较于其他人群,大学生群体出游更频繁。近半数被调查者至少每学期出游一次(占46.72%),近两成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3次以上(占18.22%)。另有27.81%的人至少每学年出游一次。仅有7.25%的人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出游”。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占53.89%)出游时间通常在3~7天,比去年增加了14.79%;每10个被调查者中,就有1个人会出游1周以上(10.81%),这一比例,相较于去年增加了6.93个百分点。
短途旅游(3天以内)人均每天花费在200元以内的占被调查者的42.84%,200~500元者占37.84%,500~1000元者占15.21%,另有4.12%的人花费在1000元以上。
在进行中长途旅游(行程3天以上)过程中,半数被调查者人均每天花费500元以上(占50.64%)。其中,日均花费500~1000元的占28.56%,1000元~2000元的占13.59%,日均花费在2000元以上的达8.49%。大学生旅游时,在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花费最多的前三位依次为:住宿(占32.16%),比去年上升2.16%,交通(占23.14%)和餐饮(占18.14%),比去年上升
2.94%。
自助出游 增长见识
虽然自助游是时下大学生最热衷的出游方式,但他们也不排除通过旅行社安排行程的可能。调查发现,与去年相比,选择自助游的被调查者增长明显,比去年高出8.29个百分点,达到70.39%;参加旅行社及社团旅游的人数明显下降(均下降了6.08个百分点),分别为14.32%和10.92%。在选择出游游伴时,近半数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与“要好的朋友”同行(占46.82%),其他依次为“家人”(占27.55%)、“同学”(占11.9%)、“独自一人”(占10.9%)和“恋
人”(占7.93%)。
相较于去年的调查结果,被调查者的出游目的有较大变化。以“观赏风景”为目的的占
37.93%,比去年增加了6.53%,从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以“增长见识”为目的的占29.21%,比去年增长了10.91%,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而以“调整心情”为目的的占23.80%,相较于去年,下降了16.8%,从第一位退到第三位。
多数大学生选择在暑假出游,但在制订出游计划时,大学生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调查发现,被调查者通常选择在暑假出游(66.96%),远高于其他时段。选择在寒假及“十一”黄金周出游的人大致相当,分别为37.72%和37.63%。选择“五一”等小长假出游的也占到了33.04%,另有1/4的人会在双休日出游(占25.26%)。调查显示,55.33%的被调查者提前两周才开始制订出游计划,另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在假期前1个月开始做计划(占28.41%)。大学生了解旅游相关信息最重要渠道是网络,通过“网上信息”订计划的占54.90%(比去年增加6.2%),听“朋友介绍”的占31.70%,去“旅行社咨询”的占6.13%(比去年下降3.67%)和看“报刊宣传”的占5.17%(比去年增长1.77%)。
最看重旅游舒适度
当代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旅游目的地?在一般人的猜想中,没有经济实力的大学生出游应该把费用作为最重要的考量维度,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旅途舒适度”被大学生排在第一位(占39.39%),比去年增加了4.49个百分点;其次才是“费用”(占22.53%),比去年下降了
1.57个百分点;对“安全”的考虑排在第三位(占19.91%),基本与去年持平。在回答“出游时,更愿意在哪些方面花钱(限选三项)”的问题时,选择“吃当地美食”的遥遥领先(占75.52%),其他的依次是“买当地特产”(占32.53%)、“买景区门票”(占31.23%)、看特色演出(占26.99%)。“交通”(9.26%)和“住宿”(20.24%)分别被排在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位。
在旅游过程中,最容易感到不满的环节中,“住宿设施”排在第一位(占40.22%),其次依次为:“交通工具”(占33.74%)、“餐饮”(占29.84%)、“购买纪念品”(占26.90%)和“景点”(占24.05%)。可见,要想成为大学生满意的旅游目的地,仅注重景区景点的治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旅游目的地政府从打造旅游软环境入手,对住宿、交通、餐饮、购物等各环节进行综合治理。
用新媒体分享旅游体验
当代大学生最愿意利用新媒体,与人分享旅游见闻和感受。调查发现,77.23%的被调查者更愿意与人分享旅途中的照片,14.71%的人会用文字来记录旅途感受,另有8.06%的人愿意通过视频来进行分享。至于分享形式,当代大学生充分利用了新媒体进行传播。在被调查者中,选择通过人人网、开心网等SNS网站进行分享的被调查者占到62.72%,通过博客、空间等进行分享的人占45.50%,另有近三成的人选择发微博(占26.99%)。而发手机短信、彩信、洗照片送人等较传统的分享方式早已不是主流,分别占12.54%和11.25%。
青年是旅游的主体参与人群,而大学生群体,又是其中最有活力与市场潜力的群体。对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意向、旅游方式及旅游态度等进行调查,一来有助于旅游主管部门及时了解、掌握该群体的旅游意愿、消费动态,为旅游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对旅游市场发展作出前瞻性判断;对于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来说,能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定制出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对于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而言,能在同一坐标系下,了解同龄人的喜好,为出游提供很好的参照系。基于此,中国青年报社拟将“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常态化,每年进行一次,以形成连贯的可供追踪比较的数据库。
第四篇:西昌导游词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不得不说她的四张名片,即:“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这一个个名字闪现出来,直让人浮想联翩。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这里地处低纬度、高海拔,污染少,空气能见度高,因此昼里烈日炎炎,夜间皓月当空。想体验“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境吗,来西昌吧!听着《春江花月夜》的动人旋律,沉醉在溶溶月色中,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西昌“航天城”的来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西昌旅游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三大特色。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先游山,再玩水,再观航天基地。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下了泸山,就来到邛海。邛海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湖泊,关于邛海的成因,自然少不了美丽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秦朝时样潼县沉陷的故事。至今还有一说,幸运的人就能看到水下古老的城池。其实,邛海处于一个断陷盆地上,由于地壳运动,东部的螺髻山不断上升,而邛海断陷盆地则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邛海。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的诗意之境。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邛海还是一个盛产鱼虾的湖泊,每年产量可达150万斤。同时,也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这里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比赛。人们常说,最好的总在最后。现在将带大家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去领略它的风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70公里的山谷中。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把发射中心选在西昌呢?这得从发射卫星的要求说起。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轨道距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卫星,要求纬度低,海拔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节约燃料,简化火箭的设计难度。首先,这里的纬度是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第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晴朗的天气多,第三,较好的交通条件,这三点要求西昌都符合。最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的许多军事、工业的重要项目都分布在三线地区,这里群山环抱的地势也符合当时的战略思想。这样,卫星发射中心就证式落户西昌。从1970年开始建设,1984年进行首次发射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国内外20多颗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第一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等等。
各位贵宾,在游览结束之后,请让我再说一说西昌的发展近况。近几年来,西昌的发展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攀西地区是我国罕见的资源富集组合优越的“聚宝盆”,农业、水能、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投资 160亿元的西昌官地电站,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农业资源得天独厚。西昌日照长,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安宁河贯穿全境83 公里,使西昌成为安宁河河谷平原主体和攀西农业综合开发的腹心地带。西昌平坝、山地相间,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立体气候,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独具优势。反季蔬菜、花卉、特种水产正成为蓬勃兴起的产业。是四川省优质稻米、茧、丝、烟、果、林、反季蔬菜、花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相信各位贵宾再次来到西昌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将是一个更加迷人的新西昌。谢谢大家!
第五篇:无锡水上旅游产业的发展的调查
关于太湖新城开展水上旅游的调研报告
近期由资产部和瑞景公司文化旅游部组织人员就我市水上旅游营运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省内周边城市水上旅游开发建设情况也作了了解,并结合太湖新城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市水上旅游现状
目前无锡现有三类水上旅游:
1)古运河:无锡古运河水上旅游运营单位主要有2家,即无锡市城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无锡古运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太湖及蠡湖:
市园管中心(现文旅集团)下属的蠡湖、鼋头渚及外事旅游游船公司主要经营蠡湖景区、蠡园、鼋头渚及太湖中的水上旅游项目。
3)湿地
长广溪湿地公园内游船由山水城管委会及滨湖区城投负责,新区梁鸿湿地及惠山区阳山旅游度假区也有分散的摇橹船经营。
二、周边城市开发水上旅游的基本做法
水上游作为旅游开发的新亮点,越来越受到各地滨水城市的青睐和重视。省内各城市都在充分挖掘自身条件,大胆创新开发机制,加大力度发展水上旅游,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以下以苏州和南通为例,南通市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统一运营管理机制。南通市在濠河风景名胜区实行管养分离改革后,整合各方资源,组建濠河旅游园景建设发展公司,统一实施景区旅游开发营销、园林绿化管护服务、园林市政工程建设,将濠
河沿线资源串点成线、水岸联动,推动水上游项目做大做强。目前濠河水上游共有大型游船20艘,每艘载客量11-40人,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近8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左右。
苏州市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创新旅游开发机制。2003年12月出台《苏州市环古城河水上游管理办法》(政府令第45号),明确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通过招投标取得经营权后均可从事环古城河水上游。市交通、旅游等部门会同环古城河风貌保护工程投资建设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环古城河的具体条件,对水上游的游船投放实行额度管理。苏州环古城河水上游自2003年开发至今,市场培育较为充分,目前有苏州文旅集团及6家民营游船公司参与运作,有效监管之下的适度竞争有利于游客选择和市场发展。
三、我市水上旅游开发的存在问题分析
与周边城市相比较,我市水上旅游开发,尤其是水上游的营运管理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
1)各单位都是市区级投融资平台下属国有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体制机制不甚灵活。
2)是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以古运河水上旅游为例,南长区城投和市城投各自组建不同的营销团队,且产品十分类似,不得不相互拉低价格,平均每人的销售价格仅30元左右。
3)投入机制比较单一,以上水上旅游项目由于准入门槛较高,且投资和管养成本巨大,目前都是以市区投融资平台下属国企作为经营主体,民间资本进入难且意愿低。
4)营销渠道单一,缺乏管理经验,盈利能力薄弱:以上水上旅游经营单位除文旅集团下属鼋头渚管理处负责的鼋头渚游船因打包在门票中,尚有部分盈利外,其余各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在严寒酷暑中更是难觅游客踪影。
四、太湖新城目前适合开展水上旅游的水域主要位于尚贤河湿地及贡湖湾湿地,而区域内大致又可以分为四块来分别开发,1)尚贤河三期水域可以开展水上自行车及皮划艇等自主休闲水上休闲活动;
2)尚贤河二期近巡塘古镇区域可以开展乌蓬摇橹船等仿古水上旅游活动;
3)贡湖湾四期可以引入商务型电瓶船开展水上商务旅游活动;
4)亲水河可以引入小型电瓶船开展水上巴士旅游活动。
而这些都必须组建公司并引入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而且需构建营销团队和养护团队,船只折旧也需考虑在中,投资较大。
五、几点的总体思考和建议
无锡将未来三年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锁定为“一城一带一岛”。2013年的获得太湖新城金点子的特等奖的“金点子”是建议沟通这“一城一岛一带”水上旅游项目。因此鉴于无锡水上旅游的营运现状,建议由指挥部办公室向市政府打报告,加快整合现有各类水上游资源,优化营运管理体制,实现无锡市域内水上旅游规划、管理、品牌、营销的“四统一”,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水上旅游产业,有效提升无锡城市形象。
一是组建统一营运管理主体。根据“合作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以无锡文旅集团为主,太湖新城、南长、崇安、北塘、滨湖等地区相
关投融资平台参与,整合古运河及太湖沿岸游船、码头、配套基础设施等各类经营资源,组建无锡市水上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统一实施水上旅游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统一管理和开发无锡水上旅游资源。经营范围包括水上游线路、产品的策划与经营,游船及码头等配套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与水路两侧水岸景点的合资、合作、经营和投资开发,水上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
二是结合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混合制企业的思路。借鉴常州、扬州等地做法,注重多元化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无锡水上旅游开发。无锡市水上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可根据公司运营情况进行增资扩股,适当引进国内大的旅行社及具有水上游运营经验的企业参股,进一步扩大公司资本和经营规模。也可在水上游相关产品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中逐步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是探索政府特许经营模式。古运河、蠡湖等水上游作为公共资源,具备实施特许经营的条件。近期市场培育阶段,可重点扶持重组成立的无锡市水上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文旅集团旗下的重点惬意。今后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可考虑将蠡湖水上游、太湖水上游等其他各类水上旅游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同时制定地方规章明确水上游特许经营实施细则,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选定水上游运营主体并实施特许经营。
四是加强市场规范监督管理。水上旅游的发展壮大必须兼顾市场化发展方向与规范监管要求。同质竞争、无序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培育,也必然损害游客的利益。要建立市场监管协调机制,统筹交通、旅游、规划、物价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水上游的监督管理,促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