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漪读后感
《教育教学求索》读后感
阅读于漪老师《教育教学求索》一书,追寻与感悟于漪老师的人格魅力。书中有那么一段叙述让我记忆犹新:“2000年,我从教50周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为此拍了一部专题片。在片子的开头,我几乎不加停顿地报了自己教过的100多位学生的名字,许多人惊奇,一位71岁的老人怎么会保持如此出色的记忆力。实际上,是我几十年来始终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是‘目中有人’给了我这个‘特异功能’”。“从教50周年”“几乎不加停顿地报出100多位学生的名字”“71岁”,这些数据组成的似乎是一个奇迹,然而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因为无论从书中哪个章节,我们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学生,始终是于老师教育教学中放在首位思考的,“生本意识”深深扎根在于老师心田。在于老师的教育观中,她反复强调的是“育人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终极追求”“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在教师的职业观中,她说“学生没有第二个青春”“国家把自己的希望交给我们,人民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我们,对我们寄予无限的期望。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必须对学生的终生成长负责,必须教会学生终身发展”,于老师始终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当今的教育,教师站得更高,学生才能走得更远。于老师之所以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不仅在于她有高瞻远瞩的目光,还在于她俯下身子爱学生,于老师说“对学生的爱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身体力行”。在谈到她的“学生观”时,我们看到她是如此平等地对待、理解学生,“要站到学生世界之中用心去眼看耳听”“教师要有眼力,要巨细不漏,越是细微之处,越不让它在眼皮底下溜走”“尽管那些细微的表情或动作瞬息即逝,教师迅速捉住,和彼时彼地彼事联系起来思考分析,就可窥见学生心中的那‘一角’,可以窥见他们对某些问题的所思所想,大至社会、人生,小到一句话语。”所以,于老师会从学生课堂上不以为然的笑中体察到自己教学语言的不妥;会在调皮学生的身上挖掘出闪光点以激励他,于老师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艺术品”“亦师亦友,教学才有针对性”。于老师在理性思考指引下全心投入教育教学,于是,拥有这样的“特异功能”也自然成为了可能。
于老师之所以能以学生为天,又踏在坚实的语文教学大地上的原动力是她强烈的使命意识。于老师努力地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誓言“让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教师应该拥有这样的人生标杆和生命境界。”这样的追求成为于老师内在的生命需求,这样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她为钟情的语文教育“消得人憔悴”,却依然无怨无悔。于老师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一辈子在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终生进步。”“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而是应把它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认识。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正因为如此,于老师至今还能站在语文教学的潮头上,引领着大家奋力前行。在今天多元经济、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于老师的忧患意识更强烈,“特别在今天这样的多元时代,教师的导引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于是,我们更理解了一个八十高龄的老人为什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不顾自己身体病弱,依然充满激情地投身于语文教育的洪流中,关注教改、创设基地、指导教师、观课评课等,每一次,都是全心投入,激情似火,她说“直到今天,我依然不知老之已至,不能也不愿放下我心中的事业,这一使命将伴随我生命的始终,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我无怨无悔。”于老师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所以,读这样的词句你不会感到丝毫的矫情,在于老师真诚的奉献面前,我们所能做的是无比的敬仰,是虔诚地学习。
愿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拥有不假思索就能报出足够多的学生人名的“特异功能”;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无痕地渗透学科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愿“让生命和使命同行”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人生誓言。
第二篇: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
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
(一)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细节,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好。每个修炼都可以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在这里我要介绍自己体会最深的五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有道是“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为“审美的客体”,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作为教师本身就是美的传播者。因此,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要使语言具有亲和力,就要注意平时言谈要和蔼可亲如春风化雨细细密密润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做到活泼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涩;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也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四、教师要与家长常沟通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要做的工作。但往往是有事的时候才联系,而且多半是作业不交或者出了什么事故的时候才联系,所以,许多家长都条件反射似地怕接老师的电话。本书就提出很好的建议:教师应该在休息的时候,打两三个电话,与家长闲聊一会儿,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长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预防很多事故的发生,比“亡羊补牢”般的事后谈话效果更好。
五、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从书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求自己: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
(二)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品读《教育魅力》,使我意识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
(三)《教育魅力》一书是教育界名声赫赫的于漪老师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钥匙。
于漪老师在书中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书中于漪老师和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的迷人的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切地体味到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书中给我冲击力最大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上海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腔真诚。于漪老师对教育的经久不息,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读罢此书,做为一名教师,我更要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第三篇: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
翻看《教育魅力》这一书,如同看一部教育进行史的电影,书本共分为八大章,每一章阐述的要点各不相同,不能一一详述。其中书中的第三,四,五,六这四章对我印象深刻。无论是“教师教育魅力现状调查”,还是“教师教育魅力探源与代际传承”都让我对教师这一个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到身为一个教师强大的荣誉感与任务责任感。而“现代老师教育魅力的基本构成”与“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翻看着一个个案例,这一切多么的熟悉啊,这不就是我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情景么!
以身作则,榜样的开始……
引述第五章第105的内容:“也许,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恐怕是真正做到师生平等……所以师生平等是一个现代老师应有的人格内涵,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参与者和导引者;体现在师生交往中,彼此是朋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时光回到开学初,学校组织班主任对初一的新手进行学校行为守则的学习。当学生大声的朗读“女生不佩戴首饰……”我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手链,虽然学生没有表现异样,但第二天,我还是悄悄地将手链与项链等首饰摘下来了,我觉得摘下的是首饰,戴上的是公平。要求学生做到,老师更应该做。花季少年哪个不爱美,在孩时,我们时常对老师的衣着评头论足,如果有天老师换了个发型,或戴了个首饰,我们往往会兴奋地听不进课,忍不住偷瞄多次。我们想让孩子以朴素形象出现,老师总先要带个头吧,和想像中的一样,在“佩戴首饰”这一点上,我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管孩子们,或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同样,在上课时约束自己戴手表而不戴手机,上课尽量不迟到,上课时不喝水等等,一些小细节不容忽视,我们对学生迟到很反感,而学生何尝不是呢?凡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多思考,对我们平日的言行有更多的约束,点点滴滴却在学生心目中提升老师公正的形象。
家校联系,关爱的表现……
引述第五章第127的内容:“我们常常抱怨说,今天的孩子是不缺乏爱的,他们被两代家长包围着,在蜜罐中长大。其实这也是要区别而论的。前面说到的农民工的孩子,还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的孩子,他们在物质上是不丰富的,甚至相对匮乏;在心灵上,他们更有一种自卑情结,这种心理很容易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或偏执孤僻。所以无私博大的师爱对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就格外重要。”
我所工作的单位是一所靠近城郊的示范性农村初级中学。班中学生情况是这样的:54名学生中有30位学生家长是离开自己的家乡来海盐打工的新居民,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是服装厂,工地等一些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没有休息日的工种。而且他们还经常换工作,子女就这样跟着他们东奔西走,没有固定的职业,没有固定的住所,也就没有固定的学习环境。
小陆就是因为父母工作关系,他们全家搬去秦山生活,这给小陆上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的学校与小陆现在的家有30分钟的车程,而且要换乘两辆车,公交车总是不按点出发。新开学的几天小陆都迟到了。小陆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心灵手巧,不仅是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榜样,也是老师满意的得力助手。由于迟到给班级“七项竞赛”扣分心里十分自责,再加上无法马上适应新环境,小陆的成绩直线下降。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能就这样把学生耽搁了,我不仅与小陆的家长频繁地通电话,也与校领导商量对策,争取双方面的努力,让小陆能住校或是改变现在的学习环境。我给小陆打气,在给她的周记评语这样写道:“你们全家人现在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你父母的任务是努力赚钱,让你能留下来提供前提条件,你的任务是努力学习,争取名列前茅,为你能留下来创造必要条件。眼下是困难的,但我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相信经过这一段时间地磨练,你会更珍惜学习的机会,收获比别人更甘甜的果实。”由于小陆家长积极行动,小陆的学习生活终于踏上了正常的轨迹。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班中有学生家里遇到了一些难事,认真跟家长沟通了,在我看来也是一件我必须做的事。或许在小陆学习生涯中还没有遇到这样关心过自己的老师,或许小陆的父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为自己孩子着想的老师,他们非常感动,打电话道谢,后来小陆也转回沈阳读书了,但我们之间的情义没有断。小陆经常在QQ上向我汇报她的学习情况,小陆的爸爸在过年过节会发来信息,打来电话问候,每次都非常客气地邀请我去他们东北的家。非常质朴,非常热情,非常好客。有时连我自己也被感动了,在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感恩。也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在教师节的那天,我也去看看以前帮助过我的老师,扶持过我的学长。“常怀感恩之心,生活再苦也是甜。”这也是我从小陆一家人中学到的,工作很苦,总有收获的季节,生活再累,总有甜蜜的时刻。困难再多,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这也激励着我自己更坚定地走教书育人这条路,更努力地“为学生的明天”而奋斗。
不离不弃,决不放弃的勇气……
引述第五章第175的内容:“佛说,没有分别心即为大善。但人是难以做到没有分别心的,老师也是人,对于一个反反复复犯错甚至违法的学生,老师仍费尽心力地拉他回头,渡他去光明的彼岸,这是对爱的境界的超越和提升。”
小刘,聪明,长得帅,成绩中等偏上,非常具有个性。
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机智,聪颖的男孩子,要他言听计从或许太难了。大家开心拍集体照,他却不愿配合,我悄悄地拉他到身边,“虽然老师知道你不爱拍照,但蒋同学马上就要离开我们回四川了,或许我们这辈子也不会再遇上,你说我们该不该给我留个灿烂的笑容,美好的回忆呢?你知道怎么做吧!”
我也曾想说服他参加班干部竞选,迎头却是一盆冷水。“我不想当班干部,我管不住自己!”“说不定你当了班干部之后不仅能管住自己也能管住其他同学了呢?”“当这个太约束了,还是我现在这样最好!还有当班干部动不动就告密,我最鄙视这种行为了!”“什么叫告密?你做得很好,班干部会无缘无故指责你么?作为一个学生理所当然要遵守校纪班规的,如果做不到,全班同学都有权指正你。你要看看班上的同学在周记中怎么评价你吗?班中有这么多双眼睛,看得清清楚楚,你是个聪明人,心中也一定明
明白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想是一次有策略的“贿赂”战,我却又提前败下阵来。
我也曾静下反思,想想问题是否出现在我身上,还没等我检讨完作出进一步改正时,英语老师向我反映:课堂上他老起哄,不得不把他请到教室最后面;科学课,他老跟隔了四五排的同学“打长途电话”;语文课,他随着老师走动的位置自己安排坐姿,还指手画脚模仿老师,引起同学们发笑;思品课,社会课上更是“喋喋不休”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就像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默默地听着各任课老师的诉状,着急地而又迫切地想改变现状。
跟家长联系后,才为他的各种思想行为找到“出处”。据他父亲所说小孩是随着他们来海盐工作才转学到我们学校读书的。由于父母工作不稳定,所以他经常经历转学。前两年是在上海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他们那所学校纪律管得很松。下课后,学生可以到去小卖部买东西吃;到台球店打台球;到游戏厅玩游戏;而且学校的教学纪律也没有我们学校这样约束。
当且这就是病因吧!不管以前他就读的是什么学校,以前在学校是什么行为,现在进了我校就读就该遵守我校的校纪校规,这点没错吧!经过几次肯切交谈,小刘的家长也与我取得共识,决定一起努力纠正他在行为上的过失。
可那小刘还真会整事。比如今天手上带个戒指炫耀一下;明天看到他载着女生骑在路上;还有同学告诉我,小刘经常下课去找(2)班的一位女生或放学后等她,而那位女生亦常出现在我们班门口,好像与小刘传递着什么信件。
或许这些事都算不什么,只是一个小男孩爱出风头,爱表现的行为,但临近期末的这件事,着实让我失望,甚至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也产生怀疑。
离期末考只有一个星期了,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紧张复习,政教处王老师突然打电话通知我,请我班的小刘马上背着书包到政教处报到。我心中“咯噔”一下,看来事情不妙,我校的政教处专门处理学生违纪违规的部门,正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小刘到底犯了什么事非念“紧箍咒”不可?
下午事情终于查清楚了,原来小刘因为“哥们义气”伙同8班的两位同学一起敲诈8班的另一位同学,其中小刘给他们出主意,其它两人参与实施计划并动手打人。此系恶劣事件,学校将会从严从重处理。
作为班主任没有及时发现并阻止学生发生这样的事情,我难辞其咎。我觉得很抱歉,也觉得有些委屈,和小刘接触的一年时间来,尤其是下半学期,真是时时刻刻紧盯着其动态,差不多每天谈一次心,三天与家长联系一下,在小刘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可收到了这样的效果。这不是莫大的讽刺么!
在假期里我一遍遍地回忆与小刘相处的时光,一遍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再地问自己“真是是束手无策了吗?”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突然让我眼前一亮,“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从这里我听到一个声音:教育需要时间,需要尝试,需要等待,需要坚持,用“永不放弃”的精神去开启学生的心灵窗户,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教育的魅力,更是一位老师的魅力!
1984年,丘吉尔应邀在牛津大学举办的主题为“成功秘诀”的讲座上发言。他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那段“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的岁月。学生的明天,就是我的成功,我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
在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事情很小,事情很短,事情很真。有时我都会忽略了,但回忆起来总是很快乐。从踏上教书育人的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为了学生的明天”为己任,关怀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绩。有时,言传不如身教,更多时候我们是“教学相长”。我相信老师的魅力就是在与学生共同成长时不停地积累起来的,和学生在一起,我们可以一起进步,一起快乐,一起成长。正如《教育魅力》一书这样提到“教育魅力绝对不是神秘定之物,它既不是模范老师的专利,也不是精英老师的特权。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成为魅力老师,都可以拥有一份独具鲜明个性的教育魅力。”这就给我更大的自信,相信通过自我实践的摸索和理论的研究,及从那些具有教育魅力的前辈身上寻找启示,一定能形成自己“独具鲜明个性的教育魅力——为了学生的明天”!
第四篇:教育魅力 于漪 读后感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的钥匙
读后感
两个月的假期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细节,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好。每个修炼都可以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
在这里我要介绍自己体会最深的五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有道是“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为“审美的客体”,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本身就是美的传播者。因此,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要使语言具有亲和力,就要注意平时言谈要和蔼可亲如春风化雨细细密密润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做到活泼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涩;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也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xu
四、教师要与家长常沟通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要做的工作。但往往是有事的时候才联系,而且多半是作业不交或者出了什么事故的时候才联系,所以,许多家长都条件反射似地怕接老师的电话。本书就提出很好的建议:教师应该在休息的时候,打两三个电话,与家长闲聊一会儿,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长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预防很多事故的发生,比“亡羊补牢”般的事后谈话效果更好。
五、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从书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求自己: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首南蔡家小学 徐**2013年9月 xu
第五篇:于漪观后感
在看完关于于漪老师的纪录片《教师》之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于漪老师的每句话和每个事迹都深深触动着我,我现在觉得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更多的是一个人灵魂和思想的引导者,是爱和宽广胸怀的化身。看完整个视频,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于漪老师的思想和品质。
第一,在教学方面。于漪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她一生听了2000多节公开课,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徘徊,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可见一斑。没有这样的热爱,是不可能造就如今巨大的成就和影响。于漪老师将她的语文教学看成是一种使命,生命与使命同在,所以于漪老师的每节课都是一堂精心设计的课。她随时向老教师请教,同时她为了改自己的课堂用语,把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背出来和写出来,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她把每节语文课都当艺术作品来上,课后有教后笔记,里面记录了每节课的成功之处以及经验教训。每节课都有新的教法和新的内容,绝不重复。在于漪老师看来,上课的质量影响到孩子生命的质量,教学是用生命在歌唱。只有热爱教学才会有工作的热情,于漪老师总结出了语文教学的三要素:一是有爱国心,二是有文化积淀,三是语言有文化含量。一个好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正是因为于漪老师在学生时代碰到了好老师,所以她始终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她一直对这些恩师带着感恩的的心。
第二,在育人方面。于漪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了老师,就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为他人着想。于漪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要使孩子与我们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与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我们老师要想让学生信服我们,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来教育学生,而应从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来慢慢的引导。于漪老师曾经遇到一个不听话的学生,于是一气之下说了一句她的外号,但于漪老师曾经承诺过不会说她的外号,但这次还是说出来了,后来于漪老师发自内心的感到后悔,并对该学生道歉,这种道歉是源于对人性的尊重和自己的承诺。而如今又有几位老师会对学生道歉,对此我也感触颇深。于漪老师没有骂过任何一位学生,没有挖苦过任何一个学生,老师应有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这种包容不是居高临下的,是走在学生心里头的,与学生平起平坐,体会他的情感和想法,只有这样才会有共同语言。于漪老师曾经带过差班,但她通过自己的真诚,告诉学生她讲的对的必须要听,不对的学生可以批评,以这样一种平等的态度使学生开始接受自己。正如她说的那样,对学生要丹心一片,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会受自己学生的爱戴。
第三,在师德方面。于漪老师无愧于教师楷模的称号。曾经于漪老师去一个学生家家访,那个学生得了肺病,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于是于漪老师用自己一半的工资去给这个学生买药,在她看来这是老师应有的修养。她对孩子有特殊的悲悯。学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对学生的关心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师爱的最高境界,师爱超越亲子之爱。于漪老师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于漪老师的: 于漪老师对学生是充满爱和欢喜的,和学生是心与心的沟通。所以,几十年后这些于漪老师的学生仍然背得出老师的话,可见于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多崇高的地位。即使自己走上管理层,于漪老师也不忘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她自己身体力行,告知其他老师学校的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并激发教师的奉献意识与创造精神,使教师觉得在学校不仅是谋生的需要,更是对价值的追求。于漪老师对教育有信仰般的热爱,别人把她比作教育界的梅兰芳。她不是仅仅口头上说说以学生为中心,而是用行动检验自己爱学生,用自己的言传和身教感受教育的情怀,即使退休后仍然关心教育,爱着学生,爱着教育事业。第四,在教研方面。于漪老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出版过《教育的姿态》一书,在语文学习方面发表过《弘扬人性改革弊端》一文,这后来直接影响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在文革后,语文教学理论一片空白,于漪老师于是出版了教学实录和磁带,语文教学探索,语文备课手册,这些都是不停思索和探究的成果。针对教师素质的问题,于漪老师第一个站出来做了相关研究,她出版了《现代教师发展丛书》和《现代教师学概论》等著作,探讨了教师学的研究方向,学术价值,教师的魅力和文化底蕴。她的梦想就是中国有自己的教师学,所以她专门成立了教师学研究基金,通过对教师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和育人水平。
正如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所阐述的,教育是解放学生,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热爱教师职业,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个崇高的事业,教育是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我为身为一个老师感到自豪,也深知老师任重道远,但老师的目标不会变,就是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恩泽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