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前段时间读了杨茂秀教授的著作《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感触很多,杨教授用说故事的方式,帮助大家更进一步地深入思考教与学的意义、成长与改变的意义——不管是个人或专业层面。杨教授还透过33篇古今中外的好老师故事,让我们从中发现,教与学的活动其实和孩子在沙滩上的游戏差不多,所有的成果都会随着时间与潮流,从无到有再到无,重要的是过程里的愉悦跟心醉神迷。
在书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让我非常的印象深刻:教师这一行,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是关怀之心。是啊,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做好分内的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公平对待,但其实很难做到,因为每个人都有好恶之心。对喜爱的学生照顾些,对讨厌的学生疏远些,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但如果有了对孩子真正的关怀之心,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杨教授的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正如这本书中,《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中,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如果不是最后那个大花手环的出现,如果不是唐老师最后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接纳阿龙,那阿龙能有以后的这些成就吗?答案或许不是肯定、绝对的。
作为一个老师,这个故事太值得我认真去品味,去思索。说实在话,我做不到唐老师那样,我可能会对每个孩子的礼物都表示喜欢,不会这么用心地对一个孩子有如此表现,因为我没有唐老师那样的境界。唐老师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关爱之心使如阿龙一样的孩子们满足而感恩。老师的爱帮助了这样的孩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实现了梦想。帮助他们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迎来了美好的生活。在我们的成长过中,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好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宝贵的礼物,他们用心付出,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好、更有勇气,树立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学会快乐……
第二篇:《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
杨茂秀教授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讲诉的是一个又一个好老师的故事集,这本书总共有四个篇章,读的过程中很多故事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在第一篇章中,从八位教师的故事中讲诉好教师是怎样点燃学生成长的光芒。不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管是正面、负面,都是点燃成长光芒的火星儿。其中《玛丽老师的两个小故事》比较S老师和G老师的处理态度,G老师克服了S老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带来的困扰。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在逆境中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鼓励,鼓励能带给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能挖掘人们的潜能,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因此,让我们学会鼓励别人吧!
在第二篇章中,介绍了六位精神教师。在《孔子与稻草人》中,孔子当然是好老师,这是全世界都相信的。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能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似乎并不难,难的是能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做一个真正走进孩子世界的人。
在第三篇章中,讲诉的是好老师,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市场,有的在故事里;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好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
在第四篇章中,通过九位老师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他的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其中有一个小故事《五十岁学芭蕾舞的华里教授》叙述的是一位50岁学芭蕾舞的华里教授,从中鼓舞着我,人只有想学习、想进步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生命,敏感而顽强,需要教师耐心地呵护和理解。
第三篇: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心得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书心得《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这本书写了33篇关于好老师的故事,每一篇都很感人。在这本书里,杨茂秀教授分四部分说明了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一、“故事,点燃成长的光芒”。这部分写的都是一些发生在各地教室里的故事,这8篇故事每一篇都有令人深思之处。“老师的故事,可以将老师这个行业最深层的生命点燃。不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管是正面、负面,都是点燃成长光芒的火星儿。”这“火星儿”不需要太多,正如书中所言“材料如果可燃,星星之火够了,自然就烧起来”。一个好的老师能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不一样的温暖,“点燃他成长的光芒”。所以,“教育从业人员,需要一些故事,将他的童年经验整合起来,作为他从事教学、关怀伦理的基础。如果在教学中,一点故事都没有,那学习一定很缓慢、很苍白。”
二、“好老师,应该像一首诗”。6篇故事,娓娓道出了诗与好老师之间的微妙联系。“诗,其实是最好的老师;而最好的老师,应该像是一首诗——那是我们没有办法清清楚楚透彻了解的东西,永远都有一些神秘。”好的老师其实就像一首诗,行云流水,潜移默化,他不言语,却让他的学 生学会很多很多的东西。
“熟悉不是清楚的了解,懂得在熟悉中慢慢长出清楚的了解,是善于学习的人的素养。”杨教授的这番话,精确地传达了“向自然与环境学习”的重要性。好老师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事、物,均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好老师,一如作者所言,“荒野或自然,真的是人类文明最 好的老师”。
三、“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遇上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你的一生。但是,“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好老师怎么找?杨教授写了10篇他的老师的故事,与读者分享他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他认为: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有耐心的,是有好行为的,是不断学新东西的,是助你成长的,是懂得反思自己的,是像朋友一样温暖的,也是融 入自然的。作者说:“好老师,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市场,有的在故事里;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学习者,应该是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生活的主调的人;他不再需要老师指导,谁都可以当他的老师,什么东西也都可以当他的老师。”
“好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你需要一双慧眼,从身边发现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以之为师,学会学习,成长 自己。
四、“学习,在不知不觉中”。9篇故事,写出了在不同领域中不一样的好老师。作者说:“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
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他的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教学这种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老师晓得如何把自己不会的,教到他的学生会,而且学生又会回头来把他的老师教会;相对地,学生学会的不只是学习,也学会教学,而师生之间共同的特点是:都很会在适当时机 提出良好的问题。”
好老师不会直接告诉你问题的答案,他言传身教,让你自己领悟,学会自己思考,学到学习的方法。潜移默化、耳 濡目染,一切学习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好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宝贵的礼物,他们用心付出,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好、更有勇气,树立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学会快乐……不管何时何地,都有好老师出现,不论任何人或事物,都可以成为“好老师”。好老师不限于在课堂上的教育,更多的是生活层面里寻找到的智慧和 感动。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生命,敏感而顽强,需要悉心地呵护和理解。作为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捕捉、体会其中的神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
一、好老师的标准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对此的回答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在风行于全国的“双名工程”,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名教师、名校长的选拔培养机制,给不少教师搭建了学习、锻炼的平台,其中的佼佼者最后还有可能荣获“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经由这样的机制培养出来的教师,自然被人们公认为是“好教师”。
杨教授的观点:“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好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前一句话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事、物,均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好老师,“荒野或自然,真的是人类文明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不是所谓的专家评定出来的,而要看学生是否认可。我们一直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其中最要紧的就是知道并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后一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有耐心的,是有好行为的,是不断学习新东西的,是助学生成长的,是懂得反思自己的,是像朋友一样温暖的,也是融入自然的。他不会告诉学生自己是多么的好,多么的特别,但学生和他在一起就会感到愉悦,就会萌发很多的话题和无尽的探索欲望。
二、好老师的教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好教师的教学,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界定精准,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挖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对教学流程的设计——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张弛
有度,活泼有序;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体察入微,关怀备至;……讲得清楚、听得明白、学的有趣、做得出来,是很多教师一直追求的教学境界。
杨教授告诉我们:“不要倚赖教人家很多东西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唤醒人家的好奇,就足够去启发人的心灵。不要给人家太多东西,使人负担太重;只要一点点火花,如果有易燃的东西在旁边,就会烧起来。”皮亚杰也说:“把一样东西教给人家,有时是剥夺那个人自己发现那东西的机会。”一个好的教师,不能替学生去学习,而要给学生一点点的火花,让学生自己燃烧起来。这看上去容易,其实很难,首先要找到那“易燃的东西”,其次要有点火的火石,三是要把握点火的时机。
杨茂秀教授还告诉我们:“教学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的人晓得如何把自己不会的教到他的学生会,而且学生又会回头来把他的老师教会;相对地,学生学会的不只是学习也学会教学,而师生之间共同的特点是:都很会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良好的问题。”好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跌打滚爬磨练出来的。教师籍由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学习历程,就是自身素养提升的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无形之中获得了许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他的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通过33篇古今中外好老师的故事,导引出对教师特质及教育现况的分享,帮助大家更进一步地深入思考教与学、成长与改变的意义。每篇故事不仅是教师本身所常遇到的困境,更是一幕幕在与学生相处的校园生活中所常看到的景象。儿童哲学专家杨茂秀教授告诉我们:“教师这一行,最根本的良心不是教学之心,是关怀之心。”教与学的成果,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重要的则是过程里的愉悦体验。
在我们的成长过中,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杨教授 用说故事的方式,让我们进一步思考教与学的意义、成长与改变的意义。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邀请到自己的经验之车中,产生新的联接的过程。我们常把书籍比喻成精神食粮,认真去读一本书,其实就是在吸收一种营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就是这样一本给了我很多营养的好书。
第四篇: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张丽燕
读《好老师自己找的》有感
三里河完小张丽燕
因学校要求,迫于无奈,我找来一本教育刊物《好老师是自己找的》闲来翻读。可是当我细读此书时,我真的被书中的内容与故事所吸引,那种应付公事的心情荡然无存。书中从如何做班级工作到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都细细刻画,每个细节都无不让我受到深深地启迪 “好老师,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市场,有的在故事里;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学习者,应该是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生活的主调的人;他不再需要老师指导,谁都可以当他的老师,什么东西也都可以当他的老师。„„想到这些,我有一种深深地体会:其实有时候改变自己一个小小的习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以前课堂上,当学生做练习时,我通常是四处巡视,观察一下学生做题的进度,了解一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我总是及时给他讲解,让他改正。一直以来,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天天为之,乐此不疲。可最近我发现一种怪现象:在我走过学生身边的时候,很多学生用手或用本子捂住自己做的题,特别是那种充满警惕和戒备的眼神,更让我感到不安和不解。
那节课后,我在班上找了几个平时敢说话的学生到办公室,向他们询问这个问题。一名学生说:“我怕别的同学笑话。”“我并没有点你的名字,别的同学怎么回知道呢?”我不解地问。“您虽然没点我的名字,可您给我讲题的声音那么大,别的同学马上就知道是我了。”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在给学生纠正错误时,学生总是左顾右盼,眼神不定,没心思听我讲解,原来他担心的是都有谁在注意他的错误。另一个学生说:“我怕我又做错了惹老师生气。”“老师并没有生气,就因为老师知道你们会有错误,所以才要看的。”“可是,可是„„”学生的欲言又止让我意识到问题在我身上。是啊,虽然我在潜意识里知道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是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比赛考核的影响,我又在内心
深处拒绝着错误。见到学生出错,油然而生的怨气让我的态度不能平和,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不是讲过这个问题吗?”“你怎么又犯这种错误?”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设法在老师面前掩盖自己的错误。
“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遇上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可是好老师又是什么样的呢?他认为: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有耐心的,是有好行为的,是不断学新东西的,是助你成长的,是懂得反思自己的,是像朋友一样温暖的,也是融入自然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变了做法。
于是,我准备了几张可以握在手中的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马虎可不是好习惯。”、“换一种思路试一试。”、“为什么不和同桌交流一下呢?”、“你真棒!”等内容。针对学生错误的不同类型出示相应的小纸条:当他们马虎时给以提醒;当他们的思路误入歧途时给以指引;当他们陷入困境、无从下手时给以同学间的帮助;当他们靠自己或同学的力量改正了错误的时候,我更是给他们最真诚的鼓励。我希望学生知道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并不可怕,这样对待错误,受鼓励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独立思考以及不人云亦云的勇气,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题目中的错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智慧、增强自信,学会学习方法。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改变了,他们不在捂住自己的作业本了,而是最大限度地展示给我看。学生不用再担心同学的嘲笑,不用再顾虑老师的态度,一切都在静静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也不用“满场飞”了,我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学生、关注教育。更让我欣慰的是,学生以后一直称呼我为“那个很好的老师”。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他的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有时,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爱是一句温馨的问候;有时,爱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这些点滴汇聚在一起就是一种大爱。“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我们要好为人师,大爱无痕。
第五篇:从此不做教书匠——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
从此不做教书匠
——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
对于一个常读书的人来说,打开一本新书,不需读太多就可以感受到书的份量。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这个题目有些悬念,是它带领我走进了文字深处。书中的很多语言都富有诗意,我愉悦地读着,搜寻并摘录着那些带有阳光气息的文句。全书用很多故事来连缀,从那一个个生动美丽的故事里,我感悟到了很多。
一、不要把爱平均,把更多的爱留给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讲的是一个老师从学生送她的礼物中挑选了一件很难看大花手环戴在手上,老师的这一举动让那个性格古怪的孩子从此发生了改变,他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母爱般的温暖,从此热爱学习,积极生活,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而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言行优秀的孩子,人们自然就产生好感;而举止怪异的孩子,我们需要理智地说服自己才能去爱。其实,最需要老师关心和爱护的,正是那些惹是生非不合主流的孩子,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非同寻常”,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者的“爱与教育”,如果我们不能特别用心,也许他们就会放任自流,最终成为一个没有作为的人。也就是说,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正是他们成长中最薄弱和无助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替他们的前途着想,把爱更多的留给他们,也许他们的人生从此就能改写。
二、少些批评指责,给孩子留有犯错误的机会。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把它抄录下来:“错误是进步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修正的过程。”也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吧。”其实,犯错有时不是坏事,它可以让人
更好的自省。没有谁生来就是一个完美者,即使是阅历丰富的白发老人,都有可能经常出错。从某一个方面来讲,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受伤和成长,何况是孩子?可是,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中,当孩子做了错事,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很容易气急败坏地批评指责。这样的做法有时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不但不有利于学生改正,反而可能让其产生逆反情绪。每个人都是从青少年时代走过来的,每个人都有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待学生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就会多一些理性和智慧。
三、走进自然,尽情感受自然的纯真与美丽。
大自然是一部丰厚而神奇的无字书,走进它的怀抱,你会感受它的无限奥妙与快乐,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的融为一体。书中写到,老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赏植物,用诗的语言来描写花的美丽;老师还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赏鸟,倾听流水的声音,感受风的方向。我们闭上眼睛想想,那是何等让人神往的事情啊。而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太过于急躁,我们在用心经营着教学,我们在争分夺秒逼学生用功,孩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的机会,缺失了品赏自然之丽的能力。难怪有些孩子逃课,难怪有很多孩子厌学。教育不等于教学,教育不能丢掉育人的基本功能。我们急功近利地追求优秀的成绩,却把人与自然活生生地断裂开来,把本属于孩子的快乐给剥夺了。失去自然这个玩伴,我们的生活也将失去诗意与纯真。这真是我们教育的一种莫大遗憾!
四、开阔视野丰富人生,做一个心胸博大的人。
清楚地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的书架上只有某一类书,这样的人必定心胸狭窄,我们要离他而去。”初看觉得这话好像偏激,细细品味,的确是有道理。蜂蜜之所以滋补养人成为上等佳品,是因为蜜蜂博采百花之精华。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只会让人变得狭隘和小气。所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灵活多样,我们教师个人的素养就要不断地提升和丰富,我们绝不能满足于已有经验和能力,学无止境,教学也无止境。如果我们熟知音律,那就教孩子听听音乐,感受旋律之美;如果我们喜欢文学,那就不妨和孩子们聊聊文字之趣;如果我们热爱生活,那就敞开心扉和孩子的心灵共舞。作者在书中用极其欣赏的语言,讲到一个50岁的男人学跳芭蕾舞,这个举动让我敬佩之余,也平添了几分艳羡。我们何时能像他一样热爱着、快乐着、忘我着、并感染着别人呢。
当然,从这本书里得到的智慧和启迪远远不止以上所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优雅并快乐的生活,在无师指引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鲜活与美好。当家长放心的把孩子放在我手上的时候,我这个为人师者有没有把孩子的未来发展放在教育的首位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我成天忙于上课忙于批改,自认为敬业乐业没有怨尤,其实也仅是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己。不用灵魂去育人,缺失人文关怀的教学,其实都是对教育这个神圣职业的误读。读了这本书,我想起一首歌的歌词:“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我决定,从此不再做教书的“能工巧匠”,推开面前的重重迷雾,我要做那个播洒阳光到孩子心灵中的光明使者,让他们因为我这个老师的存在而感到无限幸福。我可能不是最好的老师,但“做最好的老师”却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从此不做教书匠
——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
王洁
宋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