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存者》观后感
《幸存者》观后感--25季菲律宾第一集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你想做一个幸存者,成功者,你就必须懂得以智取胜、斗勇斗智,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坚持到底,不屈不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只有这样你才会有赢的机会,你才不会被别人所淘汰,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最终成为一个幸存者。
《幸存者》是美国热播的一个节目,用主持人的话说它是电视上最刺激的冒险节目,也是最危险的,节目的戏剧冲突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得以实现的,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一是人与人的冲突。这两种冲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为设置的,是建立在游戏规则的强迫性和巨额金钱诱惑性的前提基础之上的。为强化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节目将播出的地点选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这里没有丰美的水果,更不允许幸存者们自带食物,他们只能像当年鲁宾逊那样自己砍柴、生火、搭房、造筏,过着吃昆虫老鼠、被虫咬、受蛇蝎惊吓的生活。为了生存,参加者不得不用尽各种招数,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了高潮。由生存危机带来的冲突为节目的刺激奠定了基础,但更刺激的还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上。
它的晋级规则是:若干名选手(一般为12-20人左右)被放逐在世界上少有人居住的地方,分为若干部落(通常为2或者3组),只有基本的工具和少许的水,在户外生存达39天。在这39天的时间里,对抗的部落间将每隔3天左右举行不同的竞技比赛,对其体力、毅力、技巧进行考验,比赛通常分为两种:奖励赛和豁免权争夺赛;奖励赛获胜的一队可以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豁免权比赛失败的部落,将举行部落大会,投票淘汰出其中一名队员。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部落将进行合并,由部落间对抗变为个人豁免权争夺战,获胜的选手得到豁免权,可以在部落大会中免于被淘汰。
游戏的过程:要求参与者在游戏中需要比拼智力、能力和毅力。通过比赛赢得豁免权可以保证自己在部落大会中不被淘汰,而没有赢得豁免的参赛者则需要靠自己的交际能力,来保证自己不被淘汰。但排斥别人的同时还要讨好队友,因为一旦部落合并后,被淘汰的| Page
选手将组成陪审团,每周旁听部族大会。而到游戏的最后,将剩下2-3名选手,交由陪审团投票决定最后的获胜者,赢得100万美元的奖励
25季是比较特殊的一季,首先会有三名回归选手参赛,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选手情况,本季共分为三队,分别为红队,蓝队和黄队,其中:
红队(Kalabaw):Jeff Kent(17年的职业棒球运动员), Jonathan Penner(回归选手,《Survivor:Fans vs Favorites》), Dana, Dawson, Carter, Katie
蓝队(Matsing):Russell Swan(回归选手,《Survivor:Somoa》), Angie(学生,曾是犹他州青少年的选美冠军), Zane, Denise(心理医生), Roxanne, Malcolm
黄队(Tandang):Lisa Whelchel(曾出演过《the facts of life》), Michael Skupin(回归选手)《Survivor:Australia》), Abi-Maria, Artis, RC, Pete 总的来说18位选手出现在菲律宾被分成3组,同时3位曾经因伤退赛的选手回归,加入3组,每组3男3女。每组选手在60秒内为自己的部落拿走尽量多的东西,其过程中Jeff Kent似乎腿受伤,但其不想被当成弱势淘汰,故隐瞒伤势。在蓝队,Russell回到部落表面自己不想成为leader,但是其自然间就会指挥别人做事,一副leader的样子,引起部落其他人不满。Zane跟其他各个队员都组成结盟,Malcolm和Denise结盟,都表示不相信Zane。在红队,5个新选手结盟,表示不愿意回归的选手获胜,同时Dawson认出Jeff棒球运动员的身份,但是还未告诉别人。在黄队,RC、Abi,Pete和Michael结盟,lisa遭孤立,同时RC隐瞒自己是Banker的身份,Michael认出Lisa是影视明星的身份,但未告诉其他人。Immunity Challage中,前两名获得豁免,最后一名去参加部落会议,淘汰一人。第一名:红队Kalabaw(获得了生火的整套工具),第二名:黄队Tandang(获得了打火石),第三名:蓝队Matsing,淘汰了Zane(因为比赛输了,Zane说是自己的原因,想走以退为进的策略,淘汰Russell,但是玩过火了,被淘汰了)。
在25季第一集中,大部分篇幅主要讲的是蓝队的情况,所以我们先来看看蓝队的队员状况:
Russell:一个黑人男人,作为回归队员之一,他在自我介绍中宣言说,幸存者对着我来了一巴掌,这次我要扳回一局,这些人要么和我共进退,要么我会把他们赶走,从这| Page
可以看出Rusell是一个非常具有功利性的一个人,而且团队的合作意识非常差,把自己凌驾于团队之上。在用了60秒的时间抢了东西之后,他说我觉得我能回来很激动,感觉有如神助,我上次参加比赛时是出于领袖的位置,但这次我可不打算了,伙计们我曾经想当领袖,结果发生什么了,所以没有领袖了,我们就是一个组织的,我不在乎他们都是怎么来,一个领袖,二个领袖,最高领袖,不管是什么,反正我不当。然后他又指挥队员按照他的意思把东西弄过来,然后咱们想想要怎么弄吧,Russell此时的言行是相互矛盾的,虽然嘴上说不会充当领导者,但实际他还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很有领导经验的人来和其他人区分开。
后来Russell又说:我的计划是先这么打发他们,如果有人提出领头的事,希望有没意识到当领袖不是好事的人,总会有傻子说:我觉得我该当领袖的,好吧,就是你了,谢谢啊,真是英雄,然后就等着看他们遭殃吧!你懂吧。从这段自述来看,Ressell是非常想做领袖,我们可以发现Russell每次自述,领袖一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所以他内心是非常在乎这个的。
在接下来的搭建房子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Russell告诉别人砍竹子关键是在有划痕的地方砍断,还有他说我希望这个在下面,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对人他说,小心,可别把膝盖弄伤了,最后Russell’想干的事情决定了今天的走向,此时大家已经有所不满,但考虑到他之前已经参加过,虽然有意见还是服从Russell的建议,用剧中的话说:暂时先按他说的来,把他哄开心了,然后再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已经对他的这种指手画脚已经很不满意,只是忌惮于他的经验,所有大家现在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房子弄好之后,Russell又提议把火坑弄到树附近,此时Angie已经对Russell做出了评价,认为Russell虽然说他不想当领袖,但是坐在那发话的是他,而且给大家定义的规定,比如说先去休息五分钟 喝点水,就像我们一定得听他得一样,我们的确需要领袖,但我觉得应该是一起合作,而不是围着他转。我觉得Angie给了Russell一个客观得评价。我们可以看到结下来Russell又给大家分配任务,具体一点是等我们把住的地方修好,然后能想到该怎么办,再考虑生火,又发出邀请,问谁会生火,Malcolm自告奋勇去生火,但Malcolm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主动去生火,理由是他以前做过这样得事,认为自己有把握做好,然后还事Russell自己一个人决定了有Malcolm来生火,虽然Russell决定了由Malcolm| Page
来生火,但最后还是Russell自己做了,并且炫耀了一番,一种很强烈得表现欲,并沾沾自喜得说我要为你们工作,有时你要告诉握该做什么
Zane对生火这个事情也有一个评价,总的来说他是对Russell生火这件事报肯定得态度的,此时Malcolm有一段对Russell得评价,那就是生火事实上是Russell得功劳,按他得方法成功得,因为他非常想当领队,一切都要按照他希望得那样做,因此当他把火生起来时,在一定程度上我在是他得目标了,因为握对他没有威胁了,现在这竞争对Russell很好,这让他自以为是领队,大家并不把这个当回事。
接下来就进入的第一次的豁免权争夺赛,规则是每个部落都会被分成两人一组,第一组会被绑在一起,跑步穿过丛林,爬上软梯,会拿到两支桨,然后下一组用这桨划向浮标,下潜,把木箱放开,然后把箱子一道海边,最后一组两人打开箱子,用箱子木块搭建成宝塔,胜利者可以:
1>:拿到豁免神像-可以免于淘汰,三组两个豁免权,最后一个部落会淘汰一名队员。2>:获得野外生存必备的物品。第一名将获得一整套生活工具,在荒凉的小岛上,物质是否丰富决定了组织成员的精神状态。第二名是打火石,最后一名没有任何奖励,总之所有这些会为组织生存带来不可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我们还是组要看蓝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蓝队队员有不同的意见,最后是Russell决定了蓝队的战略,但似乎这个大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也似乎看出大家不是很同意Russell的决定,但最后还是接受了Russell的决定,最后红队去的第一名,黄队取得第二名,蓝队是最后一名,Russell在做失败总结的时候,他强调是自己决定了团队分工,但是他把责任推给了整个团队,团队要注意了在下一次,同时不忘强调这就是魅力,强调他会带着团队赢得下一次的比赛,但是按照比赛规定,蓝队要召开部落会议淘汰一名蓝队队员。
晚上蓝队队员总结:Russell又一领袖者的角色训斥大家,又以一个经验者教导大家,问大好好的反省一下,意外的是Zane主动承认自己不适合这个比赛,很让大家吃惊,Zane这样做很容易被淘汰,很容易让大家做这个决定,虽然Zane解释他这是以退为进,但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拙劣的以退为进的方法,其实大家都认为这次Russell应该承担团队失败的责任,应为Russell没有考虑大家的长处和短处当Russell分配工作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和大家进行沟通,然大家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最后Zane弄巧成拙被淘汰出局,很出乎他自己的预料,但是这| Page
就像Denise所说,团队不需要懦弱的,轻易放弃的人。另外Russell在部落会议上的表现就很不错,很有策略,他首先承认自己犯了一点错误,但同时强调不是很致命的错误,最主要的是他很清晰的表明他能为大家做什么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也就是说他给大家画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大家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并且不断反复强调自己想留在团队了,想为团队做更多的贡献,此时对比的Zane,他还是要求大家让他回家,因为他不想耽误大家,这样很容易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轻易放弃,不思进取的人,所以很容易成为一个牺牲品,很容易被淘汰掉,所以Zane犯了策略上的错误,所以注定会被淘汰。
心得:我们可以看到,在组织方精心设计的游戏规则下,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得难以捉摸,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彼此之间的相互揣测,都增加了结果的不确定性,但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让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了它的身影,但又不是那么的清晰,也许这就是组织行为学的魅力所在。
在一个团队中,第一批被淘汰的通常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要么是有明显的缺陷,要么是刚开始就成了众人厌恶的说谎者。对于前者,明显缺陷使他根本不能适应今后艰苦的竞争,淘汰这样的人无论对他还是整个团队都是明智的和轻易的;对于后者,当游戏刚开始众人就知道他在说谎,无疑,说谎者必须离开。特别是如果你的年龄明显偏大,而又不能充分融入一个年轻的群体中。
第二批被淘汰的人,通常是那些不愿与团队中的成员充分沟通和交流的人,由于大家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所以对与这些“不合群”的人合作没有信心。反之,完全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你的做事能力差,但你愿意和其它团队成员充分沟通,你就有可能在与大家的沟通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为整个团队找到“好办法”,这样大家就知道你是有用的人,虽然可能做具体事不太行,但你的地位至少在初期是稳固的。
当不合群的人被淘汰后,接下来就是那些有能力为团队工作而又不肯工作,终日懒散而妄图坐享其成的“鸡贼”分子。居功自傲、藐视同僚的人将是团队初期的最后一批被淘汰者。这种人认为自己有过出色的成绩,于是藐视同僚,把整个团队的竞赛看成是个人英雄的表演。显然,作为团队的竞赛,这种人在初期是有用的,是不可能被淘汰的,而当整个团队开始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这种人便会成为整个团队的桎梏。
一个公司初期和中期的发展,也是以真正的Team-Leader的出现来划分的。此前,团队的发展方向是由整个群体做出的,通常也会是公正的。而当Team-Leader出现后,团队的发展| Page
方向将会受到群体意见的影响,也会受到Team-Leader个人意见的左右,换言之,团队的发展将是这两个“分力”的“合力”。在一个团队里总有一些人整天不做事,但却整天在某些重要的人面前显现自己。这些人的地位通常会比人们想象的稳固得多,或者说,一旦当整个团队出现问题时,这种人反而不会被淘汰。这种例子古今中外颇为多见——但是,一旦在某个团队中出现这种人而不能及时淘汰的话,那就是这个团队走向分裂和失败的开始。因为这种人的存在往往会将团队中真正做事的人淘汰。
当两个已经走过初创期,并开始步入发展期的团队合并时,双方会面临很多差异、分歧和碰撞,而当面对一个共同的竞争时,这种碰撞将尤为激烈,而且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不择手段的,而一种暗地里的,被称做“阴谋”的东西通常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在激烈的团队竞赛中,个人的生存只有两条道路:支持和反对,如果你想走第三条路,一定会失败。很多公司的内部斗争都被简称为“站队”,结果通常是如果你不站在我这一队里,你就是我的敌人,我不仅要防着你,而且迟早要“铲除”你。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团队中,你必须有敏感的洞察力,并时刻警惕危险的出现,对于哪怕是潜在的危机,也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并立即制订有效的对策。而如果你的动作慢了,或者犹豫了,你将面临危险,虽然也许你不会被马上淘汰,但这种危险将使你陷入被动,最终导致无法逆转的恶果。充分估计和快速应对,正符合孙子兵法的名言:“多算胜,少算负,而况于无算乎”。在团队竞争中年轻人是最有优势的一个群体,他们冲劲十足,虽然经验欠缺,但年龄优势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成功。
很多竞争是只有冠军而没有亚军的,冠军是“幸存者”,而亚军甚至和早就被淘汰的人没有区别。在这种竞争中,最终的“幸存者”会是什么人呢?很好判定,这种人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年富力强、善于机谋、在一次最关键的竞争中有极好的“运气”。| Page
第二篇:幸存者观后感
《幸存者观后感》
我们在生活、学习、社会中,要想做一个幸存者就必须懂得以智取胜、斗勇斗智、坚持到底的精神。只有这样你才会有赢的机会。才不会被别人所淘汰,不会被社会淘汰。
《幸存者》是美国现在热播的一个节目,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游戏规则:16个美国人会被遗弃在世界上少有人居住的地方。分为两组,参加不同的比赛。每过三天,输了的一对将会参加部族大会,投票淘汰出其中的一名队员。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两队合并,由两队对抗变为个人争夺战,每人都要为自己而战。在比赛中主要体现的是以智取胜,斗智斗勇,坚持到底的精神。
这个节目是我们在西方新闻媒体上观看的,其中我在我看的这些节目中,这个节目是最刺激的。在第21季12集中,讲述的是他们这次比赛的地方在加瓜拉州,从这次比赛中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是一种坚持还是放弃的选择,历经重重困难后,有的人选择了放弃,有的人选择了继续努力,所以我对这一集的印象非常深。
节目一开始出现的是一些惨不忍睹的画面,降雨持续了四周,差点冲毁了他们的整个营地,一次意外的火灾烧光了他们的食物,在这时(第五天)Holly就想要退赛了,但是在队友的鼓励下她选择了继续努力,并且她说:“退赛很容易,既然来了,就要忍住,坚持到底。”这么大的转变是需要勇气与毅力的。当时还有Naonka和紫衣Kelly也想要退赛,因为当时的温度以及食物问题都让她们几乎崩溃,不过她们还是坚持了下来,直到第28天的时候他们进行了一个奖励赛,这次的比赛是这样的:把所有的人分为两组,并且把同一组的人用绳子栓在一起,每一组有一个8英尺高塞满材料的假人,如果哪个组能够把假人身上的绳子拆掉并搬着它度过一系列的障碍首先到达目的地的就算赢。如果途中假人被丢在了地上,那就得返回前一个障碍,再继续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赢的一方便可以去所谓的幸存者影院看电影以及享受丰盛的餐饮。在这次比赛中,穿过前两次障碍时,两组不相上下,但在最后一个关卡时,黄对输了,所以蓝队赢了。就在这时,又有一次考验人的时候了,赢的一方得有一个人放弃奖励来换取大米和防水布来维持剩下的11天。我们大家当时可能都以为Naonka 会主动站出来为大家做一件好事,毕竟她自己都决定要退赛了,可她没有,而蓝队中的Holly却主动放弃了奖励,为队友换来了赖以生存的大米和防水布。她的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她的队友,也感动了我们。也许这就是真正的人格魅力吧!在捡柴火的过程中,Holly鼓励Kelly 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可是Kelly已经决定了,因为她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住了,退赛是她早就有的想法,在Holly 的此番话中我觉得很受用,“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我想到了以后,假若我坚持下去,我希望我可以成为激励孩子们一生的那个人“,所以在21季12集中我对她的印象是非常深的。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句名言在我们耳边经常回响起,可是又有几个人真正的做到了呢,放弃,几乎是绝大部分人的人生习惯。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得还好,大一的时候曾在护卫队呆过,当时早起是最能考验人的毅力的,一般5点20就得起床,要不然就会迟到,迟到的次数如果多了就会被淘汰,但我总能按时到达,因为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个部门就得坚持下去,不管条件多么恶劣,虽然最后由于我的体力不是很好而被淘汰了,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努力过,而我也在那里获得了友情。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曾发誓要成为一个成功者,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要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残酷的事实将我们的梦想一个又一个击得粉碎,我们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屈服,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压缩我们的梦想,以适应那残酷的事实,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放弃。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不愿坚持而选择逃避的借口,所以只要我们心中有恒心,能够坚持下去,又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此次《幸存者》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课,我相信看完之后大家想法都很多,目前幸存者还在继续上演,我相信最后能拿走100万的那个人必定是能坚持到最后的。
第三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1清明时节雨纷纷,黄花杨柳风含悲;祭祀先人怀旧忆,在清明过完后我们迎来了一部新的电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而这是一部属于泰坦尼克号上关于中国人的故事。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感受到更多的是不公,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与强者对决的资本,与世人平起平坐。
我们都知道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浪漫爱情故事一直深入人心,对于当代的爱情观影响很大,以至于影响了全球范围一代又一代的人,该影片主要介绍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几乎所有幸存者被送回至纽约港口,而剩下的六名中国幸存者,他们被救后不但没有遭受一个好的待遇,还被美国人被迫出境,同时被在营救是其他的人都有被一一记录,但中国的那六名幸存者的逃生经历几乎不被记录,甚至被刻意抹去的一个中国故事。但其主要是追寻这六人从人类史上最大海难中死里逃生的经历和人生轨迹,拆穿被掩盖一个世纪之久的谎言。
看完之后感触很大,在船上遇难时遇难者们在被营救的时基本上都有被记录着,唯独中国幸存者的经历无人知晓,而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可能是当时语言交流上存在一定的阻碍,没办法与外界交流,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没有任何记者找他们追问真相,毕竟,他们只是地位卑微的船上司炉工。但即便遇到种种的困难,那六名中国幸存者不但没有放弃一丝丝机会,反而通过坚强的意念去追随更好的生活。在清明祭祀祖先、追思故人的同时该影片来作为对逝去同胞的纪念。他们在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海难中不平凡的经历值得所有人牢记,或许这是为什么要在清明节后选择播出的原因吧。而最为宝贵的`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冒险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将引起后世共鸣。
正是这种冒险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2《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是由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罗飞执导的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真实还原了从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死里逃生的六个中国幸存者的逃生经历、追寻他们往后的人生轨迹,并向观众揭开了被掩盖一个世纪之久的谎言背后的真相。
在4月4日,影片就曾发布“清明纪念”版海报,这使泰坦尼克号上六位中国幸存者的形象首次出现在荧幕,呈现在观众面前。海报的背景源于当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后西方媒体对六名中国幸存者逃生经历的污名化报道,并向观众叙述了六名中国幸存者从大海难中艰难生存下来后遭遇的更多磨难和不公,那场人类史上最大的海难对于他们悲惨的一生来说,也只是人生中一个的小坎坷。这六位中国幸存者的死里求生的故事以及他们坚韧的品质值得我们后世敬佩和铭记。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场浪漫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并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然而,很少有人会知道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的海难中,竟还有六名中国幸存者的辛酸故事。早在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其他的幸存者被送至纽约港口,他们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唯独这六个中国人的经历却像是被刻意抹去一般,甚至他们的求生经历还遭到西方媒体诋毁报道。以致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泰坦尼克号相关的记载中几乎看不见六位中国幸存者的踪影和事迹,世人也就无从知晓他们获救后的去向和经历。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团队为了真实性,还进行了长达一千多天的调查和取证,去探寻六名中国幸存者从人类史上最大海难中死里逃生的经历和人生轨迹,最终拆穿了那个被掩盖一个世纪之久的谎言,让真相得以昭告天下。虽然当时关于六位中国幸存者的这段历史不曾被提及,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不仅是六名中国幸存者的个人遭遇,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缩影。这也使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当时的国家足够强大,我们何以会被“欺负”。所以我们生于这盛世,强大的中国庇护着我们每个中国人,我们自豪的同时,也要懂得感恩,要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为祖国多做贡献。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观后感3《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那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事实上,在当时船上的大部分幸存者也都得了广泛的关注,而且都有记录。但是,却很少人知道,当时船上还有中国的六名幸存者。
在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大部的幸存者被送至纽约港口,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而只有六个中国人在24小时之内就被美国驱逐出境。不仅如此,他们的逃生经历还遭到当时媒体“污名化”的诋毁报道。此后的一百多年,泰坦尼克号相关的记载中几乎不见六人的踪影,世人也从未得知他们获救后的去向。
当时遇难时,8位中国人中,有两位在三等舱闸门打开之前就被活活踩死;五位中国人发现了一艘被弃用的小破船,趴在破船上遇到了救生艇逃生;还有一位据记载叫Fang Lang的小伙子在失去意识前,把自己绑在了铁达尼号的一片残骸上,很幸运地被唯一返回搜救的14号救生船发现。而他醒来恢复体力后,就主动帮当时体力不支的水手划救生艇,直到被大船救起,全艇的人都视之为英雄。然而因为不懂英语,他们也无法辩解,而且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根本不会有人找他们追问真相。
泰坦尼克号几乎每个幸存者的故事都有记录,唯独这六位中国幸存者的经历无人知晓,他们理应和其他幸存者一样被记录下来。就有很多网友在网上看到了有关“六人”的新闻后,主动联系到调查团队,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帮助。大众层面对于泰坦尼克号上六位中国幸存者的关注,更加坚定了调查团队要将这六个人的经历公诸于众的决心。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记录了他们在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海难中那不平凡的经历值得所有人牢记,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冒险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将引起后世共鸣。
第四篇:《孤独的幸存者》读后感
《孤独的幸存者》读后感
《孤独的幸存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海豹突击队的真实故事。
它主要讲述的是美国海豹突击队在阿富汗库尔纳省山区执行“红翼行动”。行动组共有四人,他们的任务是狙杀本·沙马克——“基地”组织头目和本·拉登的亲信。不料,他们的行踪被一位牧羊人发现,这位牧羊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基地”组织成员——当地人都仇视美国人。在墨菲山岭的一战,三名海豹突击队员阵亡,一架美军直升机和前来支援的16名特战队员被突如其来的火箭弹带上了天堂,而唯一的幸存者——马库斯,手腕、鼻子严重骨折,脸部严重擦伤,左腿还嵌进了许多火箭弹片。然而,马库斯在村民的帮助下东躲西藏,终于躲过了“基地”分子的搜捕,等来了援军,回到了祖国。这是美国海豹突击队40年以来最惨烈的一次。
读了这本书后我很感动,很多片断让我湿润了双眼,战友之间的情谊已经超过了兄弟,当一位战友在马库斯身边倒下时,他毫不犹豫地放下枪,奋不顾身的冲到战友身边,不顾枪林弹雨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战友尸体拖入掩体。当三个战友都阵亡时,马库斯看着自己无力将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带回祖国时,这个在粉碎机操场、令人生畏的“游泳池”和地狱周的魔鬼训练都没有流泪的铮铮铁汉,在这时却流下了热泪。
马库斯在承受疼痛的攀爬绝壁时,甚至想象着自己和三个队友成战斗队形一边爬,一边轻声交谈。只可惜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当他回到墨菲山岭时他仍会想象他们在什么位置怎样英勇抗击敌人。但是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并且永远不会再来。
战争夺取了多少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他们本应认真钻研更多东西,但是却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战争使年迈的母亲失去了儿子,使年轻的妻子失去丈夫,使年幼的孩子失去父亲,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使人们痛苦不堪。可以这样说,战争对人们来说百害而无一利,然而,那些在离前线遥远的地方发动战争的政客,不顾百姓和士兵的死活,只为了自己的欲望和私心而发动战争,这才是最可恨的。
世界本应是一个充满鲜花和爱的国度,我们应停止战争,让人类好好享受这个世界。那象征和平的白鸽子,请飞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吧!以您神圣的力量把枪口堵住,将炮火熄灭,让全世界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和平的美好,共同分享和平的快乐。
第五篇:风险管理幸存者的前车之鉴
达沃斯报告:风险管理幸存者的前车之鉴
今年,各国政府首脑、政界精英、企业总裁及各界名人齐聚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沃顿领导力与变革管理中心主任迈克尔·尤西姆(Michael Useem)在论坛上表示,论坛期间涌动着谨慎乐观的情绪。但是,他随即指出,在过去两年内,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因此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以免悲剧重演,与会者对此均已达成共识。尤西姆就本次达沃斯论坛发表了这份报告。
2011年,2,500位商界领导和政治人物出席了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论坛期间涌动着宛如大病初愈后的谨慎复苏的情绪。金融危机已经克服,但是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就业不足问题。
突尼斯和埃及最近发生的政变,则为达沃斯论坛增加了另一个危机主题。就北非和中东的抗议行动,论坛专门安排了一场特别会议,许多参会者不时要求获得此次历史事件的最新消息,同时思考这些街头抗议行动是否会成为特别会议所谓的“引爆点或海啸”,以及是否会导致“软着陆或血腥镇压”。
然而,出席达沃斯论坛的国家和企业领导者普遍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至少,他们在经济复苏方面采取的是正确的措施。并非所有的措施都是奏效的,但总体而言是有效果的,而且许多领导者在此承诺,让他们的部门或企业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的危机,因为当今世界越来越受到一些概率不高但后果严重的事件的影响。
海地地震灾害以及英国石油公司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这些事件表示,许多巨大的灾难不限于金融危机,而且在管理全球极端风险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破坏的时候。会议议程对将来进行了展望:继续对金融机构和主权债务进行监测以免发生系统崩溃、建立学习网络、重新规划董事会、重新梳理思路。
警钟长鸣
在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三十多位国家领导人当中,有几位领导人坚决表示会动用国家权力,以防止金融危机卷土重来。如果政府从危机中汲取了生死攸关的教训的话,他们将会更加有效地监督风险承担者及其短期的自利决策。
“我们临渊而立,”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就经济危机说道,“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但是新的危机正在将我们引入新的深渊,他警告道,包括若干欧洲国家岌岌可危的主权债务以及对欧元前景的质疑。紧随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必须再次大刀阔斧地采取行动,防止出现进一步动荡局面。“欧元是欧洲的命脉,”他说道,“我们绝不能让欧元遭到破坏。”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也表示要坚决捍卫欧元,称欧元是“现代欧洲的象征。欧元亡则欧洲亡。”她还要求对一开始引发金融危机的机构加强监督,“我再三强调,在危机过后必须重新洗牌,”但是政府尚未能够将牌全部理顺。“我们是否具备了必要的机制,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增长?我们已经打好了基础,”她说道,“但是我们还没有落实到位。”
同样地,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也警告说,虽然美国实现了六个季度的GDP增长,但是国家领导人仍然需要做大量工作,来“将巨灾风险从市场清理干净。”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注意到,“鉴于近年来经济饱受创伤,因此,经济复苏之路将会比较坎坷,”他指出,政府官员已经别无选择,必须使经济“实现现代化并顺势而为”,否则就会“落后和失败。”
各国政府首脑也指出了不同的危机,以及仍然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危机。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担心粮食、能源、水资源不足引发的冲突,有可能会将私人的“贪欲”上升至公共“需求”。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警告说,“我们的状况”仍旧一如既往地“脆弱不堪”,前几天,国内又发生莫斯科机场爆炸惨剧。但是,他同时告诫道,经济复苏仍未完成。很多人“放言说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告终,”他指出,“但是,情况显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经济危机敲醒了所有人,但我们应对的只是危机的一部分症状,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发展模式。”
在提高对风险管理症状的意识方面,日本首相菅直人引用了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的理论:为“最大多数人”创造“最大的幸福”。当今社会,风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而在他的领导下,日本政府将把重点放在一些政策上,这些政策不是为最大多数民众带来“最大的幸福”,而是“将社会的不满减少到最低程度”。
建立学习网络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和海地及海湾的灾难事件,因此,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的继续领导下,论坛将今年第41届会议的主题聚焦于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策略方面。论坛推出了全新的“风险应对网络”(RRN),这项计划旨在确定全球的主要风险,让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更好地使用相同的方法来预防、预测或应对风险。
作为风险应对网络计划的一部分,已经连续发布了六年的全球风险报告将继续对全球风险进行排名,这也是新建网络的重要内容之一(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决策过程研究中心协同制定报告)。今年在报告中排名最前的是两个相互关连的风险即经济差异和治理失败。报告指出,全球化的效益尚未得到平均分享,而且在和没有响应或效率低下的机制相结合时,很可能会产生“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很显然,正是在这种有害的结合中的这些因素的刺激下,民众开始反抗,试图推翻突尼斯和埃及国内长期存在但治理不佳的体制。
达沃斯论坛还推出了其他两个风险应对网络计划,旨在为国家、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领导者提供更好的工具,来进行风险评估和灾难应对。新的“领先实践交流”将为他们提供关于如何管理和减轻风险的指导。“风险执行官社区”将建立一个相互学习和同行咨询的网络社区,研讨风险管理的前沿问题。新的网络社区将要首先处理的风险包括汇率波动性、网络安全和资源稀缺等。
依托这项计划,世界经济论坛已建立了持续运作的平台,让那些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更好地获得详细的数据、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以及经验丰富的参与者。
举例来讲,在达沃斯论坛会议上,一位在海地地震期间积极参与灾区重建工作的医生在报告中指出,在一些地区,救援机构向幸存者提供免费淡水,在另一些地区,对发放淡水收
取少量费用。后者的做法可以帮助解决稀缺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这些资源对于灾后重建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医生发现,和免费发放淡水的营地相比,发放收费淡水的营地的霍乱疫情要严重得多,很显然,即使收取很少的费用,也会让幸存者减少在个人卫生和烹制食物时的用水量。虽然针对饮用水收取象征性的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意义,但是事实上,这种做法在公共卫生方面是否具有意义仍是一个问号。
重新规划董事会
在参加“重新规划董事会”讨论会的人看来,管理董事会可能是推进风险管理实践的最关键所在。该讨论会的主席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Laura D'Andrea Tyson,他还是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会上有各家企业总裁展开对话和经验交流,其中包括Clayton, Dubilier & Rice的首席执行官Donald J.Gogel、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董事长Richard Haythornthwaite、海德思哲咨询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首席执行官Kevin Kelly、Algebris投资公司的执行合伙人Davide Serra、以及诺华公司(Novartis)董事长Daniel Vasella。
即使不谈公司董事会是否是造就最近的金融危机的原因,但是如果能对董事会进行适当的重新规划,董事会还是能为抵挡下一次危机做出贡献的。一直以来,董事会的工作重点是“合规、控制及报酬,”即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和上市公司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但是,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与会成员指出,各位董事还应当参与“公司战略、人才发展和风险管理”,即不仅仅是要“喂饱野兽”,即为投资者提供预期的季度回报,还要“发展业务”,即向高层管理者提供有关战略方向和风险的建议。
为此,董事们不但要具备监管能力,还要随时能够挑战管理实践、锻炼独立判断能力,以及当管理行为造成过多风险时进行抵制。也可能产生另外一种情况,一位资深的董事会成员说道:“最糟糕的情况就是管理层没有大声说出意见。”另一位与会者指出,“希望管理层将问题大声说出来。”但是,对于将要大声发言的双方而言,规模较小的董事会论坛的效果更佳。“七到八个人可以讨论战略,”一位公司治理专家指出,“而15个人的董事会这么做就不行。”
董事们越来越多地被要求作为战略顾问而存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如果董事会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更多的是名誉性的而非有实际成果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垂死的传统体系。多个董事指出,他们所在的董事会定期相互进行全方位反馈调查,并邀请公司高层来对他们的个人绩效进行评测。有一位董事长甚至对董事会成员进行逐一访谈,询问他们对其他董事的测评情况,然后回过头来使用反馈资料,就各位董事对董事会的贡献提出表扬,同时也指出各位董事需要“改进”的某个方面。另一位拥有丰富的董事会经验的董事发现,向每一位董事提出的一个最佳问题就是,“如果你是公司唯一的股东,你想让这个人留在董事会吗?”
如果重新规划得当,董事会可以在公司“力争上游”过程中助上一臂之力,树立长期价值观,避免过多的短期风险,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公司在“力争下游”中陷入重重危机。在另一场会议上,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当最近出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他的董事会就是担当这样的角色。随着欧洲数十亿美元的风险的出现以及可能发生的短期亏损,他的董事会再次建议紧缩开支。“我们必须做到理性和谨慎,”他的董事们如是说,“我们对欧洲采取的是长期战略,我们是为许多欧洲企业服务的,”即便存在经济危机,也要保
持投资状态,这是完全正确的。
重新梳理思路
对个人而言,和那些可以对自身遭遇的挫折和其他人的经验进行研究的人相比,很少人能有机会对风险管理进行反思。本次会议有幸纳入了两场主题研讨会“引擎失灵后的功勋”(The Merits of Failure)以及“探索极限”(Exploring the Extremes),这场研讨会的讨论主题是全美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的英勇事迹,在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全部失灵的情况下,驾驶飞机在哈德逊河紧急迫降;另外一个主题则是探险家艾莉森·莱文的事迹,她曾经滑雪到南极和北极,攀登过珠穆朗玛峰。
在极端的高风险环境下工作需要对风险进行精心计算,这与次贷危机中的盲目行事是截然不同的,而次贷危机也是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在面临重要决策的时刻,比如攀登危险的顶峰,操控一架引擎失灵的飞机紧急迫降,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任务,同时利用毕生积累的重要经验,这些能力对于战胜眼前的危机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管理的前车之鉴
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列举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个人经验教训,其重点是如何在危机重重的背景下管理风险:意志力是必需的,对风险要进行精密计算,还要专注于眼前的目标,无论此时此刻的压力有多么巨大,这对于经济的复苏、预防故障的发生、操控飞机紧急迫降、或是攀登高峰无一例外。而那些持久不衰的企业和国家,他们提供的经验教训就是:满足现状是致命的,良好的治理是必需的,要从其他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在达沃斯举行的大会旨在对这类信息予以强化。在各场研讨会之中,风险应对网络、领先实践交流以及风险执行官的网络都将延续论坛的这种精神,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方法来预测、减轻、乃至避免灾难性风险的发生,使得我们亲眼目睹的金融危机、在海地及在海湾地区发生的灾难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