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1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
身教重于言传
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李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2《最离奇的小女孩》是辫子姐姐郁雨君的作品。看完后,我觉得李院生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文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李院这个小女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李误误以为自己不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孩子,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天才哥哥李硕打扫卫生,送神童弟弟李博上学并照顾他。她自以为是最底层的煤灰姑娘,任劳任怨地为家人做事,希望家人能够离不开自己。后来她才知道,自己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女儿,只不过是试管婴儿,而他的天才哥哥是领养的孩子,神童弟弟是妈妈自己孕育的孩子,三个拥有不同生命来历的孩子,组成一个多元独特的家庭。在里院的鼓励下,宅神哥哥走出家门,跟他一起去帮助神童弟弟,获得全班同学的签名。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宅神哥哥和神童弟弟的爱。
文中的李院是那么真实。尽管她不够完美,胆小、羞怯,学习成绩不算优秀,甚至稍稍有点笨,但是她善良、能干,在误以为自己不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孩子后,她没有任何抱怨,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让现在的`家人感到离不开自己。她会炒菜,味道鲜美;会做家务,有求必应;照顾弟弟,细心有条理,宁愿做一个比灰姑娘还惨的小女仆,做弟弟的“婶婶”。
跟她相比,我觉得生活中有的人是那么丑陋。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跟家人顶嘴,认为爸爸、妈妈的所有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更不懂得感恩。从李院的身上,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家里,我很少做家务事,很少去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从现在开始,我要改变自己,做一个像李院那样可爱的小女孩!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3武术本没有什么绝招,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策划市场,企业管理等等也都不会有什么绝招,教学也同样如此。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物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什么成效,一旦做不好了或者做坏了,就会使其他工作或者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给搞垮啦!
作为企业高管汪中求先生要求下属做到两个必须:第一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释都不听;第二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领导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应该成功的事情,却得到失败的结果。
1966年7月《中国画报》有王进喜头戴狗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断出此地为零下30℃的东北地区;又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尘的厚度推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铁人王进喜原来在玉门油田,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由此推断出大庆油田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并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市场。不明真相者一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实际上所谓的绝招非常简单就是将观察和分析做到了极致。
看来所谓的绝招只不过是将简单的招式练到了极致,也就是使用的人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我们教育人日常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等等招式,看来我们把这些简单的招式练到了极致,也就是我们所向披靡的绝招了。
第二篇:最美最简单的教育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因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认识了尹建莉老师,又有幸读了尹建莉的另一本书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堪称“家庭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书籍”,书中理论扎实可信、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复杂的教育,其实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教孩子。
读罢此书,我对“教育”这个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要想将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教育好,并不是靠威严就能将他们征服的,更多的还是“尊重”。尹建莉老师在书中的几个观点特别令我印象深刻,她从自然和人性的角度去解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细节,使我豁然开朗。
一、给孩子一面涂鸦的墙。
书中的圆圆喜欢涂鸦,喜欢自由涂鸦,把家中的白墙当成了画板。但作者没有训斥,没有用家长的威严去阻止,而是把涂鸦的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充分享受涂鸦的快乐和自由。作者这样说:“一面墙的光洁值多少钱?即使你不喜欢孩子乱涂乱画,也可以“忍痛割爱”,把这份自由和快乐送给孩子,过几年把墙重新修整一下不就行了。而孩子回报你的,往往是无法以价钱衡量的才华和丰沛的情感。”
文中的故事想必每个做家长的都遇到过,一般的家长采取阻止、劝说、批评的方式来扼杀孩子的涂鸦行为,认为孩子这是在搞破坏,把好好的墙壁糟蹋了。但作者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她把自由与快乐充分还给了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让一颗童心绽放最美的花朵,让孩子的创造力和爱好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是呀!我们成人总喜欢孩子按着成人的思想去成长,给孩子许多的束缚和要求,甚至把孩子的未来完全按成人预设的路线规划好,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不去考虑孩子的喜好,把孩子当成了成人的附属品,当成了木偶,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快乐,造成许多孩子身心的不健康。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没有给学生一面自由发展的“涂鸦墙”呢?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安排,书写要端正,发言要响亮,纪律要遵守,连吃饭也要“静、快”。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作业上,有多少时间能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读自己喜欢的书呢?学生的个性缺乏自由成长的空间,学生的爱好缺乏自由成长的空气,学生的一切发展,都在教师、学校的指挥棒下“循规蹈矩”的生长,不允许自我的创新,不允许另类的表现,否则,就会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所以,正如作者所言:“给孩子一面涂鸦墙,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目的并非把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或科学家,也不是怂恿孩子干出格的事或干坏事,而是尽可能让孩子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理解孩子的尝试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的潜力才会真正挖掘,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今后的路才会走得很长很长!
二、给孩子一个不竞争的世界。
现在的孩子很累很累,因为家长喜欢给孩子创设一个无处不竞争,无事不竞争的世界,孩子在家长的“被竞争”中成了工具。成绩要竞争,才艺要竞争,小小年纪就成了“小大人”,学会了察言观色。作者非常反对这种急功近利的竞争,认为“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书中这样说:“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物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力量就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孩子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我们常用“格局”来评判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有的人你会感觉他身上有宏大的气场,体内蕴蓄着蓬勃的能量,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我们会说他“格局大”。有的人则心胸狭隘,或有小聪明小心眼小钻营,凡是很用心却很无力,内涵让人一眼望到底,我们会判断他格局小。一个人要想在江湖上立足,必须先远离江湖,躲进深山,无打扰地修炼,练好内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领。培养竞争力的奥秘正在这里。”
现在有很多家长只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岁就要上高价的早教班,认为这样才能很好的与别人竞争。上了小学开始,报各种的兴趣班、辅导班,希望孩子从小出人头地,从小就能竞争过别人。每次考试,比孩子还要紧张,只怕孩子输了竞争,从小给孩子灌输竞争思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竞争的高压下,养成了孩子“分分必较,事事必究”的心态,稍有不顺,就要焦虑不安,甚至有过激行为。试想,我们小时候也能做到什么都是最好的吗?我们也会考砸,我们也会输给同伴,我们也不都是超过同事,我们很多都是普通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要事事胜出呢?人无完人,天外有天,有一颗宽容的心、平和的心才是最好的,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在遇到困难时从容面对而不是绝望悲观,才会在社会上与人为善而不是不择手段,你的孩子才会真正享受到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快乐。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有修养、真正有内涵的大格局成长,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为什么要生孩子?”尹建莉老师说:“最美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我。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同行一段。”
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好,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好,不要急于采取什么政策去应对,教育的尺度要温和,要善于动脑筋,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就能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
第三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寒假里,有幸读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虽然这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现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对于教育,我们该给孩子的3个礼物:
1、深情而又无条件的爱。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2、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做了父母的人,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作为教师,我们也是如此,总是以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去约束他们,恨不得他们的每句话每一步路都是我们安排的。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会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老师和学生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更容易形成对立冲突关系。放平心态,学生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3、最大的平等是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学生更能让学生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学生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学生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学生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老师,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学生是平等的,不要以老师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老师交心。对于学生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更不能在学生有求老师的时候,趁机换条件,这样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学生,修炼自己,学生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
第四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近读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感触颇深。这本书理论扎实、案例详实,令人信服,如沐春风,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深深地感到,原来真正的好的教育就是充满爱,书中表述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而是如何理解孩子,悦纳孩子,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让孩子像自然土壤中的小树苗茁壮成长。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 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习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二: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第三:解决所有问题,唯一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变自己。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走向更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推荐给所有的妈妈们。(热控技术研究所分工会 刘绚)
第五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朱臣素
故事“手端银碗讨饭吃”: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野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完,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失去了招摇的资本,每天从金马车上剥一小片金子,换点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
尹建莉老师对这个民间故事的寓意是这么理解的: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最可靠的宝物呢?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以下三样东西。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部书,只要它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的我们比以前更重视阅读,大家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就是非常好的榜样,有时我听说某某家长每天晩上坚持给孩子讲故事,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自己有了孩子的人会懂,我们有很多理由做不到这件事情。很多时候,连自己想静下心来阅读的想法也没有。可是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他有没有爱上阅读,跟他所处的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一点我有个家长在家长会上做过分享,她说家里要营造阅读氛围,大人喜欢看书,孩子自然也会喜欢看书,如果大人真的不喜欢读书,哪怕手里拿的是娱乐杂志陪在孩子旁边,那也是好的。
我觉得阅读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宽广、人性的丰富。阅读的前提是要选好书,有的书让你更理解和宽容这个世界,有的书会带来糟糕的体验,这一点本人有亲身经历,在百度有个叫“戒小说吧”的群,里面有很多读错了书的人的血泪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以此为戒。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读好书。
第二件宝物是“自由”.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这点我们很多人都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你今天的性格有多少是来自你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什么有的人善于自己拿主意做决定,而有的人优柔寡断而更倾向于配合服从,有的人自信乐观善于交际,而有的人沉默孤独容易自卑。性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自己的成长方式和经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是一生中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人。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假如我们的父母懂得这些理念,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多放手一点,对犯错误更宽容一点,也许今天的我们就会少一点心理创伤,多一点身心和谐。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对不接纳不认可自己性格的人,该是多么绝望的一句话。当然,过去已经不能改变,父母还是那个父母,性格已经定型,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反省、修补、改善,给我们的下一代少一些伤害。
第三件宝物是“良好表率”.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看到这里大家会想到一个词“言传身教”,我的原生家庭造就了我,我和另一半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谈举止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方式都在无声地教导,可是有时我们明知道这有多重要仍然恶习不改,脾气坏的照样脾气坏,控制欲强的照样控制欲强,不爱运动的照样日复一日不运动,明知道读书重要还是不去读书,想想人的本性有时候是多么顽劣顽固。有人跟你讲道理,试图感化你,可是有时你根本听不进去,直到生活给你当头一棒。看着自己的孩子,他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不可爱的地方,想想那些不可爱的地方有多少是自己的影响,就没有了生气的理由。原来,任何时候,做好自己,完善自己,才是永远的主题。
如果说我们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阅读”,它完全体现在孩子自己身上;第二份礼物“自由”,它出现在成人和孩子的关系之中;第三份礼物则表现在成人自己身上。一个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无论你置身都是还是乡村,是贫穷还是富有,是高官还是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今天的故事和主要观点选自尹建莉老师的一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看这本书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这本书共有六个篇章,每篇文章都有核心观点,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我们从文章里可以看到作者说过的观点——阅读、自由、良好表率,尹建莉老师对我们当下儿童常出现的“多动症”“自闭症”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