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3生态避暑旅游汇报发展情况材料
***生态避暑旅游发展情况
汇 报 材 料
一、莲都发展生态避暑旅游的条件与优势分析
1、自然资源优势。***是浙闽“六江之源”、华东的生态屏障、全国的生态示范区,全国摄影基地,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7大类、34个基本类型,占全国分类方案中各类型的45%,有大小景点225处,有“天然氧吧”、“浙江绿谷”、“浙南林海”之美誉,区内山水相融,景色秀美,具有天然的发展生态避暑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2、交通区位条件。***是丽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丽水市域连接温州、金华、衢州和闽北地区的交通枢纽,金温铁路、金温高速公路、丽龙、龙丽高速公路、330国道横贯全境,49省道、50省道、53省道在此交汇,是丽水市域交通的中心集散地。同时随着丽水动车、高速和一批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以及即将规划建设的机场、海西铁路大动脉等,***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3、市场需求指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尤其是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同时,由于城市人口膨胀、汽车增加、工业发展等原因,使得城市资源紧张、环境不断恶化。尤其,今年夏季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出现连续40度以上高温,使得大中城市居民大批量涌入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舒适的山区、村庄避暑、度假。这一日趋兴盛的市场需求指向,为我区养生、休闲、避暑旅游产品建设奠定了客源基础。
二、***生态避暑旅游发展现状
1、瓯江沿线生态避暑旅游项目
瓯江流域莲都段水域面积宽广,自然景色优美,沿线旅游资源密集,全区两个五级旅游资源单体——通济堰、瓯江(玉溪-陈山埠)都位于该区域。再加上瓯江水系发达,对两岸村镇气候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瓯江沿线是莲都最具生态避暑旅游发展潜力的一个区域。目前,该区块已成立瓯江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并编制了区域旅游总规。古堰画乡、石牛温泉、处风荷谷、郎奇桂花等一批旅游大项目的入驻,为该区域生态避暑旅游业发展构筑起产业框架。
2、高山避暑类旅游项目
***高山避暑类旅游项目主要分布于两个区域,一是峰源区块;二是黄村乡天堂山区块。峰源区块,距市区约5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拥有***最高山峰八面湖(1389米),是市区最寒冷地区,最热七月平均气温仅25.4℃,区内分布大山峰、猕猴峡、葑阳湿地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是我区发展高山避暑游的绝佳区域,目前,该区块已编制旅游规划,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天堂山旅游区位于***黄村乡境内,距丽水市区16公里,区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有百年历史的观音古庙,有古老的瓯栝古道穿过天堂景区,海拔836米有面积35亩的高山湖泊,面积约70余亩的高山湿地,形成极具特色的高山生态风景线。目前该区块已编制旅游规划,下游黄泥墩项目已成功招商,并编制了项目总体规划,黄泥墩项目计划围绕严溪河段建设水上乐园、峡谷漂流、休闲养生会所等多种旅游设施,建成后必将成为我区生态避暑游的又一拳头产品。
3、畲乡生态避暑旅游项目
畲乡生态避暑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宣平溪流域老竹镇和丽新乡,该区域过去因交通条件不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产业几乎为零,因此,该区域生态资源保护完好,环境气候条件绝佳,加上东西岩丹霞地貌、老竹丽新千年畲乡文化等独异性、排他性旅游资源的有力支撑,使老竹丽新区块成为莲都又一发展生态、度假、避暑、养生旅游的核心区块。该区块主要旅游项目有:一是老竹镇风情东西旅游项目,该项目自2005年启动以来,先后投入了60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该区块计划重新编制旅游总规,进一步扩大东西岩景区规模,提升景区档次和品位,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推动景区提升发展;二是处州白莲精品园项目,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老竹丽新区块自2012年开始打造“十里荷花”长廊,截至目前已种植处州白莲2000余亩,并打造了“莲都园”等多个白莲精品园,并初具规模景观。今年以来,我区对丽武公路沿线开展“四边三化”整治,实施了绿化种植、畲乡景观小品建设、村庄立面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工程,使老竹、立新区域整体面貌得到全面优化和提升,为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畲乡农家乐综合体项目,包括丽新和沙溪两个农家乐综合体项目。其中,丽新农家乐综合体项目覆盖宣平溪沿线马村、黄岭上、太极湾等三个区块,计划打造一个集餐饮、住宿、会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综合集聚群。沙溪农家乐综合体项目以东西岩景区为依托,通过对沙溪民族村进行整村改造,对农家乐进行组织化经营,打造高品质的乡村休闲、避暑、养生旅游产品。
三、***生态避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缺乏生态避暑旅游产业总体规划。生态避暑旅游是旅游经济的一个分支,作为一个新课题,目前还没有全面统筹的规划,工作目标、工作思路都还不甚清晰,有待进一步研究、梳理。
2、旅游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现有的两个高等级景区东西岩和古堰画乡产品不丰富,吸引力不足,龙头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另外两个A级景区规模小、接待能力极弱。其他旅游项目或处于建设阶段,或还在走项目前期。就全区而言,旅游产业体系还比较薄弱,产品建设,要素建设有待全面加强、提升。
3、项目招商引资推进困难。旅游项目投入大、建设期长、回报慢,旅游项目招商难度大。签约的意向性等各类协议不少,数额也较大,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资金难以到位,或资金到位后难以维持后续投入,严重影响项目进展和形象。此外,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难以落实到位,亦制约了旅游项目的招商进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研究制定生态避暑旅游专项规划。按照市旅游、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生态避暑旅游专题调研,掌握全区优势旅游资源情况,整理挖掘潜在的避暑旅游项目。制定生态避暑旅游专项规划,理清生态避暑旅游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工作步骤,为下步产品建设、招商引资等奠定基础。
2、加快推进生态避暑旅游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瓯江沿线旅游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好浙江省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这一平台,以“休闲、养生、度假”为导向,做好滨水休闲度假避暑文章,积极推进古堰画乡、石牛温泉、九龙湿地和四都区块四大组团和瓯江水域的开发建设,将该区块打造成旅游产业的集聚
区和避暑旅游的主阵地。二是加强老竹丽新畲族风情文化旅游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改造东西岩景区,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建设畲族特色文化村落,推动农家乐及乡村旅游业发展;延伸处州白莲产业链,形成集供产销、农工旅于一体的多元化、复合型产业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加快推进峰源、天堂山等高山避暑旅游产品的规划建设。探索高山避暑、山地越野、森林雾浴、高山庄园等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完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高品质旅游项目上马建设。四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使农家乐乡村旅游成为生态避暑旅游的重要补充。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村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劳作方式,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重点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短途、小长假、郊游需求。
3、全面完善生态避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一是加快推进通景公路网络建设。把通景公路建设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配套工程来抓,着重抓好“联城—老竹、丽新—碧湖”二条公路的建设,使莲都各大景区景点之间基本串联成线,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区至峰源、天堂山公路等级,提高两大区域的可进入性;二是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加快建设星级旅游饭店,引进品牌连锁饭店。开发一批经济型旅馆,如青年旅馆、农家客店、家庭旅馆等。加快莲都旅游纪念品、高端宜居小区、会务、商务中心及名牌折扣商店等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不断
完善旅游产品与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三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旅游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加大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全区旅游行业要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旅游经营、旅游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重点抓好莲都旅游诚信服务体系、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旅游电子商务体系、旅游公众服务体系、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等大型旅游信息化项目。加强莲都旅游官方网站建设,打造融旅游政务、旅游资讯、旅游商务于一体的大型门户网站,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
第二篇:《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解读
《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解读关注绿维创景扫描官方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lwcj200
5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
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解读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7月28日起就进入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恰逢暑期,家长们应如何带孩子避暑?近日,《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正式发布。绿维创景结合报告,就避暑区域路线图与带薪休假制度等话题展开阐述。
2014年避暑旅游关键词:市场培育与专业引导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制作的 《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4年6月27日在《旅游卫视》发布。
《报告》回顾了2013年避暑旅游的发展情况,认为全国避暑旅游市场已初步形成,避暑经济效益显现;不同目的地城市有着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与模式。但总体来看,我国避暑经济产业结构单一,避暑旅游、避暑旅游地产、旅游交通等行业发育较好,其他延伸行业如避暑休疗养、反季节农业等滞后;避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往往是既有的线路、产品的简单重组,不能体现避暑的专业性等。因此2014年的报告将“市场培育与专业引导”作为今年的关键词。《报告》建议:
1)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提升对旅游气候资源价值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天赐“凉”机,着力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和品牌。
2)旅游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正确认识避暑旅游的旅游产业属性,科学合理地规划,并制定避暑旅游管理与服务标准,进行专业的引导。将全国性、中远程、3-5天以上的避暑基地和近程、2-3天的避暑休闲度假目的地结合起来。规划若干种类型的避暑旅游专项产品和线路,不只是简单的把既有的产品进行重组、包装。
3)延伸避暑产业链条,发展广义避暑经济,由单一的、狭义的避暑旅游向康体养生、疗养保健、节庆会展等多个行业的联动发展的广义避暑经济转化,形成以避暑旅游为核心,整合资源、前后关联、层次性高的产业链条,从而获得功能互补基础上的整体效益。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特别是夏季旅游旺季到来,价格虚高、欺客宰客、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也都会浮出水面,要强化市场监管和旅游执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法,提升游客满意度;
强化老年人的安全保障,在医疗服务、食品卫生、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强化旅游公共气象服务,及时提供准确气象信息。最后,要彰显文化特色,强化避暑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城市避暑形象的认知度。气候对旅游的驱动力就在于一些呼吸道、心脑血管或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等能够通过短期异地旅游得到缓解或控制,而夏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努力将凉爽的气候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夏季防护等建立关系并得到市场认可,那样候鸟、候鸟地产、旅游气候经济才能真正成型。
2014年避暑路线图
《报告》指出,2014年8月份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是烟台、大连、哈尔滨、昆明、吉林市、贵阳、呼和浩特、青岛、秦皇岛、沈阳、延边、长春、太原、西宁和延安。
绿维创景针对长江沿岸各个“火炉”的避暑需求圈定出六个度假型避暑区域。自西向东主要包括以成都为重点市场的青城山板块、以重庆为重点市场的黔北板块、以长沙为重点市场的湘西板块、以武汉为重点市场的鄂西板块、以南昌为重点市场的庐山板块、以南京为重点市场的皖南板块。
度假型避暑线路图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2014年避暑市场支撑:带薪休假
2014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且随入夏的提前到来,需求提前。“家庭游”是夏季出游的主要形式。居民在选择避暑旅游时,以短途为主、长短结合。然而,我国现有的假日体系中,七月和八月存在假日空白档,加之带薪休假制度一直没有真正落实,导致居民的避暑旅游意愿无法实现。当前,人们讨论调整假日制度时,多从经济发展、旅游管理等角度去分析,绿维创景认为,其中更应考虑的是民生。以符合人们需求为立足点,科学研究、梳理休假制度,调整或增设小长假,使其合理化,并形成规范制度。小长假时间方案如下:
模式一:周末大小化
调整旅游时间节奏。绿维创景主张将现有的双休日打散并重新组合,结合民众意愿调查和科学评估,形成2个双休+1个单休+1个三休的周末新模式。模式二:季节合理性
现有的假日体系中,七月和八月存在假日空白档的问题,绿维创景认为应该在这两个月分别形成一个三天的小长假,原因有三:
1、这两个月处于高温期,避暑逐渐成为当前旅游的新方向;
2、学生经历一个漫长的学期,七月考试后可以和家长有一个愉快的小长假外出旅游;
3、八月建军节,可以设定一个小长假,掀起红色旅游的高潮。七月和八月小长假的方案有两种模式:
第一,增加2天法定假日
我国居民劳动强度大。根据对全球人均年工作时间的调查,日本、美国分别为1800和1777小时,英、法、德分别为1673、1453和1429小时,而我国为2040小时,明显偏长。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国民迫切需要能够满足休闲消费需求的疏导口。建议增加2天法定假日,在七月和八月各增设一个必休的法定假日,和双休分别组合成一个小长假。这种方法可能不易为企业所接受。
第二,强制执行法定高温假
带薪休假能够使人们拥有自由支配假期的权利,实现错峰出游,缓解交通、景区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承受的巨大压力,是缓解“人满为患”的有效办法。但是由于利益考量,很多企业或机构排斥甚至不执行该制度,带薪休假一直无法难以推进和落实,员工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尽管现在已经将带薪休假的落实提上日程,但是还需要出台更具操作性的细则来指导政策落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绿维创景建议从带薪休假中拿出两天,以固定法定假日与非固定带薪假结合的方式,在七月和八月各组合成一个小长假,强制执行法定高温假。这种模式即保障了公民休假权,又推动了带薪休假的落实,是一个比较缓和、有效的模式。绿维创景院长林峰博士认为现在中国完全具备带薪休假的条件,以及强制推行带薪休假的基础,关键是要下定决心,并且做好相应的安排。一旦实施带薪休假结构,旅游聚集的效应会完全市场化,旅游的收益效应将更加合理的平摊,达到更好的游客满足率和满意感,同时产业回报率也会获得比较大的提升。
(本文由绿维创景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的观点,并结合绿维创景对带薪休假的原创研究整理而成)
(有关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规划设计的更多研究,详见)或拨400-068-8099咨询热线在线进行咨询。
扫一扫官方微信二维码关注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微信号:lwcj2005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第三篇: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光雾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3年我镇乡村旅游开始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截止2010年我镇共有农家乐45户,接待能力达1400余人,宾馆7家,接待能力1500余人。今年共因世博会的召开、景区建设、连续下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游客数量有所下降,共接待 游客5万余人,预计至 红叶节后,共接待游客约18万元,实行旅游收入7200万元,其中乡村旅游收入约3000万元。
二、具体做法
1、坚持建设符合总体规划。在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光雾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都是请镇规划建设科同志现场放线,设计图纸,在基础上就确保了不乱修乱建现象发生;
2、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及集镇建设相结合。参观总结了剑阁、苍溪等地的新农村建设风貌特色,对全镇及农家乐按照“川北民居”风格进行整体风貌改造,盖小青瓦,做坡屋面,统一墙面色调,画穿斗结构图案,白粉墙、座脊、色檐,万字格门窗,墙壁贴半圆木,提升了居民住房形象。
3、加大乡村基层
基础设施建设。昨年加大资金倾斜投入。昨年我县共投入6000万余元对进行建设。集镇和桃园寺新建广场,建垃圾处理厂及废水处理厂,新建了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标志标牌、三星级厕所、街道统一铺青石板,统一绿化,完成了对桃园景区的道路黑化,感灵寺至大营村的道路硬化,铁炉坝到大坝的道路正在硬化之中,龙王村、普陀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
3、加大农民素质培训,提升展乡村旅游品位。、风管处、县委党校、旅游局、就业局等每年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营销、卫生、安全、统计、政策理论、服务技能等培训1-3次,并经常性带领专家深入业主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4、加大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我们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因此风管处加大了环境资源的保护,设立有环境资源保护科,在各种会议上进行环境资源保护宣传,并引发小册子和宣传卡,让老百姓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5、加大乡村旅游整体品牌提升力度。我镇拟将铁炉坝、彭家坝、大坝、集镇分别逐步打造为三星级、四星级乡村酒店,目前正在打造阶段。
6、加大乡村旅游管理。制作统一的店招及标志标牌,按服务质量及硬件设施等统一评定等级,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由农家乐协会统一组织协调,相互交流,外出参观,对外营销等。
7、加大政策倾斜。对异地搬迁进入集聚地的,实行移民政策,对实施统一风貌改造的,给予政府适当补贴,并给予信贷优惠。
三、效果明显
一是百姓思想观念的得到转变。我镇曾经是典型的山区,农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冬天打猎,夏季捕鱼,稻田很少,全镇插秧面积仅仅56亩,耕地也少,主产玉米、土豆,过年就仅仅是包谷馍馍沾蜂蜜,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很多一辈子都走不出居住的是大山,思想观念也得不到解放,通过政府引导和辅助,第一批经营农户开始尝到了甜头,迅速带动了其他农户也干起了农家乐;二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服务质量和价格是任何营销永不变的主题。环境条件的改善可以大大提升回头客率。农家乐凭着地势的宽广,地理自然条件的优越,庭院都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室内整洁美观,干净明亮,在提升服务质量 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三是缓解景区接待压力。光雾山全镇共有农家乐40余户,预计今年9月底达到70余户。每户住宿接待能力大部分在30个人左右,多的可达80个,生活接待能力每户一次性在100个左右,住一晚、吃三餐,价格一般淡季在70左右,旺季在160左右。有棋牌、篝火晚会等服务项目,也可免费体验农事活动,免费品尝庭院野果。四是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通过农家乐的致富作用,农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干群关系更为和谐。
四、存在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只是吸引部分高消费的游客,而对于如何搞好低层次要求,包括做好旅行社的营销还欠缺思索。
(二)客人切身体验农事上欠缺,让游客感到除了打牌没有更多可参与的事情。
(三)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四)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文化节目品种单一。
五、发展设想
一是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维护景区形象。从游客的利益、经营户的利益、行业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台区域评比标准,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二是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现有的蛋糕做大,必须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改造,集中升级。破除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局面,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
三是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我镇的乡村旅游是以光雾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和载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这是生存之本。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督促业主自觉养成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政策要求实施。
第四篇:天台山旅游避暑项目简介
天台山旅游避暑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天台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城北33公里处鄂豫交界的群山之间,南距武汉130公
里,方圆65平方公里,地属大别山脉。它连绵数十里,由天台山、鲫鱼岭、九焰山、绕拨顶、黄茅尖、平头岭、五峰尖、鹅公岭等组成。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更有“红色圣山”之誉,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 在此开宗立派。
该项目内含天台山景区的黄金榜及座山塆地块,计划占地370亩、建筑面积16万方,项目
分三期开发,拟建三大主题:一街(大别山民俗风情第一街)一区(华中避暑第一度假区)一谷(8+1城市圈唯一的爱情峡谷),历时3年建设完成,主要功能
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商务会议、养生养老。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湖北禾溢置业投资发展公司计划投资6.6亿元,在红安县天台山建设旅游避暑项目。项目建
设内容如下:(1)投资2000万元,将天台山爱河谷打造打造成“8+1”城市圈第一个爱情主题峡
谷,计划建设时间2012年4月-11月;(2)投资19000万元,在天台山村黄金榜地块(约120亩)
建设避暑旅游度假区,主要包括大别山民俗风情街和四星级产权度假酒店等,总建筑面积40000
平方米,计划建设时间2012年8月-2014年4月;(3)投资45000万元,在天台山座山塆地块(约
250亩)建设养老、度假公寓项目,总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计划建设时间为2013年12月-2015
年5月。
三、项目展望:
预计到2015年,天台山风景区年游客预计达100万人次,创造经济收入3.8亿元以上,创
造税收19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促进天台山旅游发展,提升天台山旅游品牌。
四、项目进程:
2011年11月上旬湖北禾溢置业投资发展公司提交初步概念规划设计效果方案,红安县政法
提出规划设计修改建议
2011年11月25日与红安县政府签订天台山旅游避暑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2011年12月下旬提交天台山项目规划方案定稿
2012年03月14日“爱河谷——浪漫爱情之旅”宣传正式启动
2012年4月26日在红安县政府大楼6号会议室召开爱河谷概念规划审核会议并获圆满成功;
与项目负责领导约定于5月上旬召开爱河谷概念设计深化及黄金榜地块设计规划审核会议
2012年七夕爱河谷正式开始运营
2012年8月游客集散中心、民俗风情街投入动工
2013年4月游客集散中心、民俗风情街建成2013年5月游客集散中心、民俗风情街投入运营
2012年11月华中第一避暑区动工
2015年3月华中第一避暑区建设完成
第五篇:旅游服装产业发展汇报(推荐)
“旅游+服装”新时代,开启旅游发展新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了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升纺织业文化创意内涵,体现产品文化价值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将成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增加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推动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服装产业的融合,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提到
文化旅游资源,被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品牌效应景区即
,全市唯一的 和我县第二个国家AAAA级景区
,其自然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已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而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尤其是
等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受众群体逐年增加,如何找到旅游文化与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提升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贡献度将成为下个阶段发展的着力点。
借鉴桐乡与海宁旅游服装发展模式,我县的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首先应以大型商业综合体或旅游服装集群区为依托,建立区域性的旅游服装商品集散地,将服装产品融入到不同的旅游项目中,推动南陵旅游时尚文化与服装产业结合的同时,将传统时尚特色产业纺织品、服装融入到旅游文化之旅中,依托时尚文化建设,开展纺织文化之旅,让游客体验融入到纺织品的面料设计、服装创意设计、加工程序的过程中去,切身体验纺织文化乐趣,加大研发创意服装力度,以服装租赁的形式,便于游客与景点特色拍照留念;加强地区特色文化服装的设计和成果转化,激发游客的旅游购物心理,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
加强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倡导穿着旅游服装游南陵的时尚旅游新口号,探索“旅游+服装”的新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在助力旅游服装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探索,积极配合,全心全意为经济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