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参观完法门寺之后呢,我们来参观一下西边的法门寺博物馆,它是1988年11月9号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的以佛教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性的博物馆。博物馆由法门寺历史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陀罗文化陈列和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
我们先参观一下法门寺历史陈列馆,在法门寺历史陈列馆中,主要向人们展示了法门寺的建寺历史由因,以及各历史朝代对法门寺进行修建的历史实物。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南方越窑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专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秘色瓷盘,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的晶莹剔透。但是秘色瓷毕竟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法门寺地宫中属于首次出土,可以说,它的制作方法还是不能够知道的,应该说是属于千古之谜。
另外,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第一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们看,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但是,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呢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000转。我们看到织物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曾经做过一个测量,没想到是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四,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在现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没有想到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二篇:法门寺导游词 文档
法门寺景区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你我今生的一次檫肩而过。法门寺能够建在周元故地,这是一种缘分,而我们今天能够相聚在这里,“法门说禅”就更是一种缘分了。今天咱们就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佛教圣地法门寺参观游览,走近千年古刹法门寺,就如同穿越了悠悠的历史长廊,置身佛国天堂,在这里您可以瞻仰佛骨的真身舍利,欣赏大唐神奇珍宝,追寻法门寺千年文化,领路古老文明的风采。
法门寺显密双修,八宗来供,超越宗派,是闻名世界的佛骨供养中心,珍藏有世界唯一一件佛指骨的真身舍利,接下来,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佛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是同一时代的人,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本为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出生于蓝毗尼花园,长大后,深感人生苦恼29岁时出家苦修,决心探求解脱之理。35岁在菩提迦耶斯得道,在鹿野苑出转法轮,80岁圆寂于拘尸那迦。法门寺位于宝鸡扶风县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距宝鸡近100公里,是一个丝路西去,佛典东来,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法门寺最终能成为著名的佛骨供养中心,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文化的必然。
法门寺建于东汉,法门即修行者的必入之门,寺因塔建,原名“无忧王寺”,法门寺塔原名“阿育王塔”,阿育王是曾经统一印度孔雀王朝的君王,他因忏悔自己杀戮过重,皈依佛门,将佛舍利分为84000份,分葬于世界各地,法门寺就是其中一处,法门寺和法门寺塔因此被称为“关中塔庙之祖”。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大动荡,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社会机遇,法门寺大兴。唐贞观年间曾用宫殿拆下来的木头建成了一座4层的木塔,当时刺史张德亮像唐政府上表请求,就地供奉佛骨舍利,得到了恩许。从唐高宗时期开始,迎奉佛骨至长安奉寺的重大活动。唐时期先后有了唐高宗,武则天,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八位帝王先后六次迎奉佛骨,当时又成为“章正统,强皇权,树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宗教与政治结合的产物,是佛教界和朝廷共同推动的历史文化现象,873年是历史上迎奉佛骨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唐僖宗时把佛骨送回法门寺,据史料记载唐僖宗当时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此后,一直到1987年,舍利才从新现世。
宋代时期,长安虽不再是政治中心,但在文化上,依然保持者高速发展的态势,法门寺依然受到朝廷的重视,占地600余亩,宋微宗赵佶还亲自题写了匾额“皇帝佛国”法门寺依然是宋代的皇家寺院。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法门寺失去了民间供养的重要来源,因而迅速衰败,法门寺塔也塌陷了,1987年政府有关部门在清理法门寺地基时无意间发现了法门寺地宫,20世纪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由此来开了大幕。
1987你那5月5号,恰逢农历4月初8,释迦牟尼诞辰2550年时,人们发现了法门寺地宫里释迦牟尼的第一枚佛舍利,舍利本是指释迦牟尼火化后的固体结晶物,他火烧不化,锤之不烂,是佛门当中最高的圣物。他是物化的精神,也是精神的物化,人们为了让保护佛骨舍利,也常常使用玉石,金银,玛瑙,松绿石等做成替代品,这些替代品就成为舍利子。
第一枚舍利在八重保函当中,这八重宝函,雕刻精美,装饰华丽。文化内涵丰富,是法门寺地宫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供奉物品,法门寺地宫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寺塔地宫。我们又先后发现了第三枚,第四枚佛骨舍利,我们重点看一下第三枚佛骨舍利,它长3.7厘米,状若纸,呈灰白色,上面有一些裂纹,经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共同鉴定,这枚佛骨就是佛指骨的真身舍利,是金骨,灵骨。圣骨。是世界佛教苦苦寻觅2000多年佛祖的真身舍利,轰动了全球佛教界,成为20世纪最大的佛教盛事。这枚舍利与其他三枚的关系用赵朴初先生的话讲:“影骨非一亦非一,了如一月映三江”这四枚舍利,真正道出了古人的诗句“千江有水千江月,”灵骨犹如天上的一轮皓月,影骨好比月亮倒映在江河中的影子,因而灵骨和影骨没有真假之分,都被视为佛教圣物。
各位游客我们不仅在法门寺地宫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佛骨舍利,而且还发现了让世人惊奇的金银器,秘色瓷,琉璃器,茶具等。他们种类之多数量之大,等级之高,保存之完整,堪称为史上第一次,这些宝物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1987年我们在法门寺地宫中发现了121件金银器,其中100多件都是唐懿宗贡献给法门寺的,眼前看到的是“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根据佛经记载,四股十二环锡杖是只供释迦牟尼使用的最高等级的锡杖,四股代表佛门教育的四谛,十二环代表十二因缘,由58两银和2两金共同打造而成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锡杖之王。
这个是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秘色瓷,共13件,件件是国宝,它是南方越窑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属青瓷的一种。它的配方秘不外宣,制造工艺概不外传,专供皇室享用,现存实物少之又少,件件珍贵异常。大家请看这件秘色瓷,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晶莹剔透,但是秘色瓷在中国已经失传1000多年了,法门寺地宫属于首次出土,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他的制作方法,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这些琉璃器分别是:琉璃盆,琉璃盏,琉璃碗。琉璃器又称玻璃器,在中国古代,陶瓷器和丝织品行销全球,工艺领先世界,但是由于原材料等的制约,琉璃器却一直依赖进口,唐时期,它的价格高过金银,是皇室御用之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中很多都是再在安史之乱以后,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他们是中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各位游客请大家自由参观一下合十舍利塔,和佛光大道等近些年修建的建筑,谢谢合作。
第三篇: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
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参观完法门寺之后呢,我们来参观一下西边的法门寺博物馆,它是1988年11月9号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的以佛教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性的博物馆。博物馆由法门寺历史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陀罗文化陈列和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
我们先参观一下法门寺历史陈列馆,在法门寺历史陈列馆中,主要向人们展示了法门寺的建寺历史由因,以及各历史朝代对法门寺进行修建的历史实物。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南方越窑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专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秘色瓷盘,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的晶莹剔透。但是秘色瓷毕竟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法门寺地宫中属于首次出土,可以说,它的制作方法还是不能够知道的,应该说是属于千古之谜。
另外,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第一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们看,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但是,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呢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3000转。我们看到织物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曾经做过一个测量,没想到是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四,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在现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没有想到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
(在唐代织金锦工艺精湛令人吃惊。织锦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仅为0.1毫米,比头发还细。以丝线为芯,以金线一圈圈缠绕,一米长的金丝要绕3000多圈,武则天供奉的绣裙就是这种织品制成的。)
另外,还展出了一些两河流域进贡的琉璃器。
接下来,我们到珍宝阁去参观一下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这个展柜的文物布置也是按照佛教中的曼荼罗做结集的。
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这件鎏金双拢12环的锡杖,名为锡,其实它并不是锡做的,而是摇这个锡杖环的时候会发出淅淅的响声,是以声来命名的。锡杖的级别也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属于世界锡杖之王,规格最高的锡杖,这枚锡杖全长为1.96米,重2390克,用了2两金子和58两银子制成的,然而,代表锡杖级别高低的属于杖首轮和鼓的多少,大家可以看见桃子形状的叫鼓,这个锡杖总共有四个鼓,每个鼓上套了3个环,4鼓12环,4鼓12环所代表的就是佛教最高级别的法力——四谛12因缘,所以它的法力是最高的。而这种级别的锡杖也只能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才有资格持的,所以它是世界锡杖之王。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真身菩萨。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所以,舍利迎到长安之后,在兴跪拜之礼的时候就是安置在菩萨手中所捧的荷叶盘之上,所以这尊菩萨也叫捧真身菩萨。
到这里呢,法门寺的餐馆也接近尾声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关键词:陕西法门寺
第四篇: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
关于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说明
1、佛教不仅是一种信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哲学。
2、法门寺文化景区是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由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持兴建的一个文化精品工程。
3、作为导游词,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渲染宗教现象,而要从文化景区所在地区蕴含的多种文化来观察、理解、宣传法门寺的佛教文化现象。
4、做为一个文化精品工程,它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信仰者,而更多的是普通游客,所以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敬仰佛教文化,又要从佛教文化的哲理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之间的这种哲理关系。
5、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导游词,应该具有一种哲理性,启迪信仰者和游客。
这份导游词仅仅从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和欣赏法门寺文化景区宏大的建筑工程。文中所涉仅供参考。
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
(在车上或路途)
无论你来自何方,即便你在北京看过雄伟的万里长城,或者在临潼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当你来到这里,你绝不可轻视你脚下的这块黄土地。虽然它没有青山绿水,只有满目的沟沟壑壑(he)和点点散布的村舍,但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演绎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炎(帝)和黄(帝)二帝在这里肇(zhao)始了中华文明。周人在这里东进,南征北战,创建了以“礼”为核心的周文化和辉煌的青铜文化。汉人经由这里凿空,丝绸之路逶迤(wei yi)西去,佛典文化徐徐东来。三千年的人文历史,使这块土地成为华夏文明之祖,青铜文化之乡,丝绸文化之孔道,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
承借天汉雄风,大唐气象法门寺供奉佛指舍利,弘扬佛法,尤其唐宗室八位皇帝“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煌丽”每三十年迎奉法门寺佛指舍利入京都长安供奉,令朝野轰动,天下朝拜。使法门寺名扬天下,成为“关中塔庙之祖”,中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也使这块土地成为长安佛教文化圈的中心。特别是1987年4月3日,经历了1113年的漫长岁月,法门寺地宫发现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大唐数千件供佛珍宝,引起世界瞩目,法门寺当之无愧的成为当今世界佛徒朝拜中心,游客旅游圣地。
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他曾主持设计台湾中台禅寺及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等著名建筑)。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景区建设自2007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会组建了法门寺开发建设团队,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一起负责项目开发建设。项目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佛文化展示区与西区综合服务区,整体区域规划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为发展基础,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游工程之一,也是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要辐射、延伸区域,在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历史背景下,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并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佛都”,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我们远远望见的这个建筑群,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这个建筑群呈南北走向,由南至北依次而上,4门起伏,双塔高耸,在黄土阡陌(qian mo)中,在蓝天白云下,建筑体量雄浑博大,建筑语言简洁明快。整个景区以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表达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与智慧。
现在,我们来到法门寺文化景区。不管你信不信佛教,你都会感到这个建筑群有一种文化的力量。庄严的佛像,阔大的广场,外张的屋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宗教信仰的庄严与殊胜。这种感觉正是这组建筑艺术的成功之处。
由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宏大壮观,气势夺人,我们不可能一览无余。由于当我们深处圣地之中,更是目不暇接。因此,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文化景区的几个特点:
1、如果你从空中鸟瞰,你会看到整个景区暗合坐佛之形,法门寺地宫恰好位于佛心位置,与佛同体,与佛同心。
2、如果你仔细观察,景区内诸多建筑暗合数字机缘,如用数字概括,一舍利;二宝塔;三区划;四大门;五时空;六越度;七广场;八吉祥;九平方公里;十万众生;千年古刹;万世法门。
3、当你在景区或朝拜或游览,在由南到北的穿门过院,朝拜佛祖舍利的过程中,你会感到由此岸到彼岸的升华过程;也会在由北到南的回望中,感到芸芸众生的虚幻之相。所以,在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参观过程,就是你感悟人生,净化心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回归的佛子能开启般若般的智慧,旅游者则能体验佛光普照为您增福增慧。
现在,我们开始参观这个千载佛家圣地,领略万世人文经典。
山门广场位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入口,面积约15万平方米。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山门及两侧回廊的设计方正、简洁与围合的广场一起共同体现了佛学的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胸襟。
山门东西两侧,栽植了天数(树)25棵,地数(树)30棵。大家可以看到树种为银杏,棵棵银杏粗壮挺拔。银杏被尊推为我国的国树,在凡人世界中是“活化石”也可表示佛法在中国两千六百年的再次发扬光大。
请大家看看这组建筑,墙壁陡峭,以变形的斗拱装饰承接屋顶,屋顶外张冲天,直指苍穹。人临其下,直觉低矮,只有仰望才见其顶。这种墙壁和屋顶的造型,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曲线翘角,仅以明快的线条让人感到佛法的广博和佛陀教法的明理。其色彩为金黄、暖黄,具有一种庄严清静,慈悲祥和的氛围。这里就是园区的入口处 “佛光门”。
穿过佛光门在这个院中,一泓静水,此为静心池:净水莲花,14朵莲花,高雅圣洁。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佛教圣物,供奉莲花可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代表着净心离欲的世界。通过静心池,人们可以放下世俗间的一切忧扰,以一颗平静之心走入佛国圣地。
在静心池的东西两侧设有圣兽。
青狮:狮子为万兽之王,吼声洪亮,山鸣谷应,震动天地,代表佛教的神威。佛法即如同狮子一样,供奉狮子可辟邪护法。
六牙白象:供奉大象,可降伏邪念,能到达无上乘果地,得到物质和智慧的财富,得佛果之成就。
穿过广场走过般若门大家可以发现,之前在山门前是一个大广场,佛光门前是一个大院落。而在般若门菩提门之间,是一个相对狭窄的过道。这正是利用了建筑艺术上的缩放手段,给人感觉上有舒畅和压抑作用,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控制作用。也表现出了只有以智慧(般若)为前行指导才能到达解脱彼岸这一教义。
出菩提门大家可以发现这道圆融门,它只有门柱,似乎有点奇怪。这是因为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
现在,从山门广场到这里,我们已穿过了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圆融门,来到了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象征着由世俗走向成就的修行之路,也就是说是一条成佛之道。
佛光大道是景区的景观主轴。远远望去,清净庄严南低北高,直通合十舍利塔。利用落差,让人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也体现了为了一种信仰,人们不断攀登,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佛光大道分主道和辅道。在佛光大道两侧景观绿化广场上,东边设有佛陀胜迹系列雕塑,让众生感受到佛法不理事间法,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这一佛法精神,体验佛教文化,西侧是法界源流系列雕塑,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同时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其中包括: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时。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而佛光大道则为接引凡夫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证得佛果这一解脱之道。“众生皆有佛性”在这条大道上愿大家都能发掘出属于自己的“自性三宝”。
经幢乃佛教圣物,常将经文刻于其上。象征佛的智慧能降服一切烦恼,在佛教中有祛邪降魔的说法。福报:智慧流溢、一生吉祥。
佛光大道菩萨像包括:
东1:大妙相菩萨
与法苑林菩萨同是弥勒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弥勒三尊”。今世菩萨护佑,来世往生天宫。福报:今世神灵护佑,来世往生天宫。
东2:文殊菩萨
与普贤菩萨同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诸佛之智慧所化现,是智慧的本尊,受菩萨护佑,具足智慧。福报:自己和子孙具足智慧。
东3:观音菩萨(大悲)
与地藏菩萨同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娑婆三圣”。观世音菩萨以大慈救济众生为本愿,受菩萨护佑,远离苦难。福报:所愿必成,苦难远离。
东4:日光菩萨
与月光菩萨同是药师如来的胁侍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日光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救度众生,受菩萨护佑,远离病痛。福报:远离病痛,无有怖畏。
东5:观音菩萨(大慈)
与大势至菩萨分别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获观音慈悲救护,来世蒙观音引生极乐。福报:现世获观音慈悲救护,来世蒙观音引生极乐。
西1:法苑林菩萨
受菩萨护佑,所愿皆足。福报:今世菩萨护佑,来世往生兜率天宫。
西2:普贤菩萨
具足一切无量行顾,受菩萨护佑,凡行必成。福报:自己和子孙凡行必成。
西3:地藏菩萨
受菩萨护佑先世亲人不堕地狱,来世不堕恶道。福报:先世亲人不堕地狱,来世不堕恶道。
西4:月光菩萨
普照乾坤,映现明澈清辉,容摄芸芸众生,免受贪、嗔、痴三毒逼恼,以葆身命与慧命。福 报:远离病痛,无有怖畏。
西5:大势至菩萨
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有情,使众生离三界之苦,得无上力。福 报:现世脱离恶道,来世往生极乐。
佛陀胜迹
在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我们看见一列精湛的雕塑,它们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虔诚心态和伟大精神,分别为:
太子诞生
迦毗(jia bi)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大象入梦,王后受孕。
出游感苦
太子出游,受一出家人启发,决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 之苦。太子坐于中间,思量求解人间疾苦之道,从左至右分立老苦、病苦、死苦和出家僧人。
夜度凡尘
太子不为五欲所动,依然决定出行城。前为太子骑马离城,浮云中的四位力士共举太子四马蹄,寓意着太子离城之意。四块浮雕分别塑造了:太子离别妻儿、皇宫中奢华的歌舞生活。
六年苦行
悉达多太子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多次的参学和超越,仍未得所求之道。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于是南渡恒河来到伽山苦行林,六年之中勤苦精进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菩提悟道
悉达多太子坐于一棵毕钵罗树下。发愿言:我今若不证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坐。经四十九日禅坐,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究竟大道,至此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
初转法轮
佛祖在鹿野苑向他的侍从憍(qiao)陈如等五人说“四圣谛”(di)法。在菩提树下,佛祖端坐中间,神态安详。白鹿与五弟子分座周围,屏气凝听。
普度众生
采用如意(佛教法器—普度众生,满足众愿)为造型元素,表示“佛法无边,普度众生”,芸芸众生在这里感悟佛法,祈愿“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双林灭度
释迦牟尼八十岁时,命阿难在双林中设席铺床,然后头北面西,右胁着席,叠足安卧,安祥圆寂。众弟子或泫然流涕、或捶胸顿足、或仰面嚎啕于佛陀身旁。
法门寺院
入山门,经佛光大道,我们来到了佛门圣地——法门寺院。寺院位于佛光大道中段偏北的东侧,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说它是佛门圣地,一是据地理阴阳学家,这座寺庙披小带河,负阴抱阳,气聚而不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僧人们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中悟道成佛。二是寺院经历了佛教在中国传播兴盛衰微,再光大的全过程。正是由于这座寺院的令人惊叹的历史,才有了今天蔚为壮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如果说法门寺文化景区是一个盛开的莲花,这里就是储藏,培植莲花的种子。
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帝年间,距今约有1700余年的历史。寺名屡变,塔名也随之屡变。北周以前寺名为阿育王寺,塔亦同名。自唐代以后,寺院定名为法门寺,后虽然有更改,但仍以法门寺名扬天下。眼前这座塔,初为阿育王塔,后改“真身宝塔”、“大圣真身宝塔”。今天,人们仍以寺名称塔名。
法门寺院与宝塔历经了佛教在中国兴衰的全过程,可以说国兴寺兴,国难寺难。北周武帝毁佛,法门寺庙随之被毁。隋朝推崇佛教,法门寺庙得以重建。自唐代建立以后,由于皇室崇佛,法门寺走向它的全盛时期。因为法门寺塔地宫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唐皇室每30年迎佛骨入都供奉。从公元659年开启法门寺地宫,首迎佛骨到公元873年第七次恭迎佛骨。每次恭迎佛骨都是岁丰人和,国泰民安。从长安到法门寺一百多公里,车马昼夜不绝,京城万人空巷。皇帝亲临安福门城楼顶礼迎拜。百官士庶沿街迎候,可谓盛况空前。每次恭迎佛骨皇室都对寺院大施财物,皇帝、皇后、王公贵族供养了大量金银器、琉璃器、丝织品和法器。在这期间,法门寺多次修筑扩建,形成了二十四院的形制。
随着公元874年法门寺地宫之门的封埋。法门寺遭受明代地震,民国驻军的毁坏。特别是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开展破“四旧”,进入寺院,毁殿堂、坏佛像、烧佛经,还要挖地宫取宝。在此危机时刻,法门寺主持良卿和尚自焚圆寂于真身宝塔前,才没有让地宫珍宝受到损失。尽管如此,法门寺院还是成为“扶风地区无产阶级造反派临时总指挥部”。在“造反派”的内战中,法门寺又一次遭到了劫难。
今天,我们能看到法门寺的珍宝,一要感谢抗战期间,对法门寺地宫珍宝守口如瓶的朱子桥先生,正是由于他们一批人的保护,才不致使这些珍宝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二要感谢“文革”中自焚身亡的法门寺主持良卿和尚,正是他舍身护宝,才使佛门舍利等一批珍宝免遭损坏。
建于明代万历七年的“真身宝塔”,于1981年8月4日凌晨1时57分,“真身宝塔”的半壁在大雨中崩塌。1985年陕西省政府决定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于1987年4月3日在法门寺塔基地宫发现了佛指骨舍利和大批唐代的稀世珍宝,震动了国内外。
法门寺院以“真身宝塔”为寺院的中轴线,建筑结构古今结合,形制以仿唐为主,屋顶为飞檐筒形青瓦,风格古朴,坏境静雅。
过天王殿,就是突兀矗立的十三级舍利砖塔。它是以唐塔为基础,以明塔为标准的具有楼阁式风格的砖塔,挺拔俊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6年8月法门寺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省政府又拨款重修了大雄宝殿和铜佛阁。自1987年佛指舍利发现后,寺院恢复建设,基本上恢复了唐代百亩寺院的规模。
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主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大唐王朝2499件供佛珍宝,在1113年后重见天日,这批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还是中外交流史、美术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日益引起世界瞩目。也让法门寺成为当今世界的朝拜中心,增强了法门寺在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历史记录。佛文化是法门寺的核心,法门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世界佛文化的瑰宝。
离开法门寺寺院来到佛光大道北侧。现在我们就处于六度桥前,它看似简单,仅仅为六层踏步。六度桥下,雾泉喷涌,云烟缭绕,我们仿佛身临佛国胜境:前有佛祖真身舍利,后有芸芸众生。后退可到此岸山门外,前行可到彼岸佛国界。你彷徨也可,虔诚也可,总之,这是修身成佛的必行之桥。人们常说,没有过不去的桥,而过此桥,须经过人生的大彻大悟。
所谓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也就是讲人的修行方式。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每行进一次,即进行洗涤心灵一次。一次觉悟破一种无明,去一种烦恼所以,从山门到此,须经过六度桥,这也是众生由山门到踏上彼岸,拜见佛祖真身的必经之路。只有洗涤芸芸众生浮沉铅华,放下世间的一切妄想执着,才可以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pi)卢性海。
过山门,穿过佛光大道,再经过六度桥,我们由此岸到了彼岸。可以说,这儿是一个佛国的世界。如果你环望四周,只有天高野旷,飞云在天。时空仿佛淹没隐匿了凡世间的一切,在天轴和地轴交汇之处,一塔高耸,这就是万众瞩目的合十舍利塔。无须说,合十舍利塔是整个文化景区的核心建筑。广场的宏阔,表明了佛法的博大,塔的高耸,表明了佛法的智慧。万人汇聚,表现了八方来朝,万佛归宗的盛况。万人抬头仰望,表明了信徒们对佛的崇高敬意。
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个合十舍利塔。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塔高度148米,一表示佛祖于众生无别,佛陀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的佛陀。四八是夏历四月初八,为佛之诞生。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
合十舍利塔的造型,为双手合十,双手合十表示了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人类追求和平的基本意愿。在双手合十造型中,内含的唐塔表明了历史和现代的圆满融合。在双手合十的空间内,又供奉有三身、三世诸佛、菩萨,又表明了这是宇宙法界。通过双手合十的建筑造型,表现了佛教和合、和睦、和谐、和平的思想内涵。
也许在世界各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您见过许许多多的佛寺古塔,但是我可以说像这种舍利塔造型绝无仅有。站在这个阔大的广场上,我们首先感到它高尚、神圣、神秘,还感到它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符号性、象征性,也就是说它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这座合十舍利塔的结构造型具有“雄、浑、简、净”的建筑特点,以现代建筑技术,合适的建筑语言,成功的表现了佛学的博大精神。也彰显了法门寺在世界佛教中的主尊地位。
穿过十万人广场,我们来到合十舍利塔前。合十舍利塔共六层,分地面及地宫部分。自下而上,供奉着佛教三身佛(即:法、报、化三身)各方菩萨等佛教文化景观造型。寓意为“三身法像,六重法界”这里是人们理想的彼岸。佛祖真身舍利存放于舍利塔地宫中厅,每逢重大佛教节日才升起展示。信众可集结于舍利塔十万人广场瞻仰圣物。它会让瞻礼者得到心灵的净化,感悟人生的和谐与光明。
首先我们进入合十舍利塔一层,依次供奉着:
(1)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居住须弥山腰,各护一天下,治服众魔,保护众生财富不受侵犯。
(2)弥勒佛:大肚弥勒能容常人难容之事,教导众生忍得住心中烦恼,耐得住岁月寂寞,不争一时之气,方免百日之忧。
(3)韦驮菩萨: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韦陀菩萨护持佛法,庇护众生。
(4)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 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迦叶尊者苦行第一,代表实“行”,二者都是佛陀最著名的两大弟子。
(5)化身佛(释迦牟尼佛):化身佛以大悲心应众生机缘而示现娑婆世界救度众生,传授般若智慧,维持世间平安和谐。
(6)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合或供奉观音菩萨像,观音便前往救度,使人们脱离苦难。
(7)地藏菩萨: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
从西侧电梯向下我们进入舍利塔地宫北厅,这里是珍宝展示区,用以展示1987年4月3日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数位皇帝供奉的皇室绝世珍宝,其中国宝级、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两百余件。在这里我们将文物分为佛文化珍宝陈列和大唐珍宝陈列两部分。
一、佛文化珍宝陈列
主要展示围绕舍利的精美法器、供养器以及舍利宝函等共有27件珍贵文物。护法石狮(2件,高
59、底座长宽32?25厘米)护法天王像(4件,高56,底座长宽32?21厘米)银芙蕖(2件,通高41厘米)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1件,长196厘米)
整体造型精美,形制宏伟,工艺精巧,等级最高,堪称佛门奇宝。它的出土对唐代佛教和法门寺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鎏金大日如来银佛像(1件,通高15厘米)
鎏金十字三钴(gu)杵纹阏(yan)伽瓶(2件,每件高21厘米)*舍利宝函*
公元六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王朝拥戴法门寺佛指舍利,在地宫不断扩充供养盛事,至公元873年的咸通迎奉中,李唐王朝按照佛教密宗的最高供养,在地宫前、中、后室和秘龛围绕四枚佛指舍利建四系列供养以实现佛教网罗宇宙万象,包括十界圣凡,上下尊卑,染净邪正,兼收并蓄的金刚界、胎藏界曼茶罗。皇朝帝后用近千件衣物“以身供佛”,祈愿在这个宇宙法界中实现护国佑民,为中华民族开万世太平的神圣理想。*八重宝函*
唐王朝造八重宝函,合地宫为九重,表证佛法之“五部九重”,以胎藏界曼荼(tu)罗供养佛指舍利。
鎏金四天王盝(lu)顶银宝函(1件,通高23.5、边长20.2米,重2699克)
盝顶素面银宝函(1件,高19.3、边长18.4厘米,重1999克)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1件,高16.2、边长14.8厘米,重1660克)
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1件,高13.5、边长13.5厘米,重973克)
金筐宝钿(dian)珍珠装盝顶纯金宝函(1件,高13.1、边长11.3厘米)
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wu fu)石宝函(1件,高10.2、边长8厘米)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1件,高7.1、塔边长4.8、垫板边长5.4厘米,重184克)
三重宝函
与秦始皇同时的阿育王于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向世界散佛舍利以弘扬佛法,法门寺“乃其一也”。地宫前室建汉白玉阿育王塔,藏鎏金铜浮屠、鎏金银棺以安奉佛指舍利。
汉白玉阿育王塔(1件,塔高78.5厘米)
鎏金铜浮屠(1件,通高53.5厘米)
置于前室阿育王塔内,安奉第四枚佛骨舍利。铜浮屠由底座、塔体、塔盖、塔刹四部分组成,为法门寺唐代木塔的缩微模型。
鎏金迦陵频伽鸟纹壸门座银棺(1件,通高6.4、长8.2厘米)
*五重宝函*
释迦牟尼佛之真身指骨舍利被安奉于地宫秘龛(kan)五重宝函中,依次为盝顶铁函、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银包角檀香木函、嵌宝石水晶椁子、壸门座白玉棺,以金刚界曼荼罗供养。
盝顶铁函(1件,通高
22、边长22厘米)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1件,高
17、底边长17厘米)
嵌宝石水晶椁子(1件,长10.6、高5.9厘米)
壸门座白玉棺(1件,长6.8、宽3.3厘米)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1件,通高38.5厘米)
为了实现佛教“金胎不二”的“不二法门”,唐王朝尽佛教之精华,敬造“金胎合曼”的捧真身菩萨,上为吉祥天女,仰莲座上32菩萨生,顶为大日如来三身咒轮,底为金刚界五方五佛,中为四大天王。底部中为胎藏界中台八叶院,周以八大明王环绕,而以菩萨宝冠上修法界定印的毗卢遮那佛一统贯之,这是中国佛教发展到密乘的殊胜现象,是唐密的最高结集。
二、大唐珍宝
地宫宝库除佛教法器和供养器外,更多的是唐皇奉佛的世俗物品,包括皇室日常生活中所用之食器、茶具、熏香器、服饰、钱币,以及各类珠宝杂件等。
皇室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层面,人们由此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无限的生活场景——繁荣富强的大唐社会。对满目琳琅的国器重宝,地宫《志文碑》有“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无尽赞美。
鎏金双狮纹银方盒(1件,通高11.2、长17.3、宽11.8厘米)
鎏金双凤纹御前赐银方盒(1件,通高9.5、边长21.5厘米)
素面圈足银圆盒(1件,高9.8、直径18.4厘米)
鎏金团花小银碟(3件、口径11.3厘米)
鎏金团花圈足银碟(3件 口径11.3厘米)
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1件,通高14.5、口径46)
鎏金卧龟莲花五足朵带银熏炉、炉台(2件,银熏炉通高29.5、盖径25.9、;银炉台高
21、直径43厘米)
熏香用具,置于地宫后室。咸通十年(869)文思院造,唐懿宗供奉,为这批金银器之重器。熏炉炉台一次成套出土在我国尚属首次。
鎏金双蛾纹银香囊(1件,直径12.8厘米)
熏香用具,为唐代香囊存世品中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内置持平环,套接香盂,无论囊体怎样转动,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说明近代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早在唐代已被我国工匠所掌握。
素面银风炉(1件,通高
56、足沿外径34.6厘米)
鎏金鸿雁纹五环银香炉(1件,通高14.5、炉盘口外径23.6厘米)
鎏金象首金刚铜熏炉(1件,高
42、口径24.5厘米)
素面长柄银手炉(1件,长44厘米)
葵口盘圆座银碟(2件,高6.1、口径8.7厘米)
鎏金卷荷叶圈足银羹碗子(1件,通高9.8、足径8厘米)
鎏金银食箸(1件,长18.7、上端直径0.5、下端直径0.3厘米)
鎏金卷荷叶圈足银水碗(2件,高
8、口径16厘米)
素面圈足银灯(1件,高20.3、径16厘米)
银香案(1件,高10.5、宽9.5、长15.5厘米)
鎏金银如意(1件、长50厘米)
素面银如意(1件,长60厘米)
迎真身纯金钵盂(1件,高7.2、口径21.2厘米)
伽陵频迦纹纯金钵盂、鎏金团花银钵盂(2件)
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1件,通长27.6厘米)
鎏金银臂钏(2件,每件外径11厘米)
鎏金带钏面臂钏(2件,每件外径10.8厘米)
以前仅见于唐代壁画,此为首次出土之实物,极为珍贵。
鎏金飞鸿纹银笼子(1件,通高17.8厘米)
金银丝结条笼子(1件,通高15厘米)
鎏金银茶碾、银碢(gua)轴(2件,茶碾高7.1厘米,长27.4厘米)
鎏金银茶罗(1件,高9.5厘米,罗长13.4厘米,宽8.4厘米)
鎏金银龟盒(1件,高13厘米,长28.3厘米,宽15厘米)
鎏金银盐台(1件,通高27.9厘米)
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2件,通高11.7厘米,口径5.6厘米)
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1件,通高24.7厘米,口径13.2厘米)
鎏金银波罗子(5件,每件高3.8厘米)
鎏金银则(1件,长19.2厘米)
素面银香匙(1件,径
42、通长187厘米)
系链银火筯(1件,长27.6厘米,直径2.6厘米)
八棱秘色瓷净水瓶(1件,高21.5厘米)
此件为佛教供养器,通体青釉,造型简洁明快,为唐代秘色瓷之代表作。
五瓣花口秘色瓷盘(1件,高
4、口径25厘米)
五瓣葵口小内凹底秘色瓷盘(1件,高7.2、口径23.7厘米)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1件,高9.4、口径21.4厘米)
此件以印有簪花仕女图案的纸张包裹,后图案印于碗壁上,为珍贵的文化痕迹。
石榴纹黄琉璃盘(1件,高2.8、口径14厘米)
此盘为釉彩玻璃,制法与中国瓷器工艺接近,为伊斯兰最负盛名的琉璃器。
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1件,高21.3厘米)
制作年代当在7世纪初,是地宫出土的琉璃器皿中时代最早的珍品。用缠贴琉璃条等方法装饰外壁,为典型萨珊工艺之制品。
八瓣花纹蓝琉璃盘(1件,高3.4、口径19.9厘米)
四瓣花纹蓝琉璃盘(1件,高2.3、口径20.2厘米)
此件中心所绘“摩诃拉巴”纹,象征人魔交战、真主所在之处,为伊斯兰典型器物。
菱环纹黄色琉璃杯(1件,高8.4、口径8.2厘米)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2件,茶盏高5.2,茶托高3.8厘米)
中国唐代制品,造型简朴,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参观完地宫文物我们从电梯向上走之后进入二层,这里供奉着报身佛。
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经过修习证得了绝对真理,得到佛果显示了佛智慧,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再向上走我们就来到了54米处,我们可以看到唐塔内供奉着法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法身佛为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常现清静身说平等法,慈航超度众生达到彼岸。
当我们站在合十舍利塔上54米处可以俯视整个文化景区。它分为佛、法、僧三区,融天、地、人为一体,汇众生万物于法门。东看旭日,西观夕阳。收山川田野于胸内,置名利万物于法外,确为妙乐之事。你若仔细感悟、辨认,你可明白我刚才所说的。整个文化景区仿佛一尊坐佛之型。左侧的法门寺地宫恰好处于佛心位置。望前方山门渺渺,佛光大道上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众生众相。在这些芸芸众生之间,有朝拜者,有观望者,有游览者,也不乏有名利之徒,人人都在奔波,人人都想超越。但只要人们朝前看,就会看到佛光普照,就会看到前途光明。所以,在这条佛光大道上,朝前看,朝后看,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从山门到合十舍利塔,我们经过了由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又观瞻了佛祖的真身指骨舍利,感到了佛祖的伟大。现在,我们往南走,眼前这组雕塑,又将告诉我们佛教是如何真实的传播到世界,发扬广大的。现在我们来欣赏这组建筑。
法界源流
位于佛光大道西侧的林荫道中,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广大,分别为:
王舍城结集
结集,是指僧伽集体为了统一佛的教说而共同会诵,以求确认佛所说法的内容。佛陀涅槃(pan)后,大弟子摩诃迦叶同五百阿罗汉于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佛法的第一次结集。
阿育王弘法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他本人第一次把整个印度次大陆统一起来,大行布施请著名高僧举行佛经的第三次结集,现存上座部巴利文经典就是经这次结集编定的。并派传教团到全印度乃至海外传播佛教,此举对佛教的发展具划时代的意义,使其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舍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的。
南传佛教
以大寺为宗的佛教派别,流行于今东南亚各国。是佛教中迄今尚存部派中最古老的一支。其学说回归于朴素自然的生存状态,使僧团从俗世的谋生里解脱了出来。
汉传佛教(中国八宗)
佛教于东汉明帝时开始正式传人中国。隋唐时分为八大宗派:禅宗、净土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
汉传佛教(净土宗)
净土宗倡导以念佛名号为主,以求往生极乐世界“请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教放生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
汉传佛教(禅宗)
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对石壁,盘膝而作禅修九年。面壁修行,首开禅宗,被称为禅宗初祖。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参禅打坐为主,以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目的。
藏传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俗称喇嘛教。在藏王松赞干布,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影响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佛法东传
佛法东传始于4世纪,即朝鲜三国时代。日本推古朝圣德太子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佛法。佛法东传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高丽慧灌、日僧道昭、道严、新罗王孙圆测、新罗义湘,新罗慈藏、唐鉴真律师、日僧空海、最澄等。
结束语
离开佛光大道回到山门广场,这趟难忘旅程就告一段落了。
今天,我有幸陪同大家参观了法门寺文化景区,通过三身诸佛众菩萨,我们领略了佛教文化的博大辉煌;通过恢宏雄伟的建筑艺术,我们领略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气势;从山门到合十舍利塔,我们经历了由此岸到彼岸的过程;从佛陀圣迹看到了由凡入圣的过程;从法界源流看到佛文化的源远流长,发扬广大的过程。108米宽的佛光大道,为我们排除了烦恼,拓宽了眼界;1230米长的佛光大道为我们指引了光明的前景。舍利面世,佛光普照,佑及万民。愿您在这次朝圣旅行中放下从世间带来的种种烦恼随缘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修掉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以获得一颗真诚、清净、慈悲、平等、正觉的心,愿佛菩萨加持您所求遂愿,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讲解
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
(最终稿)
2009年3月
关于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说明
1、佛教不仅是一种信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哲学。
2、法门寺文化景区是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由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持兴建的一个文化精品工程。
3、作为导游词,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渲染宗教现象,而要从文化景区所在地区蕴含的多种文化来观察、理解、宣传法门寺的佛教文化现象。
4、做为一个文化精品工程,它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信仰者,而更多的是普通游客,所以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敬仰佛教文化,又要从佛教文化的哲理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之间的这种哲理关系。
5、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导游词,应该具有一种哲理性,启迪信仰者和游客。
这份导游词仅仅从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和欣赏法门寺文化景区宏大的建筑工程。文中所涉仅供参考。
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
无论你来自何方,即便你在北京看过雄伟的万里长城,或者在临潼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当你来到这里,你绝不可轻视你脚下的这块黄土地。虽然它没有青山绿水,只有满目的沟沟壑壑(he)和点点散布的村舍,但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演绎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炎(帝)和黄(帝)二帝在这里肇(zhao)始了中华文明。周人在这里东进,南征北战,创建了以“礼”为核心的周文化和辉煌的青铜文化。汉人经由这里凿空,丝绸之路逶迤(wei yi)西去,佛典文化徐徐东来。三千年的人文历史,使这块土地成为华夏文明之祖,青铜文化之乡,丝绸文化之孔道,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
承借天汉雄风,大唐气象法门寺供奉佛指舍利,弘扬佛法,尤其唐宗室八位皇帝“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煌丽”每三十年迎奉法门寺佛指舍利入京都长安供奉,令朝野轰动,天下朝拜。使法门寺名扬天下,成为“关中塔庙之祖”,中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也使这块土地成为长安佛教文化圈的中心。特别是1987年4月3日,经历了1113年的漫长岁月,法门寺地宫发现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大唐数千件供佛珍宝,引起世界瞩目,法门寺当之无愧的成为当今世界佛徒朝拜中心,游客旅游圣地。
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他曾主持设计台湾中台禅寺及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等著名建筑)。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景区建设自2007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会组建了法门寺开发建设团队,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一起负责项目开发建设。项目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佛文化展示区与西区综合服务区,整体区域规划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为发展基础,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游工程之一,也是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要辐射、延伸区域,在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历史背景下,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并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佛都”,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我们远远望见的这个建筑群,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这个建筑群呈南北走向,由南至北依次而上,4门起伏,双塔高耸,在黄土阡陌(qian mo)中,在蓝天白云下,建筑体量雄浑博大,建筑语言简洁明快。整个景区以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表达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与智慧。
现在,我们来到法门寺文化景区。不管你信不信佛教,你都会感到这个建筑群有一种文化的力量。庄严的佛像,阔大的广场,外张的屋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宗教信仰的庄严与殊胜。这种感觉正是这组建筑艺术的成功之处。
由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宏大壮观,气势夺人,我们不可能一览无余。由于当我们深处圣地之中,更是目不暇接。因此,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文化景区的几个特点:
1、如果你从空中鸟瞰,你会看到整个景区暗合坐佛之形,法门寺地宫恰好位于佛心位置,与佛同体,与佛同心。
2、如果你仔细观察,景区内诸多建筑暗合数字机缘,如用数字概括,一舍利;二宝塔;三区划;四大门;五时空;六越度;七广场;八吉祥;九平方公里;十万众生;千年古刹;万世法门。
3、当你在景区或朝拜或游览,在 由南到北的穿门过院,朝拜佛祖舍利的过程中,你会感到由此岸到彼岸的升华过程;也会在由北到南的回望中,感到芸芸众生的虚幻之相。所以,在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参观过程,就是你感悟人生,净化心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回归的佛子能开启般若般的智慧,旅游者则能体验佛光普照为您增福增慧。
现在,我们开始参观这个千载佛家圣地,领略万世人文经典。
山门广场位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入口,面积约15万平方米。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山门及两侧回廊的设计方正、简洁与围合的广场一起共同体现了佛学的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胸襟。
山门东西两侧,栽植了天数(树)25棵,地数(树)30棵。大家可以看到树种为银杏,棵棵银杏粗壮挺拔。银杏被尊推为我国的国树,在凡人世界中是“活化石”也可表示佛法在中国两千六百年的再次发扬光大。
请大家看看这组建筑,墙壁陡峭,以变形的斗拱装饰承接屋顶,屋顶外张冲天,直指苍穹。人临其下,直觉低矮,只有仰望才见其顶。这种墙壁和屋顶的造型,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曲线翘角,仅以明快的线条让人感到佛法的广博和佛陀教法的明理。其色彩为金黄、暖黄,具有一种庄严清静,慈悲祥和的氛围。这里就是园区的入口处 “佛光门”。我们眼前的(佛光门南)这对楹联是由大书法家所书写的:
迎万国香客,入佛门圣境,开光祈福祚,瞻唯一舍利; 极人间焕丽,穷天庭庄严,盛世建宝塔,铸不二法门
——雷珍民
(佛光门北)
千年古刹,百丈浮图,仰舍利之光辉,九州普照;
无量法门,有缘信士,钦如来之智慧,万世弘扬。——曹伯庸: 而佛光的东西两侧还有四幅楹联
(内侧东)法雨纷飞佛度有缘人慧光辉耀心灯亮
慈云遍布门迎无欲客净海莲开觉路香 ——茹桂
(内侧西)仰菩提正果承至善精神进入方知天地阔
沾净土祥光向崇高境界出来顿觉是非空 ——茹桂
(外侧东)居宝地而名四海古韵新风神清仰赖秦川秀
立扶风以铄八方晨钟暮鼓气壮缘由佛性灵 ——任步武
(外侧西)古寺有何奇看来往游人有缘圣境开心境
景区谁不醉喜春秋佳日无限风光伴佛光 ——任步武
穿过佛光门在这个院中,一泓静水,此为静心池:净水莲花,14朵莲花,高雅圣洁。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佛教圣物,供奉莲花可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代表着净心离欲的世界。通过静心池,人们可以放下世俗间的一切忧扰,以一颗平静之心走入佛国圣地。在静心池的东西两侧设有圣兽。
青狮:狮子为万兽之王,吼声洪亮,山鸣谷应,震动天地,代表佛教的神威。佛法即如同狮子一样,供奉狮子可辟邪护法。
六牙白象:供奉大象,可降伏邪念,能到达无上乘果地,得到物质和智慧的财富,得佛果之成就。现在我们来到了园区的第二道门名为般若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副由书法家沈默所做楹联:
莲花吐艳,智慧通灵,心底无尘,天地因缘凭感悟; 舍利凝辉,光明聚塔,云霄有路,古今风韵任流连。
穿过广场走过般若门大家可以发现,之前在山门前是一个大广场,佛光门前是一个大院落。而在般若门菩提门之间,是一个相对狭窄的过道。这正是利用了建筑艺术上的缩放手段,给人感觉上有舒畅和压抑作用,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控制作用。也表现出了只有以智慧(般若)为前行指导才能到达解脱彼岸这一教义。菩提门上的这一对楹联是由旭宇所书写的:
怀慈悲心济世,能离开庸俗,就是成功,般若缘中存哲理; 走淡泊路修身,如追慕荣华,何来自在,菩提树下悟人生。·
出菩提门大家可以发现这道圆融门,它只有门柱,似乎有点奇怪。这是因为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
现在,从山门广场到这里,我们已穿过了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圆融门,来到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象征着由世俗走向成就的修行之路,也就是说是一条成佛之道。佛光大道是景区的景观主轴。远远望去,清净庄严南低北高,直通合十舍利塔。利用落差,让人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也体现了为了一种信仰,人们不断攀登,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佛光大道分主道和辅道。在佛光大道两侧景观绿化广场上,东边设有佛陀胜迹系列雕塑,让众生感受到佛法不理事间法,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这一佛法精神,体验佛教文化,西侧是法界源流系列雕塑,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同时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其中包括: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时。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而佛光大道则为接引凡夫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证得佛果这一解脱之道。“众生皆有佛性”在这条大道上愿大家都能发掘出属于自己的“自性三宝”
经幢乃佛教圣物,常将经文刻于其上。象征佛的智慧能降服一切烦恼,在佛教中有祛邪降魔的说法。福报:智慧流溢、一生吉祥。
佛光大道菩萨像包括: 东1:大妙相菩萨
与法苑林菩萨同是弥勒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弥勒三尊”。今世菩萨护佑,来世往生天宫。福报:今世神灵护佑,来世往生天宫。
东2:文殊菩萨
与普贤菩萨同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诸佛之智慧所化现,是智慧的本尊,受菩萨护佑,具足智慧。福报:自己和子孙具足智慧。
东3:观音菩萨(大悲)与地藏菩萨同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娑婆三圣”。观世音菩萨以大慈救济众生为本愿,受菩萨护佑,远离苦难。福报:所愿必成,苦难远离。
东4:日光菩萨
与月光菩萨同是药师如来的胁侍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日光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救度众生,受菩萨护佑,远离病痛。福报:远离病痛,无有怖畏。
东5:观音菩萨(大慈)
与大势至菩萨分别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获观音慈悲救护,来世蒙观音引生极乐。福报:现世获观音慈悲救护,来世蒙观音引生极乐。
西1:法苑林菩萨
受菩萨护佑,所愿皆足。福报:今世菩萨护佑,来世往生兜率天宫。西2:普贤菩萨
具足一切无量行顾,受菩萨护佑,凡行必成。福报:自己和子孙凡行必成。西3:地藏菩萨
受菩萨护佑先世亲人不堕地狱,来世不堕恶道。福报:先世亲人不堕地狱,来世不堕恶道。西4:月光菩萨
普照乾坤,映现明澈清辉,容摄芸芸众生,免受贪、嗔、痴三毒逼恼,以葆身命与慧命。福 报:远离病痛,无有怖畏。
西5:大势至菩萨
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有情,使众生离三界之苦,得无上力。福 报:现世脱离恶道,来世往生极乐。
佛陀胜迹
在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我们看见一列精湛的雕塑,它们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虔诚心态和伟大精神,分别为:
太子诞生
迦毗(jia bi)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大象入梦,王后受孕。
出游感苦
太子出游,受一出家人启发,决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 之苦。太子坐于中间,思量求解人间疾苦之道,从左至右分立老苦、病苦、死苦和出家僧人。
夜度凡尘
太子不为五欲所动,依然决定出行城。前为太子骑马离城,浮云中的四位力士共举太子四马蹄,寓意着太子离城之意。四块浮雕分别塑造了:太子离别妻儿、皇宫中奢华的歌舞生活。
六年苦行
悉达多太子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多次的参学和超越,仍未得所求之道。决定去 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于是南渡恒河来到伽山苦行林,六年之中勤苦精进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菩提悟道
悉达多太子坐于一棵毕钵罗树下。发愿言:我今若不证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坐。经四十九日禅坐,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究竟大道,至此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
初转法轮
佛祖在鹿野苑向他的侍从憍(qiao)陈如等五人说“四圣谛”(di)法。在菩提树下,佛祖端坐中间,神态安详。白鹿与五弟子分座周围,屏气凝听。
普度众生
采用如意(佛教法器—普度众生,满足众愿)为造型元素,表示“佛法无边,普度众生”,芸芸众生在这里感悟佛法,祈愿“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双林灭度
释迦牟尼八十岁时,命阿难在双林中设席铺床,然后头北面西,右胁着席,叠足安卧,安祥圆寂。众弟子或泫然流涕、或捶胸顿足、或仰面嚎啕于佛陀身旁。
法门寺院
入山门,经佛光大道,我们来到了佛门圣地——法门寺院。寺院位于佛光大道中段偏北的东侧,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说它是佛门圣地,一是据地理阴阳学家,这座寺庙披小带河,负阴抱阳,气聚而不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僧人们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中悟道成佛。二是寺院经历了佛教在中国传播兴盛衰微,再光大的全过程。正是由于这座寺院的令人惊叹的历史,才有了今天蔚为壮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如果说法门寺文化景区是一个盛开的莲花,这里就是储藏,培植莲花的种子。
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帝年间,距今约有1700余年的历史。寺名屡变,塔名也随之屡变。北周以前寺名为阿育王寺,塔亦同名。自唐代以后,寺院定名为法门寺,后虽然有更改,但仍以法门寺名扬天下。眼前这座塔,初为阿育王塔,后改“真身宝塔”、“大圣真身宝塔”。今天,人们仍以寺名称塔名。
法门寺院与宝塔历经了佛教在中国兴衰的全过程,可以说国兴寺兴,国难寺难。北周武帝毁佛,法门寺庙随之被毁。隋朝推崇佛教,法门寺庙得以重建。自唐代建立以后,由于皇室崇佛,法门寺走向它的全盛时期。因为法门寺塔地宫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唐皇室每30年迎佛骨入都供奉。从公元659年开启法门寺地宫,首迎佛骨到公元873年第七次恭迎佛骨。每次恭迎佛骨都是岁丰人和,国泰民安。从长安到法门寺一百多公里,车马昼夜不绝,京城万人空巷。皇帝亲临安福门城楼顶礼迎拜。百官士庶沿街迎候,可谓盛况空前。每次恭迎佛骨皇室都对寺院大施财物,皇帝、皇后、王公贵族供养了大量金银器、琉璃器、丝织品和法器。在这期间,法门寺多次修筑扩建,形成了二十四院的形制。
随着公元874年法门寺地宫之门的封埋。法门寺遭受明代地震,民国驻军的毁坏。特别是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开展破“四旧”,进入寺院,毁殿堂、坏佛像、烧佛经,还要挖地宫取宝。在此危机时刻,法门寺主持良卿和尚自焚圆寂于真身宝塔前,才没有让地宫珍宝受到损失。尽管如此,法门寺院还是成为“扶风地区无产阶级造反派临时总指挥部”。在“造反派”的内战中,法门寺又一次遭到了劫难。
今天,我们能看到法门寺的珍宝,一要感谢抗战期间,对法门寺地宫珍宝守口如瓶的朱子桥先生,正是由于他们一批人的保护,才不致使这些珍宝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二要感谢“文革”中自焚身亡的法门寺主持良卿和尚,正是他舍身护宝,才使佛门舍利等一批珍宝免遭损坏。
建于明代万历七年的“真身宝塔”,于1981年8月4日凌晨1时57分,“真身宝塔”的半壁在大雨中崩塌。1985年陕西省政府决定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于1987年4月3日在法门寺塔基地宫发现了佛指骨舍利和大批唐代的稀世珍宝,震动了国内外。
法门寺院以“真身宝塔”为寺院的中轴线,建筑结构古今结合,形制以仿唐为主,屋顶为飞檐筒形青瓦,风格古朴,坏境静雅。
过天王殿,就是突兀矗立的十三级舍利砖塔。它是以唐塔为基础,以明塔为标准的具有楼阁式风格的砖塔,挺拔俊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6年8月法门寺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省政府又拨款重修了大雄宝殿和铜佛阁。自1987年佛指舍利发现后,寺院恢复建设,基本上恢复了唐代百亩寺院的规模。
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主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大唐王朝2499件供佛珍宝,在1113年后重见天日,这批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还是中外交流史、美术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日益引起世界瞩目。也让法门寺成为当今世界的朝拜中心,增强了法门寺在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历史记录。佛文化是法门寺的核心,法门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世界佛文化的瑰宝。
离开法门寺寺院来到佛光大道北侧。现在我们就处于六度桥前,它看似简单,仅仅为六层踏步。六度桥下,雾泉喷涌,云烟缭绕,我们仿佛身临佛国胜境:前有佛祖真身舍利,后有芸芸众生。后退可到此岸山门外,前行可到彼岸佛国界。你彷徨也可,虔诚也可,总之,这是修身成佛的必行之桥。人们常说,没有过不去的桥,而过此桥,须经过人生的大彻大悟。
所谓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也就是讲人的修行方式。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每行进一次,即进行洗涤心灵一次。一次觉悟破一种无明,去一种烦恼所以,从山门到此,须经过六度桥,这也是众生由山门到踏上彼岸,拜见佛祖真身的必经之路。只有洗涤芸芸众生浮沉铅华,放下世间的一切妄想执着,才可以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pi)卢性海。
过山门,穿过佛光大道,再经过六度桥,我们由此岸到了彼岸。可以说,这儿是一个佛国的世界。如果你环望四周,只有天高野旷,飞云在天。时空仿佛淹没隐匿了凡世间的一切,在天轴和地轴交汇之处,一塔高耸,这就是万众瞩目的合十舍利塔。无须说,合十舍利塔是整个文化景区的核心建筑。广场的宏阔,表明了佛法的博大,塔的高耸,表明了佛法的智慧。万人汇聚,表现了八方来朝,万佛归宗的盛况。万人抬头仰望,表明了信徒们对佛的崇高敬意。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个合十舍利塔。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塔高度148米,一表示佛祖于众生无别,佛陀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的佛陀。四八是夏历四月初八,为佛之诞生。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
合十舍利塔的造型,为双手合十,双手合十表示了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人类追求和平的基本意愿。在双手合十造型中,内含的唐塔表明了历史和现代的圆满融合。在双手合十的空间内,又供奉有三身、三世诸佛、菩萨,又表明了这是宇宙法界。通过双手合十的建筑造型,表现了佛教和合、和睦、和谐、和平的思想内涵。
也许在世界各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您见过许许多多的佛寺古塔,但是我可以说像这种舍利塔造型绝无仅有。站在这个阔大的广场上,我们首先感到它高尚、神圣、神秘,还感到它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符号性、象征性,也就是说它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这座合十舍利塔的结构造型具有“雄、浑、简、净”的建筑特点,以现代建筑技术,合适的建筑语言,成功的表现了佛学的博大精神。也彰显了法门寺在世界佛教中的主尊地位。
穿过十万人广场,我们来到合十舍利塔前。合十舍利塔共六层,分地面及地宫部分。自下而上,供奉着佛教三身佛(即:法、报、化三身)各方菩萨等佛教文化景观造型。寓意为“三身法像,六重法界”这里是人们理想的彼岸。佛祖真身舍利存放于舍利塔地宫中厅,每逢重大佛教节日才升起展示。信众可集结于舍利塔十万人广场瞻仰圣物。它会让瞻礼者得到心灵的净化,感悟人生的和谐与光明。
首先我们进入合十舍利塔一层,在他的东西南北四道大门有各大书法家所作的楹联分别为
(南门)圣入莲宫,浮图拔地迎甘露;
天飞花雨,舍利腾辉耀法门。——惟觉长老
(东门)佛指弥珍,法门宝塔镇三界;
人文启瑞,圣地灵光辉九垓。——赵 熊
(西门)一指放灵光,寰球共仰;
八宗扬教旨,众派同归。——谷向阳
(北门)铸古镕今,立地顶天,圣域宏开新境界;
钩深致远,呈祥显瑞,人寰共证大菩提。——罗坤学 而一层的天王殿中依次供奉着:
(1)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居住须弥山腰,各护一天下,治服众魔,保护众生财富不受侵犯。
(2)弥勒佛:大肚弥勒能容常人难容之事,教导众生忍得住心中烦恼,耐得住岁月寂寞,不争一时之气,方免百日之忧。
(3)韦驮菩萨: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韦陀菩萨护持佛法,庇护众生。
(4)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 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迦叶尊者苦行第一,代表实“行”,二者都是佛陀最著名的两大弟子。(5)化身佛(释迦牟尼佛):化身佛以大悲心应众生机缘而示现娑婆世界救度众生,传授般若智慧,维持世间平安和谐。此处我们也称为化身佛殿在东西南北四道大门分别有楹联:(南门)凭香火千重,而能六合共尊,三分敬畏,三分感念;
纵人情万丈,也是两般对待,一片庄严,一片慈悲。
——汪木即
(东门)唯我独尊,一语童言成现实;
有谁可比?千秋香火谒宗师。——李刚田
(西门)佛有三身,统领大千世界;
圣留一指,独尊不二法门。——李成海
(北门)一意参禅,明月千秋皈净土;
万方朝圣,清莲五瓣捧真身。——赵步唐
(6)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合或供奉观音菩萨像,观音便前往救度,使人们脱离苦难。
(7)地藏菩萨: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
从西侧电梯向下我们进入舍利塔地宫北厅,这里是珍宝展示区,用以展示1987年4月3日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数位皇帝供奉的皇室绝世珍宝,其中国宝级、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两百余件。在这里我们将文物分为佛文化珍宝陈列和大唐珍宝陈列两部分。
一、佛文化珍宝陈列
主要展示围绕舍利的精美法器、供养器以及舍利宝函等共有27件珍贵文物。护法石狮(2件,高
59、底座长宽3225厘米)护法天王像(4件,高56,底座长宽3221厘米)银芙蕖(2件,通高41厘米)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1件,长196厘米)
整体造型精美,形制宏伟,工艺精巧,等级最高,堪称佛门奇宝。它的出土对唐代佛教和法门寺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鎏金大日如来银佛像(1件,通高15厘米)
鎏金十字三钴(gu)杵纹阏(yan)伽瓶(2件,每件高21厘米)*舍利宝函* 公元六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王朝拥戴法门寺佛指舍利,在地宫不断扩充供养盛事,至公元873年的咸通迎奉中,李唐王朝按照佛教密宗的最高供养,在地宫前、中、后室和秘龛围绕四枚佛指舍利建四系列供养以实现佛教网罗宇宙万象,包括十界圣凡,上下尊卑,染净邪正,兼收并蓄的金刚界、胎藏界曼茶罗。皇朝帝后用近千件衣物“以身供佛”,祈愿在这个宇宙法界中实现护国佑民,为中华民族开万世太平的神圣理想。*八重宝函* 唐王朝造八重宝函,合地宫为九重,表证佛法之“五部九重”,以胎藏界曼荼(tu)罗供养佛指舍 利。
鎏金四天王盝(lu)顶银宝函(1件,通高23.5、边长20.2米,重2699克)盝顶素面银宝函(1件,高19.3、边长18.4厘米,重1999克)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1件,高16.2、边长14.8厘米,重1660克)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1件,高13.5、边长13.5厘米,重973克)金筐宝钿(dian)珍珠装盝顶纯金宝函(1件,高13.1、边长11.3厘米)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wu fu)石宝函(1件,高10.2、边长8厘米)
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1件,高7.1、塔边长4.8、垫板边长5.4厘米,重184克)
三重宝函
与秦始皇同时的阿育王于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向世界散佛舍利以弘扬佛法,法门寺“乃其一也”。地宫前室建汉白玉阿育王塔,藏鎏金铜浮屠、鎏金银棺以安奉佛指舍利。
汉白玉阿育王塔(1件,塔高78.5厘米)鎏金铜浮屠(1件,通高53.5厘米)
置于前室阿育王塔内,安奉第四枚佛骨舍利。铜浮屠由底座、塔体、塔盖、塔刹四部分组成,为法门寺唐代木塔的缩微模型。
鎏金迦陵频伽鸟纹壸门座银棺(1件,通高6.4、长8.2厘米)*五重宝函* 释迦牟尼佛之真身指骨舍利被安奉于地宫秘龛(kan)五重宝函中,依次为盝顶铁函、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银包角檀香木函、嵌宝石水晶椁子、壸门座白玉棺,以金刚界曼荼罗供养。
盝顶铁函(1件,通高
22、边长22厘米)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1件,高
17、底边长17厘米)嵌宝石水晶椁子(1件,长10.6、高5.9厘米)壸门座白玉棺(1件,长6.8、宽3.3厘米)*鎏金银捧真身菩萨*(1件,通高38.5厘米)
为了实现佛教“金胎不二”的“不二法门”,唐王朝尽佛教之精华,敬造“金胎合曼”的捧真身菩萨,上为吉祥天女,仰莲座上32菩萨生,顶为大日如来三身咒轮,底为金刚界五方五佛,中为四大天王。底部中为胎藏界中台八叶院,周以八大明王环绕,而以菩萨宝冠上修法界定印的毗卢遮那佛一统贯之,这是中国佛教发展到密乘的殊胜现象,是唐密的最高结集。
二、大唐珍宝
地宫宝库除佛教法器和供养器外,更多的是唐皇奉佛的世俗物品,包括皇室日常生活中所用之食器、茶具、熏香器、服饰、钱币,以及各类珠宝杂件等。
皇室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层面,人们由此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无限的生活场景——繁荣富强的大唐社会。对满目琳琅的国器重宝,地宫《志文碑》有“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无尽赞美。
鎏金双狮纹银方盒(1件,通高11.2、长17.3、宽11.8厘米)鎏金双凤纹御前赐银方盒(1件,通高9.5、边长21.5厘米)素面圈足银圆盒(1件,高9.8、直径18.4厘米)鎏金团花小银碟(3件、口径11.3厘米)鎏金团花圈足银碟(3件 口径11.3厘米)
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1件,通高14.5、口径46)
鎏金卧龟莲花五足朵带银熏炉、炉台(2件,银熏炉通高29.5、盖径25.9、;银炉台高
21、直径43厘米)
熏香用具,置于地宫后室。咸通十年(869)文思院造,唐懿宗供奉,为这批金银器之重器。熏炉炉台一次成套出土在我国尚属首次。
鎏金双蛾纹银香囊(1件,直径12.8厘米)
熏香用具,为唐代香囊存世品中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内置持平环,套接香盂,无论囊体怎样转动,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说明近代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早在唐代已被我国工匠所掌握。
素面银风炉(1件,通高
56、足沿外径34.6厘米)
鎏金鸿雁纹五环银香炉(1件,通高14.5、炉盘口外径23.6厘米)鎏金象首金刚铜熏炉(1件,高
42、口径24.5厘米)素面长柄银手炉(1件,长44厘米)
葵口盘圆座银碟(2件,高6.1、口径8.7厘米)
鎏金卷荷叶圈足银羹碗子(1件,通高9.8、足径8厘米)鎏金银食箸(1件,长18.7、上端直径0.5、下端直径0.3厘米)鎏金卷荷叶圈足银水碗(2件,高
8、口径16厘米)素面圈足银灯(1件,高20.3、径16厘米)银香案(1件,高10.5、宽9.5、长15.5厘米)鎏金银如意(1件、长50厘米)素面银如意(1件,长60厘米)
迎真身纯金钵盂(1件,高7.2、口径21.2厘米)伽陵频迦纹纯金钵盂、鎏金团花银钵盂(2件)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1件,通长27.6厘米)鎏金银臂钏(2件,每件外径11厘米)鎏金带钏面臂钏(2件,每件外径10.8厘米)
以前仅见于唐代壁画,此为首次出土之实物,极为珍贵。鎏金飞鸿纹银笼子(1件,通高17.8厘米)金银丝结条笼子(1件,通高15厘米)
鎏金银茶碾、银碢(gua)轴(2件,茶碾高7.1厘米,长27.4厘米)鎏金银茶罗(1件,高9.5厘米,罗长13.4厘米,宽8.4厘米)鎏金银龟盒(1件,高13厘米,长28.3厘米,宽15厘米)鎏金银盐台(1件,通高27.9厘米)
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2件,通高11.7厘米,口径5.6厘米)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1件,通高24.7厘米,口径13.2厘米)鎏金银波罗子(5件,每件高3.8厘米)鎏金银则(1件,长19.2厘米)
素面银香匙(1件,径
42、通长187厘米)系链银火筯(1件,长27.6厘米,直径2.6厘米)八棱秘色瓷净水瓶(1件,高21.5厘米)
此件为佛教供养器,通体青釉,造型简洁明快,为唐代秘色瓷之代表作。五瓣花口秘色瓷盘(1件,高
4、口径25厘米)
五瓣葵口小内凹底秘色瓷盘(1件,高7.2、口径23.7厘米)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1件,高9.4、口径21.4厘米)
此件以印有簪花仕女图案的纸张包裹,后图案印于碗壁上,为珍贵的文化痕迹。石榴纹黄琉璃盘(1件,高2.8、口径14厘米)
此盘为釉彩玻璃,制法与中国瓷器工艺接近,为伊斯兰最负盛名的琉璃器。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1件,高21.3厘米)
制作年代当在7世纪初,是地宫出土的琉璃器皿中时代最早的珍品。用缠贴琉璃条等方法装饰外壁,为典型萨珊工艺之制品。
八瓣花纹蓝琉璃盘(1件,高3.4、口径19.9厘米)四瓣花纹蓝琉璃盘(1件,高2.3、口径20.2厘米)
此件中心所绘“摩诃拉巴”纹,象征人魔交战、真主所在之处,为伊斯兰典型器物。菱环纹黄色琉璃杯(1件,高8.4、口径8.2厘米)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2件,茶盏高5.2,茶托高3.8厘米)中国唐代制品,造型简朴,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参观完地宫文物我们从电梯向上走之后进入二层,这里供奉着报身佛。在报身佛殿分别有楹联
(南门)入不二法门,无言无示,极人间之焕丽;
奉唯一佛旨,捨利捨身,穷天上之庄严。——惟觉长老
(北门)
金身神圣,法相庄严,好随缘善果妙因,遍布灵光张慧眼; 信众虔诚,门徒肃穆,当悟性密宗佛旨,时沾化雨洗尘心。
——陈云龙
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经过修习证得了绝对真理,得到佛果显示了佛智慧,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再向上走我们就来到了54米处,我们可以看到唐塔内供奉着法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法身佛为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常现清静身说平等法,慈航超度众生达到彼岸。
当我们站在合十舍利塔上54米处可以俯视整个文化景区。它分为佛、法、僧三区,融天、地、人为一体,汇众生万物于法门。东看旭日,西观夕阳。收山川田野于胸内,置名利万物于法外,确为妙乐之事。你若仔细感悟、辨认,你可明白我刚才所说的。整个文化景区仿佛一尊坐佛之型。左侧的法门寺地宫恰好处于佛心位置。望前方山门渺渺,佛光大道上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众生众相。在这些芸芸众生之间,有朝拜者,有观望者,有游览者,也不乏有名利之徒,人人都在奔波,人人都想超越。但只要人们朝前看,就会看到佛光普照,就会看到前途光明。所以,在这条佛光大道上,朝前看,朝后看,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从山门到合十舍利塔,我们经过了由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又观瞻了佛祖的真身指骨舍利,感到了佛祖的伟大。现在,我们往南走,眼前这组雕塑,又将告诉我们佛教是如何真实的传播到世界,发扬广大的。现在我们来欣赏这组建筑。
法界源流
位于佛光大道西侧的林荫道中,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广大,分别为:
王舍城结集
结集,是指僧伽集体为了统一佛的教说而共同会诵,以求确认佛所说法的内容。佛陀涅槃(pan)后,大弟子摩诃迦叶同五百阿罗汉于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佛法的第一次结集。
阿育王弘法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他本人第一次把整个印度次大陆统一起来,大行布施请著名高僧举行佛经的第三次结集,现存上座部巴利文经典就是经这次结集编定的。并派传教团到全印度乃至海外传播佛教,此举对佛教的发展具划时代的意义,使其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舍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的。
南传佛教
以大寺为宗的佛教派别,流行于今东南亚各国。是佛教中迄今尚存部派中最古老的一支。其学说回归于朴素自然的生存状态,使僧团从俗世的谋生里解脱了出来。
汉传佛教(中国八宗)
佛教于东汉明帝时开始正式传人中国。隋唐时分为八大宗派:禅宗、净土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
汉传佛教(净土宗)
净土宗倡导以念佛名号为主,以求往生极乐世界“请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教放生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
汉传佛教(禅宗)
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对石壁,盘膝而作禅修九年。面壁修行,首开禅宗,被称为禅宗初祖。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参禅打坐为主,以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目的。
藏传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俗称喇嘛教。在藏王松赞干布,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 影响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佛法东传
佛法东传始于4世纪,即朝鲜三国时代。日本推古朝圣德太子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佛法。佛法东传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高丽慧灌、日僧道昭、道严、新罗王孙圆测、新罗义湘,新罗慈藏、唐鉴真律师、日僧空海、最澄等。
结束语
离开佛光大道回到山门广场,这趟难忘旅程就告一段落了。
今天,我有幸陪同大家参观了法门寺文化景区,通过三身诸佛众菩萨,我们领略了佛教文化的博大辉煌;通过恢宏雄伟的建筑艺术,我们领略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气势;从山门到合十舍利塔,我们经历了由此岸到彼岸的过程;从佛陀圣迹看到了由凡入圣的过程;从法界源流看到佛文化的源远流长,发扬广大的过程。108米宽的佛光大道,为我们排除了烦恼,拓宽了眼界;1230米长的佛光大道为我们指引了光明的前景。舍利面世,佛光普照,佑及万民。愿您在这次朝圣旅行中放下从世间带来的种种烦恼随缘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修掉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以获得一颗真诚、清净、慈悲、平等、正觉的心,愿佛菩萨加持您所求遂愿,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