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1《松下幸之助自传》谁是松下幸之助?我很不以为然。妈妈说,“从别人成功的经历中可以汲取前进的力量、成长的养分。你读一读试试”。我抱着这本厚厚的书,竟然越读越有趣味,在三天的时间里就把它读完,松下幸之助的人生之路真是充满了吸引人的传奇。他的人生信条“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充满了智慧的色彩,给人也无穷的启迪。
松下幸之助小时候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他不得不外出当学徒,比别人走过更坎坷的路。他自己创业,打击与失败接连而至,可他并不放弃,一步一步,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松下公司,可以想象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怎样的努力!
在松下幸之助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满足”这两个字。在他小时候做学徒工时,由于他肯吃苦,又废寝忘食,16岁便有了一番成就。别人都挺羡慕他的,可他却辞去了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重新开始,这一点十分可贵。
在生活中,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人们往往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生活,失去了上进的欲望,活得庸碌无为。说到这里,我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满足”而感到惭愧。
记得有一次,老师发了数学试卷,我打开一看,“啊!又是97分。”“其实也不错!”我说道,心里沾沾自喜。“你真的这样认为吗?”同桌说道,“如果你能再仔细点,肯定能得100分!”确实是这样啊,每一次考试,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感,哪怕是考得不好,我也会为有人考的不如我而感到满足,却不曾去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努力去弥补知识的缺口,要求自己下次考得更好。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变了,变得不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满足,重新拥有了一颗火热上进的心,这本书真是令我受益匪浅。“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松下幸之助常常这样说道。没错,拥有上进的欲望,你就能积极进取,充满力量,不怕挫折,排除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21956年,62岁的松下幸之助在《日本经济新闻》开辟专栏“我的履历书”,讲述自己童年时代到二战后重建公司这段时期的事情。1980年,他续写完之后的部分。两部分合编,即此《松下幸之助自传》。
松下幸之助24岁靠借来的100日元起家,创办“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今天松下电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集团之一。松下电器在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多次化险为夷,松下幸之助从中悟出一套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此书中他娓娓道来对于人才、产品、营销、管理的心得体会。
松下能够发展壮大,在于他有很好的超前意识,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善于发掘人的潜能,提前着力培养,放手让他们去工作,自己定下方针大略,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无论对于生产和销售,他都有自己独到超人的见解。并付诸实施。他以自己的努力,身体力行,感染着员工,使他们明白工作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员工自己的事业。这就使他们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努力为公司去工作,施展自己的才能,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给自己带来的是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松下对许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说:“一个刚进企业的员工,要学习的事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先要尊重企业的传统,喜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好属于自己的事,并且试着从工作中去贡献社会。如果只是把公司当成‘混日子的地方’,心里头只会盘算自己的利益,这样势必会产生种种问题,公司也无从发展了。”
“工作上有大小之分,每个人的才能亦有上下之别。凡事如能不为私欲所迷,而以冷静的态度来检讨自己,这就是生活在今日的社会上,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回忆加入供电公司时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在那个收获的季节,我持有的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新鲜与神圣感。从一个随性散漫的学生挣扎着迈向敢于沟通、勇于担当的职业人。我获得了人生的一笔财富:良好的工作习惯、心态。
我懂得必须以自然肃然的姿态正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自己的工作确立为终身奋斗的目标,保有对训斥训令的积极态度,尽快落实,及时反馈松下之产品。松下从小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他能够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那就是通过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懈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产品的精致。他有独到的眼光,知道人们的真正需求—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获得的方便,进而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并使自己的产品品质做到最好。
当我们享受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受,使用松下电器的时候;当我们感受着松下的管理理念,积极热情工作的时候,心中都会对松下先生充满敬意。
“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想去完成那件事的强烈心愿。若心里一直想非完成它不可,事情可以说是已成功了一半。有了这种心态,必定能想出完成这件事的手段或方法来。”这就是松下,无惧无畏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松下的一生,给自己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他的管理理念和信念深深的影响着后人,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企业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3看了这本不到200页的小书,不断的思考,还是想到了一些觉得有启发的东西。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他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难的,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让爸爸给安排了一个工作,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6年学徒,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这六年,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变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自行车,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有了空缺就入职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可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7年后,松下当上了主管,每天检查头天的产品然后作报告,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活没有热情,然后之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但是被上级否定了,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上他自己年轻气盛,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人),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创业,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救了他们。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好在命运之神眷顾了他。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或者可以说往往只有运气很好的创业者才能成功。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年代,已经60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发现美日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还有很多很多的优越。于是他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他的发型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由半寸变成的分头,一个60岁的老先生敢于改变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是他们这种优秀企业家的执行力吧!
他们后来扩张的过程中,有件事情对我的感触有点大。他们最先开始是和一家十五银行合作,但是住友银行的工作人员反复的交涉,诚恳的寻求合作,多次的交流打动了他。这个真的是一个社会的通行的哲理,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只有放不下的面子,诚恳交流。人心都是肉做的,两个的效果都差不多的时候,哪个客户体验高,就用哪个。
当他年龄70岁的时候,在一次给年轻人的成人仪式上,他猛地发现年轻真好,他愿意用一切换20岁的身体。于是写了一个座右铭勉励自己,虽然没有20岁的身体,但是20岁的精神必须拥有。
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如果没有青春的思想,那样就是虚度光阴。把握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绽放能让自己感动的光彩。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4在公司的倡导下,有幸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对这位“经营之神”的传奇人生有了认识。结合我在郑开碧桂园客关部的工作经历,谈几点对这本书的个人认识和感受。
1、销售前的奉承,不如售后服务。这是制造永久顾客的不二法门。
这句话对我们这个主导售后维修的部门来说,真的很贴切。业主在销售阶段就像刚谈了恋爱的情侣,对碧桂园的感受全是欢喜和期待。经历过漫长的等待直到交付,发现了我们的种种不足,期望值过高而实际交付落差较大导致业主投诉。如果我们售后服务能够做好,把房屋交付后的维修服务做好,想尽办法来提高维修服务满意度,在质保期内维修阶段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会逐步建立业主对我们的信任和口碑。
2、要把顾客的责备当成神佛之声,不论责备什么,都要欣然接受。
这句话又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客服工作。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客户,除了报修,听的最多的是责备、埋怨、训斥,大部分是斥责我们维修慢或者修的效果不太满意。当我读这本书看到这句话,突然有了顿悟。我们被责备后经常吐槽,觉得业主脾气大、说话难听,其实仔细想想,客户为什么会发火,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所以,当看到松下先生说“要把顾客的责备当成神佛之声,无论责备什么,都要欣然接受”,使我对客服工作又有了新的理解,多反思自身不足,勤思考我们怎样能做的更好。
3、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很难按照预定的计划获得成功。
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让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松下先生一生起起伏伏,创业做插座不成功,却意外做风扇底座赚了钱。这段经历也印证了上帝在给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窗,只要你能够坚持忍耐、持之以恒,总会有奇迹出现。
4、对卖不出去插座不悲观,仍然苦心继续努力,引来了底盘的订单。
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上面一个感悟说要坚持,这里就要“推翻”了。执着和执迷,虽然字面意思很相近,但却意义不同。做工作或者任何事情,不可轻言放弃,要有强烈的执着信念,当然如果发现方向是错的,就不能再执迷不悟,要有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5、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
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做生意是:景气也好,不景气也好,都能够巩固进展的基础。以上是松下先生的原话,我最喜欢的一句: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换在工作上,就是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是相对应的。执意进取、拼搏向上,也正是我们碧桂园优秀人才中十大关键素质的要求之一——不畏艰难。在工作上下功夫,认真对待,总会有成果。
6、如果在我忙得团团转,穷的要命的时期。
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会怎么样呢?也许为了照顾孩子而不能专心做生意,在发展上便会有不同的结果吧。这段话是松下先生在描述结婚7年后喜得第一个孩子时写下的。这件事情和我们在职场上,尤其是职场女性,啥时候生娃也很相似。在事业上升期,到底是选择先结婚生孩子,还是晚点生孩子,对大部分女生都是一个考验。
仿佛你选择了早早生孩子,工作上就会被拖累,无法专心投入工作;你选择事业稳定也许到了30几岁要孩子,又会面对身材不好恢复或者被人替代。不过松下先生的这段经历倒是告诉我们,在没有足够资金养活孩子的时候,最好先打拼事业,等到做好了准备,再迎接孩子的到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5开始看《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看完之后有很多收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都得到了一些启示,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工作方面得到的启示:
成功的秘籍或许很多,但诚信一定是排在前面的,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信用,一旦信用不好被拉入黑名单就难再立脚了。100次试验做出的电池灯缺因为“特殊”而销不出去,不是因为松下先生的诚信的话就真的失败了,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都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聪明人总是会想办法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量,松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质比人家号,价钱比人家便宜”,具备这样的条件就为销售奠定了基础,而销售靠的是诚信,在销售遇到瓶颈时是松下先生的信誉与真诚打开了成功之道。创意是卖点,价格是竞争力;高效利用有限资源是制胜法宝,业务能力强是晋升的最强硬核。遇到同行竞争时也是合理分析,“做一点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且适合自己的道路。
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稳中求胜,要看准时机再出手,要随时就位蓄势待发。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接受别人建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做决定难免考虑不周,多人的话即使不是头脑大爆发也可以考虑相对成熟。松下先生看人很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有人是不需要认同感的,只要你给到足够的信任,那么这个人才会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一心一意为其办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是想着裁员,而是想着鼓舞员工的志气一起度过难关,从最开始自我发展考虑到国家的发展,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从私心转到大公无私,不仅发展了自己公司的业务,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松下先生的成功,管理、经营之道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集中全员的智慧那将是不可思议的。松下先生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根据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各种综合性的系统研修、教育讲座等。松下先生认为,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的鉴别不能只看外表,人才效应不能急功近利,领导者不能操之过急,要脚踏实地。最后一点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能急躁,要考虑后果,不能妄下定论,最后很油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而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生活上的启示:
上学的时候,朋友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当时只是觉得这话很对,但并不能体会其中真意,生活不会总是艰难的,只要保持初心,一路向前,幸福就会向你招手。现在这个时代没有战乱,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没有理由不积极向上的生活。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按照现在的生活方式,到死也好不了。向我看齐吧。我不大好意思开口,你的欲望太深。又要事业发达,又要钱,又爱名誉,又想服务社会,又希望员工高兴,又想游山玩水,又想身体健康……这样继续下去,失眠是不会好的。就是不全部丢掉,也该有所节制才好啊!”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我们太累了就要学会取舍,有欲望固然是好的,但是欲望过多,身体也是吃不消的。松下先生的为人处世也是令人惊叹的,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的对待你。
学习上的启示:
“凡事要由易入难这是常识,也是成功之路。”还是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松下先生9岁就辍学当学徒,但仍然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成为了“经营之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不管从事怎样的职业一定要热爱它,并且专注于它,不以善小而不为,成功都是从小事开始积累的。
持之以恒,也是松下先生的一个高尚品格,任何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就算到最后没有实质上的收获,但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上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完这本书收获颇多,平凡的人创造不平凡的人生,诚信做人,用心做事。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6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商70多个年头,经历众多坎坷周折,但是这位商场上的阿修罗,终于坚持到最后,实现了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这本书刚刚开始读,对松下幸之助本人谈不上太多的了解,但是依然有许多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为什么读这本书?我想原因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坚韧耐久,在于他的厚重的商业积淀,甚至在于他平实的文字。他的自序里有立花大龟师-父对他的评价:“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并以积极坚强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决。”其实每一个干事业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品质,关键只在于他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事业以及他是否以这样的态度坚持到最后,松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个。
从小定下志向,这是松下最为宝贵的财富。现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好多年尚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随波逐流,一任光阴蹉跎。松下的父亲很早的时候就给他训示:“要发迹啊!伟大都是自从小做学徒干起,经过千辛万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希望你以后继续当学徒,以后做生意。
我认为这事最好的一条路,不要改变志向,继续做学徒吧。”“继续做学徒,将来以商立身。”松下在书中多次提到,父亲因为失意而反复叮咛的话成了松下最原始的动力,尤其父亲在松下12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这样的叮嘱更成为了一种遗志,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激荡充斥松下的耳际。
机智过人是松下能成功的特有天分。在脚踏车店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每年还稍有结余的6年学徒生涯,最后竟促成他“制定了一个荒谬的计划”—从事电器事业,时年15岁的他,也就是在1910年日本产业界进入第二次革命阶段的初期,就如此警觉乐观地预测到电机事业的未来,你能说是纯属偶然?或是学徒生涯历练的火眼金睛?不,我认为更多的是天分,一个商业奇才的天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看到电机事业的美好前景,所以立志到了大阪电气公司,吃苦耐劳又聪颖好学的年轻松下22岁就做到了电气公司的检查员,但又是在这一事业巅峰时期,他辞去这份好差使,决心自立,此时他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电气师傅的基本技能甚而能够研发电灯插座了。一切决定看似突然,实则完全吻合他从小的志向,既要完成技能和经验的原始积累,又要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时机,一切的行动和决定年轻的他仿佛手到擒来,让人肃然起敬。
从决心自立到的到第一份订单,这是一个只有切身经历过才能体味个中滋味的过程,用凤凰涅槃形容我想一点也不为过,他写到:“我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这个工作,也没有任何打开困境的妙方,可是,说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别的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工作的前途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虽然站在非担忧不可的立场,心里却热衷于改良与制作。这是无法用常识判断的心态。”这种坚持是鲜有人为之的,看到这里,除了感觉到震撼,你还能做什么呢,平时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困难跟他比起来,还能算什么呢?
自接到订单起之后的工作,我们可能会熟悉些了,甚至有很多感触也能感同身受,比如第一篇最后有段文字:“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我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其间的取舍进退,很难掌握。”其实松下本人是已经掌握了,他的一生有多少次经历需要他,沉着冷静,取舍进退,又有多少次经历需要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7开始看《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看完之后有很多收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都得到了一些启示,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工作方面得到的启示:
成功的秘籍或许很多,但诚信一定是排在前面的,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信用,一旦信用不好被拉入黑名单就难再立脚了。100次试验做出的电池灯缺因为“特殊”而销不出去,不是因为松下先生的诚信的话就真的失败了,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都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聪明人总是会想办法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量,松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质比人家号,价钱比人家便宜”,具备这样的条件就为销售奠定了基础,而销售靠的是诚信,在销售遇到瓶颈时是松下先生的信誉与真诚打开了成功之道。创意是卖点,价格是竞争力;高效利用有限资源是制胜法宝,业务能力强是晋升的最强硬核。遇到同行竞争时也是合理分析,“做一点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且适合自己的道路。
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稳中求胜,要看准时机再出手,要随时就位蓄势待发。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接受别人建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做决定难免考虑不周,多人的话即使不是头脑大爆发也可以考虑相对成熟。松下先生看人很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有人是不需要认同感的,只要你给到足够的信任,那么这个人才会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一心一意为其办事。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是想着裁员,而是想着鼓舞员工的志气一起度过难关,从最开始自我发展考虑到国家的发展,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从私心转到大公无私,不仅发展了自己公司的业务,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松下先生的成功,管理、经营之道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集中全员的智慧那将是不可思议的。松下先生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根据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各种综合性的系统研修、教育讲座等。松下先生认为,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的鉴别不能只看外表,人才效应不能急功近利,领导者不能操之过急,要脚踏实地。最后一点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能急躁,要考虑后果,不能妄下定论,最后很油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而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生活上的启示:
上学的时候,朋友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当时只是觉得这话很对,但并不能体会其中真意,生活不会总是艰难的,只要保持初心,一路向前,幸福就会向你招手。现在这个时代没有战乱,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没有理由不积极向上的生活。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按照现在的生活方式,到死也好不了。向我看齐吧。我不大好意思开口,你的欲望太深。
又要事业发达,又要钱,又爱名誉,又想服务社会,又希望员工高兴,又想游山玩水,又想身体健康……这样继续下去,失眠是不会好的。就是不全部丢掉,也该有所节制才好啊!”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我们太累了就要学会取舍,有欲望固然是好的,但是欲望过多,身体也是吃不消的。松下先生的为人处世也是令人惊叹的,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的对待你。
学习上的启示:
“凡事要由易入难这是常识,也是成功之路。”还是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松下先生9岁就辍学当学徒,但仍然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成为了“经营之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不管从事怎样的职业一定要热爱它,并且专注于它,不以善小而不为,成功都是从小事开始积累的。
持之以恒,也是松下先生的一个高尚品格,任何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就算到最后没有实质上的收获,但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上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完这本书收获颇多,平凡的人创造不平凡的人生,诚信做人,用心做事。
第二篇: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1
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商70多个年头,经历众多坎坷周折,但这位商场上的阿修罗,终于坚持到最后,实现了自身“经世济民”的理想。这本书刚刚开始读,对松下幸之助本人谈不上太多的了解,但依然有很多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为什么读这本书?我想原因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坚韧耐久,在于他的厚重的商业积淀,甚至在于他平实的文字。他的自序里有立花大龟师-父对他的评价:“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并以积极坚强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决。”其实每一个干事业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品质,关键只在于他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事业以及他是否以这样的态度坚持到最后,松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个。
从小定下志向,这是松下最为宝贵的'财富。现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好多年尚无法给自身准确定位,随波逐流,一任光阴蹉跎。松下的父亲很早的时候就给他训示:“要发迹啊!伟大都是自从小做学徒干起,经过千辛万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希望你以后继续当学徒,以后做生意。我认为这事最好的一条路,不要改变志向,继续做学徒吧。”“继续做学徒,将来以商立身。”松下在书中多次提到,父亲因为失意而反复叮咛的话成了松下最原始的动力,尤其父亲在松下12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这样的叮嘱更成为了一种遗志,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激荡充斥松下的耳际。
机智过人是松下能成功的特有天分。在脚踏车店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每年还稍有结余的6年学徒生涯,最后竟促成他“制定了一个荒谬的计划”—从事电器事业,时年15岁的他,也就是在19日本产业界进入第二次革命阶段的初期,就如此警觉乐观地预测到电机事业的未来,你能说是纯属偶然?或是学徒生涯历练的火眼金睛?不,我认为更多的是天分,一个商业奇才的天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看到电机事业的美好前景,因此立志到了大阪电气公司,吃苦耐劳又聪颖好学的年轻松下22岁就做到了电气公司的检查员,但又是在这一事业巅峰时期,他辞去这份好差使,决心自立,此时他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电气师傅的基本技能甚而能研发电灯插座了。一切决定看似突然,实则完全吻合他从小的志向,既要完成技能和经验的原始积累,又要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时机,一切的行动和决定年轻的他仿佛手到擒来,让人肃然起敬。
从决心自立到的到第一份订单,这是一个只有切身经历过才能体味个中滋味的过程,用凤凰涅槃形容我想一点也不为过,他写到:“我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这个工作,也没有任何打开困境的妙方,可是,说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别的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工作的前途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虽然站在非担忧不可的立场,心里却热衷于改良与制作。这是无法用常识判断的心态。”这种坚持是鲜有人为之的,看到这里,除了感觉到震撼,你还能做什么呢,平时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困难跟他比起来,还能算什么呢? 自接到订单起之后的工作,我们可能会了解些了,甚至有很多感触也能感同身受,例如第一篇最后有段文字:“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我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4.对卖不出去插座不悲观,仍然苦心继续努力,引来了底盘的订单。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
上面一个感悟说要坚持,这里就要“推翻”了。执着和执迷,虽然字面意思很相近,但却意义不同。做工作或者任何事情,不可轻言放弃,要有强烈的执着信念,当然如果发现方向是错的,就不能再执迷不悟,要有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5.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做生意是:景气也好,不景气也好,都能巩固进展的基础。
以上是松下先生的原话,我最喜欢的一句: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换在工作上,就是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是相对应的。执意进取、拼搏向上,也正是我们碧桂园优秀人才中十大关键素质的要求之一——不畏艰难。在工作上下功夫,认真对待,总会有成果。
6.如果在我忙得团团转,穷的要命的时期,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会怎么样呢?也许为了照顾孩子而不能专心做生意,在发展上便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这段话是松下先生在描述结婚7年后喜得第一个孩子时写下的。这件事情和我们在职场上,尤其是职场女性,啥时候生娃也很相似。在事业上升期,到底是选择先结婚生孩子,还是晚点生孩子,对大部分女生都是一个考验。仿佛你选择了早早生孩子,工作上就会被拖累,无法专心投入工作;你选择事业稳定也许到了30几岁要孩子,又会面对身材不好恢复或者被人替代。不过松下先生的这段经历倒是告诉我们,在没有足够资金养活孩子的时候,最好先打拼事业,等到做好了准备,再迎接孩子的到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2
近日来有幸拜读松下先生的自传,觉得甚有裨益。松下先生不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可为我等志在行商者之辈的楷模,今天就略略聊聊在他身上吸收的养分。
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自然是其为人。虽然出身贫寒,但松下先生,从不曾自暴自弃或自我怜悯的怨天尤人。与之相反,松下先生一生态度积极,勇于进取。不然日本国学徒成千上万,比他出身好的更是难以计数,怎么轮到他出人头地。另外,松下先生虽然收得正式教育不多,但为人智勇双全。无大智,则其不能识天下之道而弃自行车而选电气;无大勇,则其不会放弃待遇优厚的小白领下海创业。这种见识上的卓越还体现在他的历史观上,如对传统日本文化的尊重。另外,松下先生韧劲十足,颇有劲松之意,即使创业初、二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也坚持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而最难得的是,虽然身价亿万,但松下先生从不曾得鱼忘荃,一直记得“饮水思源,可赛矿泉”之理,努力回馈社会,颇有卡耐基等人的古风,可谓德輶如羽。
松下先生的做事充分的体现了其为人。他做事并无邪门歪道,苞苴公行一事亦不曾见。松下先生之所以成功,完全在于其做事的态度。虽然松下先生不喜自诩,对自己的成就笔墨不多,从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就知道他做事态度认真,不怕麻烦。不管是年纪轻轻就成为电气公司的`管理人还是从自行车行跳槽或离开电气公司创业,都能看出此人做事甚为努力(即永泽口中的努力)。松下公司能够成功非咄嗟之功,能够数十年于一日的努力工作,实在让人钦佩。
而能够使得松下先生如此独树一帜的,要数其理想和哲学体系。松下先生虽然正式教育受得不多,但一生孜孜不倦,虚怀如谷,即使功成名就后亦是如此,可以算是“(死)读书”无用论的楷模。先开始做生意,其目的自然是赚钱,而松下先生这一点做得很成功(按《公民凯恩》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如果只想赚钱那么其实并不难,虽然我其实觉得挺难的)。但挣了钱之后做什么,其实是有点难的。松下先生富甲天下,也可以和中国很多富人一样找小姐、买悍马,而且可以找一打美女、买百辆悍马,但这并不是他的目标。他的自传中,甚至很少提及个人财产。
这也就是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一点。他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看似一小步,其实是东亚商人走的一大步(和Armstrong登月一样)。在“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商人地位不高,士农工商中居末席。虽然对有一技之长的人士更重视,但受中国影响,日本(尤其是江户时代受朱程理学影响)的社会情况也差不多。士是用来治国平天下的阶层,所以受到尊重;而虽然大家都爱财,但一提钱还是俗了,所以商人地位不高。
这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企业家(Entrepreneur)是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实干精神和能力使得他们成为了西方社会中的士。松下先生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完美的融合了这种西方理念,突破了东亚文化中“商”的瓶颈;他的自来水哲学讲的就是让所有商品都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利便宜。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其能够不断努力成为杰出企业家。钱不是目的,只不过是手段。
但在吸取西方养分的同时,松下先生又处处体现了其儒家思想的本质。比如,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但松下先生最重视的却是本分和责任;他认为,每个人不需要多做,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份内之事(不论是作为商人、丈夫、家长),那么社会就能完美的运转进步。松下先生的儒家思想还体现在其家族式的管理。之后即使在亏损时也不裁员、照顾员工的老板,才能在被美国人罢免之际得到万人签名的支持。松下先生做的,并不是全盘否定东亚文明或全盘西化,而是求同存异、兼收并箸,真正做到了张之洞的“国学为本,西学为用”。
松下先生能够融合东西文化的本领使其是成为了一个胸怀天下的仁者。比如他在日本人口稀少的地区办工厂,就算少挣些钱也要维持社会稳定,这种社会责任感在西方也不多见,而中国直至今日还几乎没有。同样是去美国参观,我国不少领导看到的是赌城的金迷纸醉,而松下先生看到的是美国的现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作为日本人的他的自愧不如,想到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员工乃至更多的日本人获得比美国人更好的生活。
松下先生通过脚踏实地做事达到了大辂椎轮的效果,其人和其文一样,虽然朴实无华,但其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实话,这种实干精神正是我国套牢股民们所需要的。与其投机倒把、在亏损时就指望政府(完全不可行,但此处恕不赘述),不如老老实实干活,辛辛苦苦挣钱来得踏实。只要每个人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中国就有复兴的一天。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3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所以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己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己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仅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
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够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4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因此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身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身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身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升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身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但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
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升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推动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第三篇:读《松下幸之助自传》
读《松下幸之助自传》
松下幸之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名于其所创松下品牌。长时间以来,松下电器以其优良的专业电器品质渗透在中国家庭的方方面面。
最早了解松下幸之助是由于其管理理论,松下幸之助是日本“经营之神”,东方企业界的骄子。管理学知识份子苦苦追寻的理论创意者。他领导松下公司从一家小作坊发展到著名跨国企业,首创“事业部”、“终身雇用制”等日本企业管理制度。读过松下的自传,才见识到其经营理论,“自来水哲学”、“玻璃式经营”、“水坝式经营”等企业经营哲学。这是一位令人敬重的企业家,不仅是将企业当做宗教事业来经营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将贡献社会、国家作为经营第一理想的实业家;他不只是一位经营者,更是一位最尊重商业精神的社会精神领袖。
通读全书,从松下先生身上看到三字对我印象最深:坚持、上进、奉献。
松下出生于甲午战争后,高速发展却也是日本战后一切尚不安稳的年代,他只念了几年小学,9岁开始做学徒。又像是一个典型的日本性格,无论做上面都是极其认真,这也是他一直从自行车店学徒做到日本企业经营之神的原因之一。
松下的坚持体现在他对自己要做的任何事情都能充满信心,从不怀疑事情会有办法解决,带着极大的热忱,总会找到思路。这从他小时候便可看出,他因为年纪小,做临时工搬运时只有15岁,刚开始特别吃不消,还换了份轻松工作做灰尘满天的工厂看守,但最后种种原因还是退回了搬运工的工作,他说“习惯成自然是很可怕的”,他“慢慢也就勉强能担任搬运水泥的工作。”若是现在的孩子,八成早已经放弃了,毕竟在姐夫在不做临时工作兼职,由于年纪还好,也并没有万分说不过去。后来的工作当中,他做电灯公司的技工,芦边剧场改成西式剧院,唯有六个月的工期,第一次被客户指定了做电器工程负责人,没有迟疑,果断执行,连续三天不睡到最后成功。都是他所拥有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达成目标奋进开拓。后来,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信心也是他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很明显,松下又是一个上进的人,而且这样的上进并非没有目的的,他知道自己要做怎样的人,要从事怎样的工作才是自己想要的。他从小学徒起,就对每一份工作全力以赴的同时再为自己找更好的出路。工作后为弥补自己的学历,他白天上班,晚上学习。也就是这样的努力,才让一个小学生成了至今管理学的知识分子所推崇的经营管理大师。
最令人敬佩的应该是松下先生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缺乏崇高的经营理念,企业必定沦为只以赚钱为目的的工具。松下在社会上打拼,靠的不是背景和雄厚的资金,靠的是拼命工作和服务。他的奉献与认真,深深地感动着社会,使客户感受到他确实为了社会,这就为自己赢得了信誉。他的广告就是用户的口碑,流传到社会,就成了最好的吸引效应。从小学徒到成长为松下电器创始人之路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诚恳的,为顾客着想,做事全力以赴,无私奉献社会的松下先生。无论他做什么工作,都有因为他本人而光顾他得店的客人,正是因为他真正做到了了解顾客所需,顾客为上。这样的经营理念贯通古今,放之四海而皆准。
松下幸之助离世后,松下电器却依旧占有着电器业的大片天地。加入万邦以来,更感受到万邦的企业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坚持、上进、奉献的精神。万邦及其子公司的所有同事集结成了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如松下的团体。更希望自己能够尽快的融入这个大家庭,共同成长!
第四篇:松下幸之助读后感
读《松下幸之助》有感
《松下幸之助》是松下先生的自传,讲述了他的从小的历练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他的电器王国。拜读完让人深感不管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须先确立明确的的目标,拥有坚定的意志力,然后一步步踏踏实实向前走去。
首先,松下小的时候不幸遇到家道中落,他在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从火盆店店到自行车店再到后来的电器公司,最终辞职创业。他总是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之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不断寻找机会学习前进,积极进取,不管在哪个行业都能脱颖而出。当然他能准确判断日后市场的走向,不安于现状,凭借自身的长远眼光在电器行业闯出名堂。这点我觉得很重要,做人要及时加强自我认识,寻找自我方向,要确立了目标才有动力向前拼搏。
再者,松下在制造插座失败合伙人都纷纷退出的时候他仍然苦心继续努力,坚持到了底盘生意的订单。虽然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但是也有意外的收获。松下说:“做事一定要有强烈‘执着’,绝不可以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绝对不可‘执迷’,要有灵活应变的头脑。拿销售这个行业来说吧,像房子、车子这类大件商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销售出去的,我们应该尽最大能力去让顾客了解我们商品的特性及优势,然后一般是要留出时间给顾客去考虑,在此期间我们需要有耐心的、适当的努力去增加顾客的购买意愿这样才能提高成交率。但是如果对于对于我们商品实在接受不来的客户,该放弃时也不应执迷不悟。
而对于松下公司,我觉得他们成功的有三个主要的原因,一是以人为本。在很多难关面前松下挺过来,因为他们的员工上下一心,利用超强的凝聚力克服困境。这也归功于松下先生对待员工的态度,对于员工,松下先生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在困境中也毫不犹豫的给予重任,任他们拼搏去打破逆境,获得刻苦奋斗的经验,也让他们感到了自我价值,从而更加有信心有激情的去为公司奋斗。第二个方面就是严格把控商品质量,当时小的电器厂基本经营得很差,远远赶不及东京的大牌子。但是松下却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向国际品牌靠近,靠的是过硬的质量积攒出良好的口碑。然后扩大工厂,加大产量,降低成本从而令售价降低打开市场。当然事业要成功,也得靠制造和销售的配合,两者相辅相成。所以第三个方面就是销售的方式,拥有优良制品的人也应该客观判断商品价值,充分考虑当时业界的情况,顾及社会的情势,加入自己的人生观后制定出销售策略才能为业界所接受,并让产品成为畅销品。
第五篇:《松下幸之助》读后感
松下幸之助读后感
读了《松下幸之助》真本书,我觉得松下的成功是由于他把企业当做一个人,如何让做人,就如何做企业。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后来对电器感兴趣。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小学学历是人,成为了众望攸归的“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对员工如同对待家人,让员工在工厂时有家的温暖和依靠。这加强连企业与员工这件的关系,让员工有归宿感,从而产生了强大凝聚力。然,在工作中有些问题是需要经常提点和整顿。朝会、夕会就是这样的机制。晨起之时而计划,夕寝之时而反省,必能日新月异。如今,朝会、夕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各个行业,每天工作前,把一天要做的事情讲给自己听,使自己心里有所警觉,更加提高了工作效率。
松下觉得合理利润的获得,不仅是商人经营的目的,也是社会繁荣的基石。二战时期,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却鼓励消费,说用消费刺激经济的复苏,并买了一辆汽车——这在当时并不多见。那时在日本各行各业经营萧条冷清的情况下,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这是一家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所拥有的责任。现今许多企业总是在抱怨国家政策不够好,福利不够多,但在国家陷入危机时,是否也能够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否还记得国家在经济危机时给予他们的帮助,避免他们破产的危机?国家是企业的保护伞,是企业的城墙。同样的,和平的社会体系才能让商人们更方心的经营。
对于产品定价,松下认为:“不应该借巧妙的讨价还价赚钱,必须一开始就制定合理的价格。即使对方要求减价也不同意,而是相反,去说服顾客接受这个价格。依我的看法,采取这种方法最成功。”以高质量的产品巩固自己,不已高价谋取利润,而是以合适的价位去挑选客户,这就骄傲的松下。像文人般的风骨,吸引着战后彷徨的商家们,使之趋之若鹜。而松下公司就在这样的坚持下慢慢壮大,稳若磐石。
我认为松下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建立了信任。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国家对公司的信任。信任就像宗教信仰一样感染着被松下吸引的人,松下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二战的废墟中涅槃重生,翩然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