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翼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翼读后感1这本书是通过同学介绍而去看的了,零零散散看了几次了,还是看完了。刚开始看的时候,不了解何为“金翼”?后来才知道,原来主人公的黄东林的“金翼之家”得名于附近一座形状很像金鸡的山,山峦的一侧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舍。也因此引出黄东林的致富大部分是因为有一个好风水的房子带来的。
是用小说体裁写成的,活动年代在辛亥革命至日本入侵中国的30年;场景:南方闽江中游的农村,主要是福建,写的是从村落到乡镇甚至到都市;舞台:农业到商业,经济、文化再到地方政治。黄东林从一个农民到最后的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发展,是小说里面的主要线索。里面有段话: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的圈子,是围绕着一个由习俗、责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编织的强有力的网。抽段家庭中的一员,扯断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黄东林的富裕让整个家族甚至自己的乡镇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命运存在于各个人的心中。书里面有段话:个人的恶魔就是一个更大命运中的仅仅属于个人本身的动力,也是由于他的环境,他的时代及他的地位的产物,这以产物又来自人们对客观环境的情感和反映所起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大型的网状结构。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一个人的命运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的,他还是一个家庭的了,一个国家的。而不是简单的风水解释那么容易就说得通的了。黄东林经过大起大落,最后的.一次衰败是在日本侵略中国,他所创造一切基业都没有了。他只是认为这是上天安排的了,只好坦然接受,重新做了农民。
这本社会学的书籍,作者林耀华教授用了小说的形式给我们指出“人是怎么跟社会产生联系?怎么去进行社会关系的?”。对于我们社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值得去阅读的。
金翼读后感2关于《金翼》的内容描述在网上已经很多,那是一本讲述宗族,家族的书,讲述了张黄两家的兴衰过程。其中也穿插了一些闽地民间习俗等介绍。
这是一本反应社会学的书,展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情况。
时代的发展要求着在这社会上生存的人要顺应,张家的没落证实着这一点。而我想说的是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那些不入流,不顺应的事物终将被淘汰。正如那5千年的中华历史中,那些封建习俗,迷信思想,在时代的发展中,科学的进程中都被剔除,鄙弃。书中谈及的风水问题在我们看来是迷信的,但就算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谁又能真正说他完全不信这些呢,人们总是凭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却又以一种“大无畏者”的表象去欺骗别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人们买楼请风水师看风水,家具安放都讲究风水。这在我的家乡是司空见惯的了,尽管科学发达着,尽管人们有很好的知识武装着,但这些“历史性的东西”似乎还是无法被科学所消灭,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对于家族的分家,这在电视剧里都是这样演的,而电视剧或多或少都是由现实改编的。大家族的不用说,像小家族的也会有这样的事。几年前我的大姨丈去世了,虽然他不怎么富有,但也有一点财产,照法律来说,那也应该是归大姨所有,但大姨丈那边的人名义上说替我大姨管理,但大姨丈一手经营的书屋在他们经营的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把里面的东西变卖了,留一个空屋子给大姨住。虽然不算分家,但和分家一样体现了人情的冷淡。社会上讲人情,讲道义,但有太多都是以钱财为前提,表面温馨的大家庭,其中酝酿的阴谋,旁人无从插话,只有当阴谋浮现时感叹人心叵测!
要说的是,这个世界很现实,不顺应发展你就要OUT,一味相信科学,你可能也会倒霉,满足于表面现象你可能会遭到背叛。
其实这本书我都没看完,可是作业的死期降至,我不得以而为之,写的可能跟书都对不上号,还请作者,读者原谅一个在中国教育下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的无奈。若有时间我会把书看完,希望学术部原谅!希望老师原谅!
第二篇: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一)关于《金翼》的内容描述在网上已经很多,那是一本讲述宗族,家族的书,讲述了张黄两家的兴衰过程。其中也穿插了一些闽地民间习俗等介绍。
这是一本反应社会学的书,展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情况。
时代的发展要求着在这社会上生存的人要顺应,张家的没落证实着这一点。而我想说的是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那些不入流,不顺应的事物终将被淘汰。正如那5千年的中华历史中,那些封建习俗,迷信思想,在时代的发展中,科学的进程中都被剔除,鄙弃。书中谈及的风水问题在我们看来是迷信的,但就算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谁又能真正说他完全不信这些呢,人们总是凭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却又以一种“大无畏者”的表象去欺骗别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人们买楼请风水师看风水,家具安放都讲究风水。这在我的家乡是司空见惯的了,尽管科学发达着,尽管人们有很好的知识武装着,但这些“历史性的东西”似乎还是无法被科学所消灭,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对于家族的分家,这在电视剧里都是这样演的,而电视剧或多或少都是由现实改编的。大家族的不用说,像小家族的也会有这样的事。几年前我的大姨丈去世了,虽然他不怎么富有,但也有一点财产,照法律来说,那也应该是归大姨所有,但大姨丈那边的人名义上说替我大姨管理,但大姨丈一手经营的书屋在他们经营的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把里面的东西变卖了,留一个空屋子给大姨住。虽然不算分家,但和分家一样体现了人情的冷淡。社会上讲人情,讲道义,但有太多都是以钱财为前提,表面温馨的大家庭,其中酝酿的阴谋,旁人无从插话,只有当阴谋浮现时感叹人心叵测!
要说的是,这个世界很现实,不顺应发展你就要OUT,一味相信科学,你可能也会倒霉,满足于表面现象你可能会遭到背叛。
其实这本书我都没看完,可是作业的死期降至,我不得以而为之,写的可能跟书都对不上号,还请作者,读者原谅一个在中国教育下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的无奈。若有时间我会把书看完,希望学术部原谅!希望老师原谅!
金翼读后感
(二)《金翼》是一本研究有关于家族的兴衰起落的书。
《金翼》一书是研究了一个家族在复杂的年代中的盛衰,同时也写了有关家族中的亲人之间争斗与合作。也写了黄东林的一生之中的经历和在家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家族中的作用。
书中讲述了黄东林由小到大的人生历程并描写了黄东林在人生的晚年才明白的道理。书中还描写了黄东林一生中的成功与失败,及其对子孙的教育。黄东林由刚出社会就发现了商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所遇到机遇使家中的生活变好了,使得家中的生活摆脱困境。事业的成功让黄东林摆脱了祖父离世后给他带来的迷惘和痛苦。黄东林和姐夫的合作让他们两家的生活与关系变得更好更密切,但是在黄东林筹建新家时与姐夫发生了摩擦使得两家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这件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的争斗和自私。紧接而来的困境让黄家的生活又变得拮据与艰辛,黄东林在克服了困难后生活变回稳定后,黄东林的人生就过了快一半了。他对自己和哥哥留下来的小孩的教育是十分的严格,因为他希望自己家中的小孩能够有出息。因为他的方法欠佳而令到哥哥的小孩与他产生了隔阂。这反映了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家长与小孩沟通的桥梁并能减少隔阂的扩大。
再后来的灾难的袭来却令到黄东林渐渐相信了命运的安排之说。()随着社会环境和局势的变化,子女们的长大后对家产的争夺,令到黄东林的事业开始走向了分解的趋势。与此同时黄东林的姐夫的家却开始走向了衰亡,因此这两家就开始产生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其姐夫的家庭开始衰败时,黄东林的姐夫就开始埋怨自己不应该这样来侵占黄东林选好的风水宝地来盖房,再后来听说这块地方的好风水已经被公路毁了时就埋怨自己不应该这样作并责怪自己这样作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书中并通过对黄家的亲戚的家庭的描写来突出黄家的生活的美好。在书中还描写了黄东林与他的儿子所发生的事情来体现黄东林及其的家人的人生的多变。然后在战争爆发时黄家人的反应,愿意远走的都走了。这使得黄东林已经是一个七十的老头的心思突然明白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一生是为了要明白自己的根在何处和知道人的追求是什么,这是通过黄东林在老年时教孙子们种地来表现。
《金翼》一书通过研究一个家族的兴衰来表现,反映家族的兴衰是有规律的,要保持一个家族的长盛不衰就需要家族各人的团结和睦相处。这部作品通过研究一个家族的兴盛衰亡来展现了历史的纵向的发展和空间的横向发展,以一个家族的历史发展来表现社会各个家族的发展规律。只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发展来展示了一个社会的发展的规律是会有一点儿片面性,但也不失为一个典型案例来研究的材料来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金翼读后感
(三)这本书是通过同学介绍而去看的了,零零散散看了几次了,还是看完了。刚开始看的时候,不了解何为“金翼”?后来才知道,原来主人公的黄东林的“金翼之家”得名于附近一座形状很像金鸡的山,山峦的一侧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舍。也因此引出黄东林的致富大部分是因为有一个好风水的房子带来的。
是用小说体裁写成的,活动年代在辛亥革命至日本入侵中国的30年;场景:南方闽江中游的农村,主要是福建,写的是从村落到乡镇甚至到都市;舞台:农业到商业,经济、文化再到地方政治。黄东林从一个农民到最后的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发展,是小说里面的主要线索。里面有段话: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的圈子,是围绕着一个由习俗、责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编织的强有力的网。抽段家庭中的一员,扯断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黄东林的富裕让整个家族甚至自己的乡镇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命运存在于各个人的心中。书里面有段话:个人的恶魔就是一个更大命运中的仅仅属于个人本身的动力,也是由于他的环境,他的时代及他的地位的产物,这以产物又来自人们对客观环境的情感和反映所起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大型的网状结构。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一个人的命运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的,他还是一个家庭的了,一个国家的。而不是简单的风水解释那么容易就说得通的了。黄东林经过大起大落,最后的一次衰败是在日本侵略中国,他所创造一切基业都没有了。他只是认为这是上天安排的了,只好坦然接受,重新做了农民。
这本社会学的书籍,作者林耀华教授用了小说的形式给我们指出“人是怎么跟社会产生联系?怎么去进行社会关系的?”。对于我们社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值得去阅读的。
第三篇:《金翼》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基于质性研究方法的感想
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的时候随便翻看,从先生的序言中大致了解了《金翼》这本书所要讲述什么。该书是以小说体裁来撰写的,阅读效果有别于一般的社会学著作。兴趣所致读起来感觉很有意思,对书中两家人的发展很是关注,有段时间搁置未读,当我再次拿起时却感觉书中人物大多陌生,这让我不禁感叹先生书中角色关系的复杂繁多,再次从头看起直至看完第一次也只是了解了个大致轮廓,书中的许多细节小事早已忘却。准备写读后感之时不得不再次拿起来看,才能将书中故事描述出来。所以,这本书虽小,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却是沉甸甸的,时间跨度足以值得我们读上好多次了。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是林耀华先生1940年在哈佛大学任助教期间完成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很厚,但我还是看了两遍才大致搞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和发展脉络。《金翼》是学术著作,却使用了小说形式,故事是以黄村的两个农民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地方的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信仰、宗族家族等多家度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这是对地方家族史及其所在的社区,亲历的人类学考察与研究。林耀华在其书序中写到:“《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本书包含着我的亲身经验,我的家乡,我的家族的历史。它是真实的,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部书又汇集了社会学研究所必须的种种资料,展示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网络——它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
故事梗概:黄东林在深爱他的祖父去世之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体系,悬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在无所事事,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最后 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黄东林作为一家之主在整个家族的 发展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整个家族的事物几乎都由其决断 在当时的商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与当时的政治也有紧密的联系,举例来说“李宽案”东林的竞争对手试图诬陷东林和土匪有勾结,因为之前小哥没有什么破费就从土匪手中逃脱,相反这个污蔑者花了一大笔赎金提前保释了自己的孩子,由是趁机指控东林的伙计李宽是嫌犯趁机打击东林。东林是很冷静的“立即叫五哥去见香凯——很久以前曾是三哥的结拜兄弟,从水口来了一个命令李宽立即被释放了”于是东林因为及时调用了家庭成员和军界关键人物之间的强关系“在这件事上赢得了很大的面子不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大大提高了声誉”。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轻一代层出辈穷、各显本领,东林对于家族、事业和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几个儿子们继续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随着抗日战争的影响1941年福州完全被敌人占领以东林为首的金翼之家 经历着最残酷的考验。东林70多岁了 他拒绝了孩子们让他离开家乡的请求。他仍像年轻时一样拿着锄头又干起来。几个孙子在他身边跟他学种地。这是人们首要而又持久的生计。一架敌机在他们头顶上掠过 孙儿们仇恨的仰视着天空 但是老人却平静的对他们说:“孩子们,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这句话包含的太多。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豁达坚强的人生态度啊,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也不失去生活的重心。也许只有饱经沧桑的人才会有这样平和的心态吧。
另一方面,虽然张芬洲一再被描写成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但是时代的变化导致湖口店面的经营范围变动抓药行医的市场越来越小,这也成为芬洲医术的继承人云生感到不安并最终投靠大哥脱离老店的原因加上老年丧子的痛使得芬洲早早的退休,这对金翼之家也许是好事“东临组成了他的一套体制”但是对于“龙吐珠”则是败落的开始。当芬洲再次回到店铺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工作的理由“已被摒弃仿佛是一个寄生虫”最后在抑郁中遗憾的死去。茂衡适应了时代要求利用在老店的股份也参与到汽船运营行业,但是漫不经心的经营和交友不慎,使得他与“龙吐珠”的再兴失之交臂,染上了鸦片瘾最终可怜的离世。作者说“人类生活中存在一种尚不受风水控制的弹性,当危机使一些纽带松弛、失效时,生活的圈子中还会有其他一些纽带开始充分发挥作用。”茂衡做出错误抉择的前提正是因为他想振兴家,族之前包括东林以及茂魁的寡妇按道理她和成纯也有龙吐珠在老店的股份都曾经试图起到这个“其他一些纽带”的作用,但是茂衡一意孤行、酿成大错不但背叛了自己的舅舅东林,而且在二次分裂过程中背叛了好友、自己的表兄弟大哥,信任了仅仅是朋友关系的方扬。
作者采用的是实地研究法,它属于定性研究的知识探求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对少数个案的深入理解,有时也被指责为主观色彩较浓。他遇到了所有严肃的文学作品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个别事件的分析提炼出普遍性。也就是普遍性问题或者类似于问卷中的效度问题。他有意识地让自己做这样一个工作通过叙述一小群人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对一个社会过程加以考察和解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金翼》首版的序言作B.腊斯克的评论给出了回答,即“我们既不贬低也不过誉其为人类学领域的不可多得之物,因为我们看到在这本书里,这种适应其实同几乎任何西方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家庭、团体和社区内的适应大同小异。„„这本书可为特定问题提供现成的参考资料使我们了解处于转型期的、主要是沿海省份的中国社会。”
如作者所言,他是在用社会人类学方法在写小说,细致的人类学描述,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学观点。《金翼》通过互为姻亲的两个家庭变迁史,一定意义上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揭示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社会学观点“我们的生活可以冷静客观地用图表来说明。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的像一个由用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杆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杆就像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杆,我们也会痛苦地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 文章在许多处都有涉及这样的观点,如兄长死后几乎十年,作者作了如下解说“但我们必须考虑人本身、考虑使他同人交往并决定他这样做或那样做的生活圈子。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圈子,是围绕着有一个由习俗、责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编织的强有力的网。抽掉家庭的一员、扯断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他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东林及其家庭正是处在这种境地。”
整本书作者都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去感受的,他就是书中所介绍的小哥,作者一板一眼,描述的每个场景都像画面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不管是在店里做买卖,还是在家里和家人相处,或者是出生的仪式,结婚的仪式,死亡的仪式,都恰到好处的描述到位。十六万字的篇幅,却涉及到了一百多号人近四十年的家族成长历史,而且叙述之详尽全面。从而发掘出人类生活的真正图景。是不可多得的人类学著作,值得我们更好的去学习。
第四篇:《金翼》读书笔记
关于《金翼》的读书报告
《金翼》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就构思来说,他的主题非常的简单,却像竹叶画一样,其朴素的形式掩映着高水平的艺术。这个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社会,这两个家族既有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其中一家度过逆境继续繁荣,另一家最初很是兴旺,最后却衰落了。本书的中心人物是一家之长黄东林,他说不上是一位英雄,却是中国农民中最优秀的典型,勤俭节约、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像这样的人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也算是一位英雄,这本书通过对他家族的故事的详细介绍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人们的风俗习惯。
作者展示了整个社会的全貌,那是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本书描写了大量传统的风俗习惯,对于这些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个人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温文有礼、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以及其他社会习惯和礼俗原则的严格约束。这些原则确实发挥着作用,但与此同时,个性也确确实实、有时甚至是强烈的表现出来。一般认为,中国妇女受到压迫,服从自己的男人和婆婆,以至于使他们几乎变成了奴隶。然而书中举出了相反的例子:一个自己有钱的妇女在商业中投资;妯娌们不受其丈夫的叔伯的管制,彼此争斗;由于护着儿媳妇,一个男人被他的老婆一再数落;一位儿媳竟如此凶悍,拿着刀满屋追赶自己的丈夫,并砍伤一位前来干预的、上了年纪的亲戚的手腕。作者通过兄弟之间、叔侄之间的类似的描述,穿插提到违背宗族内不能通婚的原则和几乎违背同辈通婚原则的行为,表明这类违背孝道的事例绝非是仅存的。这个社会做出种种努力来纠正这些违背原则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其纠正的方式本身也是精心设计、众所周知的,而且几乎被法律化了。从这些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变化,一个时代在人们个性的释放中不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进步。一些不好的传统在被慢慢改变,妇女的地位应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奴隶,甚至可以是当家作主的主人;直至今天,女人的地位几乎完全和男人达到了平等,有时候还更受优待。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仅仅用很高的GDP或者军事强度来衡量的,而应该是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民的进步来丈量,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吧,而人民群众往往是这些精神的中心。本书还提供了一套作为论据的事实,他将会有助于摧毁任何残存的关于中国人在社会事务中麻木不仁、不可理解的神话。或许那个时期的中国人真的并不是像鲁迅描述的那样麻木腐朽,他们该是有很多像东林一样上进的人吧。作者在本书最后提出了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在最后一章,他着力以理论形式详尽阐述的概念是:人际关系体系处于一种持续均衡状态之中,这种均衡不时被外部力量所打乱直至建立新的平衡。“人类社会就是在平衡与失调、均衡与不均衡之间摆动”。但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所引发着很多人的深思,有人不赞成这样一种说法,认为社会从未达到过平衡,是处在永远不间断的变化之中。当然,所谓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这只是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看法而已,这是一个人从自己的思想出发而的道德属于自己的高度,而这种平衡只在作者的心中。
“这山看上去像一只鸡,它的头和脸朝向一边,而他的一只金色翅膀伸向你家的房子,这可能就是你们家繁荣兴旺的原因吧。让我们称呼你们的宅居为金翼之家吧!”这便是“金翼”的来源。古人都信“风水”,并且非常重视,和现在的人买房考察地理环境一样,其实这也不等同于迷信,毕竟这是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却也有一定的科学成分在里面。“人们说一个人的“风水”即机遇的力量是无法控制的,这决定人的发达,或潦倒,也许并不错,但我们必须考虑人本身,考虑使他同人交往并决定他这样做或者那样做的生活的圈子。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圈子,是围绕着由一个由习俗、感情、责任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组织的强有力的网,抽掉家庭里的一员、扯掉他同其他人的、其他人同他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在本书中,黄家曾经力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孩子们挨饿,不得不将家里的土
地出租,把小姑娘送给别人家,窘迫无比的家庭经济,小女之死等,这都是粗暴的动摇他们的生活模式的不断的变故。
或许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教会我们“这一切都是上苍安排好的。我们今天可以将“上苍”理解为人类本身,将命运”理解为人类社会,然而无论他们会如何认为自己由命运或上天的所作所为所支配,东林和乡亲们却由于磨难和过错学会了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命运,相信命运的人依赖命运,不相信命运的人反抗命运。我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然而真正的命运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就像欧里皮德斯或托斯托夫斯基等一切伟大的戏剧家和小说家向我们展示的那样一个人选择善与恶、聪明或愚蠢,确实不取决于兴之所至或偶然的机遇,而是由他本人或他人那些本来具备的爱好和习惯所决定。这些爱好和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一个人的善恶智愚实际上早就选定了。我很喜欢一句话,细节决定成功,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该是习惯和爱好的问题。命运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想,每个人都该是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命运,这时,“我们今天可以将“上苍”理解为人类本身,将“命运”理解为人类社会”会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都在各自的路上探寻着各自的路,我们不期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接处摩擦出多大的火花,只希望在各自的水平线上绽放每个人自己的青春、命运。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叙述。“牧祭节,对村民来说是个很大的场面,他们经过辛苦的夏季田间劳动,在秋收到来之前借此机会休息一下。像其他村民一样,在墓祭节时东林从不缺席他认为这是后代孝顺的行为,同时亲人的团聚可以加强个人间的纽带,成为村落的巨大力量之一”,“春节是村里最大的节日,庆祝活动从厨房的仪式开始,几天前就开始准备节日的各种食品。他们供上10杯茶、10种点心、10盘精美食品、和10杯酒。在厨房顶上撒上黄豆,用来喂灶王爷的马,此时“新神换旧神”,旧神骑上马飞离房顶到天上去,祭品是用来“收买”要离去的神,不要把家丑汇报给老天爷,以便不触犯老天爷,免去灾难”,“除夕,金翼之家开始了真正的庆祝。太阳落山后晚饭前,大厅里挂上红帘和红灯笼,祖先的圣龛放在大厅中靠墙的桌子上,圣龛前摆放着献祭食品,点着红烛”,春节、除夕在现在的中国仍然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有时候过节不在于节日本身,而在于它带来的美好效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发红包,放鞭炮,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借节日的空悠哉一回,这实在是一件乐事。在繁忙的现代都市,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几乎成了一种奢望,节日的意义在不断流逝,这更加要求我们应该在熙攘的生活中享受节日的快乐。这本书所记述的,从纵向讲,有其历史的连续性;横向则具有延伸的广阔性。《金翼》所描述的时代已经远逝了。但是,我们今天对于国内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还十分薄弱,对于汉族文化生活,对于汉族社会具体的调查研究及其系统化的科学成果,也还为数不多。两家的新居近在咫尺,一直是路经两家之间商道上的人们交口称赞的话题。后来两家的境况却完全不同,东林处于兴旺发达的顶峰,有许多直系和旁系的子孙。他既有钱财又有名望,而芬洲却死去了。他的家只剩下一位寡居的儿媳和她的养子。再后来张家的房舍破败了,寡妇陷入孤独、贫穷的境地。她和养子甚至被迫返回远方的娘家,和远方亲戚们过活。学者们现在说,人类的生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像所有的动物的行为一样,处在这些过程的控制之下。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竞争法则,是整个社会的法则。他们适应实际状况、环境和种种事件以便学习和生存,只是张家除了芬洲在世的时候能对生活做出很好的反应并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该是他们家族破败的原因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去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改变,随机应变,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道理,看到了近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我想,我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就该向东林一样,无论怎样,都可以适应生活并赢得生活。
第五篇:《金翼 》书评
[键入公司名称] 《金翼》书评
[键入文档副标题]
Acer [选取日期]
姓名:张琴 班级:社会学1302 学号:20***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学号:20***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金翼》书评
一、作者简介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
学术经历:
林耀华在闽东乡镇汉人家庭长大,念过私塾,长期在民俗生活中耳濡目染,直到赴省城和出国深造为止。20世纪20年代,就读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先生,接受社会学、人类学训练。1936年,他利用从闽东田野调查得来的资料完成硕士论文《义序宗族研究》,驾轻就熟地将私塾国学知识、乡村民俗事象与社会学理论视角融为一炉,分析了中国宗族社会的结构功能,引起学界的重视。1937年,先生到哈佛大学转攻人类学,接受系统的跨文化研究训练。1940年获博士学位后,利用余暇,根据他在闽东家乡的生活经历,以及1936~1937年之间做的两次田野工作,写成小说体著作《金翼》并在国外发表。《金翼》、《义序宗族研究》两本书成为汉人社会研究的学术经典。
学术贡献
30多年来,他应用人类学知识为新中国服务,率先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类起源论研究,其著作《从猿到人的研究》使国内的人类学研究转到新的方向。他主编的《原始社会史》,内容侧重中国,兼顾世界,是目前中国阐述原始社会史最为详尽的一部学术著作。他的许多民族学论文(包括与他人合作的),辑成《民族学研究》一书。他自1941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致力于原始社会史和民族学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中华民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传记已被多种国际名人传收录,如美国《世界名人传》第6、7版,英国《当代成功的国际名人传》和日本《文化人类学事典》等书。
主要著作有:《严复研究》(1934)《义序的宗族研究》(1935)《凉山彝家》(1945)《金翼》(1948)主编《原始社会史》(1989)和《民族学通论》(1992)。
二、写作背景
《金翼》是林耀华先生以福建闽江流域古田县岭尾村及所在乡镇的个人生活经历为蓝本,在哈佛大学完成的著作。该作品1944年以《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为题(TheGoldenWing: A Fami-lyChronicle)在美国纽约首度出版。后来,林先生接受太平洋关系研究所何兰德(W.学号:20***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L.Holland)的提议,在成都燕京大学对《金翼》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新的一章(第21章)理论分析,并于1948年再度以《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6(The GoldenWing: A Sociological Study ofChineseFami-lism)为名在伦敦出版。
《金翼》英文版一出,就在人类学界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成为海外研究和解读中国特定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读物之一。吴文藻先生曾向日本学术界举荐此书并且英美日等国享有权威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做出了积极的、广泛的评论、研讨和介绍,评价较高。时至今日,海外一些大学的人类学系还把此书选为研究中国社会的主要参考书。
三、主要内容: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作者述说了两个家族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衰落,再现了当年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断面。书中的故事与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到文化乃至政治。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故事两个主要人物是黄东林和张芬洲,东林是芬洲的内弟,在东林的祖父去世后,黄受到了大哥东明的排挤,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两人均因红火的店铺生意赚了钱,家族兴盛起来,并且都盖起了新房。张芬洲抢占了据说风水最佳的“龙吐珠”宝地不与东林分享,黄东林只好在旁边选了一块地。然而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本来处于同样地位的他们,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一蹶不振,最后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学号:20***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四、对我的启发
理论:
作者采用均衡论的视角,勾画了由竹竿和皮筋所组成的框架结构。
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而人类行为的平衡也是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所组成。人际关系处在一个平衡的网络中,每一个点都代表单一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化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当有人死亡或者离开,平衡就会被打破,很快失衡的位子会被取代,建立新的平衡。但如果作用在这个体系的干扰力太大以致干扰力被取消后个人或群体却不能恢复原状,则体系继续一种非平衡状态直至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确立。
作者将“体系的破坏,然后再恢复或者建立新的体系”称之为变迁,然后分析了导致变迁产生的四种力量。分别是物质环境的变迁,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技术上的变迁,人物及班底的变换,一个体系之外在因素的改变也会使这一体系中的成员受影响。这种力量伴随着偶然性和必然性将不可避免的产生,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交性动物,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现代化社会,他总是会存在与各种各样的体系之中,(比如:家庭,学校,公司,国家…)所以每个人都身处在一张巨大复杂的网络之中,力量推动变迁,所以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才是永恒,人类生活摇摆于均衡和非均衡之间。
借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本身:人类的生存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学习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像所有动物一样,处于这些过程的控制之下。正如作者所说:左右我们命运的“风水”实指人类社会本身,而“上苍”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人即时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具有偶然性,但其实早已由他的善恶本性所决定了。就像主人公黄东林,正是他不屈不挠,善良勤恳的本性使得他能够在变迁**的乡村社会带领金翼之家走向繁荣,而他的这种良好品质来源于他的祖父并且又传给了他的后代,使得金翼之家可能继续繁荣下去。这种关于人类本身性的深刻命题撼动了我的心灵,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看,一些已走过人生大半旅程却依然平庸的人,常常嫉妒身边突然就“走运”了的人,报怨社会的不公平自己的机会太少,却没有看到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后,他们不俗的特质和抗争命运所做出的努力。
研究方法
作者采用了社会人类学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方法。他以参与者的身份,“自观”的进行研究(emic),直接的、从该社会内部进行的观察。这使我想到课本上关于阐释性的问题,作者学号:20***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作为书中家族的一员,他亲身参与了几乎所有写下的的家族历史,所以他的体会是十分真实的,能够很好的向我们传达研究对象(30年代中国传统农民)的经验和感受,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人类学家在解释的过程中对文化符号理解偏差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肯可能广泛借用,因为不是所有的人类学家都有这样独特宝贵的经历。
同时,作者又运用了科学的方法,透过大大小小事件的叙述,从微观到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它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写作方法:
作者创新性的采用了小说体裁,将所有收集的社会学材料重新加以重组,有机地融化在故事情节里,使得原本生动丰富的历史事实不至于桎梏在艰涩的论著形式中。于是通过描写黄东林在城里的生意的经营“我们对当时市镇经济状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描述黄家为建房准备木材而陷入的纠纷” 巧妙地旁释了当地的司法体制.通过家族内外的纷争冲突“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变迁意义.通过对张黄两家族的婚丧喜嫁的细致描写”我们对当地的礼俗习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这使得不了解《金翼》的人觉得这就是一本小说,但是又有些不同于小说。不同于标准化分析的社会人类学论著,《金翼》所传达出的细腻细节更容易被读者所感知。在写作手法上采用对比了的方式,描写张黄两家的一盛一衰。指出了这两家的盛衰并非偶然的“风水”,而是由这两个家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方法、个人的特质和适应能力所决定。
五、批评与反思
英国人类学家利奇曾尖刻地评论《金翼》,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他们的眼光看来已被私人而不是公众的经验产生的偏见所歪曲了”。他实在批评《金翼》作为人类学作品却采用小说体裁的的虚幻性。尽管林耀华在序中强调了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它包含了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历史,并且书中所描绘的每个事件从本质上讲都是真实的。但既然称作小说,评判就应该遵循小说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尽管小说来源于生活,但它并不是完全与现实生活重合的,小说家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想象、夸张和虚构等艺术手段,也就是说,小说不是现实,而是作家个人的心灵世界,这种心灵世界是不能和现实世界对应的,是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的另外一个世界,它具有不真实性。在序言中,弗思称之为集真实的观察和想象的再现之达大成。问题是,当一个人类学家在实地调查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时,是否还符合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原则?这样写出来的著作还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吗?将文学创作与人类学研究相融合,这既是《金翼》的最大亮点然而也是他的致命弱点。学号:20***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