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8: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近年来,随州市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致力打造美丽乡村,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实践中呈现出如火如荼的燎原之势,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

改善了村镇面貌,实现了农村更美。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武胜关镇碾子湾村、长岗镇绿水村等依托创建省级旅游名村,推动了村庄环境的净化、美化。长岗镇、厉山镇等依托旅游名镇创建,加强镇区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街区。千年银杏谷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投资846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47家农户住上了新楼房,一片花园式村庄呈现出来,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武胜关镇桃源村集中推行了古民居保护与改造、生态环境修复、民俗文化产业园创建、有机农业种植、垃圾分类等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带动了产业升级,实现了农业更强。洛阳镇永兴、胡家河、龚店三个村十年前都是偏远的山村,经济规模小,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村里85%的劳动力都靠外出打工挣钱,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弱妇孺。自近几年开始进行千年银杏谷旅游开发红火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村发展,唤起了在外打拼的洛阳人回乡创业的热情,他们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开饭店、办旅馆、种花卉、搞运输、加工养殖土特产品,极大改善了农村产业基础,曾经萧条的乡村不断繁荣,形成了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促进了农村消费,实现了农民更富。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洛阳镇、长岗镇、尚市镇、长岭镇等重点旅游乡镇的游客量达到230余万人次,人均消费200元,带动了农村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的迅猛发展。

“圣地车都”战略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随州在“圣地车都”战略引领下,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大发展,而乡村旅游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政府主导。随州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基础雄厚。我们将乡村旅游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随州市文化旅游支柱化培育计划》、《随州市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全方位调动了各方面兴办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突出科学规划。我们着重突出“两大主题”,建设“三大板块”,依托“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五大乡村旅游品牌”。两大主题即山水风情、农家风情;三大板块即以洪山、长岗、洛阳为代表的随南生态观光乡村旅游板块,以南郊、何店、安居为代表城郊休闲娱乐乡村旅游板块,以广水长岭、蔡河为代表的山水度假乡村旅游板块;依托现在已成熟的历史文化游、西游神话游、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线路统筹布局;重点打造尚市桃花、洛阳银杏、武胜关柿子、万和兰花、洪山茶叶等五大乡村旅游品牌。

着力优化环境。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围绕景区互通互连新建乡村旅游公路86公里,对53公里乡村旅游公路进行了刷黑或硬化,对重点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进行清理规范,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新设立了乡村旅游目的地标识牌。二是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知识培训。去年,安排市旅游局组织了旅游资源富集的镇、村负责人开展旅游知识培训,并邀请专家对全市农家乐进行服务技能专门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宣传促销。一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2013年,邀请中央、省等媒体记者深入随州采访考察,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推介随州乡村旅游;二是组织参加大型对外促销活动。先后策划举办了“圣地车都·神韵随州”(武汉)新春旅游推介会、千名武汉游客免费游随州、中国千年银杏谷山地自行车赛、随州市旅游惠民月等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促销活动。三是精心策划网络促销。推出随州旅游官方微博,并开展了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吸引了游客。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吸引各方面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发展。借助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经贸旅游洽谈会平台,引进了一批资金雄厚的大财团、大企业投资建设淮河抱朴谷隐修主题公园、环潭昱辰生态农业示范园、炎帝养生度假区等市场前景好的重大乡村旅游项目,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后劲。同时,积极引导本地各类市场主体从其他行业转型投资乡村旅游,近年来,全市各类乡村旅游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5.2亿元。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

坚持高起点谋划乡村旅游发展。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已经由自发阶段向政府主导阶段转变,在全市旅游发展中已经形成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格局。各级政府要按照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当前,尤其是对旅游资源密集的乡村,应当加快整体规划设计和项目策划的进度,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合理配置资源,协调乡村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防止出现一轰而上、产品雷同、布局混乱、破坏资源等问题的发生。

大力培育精品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系列乡村旅游示范区,构建乡村旅游精品体系。围绕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西游记公园、洛阳千年银杏谷、高贵三潭等一批具有重大区域影响力的景区,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农业旅游品牌;围绕旅游资源独特的乡(镇)、村,做好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特色的挖掘工作,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随州特色的旅游名乡(镇)、名村品牌;开发建设以休闲、度假为主线的农业主题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农家乐”旅游产品,坚持“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发展方向,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向品牌化发展。加大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力度。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与包装,帮助乡村旅游企业设计、提升服务产品形象。通过举办桃花节、银杏节、柿子节等活动,逐步树立起独特的“随州好玩”的乐活乡村旅游形象。加强报刊、网站、电台、电视台、会展宣传,采取邀请旅行社踩线和走访高校、大型企业等方式在武汉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乡村旅游宣传活动。加强与旅行社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随州美丽乡村一日游”等活动,拓宽随州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加快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进行部署和推动,促进各级政府有关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延伸,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旅游路网、旅游停车场、旅游购物场所、游客中心、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散客自助游服务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安全救援体系,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经营模式。依托国家休闲农业示范点、国家特色旅游景观镇村创建,选择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区点,设立乡村旅游示范区,结合林权、宅基地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进行综合改革试验。要把握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切实解决好“谁来主导、谁来投资、谁来经营”等问题。通过休闲农庄、特色农业园区、农家乐、乡村酒店、乡村娱乐项目等领域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合作运营的新模式。(作者系市政府副市长)

第二篇: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旅游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领会中央、省委、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按照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富农的目标、思路和重点,着力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在工作中抓好落实,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使每个农业旅游示范点真正成为农村、农民、农业的“航标”。

本文就如何加快发展江苏乡村旅游谈几点意见。

一、从现状分析,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

我省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早、产品和市场成长较成熟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以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推动城乡消费等,使农业旅游如淋甘露,如沐春风,蓬勃开展,呈现好态势,形成新亮点,迈上新台阶。回顾二十多年来我省乡村旅游的经历,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率先突破,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农村由单一农业向农、工、商、游多元发展的道路,我省农业旅游开始崭露头角,最典型的是华西村和张家港等苏南县、市,作为农村工作的先进典型,接待了大量的国内外各方人士,甚至境外团队。一些村镇建设风貌好的地方,如丹阳界牌镇,成为国内最早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学团、体验中国农村生活的目的地。此外,江都水利枢纽等一批现代化农业、水利设施及古镇也成了旅游景点。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村镇得以扬名,农民从中得益,企业有利可图,旅游规模壮大,一些村镇开始兴办旅游企业。以1993年华西村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民旅行社为标志,我省一批村镇建立旅游公司,兴建旅游星级饭店,投资开发农村风貌、农事活动、农俗节庆等农业资源,招徕城里人,逐步形成了如无锡民俗村、南京江心洲等产品。随着农业规模化和高科技农业出现,又出现了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丹桂园、傅家边等一批观光农业园(场),同时以天目湖为代表的一些水利设施和铁山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开始作为旅游度假区得到开发利用。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旅游局审时度势,开展了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从此农业旅游产品在我国得以正名,正式列为旅游产业一部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我省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从原先单纯观光型向参与、休闲、特色技艺型等多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拥有各类农业旅游区(点)近500处,全年接待量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43家,占全国的12%。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农业旅游区(点)的数量还将有新的增长,产品质量上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有巨大的吸引力。按分布来讲,尽管我省南北经济状况很不平衡,但农业旅游的发展苏北、苏中力度很大,生态环境优越,农林基础丰厚,目前已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处,数量近一半,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凡是全国农业旅游点的村民,每年来自旅游的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就地搞旅游服务,不离土、不离乡,幸福指数高。实践证明,农业旅游迅速成长为江苏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靠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走出了一条重要的成功之路。

二、从实际出发,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和成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为乡村旅游大发展和上一个新的阶段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平台。同时,乡村旅游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想、有效的途径。在发展乡村旅游工作中,我们必须抢抓这难得的机遇,结合我省实际,牢牢把握以下四点:

(一)必须以党和政府的领导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举措,是全党为之努力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主旋律。旅游业是个综合性产业,我们的生存、发展完全依托、依附于党的中心工作,发展乡村旅游也同样。从已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地方来看,无一例不是党委高度重视、亲自领导、有力支持的结果。自2006年8月省委举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就本地新农村建设都正在制定、实施一些目标、政策和措施。我们一方面要了解、吃透这些精神,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宣传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使有条件搞乡村旅游的地方成为政府意志的表现,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盘子,挤进去占一席之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和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还对于农业产业化、扶贫、环保、生态和村镇建设等有一系列投入。如中央将有339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省政府加大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前三年完成农村五件实事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一轮五件实事和一系列“千村示范、帮扶”工程。我们一定要充分用足、用好,将旅游开发与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与各种富农政策贴近。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条条与各个部门加强合作,协同推进,如各级农林、水利、渔业等部门在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上投入不少,观赏农业的资源主要在他们手上,和我们目标完全一致;省交通厅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将花五年时间投巨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改造大中桥梁5000多座;建委系统要在全省建100个示范镇(乡),1000个风情浓郁、环境优良、设施配套、生活生产便利的“康居示范村”;劳动部门正在开展农民大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技能,甚至对低收入的还免费。对于各个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为,我们一定要主动了解,在他们的工作空间,有哪些资源能整合成旅游产品以及为之服务的,我们目前已有的示范点和准备申报的单位在不在范围里,不在里面怎么争取,在里面的能够沐到多少阳光雨露,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提供情况,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使乡村旅游与有关部门找到共同点。一方面借助各部门的资源,另一个面帮各部门办事,借势借力,顺风扬帆,做好了,既是旅游产品创新的一个新亮点,也是有关部门工作新的增长点。

(二)必须紧扣二十字总方针。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涵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涵盖了为什么要发展乡村旅游和发展乡村旅游要达到什么境界的全部。围绕这二十个字,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统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村旅游;落实“两个方针”:即旅游助农、兴农、富农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新农村建设绝不等于新村庄建设运动,要突出“三个重点”: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改进生活条件这三方面。搞乡村旅游,就是要把能用于旅游的资源整合起来,构筑农村产业新格局,繁荣农村经济,使农业增值,让农民获利。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村容村貌优美舒适,农民素质显著提高,我们始终要牢记二十字总方针,绝不能误入歧途。

(三)必须“农”字当头。没有农业,就不叫农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因此,乡村旅游必须“农”字当头,以农为根,特别以农民为根。乡村旅游吸引人的核心魅力是农耕景象、农家习俗、农民的憨厚淳朴,归结到一点,就是“三农文化”。城里人是厌恶了钢筋水泥森林,要宣泄城市生活、工作的压力,才来乡村旅游。正因为城市和农村生活形态与水平不一,这种差异和错位形成了要去旅游的动因。在农村认为极品的食物,城里人不稀罕,他们要体验的意境是:天然、野趣、清新、恬静、大自然的五彩世界,原汁原味的乡土本色,一种新型的农业劳作体验和农民兄弟淳朴、勤劳的风貌。乡村旅游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游客,其意义也不一样。对于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到农村旅游是寻梦,是忆旧,是看变化;对于从未在农村生活的人,到农村旅游是全新的体验,山水、村宅、鸡牛羊、庄稼,甚至农民卷裤挽袖的衣着打扮等等,对于他们来说满眼都是新鲜和亲切。当然,不管什么文化的游客,到农村旅游的本质是共同的,这就是自然、随和、愉快、幸福。因此,乡村景象绝不要去刻意雕琢成城市模样,劳民伤财,适得其反。要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把自己的家园打理好。乡野大地、水乡泽国,春天麦苗香,油菜黄,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秋天芦花放,稻谷香,硕果累累,竹篱茅舍,藤蔓缠绕,自产鸡黍,自酿米酒,蔬菜绝对环保。城里人向往憧憬的、寻找的是这些原生态的基本特征。乡村旅游应当呈现的是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梦幻境,一个浓浓的“农”字,一派令城里人和农民满足的景象。

(四)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更是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乡村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业态,有极好的发展前途。它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毋庸置疑。靠旅游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却不是能普遍推行的。江苏1201个乡镇,20万个自然村,不是所有的乡都能点火,所有村都能冒烟,所有农户均能参与。在我省广大农村,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地理区位各异,基础条件不一,文化脉络有别,境况千差万别。要打造成旅游点必须有一些必备的条件,把资源变成产品绝非易事。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宜旅则旅,选准创业门路。因地:一是来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国内客、城里人,依托大中城市,依托大中景区,因此,乡村旅游(区)点距客源地不宜远;二是乡镇、村里或附近有什么?在你这个地方有什么存在具有旅游的意义,向人销售,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区、水利工程、森林资源、优美的农村(镇)景色、自然环境、特色农副产品种、养植地和特色的农俗风情等等,切忌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因时:发展乡村旅游有一个时间梯度问题,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人民收入、市场需求状况,循序渐进,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摒弃急躁情绪。另外,与其他类型景点不同的是,乡村旅游平日、假日、四季忙闲不均,因时打造不同内容的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因人:农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在动力,对于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我们要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领军人物,同时要读懂农民,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得益受惠,有想头、干头、奔头,真正实现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目的。

三、从长远计议,抓好乡村旅游六大工程

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开展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从全省目前乡村旅游的现状看,还刚刚起步。农林部门的几百个点乃至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示范点,在全国来讲不算少,但内涵、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即使是我们参观的典型单位,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甚至国内一些先进地区比,在认识程度、市场份额、产品特色、发展水平、设施配套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有不小的距离。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发展乡村旅游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将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部门责无旁贷,要倾全力去做好各项工作,认识上要有新的提高,实践上要有新的进展,工作上要有新的成效。从旅游部门职责和人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已经和即将开展的几百、上千个村、点,可能鞭长莫及,主要精力应集中放在已有和正在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上,对照评定标准做精、做优、做特。要根据乡村旅游的区域、类型、形式和体制等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发展。有的需要旅游部门帮助指导,有的是要进一步发动鼓励,有的则可以直接操作,总的来讲,在发展乡村旅游工作中,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扎实做好六大工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一)规划覆盖工程。乡村旅游规划是乡村游的蓝图,是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依据,尤其是农业旅游示范点,他不是一般的村民自住的家园概念,也不是有特色的农作物和农耕文化存在就自然形成,而是作为景点、作为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吸引素不相识的外来人逗留、消费,满足游客返璞归真的需求等特色旅游项目。因此,必须规划先行。和其他建设项目一样,乡村旅游的第一资源是规划,做好规划的第一责任人是旅游部门。在2005年全省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要求三年内做到全省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我们要抓住机遇,在两年内把已有的和正在创建的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规划实现全覆盖。鉴于乡村旅游这个产品地域特色强,项目差异大,规划建设的重点宜放在市里和具体的乡村旅游点上,省旅游局可不直接编制全省农业旅游规划,而是要提出一个思路,研定一个发展纲要。各市、县可以根据需要考虑搞不搞,但有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乡镇和点上一定要搞。规划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精神,明确本地资源结构、优势、特色、重点开发项目、相关配套、环境保护、客源承载、时间空间、组织机构等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预测、描绘,然后按长、中、近期实施。鉴于旅游业的属性,乡村旅游规划要放到县、乡(镇)整体发展的大系统去思考定位,和政府的建设规划相衔接,并让农民参与,让村民监督。

(二)产品塑造工程。乡村旅游资源有个弱点是类同,大多在城市周边,地域地貌、人文环境、历史传承也类似,加上面向同类市场,经营模式单一,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在所难免,导致仿效跟风、恶性竞争,久而久之,难以为继。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产品塑造工程,靠策划,靠创意,把原生态的、同质类的资源按不同的手法打造,依不同的风格装帧,抓住本地、本村、本户特色,夸大特色,凸现优势,制造差异,塑造不同类型的产品。以前的农耕只是种庄稼,收获农产品,现在农民是演员,加上了具备展览、表演、展示的功能,农村的一切生产、生活和成果变成了向游客销售的商业行为。如苏州西山橘子是早红产品,核多、味酸,但是不能砍,因为它挂果时间长,颜色艳,树大冠浓,点缀乡间成为一道风景,我们就从砍树变为看树,这种景观在其他地方看不到。农村里随处可见的,如水井、灶头、农具,不仅是农家摆设,能否用起来,让游客参与。一些家禽、家畜和庄稼认养、认种,五颜六色的瓜果怎么采摘,传授农业科普知识,甚至出售农产品的包装、农家菜肴的菜单,体验农事艰苦和乐趣等等,通过千方百计都可做出拴心留人的特色“套餐”。目前,全省农业旅游主要有这么8种类型,即:现代村容村貌型、高新农业展示型、乡村生态环境型、农科特色技艺型、观光休闲农庄型、农业主题公园型、农家乐风俗型、农时节庆活动型。这些类型都是各地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包装、塑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一定要注重每个点的比较优势,探究自身优势,把自身原有的条件塑造成亮点、卖点,把自然、人文、社会三大资源组合起来,塑造出与我省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群众富裕水平及旅游品牌、质量相匹配的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精品。

(三)基本设施建设工程。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对于真正意义的永久不衰的乡村旅游来讲,仅有资源和热情好客的心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成群旅游者的到来,怎么让他们观有美景、食有佳肴、行有道路、住有房舍、购有特产、玩有体验。任何形式的乡村旅游形态,古镇、村庄、农庄、林牧场等等,原生态不等同于原状态,必须要作一定的改造和建设。一般客人在你那里停留三个小时的要吃一顿饭,六个小时以上可能住一晚,一整天中还要有小憩的地方,必须具有必备的一些设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乡村旅游也不可缺。“行”,城里人下乡,怎么到达,干线公路通达性要保证,农村、农庄、林场等原有的泥路要修缮,不能雨天无法下脚。游客步行道不宜直、宽,既省投资,又符合景观、文化、生态,仅建路就很有讲究。“游”,怎么个活动法,要精心筹划的有多少项目,观赏的、参与的、体验的、科普的,以及与农民和谐交流、共度时光的等特色产品。农户家庭接待活动还须添置必要的设施和器具。“吃”,城里人来了给他们吃什么,在什么场所吃,人少的话,农户家中可以应付,人多了需根据客源量配置接待中心。凡是入口的食物,卫生怎么让人放心。“住”,给客人提供的住所,起码要按一星、二星标准,概括而言,卫生、方便、安全。“购”,农户的手工艺品,农村土特产品,城里人是很喜欢的。要想尽办法就地销售,增加收入。在这方面需在包装、运输等多个方面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另外,停车场、指路牌、指示牌、安全警示牌、污水垃圾处理、上下水、化粪池、用的能源等都要完善建设。总之,作为一个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前期对基础建设的投入是不可少的。当然,我们切忌贪大求洋,尽可能低成本开发。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移到农村,对于农业旅游示范点,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契机,挤进去,同时争取政府制定一些鼓励发展农业旅游的政策,在资金筹措上,帮助招商引资,小额贷款,对农民本身的投入,帮他们精打细算,谋划经营,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尽可能让利,降低农民成本和风险。

(四)拓展市场工程。我们建设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扩展旅游业态,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衡量这个地方是否是旅游目的地,唯一的标准是游客。说一千道一万,产品搞得再好,无人光顾,就不是一个旅游产品,一切无从谈起,产品走向市场才是真谛。游客来得越多,农民效益越多,各方积极性越高。否则,投入没有回报,农民血本无归,变成坑农。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农业旅游示范点推向市场。相对景区、景点和其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农业旅游产品的推广相当薄弱。这项工作如果靠农民一家一户,没有这个能力、实力和渠道。作为各级旅游部门,政府给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营销旅游产品,扩大知名度,发展旅游经济。对于乡村旅游这个新生的产品,我们一定要加快市场培育,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帮助开拓市场。全省目前已有4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年底还将有一批加入,且分布均匀,各市都有。对这些点,申报成功一个,营销工作就要立即跟上去,把营销工作放在首位,把促进客源增长作为重中之重。根据我们旅游系统的专业优势,着手做这么几件事:(1)采用品牌营销策略,结合本乡、本村、本庄旅游品牌个性,帮助设计、谋划、聚合产品市场形象。(2)编印各类乡土气息浓、有特色,便民、简洁的宣传品,关于宣传品成本买单问题,我们建议依靠当地村镇有关部门和农民共同承担一点,同时旅游部门要做贡献,要列入每年的促销费里,除印制旅游指南、精粹等一些专题外,在编辑本地营销资料时,把乡村旅游一并考虑进去。(3)各级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网页、邮件等等有关提供旅游信息的一切载体,都要把乡村旅游的情况、线路挂上去。(4)加强与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电、报、网)的平台,广为宣传,有些成熟的产品可请媒体做专题采风。(5)在各级政府的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举办的洽谈会、交易会、展览会上,想方设法让农业旅游概念有踪影。(6)深挖传统习俗文化。把当地农耕、农时、农俗、农产品特色,策划一些别具一格的专题活动、节庆活动,招徕客人。(7)和客源城市的有关部门,形成合作关系,互相提供互需的市场和农产品,尤其是旅行社要积极推介,组织客源,把乡村旅游列入菜单。总之,凡是我们选准的乡村旅游目标市场所有的营销活动,都要关心乡村旅游插一脚,关怀农民兄弟拉一把。

(五)人才培训工程。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乡村旅游产品真正被认可仅是近年的事,就我们旅游部门来讲也知之甚少,经验不足。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要把纯农业转为农旅结合,把一产转为与三产融合,把靠体力转为靠智力经营,困难较多。对于各地基层领导来讲,看到一些地方搞旅游成功的范例,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但不知从何做起,盲目性不小。为了使全省农业旅游尽快地健康发展,提高各示范点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是学习培训,要全面启动学习和培训工程。各级旅游部门立即着手制定出培训计划,分级、分批、分类实施,做到“三支队伍”一起抓。一是旅游部门干部。抓好乡村旅游,我们本身要加强学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成。当前,首先要学xxx省委和国家旅游局对发展农业旅游的一系列指示,吃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摸透本地农业旅游资源,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模式,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帮助、指导、解决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二是乡镇、村、示范点一级的党委、政府领导。他们处在第一线,在最基层,是农业旅游的直接领导者,是项目策划、营销、实施、组织、管理的直接操作者。他们的认识、理念、思路,工作力度怎么样,该示范点的形象和水平怎么样,是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需要学习培训,一方面学习旅游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是个前卫产业,经济、法律,甚至美学等都要学。对于他们的培训,我们可建议党委部门列入省委、省政府正在实行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工程规划之中,分级培训,我们帮助提供培训内容。三是农民从业人员。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示范点上的农民干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农活,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采取有力举措,帮助农民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手艺,把培训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教之有道,才能人才济济,农民培训不能采取大呼隆和从书本到讲课的办法,要探索、总结能让农民易于看懂、弄懂,能操作的直观、直干的培训方式。培训的内容应广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营理念、安全、卫生、文明举止等等,使他们得到全面有效的培养,适应农业旅游的需要。为了使培训工程落到实处,省、市两级旅游局应尽快编制一套教材,培养一支函授队伍,争取一些必要的经费。还应利用旅游院校的优势,请他们就农业旅游做些专题研究,通过三年不懈的努力,使我们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上的带头人、经营者、从业人员百分之百全得到有效的培训。

(六)科学管理工程。乡村旅游在我省处在发展初期,各类乡村旅游点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时间推移和数量增加,更多农民的参与,旅游行为对旅游活动中不同利益和处在不同地位的主体,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尤其在一些乡村,每家每户共同拥有美景和乡俗,出于自身的利益,一些“公地悲剧”现象也相应产生,住房乱搭乱建,污水、垃圾乱倒乱扔,客人来了围追堵截,削价竞争、假冒伪劣现象伴随而生,使自然、人文、经营的环境恶化。如不加强领导,进行科学管理,这些乡村旅游点能维持多长的寿命可想而知。毛主席说过: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今天,要保证农村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仍然是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在帮助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时,一方面要教育大家恪守公德,强化环境意识,讲清利弊关系;另一方面,对造成“公地悲剧”的行为不能放任自流,要有要求、有规矩、有标准,管理绝不能缺位。往往一些苗头性的问题不遏止,一户人家违规不纠正,将会蔓延成各家各户的扭曲行为,最终结局导致大家无利可图。管理的主体是政府,也可群众自治,合定乡规民约,旅游部门要研定一些标准,如从业资格、环境条件、服务标准等,以便有个参照,有个目标和依据。还可推行旅游行业管理经验,出台一些等级划分、品牌服务、诚信建设的规范等,使乡村旅游在市场牢牢站住,得到长远回报。上述这些都不能按城市要求来弄,必须符合农村实际,防止管理过度,越位操作。乡村旅游中所考虑的标准化不是一律化,不是只搞一个模式,而是共性的必备条件,农民能掌握、能做到。鉴于我省南北经济和旅游市场的区域差异,在各个地区和针对示范点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要及时协调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待到客源稳定和承载量较大时,可科学地统一配置流量,并在产业链上根据各家所长进行适当分工,使每家每户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避免恶性竞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选择要搞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地方更需要“健全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乡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我们一定要结合旅游工作实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抓实干。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课程:民族风情旅游

作业题: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学 生:*** 学 号:20110109109 班 级:11机械设计与制造3班 课程老师:***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何为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乡村旅游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国家旅游局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随着近年来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蓬勃兴起,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目前已进入大力发展阶段。过去的乡村旅游发展大多是依照旅游业传统模式在寻发展途径,往往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懒以生存的乡村大环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景区开发也要以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等乡村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仅符合中央和省、市政府的精神,也顺应当前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同时也是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乡村地域广阔,市区人口较多。广阔的乡村天地和众多的市区居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在消费市场。

2、旅游资源丰富,特色较为明显。为广大市民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开展农村文化等乡村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3、多种方式开发,知名品牌较多。具体乡村旅游景区(点)对规划重视不够,缺乏景区(点)开发建设的详细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多数以投资业主个人主观意见为决策,导致景区(点)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主题不够突出、配套功能不全、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4、重“产品”轻“精品”。由于缺乏科学的景区开发详细规划,加上部分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从事乡村旅游的经验不足,经济实力不强,文化素质不高,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打造的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品味一般,缺乏档次,存在“有产品缺精品”现象,很难吸引异地游客二次消费和重复消费,影响综合效益的提高。

5、重“开发”轻“营销”。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点)只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在旅游产品形成向社会公开经营前后,忽视产品的宣传营销,既没有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推介宣传,也没有在市区或主要交通道路设置醒目的户外宣传广告,更缺乏参与市、区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意识或区域旅游企业宣传互助活动,产品营销意识淡薄,“守株待兔”有余,主动出击不足。

6、重“景观”轻“文化”。部分乡村旅游开发业主只注重景区内相关景点和游览项目建设,仅满足游客“视觉”需求,但对该景区(包括景区内重点景点、设置项目等)的文化内涵轻于挖掘,满足不了游客希望通过游览了解相关知识的“听觉”文化需要。

7、重“游览”轻“体验”。多数乡村旅游景区(点)只重视景区内相关游览项目的布局和建设,但在游览项目的设计和布局上,缺乏对游客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项目的设置和建设,游览的“兴奋点”不足、“刺激性”不高,造成游客容易产生“旅游疲劳”现象,也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览的积极性。

二、现在以柳州市三江县三江侗乡乡村旅游为例

乡村旅游是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乡村旅游是以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基本载体的旅游活动。柳州是广西民族风情最丰富、最集中、最原始、最浓郁的地区。壮族的山歌,瑶族的舞蹈,苗族的节庆和侗族的建筑并称为柳州风情“四绝”,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看点,发展好乡村旅游业有助于推动柳州打造好旅游名城。然而搞乡村旅游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真实、原始、完整的乡村风貌逐渐缩小变少,存在文化保护难度加大,旅游产业价值链较低等问题。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东连龙胜县,西接贵州从江县,北靠湖南通道县、贵州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三江侗、苗、瑶、壮与汉族之间团结融洽,结成了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民族关系,多次荣获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的称号。三江的侗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是柳州和广西重要的旅游县。自2003年以来,在每年的10月黄金周,三江县已成功举办五届“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标志着侗乡旅游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县”和国家4A级景区称号。现在正努力打造成为湘、黔、桂三省区旅游胜目的地和全国旅游强县。人们说:中外游客何处去?风情三江等您来!是柳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二)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受外来文化影响,乡村旅游基础减弱。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深厚的历史底蕴,珍贵的传统文化和生态农业园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和城市相比属于“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随着开发旅游,外来文化对农村形成了较大冲击,使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流行歌曲的播放代替了淳朴的山歌,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还有大部少数民族年轻人不再安于现状,外出打工,剩下的是老弱妇孺,长此下去,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丧失了,乡村旅游必定会走向衰退。

2、古村落实行大改进,影响了乡村旅游的特色。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居住地区大多沿河溪两岸,风雨桥几乎每寨都有,有的并不只一座,是入寨必经之路。风雨桥可供行人遮风避雨,又兼作寨门、村民休憩聚谈之所,更重要的是有风水之说,当有溪河穿越寨子的时候,在寨头或寨尾建一座风雨桥,能够拦风水,使风水不外流。每逢盛节,外寨亲友来会,全寨人齐集桥头,盛装迎接,唱拦路歌,用竹筒杯敬客人酒,吹芦笙迎接,显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风雨桥的选址十分注意地点,建桥地址必是风水宝地无疑,使之既能起风水作用,又能在桥内观赏到周围的美好景色。来到这里的旅游者主要是想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以满足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由于农家旅游经营者缺乏对游客需求与旅游服务的了解,将乡村游简单化为以农家菜为招牌提供餐饮服务,以农家院提供娱乐和住宿,将乡村旅游与农家乐同质化。随着近年旅游人数的增多,为了方便游客住宿,村民们缺乏村落整体保护意识,建起了一座座新楼房,严重改变了古村落的自然风貌,特别是对古民居建筑进行“穿衣戴帽”工程,建起整齐划一的廊檐,家家户户挂上统一的红灯笼,在古城墙、古城门等古建筑旁设立花岗岩石碑等,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城市化倾向严重,丧失了原有的古韵味,影响了乡村旅游的特色。

3、组织和管理模式欠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留守老人居多,与外旅游者语言沟通有缺陷,服务质量不高。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村寨村民自主开发旅游的意识有了提高,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虽然已成立了旅游开发的专门机构,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系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规范、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服务水平没有标准,消费价格没有标准。农家旅游经营业主的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为本地农民,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导致知识结构,服务意识和技能均达不到要求,影响了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4、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过于依赖自然环境和历史底蕴吸引游客。旅游管理机构缺乏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还仅仅停留在景点门票收入上,加上对非本土特产的推销性买卖,缺少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和讲解,以游客自行游览为主,由于小岛面积较小,游览的项目不多,活动的范围不广,缺乏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开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留宿、参与和体验活动,致使游客逗留的时间不长,周边产业得不到有效带动。

三、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文化的保护与挖掘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乡村旅游一旦展开,以农村的风土人情为载体,乡村的独特文化遗产一般来说不仅不会受到破坏,反而会得到恢复和保护,这对发掘乡村文化无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如果不重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而是热衷于引进外来文化、城市文化,其结果是随着游客的增多,非乡村文化逐渐渗透,乡村文化优势被异化、消弱,从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当地村民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游客,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乡村文化的保护,促进他们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二)注重保持本色,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东施效颦,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和深度挖掘,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等方面做足文章,不断深化乡村旅游的内涵,开发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的旅游产品。要鼓励和引导经营户根据导向和消费需求,依托产业特色、生态优势打造品牌景点;依托文化底蕴、特色民俗风情打造品牌活动;依托集观光导游员、民俗风情讲解员、特色活动指导员、农副产品推销员于一身的乡村旅游经营者队伍打造品牌服务。营造品牌促提高,经营品牌促发展,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防止出现“千村一面”,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特色与魅力,以提高景区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农家旅游经营者的专业培训和资金援助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服务业,乡村旅游主要服务城市居民,对从业者的要求远高于传统农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将促进当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因此,要把对农民的旅游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适时地开展对农家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四)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实现有序发展

科学的旅游规划是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行动纲领和依据,也是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精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发展具体规划,使整个旅游点在建筑风格、发展方向上保持一致,突出自身特色。二是要在旅游资源评价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旅游景区主题形象定位,制定旅游发展的计划和目标,积极开发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的旅游项目,使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三是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如何开发乡村旅游》,主编

陆素洁

《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主编

何丽芳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文 作者 饶悌亮

来源 http://

第四篇:对靖州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型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低风险、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无烟”工业的美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旅游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对于加快振兴××旅游产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市形象、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位于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地。境内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流水潺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一是人文景观丰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城西飞山庙、地芦回龙观、系列古城遗址、红军长征新厂战役纪念碑等人文景观风景绚丽。二是自然景观独特。有排牙山省级森林公园、2A级文峰塔风景区、九龙山风景区、飞山民俗园、五老峰、杨梅生态旅游区等自然风景区,郁郁葱葱,生态良好,风景独特。三是民俗风情古朴。××是苗侗少数民族聚集区,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有“桃花节”、“乌饭节”、“芦笙节”、“对歌场”等民间风俗,以及苗侗族的传统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芦笙节。

2、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一是交通网络逐渐健全。枝柳铁路、209国道和1866、1826两条省道交汇于县城,已破土动工的包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离黎平机场70余公里、芷江机场100余公里,逐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网络交通优势。二是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目前,全县现有旅行社1家,上规模、上档次的酒店、宾馆有国家二星级宾馆鸿运梅林宾馆、鸿运宾馆、绿都宾馆等10余家。

3、旅游产值不断增加。××旅游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县接待境内外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0.9%,实现旅游总收入8900万元,同比增长93%。

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从管理机制看,由于内部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旅游行业一直处于“弱、小、散”状态。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部门之间对旅游要素的管理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搞法,不能较好地形成统一规划,整合统一资源,凝聚统一合力;旅游主管部门势单力薄,工作陷入常规性的行业管理,对旅游中长远发展思考不多,措施力度不大。从经营机制看,部分从业人员为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缺乏长期规划,对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投入很少。往往在重复的市场上推销重复的产品,形成低层次价格竞争,造成旅游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旅游市场发展乏力。

2、旅游产业投入不足。××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属数量型而非效益型,旅游经营是粗放型而非质量型,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小,产业带动作用不突出。一是财力紧张投入少。由于县财政比较困难,而旅游开发需要直接或配套的一次性投入大,政府难以承受;争取上级旅游专项资金又有许多难度,且手续繁琐、资金有限。二是金融机构不敢投入。我县旅游项目投入开发机制不够成熟,旅游基础较差、宣传不够、名气不大;投入资金多,风险相对较大,造成金融部门对旅游项目贷款往往顾虑较多。三是民间资本投入甚少。由于对旅游项目包装、宣传不够,民间资本对旅游投入认识不足,对投入回报预期过低,对投资政策信心不足,导致民间旅游投入热情不高。

3、旅游产品无序开发。××至今尚未出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效对接,发展措施不力,造成旅游产品在开发方面存在特色不突出,大众化的多、个性化的少,对客源市场的具体定位较模糊,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反应不及时等问题。一些景区景点模仿、克隆本地一些成功的做法,使旅游产品陷入同质化的误区,造成客源稀少。这些无序、无特色、不合理的竞争方式,制约了旅游产品的丰富和完善。此外,××旅游的观光线路仍比较单一,旅游线路中知名品牌少,带动性不强,线路设计编排不够合理;线路的单一与旅游景点建设的滞后,造成境内旅游者在××逗留时间短暂。

4、旅游景区交通不畅。近年来,××集中财力、物力,狠抓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干线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但旅游交通目前的制约瓶颈主要是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不高、连接不畅、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使旅游产品难以发挥更大价值。

5、人力资源相当短缺。目前,我县从事旅游产业的人才十分紧缺,尤其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旅游规划人才。此外,从事旅游接待与服务一线人员的职业化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普遍较低,与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很不协调。

6、旅游促销力度不大。由于我县财力困难和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较少,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偏低,在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营销等方面,大部分只是形式而未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难以形成较为系统、长久、高效、密集和较大规模的促销。宣传促销手段和办法还比较单一,有针对性的产品促销宣传活动相对较少,旅游宣传与产品经营呈脱节状

态。形式于一些节庆活动,长期效果不明显。同时,有经验的宣传促销人才缺乏,也使得旅游宣传促销难于出新。在旅游产品包装策划宣传时,没有把周边市的旅游产品很好地融入,进行组合包装,形成有机整体,资源和客源共享度低。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旅游产业的科学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的编制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各项生产要素,构建县域旅游经济的框架体系。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切实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一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大旅游”的观念,坚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市场主体培育相结合,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二是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突出区域特点,加强联合构建,体现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和旅游特色,根据市场需求,把休闲度假旅游纳入其中。三是充分体现产业间的整合,不仅要考虑旅游业与其直接相关的交通、商贸、住宿等服务业规划的整合,更要注重提高旅游业与地方工农业产业的关联度。

2、创新旅游产业的管理机制。旅游部门要通过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的胆略和气魄,确立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旅游发展目标,创新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把理顺体制与优化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大旅游”、“大市场”的要求,实施全方位的、权威性的“大管理”,解决旅游管理中出现的“重叠”与“真空”问题,实现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深度结合,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景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企业之间、以及景区内部之间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与最佳利用,加速各精品景区和黄金线路的连线并网,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优势叠加,获取区域旅游生产力的乘数效应。按照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娱乐购物场所等各类旅游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服务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大市场,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内外结合、社会联动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

3、加快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要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整体素质。一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切实改善景区的路、水、电等设施,拉近重要景区的时空距离,形成“1-2小时旅游圈”,提高游客对景区的可进入性。二是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完善已有观光旅游产品基础上,结合××特色、景区特点,推出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如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实现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多方位满足旅客的需求,延长旅游时间。三加快旅游配套产业建设。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商品购物、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建设,使旅游产业各要素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充分展示“美丽××、开放××、诚信××和文明××”的××旅游形象。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中介。积极引导发展旅游策划、旅游规划以及旅游网络信息等中介业务。

4、强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开拓。根据旅游市场的新趋势,创新理念和手段,推进大营销战略,形成主题鲜明、对市场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的旅游新形象。一是准确定位××旅游目标。针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围绕“飞山文化”这个核心品牌,以苗侗民族风情旅游为旅游主打产品,建成人文自然,融合城市和乡村的综合性新型旅游城市。二是全方位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通过各种媒体、各种“节会”活动、宣传画册、旅游指南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三是精心打造××旅游线路。对全县的重点景区(点)进行精心编排,统筹规划,推出×ד一日游、二日游”等中短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的技术含量。四是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根据旅游市场的不同结构特征,为旅游者提供特色化、人性化、合理化和多样化的服务,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注重研究旅游市场的潜在消费趋势,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迎合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或影响旅游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偏好,从而引导旅游市场的科学消费、合理消费。

5、重视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要制定好《××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围绕旅游行政管理

人员队伍、导游员队伍、服务员队伍和旅游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等四支人才队伍进行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使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熟悉有关的法规与政策,掌握操作的规范。一方面抓好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水平的培训提升,加强专业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对人才机制的完善,积极引进一批懂专业、善管理、素质好、能力强的旅游人才,共同推动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不定期的派出骨干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作者系怀化××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第五篇: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2010-06-29 18:55: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2)关于**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

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

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

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万株,种植蜀葵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

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时报》

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发展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二是布局

下载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精选)

    积极推进“两个创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近几年,“乡村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产品迅速成长,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乡村旅游风潮,成为旅游业发展中一......

    随州市乡村旅游节会的经验与启示范文合集

    随州市乡村旅游节会的经验与启示 随州市首届尚市桃花旅游节和首届万和兰花节分别在今年三四月份举办,两节会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20万人。桃花节期间直接受益农民5000多人,外......

    杭州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杭州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8-3 信息来源:钱塘理论 杭州市旅委副主任 周志平2008年4月中下旬,我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就全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

    趱滩乡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5篇模版)

    趱滩乡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以及风俗民情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

    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的思考

    一条好路子 -----对白银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

    对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裕德科技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娄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处理系统工程和项目运营管理、工业清洗,是一家集水处理药剂研发、生产,技术咨......

    对县级政研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县级政研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论段。直到今天,这一论断仍有很强......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5篇可选)

    【篇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