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06: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研)》。

第一篇:对我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研)

对全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现状

我县辖4镇6乡9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截止目前,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合管办、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9个,分院2个,村卫生所94个,个体诊所205个。现有业务用房面积24601平方米,其中县城15553平方米(县医院6079平方米、中医院5231平方米、社区3220平方米、妇幼站1023平方米),乡镇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面积9048平方米。全系统现有正式职工501人,其中县城346人,副高级技术职称13人,中级职称93人,初级以下职称240人;乡镇155人,副高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以下职称127人;核定病床数454张,其中县城330张(县医院200张、中医院100张、社区服务中30张),乡镇卫生院124张全县9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卫生所,常见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筛查防治、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工作都能正常开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势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进步,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全县卫生事业纵向比较有发展、有进步,主要表现在:自2008年以来正宁县卫生系统共实施中央扩大内需卫生项目4个,总资金224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30万元,1

县级配套114万元),总建筑面积14459平方米,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概算投资2800多万元,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这些卫生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规模逐年扩大,使卫生医疗单位的基础建设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每个乡镇卫生配备一辆急救车辆并至八月底全部安装GPRS,使急诊急救体系初步建全;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卫生局共建成10所乡镇公共卫生办公室并配备设备达11万多元,使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住院报免6123 人,县外住院人数1325人,占住院报免人数的 21.63,新农合的平稳运行,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了一定好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群众的医疗消费需求明显增长,住院治疗率明显上升。但由于目前我县县、乡两级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低下,患者外流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2007-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住院报免17719 人,县外住院人数6004人,占住院报免人数的 33.88%。近年,卫生工作在全市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处于后进位臵。

二是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全县卫生系统按照编制应配备770人,目前现有正式职工501人,缺编269人,而且69.1%的医务人员集中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仅有155名,缺人问题极为突出,占现 2

有正式职工的30.9%,承担着全县20万农村人口的医疗保健服务任务。而在编人员还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现有的501名医务人员,中专以下学历289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59人,分别占职工总数57.6%和11.8%。另外,在全县卫生人员总量不足的背景下,部分专科人才更是奇缺,尤其是外科、妇产科、儿科、财会人员(有会计资格证书)严重不足。全县没有一名在全市医疗行业中享有一定医疗声望的医疗专家,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造成重大疑难病情难以诊断,使医院在群众中的信任度降低,群众不得不外出就医,这样额外增加了群众看病成本增加了群众负担。

三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全县9所乡镇卫生院2所分院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房屋,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已陈旧、狭窄,有的已成为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全县至今没有一台合格的CT,好多医疗机构现在使用的临床检验、生化检查等设备,均属于淘汰产品。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现有医疗设备如X光机、心电图机、B超、手术器械以及常规化验等多数已陈旧、老化,不能使用,且无力更新。村级卫生所大部分为乡村医生个人家庭式举办,从业人员亦农亦医,素质不高,加之基本医疗设备非常简陋,服务功能低下,90%以上的村卫生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只有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老三样”。导致群众只要遇到大病必须外出就医,遇到重大病情只能介绍患者去西安及临近县诊断,客观上加重了群众就医负担。

四是卫生事业投入不足,经费紧张。一是卫生局局机关与部分分出单位同楼办公,暖气安装、年暖气费、门卫接待等欠款达26万元之多。二是基建欠账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乡镇卫生院未上划县级管理之前,建设项目欠款55.75万元,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三是罗川卫生院撤并时,医院拍卖15万元,欠账24.8万元,收支相抵尚欠9.8万元,已造成上访。四是县医院传染楼、中医院办公楼、疾控办公楼修建欠账127.6万元,监督所因修北环路占地、拆房、拆墙无补偿,急需16.83万元维修。五是“非典”时,各医疗单位为抗击“非典”建设发热隔离门诊等,欠账23万元。目前卫生系统因为上述原因欠账达216.15万元,卫生系统欠款及缺口资金总计已高达516.03万元。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

一要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需要各级共同关注,把农村卫生事业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并同计划生育、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一样放在同等重要位臵。二是按照关于卫生事业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的原则,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切实保证乡村防疫、妇幼人员的报酬兑现。三是把村级卫生所的建设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按照注射室、诊断室、药房“三室”分开的要求,每个乡镇每年力争建成2个或2个以上的标准化村卫生所。

(二)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

卫生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向机制和加强人才培养是振兴农村卫生事业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尽快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向机制。一方面,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选拔一批有管理经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担任卫生院院长,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另一方面,简化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卫生技术人才录用及管理办法》,对卫生系统所需人才,实行全员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吸引大中专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充实基层卫生队伍。二是要继续加强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重点针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院长管理水平,增强乡镇卫生院自身发展能力。三是大力开展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县级医疗单位要和乡镇卫生院建立联建关系,对受援单位免费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工作。四是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的待遇,尽快解决好乡镇卫生院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统筹的上缴工作,落实财政配套部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留住现有的卫生技术骨干。

(三)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水平

一是结合全省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积 5

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县财政保证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想方设法解决好乡镇卫生院自身配套部分,确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设备装备任务,改善乡村两级医疗设备落后的现状,努力提升农村卫生工作服务能力。三要努力扩大业务服务范围,坚持争取、自购并举,千方百计购进设备,提高服务能力。要积极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建设,不断优化就医环境。四要加强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第二篇: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打印】 【关闭】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供销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

赵 勇

3月下旬区委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供销社也在学教之列。在学教活动中,区联社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调查、边整改”的原则,圆满地完 成了第一阶段的学教任务,并通过调研对供销社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根在农村,本在服务。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供销社重点在“三农”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再 创新。只有把供销社的发展紧紧地和新农村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供销社才有广阔市场,才能大有作为。如何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本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对基层社调查研究,对基层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理智的思考和探索。

一、供销社基本状况

(一)经营情况。区供销社系统现有基层社11个,公司2个,配送中心4个,连锁经营网点67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个,旧物收购站点355个。以2008 年为例,商品配送额2000万元;商品销售额2000万元;市场交易额1000万元;旧物收购额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级中心连锁为骨 干,村级连锁门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网络,满足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资产情况。总观系统全局,以资产状况及经营能力分析,基层社可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资产状况较好,经营能力较强,有盈利和为农服务能力的占 43%;二是资产状况一般,靠租赁经营取得收入维持正常开支,已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自主经营和提供广泛服务的占37%;三是资产状况不好,租金收入不能 正常开支,靠大院动迁费过活的占20%。

(三)为农服务情况。近几年,区联社积极开展和推进“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两大工程建设,重新整合农村商品流通资源,改造提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已遍布

全区所有乡镇和自然村。同时积极实行开放办社,收纳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成立各类涉农协会。这不仅赋予了新时期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也为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发展点,同时在为农服务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区日用消费品 和农资销售网点103家,发展种类专业合作社组织75个,带动农户7460户,年销售客2.3亿元。领办和创办种类协会和经纪人队伍12个,经纪人达 1200人,带动农户3500户,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1.6亿元,助农增收1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体制推架不适应经济发展。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以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部改革,盘活了固定资产,卸掉了人员袍袄,压缩了费用开 支,使许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社在改制后,人员少了,地盘小了,主营业务没了,就剩下空架子,靠租金收入维持现有人员开支,有的甚至 收不敷出。基层社重组,重建,走“一区一社”道路已成为摆在区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旧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通过内部改革,人员问题基本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保了,医疗保险也参加了,凭借一些资产收的租金也能保证开支,满 足现状,不思进取,对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改革,再次创新尚缺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有一些 干部对供销社重组、重建信心不足、办法不多、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更没有 尝试和创新。

(三)老式经营业态难能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尽管一些基层社兴办了一些连锁店、加盟店、特许店,但多数还是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 经营,处在低层次经营。对现代经营方式缺乏学习、研究和实践。这类基层社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常此下去,不仅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严重损害了 供销社形象,外人会产生非议;说供销社是靠“租子”吃饭。

(四)陈旧的服务理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供销社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参与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涉农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显露 出来了。从体制上看,基层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员、转换机制,多数职工与企业脱离了劳动关系,现已成为独立开展经营的自营商,还有的已成为承包店组的小老 板,很难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组织优势。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区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借贷关系,客观上导致基层供销社 买卖不灵活的商业经营局面。从经营方面看。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例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供销社 所占市场份额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对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方面,供销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 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对提高供销社的知明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死板的用人机制阻碍经济发展。目前,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 非常突出。由于历史所致,体制所限,经济所为等原因,造成供销社干部青黄不接。优秀人才想离开,社会人才不进来,人员队伍基本处在一谭死水流动不起来。人 才短缺成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思路与建设

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最为主要的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提升实力,亲情服务,这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把供销社重组、重建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点。改造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社的简单整合,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 面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紧密连结的新型供销 社。并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确定“一区一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农民经纪人等,组建中心社,解决供销社 “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区社是基层社改造重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社改造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区社。因此,区社要发挥的指导、协 调、服务和监督作用,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方案,分类指导,逐个剖析,确保基层社改革顺 利进行。

(二)把做大做强“新网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目前,虽然“新网工程”做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没有利益可图,但是,不能不做,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做 大做强。首先,要突出重点。全系统要打造“四大”网络,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力争短期内形成完整的区域网络体系。其次,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这 是目前网络建设的关键,现在正在洽谈、招商引资。通过股份,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建设步伐。真正做到连起来,锁得住,杜绝供销社搭台,别人唱戏,他人受 益,我们无功的局面。其三,要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上的经营服务网点,只要服从供销社的管理,接受供销社的商品配送,并承认社章,都可以成为供销社的加盟 店、特许店、连锁店,以此壮大供销社网络体系。

(三)把建设社团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供销社领办和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抓好。一是正确认 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期盼,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供销社必须自觉融入进去,主动抢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靠 前为“三农”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单纯从事流通,卖也卖不出去,买也买不进来,就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规范发展。供销社领办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比较规范,运作也很正常,有章程,有制度,依法注册登记。而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注册登记,说明不符合登记要求,所以要尽快规范完善手续,尽早 登记,否则不能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更不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社农共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一定要有供销社的股份,或者利用社有 资产,设施等入股,不然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了,羽翼丰满了,变成了个人的,供销社不能从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受益,白搭工,白费力,一无所获。

(四)把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作为增强供销社实力的关键点。目前,供销社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职工要吃饭,供销社要发展,必须 壮大经济实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夯实供销社基础。通过开发闲置资产,兴办农村经济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经营业务等途径,提高 基层社经济实力,夯实供销社经济基础,增加发展后劲。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优势,资产优势,地理优势,经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整合网络资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联合合作。通过利益连接,实施 联合合作,整合系统内的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不合作的问题。

(五)把人才兴社战略作为供销社发展壮大的主支点。全系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知识偏低,年龄老化,严重制约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现有干部思想陈旧,不思 进取,保持终日,无所事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稳定人才。供销社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以往的辉煌。组织上派干部不爱来,基层社职工又下岗又买断,所以 人才失缺。究其原因,就是供销社不是公务员系列,经济效益又不好,留不住人才。现在联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以待遇留住 人才。二是培训人才。各基层社现有干部几乎都是业务骨干,但是,年龄大,水平低,热情高,办法少。为了提高其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力争每年一次将基层社主 任、书记培训一遍,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培训。以此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三是引 进人才。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寻。这话一点不假。供销社改革至今,用人机制始终没能突破瓶颈,致使供销社缺乏领军人物。为加快供销社繁荣振兴,必须改 革用人制度,打破地域界限,创造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招贤纳士,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优秀经纪人以及社会能人 加入供销社经营管理队伍,为供销社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六)把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作为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突破点。众所周知,供销社是弱势部门,是手心向上求人的部门,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与支 持,是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供销社要共同努力。一是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供销社领导别怕麻烦,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工作,叫他们心中 装有供销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登记、办照、再生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扶持,不惜余力地创造有利于供销社发展的良好环 境。特别是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靠前服务,赢得支持。供销社要找准定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特别是在搞好为三农服务上,要靠前服务,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有所作为,才能赢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三是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现在“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民 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把争取来的政策、资金向下倾斜,重点扩大经营,发展社有经济,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篇: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孙树生

近年来,阿荣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源治理工作,全旗大气环境质量和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一、全旗环境污染源基本情况

(一)生产性污染源。目前,阿荣旗共有排污企业64家,其中重点排污企业11家。2008年,全旗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9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2.68吨,氨氮排放量为5.4吨,烟尘排放量为106.2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86.25吨,工业生产性粉尘排放量为18.6吨,工业固废产生量为3.5万吨。

(二)生活性污染源。阿荣旗生活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那吉镇内,包括采暖燃煤排放的废气、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阿荣旗那吉镇共有人口6万余人,其中60%实行集中供热,90%的餐饮服务业采用液化气,其余居民采暖和炊事以燃煤为主。2008年,共排放烟尘548吨,二氧化硫526吨,氮氧化物129吨,产生生活污水124.83万吨,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832.2吨,氨氮排放量为208.05吨。

(三)其它污染源。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废物、白色垃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污染等。

二、环境污染源治理情况

阿荣旗针对环境污染源的特点,从本旗实际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环境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不断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创建“绿色企业”活动。近年来,紧紧围绕全旗人民关注的淀粉、乳品、屠宰等重点污染企业,累计投入资金0.3亿元进行了治理。其中,阿荣旗北方淀粉厂、阿荣旗景凯淀粉厂等八家淀粉生产企业新建了水污染防治设施,阿荣旗奈伦淀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氧化塘扩建,新建扩建氧化塘面积8.4万平方米,总计投入治污资金 590万元;阿荣旗双娃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乳品企业也相继完成了生产废水治理任务,其中双娃乳业、塞北乳业两家采用生化工艺进行处理。三家乳业共投入治污资金1925万元;10家屠宰加工企业也都安装了防渗漏的污水储藏池;位于我旗境内的三家国家重点污染源项目和一个水源地建设项目都已按期完工。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发展集中供热。那吉镇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后,增加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区内共取缔了84台普通燃煤锅炉,停用了74座大烟囱,年减少原煤散烧近二万吨,污染物二氧化硫年削减量约128吨,烟尘约466吨,2005年和2006年分别有一家集中供热公司投产运营,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年减少原煤散烧近6000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6吨,烟尘约134吨,大大降低了大气环境污染,极大地改善了那吉镇的空气质量。2008年城镇规划的拆迁面积为4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数484户,新增供热面积6万平方米,减少原煤散烧近2400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8.88吨。二是切实解决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2008年开展了“那吉镇餐饮服务业烟尘和油烟专项整治”工作,共下达限期整治通知书61份,有效控制了那吉镇地区烟尘和油烟无序排放问题。全年投入治理资金 26 万元安装三产服务业油烟净化装置50个。三是实施宁静、洁净工程。在那吉镇主要街道实行了机动车辆禁鸣喇叭、部分车辆禁行和禁止高音喇叭叫卖等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限制作业时间,并实施全过程管理,督促企业实施围栏作业、材料运贮封闭化、路面及时硬化、及时洒水、抑制扬尘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噪声和二次扬尘污染,那吉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四是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在2007年回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2008年加大废弃

农药包装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全年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 30余万只,有效减缓了农村的面源污染,也为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

(三)以文明生态村镇创建为契机,大力改善农村环境。为全面推进农村环保工作,阿荣旗积极开展生态旗创建工作,“生态旗建设规划”已完成初稿,承担创建任务的部门和乡镇,紧紧围绕自己承担的目标,以高标准要求、创新型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目前,那吉镇已完成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亚东镇已接受了自治区级文明镇的验收,其他乡镇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面铺开。

(四)加强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一是在全旗范围内实施夏季秸秆禁烧专项行动,有效杜绝了夏季秸杆露天焚烧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采取垃圾定点、定时收集,随时分选、集中焚烧制度,旗医院、中蒙医院均安装并使用了医疗垃圾焚烧炉,全旗医疗垃圾处理处置工作基本步入正轨。三是加大了旗域内主要河流水质监控力度,实施淀粉生产行业违法排污专项整治行动,阿伦河、格尼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阿荣旗环境污染源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阿荣旗工业经济结构仍以农副产品加工型工业为主,燃料结构仍以煤为主,加之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污染治理欠账较多,因此环境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体现在:

(一)部分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治理,不重视治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或擅自停用治污设施现象。

(二)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作物品质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及农作物自身残留,农药化肥流失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步显现。

(三)虽然全旗大气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那吉镇老居民区燃煤取暖污

染大气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那吉镇内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落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混填现象依然存在。

四、建议与对策

(一)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增加。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环保要求审批项目,对于能耗高、耗水量大、环境污染重的项目一律拒批。

(二)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确保全面达标。对淀粉、乳品、屠宰、水泥、集中供热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治理设施,同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连续运行。制定奖励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推广成本低、效果好、运行稳定的治理设施。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坚决取缔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废物排放量的最小化,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控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改善能源结构,发展石油液化气、煤气及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环保能源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利用,不断提高空气质量。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切实改善农村环境。积极推广使用低毒和低残留农药,采取改进施肥技术、畜禽粪便综合处理、秸杆综合利用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契机,加大镇村环境整治力度,规范畜禽养殖小区管理,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充分利用“6.5”世界环境日和

创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活动,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生态型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第四篇: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

关于天水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

基础医学院

09级临本4班

苟强华

20091150206

一.调查对象:天水市农村医疗设施 二.调查时间:2012年2月20日

三.调查地点:天水市甘谷县大象山镇卫生院 四.调查方式:实际走访调查,网络调查

五.调查内容:天水市甘谷县基础医疗设施的变化及现状

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标,是地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2012年1月,我们再次采取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座谈,走访农户等方式,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一、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

二、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市以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市直医疗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一)机构和人员: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8家,其中中心卫生院3家,街道办事处卫生院5家,一般卫生院8家,非建制镇卫生院2家。现有人员1449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97人,在职人员1152人。乡镇卫生院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9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641人;大学本科学历21人,大专学历202人,中专学历769人,初中及以下160人。采取院村联办、村村联办等多种办医形式,全市417个村(居委会)有村卫生室237个,其中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的有126个。现有乡村医生373人,其中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321人,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52人,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的26人,有将近半数不具备规定学历。

(二)设施设备:乡镇卫生院现有房屋面积7.5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3.9万平方米。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和“台湾慈善基金项目”,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杨岭慈心医院、义和慈心医院2家; 50个村卫生室争取省财政项目建设补贴25万元。卫生院普遍装备有B超、生化分析仪、放射、心电图等常规医疗设备。村卫生室按照“三室一房”(注射室、观察室、处置室、药房)的标准,有的在原村卫生室的基础上院村联办,有的利用原村小学、村委会实行村村联办,有的租赁民房或在自家住房内个体行医。

(三)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人员调配、业务管理、药品进购、收费价格、防保工作、合作医疗等由卫生院“六统一”)管理,市、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基本健全。乡镇卫生院拥有开放床位310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为1:2000;全年门诊接诊58万人次,住院5300人次。全市村卫生室年就诊510万人次。

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普遍存在

当前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看病不方便。尽管我市建立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但基础十分薄弱,乡镇卫生院发展滞后,村卫生室设置不健全、卫生服务功能低下,不能满足农民就医需求。有34%的被调查者反映村里没有卫生室,到邻村卫生室看病最远的要走4公里;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生病不愿意到村卫生室就诊,而是舍近求远到乡镇卫生院或市里医院就诊。病情稍重一点,有56%的被调查者选择进城求医,这不仅导致农民看病难,而且加重了农民看病负担。据调查,农民到市内医院就医,仅交通费、生活费一次就要多支出50元以上,住院费用要增加30%以上。

二是看病费用高。83%的被调查者表示医疗费用过高。在调查中,农村群众常这样感慨,“现在干什么事情都敢想,就是不敢想生病”。进一次医院一个普通感冒,至少要50-80元。输一次液吊两瓶,一组能量,一组消炎针,成本只需7至10元,医院要收45至150元。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平均翻了几番,新药特药价格尤其昂贵,医院处方用药价格比药店要贵40%以上。同时,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时,往往存在开大方、开重方、开新药的现象,甚至多开不少辅助药品。农民得了病进不起医院,看不起病,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农村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46%的被调查者年家庭医疗卫生支出超过1000元,占家庭年收入的10%以上。不少农村群众有病不敢上医院,“小病拖,大病扛”。据调查显示,农村有25%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43%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

三是看大病难。一方面,到大医院看病难。大病一般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但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多,挂号难,有时当天还难挂上专家号,排队等候时间长。即使是我市人民医院,每天也是挤满了等候看病的患者。另一方面,看大病费用难。治疗大病、重病是以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代价的。45岁村民宋春香因患脑瘤到省人民医院住院两次,第一次住8天因治疗费用不够没有手术,后找亲戚东拼西凑3.8万元第二次住院才做好手术,前后花去费用4.5万元,其中仅来回车费、生活费就用了3000多元。因治病负债3万多元,她说按正常年景收入水平,需要3—4年时间才能还清。

四是报销比例低。9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表示赞同,认为“花这点小钱买平安”值得,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但同时,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农合报销比例低。群众平时生病一般看门诊,但门诊费用只能报销个人帐户上的10多元钱,补贴不了多少,看病还是靠自己出钱。今年我市调整了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虽然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报销比例调高了(最高可达到80%),但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群众不愿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还是享受不到这个优惠政策,在市级或市级以上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不到50%。

三、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不容忽视

1、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全市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建于人民公社时期,现已十分破旧,业务用房拥挤。由于无力改造和扩建,仅业务用房危房面积达6700平方米,占业务用房面积的17%。巡检卫生院由于受危房制约,只能在门诊部挤出2间房屋作为临时住院用房,6张病床满足不了群众住院需求。虽然卫生院普遍配备有放射、B超、分析等设备,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设备档次低,老化严重,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目前卫生院具有住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外,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仅能提供基本门诊医疗服务。除城中、长江埠两个办事处外,其他乡镇卫生院均无救护车,绿色急救通道不畅通。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落后。大多数名为村办卫生室,实则由村医私人经营,生活与医疗用房不分。诊疗手段仍然是“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与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一方面存在人员偏多的问题,全市乡镇卫生院院均在职职工64人,大大高于全国每院25人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又存在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自1996年后,我市乡镇卫生院没有分配进一名在编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有执业资格的仅642人,占职工总数的44%,业务人员不足一半,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80%,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2%;村医中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占14%,中专以上学历仅7%。这些乡村医生大部分是过去的“赤脚医生”,没有受过较高或正规的医学教育,技术水平普遍较为落后,年龄断层、老化。由于待遇低、条件差,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另一方面业务骨干外流严重,外出打工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数30%以上。近几年全市卫生系统有300多名技术骨干外出打工被除名,乡镇占70%以上,仅杨岭卫生院就流失了16人。技术人员进修或培训期满后外流的也较多,有的卫生院缺乏上岗人员,功能科室形同虚设,象分娩、结扎、阑尾炎等最基本的手术也无人能做。田店卫生院只有2名医生,即使看全科也难排班坐诊。医技力量不足,群众患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3、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2005到2007年,我市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分别为1188万元、1424万元、2993万元,如果剔除用于公费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配套等的支出,实际每年卫生事业费只有448万元、538万元、578万元,不到财政支出的1%。这部分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医疗离休人员经费、血防等开支,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几乎为零。由于财政对卫生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运营艰难,绝大多数负债经营,添置医疗设施设备基本不可能,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仅800元左右。在调查中,院长们戏称,“乡镇中房屋最破的是卫生院,待遇最差的是医生。”在村一级,财政对乡村医生无任何补贴。由于收入低,没有养老保险,有的村医把治病当副业,有的干脆转行或外出打工,村级卫生事业前景堪忧。

4、农民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不高。我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11年农民参合率为80%,今年为85%,全市还有6万以上人口没有纳入进来,新农合没有实现全覆盖。同时,新农合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参合农民住院报销不到50%,绝大部分医疗费用需自己承担,广大农民实际还是看不起大病、重病。尽管我市对贫困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但由于资金有限,对贫困群众患有重大病症的医疗救助,在标准、范围、方式和力度上远远不够,一些贫困群众因患大病、绝症无钱治疗陷于无奈、无助的境地。

四、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一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根据服务人口严格核定岗位和人员,政府保证必要的投入,确保将乡镇卫生院建成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扩大卫生院分配自主权,实现好医生有好收入。二是村卫生室建设。按照“统筹兼顾、方便就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坚持集体举办、个人承办、村医联办村级卫生室,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完善、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全部由政府定价,集体招标,卫生局成立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做到药真价实,让农村农民用上平价药、放心药。

2、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通过3-5年卫生支出达到同期财政支出的8%。另一方面,国家和省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的状况。

3、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人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中医中药、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借鉴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办法,探索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从而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卫生工作。

4、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建设。要按照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的要求,根据财政实力,逐步提高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标准,提高大病住院补偿标准,降低大病住院补偿起付线,扩大特殊病种范围,进一步减轻农民看大病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要大力提高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民政部门要研究解决救助审批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救助审批手续,将事后救助改为事前和事中救助,逐步放宽救助条件,扩大大病救助病种,提高救助标准,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5、强化监管,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促检查,加强医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医疗收费价格和收费公开制度,下大力解决大处方、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等乱收费行为,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要实施医药分离,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切断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及医生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过程中收受红包、回扣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看病就医环境,维护医药市场的秩序。

在之前的调查之后,本次调查说明政府采取的措施还是很有效的。在未来的不久应该每个人都会有周到的卫生服务。

第五篇: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

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标,是地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2011年1月,我们采取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座谈,走访农户等方式,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一、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市以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市直医疗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一)机构: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8家,其中中心卫生院3家,街道办事处卫生院5家,一般卫生院8家,非建制镇卫生院2家。采取院村联办、村村联办等多种办医形式,全市417个村(居委会)有村卫生室237个,其中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的有126个。

(二)设施设备:卫生院普遍装备有B超、生化分析仪、放射、心电图等常规医疗设备。村卫生室按照“三室一房”(注射室、观察室、处置室、药房)的标准,有的在原村卫生室的基础上院村联办,有的利用原村小学、村委会实行村村联办,有的租赁民房或在自家住房内个体行医。

(三)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人员调配、业务管理、药品进购、收费价格、防保工作、合作医疗等由卫生院“六统一”)管理,市、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基本健全。

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普遍存在当前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看病不方便。乡镇卫生院发展滞后,村卫生室设置不健全、卫生服务功能低下,不能满足农民就医需求。据调查,农民到市内医院就医,仅交通费、生活费一次就要多支出50元以上,住院费用要增加30%以上。

二是看病费用高。83%的被调查者表示医疗费用过高。进一次医院一个普通感冒,至少要50-80元。输一次液吊两瓶,一组能量,一组消炎针,成本只需7至10元,医院要收45至150元。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平均翻了几番,新药特药价格尤其昂贵,医院处方用药价格比药店要贵40%以上。同时,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时,往往存在开大方、开重方、开新药的现象,甚至多开不少辅助药品。农民得了病进不起医院,看不起病,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农村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不少农村群众有病不敢上医院,“小病拖,大病扛”。

三是看大病难。一方面,到大医院看病难。大病一般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但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多,挂号难,有时当天还难挂上专家号,排队等候时间长。另一方面,看大病费用难。治疗大病、重病是以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代价的。

四是报销比例低。9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表示赞同,认为“花这点小钱买平安”值得,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但同时,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农合报销比例低。群众平时生病一般看门诊,但门诊费用只能报销个人帐户上的10多元钱,补贴不了多少,看病还是靠自己出钱。

三、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不容忽视

1、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全市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建于人民公社时期,现已十分破旧,业务用房拥挤。虽然卫生院普遍配备有放射、B超、分析等设备,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设备档次低,老化严重,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落后。

2、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一方面存在人员偏多的问题,全市乡镇卫生院院均在职职工64人,大大高于全国每院25人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又存在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由于待遇低、条件差,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另一方面业务骨干外流严重,外出打工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数30%以上。

3、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财政对卫生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运营艰难,绝大多数负债经营,添置医疗设施设备基本不可能,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仅800元左右。在调查中,院长们戏称,“乡镇中房屋最破的是卫生院,待遇最差的是医生。”在村一级,财政对乡村医生无任何补贴。由于收入低,没有养老保险,有的村医把治病当副业,有的干脆转行或外出打工,村级卫生事业前景堪忧。

4、农民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不高。我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但新农合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参合农民住院报销不到50%,绝大部分医疗费用需自己承担,广大农民实际还是看不起大病、重病。尽管我市对贫困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但由于资金有限,对贫困群众患有重大病症的医疗救助,在标准、范围、方式和力度上远远不够,一些贫困群众因患大病、绝症无钱治疗陷于无奈、无助的境地。

四、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根据服务人口严格核定岗位和人员,政府保证必要的投入,确保将乡镇卫生院建成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扩大卫生院分配自主权,实现好医生有好收入。

二是村卫生室建设。

1、按照“统筹兼顾、方便就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坚持集体举办、个人承办、村医联办村级卫生室,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完善、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全部由政府定价,集体招标,卫生局成立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做到药真价实,让农村农民用上平价药、放心药。

2、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通过3-5年卫生支出达到同期财政支出的8%。另一方面,国家和省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的状况。

3、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人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中医中药、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借鉴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办法,探索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从而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卫生工作。

4、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建设。要按照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的要求,根据财政实力,逐步提高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标准,提高大病住院补偿标准,降低大病住院补偿起付线,扩大特殊病种范围,进一步减轻农民看大病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要大力提高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民政部门要研究解决救助审批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救助审批手续,将事后救助改为事前和事中救助,逐步放宽救助条件,扩大大病救助病种,提高救助标准,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5、强化监管,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促检查,加强医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医疗收费价格和收费公开制度,下大力解决大处方、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等乱收费行为,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要实施医药分离,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切断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及医生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过程中收受红包、回扣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看病就医环境,维护医药市场的秩序。

下载对我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观察和思考2007-02-10 16:48:36×× ×摘要:多年来,我市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具体的......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对桐乡市乌镇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桐乡市乌镇旅游地的居民、游客、当地小摊主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了管理规......

    关于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范文模版)

    关于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湘发......

    村干部现状调研与思考

    村干部现状调研与思考 2008年9月,我作为XX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了XX县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三年时间过去了,如今我也转正进入了公务员行业,但我始终是从村级工作中成长......

    关于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及思考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总量翻番,不断壮......

    关于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和思考范文合集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总量翻番,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实现全区总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存......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合集)

    对农村"两委"班子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孟村回族自治县下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2个,占三分之一,全县总人口17.2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深刻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