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通用)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1教案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教案流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幼:他们都是铁做的。
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
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回家后河爸爸妈妈再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2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机会,引导儿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提问、总结来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态度。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知进行科学学习。所以本活动利用三原色的组成与搭配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三原色的组成,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深浅的影响。
2、培养幼儿根据要求调色以及自由探索调配色彩的能力。
3、使幼儿在配色绘画的过程中体验色彩搭配、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知道三原色的组成;能利用三原色调配出不同颜色。
教学难点:幼儿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知道三原色两两组合可以调配出的颜色,以及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调色工具。
2、三个透明塑料杯、一瓶纯净水。
3、若干张画纸。
4、三原色实验记录表(如表)
三原色实验记录表
姓名:
颜色
实验次数颜色1颜色2混合后的颜色?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老师桌上放的是什么呢?
幼:一瓶红色的水和一瓶蓝色的水,还有一个有魔法瓶子。
师:现在我要把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倒入这个魔法瓶子中。请小朋友们猜猜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师:咦,这是什么颜色呀?
幼儿:紫色。
师:为什么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在魔法瓶里变出了紫色的水呢?
幼:(猜测性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研究吧!
(一)提供实验材料,理解记录表填写方法。
师:现在实验开始了,我们要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师:先将第一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左边,再将第二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中间,最后混合两种颜色,将混合后的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右边。
师: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重点说出是哪两种颜色调配的。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色和黄色混合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这些颜色都是红黄蓝三种颜色调配出来的,通过这三种颜色就可以调出许许多多不同的颜色。
(二)同伴间比较,理解颜色量对色彩的影响。
师:现在请大家举起调好的颜色,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使用的颜色一样,但混合出来的颜色却有一点不一样呢?
师:我们小朋友调出来的颜色有的深,有的浅,那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是因为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放进去的颜料的量不一样,所以我们大家调出来的颜色才会有的深,有的浅。
教师提供画纸,让幼儿利用已有颜色自由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原色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并用三原色调配出了不同颜色。而且通过实验记录表发现颜色的深浅和颜料的量有关。最后我们还创作了一幅美术作品。
让幼儿尝试将三原色的三种颜色混合起来,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将幼儿创作的画作展示班级的作品墙上。
活动总结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中按照科学探索活动的步骤即“提出问题--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来进行。教学目标明确,过程衔接紧密,突出教学重难点,更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使用实验观察记录表的方式,能好的将实验结果形成记录,但在活动中也存在稍许不足:如果让幼儿自由记录实验结果可能会更好,但防止幼儿未能按实验步骤进行,所以给幼儿提供了实验记录表。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
1、知道医生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遇到打针和吃药时不用害怕。
2、认识一些常见的医疗工具。
活动准备
1、医生检查、打针、吃药、吊盐水等图片(自备)娃娃、模拟医生的玩具。
2、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1)讨论:娃娃生病了,该带他去哪里?
——“娃娃睡在床上,头上热乎乎的,身上没有力气,感觉很难受,他怎么了?”
(2)幼儿说说平时各自去医院看病的经历。
(1)出示图片:医生检查。(依次出示图片:听诊器、温度计)。
——“娃娃来到医院找谁看病?”
(2)从图片上观察医生,看看他有哪些医疗器具,怎样帮娃娃检查。
(3)从各种物品中,寻找对应的玩具或替代物作为体温表、压舌板和听诊器。使用这些物品模拟给娃娃诊断。
总结:医生可以用听诊器帮娃娃检查有没有咳嗽,用温度计帮我们宝宝量体温,看看我们有没有发烧。
(4)出示图片:打针、吊盐水。
——“医生说娃娃的病重一些,需要吊盐水;(要是娃娃的病轻一些,只需打一针就可以了)。”
观察图片,说说怎样打针和吊盐水。寻找对应的玩具或替代物作为针筒、盐水瓶。
模拟给娃娃治疗。
(5)出示图片:吃药片、喝药水。
观察图片。
——“”娃娃打过针或(吊过盐水后),觉得好多了,医生还要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不想吃药片、喝药水行吗?”
模拟给娃娃吃药片、喝药水。
——“娃娃生病不怕打针和吃药,又喝了很多白开水,所以很快就好了。”但是医生给我们打针了以后我们的病不能马上就好,所以还要吃点药才能完全好。以后每天吃饭不要挑食,天天锻炼才能身体好,让我们跟着音乐来锻炼身体吧!
三、播放音乐《健康歌》,幼儿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4【教案目的】
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正确地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知道它们的'数目和用途,了解它们在头上的位置。
2、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这些器官。
【教案准备】
幼儿头像一幅,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教案过程】
师:昨天,有一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像,他想请我们班上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们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谁能知道我这圆圆的脑袋上到底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名称及其数量。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在头上的位置。
二、发给幼儿一面小镜子,要求幼儿从镜子里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自己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看看你的脑袋上长了些什么?和前面的大哥哥是不是一样的?
教师小结:眼睛里有眼珠,鼻子里有两处鼻孔,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耳朵里有耳孔,眉毛在眼睛上面,弯弯的。
尝试前提问: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到底有什么作用?
1、幼儿第二次尝试:通过尝试,知道了鼻子可以用来呼吸,还可以闻气味;眼睛可以用来看所有的东西;耳朵可以用来听声音;嘴巴可以用来吃东西、说话……
2、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身体上的重要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如果没有眼睛就什么东西都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育幼儿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耳、鼻、嘴。
教师说眼睛,幼儿马上用右手指到眼睛,……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
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眼、耳、鼻、嘴不完整的头像,让他们自己动手把它改正过来。
幼儿听音乐做小鸟飞出教室。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第二篇:第六章幼儿园教学活动_学前教育学
第六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了解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2、理解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因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学手段和方法。
3、学会运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及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方法和指导策略等理论,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
4、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学会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案例、有关理论材料、教学录相带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等 ◆教学课时:8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性质和特点。
【案例导入】 可爱的小兔(小班)
来园活动时,颜琳小朋友拎着一个小笼子,还没进教室门,小朋友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快看,一只小白兔”。原来,颜琳小朋友因为喜欢小白兔,爸爸特地从松江买了一只。这几天我们小班在开展“可爱的动物”的主题,请家长配合主题活动,收集相关资料。颜琳的爸爸想得真周到也这么配合我们的班级工作,看到孩子们的专注,于是我想要么今天的教学就调整一下吧,让他们来观察和认识小白兔。学习活动时,孩子们十分投入,也非常感兴趣。黄浩小朋友说:“老师,小白兔喜欢吃青菜和萝卜的,我们给它吃点吧。”于是,请阿姨从食堂里拿了点,让他们喂,没想到孩子们抢着要喂。过了一会儿,朱泽平小朋友又说:“上次,我在电视上看见小兔还吃青草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红眼睛真可爱,有的说长耳朵真灵巧,说得津津有味……。
以上案例是由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引发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形象揭示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涵义,是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为幼儿的“学”服务。突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色: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
【知识点讲授】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和特点
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活动。
【结合以上案例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并看书列举幼儿园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区别】
1、幼儿园的学习内容没有强制性;而小学教育内容强调系统性。
2、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活动为主;而小学以“上课”为主。
3、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创造和体验的过程;而小学主要是坐着听和看的过程。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理解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几个观点:
1、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为主要任务;
2、不仅关注教师“教什么”。更关注幼儿是“怎样学”的;
3、不太关注幼儿获得知识量的多少,更为关注其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生活性与启蒙性
生活性:幼儿园教学要从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的感性经验出发,其内容和途径必须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启蒙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注重在认识简单的事物和现象中,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注意通过教学丰富幼儿的有益经验,帮助幼儿学习并适应生活,获得粗浅的知识,使他们的经验和视野得以拓展。
2、活动性与参与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强调每个幼儿的实践与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鼓励他们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或者摆弄摆弄……以帮助他们在多种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环境中的事物。
(一)概念:
3、游戏性与情境性
游戏性和情境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或情境,加强幼儿注意的持久性,唤起和调动幼儿的有关经验和感受,吸引他们在游戏的假想情境中积极地交往、活跃地想像、主动地表达……在玩中学。
4、多样性和灵活性
具体表现:组织教学需要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特点的理解。
【案例呈现】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花儿朵朵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花瓣拼成一朵完整的花朵。2、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活动准备:
1、分割成块的卡纸花瓣若干,如桃花、水仙花、迎春花、郁金香等。2、幼儿每人一片不同品种的完整花瓣。活动过程: 花瓣归类
——出示单片卡纸花瓣,这些花瓣一样吗?
——谁能把同一朵花的花瓣归放在一起?数一数每种花瓣有几片。拼花朵
——请幼儿尝试、探索将花瓣拼成一朵朵完整的花朵。——幼儿集体检查拼出的花朵是否完整。——感知每朵花的花瓣数量并说出花朵的名称。游戏:花仙子
——幼儿手持一片完整的花瓣,观察同伴手中的花瓣是否与自己的一样。——在音乐中幼儿自由舞动花瓣;音乐声停,持相同花瓣的几名幼儿组成花朵。
——同伴间交换花瓣,继续游戏。【问题研讨】
运用幼儿园教学活动特点的理论综合分析以上案例所体现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归纳小结】 理解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几个观点:
1、教学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谁?(是教师和幼儿)
2、教师与幼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是双边活动的过程)
3、教师是如何使幼儿获得发展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获得发展)
总之,幼儿园教学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获得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通过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一、结合案例学习,讲解幼儿园教育构成要素
【案例呈现】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的果树都挂满了果实。一场秋雨打落了很多成熟的枣儿,有一天,孩子们在院子里还捡到了一个已经变黑的核桃。孩子们对成熟的果实的兴趣,引发了我开展“幼儿园的果树”活动的想法。这一活动从“找幼儿园结果的树”开始,巧妙地渗透了许多相关的数学教育内容,培养了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生活当中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找到结果的树
“幼儿园有多少结果的树,怎样才能找到结果的树”成了孩子们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幼儿园里所有结果的树都找到,并且还能让别人也知道你找到的是结果的树呢?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立刻引起了孩子们激烈的争论。
“我一看就知道。” “我站在结果的树那儿。” “我抱着它。”
“你也不能老站在那不动呀,你不睡觉、不回家了?” “贴标记,把我们的标记贴在树上。”
“用三角形和正方形贴,正方形代表结果的树,三角形代表不结果的树。” 于是,一个个正方形和三角形标记做成了。孩子们自然分成了两组,兴致勃勃地分头去贴标记。统计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怎么能知道幼儿园里有多少棵树 我向幼儿提出了新问题:怎么能知道? 【问题研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与教学原则 本案例中有哪些要素构成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各是什么角色? 【归纳总结】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
1、教师
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是“教”的主体。具体体现:
教师是“教”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幼儿的榜样和幼儿潜能的发掘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设计科学的环节来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幼儿
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具体体现:
(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2)幼儿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差别。
3、幼儿园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看书概括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包含以下五大领域的活动: 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
4、幼儿园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具体体现:
幼儿园教学还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选择和运用幼儿园常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技能,研究如何以方法与手段为中介,促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来,进而获得充分的发展。
【归纳小结】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为中介,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他们的发展。形成了由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等构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二、讲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提问导入】
1、什么是教学活动的原则?
2、回顾幼儿园教育原则有哪些?并说说教育原则与教学原则在概念上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知识要点】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含义: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的事项。
2、积极性原则
(1)积极性原则的含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2)贯彻这个原则时应注意的事项。
3、发展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的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的事项。
4、直观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的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的事项。
5、活动性原则
(1)活动性原则的含义: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2)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节 幼儿园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简要讲授幼儿园教学手段和基本教学方法内涵。【知识要点】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
(一)理解教学手段的含义:
(二)幼儿园常用教学手段:
1、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2、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活动法
1、含义:这是一种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作练习法。
2、类型:(1)实验法
A、含义:实验法是教师提供一定的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
B、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看书理解)(2)游戏法
A、含义: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B、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看书理解)(3)操作练习法
A、含义:操作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
B、运用操作练习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看书理解)
(二)直观法
1、含义: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
2、类型:(1)观察法
A、含义: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B、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看书理解)(2)演示和示范
A、含义: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分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B、运用演示和示范法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看书理解)
(三)口授法
1、含义: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与讨论、讲解与讲述等。
2、类型:(1)谈话法
A、含义:谈话法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B、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看书理解)(2)讲解与讲述法
A、含义: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述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B、运用讲解与讲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看书理解)
二、通过案例分析和研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幼儿园教学原则、教学手段和基本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呈现】
《小动物回家》(小班语言活动)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活动中,了解了动物的明显习性。他们发现小白兔是跳着走的,小鸽子是会飞的,小泥鳅只会在水里游,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语言活动《小动物回家》,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幼儿在情景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兴趣。活动目的:
1、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
2、幼儿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说动词:飞、游、走。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引导语:
1、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
2、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
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
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
(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幼儿学说对话。)(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幼儿学说对话。)(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
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
2、幼儿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引导语: 小熊会和谁一起回家呢?为什么?
3、幼儿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幼儿的想象。
三、欣赏故事,幼儿自由跟讲角色对话。
四、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
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
1、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
2、教师找一名幼儿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
3、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幼儿游戏)
4、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
五、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再学习兴趣。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问题研讨】
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分析以上教学活动中运用了什么手段?你能列举出哪些教学手段?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分别体现了哪些教学原则?在哪个环节体现什么教学原则?
三、课后作业
每人收集一个教案,以备下节课分析。
第四节
一、讲授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内容。【知识要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含义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是指教师在思考“如何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利用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或修订教育计划的过程。
(二)树立科学的设计观
教师应把教学活动的设计视为一个研究过程,树立“为幼儿的发展而设计”的科学设计观,具体体现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调整计划——修订计划——实施计划的循环过程。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类型:(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并分组讨论)
(四)活动计划的结构和书写要求:
1、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一个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增进哪些知识和技能等,它是对活动提出的期望。
2、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精神准备是指幼儿参加活动需要具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物质准备包括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教具的选用和制作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指导
3、活动过程:
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各个部分的主要任务)
(4)活动延伸
在某个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使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这些都可以写在活动延伸部分。它属于机动部分,是幼儿园教学连续性的具体体现。
二、通过案例分析研讨,进一步理解幼儿园活动设计的理论。【案例分析】(分析每人准备的教案)
1、运用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的结构理论分析以上案例的撰写要求,特别是活动过程包括哪三大部分。如何设计活动过程的三个部分?
2、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
3、每一部分有什么具体要求? 【归纳小结】
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几个部分。重点理解掌握活动过程中各部分的撰写要求。
三、结合案例研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案例呈现】
小班“好玩的塑料袋”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塑料袋,告诉幼儿塑料袋除了可以装东西外,还是一样很好的玩具,接着,教师演示将一个塑料袋的袋口扎紧,变成“气球”玩,并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并探索它的多种玩法(教师交代探索的任务并演示,这是直接教学)。幼儿很快找到了很多玩法——将塑料袋抛向空中;扎紧袋口当球踢;背在背上当背包;将两只脚套进袋中学袋鼠跳;将袋子套在头上装“蒙面人”等等(利用材料促使幼儿自己发现多种玩法,这是间接教学)。当一个幼儿介绍自己用袋子扮“蒙面人”的玩法时,教师提醒幼儿应注意安全(直接教给幼儿有关自我保护的常识,是直接教学)。大约六分钟之后,大部分幼儿由于找不到更多的玩法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观察到这种情形,教师马上请幼儿看一看他的新办法撕开袋口,将塑料片围在腰际变成“裙子”(当幼儿的探索出现困难时,教师运用直接教学,暗示幼儿在新的思路下探索并拓展玩法,对保护幼儿的自信心、保持其继续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幼儿求异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在教师的提醒下,一些幼儿马上用撕开、捆扎、粘贴等方法将塑料袋变成了“头巾”、“衣服”、“袋子娃娃”、“塑料袋长绳”等等,其他幼儿也纷纷效仿(借助材料和同伴环境,促使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是间接教学)。
【问题思考】
1、什么是直接“教”?什么是间接“教”?
2、案例中哪些环节是直接教,哪些环节是间接教? 【讲解要点】
直接“教”和间接“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运用直接教学方式时,教师应注意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观教具和材料,较多地运用启发、暗示和游戏的方法,和幼儿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多种方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切忌简单地灌输。
(2)教师运用间接教学方式时,应注意灵活地协调物质环境、幼儿同伴和教师自身的关系,准确把握和抓住幼儿的兴趣所在,给以及时有效的支持。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指导幼儿自主学习【知识要点】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控的基础上的学习活动。
2、涵义:更多是指向学习品质的,即强调幼儿应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主动学习的表现,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等待和依赖教师的帮助等。(关键词:态度表现:兴趣、专注; 行为表现:质疑、提问、探索、操作、辩解、协商等行为)
提问引入:要做到让幼儿自主学习,则我们必须要了解儿童是怎么学习的? 谈话:在你自身的经历中,你有没有不须别人要求会主动去做的事情?是什么原因使你愿意去做呢?
3、影响幼儿自主学习的因素
1)、动机系统:兴趣、需要、情绪情感
2)、认知结构:即幼儿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教育的介入是可以影响儿童学会学习并获得经验和新的兴趣的因素。
4、引导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呈现】(学生人手一份资料,供阅读思考)教案1:《认识物体的弹性》--------大班科学教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 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大型玩具弹跳。
2. 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3. 字卡(弹性)。
三、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坐好。教师问:
1、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自由发言)
(二)、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请幼儿准备好有弹性的物体,重视幼儿的发现。
师:你们面前摆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后幼儿自由发言)
1、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巩固对弹性特征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刚才没有玩到的东西,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3、请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
(三)、比较尝试,巩固弹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弹性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尝试、比较。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与刚才不一样的物体,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新的发现告我。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
2、请幼儿把有弹性与没有弹性的物体分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筐子里。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自由发言)
(五)、小结内容,游戏结束
1. 小结: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用力拉压物体会改变开头手一松物体又恢复原状的现象叫弹性,还明白了弹性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戏“走迷宫”,幼儿出教室。
教案2:《认识磁铁》-----中班科学教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磁铁吸铁的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教幼儿相应的词:磁铁、吸铁。
二、活动准备
1、做一次磁铁吸铁的预备性实验。
2、准备教具:长条形、圆形、马蹄形磁铁各一块、磁铁玩具,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实验、盘子、面戏板、大头针与中小型铁制品和非铁制品各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让幼儿看一个会跳舞的娃娃。请小朋友想想,娃娃怎么会跳舞?为了使小朋友知道娃娃会跳舞的秘密,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并分别用它们吸大头针:“这些能吸住大头针的东西叫什么?”引出磁铁的名称,并让幼儿学讲“磁铁”。
(1)“磁铁能吸大头针,能不能把积木吸起来呢?”(教师做实验),归纳:“不能吸住,为什么不能吸住呢?因为积木是木头做的,不是铁做的”。
(2)“再看看磁铁能不能吸起塑料?”(教师做实验)归纳:“也不能。因为塑料不是铁”。
(3)让幼儿做实验,并观察磁铁能吸起什么,帮助幼儿理解:磁铁只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住所有的东西。
(4)教师悄悄地在手工或塑料薄板后面按上大头针,用磁铁将它们一同吸起来,然后向幼儿说明其中的道理,让幼儿都这样试着做,使幼儿都知道磁铁能隔着纸和塑料薄板吸铁。
2、做面板游戏:让幼儿用磁铁在面板上移动,将“五官”逐步吸到合适的位置,构成有趣的脸谱。
3、出示磁铁玩具------娃娃跳舞,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娃娃辉会跳舞。最后揭示娃娃会跳舞的秘密。
【问题研讨】
1、在两个不同案例的各教学环节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导致幼儿的学习应是什么状态?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得到很好的发挥?
2、你认为哪一个活动方案更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什么? 【归纳总结】
1)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提供可操作材料
2)通过问题情境、开放性问题,支持、引导、促进幼儿的学习
3)鼓励幼儿的活动:主动探索和操作——自主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
达、愉快的体验
综上所述,儿童的自主学习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强调引导自主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儿童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教会儿童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使命。学习和理解这个观念,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幼儿教育思想的精髓,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扩展研讨】
从案例的学习中,你是否理解了幼儿是如何学习的?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儿童观?教育观?
(三)组织形式多样化(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并讨论列举所理解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表现)
(四)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1、挖掘活动中所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综合教育;
2、注意各领域各方面教育内容的综合。
3、将教育任务有机地渗透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综合。
(五)重视家园合作,取得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支持。(引导学生看书理解)
(六)研究教学行为,做到反思教学和教学反思。(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小组讨论】
(分析每人准备的教案)
1、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的理论,分析你的教案在活动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
2、运用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理论,分析教案中是否体现各教学指导策略?应如何运用各指导策略?
四、课后作业
★从以下课题中选一并思考: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使儿童在活动中产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课题:哪些东西会滚动、奇妙的影子、水的三态变化、认识纸制品)
★操作实训:
1、观摩教学活动,记录教学活动和还原教案,并进行评析活动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在活动中哪些环节体现了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同时提出修改意见。
2、找一个你喜欢的童话故事,分析这个童话中蕴含了哪些教育因素,可以设计哪些相应的教学活动,练习设计活动计划(教案)。
3、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第四章教案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教案
一、课题:学前教育学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二、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关键期对于学前儿童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探讨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学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目标的类型以及特点以及学前教育的原则,重点理解游戏作为儿童基本活动的重要性。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
1、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领会)
2、儿童发展的特点(记识)
3、儿童发展的两种观点(应用)
4、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应用)
5、学前教育的价值(领会)第二节、学前教育目标
1、学前教育目标(领会)
2、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领会)
3、学前教育目标类型及特点(应用)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原则
1、坚持儿童本位(应用)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应用)
3、培养儿童的个性化(应用)
4、重视游戏在学前期的重要性(应用)
五、教学重点
本章主要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目标和学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在本章中重点掌握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期、学前教育的目标类型以及坚持个性化、游戏的教育原则。通过本章的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领会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六、板书设计 见 PPT
七、教学过程
★
导入:从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导入学前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同时这句谚语中也包含了关键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明白该句谚语的合理性。以这句谚语导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
★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
一、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
1、生理基础:人的大脑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会劳动,这一切都依赖于人的大脑的复杂性。人脑组织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哺乳动物。大脑是优先发育的,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量是390克左右,已达成人脑重量的25%,而同时期新生儿的体重仅为成人体重的5%。2岁半至3岁时脑重量发展到900克至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75%。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合和神经纤维的伸长。(触觉)神经纤维髓鞘化渐渐完成,它能保证神经兴奋沿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2、生理的未完成:需要接受教育(狼孩)人脑的发展可能性是无定向的,具体的发展过程需要依靠出生后的文化和教育。一个孩子出生后先是一个生物,然后是自然后,最终将要成为社会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必须要完成社会化,这就需要教育。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黄皮书P15)
只有了解了儿童发展的特点,才能够给予儿童正确的教育指导。
1、顺序性(会坐、爬、直立、行走)
儿童动作发展的三个原则就是顺序性特点的表现:头尾原则、离心原则、大小原则
2、波动型连续性
顺序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此特点可以用语言和动作发展的图表来讲解)在儿童一岁左右时,语言尚处在准备期,儿童尚不能表达,但这一时期,儿童动作发展迅速。在2-3岁时,儿童处在语言发生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积极主动地说话,能够掌握基本的口语。
3、阶段性
每一年龄段上的儿童都会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因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在幼儿园中小中大班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就有很多的不同。在小班中,玩具的数量比较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有自己的玩具,幼儿之间的分享、同伴行为较少。而中班大班则不同。
4、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5、分化与统合
三、儿童发展的两种观点
(一)成熟优势的发展观——代表人物:皮亚杰
成熟优势发展观的理论认为,成熟时任何一种发展的前提;无视成熟的练习和训练是徒劳的,不能持续的。
代表人物:皮亚杰(之前再第二章讲过,帮助同学回忆有关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内容)皮亚杰认为认知学习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就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从这个平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史儿童自己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发展的前提依赖于儿童内部已存在的成熟的图式。环境等外部影响是其次的。(游戏)它重视儿童的主动性、自发性。儿童的发展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本省,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
运用到实际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儿童。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自的发学习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
(可以让同学分析一下这种观点的弊端,从而引入第二种观点)
(二)学习优势的发展观——代表人物:华生、维果茨基、布鲁纳
成熟优势的发展观将重点放在个体内的成熟过程与结构变化上的,强调的是内因的主导作用,而学习优势的发展观则将儿童认知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个体的外部条件,尤其重视社会和文化这两个方面。
维果茨基认为皮亚杰是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待儿童的发展,脱离了周围的环境考察儿童思维的发展,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儿童发展的本质。他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个体的生理成熟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的成长不是靠内部条件制约的自发性完成的,而是靠个体外部的文化介入,强调教育在发展中的重要性。由于语言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质,他特别强调语言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之前再第二章讲过,帮助同学回忆有关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即儿童目前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另一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儿童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能完成的任务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运用到实际中,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中相应的要求儿童到达更高的发展水平。而这种水平的制定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好的教育,不是追随在发展滞后,而是在于超越发展过程,引导发展过程。
(可以让同学分析一下这种观点的弊端,从而引入我们该持有怎样的观点)
(三)我们该持有的儿童发展观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闪光之处,但也各自存在不足。
成熟优势的发展观:重视儿童的主动性,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外部影响
学习优势的发展观:重视成人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容易发生“导演”的现象。
儿童的发展史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将两种观点相结合使用,不可偏废其一。
四、关键期
(一)关键期
“关键期”这个概念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它也被称为“敏感期”。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发现鸭鹅之类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时,让其接触其他种类的鸟类或会活动的东西,它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的母亲紧紧跟随,而对自己同类母亲没有任何依恋。这种现象好像在凝固的蜡上课上标记一样,称之为“印刻”。同时劳伦兹还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我们的人的一生有很多个关键期。当我们还是一个胚胎时,关键期就已经存在。例: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脆弱,胎儿受到不良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怀孕头三个月是关键期,这一时期处在细胞和组织分化前期,所有的细胞和组织都是按照严格的步骤和精确的规律进行繁殖、分化、迁移和消长,并有条不紊地形成各个器官的原基,对这一环节和步骤的干扰,都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畸形的发生,严重的还会发生死胎和流产。)
当我们出生后一直到我们进入小学,这一段时期我们称之为学前期。这一个时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我们刚才讲过,在这一阶段中大脑迅速发育,大脑的神经元会比成人产生更多的联结。我国的朱熹也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儿童的教化能够与心智发展相吻合,就会达到一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效果,这时养成的一切品质都会很稳固的。
我们在最开始所讲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是指的一个关键期的问题。个性的初步萌发是在3周岁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健康与否,3周岁就已奠定了基础。所以,3岁看小的道理就在于:从儿童3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已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影子。但是,3周岁的儿童,个性尚未完全形成。如果对3周岁儿童的个性倾向做一个总结,并进行分析、鉴定,找出个性上的优点,有意地进行培养、发展,再找出个性中的缺陷和弱点,有意识地进行矫正,就可使这些缺陷和弱点被掩盖起来而不显现,这就是通过后天培养、教育,发挥良好的个性特征,克服不良的个性倾向所取得的效果。由此,也充分显示了个性的后天可塑性。埃里克森也曾提出过,3-5岁是儿童自我控制力发展的关键年龄,4-6岁是儿童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
我们刚才所讲的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同样在儿童发育的其他领域也存在关键期。书P48。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除了语言、视觉等之外,其他领域的发展即使是过了关键时期,这些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仍然可以学习,但是发展水平不会很高。(例:自闭儿童的语言发展)。
儿童在关键期学习各种技能最容易熟练掌握,同时通过关键期的学习活动也能塑造大脑的结构。这是一个相互发展的过程。
带领学生阅读书P50材料(例:情绪控制)
(二)关键期的价值
1、儿童的教育要及早进行
胎教盛行。优秀人才成长经历: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相反,如果儿童在学前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后继阶段的社会化就会出现困难。
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交往困难,厌学、逃学,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歧途。
2、注意发现并确定关键期的出现
早期教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儿童将来的认知、语言和智力发展水平;成人对儿童恰当的关爱、支持、鼓励和引导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日后认知与智力的发展。
3、尊重孩子发展的主动性 家长和教师必须要确立的观念
4、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蒙氏教育:注重感官教育。给儿童提供参加各类游戏的机会。
例:近年关于孤儿院儿童与正常家庭中成长儿童的比较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缺少了恰当的抚育与学习机会,将会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迟滞。研究发现,在孤儿院的单调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与生活在一般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婴儿相比,不仅情绪行为表现异常,而且智力发展水平低下。此后,研究者将这些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迁居到丰富多彩的正常环境中,并有成人很好的照顾和引导;而第二组仍处在孤儿院单调环境中。一年后,这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第一组儿童的智力远远高于第二组;随着在不同环境和教育影响中生活时间的延长,两组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愈加显著。
5、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五、学前教育的价值(根据上课时间而定是否详细讲)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1、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2、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1、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儿童实施学前教育会大大提高他们中、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2、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使独生子女很自然地成为整个家庭关注的焦点。众多事实表明,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家庭又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几个家庭,因此学前教育牵动了全社会,在许多国家成为政府关心国民的窗口。
让每一个儿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也能稳定社会的发展。不受学前教育或没有受良好学前教育的儿童容易导致儿童学业失败,进而导致其成年期的贫穷。而且也会造成儿童认知、情感上的缺陷,从而引发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稳定。
★
第二节
学前教育目标
一、学前教育目标概述
我们在谈及教育目标时常会提到另一个词:教育目的。这两个词之间的含义是不同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意识规定了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下为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个分支,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提出的幼儿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统一指导思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
1、指导性
2、确定幼儿园教学课程
①儿童中应当发展的行为种类——行为侧面 ②行为得以实现的学习领域——内容侧面
3、提供幼儿园教育的评价标准
三、学前教育目标类型
(一)普遍性目标
总目标,适用于中个学前教育阶段。把一般学前教育宗旨和幼儿园课程教学目标等同起来。
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二)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将幼儿园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以具体的行为法上的形式加以陈述,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儿童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是相对具体的、外显的,易于被观察发觉的。
行为目标的设计是有很强的具体性,可操作性,预设性。
例:今天课程要求,教会小朋友数数。外显的行为上的变化,一目了然,易于对学生、教师进行准确的评价。
特点:简单明了、易于把握(相对于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
不足:
1、不适用于所有课程目标。认知不是完全外显的。比如道德评价。例:老师在与不在是否一样
2、过于强调行为目标,会成为强加于教学过程的枷锁,师生的主体性会泯灭。
3、缺乏联系、发展的眼光。将教学、学习划分为一小块一小块,没有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儿童的高级心理和素质分解开来培养容易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生成性目标
引入:由行为目标的不足引出生成性目标
针对“行为目标”的不足,有人提出“生成性目标“这个概念。我们刚才提到“行为目标”强调外在行为变化的结果,而忽视内在心理的变化,但有的学习结果很难行为化,它不能完全反映学习的本质特征。同时,在教学中的预设性很强,师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容易被淹没。而生成性目标不同,它否定这种预设性的目标对于实际过程和手段控制,对儿童和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主动性表现出应有的尊重。生成性目标的过程性决定了它不把重点放在特定的行为和结果上,而是放在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上。
生成性目标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活动过程培养儿童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使儿童进入“知识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获得了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突发的问题,而问题的产生是有情境性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由外部事先予以明确规定。
例: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P128 自主性游戏
“生成性目标”对于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兴趣点、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
2、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
特点:过程性
(四)表现性目标
引入: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奠基阶段。终身学习强调的人要不断学习,学会学习。因而在学前阶段,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幼儿园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让儿童对学习感兴趣的过程。而我国学生比较缺乏这种学习能力。例:南方周末。我们的教育强调了记识。基本功扎实,但是学习和实际相脱节。中国的教育更喜欢使用行为目标,而缺乏对学生创造性、个性化的培养。——引出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有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所提出的。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不是规定儿童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是指明儿童将在其中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但它不指定儿童将从这些遭遇中学到什么。简单来说,表现性目标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儿童围绕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技能和理解了的意义,通过它拓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表现性目标不同于行为目标,它没有标准答案,因而对儿童的评价也不同,它采用一种美学评论式的评价模式,即对儿童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批评,依其创造性和个性特点检查其质量与重要性。
例:语文雷人标准答案
特点:
1、反对把教学目标技术化的取向。
2、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个体性,注重课程的情境性。强调个人接受既有文化时个性化,强调个人对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3、不主张完全取消行为目标。
在艾斯纳看来,这两种目标模式对课程来讲都是需要的,且也都存在于课程实践中,但他们需要不同的课程活动和评价过程。行为目标适合于表述文化中已有的规范和技能(概括人的较低层面的素质),从而使进一步的探索成为可能;表现性目标则适合于表述那些复杂的智力性活动,已有的技能和理解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工具。并且,这类活动有时需要发明新的智力工具,从而导向创造性的活动,这使文化得以扩展和重新构建而保持勃勃生机。
4、允许差异的存在,评价上主张一种批评、鉴别式的评价方式。
(五)、体验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不是以儿童表现出某种变化为直接目的,而是期待儿童自身产生某种特定内容的体验。体验分为两种:
1、直接体验:游戏、活动。
2、间接体验:读书、试听。
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直接体验。幼儿感官丰富有利于其自身认知的发展,因而在幼儿园中,教师要让儿童多进行游戏活动,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社会生活。在体验中丰富感官认识,促进儿童身体、思维、自信心等能力的发展。
强调体验性学习。书P55
★
第三节
学前教育原则
原则是儿童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每一位教师应该将这些原则内化,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体现。
一、儿童本位
平等看待每一位儿童
(一)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 教育的阶级性 精英主义
大众主义:每一位适龄儿童都应当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①平等: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均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平等、公平②高质量:每一个适龄儿童所接受的是到达一定质量规格和标准的学前教育 介绍美英等国学前教育的情况,反观中国的学前教育。
(此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的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我国学前教育还很薄弱,尚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园率仅50%且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困境主要表现在:
(1)入园难
(2)农村等贫穷偏远地区学前教育的落后、缺乏(3)学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对于儿童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亲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园中老师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依恋)。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师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教师的言行观念会影响儿童(小朋友:我们不要和他玩,老师说他是个坏孩子;流动儿童;父母亲的职业)
2、扎实的专业知识、高素质——能够正确的教学: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让儿童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关怀,建立自信心,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正确地教育小朋友,帮助他全面发展。
3、杜绝体罚。(怎样看待体罚这个问题,怎样界定体罚,适当组织同学讨论)这一点适用于幼儿园。学前教育不仅幼儿园,同时也是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在家教中,也存在打骂孩子。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例:偷窃行为
百度百科: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成年人(如父母或教师)对小孩身体使用的惩罚,其严厉性从打手心到打屁股不等。
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段内容简略带过,学生可自己学习)
(一)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促进儿童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四)促进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
(五)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六)促进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个性化 解析“个性”。
我们常说的“个性”常指特例独行。
心理学:个性主要指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包括自我调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三个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动力基础。这主要指自我意识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计划性和能动性,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活动的内在动力,标志着个性活动的方向性和指标性。着主要是指决定一个人的态度和对现实的积极性、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家孩子管、人生观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性格系统、气质系统和能力系统。个性是在儿童2岁左右开始萌芽,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已经初步发展。
个性发展:
1、全面发展,特别是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2、有独立性,独立的思维,不要永远人云亦云——会学习会思考的表现(招聘中,喜欢有思想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公司有活力。国家也同样)
3、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交融,它们不是对立的关系。
4、个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发展个性、充实个性就需要不断的吸取新知识。独立的思想也是因为要多看多读多交流才能形成,要终身学习。——学期教育是基础。
在教育中,主张个性化教育,反对一刀切的教学。要充分尊重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充分调动儿童参与探索的积极性,保障每一个儿童以多样个性为出发点的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幼儿园的使命在于,培养每一个儿童成为自立的、活动的合作的学习者,构筑学习共同体。
四、重视游戏
游戏伴随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他们实践社会生活的桥梁,也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儿童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还要通过游戏来满足精神需要,游戏时儿童的权利。
1999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再次强调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游戏时对幼儿园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3、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邱学青P125)
(一)游戏的特征(邱学青P12-13)
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游戏可以给儿童带来快乐。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处于身体的最佳、最自然、最轻松的状态,带给儿童快乐的享受。
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儿童之所以游戏,就是因为处于自发、自愿的需要。游戏的目的存在在于主体的内部需要,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儿童在游戏中将显示难以实现的愿望,降低到实际能力所能承受的水平,使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主宰儿童自己的世界,不受他人支配。因而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儿童玩医生病人游戏)
3、游戏时一种假装行为,具有虚构性
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二)定义
游戏时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三)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详见:邱学青P24-44)
1、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
(1)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提供语言实践机会(自我中心语言、交流沟通语言)(2)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自由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游戏与儿童问题解决:不同类型的游戏对儿童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用(邱P32)
2、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1)游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2)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3)游戏促进儿童的同伴交往
(4)游戏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游戏可以让儿童体验积极的情绪,帮助儿童宣泄消极的情绪(2)游戏可以丰富、深化、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4、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1)游戏是发展基本动作的重要途径(2)游戏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提高(3)游戏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
(四)游戏的教育意义(留给学生自学)
第四篇:大专学前教育学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过程和现代主要的理论流派,对学前教育理论产生初步的兴趣。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主要流派中的前六个流派的理论观点。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一)我国古代家教思想中提出“教子婴孩”、“早欲教”
(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母育学校教育,是指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在母亲身边接受教育
(三)近代幼儿园产生后,学前教育的年龄趋向于3岁到入学前。
(四)当今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应为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1、领先性
2、长久性
3、单独性
4、随意性
5、随机性
(二)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指出由社会各方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构及设施。其特征如下:
1、群众性
2、目标性
3、计划性
4、多样性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主张
1、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3、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4、根据人的身体发育,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
(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为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837年福禄被贝尔在勃兰根堡设立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7岁的幼儿。1840年正式将学校取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福禄贝尔基本的教育思想。
三、进入20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形成了相互吸收又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
(一)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
1、杜威的儿童观。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
3、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说”。
4、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家
1、蒙台梭利生平简介
2、基本教育思想
3、教育方法
(三)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菲、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有:
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道德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5、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四)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成熟理论,或成熟势力说。
1、成熟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2、成熟主义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饿贡献。
(五)社会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基本理论观点。
2、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
1、基本理论观点。
2、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七)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1、提出了入学年龄(从7岁提前到6岁)
2、托儿所与幼儿园合并统一管理。
3、明确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
4、明确规定学前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内容。
5、研究认为,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比人们估计的要高,4岁起就可以学习一些初步的语言和数学知识。
(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
1、学前教育向低龄延伸(含优生、胎教、婴幼儿教育)。
2、在保育和教育结合中,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3、注重儿童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4、注重兴趣诱发、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成人组织的活动与儿童自由活动、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灵活运用。
5、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提倡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及表现、创造。
6、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正规化的和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并举。
7、重视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密切结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恩物 2.学前社会教育 3.学前教育年龄对象 二.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主张有哪些? 三.简述蒙台梭利法包含的基本内容。
四.简述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影响? 五.简述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六.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影响学前教育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学前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文化与学前教育、环境与学前教育 教学难点:社会基本形体与学前教育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环境与学前教育
环境是人类生存条件的综合。
(一)环境的分类
环境可分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所组成。
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及社会信息。
(二)物质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物质环境。
2.学前儿童需要成人为其准备安全 卫生 舒适 优美 丰富 和谐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3.托儿所 幼儿园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作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由此可见,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对学前儿童有密切影响的精神环境一般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情调 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平与文明程度,托幼园所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2.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浅薄,认识具有片面性,表面性和情绪性,极易接受精神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二.经济与学前教育
(一)经济与教育
1.教育上所谈经济概念的涵义,“指物质生产方式运动。”
2.生产关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3.生产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教育对经济的巨大作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经济与学前教育
1.生产力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生产关系与学前教育 3.生产方式与学前教育 三.政治与学前教育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体系由两部分构成: 1.理念,意识,包括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标准。2.权利机构,包括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权机关,政党等。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政治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三)政治与学前教育
1.政府权利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重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条件。2.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程度不同。3.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目标的确立。四.文化与学前教育
(一)关于文化的一般概念
1.广义文化概念 2.狭义文化概念
(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反映一定政治经济的水平2.文化可以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
(三)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
1.对教育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的影响 3.对个体发展方向的影响
(四)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水平对教育间接影响
2.文化水平对教育直接影响
(五)文化传递,传播与教育
(六)文化选择与教育
1.教育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文化 2.按教育需求选择文化
(七)文化变迁与教育
(八)文化与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内容反映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华。2.根据区域环境与家庭文化水平状况设计,组织学前教育 3.学前教育应关注文化信息传播
4.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
5.不断改革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来适应文化变迁。
五.人口与学前教育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2.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3.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现状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现状 2.人口发展趋势
3.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我国人口与学前教育
1.我国人口多,增长快
2.独生子女多,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
3.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应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特点与形式。
六.社会基本形体与学前教育
(一)家庭与学前教育
1.家庭的演变 2.家庭结构的类型 3.家庭社会功能
4.家庭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二)邻里与学前教育
1.邻里的涵义 2.理想邻里的标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精神环境 2.广义文化 3.狭义文化 4.家庭教育 5.邻里
二.简述物质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简述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简述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五.简述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六.简述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七.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幼儿园保教目标的涵义。
第三章 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社会的特点;现代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新理念;现代学前教育与传统学前教育的异同;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教学重点:现代教育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现代社会特点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社会整体化增强。
(二)社会的革命性,变动性加剧。
(三)走向现代化 二.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一)现代社会前的教育依附于宗教,政治。
(二)教育有等级地位转向社会发展的基本地位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一)传统教育
1.传统教育可继承的优秀部分 2.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
(二)现代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3.教育决策,教育规划和教育科研一体化。4.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5.现代教育走向开放化,重视国际间的教育比较。
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地位提升
(二)实施科学化的学前教育
1.实施胎教
2.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 3.依据大脑功能的发展规律施教 4.坚持儿童发展的全面化和个性化 5.依据儿童发展特点,巧妙使用教育方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幼儿园生存与发展问题
1.市场经济发展呼唤优质的幼儿园教育 2.幼儿园要从依靠型管理转向经营型管理。3.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4.以城市和乡村社区为依托,走社区化的多种类,多形式并存的学前发展道路。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双轨化 2.儿童优先原则 二.简述现代社会特点
三.试分析传统教育的优秀部分及弊端。四.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特征有哪些? 五.试述如何实施科学化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理解掌握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认识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发展的全面观
2、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3、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
二、(一)天性——教养之争
1、天性难移
2、性相近,习相远
3、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
(二)诱导——促进之争
1、前苏联教育家的看法
2、学前教育职能的两种界说
三、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二)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三)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1、人的个体社会化
2、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3、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复习题:
一、论述题:
1、试述关于儿童发展有哪些基本观点?
2、试述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的内容及其存在的不足。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三、概念:
1、最近发展区
2、人的个体社会化
第五章 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观的变革过程。
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教学重点: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教学难点:全面发展教育实质就是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儿童观的变革
(一)古代的儿童观
1、以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
2、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是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宗耀祖的希望
3、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有了最初的认识,认为儿童是无知无能的,具有教育可塑性
4、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极其低下
(二)近代的儿童观
1、对儿童有了新发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权益
2、儿童具有天赋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
(三)现代的儿童观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4、儿童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二、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一)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1、现代胎教的兴起
2、超前教育观念与超常儿童的培养
3、儿童发展本身开始作为教育的目标
4、全面发展教育实质就是因材施教
5、对学前教育过程的新认识
(二)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1、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多样化趋势
2、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多样化
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和社区化
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现代的儿童观是什么?
2、现代学前教育有哪些新观念?
3、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二、概念: 超前教育
第六章、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教学目标:了解各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掌握各年龄段儿童教育的要领
教学重点:三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要领。
四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要领。
五至六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要领。
教学难点:幼小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一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一)出世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生理发展
2、心理发展
(二)出世至周岁儿童的教育
1、给儿童以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
3、提供适当的玩具
4、儿歌 二、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一)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动作发展
2、认知发展
3、社会性发展
4、总体心理特征
(二)一岁至两岁儿童的教育
1、在游戏中教和学
2、户外活动
3、亲子阅读
三、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一)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
2、同伴关系的发展
3、总体心理特征
(二)对3岁儿童的有效教育
1、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2、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4、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
四、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二)4岁儿童心理的几个显著特征
1、活泼好动
2、具体形象思维
3、有意识行为开始发展
(三)4岁儿童的教育要点
1、引导儿童观察生活
2、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3、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五、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一)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1、爱学、爱问
2、抽象思维发展
3、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
4、有意识的行为增多
5、个性初步形成
(二)5、6岁儿童的教育问题
1、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
2、利用生活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事理
3、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
4、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运动
5、做好幼小衔接
复习题:
简答题:
1、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其教育要领怎样?
2、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其教育要领怎样? 3、5岁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其教育要领怎样?
第七章、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教学目标:理解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
了解托儿所的物质环境。
掌握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和保教要领 掌握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掌握、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教学难点: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
(一)托儿所是为3岁前儿童设立的集体保教机构,负有教养3岁前小儿及为其父母亲参加工作提供方便的双重任务。为此,托儿所既具有社会福利性,又极有保育教育性。
(二)任务:保障小儿健康,培养小儿饮食、睡眠、活动、穿衣、盥洗及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二、托儿所的物质环境准备
(一)选址:
(二)总体平面设计:
(三)建筑物要求:
(四)用具与玩教具:
(五)环境布臵:
三、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一)必须从小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三)根据小而神经活动特点安排活动
(四)切忌拔苗助长
(五)尊重小儿个性
(六)爱护和尊重小儿
(七)重视小儿独立性的培养
(八)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九)为小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十)托儿所英语家庭密切联系,取得家长的参与配合。
四、托儿所的保教要领
(一)睡眠
(二)饮食
(三)卫生习惯
(四)大小便习惯
(五)语言发展
(六)动作发展
(七)认识能力发展
(八)与成人、小朋友关系的发展
五、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介绍
(一)如何稳定新入所小儿情绪
(二)如何进行小儿生活常规培养
(三)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四)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干预措施
(五)小儿动作发展的做法
(六)如何让两岁小儿学会跳起来
(七)如何对0-2岁小儿进行口语训练
(八)小而开心、开口、开窍训练
(九)小儿游戏的指导
(十)玩插片游戏的指导
(十一)托儿所分组活动的组织
复习题:
一、论述题:
托儿所的保教要领
二、简答题:
1、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
2、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有哪些?
三、概念:
托儿所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理解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掌握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掌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掌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机构,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二、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三、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保教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特点
(三)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一)体、智、德、美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二)既重视幼儿年龄特点,又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三)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四)寓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中。
(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两害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六)以游戏危机嫩活动,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复习题:
一、论述题:
1、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2、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
二、简答题:
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2、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三、概念:
幼儿园
第九章 幼儿园的活动
教学目标:了解关于活动的理论,掌握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角色游戏的指导、表演游戏 教学难点:历史文化学派的活动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一)活动的要素
(二)教育中的活动理论
二、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一)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
(二)在生活活动中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
(三)生活活动是施教的机会
(四)保育和教育相配合
三、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一)教育活动内容的确定应以本版阶段性的保教目标既有而现有水平和兴趣为依据
(二)充分利用幼儿园皱纹的环境资源组织教育活动,不因将幼儿关闭在活动室中,依靠书本的材料内容组织教育活动
(三)教育活动充分考虑幼儿的感官活动,使幼儿各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四)在教育活动中应灵活的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形式
(五)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六)注重活动过程,使幼儿充分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用脑、用手、用口、做活动
四、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一)游戏的特点及分类
(二)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三)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1、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2、创设儿童游戏场低
3、配备游戏材料
(四)角色游戏的指导
(五)结构游戏
1、丰富并加深儿童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儿童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
3、帮助儿童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儿童有目的的、独立的进行构造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建造材料和建造成果
6、玩沙游戏的指导
7、玩雪游戏的指导
8、玩水游戏的指导
(六)表演游戏
1、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作品
2、吸引儿童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3、使儿童自然生动的表演
4、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七)智力游戏
1、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智力游戏
(八)体育游戏
(九)音乐游戏
五、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一)接待幼儿入园
1、接待幼儿
2、晨检
3、幼儿活动的指导
(二)早操
(三)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四)间隙活动
(五)游戏或自由活动
(六)盥洗
(七)进餐
(八)睡眠
(十)户外活动
(十一)劳动
(十二)散步
(十三)实验操作活动
(十四)离园
(十五)晚间活动
(十六)组织领导幼儿园一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把幼儿一日活动列入教育计划,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主动地发展。
2、要制定一日生活常规。
3、要把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分散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4、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5、要面向全体幼儿。
复习题:
一、论述题:
1、怎样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2、怎样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
3、怎样组织幼儿园
二、简答题:
简述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
三、概念:
1、角色游戏
2、结构游戏
3、表演游戏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十章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的重要意义。
掌握家庭教育的守则。
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教学重点:家庭中的早期阅读
教学难点: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亲子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础。6岁前的儿童与家庭的关系更为亲密与长久。因此,家庭教育给予儿童的影响是更多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学习如何给学前儿童传授知识的技能,还要学会如何帮助家长教育好儿童,懂得家庭教育的运作规律 一.家庭育儿环境
环境:指儿童所接触的外在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总体
(一)和谐的生活气氛
1.家庭生活气氛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情绪和健康。2.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不断的巩固着家庭关系。3.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的形成。(1)各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敬爱。(2)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二)整洁幽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臵
1.室内家具摆放安全、整洁。
2.保持室内整洁,美化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时有变化的环境可以不断引起儿童的新鲜感,发挥环境中各种物品对儿童的刺激影响。
(三)文化生活的渗透
1.文化生活的渗透,通过多种手段在家庭生活中传播文化。
2.提倡健康高尚的文化生活,父母应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生活环境,给幼儿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气氛。
(四)有属于儿童的天地
1.儿童作为家庭生活的一员,有自己的特殊活动,应有自己的空间。2.父母应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和特点创设儿童的空间。3.儿童的天地的放臵要求:
(1)
放臵基本用具(2)
放臵儿童的玩具(3)
儿童天地有儿童管理
(4)
儿童的小天地中摆放的玩具和用品应有更换(5)
应允许儿童在家庭中到处活动
(五)危险事故的防范
1.电器设备的安臵
2.门窗关好,锁好的插销和锁,不许儿童开关 3.管好煤气、煤火,防漏气,烧烫儿童 4.桌上柜中尽量少放易砸散物品 5.管理好药品
6.家具的棱角和牢固稳定的程度也应加以改造和加固,以免碰伤。7.室内留有儿童活动的空间,尽量将家具放臵室内四周。
二.家庭育守则
(一)守则一:作好榜样
1.凡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务必身体力行 2.完美自我,道德高尚 3.自身缺点不宜回避
(二)守则二:恪守一致
1.父母要达到对儿童有一致的认识和评价,这是达到一致要求的基础。
2.父母要对学前儿童特点有一致的认识,从而取得儿童观的一致和教育态度的一致。
(三)守则三:提示在先
1.为了使儿童的活动顺利进行,并为防止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良的现象出现,家长采用提示在先的办法。往往是奏效的。
2.提示要有针对性,针对自己孩子易于发生的问题进行提示。
(四)守则四:尊重儿童
1.正确的尊重儿童就是要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
2.尊重孩子,满足儿童的需要就是要充分地理解儿童的需要和提出恰当的要求。
(五)守则五:善用鼓励
1.鼓励的方式多样
2.鼓励场合因事而宜
3.精神鼓励为主,要少采用物质鼓励 4.因人因时,鼓励恰当
(六)守则六:适当回避
3.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向是儿童不宜参与的,不必知道的 4.要养成儿童自己活动的习惯
三.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
(一)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二)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四)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
(五)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四.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
(一)要从小重视品格的养成
(二)良好品行的养成
1.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2.培养儿童同情及助人行为 3.培养协商与合作意识
4.正确培养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
(三)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
1.执幼发脾气的矫正 2.过度侵犯行为的矫正 3.胆怯和孤独的改善
4.如何看待和处理幼儿的说谎问题 5.不良习惯的矫正
五.家庭中的早期阅读
(一)儿童选择合适的读物
(二)读给一岁以下婴儿听和看
(三)和一岁以上婴儿一起阅读
(四)善于利用图书中的画面内容引发儿童的思维活动
(五)指导自己看书
(六)教育儿童自己管理图书
(七)阅读图书向儿童提供口语练习和认读文字的机会 六.生活中的教学教育
(一)养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初步兴趣
(二)在开心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学数学
(三)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渗透数学教育 七.如何看待儿童的绘画活动
(一)现并培养儿童画画的兴趣
(二)让儿童自己决定画什么
(三)使儿童画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画画的技能不断进步提高的根本方法是:一让儿童多看,二让儿童多练.(四)儿童画完以后,成人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应注意画画时的健康因素 八.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问题
(一)儿童看电视的积极效应
1.电视为庆儿童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天地 2.电视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健康活泼的电视节目可以调剂孩子的情绪
(二)收看电视的不良影响
1.电视正在毁坏儿童的健康
2.电视文化对幼儿认识活动也有消极的影响 3.电视文化中的某些节目对幼儿是极其有害的
(三)家庭正确引导儿童看电视的做法
1.选择与控制收看电视的内容 2.控制收看电视的时间 3.控制收视距离
4.看电视过程中家长儿童有谈话有交流,不要限制儿童的发问,鼓励儿童积极发表意见和解说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家庭
2、环境
3、自我中心化思维
二、简答
1、家庭教育自身的特点
2、创造家庭良好的育儿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3、指导早期阅读需要掌握哪些科学方法?
三、论述题
论述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利弊及家庭怎样正确引导?
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我国农村学前教育 教学重点: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社区教育的发展
1.起源: 1844年丹麦教育学家科维隆在乡村创建国民高等教育学校 2.发展:美国为适应各层次的人群提供适当的社区教育 3.社区教育的特点:(1)地域性(2)开放性(3)实用性(4)综合性(5)双向性(6)非正规性
(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1、美国的社区学前教育
2、澳大利亚的社区学前教育 二.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
(一)起步: 1.陶行知1927 年搞乡村教育实验 2.晏阳初 1926 年开展“平民教育”实验 3.梁溯溟 1928 年在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
(二)发展: 1.广大社区为学前儿童的优生.优育.优教.创设环境
2.在不断发展与提高正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的同时,发展非正规的多样化形成的社区学前的新摆式
三.我国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
(一)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1.父母需要上班、年幼的孩子无法照料 2.家长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3.儿童的发展与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饿社区环境
(二)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1.城市社区人群居住集中,便于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 2.共同的生活意识为社区优先育人环境奠定了群众基础 3.城市社区资源丰厚,为社区学前教育提供了人力、物力保证
(三)城市社区学前教育概况
1.积极创设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教育机会 2.以“三优”工程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 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儿童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各种形式
1.幼儿园:接受3、4、5岁年龄儿童
2.学前班:接受入小学前一年的儿童,也可接收入小学前两年的儿童 3.幼儿班:接受3~6岁的儿童 4.草原流动幼儿园 5.巡回辅导班 6.游戏点 7.学前教育基础 8.儿童游戏场 9.家庭辅导 10.家长学校
(三)依靠农村社区发展学前教育 五.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
(一)玩具图书馆在国外
1972 年正式成立全英玩具图书馆协会
(二)玩具图书馆在中国
(三)建设和发展我国社区玩具图书馆的意义
1.玩具图书馆是丰富儿童娱乐活动,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场所。
2.玩具图书馆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3.儿童玩具图书馆有利于培养儿童爱读书的好习惯 4.儿童玩具图书馆也是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良好场所
(四)社区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形式
1.馆址的选择与设施的配备 2.玩具和图书种类的选择
(五)童玩具图书馆的活动形式
1.儿童在玩具图书馆进行活动
2.儿童把玩具和图书借回家里使用
(六)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管理
1.儿童玩具图书馆的组织 2.玩具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3.玩具图书馆的经费来源
六.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价值
1.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1)促进大脑发展。(2)有助于改善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状况 2.对社会的价值
(1)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接受教育(2)学前教育的投资可降低基础教育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3)学前教育的广泛实施,减少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4)学前教育的实施消除性别的不会,(5)学前教育有助于重要的社会道德 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保持和巩固(6)学前教育的实施,将社会的目光集中到儿童
(7)改善教育状况可使父母、家庭和整个社区都收益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社区教育
二、简答
1、社区教育的共同特点
2、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3、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形式
三、论述题 学前社区教育的价值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教学感想
《学前教育学》教学感想
本学期本人首次担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教学。是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杭梅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作为教材,每周安排2课时,教育对象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2016春共四个班的学生,即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第三个学期开课。
此教材是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为11章,内容主要有:绪论,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师与幼儿,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园与小学、家庭、社区的关系。各章前有针对性的案例导入,文中所引入的案例与理论阐述结合紧密,章后设计了思考与实践。本教材以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材注意深入浅出地阐述,每章内容由实际的案例引出,有的章节后也配备的实际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材注意反映现代教育、学前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思想,注意结合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注意把理论的阐述与学前教育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或现象结合起来,使初次接触学前教育学的学生能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增强他们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与教材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教学,有些内容可以学生查阅资料、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评引导;有些内容可以结合学校安排学生见习来一起完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自然地结合起来;有些内容还要让学生联系社会现象以及教育中的真实案例讨论分析,加强他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具体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辩论、作业展示、学生讲解与师生互评相结合等等,不拘一格,学生感到有新鲜感和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欢迎,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本人觉得,只要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教材大体还是适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但是,由于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普遍不很理想,本书有些章节不是很适合本校的学生,最好能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如: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理论性过强,学生理解有比较大的难度;第十一章第一节《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讲到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很容易误导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产生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最好能增加“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内容,让学生去学习和理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利于学生日后能规范顺利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