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4:1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曹国选(郴州市环保局423000)

摘 要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事业发展也与其经济发展一样,普遍滞后于城镇,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通过为母亲举丧期间的观察,以及对部分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试图对乡村文化事业、特别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乡村 对策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笔者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陪伴高堂老母渡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并送她老人家上山归祖。故乡是郴州市永兴县一个叫“墨水”的山村,“要想墨水到,四方要爬坳,雨水留不住,泉水地下逃”,是个十年九旱的“没水”地方。祖先忌讳“没水”,又难以割舍风水宝地,故谐其音,取了一个充满文化色彩的美名——“墨水”,对穷山恶水的乡村寄托美好的希望。墨水村共有420多户烟灶,1800多口人,农民人平纯收入2815元,在全国应该处于中等生活水平。在短短的20天,笔者目睹故乡似是而非、深沉厚重、复杂多层次的文化现象,引发出一些沉重的思考。

思考之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强烈碰撞。

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折射出新旧文化的鸿沟。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墨水村半数以上的农民建设了新民居。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民居与铭刻传统文化的旧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旧建筑所表现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打下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烙印。然而,某些方面与其说是进步,还不如说是倒退。一是民居建设的有序和无序。旧民居体现了“君臣父子”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前栋不得高于后栋,超高便是欺祖;长幼次序分明,次序混乱视为乱伦。新民居则充分显示出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单家独院,朝向不一,高矮不论,个性突出,打破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统一性和严谨性。二是感情的亲近与疏远。传统民居基本上是一个姓氏一个村庄,一个村庄一统天下,乡亲们生活显得和谐相处、亲密无间;新民居一道道围墙隔断了彼此往来之路,淡化了亲情氛围,影响了和谐性。三是环境资源的负面效应。新民居因规划滞后、建设无序,土地占用量急剧增加,且为良田沃土。墨水村建设同样面积的新民居,比及传统民居至少增加用地30%以上,造成了乡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如此,因新民居建设缺乏整体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面大,管理措施不完善,农机农械农具乱堆乱放,生产生活废水废气废渣乱排,有机废弃物处置不科学、处理不完全,致使农村卫生环境十分恶劣。与此同时,旧民居因其居住人口急剧下降,逐步成为“空心村”,甚至成了家禽家畜的饲养场所,因而与新民居一同构成“双重污染”和“双重浪费”。

二、文化活动内容的渗透,显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巨大反差。乡村居民的生日喜庆、婚丧嫁娶,统称为红白喜事。乡里人求雨求子、祈福祈寿、还愿感恩等等,少不了举办庙会香会。每逢这些喜事善事之类的大事,乡村便离不开祭祀、娱乐和酒宴等活动。祭祀活动自古以来便是民间原生态文化的集中展示,因而每一次这样的活动无疑都是一场乡村文化盛会。当前乡村的红白喜事、庙会香会,除了传统的拜寿拜堂、哭嫁哭丧、加官做道场等仪式外,旧瓶亦装了新酒。传统的民间文化,增添了现代文化的内容,中国式的文化活动形式,渗透了西洋文化的色彩。笔者母亲的丧事,自然也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择优请来了一支管弦乐队,还特别安排了一场文艺晚会。晚会的设置,使整个丧事场面成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擂台,把观看者和参与者自然分成了两大阵营:欣赏晚会者众,且年轻人居多;参与祭祀仪式者寡,且多为中老年人,充分展示了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心理需求结构的巨大反差。其结果,晚会办得相当热烈隆重,收到了中西合璧的强烈效果,其震撼力、感染力、吸引力远远胜过表现传统民间文化的祭祀仪式,三、文化活动的组织模式,引发出新旧机制的强烈对峙。当前,尽管农村村民委员会普遍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但是传统格局一直没有被打破。红白喜事理事会似乎属于农村文化活动的“官方”组织,仅限于筹办“官方”文化活动。乡村红白喜事、庙会香会的组织筹办,按照惯例属于族长村长、香首会首等“民间”组织机构。然而,这种“民间”组织机构并无固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选择性。笔者因为是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身份,对于母亲丧事的组织筹办,有意无意地试图打破了这一格局,全权委托村里的红白喜事理事会组织筹办,其结果闹出了意见和摩擦,差点儿形成了僵局。经过反复协商,多方协调,最后勉强形成双方各作让步、分工负责、共同参入的意见,而且“官方”组织作出了比“民间组织”更大的让步,丧事的各个主要环节都得严格按照村里“民间组织”的传统模式进行,不得打破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这样,好歹才把喜事办完。可见传统文化意识、实则是封建宗族文化意识在广大乡村至今依然根深蒂固,也充分展示了宗族势力在当前农村生活(包括文化生活)中的强势地位和作用。

思考之二:传统文化的沦落与消极文化现象的泛滥

一、现代文化载体严重短缺。当前,电灯、电话、电视、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农户,展现了乡村现代生活气息,特别是电视进入农户,为广大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提供了基础载体条件。墨水村有一个体户出资建设了“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点,取代了一家一户的“数字接受器”,大大增加了乡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乡村健康文化氛围。然而,当前乡村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生活似乎只有电视这一传媒载体,且仅此传媒,覆盖面也相当有限。农村大部分村组目前还没有建立“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的站点,乡村生活条件较好的居民,还是依靠“数字接受器”各自接收电视信号享受现代文化,墨水村的有线电视入户率也只有24%左右。除电视传媒载体之外,当前农村基本上再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图书科普、体育卫生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村组几乎是空白。乡村居民劳作之余,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缺乏,给予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

二、民间文化基础极为脆弱。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我国有着历史渊源的民间原生态文化,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异彩纷呈,各地的民间文化是难以统一代替的,拉夫凑数的杂牌班子表现原生态文化形态是难以做到和谐统一的。可以说,红白喜事、庙会香会所举办的仪式和戏歌表演,不仅是民间原生态文化的艺术荟萃和集中展示,而且是乡村居民一种特殊的文化休闲方式和精神享受。在笔者的记忆中,故乡有一批走遍村村寨寨,吃遍家家户户,将民间文化传遍千山万水的民间艺人,他们都是乡亲们心中的尊者。有一位名讳何先友的、一生以唱“隔纸戏”为生的民间艺人,曾经一人吹双唢呐,一口气将解放军从两公里之外的郊区迎进县府,名噪一时。笔者曾以其为原形,写成小说《戏魂》以传之。而今,这位民间老艺人久病卧床不起,头枕经典戏文,终日以泪洗面。笔者通过筹办母亲的丧事也发现,眼前的民间艺人的年龄都在半百以上,为首的老艺人与祭奠对象的年龄差不了多少。笔者闲谈时特意提出:应该培养一批年轻的接班人,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答曰:现在的年轻人谁会学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他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打牌。笔者不竟忧心忡忡:那„„若干年之后,还能耳闻目睹如此精彩美妙的民间原生态文化吗?答者相当无奈: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吧!看来如此下去,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三、消极文化现象相当盛行。乡村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好象除看电视之外,一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专注在两个方面:一是打牌。男妇老幼,三五成行,便是玩扑克、字牌、麻将,借以消磨时光。虽然大多数“过日子”的业余活动输赢基数不高,金额不大,一场牌局下来,也就三、五元钱,但这种现象却相当普遍存在。再是买码。近年来出现的“地下六合彩”,简直就是一场瘟疫,遍及城乡,乡村似乎尤盛,形成了一张有严密组织、有严格运作方式的网络。每逢双日,清晨便会有几个似疯非疯的男女接踵而至,游说村民今天买什么号码是特码,鼓动村民“买了发大财,不买吃大亏”。到了傍晚,大小庄家成为山里人的凝聚点,耳边充塞的全是猜码的议论声。直到晚上8点半钟,人们才会从梦中醒来,有喜有忧,喜者众,忧者寡,个别中码得金者自然欣喜若狂,放爆竹,酗烈酒,以示庆贺。绝大多数退财者便是唉声叹气,只能带着沮丧之气早早入睡,希望做个黄粱美梦,后天美梦再成真,弥补小损失,发笔大横财。这时,乡村便早早恢复平静,显得寂静。“白日听鸡叫,夜晚听狗咬”,还是乡村的主旋律。此外,还有一种奇特现象,随着国门大开,西方文化的渗透,个别人竟然信奉起了洋教、甚至邪教。墨水村有一个曾经在“社教”时期担任过贫协主席的老党员,如今竟成了基督教徒,每天早晚勤于功课,甚是虔诚。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农村各级组织对邪教防范严密,惩治严厉,然而“法轮功”之类的发动标语还是偶有发现。

思考之三:乡村文化建设应采取积极对策

一、正视乡村文化发展有利条件,坚定新农村文化建设信心。首先,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心理健康。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一向以勤劳朴实著称于世,一向崇尚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包括古代的、现代的、本土的和外来的,绝不会不分是非黑白,不辨香花毒草,而囫囵吞枣草率接受,更不可能任意让他们认为不健康的文化形态生存与发展。这就为建设农村先进文化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笔者为母亲举丧期间,隔壁自然村也有一老人去世,她膝下5个儿子,其中一个信奉基督教。为了其母亲的葬礼,兄弟之间、实质上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或者说是中华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其结果,前者无疑战胜了后者。尽管经乡亲们竭力劝说,这个基督教徒没有被家族“除丁隔会”,但在祭母文中,他的名字还是被毫不客气地加上了双引号。这就充分说明,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观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发生改变,更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基还是牢固的,这一基础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是难以撬动的。其次,乡村民间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有着深厚的根基。尽管不同文化形态随着开放的国门渗透进来,但也不可能轻易改变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一代一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心态。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还是当前农村文化的主旋律,红白喜事、庙会香会还是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文化活动形式,不少农民甚至把这类“热闹”仪式当作人生的一种荣耀,一种实现价值。再次,农民文化观念逐步更新。随着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多地感受新的物质文化生活,给家乡故土带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观念和信息,成为广大农村新文化的强力传播者和建设者。第四,乡村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加速提质,外出人员的艰苦奋斗,为乡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突出乡村文化建设重点,加强新农村文化项目建设。首先,必须加强文化硬件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快公共文化设施载体建设,诸如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科普室、体育健身室、医疗室以及文艺宣传队等。鉴于当前乡村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普遍滞后,不一定“村村组组齐步走”,而是采取以乡统一规划,投资大的项目以村为单位建设,投资小的项目以组为单位建设,并且村与村、或组与组之间实施“插花式”建设,防止“一阵风”式的建设而造成设施载体的浪费。在此基础上扩大建设面,至少确保每个村组不存在公共文化设施载体空白的现象,为发展普及乡村新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其次,必须加强文化软件开发。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民间文化、原生态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优秀遗产,我们应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整理、开发这些文化软件,特别是散落在广大乡村的民间原生态文化遗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关心、救助民间老艺人,确保民间老艺人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在宽松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地发挥他们挖掘、整理、开发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气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民间文化新秀和乡村文艺骨干,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我们绝不能让民间老艺人留下终生遗憾,因为民间艺人的遗憾,就是民族文化的遗憾,也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和悲哀。再次,必须改革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该作出规定,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间文化软件开发的投入,要达到当地集体经济的一定比重;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农惠农政策,要向基层文化建设倾斜,对于乡村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特别是一些投入较大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性资金,不宜“撒胡椒面”,应该建立“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以调动乡村开发建设文化硬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制定城市帮助乡村、先进带动后进的扶贫帮困政策,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发展,贫富地区共同进步;要建立文化市场机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资本和民间资金,动员广大农民集资入股,兴办文化载体和文艺团体,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还可鼓励人们行善募捐,增加乡村文化建设投入;要加强民间文化交流,相互激励、共同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三、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把握新农村文化发展方向。首先,必须坚持党管文化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要正视乡村文化现状,对乡村存在并呈发展趋势的消极文化现象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广大农村在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先进文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落后文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充分认识到,对于农村文化阵地,先进文化若不牢固占领,落后文化必然会死灰复燃。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真正把文化建设当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农村文化生活主旋律、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社会、历史责任。其次,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要把乡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改革完善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特别要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基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组织、群众文化团体和文化人的特长,发挥他们凝聚群众、凝聚民心的积极作用,发挥他们吸取民族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剔除封建文化糟粕、抵制腐朽没落文化的特有功能,使他们成为继承传统文化、繁荣现代文化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功立业。再次,必须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文化活动,遏制消极文化发展势头。改革开发以来,各种文化形态、文化观念、文化现象潮涌而至,一些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文化观念冲击着意志薄弱者、思想幼雌者,随着时间的迁移,空间的拓展,这种转变的速度很有可能加快,特别针对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广大乡村居民。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正视乡村消极文化现象的存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关注消极文化继续在乡村蔓延将带来的极大危害,认真探讨、积极采取强化教育、正面引导、竭力挽救、坚决打击等综合措施,坚决遏制、逐步消除乡村消极文化现象,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广大农村阵地。

作者系郴州市环境保

护局副调研员

第二篇:对郴州市小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郴州市小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在郴州市“转变作风走基层、倾听民声解难题”活动中,郴州市市统计局对郴州市204户小微型企业及204名企业家(指副总经理级以上管理高层)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一、小微型企业在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重要

近几年,郴州市委、市政府以“富民强市”为目标,致力打造“创业型城市”,因地制宜,出台了系列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小微型企业在郴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微型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郴州市工商局统计,2011年底,郴州市小微型企业达到9.9万户,其中:小型企业1.4万户,微型企业即个体工商户达到8.5万户,占郴州市企业总数98.5%。据初步匡算,2011年,郴州市小微型企业完成增加值约950亿元,占全市GDP的70%;上缴税金71.5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6.7%。

(二)小微型企业是改善民生的主渠道。小微型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适合自主创业。同时,小微型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安置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粗略匡算,2011年底,郴州市小微型企业年末从业人员达到120万人,约占郴州市第二、三产业企业从业人员的68.6%,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40%。据调查测算,2011年,郴州市小微型企业实现业主利润和员工收入约200亿元,约占全市城乡收入总量的40%。也就是说,城乡居民收入有35%来自小微型企业。

(三)小微型企业是创业创新的活力源。小微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微观基础。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型企业改革成本低,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小微型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2011年,郴州市高新科技小微型企业121家,占郴州市高新科技企业87.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98件,占郴州市自有知识产权品种数89.8%。

二、当前郴州市小微型企业主流较好但困难不少

本次调查的204户小微型企业中,按企业所属行业分:农业14户,工业82户,贸易业42户,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均为9户,住宿餐饮业28户,其他行业20户;按注册类型分:私人独资企业83户,股份有限公司63户,中外合资(合营)公司7户,个体户(雇工8人及以下独资企业)51户;按企业规模分:小型企业136户,微型企业(雇工8人及以下的各类企业)68户。本次调查的204名企业家中,按性别分:男性176人,女性28人;按政治面貌分:中共党员66人,民主党派人士2人,无党派人士66人;按文化程度分:大专及以上74人,高中(中专)74人,初中及以下31人;按年龄分:35岁及以下18人,36~50岁154人,50岁以上32人。

通过调查了解,笔者认为郴州市多数小微型企业及企业家主流较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很广的发展空间、很强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

(一)多数小微型企业及企业家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对企业家调查中,问及“你对创办本企业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回答“创百年企业,为实业兴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占37.7%,列各项目之首;回答“将企业办成著名企业,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占16.7%,以上两项合计占54.4%。问及“你认为作为企业家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回答“为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受到群众和政府的尊敬”的占42.2%,列各项目之首;回答“有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充分感觉到个人存在的巨大价值”的占33.3%,以上两项合计占75.5%。在对企业的调查中,问及“贵厂(公司)有2~5年或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吗?”,回答“有”的占63.2%。

(二)多数小微型企业和企业家思想开放,充满信心。调查中,问及“贵厂(公司)开展了电子商务吗?”,回答“开展了”的占78.9%。问及“近1-2年内贵厂(公司)有增资扩股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打算吗?”,回答“有”的占50%。问及“你对所经营行业的前景如何判断?”,回答“很好”的占15.7%,回答“较好”的占49.0%,两项合计达64.7%,回答“一般”和“不太好”的分别占28.4%和6.9%,回答“很不好”的为0;问及“你对本企业的前景如何判断?”,回答“很好”的占17.2%,回答“比较好”的占44.6%,两项合计占61.8%,回答“一般”和“不太好”的分别占32.4%和5.8%,回答“很不好”的为0。问及“你对本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满意吗?”,回答“很满意”的占10.3%,回答“比较满意”的占49.0%,以上两项合计为59.3%,回答“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分别占31.9%、7.8%和1.0%。问及“你在进行日常管理时主要采取哪种方式?”,回答“分层管理”的占45.9%,“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占18.1%,两项合计占64.0%,而“家庭成员管理”、“个人独断”和“其他”分别占16.7%、11.0%和8.2%。

(三)多数小微型企业及企业家信任政府,热爱郴州。调查中,问及“贵厂(公司)领导层对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态度总体评价如何?”,回答“很好”的占26.0%,回答“较好”的占51.5%,两项合计占77.5%,回答“一般”、“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20.0%、2.0%和0.5%。问及“贵厂(公司)领导层对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效率的总体评价如何?”,回答“很好”的占25.0%,回答“较好”的占50.5%,两项合计占75.5%,回答“一般”、“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21.6%、2.9%和0。问及“贵厂(公司)与周边农(居)民在安全生产、土地补偿、环境保护等方面有过纠纷吗?”,回答“没有”的占86.8%,回答“有”的占13.2%。问及“在与周边村(居)民有纠纷时,贵厂(公司)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回答“请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出面协调解决”的占40.7%,占各项之首;“双方协商解决”的占31.8%,“先协商,协商不成再诉请法院判决”的占14.5%,“通过法院判决”的占3.8%,“不予理睬”的占0.3%,“其他”的占9.7%。

但是,通过调查了解,郴州市小微型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瓶颈,主要体现在:

(一)企业视野有待拓宽。调查中,问及“你业余时间主要用于什么?”,回答“陪家人”的占29.7%,“娱乐”的占21.2%,“加班”的占16.2%,“其他”的占15.6%,而“读书”的占17.4%,“读书”这一提升企业家素质的主渠道占企业家业余时间不足六分之一。问及“你最喜欢看的书报杂志是什么?”,回答“与本行业有关的技术资料类”占38.2%,列第1位,“企业管理类”占28.4%,“保健养生类”占14.5%,“其他”类占13.9,“小说类”占5.0%。问及“你的经营信息主要来源于哪个渠道”,回答“同行交流”的占31.0%,列第1位,“经销商”的占23.4%,“其他”占19.5%,“媒体”占17.9%,“专业订货会”占8.2%。问及“你在进行重大决策时的依据是什么?”,回答“参考本行业同类企业的发展趋势”的占29.2%,列各项之首,“凭个人经验”的占19.1%。问及“在贵厂(公司)资金紧缺时,最优的筹资方式是什么?”,回答传统的“向银行借款”占44.4%,“向亲朋好友借款”占21.5%,两项合计占65.9%,而新型的筹资方式“扩股份增加资本”仅占14.6%,“其他”占13.2%,“借高利贷”占6.3%。

(二)企业负担有待减轻。问及“贵厂(公司)对当前承担的政府部门所确定的税费比例感觉如何?”,回答“比例太高,无法承担”的占7.4%,“比例较高,难以承担”的占34.8%,两项合计占42.2%,回答“一般”、“相对较低”和“很低”的分别为52.9%、2.9%和2.0%。而问及“贵厂(公司)遇到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乱罚款或乱摊派吗?”,回答“有”的占14.2%,“没有”的占85.8%。问及“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贵厂(公司)最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扶持?”,回答“减免税费”的高达42.0%,列第1位,“增加贷款”的占30.7%,“支持创新”的占17.8%,“其他”的占9.5%。

(三)政府指导有待加强。问及“贵厂(公司)发展的诸多要求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回答“资本”的占26.9%,列第1,“政策”占24.5%,列第2,“人才”占22.4%,列第3,“安全”占14.4%,列第4,“其他”和“背景”分别占6.6%和5.2%。问及“贵厂(公司)发展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回答“市场”的占31.9%,列第1,“资金”占31.1%,列第2,“人才”占15.5%,“管理”占15.0%,“其他”占6.5%。问及“贵厂(公司)最希望得到政府职能部门哪方面的支持指导?”,回答“国家政策研究”的占29.9%,列第1,“开拓市场”占29.6%,列第2,“人才培养”占17.1%,“企业管理”占11.2%,“其他”占12.1%。

(四)创新意识有待增强。调查中,问及“在贵厂(公司)做大做强的规划中,首要的措施是什么?”,回答“开展多元经营,增加盈利点”的占30.8%,回答“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占23.0%,以上两项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所占比例占53.8%,而“强化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占18.6%)、“整合上游企业、增强资源控制力”(占6.8%)、“整合下游渠道,增强市场控制力和开拓力”(占9.2%)等内涵型创新型扩大再生产所占比例仅占34.6%,“其他”占11.6%。问及“当贵厂(公司)出现经营亏损时,首要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回答“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的占36.2%,“开拓市场、增加收入”的占27.9%,“技术革新、降低成本”的占23.1%,“其他”占7.5%,“裁减员工、降低成本”的占5.3%。以上两项回答中,“技术创新”在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中均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三、加快郴州市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世界各国及我国各地的实践已充分表明,促进小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一项关乎经济发展活力、发展后劲和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大事,是一次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抓紧抓好。

(一)要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的落实机制。2011年颁发的“国9条”及2012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小微型企业帮扶政策已十分具体。要发挥其效用,关键在于落实。一要建立牵头传导机制。要建立由政府牵头,经信、人行、银监、工商、质监、财政、税务等部门参与的政策传导机制,及时沟通有关政策在各部门、各行业的落实情况,评估政策落实的效用,适时改进落实的方法和措施。二要建立督查通报机制。政府要牵头对所有相关部门的落实措施、落实力度、落实效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予以通报。三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要对“国9条”及国务院有关帮扶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考核(或者纳入郴州市综合绩效考核项目),对落实有力、效果明显的县市区、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的县市区、部门予以相应的处罚。

(二)要建立和完善小微型企业帮扶机制。一是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建立由政府牵头,经信、工商、税务、人社、教育等部门配合的联合机制,帮助小微型企业引进亟需的各类人才,同时建立小微型企业培训机制,分层次、分行业、有针对性地培训现有各类人才,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素质。二是要建立风险补给机制。政府要建立小微型企业风险补给基金,对金融企业在支持科技型、创新型小微型企业过程中所发生的金融损失予以评估和补偿。三是要完善金融扶持机制。市政府建立的小微型企业金融扶持机制受到小微型企业的广泛欢迎,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在贷款额度、年龄限制等方面还可适当放宽,对有关的监管措施还须进一步完善。

(三)要建立和完善小微型企业引导机制。一是要建立小微型企业集群水平的引导机制。要在现有城乡功能规划的基础之上,适当调整局部的功能分工,通过建立土地、标准厂房、门面租金以及税费等优惠机制,引导产业关联度高,有利于提高整体生产力的小微型企业进行适度集中,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和聚集效应。二是要建立小微型企业提升质量的引导机制。各新闻媒体要创建郴州小微型企业专栏,长期宣传讲诚信、重质量、强管理的优秀典型,对反面典型进行曝光批评,引导小微型企业提升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要建立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机制。要通过采取建立小微型企业协会、专业分会等渠道,设立行业创新公共实验室或行业创新基金,按照“来自于行业用于行业”的原则,对在行业领域取得重大技术或管理创新,带动行业产品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进步的企业进行重奖,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水平。

(四)要建立和完善小微型企业服务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决策服务机制。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要建立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队伍,专门从事小微型企业有关政策和市场信息的研究,建立政策和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将有关研究成果予以发布,便于各类小微型企业知晓政策动态和市场动态,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科学决策。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银企对接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牵头支持各小微型企业行业委员会的工作,集合多家信用度高、发展潜力大、综合实力强的小微型企业形成联合担保体系,形成“统一组织、统一信用评级、统一担保、集合贷款”的担保机制,为单个小微型企业提高担保信用,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难度提供有效服务。

第三篇: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打印】 【关闭】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供销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

赵 勇

3月下旬区委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供销社也在学教之列。在学教活动中,区联社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调查、边整改”的原则,圆满地完 成了第一阶段的学教任务,并通过调研对供销社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根在农村,本在服务。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供销社重点在“三农”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再 创新。只有把供销社的发展紧紧地和新农村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供销社才有广阔市场,才能大有作为。如何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本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对基层社调查研究,对基层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理智的思考和探索。

一、供销社基本状况

(一)经营情况。区供销社系统现有基层社11个,公司2个,配送中心4个,连锁经营网点67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个,旧物收购站点355个。以2008 年为例,商品配送额2000万元;商品销售额2000万元;市场交易额1000万元;旧物收购额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级中心连锁为骨 干,村级连锁门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网络,满足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资产情况。总观系统全局,以资产状况及经营能力分析,基层社可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资产状况较好,经营能力较强,有盈利和为农服务能力的占 43%;二是资产状况一般,靠租赁经营取得收入维持正常开支,已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自主经营和提供广泛服务的占37%;三是资产状况不好,租金收入不能 正常开支,靠大院动迁费过活的占20%。

(三)为农服务情况。近几年,区联社积极开展和推进“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两大工程建设,重新整合农村商品流通资源,改造提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已遍布

全区所有乡镇和自然村。同时积极实行开放办社,收纳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成立各类涉农协会。这不仅赋予了新时期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也为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发展点,同时在为农服务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区日用消费品 和农资销售网点103家,发展种类专业合作社组织75个,带动农户7460户,年销售客2.3亿元。领办和创办种类协会和经纪人队伍12个,经纪人达 1200人,带动农户3500户,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1.6亿元,助农增收1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体制推架不适应经济发展。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以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部改革,盘活了固定资产,卸掉了人员袍袄,压缩了费用开 支,使许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社在改制后,人员少了,地盘小了,主营业务没了,就剩下空架子,靠租金收入维持现有人员开支,有的甚至 收不敷出。基层社重组,重建,走“一区一社”道路已成为摆在区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旧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通过内部改革,人员问题基本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保了,医疗保险也参加了,凭借一些资产收的租金也能保证开支,满 足现状,不思进取,对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改革,再次创新尚缺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有一些 干部对供销社重组、重建信心不足、办法不多、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更没有 尝试和创新。

(三)老式经营业态难能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尽管一些基层社兴办了一些连锁店、加盟店、特许店,但多数还是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 经营,处在低层次经营。对现代经营方式缺乏学习、研究和实践。这类基层社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常此下去,不仅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严重损害了 供销社形象,外人会产生非议;说供销社是靠“租子”吃饭。

(四)陈旧的服务理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供销社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参与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涉农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显露 出来了。从体制上看,基层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员、转换机制,多数职工与企业脱离了劳动关系,现已成为独立开展经营的自营商,还有的已成为承包店组的小老 板,很难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组织优势。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区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借贷关系,客观上导致基层供销社 买卖不灵活的商业经营局面。从经营方面看。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例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供销社 所占市场份额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对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方面,供销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 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对提高供销社的知明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死板的用人机制阻碍经济发展。目前,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 非常突出。由于历史所致,体制所限,经济所为等原因,造成供销社干部青黄不接。优秀人才想离开,社会人才不进来,人员队伍基本处在一谭死水流动不起来。人 才短缺成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思路与建设

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最为主要的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提升实力,亲情服务,这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把供销社重组、重建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点。改造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社的简单整合,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 面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紧密连结的新型供销 社。并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确定“一区一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农民经纪人等,组建中心社,解决供销社 “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区社是基层社改造重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社改造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区社。因此,区社要发挥的指导、协 调、服务和监督作用,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方案,分类指导,逐个剖析,确保基层社改革顺 利进行。

(二)把做大做强“新网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目前,虽然“新网工程”做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没有利益可图,但是,不能不做,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做 大做强。首先,要突出重点。全系统要打造“四大”网络,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力争短期内形成完整的区域网络体系。其次,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这 是目前网络建设的关键,现在正在洽谈、招商引资。通过股份,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建设步伐。真正做到连起来,锁得住,杜绝供销社搭台,别人唱戏,他人受 益,我们无功的局面。其三,要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上的经营服务网点,只要服从供销社的管理,接受供销社的商品配送,并承认社章,都可以成为供销社的加盟 店、特许店、连锁店,以此壮大供销社网络体系。

(三)把建设社团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供销社领办和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抓好。一是正确认 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期盼,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供销社必须自觉融入进去,主动抢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靠 前为“三农”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单纯从事流通,卖也卖不出去,买也买不进来,就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规范发展。供销社领办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比较规范,运作也很正常,有章程,有制度,依法注册登记。而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注册登记,说明不符合登记要求,所以要尽快规范完善手续,尽早 登记,否则不能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更不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社农共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一定要有供销社的股份,或者利用社有 资产,设施等入股,不然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了,羽翼丰满了,变成了个人的,供销社不能从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受益,白搭工,白费力,一无所获。

(四)把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作为增强供销社实力的关键点。目前,供销社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职工要吃饭,供销社要发展,必须 壮大经济实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夯实供销社基础。通过开发闲置资产,兴办农村经济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经营业务等途径,提高 基层社经济实力,夯实供销社经济基础,增加发展后劲。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优势,资产优势,地理优势,经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整合网络资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联合合作。通过利益连接,实施 联合合作,整合系统内的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不合作的问题。

(五)把人才兴社战略作为供销社发展壮大的主支点。全系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知识偏低,年龄老化,严重制约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现有干部思想陈旧,不思 进取,保持终日,无所事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稳定人才。供销社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以往的辉煌。组织上派干部不爱来,基层社职工又下岗又买断,所以 人才失缺。究其原因,就是供销社不是公务员系列,经济效益又不好,留不住人才。现在联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以待遇留住 人才。二是培训人才。各基层社现有干部几乎都是业务骨干,但是,年龄大,水平低,热情高,办法少。为了提高其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力争每年一次将基层社主 任、书记培训一遍,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培训。以此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三是引 进人才。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寻。这话一点不假。供销社改革至今,用人机制始终没能突破瓶颈,致使供销社缺乏领军人物。为加快供销社繁荣振兴,必须改 革用人制度,打破地域界限,创造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招贤纳士,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优秀经纪人以及社会能人 加入供销社经营管理队伍,为供销社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六)把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作为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突破点。众所周知,供销社是弱势部门,是手心向上求人的部门,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与支 持,是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供销社要共同努力。一是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供销社领导别怕麻烦,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工作,叫他们心中 装有供销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登记、办照、再生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扶持,不惜余力地创造有利于供销社发展的良好环 境。特别是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靠前服务,赢得支持。供销社要找准定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特别是在搞好为三农服务上,要靠前服务,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有所作为,才能赢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三是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现在“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民 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把争取来的政策、资金向下倾斜,重点扩大经营,发展社有经济,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关于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修订版)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基本国情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并且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维持这个基本状态。因此,农民的问题始终都应该受到普遍的关注。时至今日,建国六十余年,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集体奔向小康生活。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村文化到底该如何开展,现状如何,如何让我们的新农民在新时代过上物质与精神双重丰富的生活?由此,对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就此,我对本村农民的文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一系列问题,总结陈述如下。

一、农村业余文化状况基本现状

1.1.1 电视是目前农村用于休闲的最主要方式,电视在农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业余生活。但由于电视反映农民尤其是农民娱乐的节目较少,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有些地方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开通较少,只能收到地方仅有的几个频道,节目数量少、质量差。基层电视台成为地方领导亮相的舞台,一些部门赚钱的工具,而对群众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群众渴求的文化生活问题关注很少。而且,虚假广告的泛滥导致百姓上当受骗。1.1.2 打牌、打麻将和下棋也是农民重要的娱乐方式。打牌以前主要是妇女的娱乐方式,但现在一些年轻人也比较热衷于此,且已经由以前的打“空牌”转向“玩儿钱”了,但下注一般较小。中年男性的娱乐方式以打麻将为主,农村妇女当中也有不少以打麻将为主要娱乐方式的,其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空闲时间比较多或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妇女。打麻将只是为了娱乐和消磨时间,下注比较小。年轻人一般都是聚在一起“转街”或打牌、打麻将,由于没有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他们很容易转向不良的行为,比如赌博、聚众斗殴。1.1.3 串门可以说是农村最常见、最传统、成本最低的休闲娱乐方式了。尤其对于农村妇女来说,串门更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

㈢ 一年一度的庙会,亲朋好友的狂欢

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90%以上的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各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而各路小商小贩也不会错过时机,卖艺的,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笔者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是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的。

诚然,这样的庙会对于农民的业余生活无疑是个鲜活剂。笔者对于儿时的庙会至今记忆犹新,深感其中乐趣。可是,毕竟对于活动范围狭小的农民来说,一年一度的庙会频率小了点。相信随着这种感触的加深,庙会会成为农村的一种别具风格的文化

㈣ 农村互联网时代的“萌芽”

调查显示,在城镇已经广泛普及的互联网,在农村已经产生了萌芽。笔者调查走访发现,几乎每村都已经出现了电脑、网络,然而,相对而言,这样家庭的数量实在是不太可观(每村一家两家或稍微多点)。在城镇居民为信息时代信息爆炸而烦恼的同时,农村居民的信息依然呈相对匮乏的状态。但是,就如过往的每个时代一样,相信农村的信息时代也将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农村到来。农村互联网时代的“萌芽”,是大势所趋,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的考验。如何让农民尽快的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让农民利用健康的网络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关于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的相关建议

以上就是笔者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笔者认为家乡农民目前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文化事业的进步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适应。在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大道上,文化生活却在退化。所以笔者有以下建议: ㈠ 加强硬件建设

农村乡镇应建设一些基本的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和电子阅览室等公共设施,来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就现在来看,当地农村中具有固定文化场所的村子还是极少。政府应该争取在每村建设一个文化广场,并配置部分建设器材,定期播放电影等。㈡ 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多送法下乡。农民朋友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知法、懂法,多搞些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农民、农村中的实际情况来宣传法律,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观念。

㈢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都要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下乡演出活动。要组织编创人员,围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设小康社会。各级图书馆、美术馆、画院,要积极开展送图书、送书画下乡活动。各级文化艺术馆(站)要面向农村,组织开展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要积极开展辅导、培训活动,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提高。这样既满足了农民朋友的需要、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能让他们少打麻将并从戏中汲取健康的精神营养。

笔者了解到,现在每村每月虽然会定期播放露天电影,但是“收视率”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影本身的缺乏趣味性,多是年代较古老,题材性对缺乏吸引力。

㈣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严厉打击一切淫秽、色情、迷信等现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制定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以整治促规范,健全管理体制。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问题,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发挥各类文化队伍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从而活跃农村文化气氛,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调查总结

半个月以来,笔者走访了本村几乎所有家庭,不下百家,调查人数不下200人,上至七十余岁的老者,下至十几岁的青少年,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至少在很大程度如实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的农村业余文化状况。也正是在笔者的走访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亲父老的调查,不禁对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文化生活却低俗乏味的农民产生一种十分沉重的同情。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最高的文化水平也就是高中。在笔者父母的时代,他们几乎是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们生活的时代,农村的物质生活还不能得到满足,文化生活更是无从谈起。乏味的十分可怜。比他们年纪更长的,到现在还是不太能适应现在的文化娱乐,即使收看电视,也不会观看电视剧,多选择戏剧频道,《梨园春》犹受欢迎。对于现在的中青年来讲,他们则相对较好一些,由于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文化生活有较高的要求。

当城市人正在为泛滥的“信息爆炸”而苦恼、盲从的时候,农民却依然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日子,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大城市求学,使笔者对农村生活有太多的体会。在调查中,笔者深深地感到一点,不是农民不想娱乐,不是农民堕落,而是他们还不富裕,农村的文化生活的太贫乏。不是他们不追求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而是他们没有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追求。不是他们不想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而是他们所受教育有限,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对此,笔者由衷的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当农民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他们以更丰富、更精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五篇:晋江市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晋江市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拓了视野,渴求建设新生活。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出新任务和

要求。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

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现状:

一是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活跃,文化公共服务能力需提高。晋江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员流动频繁,大多数农村群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固守田园、足不

出户的农民,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文化消费、信息需求的愿望更加强烈、能力不断提高。

农村现有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不够健全、覆盖面不够广泛。特别是不断涌入的外来务

工人员业已成为村镇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提出

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导农民向市民转变任务艰巨。2001年晋江被省政府确定为中

等城市,随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城两镇三组团”的战略决策,城市建设全面推开。

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向市民转变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

任务。从目前情况看,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现代意识、规则

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不强,小农思想观念还根深蒂固,宗族意识、“房头意识”不

同程度存在;农村部分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主中存在着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等保守思想。

这些现象与现代化、城市化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很不协调。

三是农村中封建陋习尚未根除,促使乡风更加文明的要求十分迫切。“怕鬼敬神拜菩

萨,不分佛道摩尼教”现象比较普遍,“普渡”、游香割火等封建迷信活动还经常发生,滥建寺庙道场、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之后,盲目攀比、显富摆阔,愚昧性、炫耀性乃至堕落性消费现象时有出现。深化移风易俗、倡

导乡风文明任重道远。上述存在问题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和现实条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和社会发展阶段特点。

进一步加强晋江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建议:

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中等城市,晋江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当着眼现代化和城市化,体

现前瞻性和持续性,客观分析农村精神文化需求状况和文化现有满足能力,增强党委、政

府在推动农村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落实农村文化建设保障、拓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等

方面的统筹领导作用。

在工作方法上,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统筹资源,城乡互动。“统筹城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背景和重大优势。通过

制定政策引导城市文化资源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引导农民的文化需求向市民标准看齐;督

促主管部门工作力度向农村基层倾斜,调动基层充分发挥文化自主能动作用;大力配齐配

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抓紧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贴近贴准基层文化需求,激发激活农

村文化消费。

二是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在推进“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中,要进一步创设农

村文化建设新项目新载体,以项目推动工作,以项目增进效果,以项目考量实绩。组织对

农村文化建设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对策措施,逐项逐步引导解决。

结合示范村建设,选择工作基础较好、基层热情较高的村子,加大指导扶持力度,努力培

育一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村、示范户,适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带动全市农村文化

建设上新台阶。

三是破立结合,继承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有破有立、继承发展的扬弃过程,需

要破除旧观念、树立新风尚,革除旧陋习、培育新农民,摒弃落后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指导、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

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农村文化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广大镇村移风易俗、铲除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建文明奔小康的“助推器”。要进一步处理

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晋江乡土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活动水平和农民文化生活质量。

在工作措施上,要具体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条件。要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夯实农村宣传文化设施基础。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在强化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职责作用的同时,重视培植农村(社区)基层宣传文化骨干队伍。

三是加强载体建设,打造农村文化建设的精品佳作。要组织以新农村、新农民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发动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体验生活,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写创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并通过文艺小分队、作品展览等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举办“晋江市文化艺术节”,坚持不懈地按照三年一届的要求办好晋江市文化艺术节,整合城乡文艺资源,汇聚城乡文艺精品,扎实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动、吸引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为农民提供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和表演舞台。实施“乡土文化育人工程 ”,全面启动“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依托媒体组织“晋江老一代文化人”访谈活动,编纂《晋江文化丛书》,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持续办好传统文体项目,继续举办戏剧展演、南音会唱、灯谜展猜、广场文艺、书画展览、基层村(居)篮排球比赛和武术观摩比赛等活动,推动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及各种文体社团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打造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

四是加强乡风建设,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要着眼于促进环境更加优化、乡风更加文明、人际更加和谐,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积极引导农村文化消费。结合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消费之风。鼓励农民在节日、婚丧嫁娶时,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大力开发农村文化市场,特别是电影市场、演出市场、出版物市场、娱乐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等。农村文化单位要不断提高闯市场的能力,把文化服务活动与宣传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科学普及工作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积极争取通过单位或个人赞助等方式开展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

五是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着力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市场管理和考量评价等机制,稳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政府农村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统筹领导、协调指导力度。不断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乡镇文化事业站所作用,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经营、网吧等方面的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打击传播政治谣言、宣扬淫秽色情和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打击盗版盗印和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尽管面临的困难很多,只要我们思想上予以重视,工作上敢于创新,作风上依靠群众,农村文化建设就一定会有大的进展,就一定能够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载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孙树生近年来,阿荣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统筹经济......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调查报告) 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姓 名:马晓燕 学 号:091350020 指导教师:王春翔 专 业:教育管理 年 级:2009春 学 校:吴忠电大 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

    乡村医生现状调查

    乡村医生现状调查1. 卫生室房屋陈旧,不能适应当地村民的就医环境。 2. 卫生室设备短缺。 3. 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日趋老龄化,乡村医生大多集中在较大的行 政村,年轻乡村医生流失严......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治理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委员、同志们: 乡村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准确掌握乡村治理的现状......

    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合集)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大全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