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旅游发展调查汇报
镇旅游发展调查汇报
镇旅游发展调查汇报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发展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实施“旅游兴镇”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起步运作,我镇旅游也慢慢向四周辐射扩散开来。
旅游业是投入少、产出高的行业,包括了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工业等高度劳动密集的许多行业。为了了解我镇旅游的概况,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调研。
一、风华镇旅游发展现状
风华曾经因风华冰箱而名扬一时,为了重振风华的辉煌,在风华乡村旅游开发已列入议程。与此同时,风华镇下属的各个村也在积极引进、筹划建设具有品味的乡村旅游点,如位于风华村集垂钓、度假、体育健身等各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的鱼子孔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莲丰村融山水、观光、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双门峡旅游景区。风华的佛教——铜锣寺文化由来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风华也有着悠久的三线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在贵州吹开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风。
二、当前风华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旅游业的体制与机制存在问题
风华镇旅游业起步晚。风华旅游,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起来,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还没用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正处于不成熟开发的初级阶段。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发展、实现旅游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就必须强化政府
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而我镇目前的旅游业管理机制与经营远不适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管理体制不顺。风华镇目前的旅游景点管理属于经发办部门管理,基本上无专人负责,表面上看这几年风华旅游发展有进步,但从长远的观点和利益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无专人管理的体制对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整体包装促销、防止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是非常不利的。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风华镇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为风华镇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不少障碍。
1、风华镇的开发步伐不快。风华的开发早已列入议事日程,但直到现在,风华老街依旧维持了他的旧貌,没有明显的改变。风华老街上的商业没有特色,就是规模很小的一个集市,这些商品随处可见,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风华镇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但由于周围环境的配套的设施还不到位,风华镇的招商引资并不顺畅,离既定的投资计划尚有差距。风华老镇的建设都需要靠政府产业的积极引导才能顺利发展,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滞后。
2、自然资源少而开发利用差。我镇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遗存和现代创造的人文资源,既没有名山大川,又没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没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没有辽阔的草原等自然资源。现已开发的鱼子孔等都没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游客不足。
3、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差。风华镇的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曾经经济发达,但是到了现在住、吃、行、游、娱、购都离一个发达的城镇的标准有着太大的差距。对于风华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现在远不能适应新
时期消费者的要求,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使风华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并未旅游业所利用。
4、风华镇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一是交通工具仍不很发达,风华有31个自然村,地域分布广泛、各景点分散,通行能力差,在风华旅游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居住条件不佳,除了风华度假村新建的酒店之外,风华仅有几家小的小店客房和旅社,规模小,日接待能力小,且在居住环境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与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声誉和效益。我镇旅游服务从业人员中,管理才十分缺乏,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多数聘用的外来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受其自身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景区的导游讲解员更是量少而质弱,目前各景点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一般的接待阶段,与发展旅游业的要求相比极不适应。
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等于旅游商品。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以休闲、感受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者占%,文物古迹占5%左右,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现在流行的是崇尚自然的健康游,而我镇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符合当今的潮流,但我镇旅游业恰恰在旅游资源变为产品上没有形成规模,产品变为商品上没有形成市场效应,特别是在宣传、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体制与机制不顺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http://
三、发展风华旅游业的建议
牢固树立“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涉及领域最广、带动牵引力量最大的行业,旅游业的发展要素基本包含了第三产业的所有领域,旅游业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与消费有关,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我镇的旅游业要牢固树立“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树立抓大旅游的思想。毕竟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抓旅游不仅要抓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且要抓旅游商品的生产,不仅要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而且要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镇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一片天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镇旅游开发,由风华
镇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引导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五是搭建平台,引导开发。
我镇的旅游业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农业观光与农庄休闲要整体开发,力求做到布局科学合理,更好的呈现农家特色,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农庄特色,由游客承包,景点园区帮忙管理的模式。风华旅游要提高其知名度,以旅游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1.深度挖掘,以专业精神研究每一处资源,如鱼子孔田园农家文化、三线文化等特色和内涵,并配套引进符合本景点旅游景区内在要求的相关服务体系,以第三产业带动就业、发展经济。
2.特色串联,将风华现有旅游资源汇编成册,将旅游市场细分,从专业角度推出风华一日游、农家游、度假游、会议休闲游等系列套餐,将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妇女、参加会议人员、情侣周末休闲、家庭短期度假等各类需求主体区分开,同时做好配套。
做到以上两点,就能够保证“来者畅其游,舒心满载归”。
加大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风华镇旅游服务人员特别是导游讲解员量少质弱的问题非常明显。政府要通过鼓励自学报考、培训提高、引进人才、公开招考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充实导游讲解员队伍。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统一考核、举办全镇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等形式,重点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质量、营销、导游讲解等业务的全面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建立旅游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不管是哪类性质的企业,只要从事旅游服务活动,其服务人员就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才准许上岗,以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由政府部门牵头,旅游景点联手,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反映风华旅游特色的高质量的宣传片,如:书籍、光盘等,同时可引入旅游消费券等概念。每个景点要提炼出能突出自身特色的宣传核心词语,统一宣传口号,重拳出击,在周边地区以强有力的宣传攻势整体推出我镇的旅游景点和产品。加大投入,与旅行社联合、与旅游网站、报刊杂志合作,依托风华现有的旅游资源,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年龄层次的游客设计不同需求的精品旅游路线,适当开展活动,从多角度展示风华的特色游,让游客身临其境领略风华古镇的神韵与风华新镇的美轮美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要积极引导,政府可以面向社会征集一批富有特色的高、精、特的旅游产品,并转化为生产力,鼓励企业生产出优质的旅游商品。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游客途径的地方建立包括文化、娱乐等在内的旅游超市,拓展销售渠道。
随着风华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和投入,风华旅游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在不远的将来,风华镇必会交相辉映,风华旅游业的明天是美好的,风华未来的经济必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西昌旅游发展调查
西昌旅游发展调查
导言:随着人们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全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被人们所熟知。我的家乡——西昌,也不例外,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从2002年开始西昌就将泸山,邛海,螺髻山等景点订为AAA级旅游景点,在西昌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在2008年,西昌被评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调查目的:调查旅游为当地人带来的益处和旅游发展方向以及旅游发展中的不足。
通过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随机调查,并合理分析其调查内容。调查时间:2011年火把节期间,属旅游旺季。
调查背景:火把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盛大佳节,火把节的盛大篝火晚会和火把游行吸引了许多各地的游客,西昌政府也特别的重视这个节日,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里,有很多传统的活动项目,比如斗鸡,斗牛,选美,篝火晚会,火把游行等许多盛大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都是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调查对象:景区居民,市区居民,游客,以及商铺老板。
具体调查经过如下:
总括:整个调查分为四组,非别从火把节的开始高潮和结束三个阶段跟踪调查四个调查对象,从而对西昌的旅游发展进行横向纵向的调查,使调查更具有说服力。
一、第一组,对景区居民的调查。
1、火把节开始阶段。
在火把节开始阶段,对100位居住于景区的居民进行访问调查,调查组汇总得到一下点景区居民们对即将到来的火把节的四点感受。
1、有
6位家中有从事酒店及家庭旅馆经营的居民表示,旅馆和酒店基本已经预订一空,并且有些旅客都已抵达西昌。
2、67位上班族发现,在前往上班地点的路途上,所花的时间开始渐渐增多,外地牌照的车辆逐渐增多,多以川A等川字开头的车辆。
3、24位退休老人表示,在景区街道散步的时候,时不时会有人来询问著名的景区或是好吃的餐饮店的方位。
4、3位从事交通行业的居民感觉到搭乘交通工具的人中,开始有一些不同当地的口音出现,可以分辨有比较多的成都口音,而少有普通话。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火把节具有一定的一定的影响力,慕名而来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可以看出西昌有发展为全国受人欢迎的旅游景区的潜力,不过从友人的特质可知,西昌旅游影响力影响的范围还是较小,大多是在四川片区内。
2、火把节的进行阶段。
在火把节的进行阶段,对100位居住于景区的居民在街上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综合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点。(自己编)
3、火把节结束后的阶段。
在火把节结束后,调查了100位居住于景区的居民的发现和感受。有以下几点,(大概方向有环境回复良好,生活回复等方面)
二、第二组,对市区居民的调查以及旅客的调查。
调查队在西昌市区向300户城镇居民发放问卷,对居民在规定的调查期内,不以找工作或者赚取收入为目的,离开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在外停留超过6小时,但不足1年,出行距离超过10公里的,外出参观、游览、度假、探亲访友、疗养、出差或从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上半年南京市城镇居民旅游情况。本次调查中,从随机抽出的300户家庭所填报的资料汇总表明:家庭常住平均人口为
2.79人;家庭月总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7.05%,14999-10000元的占9.18%,9999-5000元的占34.59%,4999-2500元的占39.67%,2499-1000元的占9.02%,999元及以下的占0.49%。被访家庭户主大多为男性,占75.9%,女性户主占24.1%;户主年龄主要集中在45-64岁,占52.79%,65岁以上的占17.05%,25-44岁的占30%,15-24岁的占0.16%;户主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的占5.08%,大学本科的占15.9%,大学专科的占22.62%,中专的占
6.72%,高中的占24.75%,初中的占21.8%,小学及以下的占3.11%。
1、基本情况
据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有17.9%户出游,出游次数为109次,平均家庭人数达到2.17人,其中有超过一半的被访者在外过夜,占总人数的56.9%。有47.7%的被访者出行目的为观光游览;有19.3%的被访者为度假、休闲;探亲访友的人数占26.6%;商务、出差及其他目的的仅占6.4%。从总体上看,上半年南京市城镇居民外出旅游热情较高,旅游市场总体运行良好。
2、旅游消费情况
被访者中,有40.4%的人选择参加旅行社团体旅游,人均花费为1858.44元,其中1290.55元提前支付予旅行社,约占旅游总支出的69.4%;旅游购物人均花费410元,约占旅游总支出的22.1%。
其余59.6%的被访者未选择旅行社作为出游向导,而是选择自助游的方式,其花费略低于参加旅行社出游,个人人均支出为1485.99元。在个人支付的费用中,城市间交通费为人均287.89元,其中乘坐飞机所花费的费用最高,为123.15元;自驾车其次,为85.34元;火车费用为60.06元;长途汽车费用最少,为19.35元。除此之外,个人支出的其他费用包括,住宿费人均56.25元,餐饮费人均188.64元,市内交通费人均19.78元,邮电通讯费人均8.29元,景区游览费人均158.76元,文娱费人均31.93元,购物费人均405.94元,其他人均328.51元。其中,购物费约占个人总支出的27.32%,占旅游总费用的比重最大。
3、旅游满意度评价
调查中,有12.9%的被访者表示旅游中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很好,有77.1%的被访者评价为好,其余10.0%的被访者认为一般。总体上说,被访者对旅游中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都较为满意。
三、对商家的调查
调查队在火把节期间对几个旅游景点周边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大部分商
家对火把节的期望值很高,同时历年来的火把节都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创收,对
凉山州的旅游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火把节来临之际,在旅游景区周围的小吃店以及饭店,还有住宿都上涨到了旅游
黄金时段价格,带来的利润是翻了一翻。同时出现了住宿紧缺的状况,即使有钱
都不能住店。这个问题反应出我市还未有做到国家级景点的资格。
在餐饮业中,火把节大量的 人口流动量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西昌美食以彝
族风味为主,砣砣肉、荞麦面、野山菌、建昌板鸭都是不容错过的美味。西昌的米线也很有特色,可以在城里的多家米线铺子品尝。西昌有许多回民,在四排楼、马水河一带有不少回民餐馆,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清真菜。
西昌的小吃很多,这里也有不少比较正宗的小店,其中南苑小区的“老约家”和
胜利北路游泳池对面的“红月亮” 做当地特色菜味道很不错。但如果你想在品尝
彝族风味的同时体味彝族风情,可以选择龙眼井下面的”索玛酒楼”,那儿的味
道可能差一些,但适用彝族餐具。别有风情,价格相对要高一些。如果你花100
元钱,还可以在院中烧堆火,和服务员一起跳达体舞。
四、西昌旅游的总结
2006年,凉山州委、州政府在西昌市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西昌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邛海-泸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一办三创”使西昌旅游业发展凸显“井喷效应”,旅游产业成为西昌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33家,注册导游318人。星级酒店12家,社会旅馆445家,总床位近3万个。旅游汽车公司2家,旅游专用车74辆,旅游购物商店57家。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2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
西昌旅游发展实现十大亮点
亮点之一:旅游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外地游客除了到西昌邛海泸山观光游和乡村旅游外,还选择到卫星基地一日游、螺髻山二日游、泸沽湖三日游,西昌的旅游发展极大拉动了周边各县旅游经济发展,实现了州县市多赢局面,以西昌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旅游模式凸显成效。2010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占GDP的22%,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2006年的285万人(次)和16.18亿元分别增长了251%和211%,大西昌旅游的格局基本形成,旅游产业成为西昌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亮点之二:城市旅游品牌魅力更加张显。依托西昌富集的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山、水、城相依相融的人居环境,市委、政府精心提炼出体现西昌特色、展示西昌城市形象定位的宣传主题,“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成为西昌旅游的金字招牌,享誉省内外。独特的气候赐予西昌太阳城、小春城、航天城和“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大名片。亮点之三:旅游六要素功能配套成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断强化完善现代旅游功能保障。
亮点之四:旅游基础设施切实完善全面夯实。西昌市通过努力,从2006年至2010年5年时间,市委、市政府整合各类资金达到28亿元,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起与旅游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亮点之五:旅游宣传营销多点开花影响倍增。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西昌旅游的影响面和吸引力。
亮点之六:旅游节庆活动全新策划星火燎原。2010年全市举办的乡村旅游及邛泸景区节庆活动达到了创记录的26个,春节各大宾馆酒店仅春节年夜饭一项,收入就达到上千万元。
亮点之七:乡村旅游从无到有成为旅游产业主力军。西昌的乡村旅游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起来。乡村旅游从最初城郊周边一些农户自发开设农家餐馆开始,逐步向利用景区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型方向发展,实现了从单一的农家乐到乡村旅游的飞跃。
亮点之八:旅游文化体育有机结合联动发展。“十一五”期间,西昌旅游注重旅游、文化、体育有机结合,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成功举办龙舟文化艺术节、全国定向越野赛、月亮女儿选拔赛、欢乐中国行等大型旅游文体活动,活动规模档次不断提升,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亮点之九:火把节逆境跨越点燃大地震后四川旅游“第一把火”。汶川“5.12”大地震后,西昌成为国家旅游局在四川省首批恢复启动旅游市场的13个市州之一,为四川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外地游客不仅来自省内,更有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湖南等地游客,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游客,实现了以成都、重庆为主要客源地向多级市场拓展的过渡。
亮点之十: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2010年7月,投资1500万元、占地8.25公倾的民生工程观鸟岛湿地公园正式竣工。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受到了高端人士的高度评价,深受市民及游客喜爱。总占地面积为2600多亩,集生态恢复、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观鸟岛湿地公园二期—“梦里水乡”湿地已于今年7月建成,正式向游客开放。
总结:
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 “一办三创”使西昌旅游业发展凸现“井喷效应”,快速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一跃成为西昌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西昌
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西昌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之一。2010年,西昌市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亿元,在旅游产业带动下,2010年,西昌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多亿元,比2006年的42亿元,净增55亿元,增长131%,实现了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
从单一型到复合型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西昌旅游通过重点开发邛海泸山、乡村田园休闲度假产品,以民生为本打造市民与游客共享空间休闲旅游产品(月城广场、火把广场等),文化体验开发月华知青博物馆,以及体现古镇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礼州古镇文化节等),大力开发演艺娱乐(“月亮女儿选拔赛”)等文化旅游产品,完善了休闲度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光型旅游的制约,实现了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的突破。
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 长期以来,西昌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低水平、破坏性和重复性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制约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十一五”期间,西昌旅游通过积极开发游客容量大、社会效益好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主题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同时,努力完善旅游服务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实现了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从景区带动型向景区、城市双带动型的转变 过去西昌旅游一直沿袭“景区带动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存在先天不足:一是自然观光型旅游唱主角,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脆弱;二是旅游消费以吃住行为主,制约旅游产业链延伸;三是不适应多层次的游客不同需求,体验性差、回头客少。目前,西昌旅游成功转型,变单一“景区带动型”为“景区、城市双带动型”,变传统的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为“中心旅游城市+旅游休闲小镇”模式,点面结合,使西昌旅游告别了“门票经济”的历史。
从过境旅游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过去,来西昌的游客一般是从西昌直接到泸沽湖或云南旅游,西昌不过是他们的一个过境地。随着西昌旅游配套建设条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接待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西昌休闲度假,在西昌停留的时间普遍由原来的一天增加到三、四天,特别是西昌优越的气候条件更是吸引了不少老年朋友在邛海边长住过冬。
第三篇: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光雾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3年我镇乡村旅游开始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截止2010年我镇共有农家乐45户,接待能力达1400余人,宾馆7家,接待能力1500余人。今年共因世博会的召开、景区建设、连续下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游客数量有所下降,共接待 游客5万余人,预计至 红叶节后,共接待游客约18万元,实行旅游收入7200万元,其中乡村旅游收入约3000万元。
二、具体做法
1、坚持建设符合总体规划。在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光雾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都是请镇规划建设科同志现场放线,设计图纸,在基础上就确保了不乱修乱建现象发生;
2、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及集镇建设相结合。参观总结了剑阁、苍溪等地的新农村建设风貌特色,对全镇及农家乐按照“川北民居”风格进行整体风貌改造,盖小青瓦,做坡屋面,统一墙面色调,画穿斗结构图案,白粉墙、座脊、色檐,万字格门窗,墙壁贴半圆木,提升了居民住房形象。
3、加大乡村基层
基础设施建设。昨年加大资金倾斜投入。昨年我县共投入6000万余元对进行建设。集镇和桃园寺新建广场,建垃圾处理厂及废水处理厂,新建了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标志标牌、三星级厕所、街道统一铺青石板,统一绿化,完成了对桃园景区的道路黑化,感灵寺至大营村的道路硬化,铁炉坝到大坝的道路正在硬化之中,龙王村、普陀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
3、加大农民素质培训,提升展乡村旅游品位。、风管处、县委党校、旅游局、就业局等每年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营销、卫生、安全、统计、政策理论、服务技能等培训1-3次,并经常性带领专家深入业主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4、加大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我们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因此风管处加大了环境资源的保护,设立有环境资源保护科,在各种会议上进行环境资源保护宣传,并引发小册子和宣传卡,让老百姓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5、加大乡村旅游整体品牌提升力度。我镇拟将铁炉坝、彭家坝、大坝、集镇分别逐步打造为三星级、四星级乡村酒店,目前正在打造阶段。
6、加大乡村旅游管理。制作统一的店招及标志标牌,按服务质量及硬件设施等统一评定等级,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由农家乐协会统一组织协调,相互交流,外出参观,对外营销等。
7、加大政策倾斜。对异地搬迁进入集聚地的,实行移民政策,对实施统一风貌改造的,给予政府适当补贴,并给予信贷优惠。
三、效果明显
一是百姓思想观念的得到转变。我镇曾经是典型的山区,农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冬天打猎,夏季捕鱼,稻田很少,全镇插秧面积仅仅56亩,耕地也少,主产玉米、土豆,过年就仅仅是包谷馍馍沾蜂蜜,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很多一辈子都走不出居住的是大山,思想观念也得不到解放,通过政府引导和辅助,第一批经营农户开始尝到了甜头,迅速带动了其他农户也干起了农家乐;二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服务质量和价格是任何营销永不变的主题。环境条件的改善可以大大提升回头客率。农家乐凭着地势的宽广,地理自然条件的优越,庭院都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室内整洁美观,干净明亮,在提升服务质量 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三是缓解景区接待压力。光雾山全镇共有农家乐40余户,预计今年9月底达到70余户。每户住宿接待能力大部分在30个人左右,多的可达80个,生活接待能力每户一次性在100个左右,住一晚、吃三餐,价格一般淡季在70左右,旺季在160左右。有棋牌、篝火晚会等服务项目,也可免费体验农事活动,免费品尝庭院野果。四是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通过农家乐的致富作用,农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干群关系更为和谐。
四、存在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只是吸引部分高消费的游客,而对于如何搞好低层次要求,包括做好旅行社的营销还欠缺思索。
(二)客人切身体验农事上欠缺,让游客感到除了打牌没有更多可参与的事情。
(三)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四)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文化节目品种单一。
五、发展设想
一是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维护景区形象。从游客的利益、经营户的利益、行业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台区域评比标准,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二是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现有的蛋糕做大,必须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改造,集中升级。破除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局面,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
三是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我镇的乡村旅游是以光雾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和载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这是生存之本。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督促业主自觉养成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政策要求实施。
第四篇:千岛湖旅游发展调查问卷
千岛湖旅游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您好!
为调查千岛湖的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促进千岛湖旅游经济发展,特此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资料仅仅作为数据统计之用,不作为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请放心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0-30岁
C30-45岁D45-60岁
E60岁以上
3您的生活地区?
A杭州B浙江省
C省外
4您的工作?
A学生B事业单位职工
C企业职工D个体职业者
5您目前的月收入?
A2000元以下B2000-5000
C5000-8000D8000以上
6您知道千岛湖吗?
A不知道B知道但没去过
C知道而且去过
7您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千岛湖的?
A通过网络B通过电视
C通过报纸D通过朋友介
8如果您要去千岛湖旅游,您可以接受的旅游经费是多少
A300元以下B300-500元
C500元以上D不在乎钱的多少,只要好玩就行
9您是否见到过千岛湖旅游景点的广告宣传?
A经常看到B有时看到
C不怎么看到D从没见过
10您对千岛湖旅游经济发展前景有怎样的态度?
A乐观B不乐观
C没有态度
11您认为政府支持千岛湖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多选)
A政府披露B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
C产业发展向导D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E技术和资金支持F组织大型商业活动
G整体包装和宣传H其他
12请您对千岛湖发展旅游经济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非常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我们的调查问卷,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第五篇:镇农业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xx镇共有18个行政村,231个村民小组,9348户,农业人口36503人,二轮延包面积5421亩,农村劳动力18214个。今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就我镇今年来所开展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全面进步
今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导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实施扶贫综合开发,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认真调整产业结构,继续突出粮食生产,落实水稻复种面积75000亩,同比增加1200亩,棉花面积7000亩,同比增加300亩,油菜面积31800亩,同比增加5800亩。由于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加之国际市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因此,我镇今年早稻喜获丰收,实现了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价格涨可喜局面,仅早稻一项亩平增加产值240元,人平可增190元;油菜大幅度增产,亩平增值200元,人平增
收200元;棉花目前形势喜人,丰收在望;晚稻达到全部品种杂交优质化,特别是12000亩优质板块中九优288种植要求及操作规模全部按无公害水稻标准落实,无病无虫,长势优好,仅此一项,亩平可增值200元。各类瓜果菜种植面积1.5万亩,同比增加1000亩,产品质量、单产、价格、总产均比上年增幅20%。二是突破性地发展各类养殖业。在国家惠农项目的支持下,我镇畜禽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据统计,牲猪存栏2.6万头,能繁母猪1300头,循环养猪6.9万头,三鸟存笼80万只,出笼20万只。养殖总量和规模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人平可增收150元。三是各类专业大户和科技大户,新创业主应运而生。据摸底,我镇现有养猪大户94户,三鸟养殖大户80户,科技示范户300户,各类加工业主95户。我镇现有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入股成员60人,注册资金1000万元。通过各类专业大户的带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使我镇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进步和提升,从发展的势头看,我镇2008年农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十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60元,增长百分之十五这一发展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二、立足本镇优势,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及板块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我镇以优质水稻、畜禽、果菜、水产等四大产业为支柱,围绕四大产业建板块,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全面2
进步。一是以品种统一,粮食增产增收为目标,落实以国庆、大至岗等5个村优质品种中九优288种植板块1.2万亩。二是突出抓好以养鸡、养猪为主的畜禽特色板块建设。以郝岗村蛋鸡养殖小区为重点共发展蛋鸡68万只,蛋鸡存笼同比增加32万只。以佘文初养猪厂为重点建成二元杂交良种种仔猪繁育基地,饲养“长白、大约”良种母猪300头,年产值达100万元。以金桥村为重点地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猪,现已建成标准猪舍“150”模式4幢,可一次存栏600头,后期将再建4幢,目前,该村有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初步成为养猪专业村。以石牌为重点大力引进外商投资发展养猪生产,山西投资商孙金明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地100亩,建标准化猪舍14栋,饲养 万头牲猪。现已峻工5栋。三是以金岗、永新等两村为重点地大力发展果菜产业。金岗村红提子葡萄园种植面积97亩,种植农户18户,投入资金150万元,今年可达产值150万元。永新村今年发展种植“尖椒一号”,实行椒棉套种,面积400亩,亩平仅辣椒一项可增产值1500元。计划下半年发展塑料蔬菜大棚200个。四是以我镇三大水域为重点的发展壮大水产业。目前,已落实1000亩生态鱼鳖混养基地,3000亩小龙虾养殖,4000亩无公害高效青鱼专养,1000口网箱养鳝,去冬共开挖鱼池800亩,改造升级旧渔池1000亩。今年来,共争取金融扶持水产发展资金近千万元贷款,力争把水产业建成富民强镇的主
导产业。
三、努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来,我镇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64万方,综合投入资金320万元,完成黑章公路前期工程土方4万方,折合资金48万元,解决涵洞、生产、房屋拆迁、林木砍伐、临时占地等共投入资金130万元。2007年底至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3488人,涉及11个行政村,总投入940万元,此项工程预计年底峻工。完成堤防工程7100米,土方16万方,投入资金324万元。落实在建通村公路11公里,新发展农村数字电视500户,完成血防灭螺面积500亩,完成“一建三改”任务1000口,完成植树造林任务500亩。
四、努力搭建专业组织平台,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促进快速发展
加强行业内部合作和交流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镇委、镇政府组织畜牧、畜禽、水产、果蔬等部门吸纳养殖等方面的专业大户于2007年成立了四个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80余人,注册资金1000余万元,覆盖全镇18个村、三个渔场,推动了全镇的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各类专业户科技致富的目的,我们始终坚持把专业技术推广、交流和各种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力求活动组织有特色,群众参与有热情,今年来,我们从省、市、县及专业院所请来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4
畜牧、畜禽、水产、水果专题讲座15场次,举办会员户现场观摩交流10余次,通过各种活动开展,带动了全镇各类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