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读后感(合集五篇)

时间:2021-01-23 16:4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致橡树》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致橡树》读后感》。

第一篇:《致橡树》读后感

《致橡树》读后感范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橡树》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橡树》读后感1

深情相对,比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爱情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真诚,高尚的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

爱一个人是可以爱他到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借着对方的高枝往上爬,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欺骗对方的感情。《致橡树》远远超越了这些,它是新时代的人格在爱情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越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

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着重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在作者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女性必须具有的。

文章的后几句话总结了爱情,总结了真正伟大的爱情就必须具备“坚贞、忠诚、互敬”等原则。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几句甜言蜜语,也不是只爱虚表,而要“爱屋及乌”,爱他的优点,同时,也包容他的缺点,就像舒婷写的“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读后感2

今天下午在言谈之中,忽然想起一首诗——舒婷的《致橡树》。虽然这不是一首纯粹描述爱情的诗句,但是许多人却从中看出了爱情该有的态度。记得以前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正是这种努力成长为树的信念,让我一度动容。自古以来,女性的形象似乎就被设定为了柔情似水、若柳扶风,长久以来受到压迫的`旧社会的妇女也习惯了依附男人而生。拥有与失去似乎向来不是由女性向导,而只是被动地承受。

也许真的存在那种耐心极好的男人,那就是极品了,不是你我轻易能够遇到的。男人的确喜欢温柔的女人,但是温柔不是软弱无力、不是悲泣啼哭,温柔的女人也可以拥有一个坚毅的灵魂。泪水也许会换来男人一时的柔情,但总怕终有一天,这个曾经给予你温暖的手也会因为疲倦而无力地垂下。我想我是不愿当这棵菟丝花的,那样只能努力地依附大树而生,贪婪地榨取大树的精力来得到生存,让大树的躯干无法得到伸展。我愿意用我的智慧来经营我的感情和生活,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温柔的女人和一个并肩的战友,拥有自己独特的和煦而坚定的微笑。当欣赏江山如画的时候,我愿意化为一汪春水,为这副风景增添一抹丽色;当遭遇风浪袭人的时候,我亦可以和你一起迎风而上,而不是委屈地退缩害怕、逃离。

《致橡树》读后感3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

第二篇:《致橡树》读后感600字

《致橡树》读后感600字

17广告3班 王萍萍

在1977年的三月,朦胧诗人舒婷写下了文革后最早的一首爱情诗——《致橡树》。诗内涵深刻,却不含一丝朦胧感,诗中充满了明丽隽美的意像,和坚贞的爱情观。

舒婷所向往的爱情,不仅是纯真和烔热的,更是高尚而伟大的爱!

她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趋炎附势,接伴侣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学痴情的鸟儿,做爱的附庸,只为一片绿荫,而重复单调的歌曲;不像泉源,不像险峰,她不要奉献施舍的爱情……

诗人坚守爱情的崇高意义,不在爱情之中迷失自己,他希望能像一棵木棉一样,以一棵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她追求的是一种在人格上的平等,个性独立,相互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的爱情。她向我们传递,爱不意味着单方的付出,而应当是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爱情各自独立,却又深情相依。

许多人都幻想总有舒婷诗中那样纯洁的爱情,却物欲横流的霓虹都市迷失,物质、金钱、欲望,侵蚀着人的灵魂。爱情往往昙花一现,美丽只在刹那闪现罢了。于是纯白美好的爱情变成了一种奢望,人们开始接受残缺的爱情,殊不知那只是自欺欺人的话罢了!

这样纯洁的爱情,若没有对崇高爱情的向往和与伴侣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要怎么得到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霓虹”,恋人啊,就是该共同面对风雨,共同享受甘露,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里,都需要共同携手,共同面对,哪怕前路风雨兼程。

舒婷笔下的爱情,不仅仅局限于对方的躯体,是连同对方的职业,将他的一切都包裹进爱情的范围里。他们根与根相系,叶与叶交缠,心心相印,俩俩相栖,这就是《致橡树》,是爱情。

第三篇:致橡树读后感

朦胧诗是酝酿于文革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得名于当时官方媒体对其作品“晦涩”、“朦胧”的批评,致橡树读后感。最初以地下刊物《今天》为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北岛创作于“文革”后期的短诗《回答》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作品,刊载在1979年3月号《诗刊》上。

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包括北岛、顾城、多多、杨炼、芒克和舒婷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中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爱情是浪漫的,诗歌又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将爱情与诗歌融为一体,更会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对传统爱情中女性地位的否定。“凌霄花”和“鸟儿”象征着的追求名利和丧失自我的庸俗爱情,作者在此对其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而“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象征着不平等的爱情,在作者看来如果连彼此地位都不平等,那末也就没有爱情可提。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读后感《致橡树读后感》。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木棉象征着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也象征着在爱情中人格平等个性独立的要求。表达了作者对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的爱情观。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谚语。”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象征了两人心意相同,志同道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象征了两个人相爱是以精神交流为基础的。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句古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一句很好的诠释。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你有你的”“我与我的”象征了人格的独立。虽然两个人相爱相守,在心灵上“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心意相同,但是这并不等于任何一方要放弃自己人格的独立而迁就另一方,两个人在相爱相守的过程中,人格应该是彼此独立的。这也是对于中国甚至世界上几千年来传统爱情理念的一次否定。在传统的爱情中,总会有一个人要为爱情放弃什么,尤其是女性,在爱情面前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独立的人格而依附于男性,在舒婷的这首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新女性要求在爱情中各自人格独立的爱情观。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为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两人相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著,坚定,和不畏惧爱情的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的决心。“不仅爱你为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一句更体现了作者爱屋及乌的感情。她不仅只爱对方的个人,也爱他的理想,他的岗位。生他养他的地方等等他所热爱的一切。表现了作者对爱人的支持与鼓励。

阅读全诗,在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一种全新的前卫的思想——“要求与男性平等的女性的宣言”《致橡树》中的“我”是“木棉”,这一形象昭示的“她”,既保留了男性主张中女性的那种柔媚的秉性,又充溢着刚健的生命气息,与橡树形象所象征的刚硬的男性气质交相辉映,“她”和“他”同样以“树”的形象共同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爱情境界。显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的独立意识。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致橡树》中的“她” 爱的坚决,义无反顾,又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要求彼此独立,这是在今天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现实往往并不能如人所愿。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能够在爱情中成为“木棉”的女性仍然很少。

《致橡树》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四篇:《致橡树》

《致橡树》教案

——执教者:江慧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2.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3.分析意象,感悟诗中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难点: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是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不同的人对於爱情又有不一样的定义。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也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呢?在80年代就有部电影《爱情啊,你姓什么》问出了这个困惑。电影给出的答案是:爱情对于真正的人来说,不姓钱,不姓权,而是信任,是希望,是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又是怎样的爱情观? 二.作者简介

1.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2.《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三.简读课文(齐读课文、老师范读)1.生字词

慰藉(wèi jiè)戟(jǐ)霹雳(pīlì)岚(lán)霓(ní)

2.划分层次

(1)诗歌划分为二层

第一层:诗人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第二层:表达诗人新型的现代爱情观价值。四.研读课文

1.第一层(1——13行)

(1)第一层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2)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①一方攀附:(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②单方痴恋:(痴情的鸟儿)

小鸟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爱是不稳固的,经历不起风浪。

③一味奉献:(不止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A.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而且橡树对它没有任何回报。)

提示:我想给大家念几句歌词,选自艾敬的《外婆这样的女人》:“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和他的孩子们。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

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看,这种一味的奉献不足取。虽然从道德情感方面说是高尚美好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来看是不明智的,而且从爱情关系的维系发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

B.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C.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春雨、日光滋润和沐浴着橡树,永无止境地奉献,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小结:以上三种传统的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2.第二层(14——35行)(1)理解意象“木棉”。

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丝、蒲苇、水,比方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从传统意象来看,好像水更能表现出女人的阴柔之美,作者为什么单单用木棉来象征女性? 水虽然能表现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绕山走,给人的感觉总有点依赖之感,缺乏独立性;而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平等独立,又不失女性的温柔之美。

(2)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怎样一种爱情呢?(用诗中的诗句来回答!)

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③“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A.“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B.“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他人,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同甘共苦)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橡树(男性):“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比喻修辞手法,铜、铁、刀、剑、戟都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②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A.“红硕的花朵”:

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B.“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沉重的叹息:从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地位与遭遇上加以体会。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 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4)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当是怎样的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在诗人看来,爱他所爱,即爱乌及乌,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五、联系实际,学生谈心中的爱情

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同学中不乏已有恋爱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能与你在一起热爱生活、拥有生活的另一棵大树!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要让自已的头脑充实起来,要丰富了自已的内涵,同时也要让自已独立起来,这样才能有找到一份长久的爱情!)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去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第五篇:致橡树朗诵技巧

美国鼠潭跨过时空的思念

我们从朗诵的角度把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依次来说: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自己不愿意要的各种爱情。那么,能够突出这几种爱情特点的词句就是重点。

这几种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需要重读,但是次重读,最需要重读的是炫耀、单调、常年、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这些词汇最容易表达感情。

在这一个大层次里,还有小层次。当说凌霄花和鸟儿的时候,多少带有点鄙视;泉源和险峰则完全是一种奉献的爱情,所以要读出那种“虽然可圈可点,但我并不期待”的感觉。

最后,“甚至日光,甚至春雨”,音调要扬上去。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诉说了一种执着与默契。当诗人表明态度的时候,木棉、树、站,要重读,不够、近旁要次重读。“不够”一词要读得坚定有力,这个“站”字,不但要重读,还要读出深情。

当诗人诉说执着与默契的时候,“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呼应的感觉一定要读出来,句子本身在呼应,所说的感情也在呼应。这一句话中,“紧握”“相触”二词要强调,但不是以重音的方式强调,而是以坚定且满怀深情的方式强调。最后,“没有人”可以重读。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的意象,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象及形容词本身给我们的感觉去读。这一部分的节奏感一定要把握好,其语速变化这里没法细说,希望你自己好好体会一下。最后“终身相依”一定要语速放慢且深情,“终身”二字要加强。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最后一部分,我们要把感情升华。这一部分很多字词读起来都有难度,因为一个字所包含的可能就是很有分量的感情。第一个字“这”,其中既有感情,又有思考,指代了作者想要的爱情,分量何其重也,所以,“这”字读完了要有挺顿,但是由于要切合整体节奏,停顿不宜太长。同样,“伟大”、“坚贞”,也不可小视,至少要用重音将其突出一下。

最后一句话,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没有理解,所以我诵读的时候只是采取一般处理方法,也不知对不对。“爱”字舒缓深情,“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这两句稍快一点,最后“足下的土地”读得坚毅且有回味感一些。

下载《致橡树》读后感(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致橡树》读后感(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的赖敏桃。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我主要是从教材分析、教法择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几个方面......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致橡树》是当代诗歌名篇,有很强的抒情性,美文就应该美的艺术去教。 一、说对教材的理解 1.......

    《致橡树》经典语录

    《致橡树》经典语录 《致橡树》经典语录1 1、一只打翻的酒壶,石路在月光下浮动,青草压倒的地方。遗落一枝映山红——舒婷《致橡树》2、两人并肩站着,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诗朗诵:致橡树

    诗朗诵:致橡树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 1、导入: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

    《致橡树》学案

    《致橡树》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能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爱情观。 2、熟识“朦胧诗”派及其代表作家。 3、学习象征手法和对偶修辞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致橡树》课后练习

    三、《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痴(chī)情 慰藉(jì) 皎(jiǎo)洁 标识(zhì) B.霹雳(pī ) 虹霓(ní) 戏谑......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代诗歌《致橡树》,说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