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工作发展调查汇报材料
农业工作发展调查汇报材料
农业工作发展调查汇报材料
市委农工办系统各部门、单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和市纪委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办事于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充分发扬纪检监察组织作用,精确处置惩罚改革、生长、稳固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为优化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生长环境发扬了重要作用。
一、落实责任,片面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市委农工办系统各部门、单元高度器重纪检监察工作,将其列入部门整体工作的重要日程,抓紧抓实。一是落实领导班子岗位责任制,在各部门构成了主要领导片面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其
他班子成员分头抓的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和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努力做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各部门、单元按照与市委、市当局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结合业务工作现实,逐级细化分解责任,明确目标任务,与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和下属下层单元层层签订责任书,下层单元把责任量化到个人,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级落实责任、层层设防把关的责任网络。三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培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中心意识、办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本质,以不停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生长新形势的必要。四是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精确的人生观和代价观,特别是通过开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和通报我市今年处置惩罚的少数党员干部案件,教育警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结
合半年工作总结和召开民主生存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上级要求和工作现实,找准差距,看清不足,达到整改、提高目标。
二、认真履行职能,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生长环境
市委农工办系统纪检监察组织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生长环境和办事经济生长作为开展工作的动身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扬职能,增强软环境建设,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生长发扬了重要作用。
1、发扬监督监察作用,促进依法行政。规范部门和行业行政执法行为,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次序,保护农民利益。农业局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打击生产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很好地维护了农资市场次序。农机局专门出台《关于增强文明监理、规范执法行为的关照》,下发到各下属单元。畜牧局增强对兽药、饲料的办理,提高对畜禽及其产物的监测、监管力度,从根本上保证我市畜禽及其产物的健康、安全。经管局对村级财务公开监督检查做到每月一次,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增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办理。
2、加大纠风力度,转变工作作风。各部门、单元结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不停增强自身建设,提高办事质量,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刺耳、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程度。同时,认真查处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作风粗暴、执法不规范,以及吃、拿、卡、要、报等腐败行为,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和下层提供优质办事。农业局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执法职员的学习培训、测验考核、执法考评、持证上岗、监督约束等制度,农业执法队伍的办事和执法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农业开发办公室牢固树立为三农办事的思想,从领导班子成员动手,结合召开民主生存会和领导干部述职,摆题目、找不足,提高全体工作职员的本质。
经管局专门编印《农村经济办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农经职员十项守则》小册子,下发到市、乡、村三级农经职员手中。农机局围绕内强本质,外树形象的引导思想,规范了农机监理和农机化学校两个窗口单元的制度办理,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丝绸公司在生产关键季候,领导干部带头深化下层,与公司职工和蚕农孤芳自赏,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加快政务提速,提高工作效率。水利局不停缩短取水、采砂、水保允许审批期限,严格水事案件处置惩罚时限,加快汛情雨情传递速率。林业局将林业行政职能全部移交行政审批中心,简化了审批手续。农机局完善了一系列联动办事承诺制度,并设立了一站式办事大厅,规范和充实了办事内容。畜牧局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细化汇总,并制成公示栏、公示牌,全部对外公开,实行阳光收费。景象局对我市建筑工程的防雷图纸全部收费考核,并为部分建筑收
费安装了防雷电涌保护器。烟草公司下发了《关于推行企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大宗物资采购和基建工程招投标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三、深化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为经济生长办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市委农工办系统各部门纪检监察组织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市委、龙州市委三级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了如何更好地为实现全市农业农村超常规、跨越式生长办事大讨论,更新思想观念,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同一到各级党委关于加快生长的重大决策下去。
一是深化学习,领会实质。继续深化学习各级党委关于加快生长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进一步领会实在质,明确纪检监察组织在经济生长中发扬职能作用的新要求。采取会合学习、召开会议、个人自学、交换体会等多种形式,不停把学习引向深化。
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密接
洽纪检监察工作现实和个人思想现实,对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生长意识、中心意识、市场意识、软环境意识,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加快生长、扩展开放、连结稳固的大局中来把握。在工作中,要精确区分工作失误与渎职的边界,对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要为其撑腰壮胆,对诬告陷害改革者的,要从严查处,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驻足办事,优化环境。继续加大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的力度,深化开展双评活动,对经济生长中出现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阻碍经济生长的题目,要进行重点整治。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严格追查责任,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生长的外部环境。
四是增强教育,未雨绸缪。切实加大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政、勤政教育,资助他们在经济生长大潮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连结清醒头脑,经得起各种庞大情况的考验,更好地适应经济生长的必要。
第二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材料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材
料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汇报材料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
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
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一、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适应滨湖大城市建设对环境容量的高标准要求,把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生态板块,加快建设以湖区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服务高地,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继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彰显包河区“滨水生态、绿色氧吧、城市花园”的特色与亮点。加强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巢湖河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治污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推进十五里河、塘西河、巢湖沿岸的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设施建设,逐步在集中居住点推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品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南部农村区域延伸,加快农村电网、供水管网、信息网络、商业网点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对接,加快推进村庄内部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形成结构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大圩土地整理项目、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大圩防洪达标工程、大小张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排水、防洪防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加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三、实施村庄整治工程
全面启动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切实改变中远郊腹地农村、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力争通过2年时间的努力,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建成文明乡村,实现“沟渠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的目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形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村居新面貌。http://
四、实施农业园区工程
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园区化,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在发展方式上,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发展重点上,重点抓好东大圩、牛角大圩、马圩以及大张圩等4 个圩区功能开发,根据各个圩区的产业特色,东大圩着力打造“滨湖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牛角大圩结合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设施园艺种植业和高端服务业;马圩以绿色港湾公园建设为龙头,建设集人居、度假、游憩于一体的生态水岸公园。义城镇大张圩以万亩速生林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林种林养经济,着力建设市民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
五、实施旅游营销工程
从营销包河的战略高度,深度挖掘区域农业旅游文化资源,打响“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三大节庆旅游品牌。突出城市居民需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注重开发农业
休闲娱乐、观光垂钓、采摘体验等旅游产品,延伸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礼品,丰富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品位。突出宣传滨湖、营销包河,通过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滨湖,感受包河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强势崛起的发展潜力。
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加快农民素质提升,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业、商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让失地农民接受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洗礼,把农民逐步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的联系互动,直接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服务,提高农业生产和营销水平;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和培育典型,切实提升农家乐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旅游接待的层次和水平;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协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延长农业产业的
链条,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材料范文
农业产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结合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与重点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相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葵花、小麦、瓜果菜、肉类、奶牛、饲草料等绿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创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名牌农畜产品,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
一、葵花加工业
以潘胖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葵花加工转化力度,通过对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培植一批技术先进、品牌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加工企业。积极发展休闲食品和食用植物油的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二、瓜果菜加工业
重点发展瓜果菜保鲜、果菜汁、果酒、果菜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招商引资、融资建厂。使农民从瓜果菜加工中获得收入在现在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三、肉类加工
依托草原兴发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肉羊、肉牛、肉猪的肉质品质,发展肉类副产品的深加工制品,提高肉类加工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
五、乳品加工业
以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优质化奶源基地。狠抓奶牛品改良,开发多层次、多样化鲜奶和乳制品的新产品。
六、饲草饲料加工业
大力开展以玉米和紫花苜蓿牧草为原料的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颗粒化复合饲料加工及青贮饲料、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加工,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龙头企业建设
以潘胖食品公司为示范,依托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八、市场建设
以晏安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建立辐射面广、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农畜产品市场网络营销。使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集中流通,形成龙头找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九、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步伐,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难以办到的事情,减少中间环节对农民的盘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后,农资有来源,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发展有目标,较好地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四篇:大同灵县农业发展调查
大同灵县农业发展调查
大同灵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总人口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万人,占总人口的85.97%,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8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收入2667元,同比增长12.5%。近年来,广灵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围绕农民增收,发挥比较优势,深化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培植龙头,壮大基地,打造品牌,农业产业化长足发展
在广灵,一个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产业带已经初具规模。2008年,全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2.3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东方亮”谷子种植面积5.47万亩,优质杂粮种植面积13.83万亩;建成食用菌大棚800栋,栽植露天黑木耳100亩,年产各类食用菌90万公斤;大牲畜年饲养量37000头,其中奶牛4100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特色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农业结构实现了由粮油主导向特色主导的历史性调头,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占到农作物面积的45%。
龙头企业是广灵特色产业的“火车头”。目前,全县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23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经营范围已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部分企业都建起了自己的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和完善的销售渠道。经过几年发展,当地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县已有4个省“两区”开发项目,新增投资13759万元,涉及金额2.6亿元。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2008年,全县订单种养面积2万亩,订单产量3500吨,订单总额1209万元,签订合同农户5105户,带动农民增收417万元。
农业也要打品牌。在广灵,一个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打响绿色农业品牌的特色产业开发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全县申报绿色认证产品4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2个,有机食品1个,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认证达到35万亩,并且拥有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等多个绿色荣誉。“广灵小米”已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特供农产品选送到国家“两会”和北京奥运会。谷子的价格也从以前的1元钱上涨到了2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亩收入。品牌建设,提高了特色产业的知名度,拓展了市场空间,绿色农业已成为广灵农业的一大闪光品牌。
强化领导,扩大开放,加大扶持,力推农业走向现代
广灵县把更新思想观念作为推进工作的切入点,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及龙头企业代表赴山东、厦门、北京等地考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以此拓宽视野,深化认识;建立领导责任制是强化落实的关键环节,广灵成立了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初步建立了一个领导联系一个产业、组建一个专班、依托一个部门、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一个方案的“六个一”产业开发领导组织机制,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示范引导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举措,该县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研究重大问题,加强督导检查,突出典型示范,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开发。针对全县特色产业开发缺资金、缺龙头、缺技术,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突出问题,广灵抢抓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和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特招商,通过兴建特色产业基地,壮大基地规模,吸引了一批境外企业来县参与特色产业开发;坚持项目招商,建立了广灵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收集各类农业项目汇编成册,改变了全县特色产业招商引资缺乏系统项目资料的状况;坚持主动招商,组织企业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农业博览会和招商会等活动,宣传广灵、推介产品。目前,全县已招商引资农业项目5个,引进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2亿多元。
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06年,广灵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试行办法》,在资金、项目、税收、土地等方面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倾斜。县政府还印发了《广灵县万亩万栋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规划》,专门制定了奖励和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为鼓励支持企业开发精品名牌,县政府拿出专项经费,对全县获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通过政府补贴、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极大调动了企业打造农业精品名牌的积
极性。今年,为争取农发行等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县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研究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目前,该项工作正抓紧进行,体系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抓住特色产业,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力建设
经过几年发展,广灵特色农业的经营机制日渐激活。民营化盘活了资源存量,激活了增量;标准化促进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组织化带动了农民进入市场。根据规划,到2010年,该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0%;农业总收入将达到3.75亿元,年均增长10%;特色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5%,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比例达到50%以上。下一步,广灵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力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立足全县农产品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杂粮、蔬菜、食用菌和林畜产品四大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发挥规模效应,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实现食用菌产业“万亩万栋”战略目标,推进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
二是全力做强品牌产品。做大做强“东方亮”小米、五香豆腐干、五香瓜子、白灵菇、杏鲍菇、大尾肉羊、画眉驴、仁用杏等品牌产品,使这些优质农产品成为广灵绿色食品的典型和代表。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打造新科农牧有限公司、好源青牧业公司、广宽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物华有限责任公司、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甸顶山林牧公司、山地菌业公司、振中农牧公司、茂盛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青源醋业公司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发展壮大白老大综合食品加工厂、森普菌业公司、荞宝生物开发公司、雨润集团生猪养殖等一批产业化企业。每年选择2至3家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重点帮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构建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和引导工作,确保发展一个,规范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批,全面推动农民致富。
五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步伐。采取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帮扶的模式,先期在农产品交易较集中的南村镇和加斗乡分别新建一个集销售、贮运于一体,具有较大吞吐能力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农产品向外宣传推介力度,在北京、太原以及南方沿海城市设立窗口,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活动,主动与市场接轨,宣传展示广灵的名优农产品,将全县的农副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
第五篇:关于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最终版)
关于特色农业发展调查
——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民治村西瓜种植为例
秦谨
(广西财经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房产1241班,120710404138)摘 要:近年来,灵川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依托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着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以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培育为方向,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特色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今,在灵川县各乡镇,一个个特色农业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既叫响了“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也让农民从土地中“品”出了好滋味。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特色农业 科技投入
灵川县在农业发展上紧紧围绕“做优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狠抓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使灵川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揭开了该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一、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民治村特色农业发展概况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与风景名城桂林市接壤;辖5乡6镇,总人口35.49万人。自然造化和科技发展造就了灵川秀美的山川和良好农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灵川县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积极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培育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灵川县已初步形成了潮田河、马河、花江、甘棠江上游等六大流域无公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了大圩万亩提子、万亩蔬菜、灵田万亩提子、潭九公路沿线3万亩柑橘、潮大公路沿线2万亩柑橙、海洋山脉5万亩优质桃等九大万亩果蔬生产示范区,全县1133个自然村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民治村委是灵川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主要栽培四季香葱、春西红柿、莴笋、豆角、叶菜、西瓜等特色品种,产品远销广东、湖南、湖北、福建、上海等区内外市场。民治村特色农业西瓜西瓜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
物盐和多种维生素,已享誉周边县市。本次调查主要围绕民治村的特色农业西瓜进行采访,进一步了解民治村特色农业发展状况。
二、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
据调查,民治村西瓜种植历史长达十几年之久,当年由整个村统一种植发展至今。整个民治村有三、四百亩西瓜田,大都由种植大户成片种植,小户分散种植。西瓜品种既有二十几斤的大西瓜凯旋,也有七八斤的小西瓜黑美人等。
民治村西瓜种植经验丰富,由种植大户和村委干部领头,根据多年经验摸索,培育优良西瓜。据了解,民治村的西瓜种植于每年清明过后播种大西瓜,六至七月播种小西瓜。民治村采用的滴灌和喷灌的现代化浇灌方式有力的节省了人力,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根据民治村多年经验得出,土地种西瓜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病虫害,土壤的有效成分也会下降,没有达到西瓜生长的需求,西瓜就长不好,要防病虫害,西瓜一定要跟其他作物轮种,而且土地要肥沃。因此,民治粗采用与玉米、萝卜轮种的模式,不但有效错开农忙季节,还保持土壤肥沃,更提高了经济效益。
从每年的5月底开始,灵川县的大小温棚、露天西瓜拉开档次、相继上市,民治村采用自卖、市场销售、西瓜批发、收购等多种销售渠道保证了西瓜销路畅通,价格看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三、民治村特色农业西瓜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民治村坚持走坚持走兴农之路,着力建设特色农业带,发展了具有一定带富能力的特色农产品,该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面,立足本地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绿色农业。该村在引进名、特、优品种下功夫,带动农业走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促进了农业增收。但是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1、缺乏党中央、县市政府或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灵川镇民治村资金不足,农业综合生产力不高,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农村资金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
大障碍。农业资金投人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关键环节。如果农业发展水平取决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话,那么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融通和媒介,没有稳定、连续的农业资金投入,要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必须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班设和农业科研教育体系、农业技术推厂服务体系、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农业经营管理指导服务体系、饲料加工体系、农业资源及环境监测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等建设的资金投人。而这些资金投入仅仅依靠自身筹资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党中央、上级政府给予资金支持。
2、缺乏专业化农业技术支持,技术引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步伐较慢。据了解,民治村特色农业西瓜种植多是根据当地领头人和种植大户的经验,当年西瓜产量与天气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专业化技术支持,转“靠天吃饭”为技术增产。并且西瓜种植多病虫灾害,种植过程中多以预防为主,因此,需要专业农业技术部门研究新技术。
3、特色农业产、供、销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不强。民治村结合当地情况,西瓜销售以收购为主,剩余自卖的方式。但是收购批发方式,西瓜收益较低。西瓜自卖也缺乏西瓜交易市场,卖瓜难问题依旧存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西瓜销售不仅依靠传统销售模式,可以拓宽销售渠道。
四、民治村特色农业发展建议
根据灵川县民治村特色农业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包括民治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现阶段民治村重点加大道路建设,路网要延伸到基地,确保生产运输,同时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之目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惠民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完善公益性
职能,改善农技推广条件。民治村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规范技术向广大农民培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品品质,加强产业基地建设。
(三)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把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确定和发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特色就是效益,农业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农产品生产更受时间季度制约,所以一定要选择市场前景好,产品质量高的产品。民治村反季节产品大棚西瓜口感好,效益高、污染少且节水、节肥,具有多重优点,并且反季节产品效益大大提高。
(四)健全网络,搞活流通。加大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中心市场,规范零售市场,完善农贸市场。民治村进一步完善经纪人协会,繁荣农村市场,妥善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紧跟时代的步伐,探索建立健全覆盖基地村、社、农户的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形成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
通过这次调查,深入了解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未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