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一样的Y老师》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的罗布·布耶写的《不一样的T老师》。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了T老师是一位非常爱学生、与众不同的好老师!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写写我们班的Y老师呢,她也是一位教导有方、兢兢业业、埋头实干的好老师,大家听我娓娓道来。
Y老师上课非常生动有趣。记得三年级上语文公开课时,Y老师讲到《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Y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这个‘懒洋洋’可不是动画片里的‘懒羊羊’哦!”这幽默的一句话,让我们轻轻松松就记住了“懒洋洋”和“懒羊羊”在书写和意思上的不同了。我爸爸听了Y老师的公开课以后,回来直说:“我要是再年轻三十年,我也要做Y老师的学生!”而我们天天都在听Y老师讲的课,怎么能不珍惜,不认真听讲呢?
Y老师为了增加我们的学习兴趣,制定了一个争先活动,我们做的好的方面就可以盖一个章,十个章可以换一面红旗,每个月红旗最多的前二十名同学可以和Y老师一起参加假日小队活动。我们去植物园、去当小交警、去参观博物馆……可要知道,这是要牺牲Y老师的周末休息时间,还要冒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带领我们去做这些活动,付出太多了!如果我们还不努力学习的话,那岂不是太对不起Y老师的一番苦心了?
关于Y老师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前不久我们刚举行的十岁生日会,Y老师为了给我们的人生旅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花费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给我们指导,陪我们排练。她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着我们!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想知道我们这位Y老师是谁呢?告诉你们吧,她就是我们班最可亲最可敬的班主任叶老师。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对Y老师说一声“谢谢您,Y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教师节快乐,天天快乐!”
【《不一样的Y老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不一样的老师
2.作文不一暑假样的850字
3.不一样的万老师作文300字
4.不一样的老师作文300字
5.不一样的老师400字作文
6.不一样的老师的作文900字
7.不一样的语文老师优秀作文
8.不一样的李老师作文500字
9.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人生!
第二篇:红楼梦读后感-Y。
读《红楼梦》有感
读罢《红楼梦》,我的心里说不出是何种滋味。正如书名讲的那样,这实在是梦一场,一场凄凉、哀婉又实在荒唐不过的梦。此书讲的是一个大家族走向衰落的历程。而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当属宝黛二人的爱情了。他们的爱情,应该是书中最纯洁的东西了吧。
我不得不说,我爱上了黛玉这个人物。她的叛逆孤僻,她的多愁善感,她的不屑世俗,她的特立独行,她的真性情,甚至她的患得患失,都让我那么的偏爱。有的时候甚至能从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朋友说:“世上唯有黛玉是真女孩。”的确,她的纯真是我们现代人少有的了。她就是真女孩。她很倔强,她竭力地追逐着自己的爱情和理想。她对于神说、对于命运无所畏惧。她也常常感叹,感叹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的多愁善感总会让我揪心。而她最终也只终落得个“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的结局。
宝玉在一大堆的女人中长大,难免会缺乏一些男子该有的阳刚之气。但他的风流多情、潇洒不羁却让黛玉深深的爱着。他们都是在这封建社会的守旧观念下,不断反抗的人,因此,也更加惺惺相惜。汝为红颜,吾为知己。他们一起同恶势力对抗着,一起大胆追逐着理想中的爱情,彼此之间多的是感同身受。但他们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折磨,还是落得个阴阳相隔。
当宝玉满怀欣喜的揭开喜帕,看到的人却不是自己痴痴恋着的的黛玉,而是宝钗,一个没有自由、没有自己思想的女人。后又得知黛玉已然西去,他彻底绝望了,绝望于他们的生不逢时,绝望于命运对他们的不公,绝望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于是,他看破了红尘,遁入了空门,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躲开了尔虞与我诈。
说到宝钗,这也是一个悲哀的女人。她从小就饱读诗书,学会了冷酷的伦理纲常,懂得了何谓尊重,但却没有学会什么是理想。她没有自由,也不向往自由,她麻木地以为夫妻之间要的不是爱情,而是相敬如宾。就连最后宝玉出家,她也只能含含蓄蓄地呜呜咽咽,端庄依然。她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服从者,一个被封建观念毒害了的一生的悲剧女子。相对于黛玉来讲,她也许更可悲,至少黛玉还曾经为了爱情追求过,而她,却什么也没有。
虽说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不是本书的主干,但这样一个悲剧也着实让人扼腕。对他们的命运,只能说,我很同情。但他们的悲剧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而是归咎于当时的封建观念。什么门当户对,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只是害人之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其中的悲哀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书中的是是非非也不是我们能够理清的,而我,也只能通过这一出出的悲剧来看待当时社会的面貌了。那样的社会,黑暗、冷酷、毫无自由可言,就连得上流人也要受到封建观念的毒害而不能追求自己心中所爱。
时代在变迁,观念在改变。对于他们的悲剧,我们再怎么样的惋惜也只是徒然。要知道,我们有自由,我们可以大胆的去追求,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所爱的,不让悲剧在我们的身上发生,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第三篇:不一样的语文老师
不一样的语文老师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语文老师应该大多为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教起课来慢慢悠悠,一副古代老夫子的样子,让人听起来枯燥无味,不用三年,便也成了一位书呆子。
记得上第一节语文课之前,我们都特别激动,这次教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正在我们想象之余,一位貌似学姐的Lady径自走了进来,头也不抬的摆弄着电脑,当时,我的大脑处于瘫痪状态,同学们也惊奇的睁大眼睛,小声议论着,“她是谁啊?我们新的语文老师吗?”“不是吧,应该是来干活的学生吧。”“才不是呢!她没有穿校服!”“呃„„”“不过,她看起来挺好欺负的。”偷笑中„„其实,这也不怪我们会认错----你见过不穿高跟鞋就来上课的女老师吗?你见过哪个女老师穿着休闲装(T恤和短裤)上班的?你见过既不化妆又不做头发的女老师吗?
经过以上种种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特殊的异类”。
每次上课前,只要一听到语文老师那中气十足的“上课”,我们便也来了精神,有的同学是被她的激情感染了,有的同学则是被吓着了。至此,上语文课时,我们没有一个打盹的。
上课时,语文老师讲课的方式也与众不同,她的声音很响亮,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听得很清楚,每次听写课文时,我们仿佛都能听得老师内心那邪恶的阴笑声,她心里肯定在想:哼哼,现在没本事了吧,让你们不好好的给我背课文,我一定要狠狠地罚罚你们,给我重写!重写!别以为我好欺负„„
我们那聪明可爱的,阴险狡诈又与众不同的语文老师呐。
山东省莒县一中高一高一:fxl2132003
第四篇:不一样的生活-读后感
不一样的生活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中国的家长在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后,觉得那是自己的“授权”或“施予”,他们并不觉得那是孩子们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他们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他们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他们的儿女不是他们的儿女,而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他们的“别人”!――题记
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我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彻悟,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
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吗?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
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第五篇:《不一样的虫虫》读后感
最近下载了一本小书房出版的童诗童话集《不一样的虫虫》,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童趣。
书的每页都是非常可爱的儿童画,典型的那种不规则的涂色、超现实的构图,画面看起来就有一种让人快乐的感觉。而最让我喜欢的,是里面的配诗。这些以小朋友的虫虫口吻讲述的故事,以新诗的形式出现在图的旁边,作为图的配合。通过一幅幅的画和一首首的诗,一个个顽皮的、爱幻想的、善良的、热爱自然的小孩子的形象,跳跃在我们的眼前。因为配图是不同的孩子画的,所以在各幅画中,虫虫一会儿是男生,一会儿是女生,不管是男是女,孩子眼里的世界让我们惊讶,让我们欢喜,让我们羡慕!
看得出来,小朋友们是根据诗在进行配画,诗有些是对图主题的说明,比如《雨伞啊雨伞嘟都嘟》,诗的内容就是妈妈送给虫虫一把伞,他一边在房间里打伞,一边想着小朋友会怎么评价啊?妈妈会批评什么啊?而自己却不管这么多,“要是我的房间里有一片乌云就好了,哪怕只是属于我的一小片”,一个很有幻想力的小孩子的形象一下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也有些诗超出了画面的表达,比如《玻璃杯》,讲蓝阿姨有一个玻璃杯,阿姨拿它来泡茶,不让我们碰怕我们被烫到,可是在小朋友眼里“我们才不会呢,我们只想像小鱼一样,围着它游来游去”。画面上是一个超大的占满了整个屏幕的玻璃杯,里面有小鱼在游。诗的意境显然更为丰富,表达出大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中的巨大差异,也让我们体会到孩子的聪明、善良和趣味。
最让我哑然失笑的是一首叫《李莎莎的表姐》的诗,里面讲了半天,说李莎莎的表姐这样,那样,最后末了来一句:“皮皮,你听见了没有,李莎莎的表姐是警察,快把发卡还给我!”讲了半天,原来是这样啊!小朋友你真是太有才了!
也许最初我们会认为这种即像白话又像诗的童诗不符合诗的体制,但是最终我们都会为这种短小的、生活化的童诗所感动,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单纯、天真、可爱却在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啊!让我们多了解他们,让我们跟他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