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伴我行走的“火把”》读后感
《伴我行走的“火把”》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伴我行走的“火把”》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在写作业时,在书中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伴我行走的“火把”》,不扶我起来,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了爸爸的用意它使我感受到了父爱如山。
这篇文章写得是:“我”每天都要晚自修,回家时要走一段漆黑的路,在路上害最害怕遇见“鬼”。父亲就在“我”回家路上暗中点火把,照着“我”下山,让我不再害怕走夜路的事。里面让我最感动就是知道火把是父亲点的`那一段,它让我感受到父爱是多么的伟大。
我也有个爸爸,他和文中的父亲很像。记得我上三年级时,每一次看到路上玩着滑板的哥哥姐姐们,我都会羡慕不已,所以我就让妈妈买一个滑板,妈妈也爽快地答应了。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一个崭新的滑板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我马上拿着滑板,叫爸爸下去陪我一起练。我看哥哥姐姐们滑滑板时很轻松,就觉的滑板应该很容易。于是我学着他们的样子上了滑板。我先用一只脚踩住另一边,只见滑板的另一边翘起来了,还没完全站上去,只听见“砰”的一声的,我就摔倒在地上。我有点不甘心,又继续站起来滑。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先扶着墙,然后在站上去,我看站上去了就放开手开始滑,但是还没走几次有摔倒了。我多试了几次,也摔了很多次。有一次我摔的很严重,膝盖都摔破了,脸也摔得鼻青脸肿,我趴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爸爸没有扶我起来的起来,而是在旁边看着,说:“你要站起来啊,要学会滑板就要克服困难。”听了爸爸的话,我就扶着墙慢慢的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又开始练习。经过反复练习,也摔了好几次,我终于学会了滑滑板。那时候我有些怨恨爸爸,我都摔成那样了为什么不扶我起来,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了爸爸的用意。
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让我明白父爱就像一缕阳光,让我的心灵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父爱如山!
第二篇:《伴我行走的“火把”》读后感(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伴我行走的“火把”》读后感(700字)作文
今天我在写作业时,在书中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伴我行走的火把》,不扶我起来,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了爸爸的用意它使我感受到了父爱如山。
这篇文章写得是:我每天都要晚自修,回家时要走一段漆黑的路,在路上害最害怕遇见鬼。父亲就在我回家路上暗中点火把,照着我下山,让我不再害怕走夜路的事。里面让我最感动就是知道火把是父亲点的那一段,它让我感受到父爱是多么的伟大。
我也有个爸爸,他和文中的父亲很像。记得我上三年级时,每一次看到路上玩着滑板的哥哥姐姐们,我都会羡慕不已,所以我就让妈妈买一个滑板,妈妈也爽快地答应了。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一个崭新的滑板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我马上拿着滑板,叫爸爸下去陪我一起练。我看哥哥姐姐们滑滑板时很轻松,就觉的滑板应该很容易。于是我学着他们的样子上了滑板。我先用一只脚踩住另一边,只见滑板的另一边翘起来了,还没完全站上去,只听见砰的一声的,我就摔倒在地上。我有点不甘心,又继续站起来滑。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先扶着墙,然后在站上去,我看站上去了就放开手开始滑,但是还没走几次有摔倒了。我多试了几次,也摔了很多次。有一次我摔的很严重,膝盖都摔破了,脸也摔得鼻青脸肿,我趴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爸爸没有扶我起来的起来,而是在旁边看着,说:你要站起来啊,要学会滑板就要克服困难。听了爸爸的话,我就扶着墙慢慢的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又开始练习。经过反复练习,也摔了好几次,我终于学会了滑滑板。那时候我有些怨恨爸爸,我都摔成那样了为什么不扶我起来,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了爸爸的用意。
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让我明白父爱就像一缕阳光,让我的心灵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父爱如山!六年级:司昼 篇一:2012-2013学上学期六年级语文(路影)2012——2013学
3.铁路边有一排大杨树。(改为拟人句)
4.今天好冷啊!(让句子更加具体)
八、口语交际。(5分)
从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到正式宣布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
圆满成功,我们的心情是无比激动。此时此刻,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钱学森说的?请把你想说的内容写下来:
九、修改下面的一段话。(用修改符号,包括错别字共有五处错误。)(5分)
本学期即将已经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我们班同学经长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新语文学习》和《时代周报》等报刊。因为有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增长了知识和眼界。
十、精彩课文回顾。(10分)’
1、在这个学期里,我认识了 的蔺相如,的廉颇,的哈尔威船长,的霍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喜欢的原因是。(4分)
2、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他的一生,像一朵2分)
3、《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是,我知道他的作品有《 》、《 》《 》等。(2分)
4、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临终前的遗憾是“,”;他强调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是“,”。(2分)
十一、阅读理解。(20分)
(一)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2分)
2、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2分)
同: 乃翁:
3、读了这首诗,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伴我行走的“火把”
在我读初中时,每天晚上都要到学校上晚自修。放学回家时,要翻越一座山岭,这是最让我(惧怕 恐怕 生怕)的事!唉,走夜路最怕的就是碰上“鬼”这东西。晚上四周漆黑,怎么不叫人想起“鬼”来呢?
父亲知道我害怕走夜路后,便说:“胆量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我刚上山岭,便见到前面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我的心一阵惊跳——不会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了吧。霎时,我的肩上仿佛压有千斤的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就在这时,我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又鼓了些勇气,艰难地朝前走去。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总之,他始终与我(维持 保持 相持)着距离。
下了山岭,那火把便消失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宁静 幽静平静)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鬼,有什么害怕的呀?”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那“火把”.....终究没有伤害我,他照亮了我前进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于是,我告诉父.................
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也是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走夜路时消失了。长大后,母亲告诉我,其实那个常走在我前面拿火把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3分)
2、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2分)
3、仔细读文,把“我”发现火把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2分)
(害怕)—(高兴极了)—()—()—(不再害怕)
4、父亲为什么不直接陪我行走,而要在暗中打着火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加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知道拿火把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后,他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十二、作文。30分
“读书、写作”是我们学语文所必备的,所以写读后感对于同学们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请把本试卷的九、“即将”“已经”矛盾,留一 “经长”改为“经常” 去“报刊”
“因为”“因此”二者留一 “眼界”前加“开阔”
十、1.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 忠于职守 顽强乐观 后空学生答案合理即可
2.夏洛蒂勃朗特 艰辛 壮丽 傲放于风沙中
3.巴金 《雾》 《雨》 《电》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十一、(一)南宋 陆游 统一 你们的父亲祖先(我)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二)惧怕 保持平静 仿写反问句即可 一阵惊跳 鼓起勇气 父亲这样做为的是让作者有独立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 父爱来自于背后的支持和力量(意思相近即可)
十二、略
篇二:六年级语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一、卷面分。(3分)
二、书法展示。(2分)
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展示自己的钢笔字(楷书或行书),自己确定内容,可选择名言、诗句
三、看拼音,写词语。10’
qīng miâ yóu yù chà dào ã tóu yuán liàng
fán zhí
shuāi jiā
o bào yuà
n shuāi lǎ
o zhān bǔ)跋()袒()销()
()坦()消()瑞()
其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4’+2’
身()微()牵梦绕 争先()后
()登场()能生巧 风情万()
时,我们可以用。大家对某事很踊跃,可以用上
四、辨字组词。5’ 塌()端(踏()拔
五、补充词语,并在开怀不()出颠()流离 粉形容人的经历坎坷 这个词。上课时,老师讲了一个笑话,同学们。在表达思念之情时,可以用上 这个词。
六、按要求写诗句和名言警句。1’+1’
1、诗句:表达蒙汉情深的:。
2、名言:关于“宽容”的:
八、口语交际。3’
从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到正式宣布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我们的
心情是无比激动。此时此刻,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詹天佑或钱学森说的?请把你想说的内容写
下来:
九、修改下面的一段话。(用修改符号,包括错别字共有五处错误。)5’
本学期即将已经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我们班同学经长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新语文学习》和《时代周报》等报刊。因为有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增长了知识和眼界。
[为了改错,你把上面的这段话大约读了 遍。(本题不计分,请如实回答。)]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你最喜欢诗中的诗句是:。因为:。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3、《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是,我知道他的作品有《 》、《 》等。林肯是 国
这时,我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又鼓了些勇气,艰难地朝前走去。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总之,他始终与我(维持 保持 相持)着距离。
下了山岭,那火把便消失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宁静 幽静平静)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鬼,有什么害怕的呀?”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那“火把”终究没有伤..........害我,他照亮了我前进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于是,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
夜路了。”也是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走夜路时消失了。
长大后,母亲告诉我,其实那个常走在我前面拿火把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3’
2、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1’:
3、仔细读文,把“我”发现火把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2’
(害怕)—(高兴极了)—()—()—(不再害怕)
4、父亲为什么不直接陪我行走,而要在暗中打着火把?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加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知道拿火把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后,他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十二、选自《新语文学习》篇三:《走自己的路》读后感
《走自己的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走自己的路》这篇文章,对墨守成规有了新的理解。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毛毛虫实验”和肯·莱文走出沙漠的故事。法国科学家法伯把若干个有“跟随者”习性的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圆,并在离花盆几寸远的地上撒上一些事物。结果,这些毛毛虫因为跟随别人绕圈走,终于死了。肯·莱文的故事也很有意义。比塞尔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曾多次尝试着走出沙漠,却都没有成功。原来,这里的人都走别人走过的路线走,并且没有确定一个准确的目标,所以走不出。
读了这两则故事,我感触很深。
爱迪生被世界公认为发明大王,他一生发明了二千多样东西。如电灯。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已经有了煤油灯、蜡烛等照明工具,如果爱迪生认为,本来就该用煤油灯或者蜡烛等工具照明,而不想制造更加方便的照明工具,那到现在,也不会有电灯。也正是因为,爱迪生他不墨守成规,想制造出更加方便的照明工具,所以他才会尽一切努力,制造电灯。
墨守成规有利也有弊。有时候,你进行创新,反而会误了大事。
记得我们的语文老师说过:“现在你们还是小学生,作文自己写是写不好的,所以,你们要多看作文选,多背作文。”在习作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都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背作文书上的,只有我不同,进行了创新,得了优。但考试的时候,我还是会墨守成规,否则,我大胆创新,反而会让改卷老师觉得不好。
结合文章和这件事,我对墨守成规有了更深的理解——墨守成规,固然不容易出错,但是若与众不同,就会有更惊人的发明与发现。
篇四:《勤俭节约伴我行》读后感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大家一起行动
地球是我们的家,地球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自然资源不断减少,资源能源问题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大难题。
中国市场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而每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以制造新纸850公斤,这样就可以节省纤维原料500公斤,木材3立方米,水120吨。可是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400万吨废纸、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以及大量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每年浪费的电将在12亿度以上。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酒店、食堂吃剩的粮食、鱼肉类、蔬菜、瓜果、酒、饮料等方面的浪费不计其数。人们大手大脚用水,水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
当我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我震惊了,同时,我又想到在我们的校园里浪费现象也随处可见,午餐时整盆整盆的饭菜被倒掉,饭桶里漂浮着完好无缺的水果,地上到处可见被同学们扔掉的还可以用的铅笔,草稿纸上寥寥几字,便把命运交给了垃圾桶。
我们的国家每年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而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少艺校的学生,我们义不容辞!
节约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少用一吨水,节约一度电,不掉一粒饭——在举国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之际,从点滴入手的节约号召再度涌现,毫无疑问,要让节约在全校蔚然成风,每个同学都有责任润物细无声。从小事做起,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杜绝浪费,我们互相监督。
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一时方便透支后代的资源,环保和节约不只是嘴上的时髦,而更重要的是实际的行动。我们谁都不希望看到最后一滴没有被污染的水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为祖国为社会为这个地球,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名勤俭节约的孩子吧!大家一起行动!
第三篇:《刀尖上行走》读后感
信仰
————《刀尖上行走》读后感
moyi-蓝颜
人为什么活着?
为安稳的生活,为高贵的地位,还是无上的权力?诚然这些都可以作为生存的目的,但却不能作为活着的意义。其实我和我的许多同龄人,包括大学生,中专生以及未上学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很迷茫并在一直探索着: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刀尖》这部作品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
通过麦家先生的笔触我不仅仅了解到了在屈辱和苦难中信仰对于人的重要性以及革命先辈铮铮的气节与为信仰为中国的解放而不惧生死的勇气和担当,更让我思考在今日社会的整体道德捉襟见肘之时的中国人能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得到些什么,关于对信仰的思索,关于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过去觉得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的献身精神固然伟大——想必每个读过小学的中国公民都知道狼牙山五壮士,知道江姐——但与我今日之一言一行,我之吃穿住行无甚关系,所以身处和平年代的我看到的大多是几乎每天上演的某地政府对民意如何置若罔闻,某贪官如何贪污,某富二代如何 骄横跋扈,好像革命年代的那股精神离我越来越来远。于是抱怨愤懑甚至诅咒的声音随着我逐渐走向社会而进入我的耳朵里,可能我比较有福,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小事,对社会的未来我一直都是比较乐观的,我也一直相信社会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虽然当时我尚未有信仰这一概念,但如今即将步入二十岁的我发现其实坚定不移地心存善念,多做好事,多说好话(善意的话),多做好人便是我的信仰。我还发现其实许多的中国人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但心存善念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是的,每个中国人都有着一个心存善念的种子,但也有许多的中国人因为对社会不公而失望导致没有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我想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无论他以后是否作恶。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这颗种子成功发芽,换句话说如何让现在的中国人们坚守着善这一信念,而不会因为社会问题而放弃了坚守。
我认为解决之道在于把信念上升为信仰。因为信念就像是春天刚刚萌发的幼芽一样,容易在严寒酷暑中夭折。但信仰却是参天的大树,其根基之牢固,其发展之壮大。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的许多信仰绵延至今的原因。诸君请看:道教的教义尊道尊德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佛教教义的众生平等更有3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古代统治阶级对其有一定的扭曲与近代文革的破坏和近几年的张悟本、商业佛寺等对二教的破坏,但其给与人的巨大正能量是经久不衰的。再说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信仰,我个人理解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创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和谐社会,三民主义的信仰是民族、民权、民生。这同样是正能量溢出的两种信仰,虽然许多社会问题一再让人失望,但不可否认信仰这棵大树的根基是正确的,是值得依靠的,而不是迷信,真正迷的是对于物欲的疯狂追求的人。
因此信仰并不是什么玄虚的密西或是自鸣得意的小资情调,而是人对于爱与善最真诚的渴望与期盼,说通俗点,就是每个人心中善念的升级版,只不过是有的人已经是win8,而还有的人还停留在win98,我个人观点升级到xp的中国人还是占大多数。而且就如微软的系统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级,善念这一种子会在更多人的心中发芽,会有更多人的信念长成信仰,从而使得他们再面对社会问题时不再一味抱怨,而是更以百倍的决心去以自己的行动去完成心中的梦想——我的信仰。
所以当今的中国人在一波又一波的谍战片袭来之时,在为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壮举而击节喝彩之后,要试着去坚定自己的信念,试着去坚信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弃恶扬善),试着去将自己的善念巩固成一个坚定信仰。我觉得这才是革命先辈真正要告诉现在中国人的。
欢迎流通,汲取有用思想,充实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
第四篇:《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1
昨天终于看完了闾丘露薇的《行走的中玫瑰》一书。此书看似生活叙述,看起来自然与流水,但个中的故事总会有打动与感悟人的地方。从书中语言和事件的描述与事件,我也认识了闾丘露薇这个人,自然、平实、锐利、智慧、沉稳、干练、低调而不张扬,是我欣赏的类型。一看我就喜欢上此书,也喜欢上闾丘露薇这个“名人”。我也有个冲动想要写写自己,关于工作、关于幸运、关于家庭、关于小孩……不敢说可以出书,只想记录自己,试着去追寻昨天的足迹,来思考未来的方向。
昨天照镜子,镜子上的自己已经老了很多,脸上再也没有昔日青春的.容颜,从身边看看,我已经是别人的妻子、儿子的妈妈,要为生活而烦恼,而父母亲的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才发觉,三十岁,不再是个可以经得起蹉跎的年龄。我以前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但这个学期以来,我想通了很多,有些事情不是说靠自己的愿望就可以做成的,逐渐地,我变得踏实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尽量用心去思考,与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即使是没有多少学生听的《就业指导》课,我都认认真真地备课,通过看书本,上网找材料来充实上课的内容。可能学生们不在乎来不来上课,但既然我上了这门课,就得尽量把它上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当然,我也知道自己对于上课还是个“新手”,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在这种理念之下,我会找时间去充实自己,让自己专业起来。
这段时间看了比较多的书,让我对很多的事情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看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看书,让我的心沉静下来;看书,让我的生活充实起来。感激书本的力量!闾丘说得很好,工作光有敬业精神尚且不够,做好一份工作,更缺乏的是专业的精神、专业的技术。目前,我对于自己的工作是比较有热情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确实还欠缺很多专业知识的支撑,很多时候会感到有心无力,所以我还不能走得更远。“敬业是很容易做到,但是专业,需要不断地学习,自我增值,自我反省。”
路还远昔,我还要努力,坚持着这份心态,怀着这颗有力量的“心”,前行!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2
一直以来,就不喜欢很自我的女人,那种成天打扮奇特,自恃多情的女子。而闾丘绝不是这样的女子。“从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我身边所有的家人都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她没有可以骄傲的容貌,看她的照片,齐耳短发,黑色的衣服,素面朝天,单凭相貌,绝对是一个淹没在人海中就再也找不到的人,但她的笑——不加修饰,让人恍然间觉得这应是邻家的阿姨吧,整个人的.气质也自内而外地流露出来,正是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想把她书中觉得很有感触的文字分享一下:
“在过去的七年里,我曾经苦苦抗拒‘战地玫瑰’这个标签,终于有一天,我想通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标签是别人给的,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它都会在那里。但是做一个怎样的自己,是不是去迎合标签,这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所以,接受它,然后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继续自己所有的努力,则其实就足够了。”
“曾经有一天,我的口袋里面只剩下两块钱,看着他们,看着这个地方,我真的想哭,因为我不知道,这两块钱用完之后,明天如何生活下去。”
“这些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要考虑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比如在去阿富汗之前,要假设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想怎样去解决。”
“只要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了足够的努力,那就足够了。如果困难还在那里,那就接受这样的现实,不要失望,继续努力,至少记得,有的困难,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但是如果自己不去做自己可以做得到的那些,那就永远没有解决的可能。想要坐顺风车,面对困难,那是妄想。”
“很多时候,争取到了机会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对于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的了解的话。”
“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谦卑一些,反而让自己的承受力更大,做起事情来更加专注,没有顾虑。”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3
一口气看完了《行走中的玫瑰》一书,看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也有说过,人到感觉非常迷茫、非常彷徨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被各种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指导书所吸引,而这本书正是这样一个好的选择,它不会像网络上那些没有出处的励志文摘无迹可寻,还要质疑作者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是他所能做到的,而这本书是记者闾丘露薇多年工作和生活的总结,我也相信闾丘本人也是个智慧的女人,这是一部她个人的奋斗史。
全书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总结性的话语也不多,多半都是各种事迹,以及对各种事迹的看法,但就是这样的书以一种话家常的口吻,像一位长者坐在身边给你讲述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一样,很亲切、很真实。
书中有一段话我反复看了几遍,“年轻的好处,那就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要让自己有点改变,顾虑会越来越多,而改变,意味着必有所失,但是是否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不是有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年轻,特别是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可以毫无负担地进行选择。错了,或者走不通,走得很累,可以尝试另外一种选择”。我想,这就是我这半个多月以来一直想要的答案。
曾经我也有像闾丘那样在工作的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校园,倒不是为了逃避工作的压力,只是在工作了之后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是什么,以前没有工作经历的时候在校园里面的学习都是广泛而不深入地,只求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东西,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现在工作了之后就不一样了,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一方面进行补充了,我想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加的好。当我把这样的想法说给身边的朋友家人时,大家总是抱以不理解甚至嘲笑的眼光,“你都有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证,还有必要再去那个研究生学历么”,但是闾丘的经历告诉我,我要的不是所谓的学历证书,我所需要的是系统的专业知识补充,以便我在工作上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
这样更加坚定了我在合适的将来,我想应该也是不远的将来,去把我这个人生之路上的小小规划完成!
《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4
七年前的你是什么样子?仅仅是模样变化了吗?还是心境都变了?或者是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我们总是走的太匆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停留片刻,看看自己,审视自己。
我一直佩服有才能的女子,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闾丘露薇无疑便是代表。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而闻名的女记者,时刻奔赴在新闻的.前线,的确是行走中的铿锵玫瑰,这一次她用对比的方法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示在读者的眼前,相隔七年,两个视角看自己的变化,审视自己。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关于大学”与“关于选择”。关于大学:“七年之前,我想,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大学的四年,正是自己人生转折的四年。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恋爱,学习如何面对这个社会,学习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七年之后,我明白,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许多人都将人生的转折点强加于大学,我们不是非大学不可,只是我们需要一个支撑,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思考。关于选择:“七年之前,人生时刻在进行选择,关键是,在选择的那一刻,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以及要什么。七年之后,这些年,我经常收到很多年轻人的来信,询问我,在求学以及工作的问题上,如何进行选择。我总是告诉他们,既然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学习为自己做决定,并且承担后果了。”人一生中总是做着选择,一切命运的变化都是因选择而起。而往往我们敢于选择,却逃避后果。
《行走中的玫瑰》实际上就是闾丘露薇审视自己的回忆录,我们或许可以从书里可以看见一个女强人背后的成长历程,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人敢于给自己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
古人云,“日省三身”。我们理应停下脚步,好好看看自己,给自己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整装,继而重新起航。
第五篇:《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读《行走中的玫瑰》有感
《行走中的玫瑰》这本书是闾丘露薇入行17年来最真诚的人生经验分享,也是她唯一一部个人传记,分享这些年来的人生成长经验。
本书所讨论的话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是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话题。我看的版本是2012年再版,书中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
谁都有关乎情感、幸福、人生、机会、自信、压力、变化、做人、名利、年轻等的感触与感悟,经过时间的历练,对这些内容的体会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变化,再次思考的体悟显得更为珍贵。
看到作者每个标题后的最新反思,感同身受。因为经历了求学、毕业、就业,人生价值观在不同阶段呈现着不同状态,我们奔走于生活的道路上,时常需要停下来反思一下,也算是对自身成长的一种总结,对自身价值观的修炼。
正如书中所说,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学会反思,学会成长。
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幸福的感悟,因为这是人们谈论最多并希望能够获得的一
种状态。
或许我们总抱怨生活的苦逼,感情不睦、工作不顺、人际不畅…很多人觉得不幸福,是因为觉得眼前的生活和自己的期待相差太远。如果把幸福筑建在未来的话,幸福很可能会变得和自己无缘。因为人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其实很少会有人感到满足,会继续产生新的欲望,设定新的目标。
而如果这个时候,无法让自己停下来享受目标实现的过程,幸福往往会和自己擦肩而过。幸福来自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外人的判断,所以有时候过程显得比结果更令自己满意。因此,走走停停,不断反思,享受过程,就会幸福。
张茜
2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