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城乡手拉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增强城乡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城乡少年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和健康成长。通过捐赠有益图书、结对子、田间实践和互换生活空间等活动,使城乡少年体验在不同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感受,了解城乡生活和学习条件上的差异。让城乡少年儿童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帮助学生树立起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义工理念,形成友爱待人的情感,乐于助人的品格,教育学生懂得珍惜优越的生活环境。
二、活动理念:
教育需要创新,需要触及孩子的心灵。校外义工实践活动依托实践,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到大深受家人的溺爱与娇宠,大多数学校只重视语、数、外等基础文化课的开设,奉献和感恩教育缺失,他们渐渐淡漠了责任,变得自私、孤僻、冷漠、不信任别人。我们知道,每个人最终要离开父母的羽翼走向社会,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知识与才华,一些品质、精神将影响他们的未来之路。而义工活动恰恰能培养他们的感恩、奉献精神,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他们将学到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三、活动对象
参与本次活动人员:我校五、六、七年级学生,义工团教师。
捐助对象:东营区史口镇第三小学。虽然东营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目前在东营区史口镇第三小学等乡村学校教育相对薄弱,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配备添置和更新图书,优秀课外读物更是少之又少。多数学校虽有自己的图书室,但由于图书陈旧,师生缺乏便利的借阅条件。因此建立有孩子喜欢的图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为此,晨阳义工团携手齐鲁晚报,秉承“服务、奉献、互助、友爱”的义工理念,计划为史口镇第三小学共建公益书屋,通过向农村学校赠送读本、协助建立图书室的形式,结合其他丰富多彩的“手拉手”活动,增进城乡孩子之间的友谊,为乡村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捐出一本书(文具),共建爱心屋”,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选出与对方学校人数一致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活动队,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互换联系方式)、给小伙伴送上一份礼物(如图书、文具或其他有自己想法的创意礼物)、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互相帮助)、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新本领)。通过孩子之间的结对子,切实使他们在进城或下乡的实践过程中,接受锻炼,改变观念,共同成长。
第二阶段:城市的孩子去农村“下乡留学”,农村的孩子来城市“进城留学”。学生在教师、家长带领下,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参与各种城乡实践体验,联谊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五、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第一阶段):周三(12月13日)捐赠仪式(校报告厅)
下周三或周四 义工教师、家长带队,部分学生代表前往史口镇第三小学
2.地点:东营区史口镇第三小学
六、晨阳义工团简介――义工之旗迎面飘扬
东营市晨阳学校于2006年9月创建了“晨阳义工团”,义工活动为孩子们培养良好习惯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五年来,在校团委的领导下,我们这支队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评价机制,义工范围不断逐步延伸,“从校内到校外,从师生到家长”,校内外的许多角落都能看到晨阳义工忙碌的身影。
晨阳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积极投入到义工活动当中,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从一线教师到工勤人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卫生区,每天早晨,无论是伴着晨曦,还是迎着寒风,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清扫着属于自己的那块“田地”……我们教师用无声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孩子。
1、校内义工有条不紊。“我是小助手”在行动:图书室里,小义工们有条不紊地把图书整理、归类;实验室里,他们详实实验资料、清洗实验器具;绿化带、公共卫生区,我们常常看到他们辛勤忙碌的身影。
在校园,每当遇到辛勤劳作的小义工,我们都会对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怕辛苦、不计回报、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2、校外义工如火如荼。我们在做好校内义工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校外义工活动,“我是小公民”在行动:学生义工在教师义工的组织与带领下,有的前往邮政局帮助整理、分发信函;有的前往老年乐园与老年人一起聊天、交流、娱乐互动;有的前往启蒙特教康复中心与孤独自闭的孩子一起做游戏,共同交流;有的深入社区进行治安巡逻、秩序维护、小区清洁、爱心传递等活动;有的深入银座商场、百货大楼进行卫生清理、担当结算小助手等活动。晨阳义工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的极力赞许和褒扬,晨阳义工精神在社会上得以发芽、开花。
表面上看,孩子们做义工等社会实践活动似乎占用了宝贵的学习和休息时间,甚至还有经济上的投入,但这种行为却能让孩子们获得用金钱难以衡量的收获。通过义工等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能积累经验、认识社会,学会与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交往,在奉献和回馈社会的同时,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做一次义工产生的正面心理效应,抵得上孩子长大后看8次心理医生。
“习惯养成教育”是我校的校训,而义工活动恰恰为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舞台,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团结互助、奉献爱心、承担责任的好习惯,好品质。也许有的学生现在还体会不出义工精神所在,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义工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灵,使之受益终生。
各位家长,我们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成人、走向社会,我们与您一样,都希望孩子们带着坚毅、奉献与懂得感恩的心迈向属于他们的社会舞台,相信他们在汗水的挥洒中,一定能够展现自我、愉悦成长,在未来的舞台上能够独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与学校的相互配合,有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本次活动的家长请在右边表格中填写“同意”,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学生所在班级及姓名
姓名: 年级 班
自愿捐助(图书、文具都可)有意向者请在右边表格中填写“同意”
自愿参加第二阶段活动(与孩子一同前往农村“下乡留学”,感受真实乡村生活)有意向者请在右边表格中填写“同意”
联系电话
一、本次活动学生与家长自愿参与。
二、本次活动为社会公益活动,齐鲁晚报社将进行全程追踪,全方位报道。
三、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的学生将留有爱心回执卡,留作纪念。
四、我校与齐鲁晚报社会及时将所捐图书、文具或其它送往目的地(东营区史口镇第三小学)。
篇2:城乡手拉手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共架连心桥,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城乡手拉手,为孩子找一个成长伙伴。
二、活动理念
教育需要创新,需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新《课标》下的教育强调:教育内容要根据现实,依托现实,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手拉手”活动能让队员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同时,充分发挥两校之间的教育优势,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三、活动目的
1.让城乡的两个班级学生结成手拉手伙伴,通过系列的活动增进双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引导双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动,共同进步。
2.通过活动,让队员们真切地体会一份真挚的友谊,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3.通过送教下乡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对方学校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四、活动内容
1.两校教师手拉手。积极开展结对学校之间的互动式教研活动。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间的结对,形成“传帮带”的联系纽带,共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争先意识”,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促进结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两校学生手拉手。
(1)以开展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给小伙伴送上一份礼物(如一本书、一件文具或帮助订阅一份报纸或是制作一张卡片),通过城乡学生之间的结对,切实使少先队员在进城或下乡的实践过程中,接受锻炼,改变观念,更新思想。
(2)时机成熟时组织开展“城乡小学生相聚”活动,努力给“手拉手”小伙伴创造见面机会,深入了解对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进友谊。
(3)以“我与小伙伴一起学”为主题,组织队员观摩或参加对方学校的学生活动或比赛。
(4)开展以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我把小伙伴带回家”活动。
五、近期具体活动安排:
1.手拉手找朋友:了解双方教师与学生情况
2.手拉手交朋友:(两校学生通过相互通信结交朋友)
(1)时间:2014年9月(2)地点:骊城二小(3)对教师的要求:送两节优质课,积极开展结对学校之间的互动式教研活动。(4)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到“五个一”: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给小伙伴寄一本好书(或一份报纸、一件文具、一张贺卡),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后两项可作为后续活动,目前,只开展“三个一”活动。
[城乡手拉手活动方案]
篇3:城乡“手拉手”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目的:增强城乡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城乡少先队员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在不同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感受,以丰富少年儿童感情世界,了解城乡生活和学习条件上的`差异,增强少年儿童将来建设祖国和家乡的责任感。
活动学校:东营市实验小学、河口街道办事处第一小学
活动时间:2016年5月28日
活动地点:市直学校、景点;河口街道学校、河口景点
组织单位:东营市实验小学少先大队、市直驻河口街道办支教组
活动方式:
1、5月17日至5月24日为准备阶段,由东营市实验小学和河口街道办事处第一小学两处学校选定参加“手拉手”活动的学生,每校17名学生,7男8女。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必须品学兼优,本人有参与热情,家长支持。
2、5月28日,河口街道办派车将17名同学和两名带队老师送至东营市实验小学,10点,举行城乡学校小学生“手拉手”体验教育活动仪式。
①双方学生见面,相互交换礼物;领导讲话。
②仪式结束后,实小学生带领手拉手伙伴参观校园、教室,与手拉手伙伴走进各自的教室共同上课。
③参加活动学生和教师共同进餐。
④午饭后,双方学生同游东城:学校、市政广场;赴河口,领实小学生参观河口校园、到教室上课;晚饭后,双方学生分别,实小学生回东城上课(实小面包车)。
活动分工安排:
总指挥:曲植民、赵文刚
1、安全工作(包括乘车、游玩、应急情况处理等) 薄平安、任景利、周秀军、宋金星还有双方学校的带队教师负责。
2、车辆安排,(一辆大客) 实小办公室、街道办教委
3、购买学生互赠礼品(书包、文具盒、笔记本之类) 薄平安、任景利
4、中午午餐(包括学生游玩时的矿泉水)实小办公室、街道办教委
5、录像、照相 实小派出一名录像人员、一名照相人员跟踪全程,联系市电视台或教育电视台录像 赵文刚负责
6、活动仪式安排 赵文刚、薄平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