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摘记

时间:2019-05-13 12: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摘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摘记》。

第一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摘记

上班路上,遇到一位妈妈送孩子上学,小学生模样的女孩因为外套拉链怎么也拉不上急得哭起来,妈妈骑在电动车上一副马上就要走的样子,不耐烦得埋怨:就知道哭,除了哭你还会做什么?!这时邻居小伙伴来帮忙,妈妈态度更凶了:就知道瘪嘴,你还能做点什么,这么没出息!

以前看到类似的场景我除了一声叹息之外会在心里暗暗的想,我可不要做那样的妈妈。但仅此而已。我们作为旁观者时总是能清晰地看到有些行为不可为,对孩子的伤害显而易见。可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换个场景,换个方式,你真的做到充分尊重孩子,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吗?或者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么做呢?怎么做才更好呢?

读完尹建莉的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引起我经常做这样的思考。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我还没做妈妈,当时凭着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读完,觉得很多做法太好了,但案例毕竟有限,做了妈妈之后反复看可实践可操作的毕竟有限。育儿的路上问题百出,要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做法就好了!可孩子也不一样,有些方法觉得很好,操作起来不见效果。读完这本书的收获是,育儿是一种理念,只要大方向对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不用问别人你该怎么做,你和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也最了解她,你最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我自己的总结是:做好自己,尊重孩子,爱他如他所是。

将书中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方便自己随时阅读,修正自己,提醒他人。

1、送给孩子的三件宝物:第一件宝物是“阅读”;第二件宝物是“自由”;第三件宝物是“良好表率”。

2、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3、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

4、“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

5、孩子像雷达一样,能准确感觉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开导孩子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孩子是会听出来的。他不但不相信,反而更难过。

6、一个人想要在江湖上立足,必须先远离江湖,躲进深山,无打扰地修炼,练好内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钱。培养竞争力的奥秘正在这里。

7、成人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成人淡定了,孩子才能淡定。

8、孩子和同伴相处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9、如果家长平时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理抗体”了。

10、国际母乳协会有一句著名格言“看孩子,别看钟”,再小的婴儿都不是机器人,母爱的直觉可以胜过任何教科书。母亲不需要计算自己给孩子喂奶的次数,就像她不需要计算亲吻孩子的次数一样。

11、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12、请注意,一定仅仅是“建议”,不是披着建议外衣的说服。

13、培养孩子专注力,这是个伪问题。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有的孩子会全神贯 注于一件事,这是个体差异,主要取决于孩子对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感兴趣。心理学能解释注意力现象,但没有谁说可以培养。

14、那些对功课不热心的学生,在训练之下念完大学,将来成为没有想象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他们本来也许是上等的技工、顶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

15、严格管教的背后就是心理受阻,法官型父母最容易培养囚徒型孩子。我们是要一个健康快乐的清洁工,还是要一个学富五车的神经病?这是值得思考的。

16、条件:要么有懂他的家长,要么遇到理解他的老师。人生只要获得一种幸运,“牛顿”就不会成为“牛倌”。

17、向孩子推荐一些好玩的游戏,或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加强正面价值观引导等。儿童天然地对邪恶的东西有抗拒和抵触,如果他心理是健康的、阳光的,他是不会轻易受到坏东西诱惑的。

18、判断游戏的好坏原则:第一,孩子的参与程度高不高;第二,孩子投入的主动判断多不多,第三,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19、不管不是不负责任地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而是无为而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作为,却是最有效、最长远、最有力的一种方法,可谓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

20、所谓“不管”是不动声色、没有斧痕地管,即在不跟孩子形成对抗和冲突的基础上,想办法发展孩子的正面潜能。

21、是不是总是被孩子的情绪绑架,本来不该买的东西,孩子一哭闹,没办法,就给买了?如果家长的言和行是混乱的,孩子的思维就会乱套。

22、“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才艺班,他的大脑都会健全地发展。”

23、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24、大多数5岁前的儿童,尚未形成自我规范意识,要他们静下来学习乐器,对家长、教师及孩子本身都是一种折磨”

25、孩子学艺过程中家长进行外围服务就够了,对具体的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不要太深。家长如果表现得太积极,很容易消解孩子的兴趣和责任感,让他觉得是在为爸爸妈妈学。

26、有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你在让孩子哭泣、忧郁、屈服,还是让他欢笑、平和、悦纳

27、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28、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由于行使正义而变得正义,由于练习自我控制而变得自我控制,由于做出勇敢行为而变得勇敢。”

29、我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得不如别的家长好?或者是我没看见自己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相处中,我原谅过他什么错误?对他的什么缺点能一笑了之?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重要,还是我出口恶气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残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齐全,身体健康,这是不是他给我的回报呢„„这些父母没有 恶意,只是做事不妥,天下没有完美父母,我的父母也可以有缺点。30、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31、以不危险、不过度打扰他人为底线,给孩子充分自由,真正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尊重,孩子就会慢慢变得更懂事可爱。

32、卢梭说:“当上帝希望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是不会吩咐另一个人去告诉那个人的,他要自己去告诉那个人,他要把他所希望的事情记在那个人的心里。”

33、儿童不需要早早形成一种可识见、可总结的习惯,不要先制定出一个“习惯”的框子,然后强制孩子用行为去填充。儿童事事都听命于一个成天教导他的权威,疲于应付,他的能量无法聚集,且越来越不会动脑筋了。

34、一切培养习惯的行为都要首先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在愉悦感中去慢慢形成。

35、真正的好习惯,或者说最大的好习惯,是孩子有能力也有兴趣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务。培养习惯的原则应该是“顺应自然,适当推动”这八个字。

36、令孩子不快的坏方法来清除坏习惯,几乎都会失败,会制造出更大的坏习惯。

37、在完美期待中成长的孩子,天性被过度驯化,其作为独立的“自我”无法正常舒展,却耗散太多的精力去适应他人的要求。

38、一个内心积淀太多负能量的人,最终也许会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在别人看来也许很完美,但其内心世界则不柔和不自在,是僵硬的、冲突的,较少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39、老子说“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盈,即完满,冲,即缺憾。也就是说,有缺憾才是真正的完善,才有永续发展的动力。

40、母亲的怀抱、气息、声音等等,所有的陪伴都是孩子的心理奶水。

41、你用何种眼光看待孩子,用何种方法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将以何种状态面对世界。

第二篇:教育教学摘记

教育教学摘记

“i+1”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朗乡局第二小学 刘艳秋

(一)“i+1”教学法的过程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环境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由简而繁,逐渐提高。Krashen把实施“i+1”教学法的过程分成4个阶段:

(1)Pre-Production(2)Early Production(3)Speech Emergence和(4)Intermediate Fluency。

在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自然地谈话,使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并且突出。重复重点词汇。教师通过身体动作和视觉提示,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只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和执行简短的英语指令,做出非语言性的反应。许多学生开口之前要经过一个“沉默”的阶段,这是正常的。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不要多催逼。

第二阶段,教师自然地和学生谈话,选择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继续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对简单的英语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此外,教师可以使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Wh-起首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要求学生用

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学生应能听懂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

第三阶段,教师使用自然、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谈话,用How起首的特殊疑问句提问,要求学生用短语或完整的句子作解释,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人交流。

第四阶段,教师可以继续使用直观教具,强化重点词汇。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或要求描绘一个情景,引导学生使用英语。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能用英语随意交谈,广泛参加各种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并能在英语课上,用流利的英语答辩和讨论问题。

(二)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英语

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是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音。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一般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可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凡能以英语表达的,如讲解、练习、测试和安排、布置家庭作业以及奖励、评讲等,都尽量使用英语,避免使用汉语。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英语语言能力的特点,使用的语言应简单易懂。2.使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和课文情景等。学生可以跳过母语。直接把英语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

3.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适当用英语解释英语。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坚持大量重复和操练

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一般来说,教师在操练课(如学习口语)上讲的比例最多不应超过25%,而学生应允许讲75%,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想方设法以学生的操练代替讲授,使学生通过操练掌握语言点。

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这种做法可体现在让学生操练对话、背诵对话、交际等。

比如说。学新单词like时,先让学生理解like是“喜欢”的意思,然后请同学翻译、造句。孤立的单词难记住,对这个单词加以运用才容易掌握。可用句子有: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

每次叫两位同学,一问一答。每次都对学生的对话做出适当的评价,使学生立刻体会到成功运用语言的喜悦。

口头操练的句子,句子要短,而且尽量没有生词。又比如,学习口语“你是哪里人?”,先在黑板上写出基本句型:

问:Where are you from?或 Where do you come from?

回答:I'm from+地名

然后要求学生互相问问题,可以同桌练,也可以请一排同学起来,形成“链条式”对话。

如学生A问学生B:Where are you from?

学生B:I'm from Xiao Shan.学生B问学生C:Where do you come from?

学生C: I'm from Hang Zhou.多数学生对这种操练很感兴趣,在提问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就将外语当作进一步了解周围环境的交际工具来使用。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可做较高层次的练习,如根据指定情景自编对话等。

有时候想法是正确的,只是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的理想.就象"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英语",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遇到问题,就会忍不住用汉语去解释,生怕学生不懂.这样只会让自己更累,让学生学得更累.坚持使用英语教学!

第三篇:最美最简单的教育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因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认识了尹建莉老师,又有幸读了尹建莉的另一本书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堪称“家庭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书籍”,书中理论扎实可信、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复杂的教育,其实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教孩子。

读罢此书,我对“教育”这个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要想将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教育好,并不是靠威严就能将他们征服的,更多的还是“尊重”。尹建莉老师在书中的几个观点特别令我印象深刻,她从自然和人性的角度去解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细节,使我豁然开朗。

一、给孩子一面涂鸦的墙。

书中的圆圆喜欢涂鸦,喜欢自由涂鸦,把家中的白墙当成了画板。但作者没有训斥,没有用家长的威严去阻止,而是把涂鸦的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充分享受涂鸦的快乐和自由。作者这样说:“一面墙的光洁值多少钱?即使你不喜欢孩子乱涂乱画,也可以“忍痛割爱”,把这份自由和快乐送给孩子,过几年把墙重新修整一下不就行了。而孩子回报你的,往往是无法以价钱衡量的才华和丰沛的情感。”

文中的故事想必每个做家长的都遇到过,一般的家长采取阻止、劝说、批评的方式来扼杀孩子的涂鸦行为,认为孩子这是在搞破坏,把好好的墙壁糟蹋了。但作者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她把自由与快乐充分还给了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让一颗童心绽放最美的花朵,让孩子的创造力和爱好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是呀!我们成人总喜欢孩子按着成人的思想去成长,给孩子许多的束缚和要求,甚至把孩子的未来完全按成人预设的路线规划好,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不去考虑孩子的喜好,把孩子当成了成人的附属品,当成了木偶,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快乐,造成许多孩子身心的不健康。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没有给学生一面自由发展的“涂鸦墙”呢?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安排,书写要端正,发言要响亮,纪律要遵守,连吃饭也要“静、快”。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作业上,有多少时间能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读自己喜欢的书呢?学生的个性缺乏自由成长的空间,学生的爱好缺乏自由成长的空气,学生的一切发展,都在教师、学校的指挥棒下“循规蹈矩”的生长,不允许自我的创新,不允许另类的表现,否则,就会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所以,正如作者所言:“给孩子一面涂鸦墙,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目的并非把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或科学家,也不是怂恿孩子干出格的事或干坏事,而是尽可能让孩子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理解孩子的尝试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的潜力才会真正挖掘,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今后的路才会走得很长很长!

二、给孩子一个不竞争的世界。

现在的孩子很累很累,因为家长喜欢给孩子创设一个无处不竞争,无事不竞争的世界,孩子在家长的“被竞争”中成了工具。成绩要竞争,才艺要竞争,小小年纪就成了“小大人”,学会了察言观色。作者非常反对这种急功近利的竞争,认为“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书中这样说:“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物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力量就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孩子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我们常用“格局”来评判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有的人你会感觉他身上有宏大的气场,体内蕴蓄着蓬勃的能量,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我们会说他“格局大”。有的人则心胸狭隘,或有小聪明小心眼小钻营,凡是很用心却很无力,内涵让人一眼望到底,我们会判断他格局小。一个人要想在江湖上立足,必须先远离江湖,躲进深山,无打扰地修炼,练好内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领。培养竞争力的奥秘正在这里。”

现在有很多家长只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岁就要上高价的早教班,认为这样才能很好的与别人竞争。上了小学开始,报各种的兴趣班、辅导班,希望孩子从小出人头地,从小就能竞争过别人。每次考试,比孩子还要紧张,只怕孩子输了竞争,从小给孩子灌输竞争思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竞争的高压下,养成了孩子“分分必较,事事必究”的心态,稍有不顺,就要焦虑不安,甚至有过激行为。试想,我们小时候也能做到什么都是最好的吗?我们也会考砸,我们也会输给同伴,我们也不都是超过同事,我们很多都是普通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要事事胜出呢?人无完人,天外有天,有一颗宽容的心、平和的心才是最好的,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在遇到困难时从容面对而不是绝望悲观,才会在社会上与人为善而不是不择手段,你的孩子才会真正享受到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快乐。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有修养、真正有内涵的大格局成长,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为什么要生孩子?”尹建莉老师说:“最美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我。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同行一段。”

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好,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好,不要急于采取什么政策去应对,教育的尺度要温和,要善于动脑筋,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就能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

第四篇:小学教育理论摘记

理论摘记: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是否巧妙、合理、艺术,教师应在备课时围绕教学目的作出科学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方法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课堂提问常用巧门。近两年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如下几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抓关键内容提问。所谓的关键内容,就是对整章、节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的知识点,或是学生学习时有困难的关键知识,抓住这些内容提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学生掌握教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采用数方格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接着问:“如果有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土地,用数方格法方便吗?怎么办?能不能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呢?上述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抓关键字词提问。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都表述精炼,一字一句均有深刻含义,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例如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在关键字词“只有”处提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就会引起重视,经过思考明白“只有”的含义,进而理解了定义的内涵。

三、抓内容的对比提问。教材的编写体系是螺旋上升的,前面的知识总是后面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学时要尽量挖掘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提问加以对比,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结成知识网。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设如下提问:在此,除法、分数中,①前项、被除数、分子是什么关系?②后项、除数、分母是什么关系?③比值、商、分数值是什么关系?④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⑤谁能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分析、比较、知识的迁移,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抓知识的规律提问。教材中每章节的知识安排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抓住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如在教学“分数小数互化”时,学生先将3/10、17/30、17/20、1/4、1/9、2/25、2/21化成小数,再观察结果、寻找规律,然后教师提问:①在这些分数中哪些分数的分子能被分母除尽?②把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你能找到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吗?通过这样一步步的提问,就可引导学生找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总的来说,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取长补短,就能使课堂提问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2015.3

第五篇:美文摘记

美文摘记

1生活里,有很多转瞬即逝,像在车站的告别,刚刚还相互拥抱,转眼已各自天涯。很多时候,你不懂,我也不懂,就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听着听着就倦了,看着看着就厌了,跟着跟着就慢了,走着走着就散了,爱着爱着就淡了,想着想着就算了。

1.其时,我很累了,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怎么样。有时候我可以很开心的和每个人说话,可以很放肆的,可是却没有人知道,那不过是伪装,很刻意的伪装;我可以让自己很快乐很快乐,可是却找不到快乐的源头,只是傻 笑

2..有时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有时候,夜深人静,突然觉得不是睡不着,而是固执地不想睡。有时候,听到一首歌,就会突然想起一个人。有时候,别人突然对你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自己开始百感交集。------丢了的自己,只能慢慢捡回来。4.没有人有耐心听你讲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没有人喜欢听你抱怨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这世界愿意倾听,习惯沉默的人,难得几个。------我再也不想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那些挣扎在梦魇中的寂寞,荒芜,还是交给时间,慢慢淡漠。

3.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鱼缸里的鱼儿,永远不会感到无聊。我宁愿是条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曾经遇到的人,曾经做过的事,都可以烟消云散。

4.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最后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所谓练习微笑,不是机械地挪动你的面部表情,而是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

5.曾经在某一个瞬间,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和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的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 6.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7.有些伤口,时间久了就会慢慢长好;有些委屈,受过了想通了也就释然了;有些伤痛,忍过了疼久了也成习惯了……然而却在很多孤独的瞬间,又重新涌上心头。------其实,有些藏在心底的话,并不是故意要去隐瞒,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

8.感情再深,恩义再浓的朋友,天涯远隔,情义,终也慢慢疏淡。------不是说彼此的心变了,也不是说不再当对方是朋友,只是,远在天涯,喜怒哀乐不能共享。------原来,我们已是遥远得只剩下问候,问候还是好的,至少我们不曾把彼此忘记。

9.世界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10..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11.人生是可以设计的,生涯是可以规划的,幸福是可以准备的。

12.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13.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的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下载《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摘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摘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笔记摘记

    读书笔记摘记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有一种幸福叫满足,有一种伟大叫平凡。 有情叙往事,无官开新卷......

    读书摘记(最终定稿)

    读书摘记 1、父母不仅是孩子生命中的守护神,更是孩子灵魂的塑造者。 2、爱默生说:“挫折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和重要启示,在逆境中,人才能真正展示自身的实力。” 3、世上的事情往往......

    读书摘记

    (一)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篇谈狐的文章。文章大略为:有客问狐仙最怕什么,狐仙回答说:狐!客惶惑不解,问:“既是同类,何以畏之?”狐仙正色曰:“天下唯同类可畏也……凡争产者,必同......

    《秘密》摘记

    我们都具有无穷的力量,我们都被同样的定律引导着。我们都依序着一种力量、一种定律——吸引力定律。 你心里想的一切都会吸引到生活中来。 我们的任务是专心想着自己想要的......

    工作摘记

    层压四巨头之管玉峰篇 去年岁末,始出校门。奔波疾走于尘世,茫然失措间,骤然停留在校区附近一座光伏厂。能源新生,厂房新建,一切从零开始了。 初见管玉峰,中等身材,微微发胖,貌似一......

    读书笔记摘记

    专业理论知识摘记关于教学途径古今中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直接认知又有具象写生与抽象写意和与记忆想象创......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摘记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 阅读摘记20090409 《教育是慢的艺术》已经看了二遍,却因杂务羁绊了手脚,笔记跟不上。如今的情形,正如林语堂所说的那种境况——整日忙忙碌......

    最美女教师,最美的风景

    最美女教师,最美的风景5月8日晚,正当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要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