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多篇]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多篇由好范文网会员“网史不多”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人民群众做事实、谋福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的老家是位于鲁中地区的一个普通小乡村。现在,我称它为故乡,这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一个名叫大槐树的地方迁徙过来的,他们看到这里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就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村里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村里的人绝大多数姓贾,因此把村名定为“贾家孝门”。
为啥在村名后面加上“孝门”二字呢?这里面可有些说法哩!村里所在的镇叫汶阳镇,自古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关键是这里民风淳朴、崇尚孝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远近闻名的文明乡镇。因此,镇上的人都以传承孝德为荣,给村子起名的时候也喜欢加上“孝德”二字,让后人铭记孝德、传承孝德。
后来,村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经公社研究决定,以中间的一条公路为界,把村子分为了两个村儿,北边的叫贾北村,南边的叫贾南村。虽然现在自然村归属不同了,但老少爷们儿之间的情谊还是一如既往的深厚,大街上见了面赶紧掏烟寒暄,谁家有了困难也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两个村村民之间的心从未疏远过,毕竟几百年的根儿深着呢!
记忆中,在村院儿旁边有偌大一块场地,平时村民们都在那里晒粮食,孩子们在那儿玩游戏,那应该算是我们村里最早的广场了吧!在广场的西南角,有一大块凸起的土疙瘩,那是我们男孩子的天地,拿着自制的手枪、手榴弹向“敌人”发起冲锋,而上面的“敌人”则负隅顽抗,直到我们兵分两路,采取“正面佯攻+迂回包抄”的战术,把敌人拿下。休息十分钟,各自回家补充能量,一块馒头几块咸菜,马上交换场地投入战斗。
后来,村里来了一些人,据说是县考古队的,他们在我们的战场上左看看、右转转,后来干脆用布条圈起来了,不让我们进入“阵地”了。后来开来了几辆车,挖开土疙瘩找出不少东西拉走了。大人们说,咱们每天都在这儿,竟然不知道这还是战国时期的战场哩!这土疙瘩里面还藏着这么多宝贝,不过也好,上交国家就有意义了!
文艺活动是我们村的特色之一。在鲁中地区,从老一辈儿开始,就非常喜欢听山东梆子,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我老家泰安还成立了专门的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村里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村里的文艺活动,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一个不差、一样不落。
尤其是到了春节、中秋节,在外人员都回老家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全都操练起来了。我们村儿每年都会代表镇里参加全市文艺展演、国际桃花节等演出,长此以往,我们村儿成了文艺表演的代名词。
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住上了新房子,买上了小汽车,甚至组团出国旅游。我们这一代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很少回老家了,但和老家的距离不但没远,反而更近了。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二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推动“绿色经济”蝶变,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三链深度融合,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以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率领村民创业致富。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引领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跟着干、跟着富。一是坚持干部带头。村“两委”牵头成立河横种养专业合作社、星河观赏鱼农技股份合作社,推动农场主、小微种养企业抱团发展,彻底打消村民疑虑,形成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本土育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村党委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教授到村讲课,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全村217名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资格考试,成立家庭农产18个、专业合作社9个,种植大棚蔬菜1050亩、优质葡萄1230亩。三是坚持筑巢引凤。积极招引青年学子、技术专家、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党员孙飞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了汉土家庭农场,尝试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取得较好收益后,他积极引导农场主摆脱“稻麦两熟”的思维定势,推广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生态大米、汉土大米等有机品牌市场反响良好。
以产业为船、项目作桨,驱动村级经济发展。河横村党委传承发扬“一双铁手改天地”的精神,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成化、规范化,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生态发展。依托村自然生态优势,在尊崇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推广林粮、林饲间作、稻田养殖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葡萄园、水蜜桃园基地和蝴蝶兰基地,培植出蚊帐大米、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特色品牌,生态农业效益显著提升。二是积极招贤引资。2014年,该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后,党委迅速牵头推行“党员招商、乡贤招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合利用乡贤名人资源,成功引进江苏松柏岭茶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构建农副产品加工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河横”牌大米、灰天鹅系列产品、“如春”牌蛋品等5大系列1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三是做优产业服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村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园区企业,当好企业服务专员,示范带动其他村干部积极投身园区服务,为农产品集中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项目上争、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园区年综合效益达到1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之乡”。
以生态做引、旅游拉动,催生乡村发展活力。近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策应姜堰区委“一城三区”战略部署,调结构、促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是主动融入大局,调整产业结构。村党委围绕里下河生态经济区、溱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注重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设立农业生产观光通道,大力发展蔬果采摘、民宿、农家乐、农业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承接度假区游客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二是做足生态文章,释放绿色动能。以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契机,实施千亩葡萄园、国家级稻麦示范基地、河横生态广场、生态小区等景点旅游配套工程建设,打造院士工作站、稻麦示范基地观景台、村史馆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河横村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三是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惠农富农。注重培植河横水乡文化,连续举办4届乡村旅游节,吸引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今年以“生态‘家’境、味‘稻’河横”为主题,引导游客到河横观赏生态风光,回味田园乡愁,不断擦亮“游生态河横、赏梦幻紫云英;尝农家美食、品家乡‘味稻’”的农业旅游品牌。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三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民生红利。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决心”。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旦农业强盛,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平稳顺畅。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恒心”。“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实干”铸就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而可靠。
乡村振兴路虽难,“三心”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常怀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振兴路。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四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萌萌提出乡村振兴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培养人才队伍,盘活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当前,乡村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尤为明显,如何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乡村本土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和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发挥作用的人才,主要包括: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当地乡贤等,这部分人才相对稳定,长期在乡村一线,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发展思路,是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这几类人的作用。
健全激励机制,汇聚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乡村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本土人才远远不够,要内培外引,广纳英才,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要制定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基层人才工作积极性,比如: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要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乡村带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让乡村同步享受优质的人才资源;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抓住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人才基层服务行等人才机遇,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乡村振兴人才作用。习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辛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实,对于在乡村工作的人才,要主动关心、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要通过开展党委联系专家、评选表彰优秀人才等工作方式,营造尊重人才、以才为先的工作氛围,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诚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感情,我对于我的家乡——山东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2018年7月31日,我成为了一名郯城街道岭南头村选调生。转眼间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落后到振兴的蜕变,也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真正含义!
回想初入村时,我觉得自己是名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肯定比农民强。可结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进了泥里。旁边还有人小声嘀咕道,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接纳我,我开始入户走访、学做农活。每天到百姓家干活,除草、挖番薯、剥玉米……慢慢地,和村民们也熟络了,大家从自家娃娃都啥学校、看病到哪里就医,再到调解日常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现在,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杨。
在走村串巷过程中,对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岭南头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后,在管理上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社区书记左金建是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常讲“说一万句好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为了让村子改头换面,入职的这两年,他从未真正休过一天假。针对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主动联系包扶企业,率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让留守人员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王美红曾经在郑州打工多年,现在就在家附近的就业点工作,她说“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顶多能拿到2000,现在在家就能赚3000,还能照顾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愿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看住了娃,村子里也变得更加热闹、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过以“找家训,树新风”为主题,修缮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让全村的人通过学习家风、对标榜样、反观自己、要求自己。如今,岭南头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各项管理都纳入制度化轨道,还在街道文明乡村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乡亲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在我们村儿,我们心里踏实,干劲儿也更大了。
县纪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吴江、邵长青更为村子的振兴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仅带来了用于村庄美化亮化的帮扶资金,在一年内就硬化道路2378平方、绿化村街2460平方、铺设路沿石3050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记得,当我们第一次把慰问品送到贫困户陆大爷手中时,陆大爷的小孙女忽闪着大眼睛说,“叔叔阿姨,我们不缺米和面,您能给我送个书包吗?”小家伙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第一书记也与团委儿童之家进行对接,开展志愿送暖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志愿者们还义务每周五晚上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无邪的笑脸,村民们也直言,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化缘的,是真的干实事!
有了像左金建、吴江、邵长青这样年轻的“基层领路人”,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村民们也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助推着村庄的发展。
网格员王会仁,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百姓的贴心人。当改厕的浪潮遇上钉子户张大妈时,是他,忙前忙后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得厕改顺利实行。兄弟社区来观摩张大妈家时,就连连赞叹“这农家院儿倒像个小花园!”张大妈也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老王啊,快把我家的门槛踏平了。以前旱厕,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在家里敞亮了,串门也多了,这日子确实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今年被评为“最美街道人”的谢春祥,是现年已经74岁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不管是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还是日常党团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记得户户通开展中期,面临工程量大、村里筹资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1万余元,还带头出工40多天,肩膀都拉伤了,还咬牙坚持,瞒着家人继续干。在今年2月份,谢春祥老人还将自家种植45年的棕榈树免费捐给社区。有村民问,“老谢一大把年纪还那么拼命干啥,别把身体给累坏了。”他却说,“这些都是小事儿,干部们出钱出力为了咱村,咱自己可不能扯后腿啊。”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岭南头村的变化是可喜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将村庄的“大家”与自身发展融在一起的村民,一个个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才使得岭南头摆脱了落后面貌,让振兴和发展不再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未来的岭南头村也将以争创“省市文明乡村”为契机,对村庄进行再一步的打造和升级。
在追逐乡村振兴的这段新征程中,我们有充分地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最美的中国梦!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范文5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第二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王珉
《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0日
07 版)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9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90年。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来的伟大历程、奋斗业绩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政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辽宁实际,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结构演进的一个阶段,伴随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基地先后在欧美国家崛起。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美国的匹兹堡、俄国的乌拉尔都曾名噪一时。在这些基地里聚集了巨大的工业力量和社会财富,为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科技进步、市场变化、资源枯竭等多种因素,这些工业基地都经历过一个从开发期、鼎盛期、衰退期到振兴期的演变过程。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现在仍在经历着的重要课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走向振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的伟大成绩
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中央政府重点投资建设形成的以战略产业、骨干企业和重要工业城市为代表,门类比较齐全和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域。主要包括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老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老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老工业基地,以及上海老工业基地。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比重大,集中度高,生产规模大,科技力量雄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密集,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支柱。
以辽宁为骨干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振兴,始终与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只要有了东北,中国的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东北解放区率先恢复和发展经济,生产大批武器弹药用于解放战争,调拨大量物资支援新区建设,为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央于1952年做出重要部署,要求集中全国力量优先恢复和改建鞍山钢铁公司,基本上完成以鞍钢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东北工业基地的概念。“一五”期间,全国新建156个重点项目,其中58个建在东北地区,仅辽宁就占了24个。正是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东北地区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具有标志性的“第一”,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国家重工业和商品粮的基地,为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要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改造老工业基地企业,提高创新水平,老工业基地又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发展高度关注,多次莅临视察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革,使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走向振兴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大力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再造老工业基地辉煌。2003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事项。同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开启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党领导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累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经验。沿着这条道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旺盛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世界老工业基地振兴史上的奇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和振兴取得的伟大成绩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事业。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上的具体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展示和丰富发展。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基本国情,把握阶段特征,尊重客观规律,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振兴惠民为根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统筹兼顾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推进老工业基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振兴。
这条道路,坚持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相统一,既着眼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更长时期、更高质量发展蓄积后劲;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牢固树立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并举并重理念,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既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又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与高知识含量;坚持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又通过创新优化存量、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着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这“五个统一”回答了“振兴什么、怎样振兴”、“振兴为谁、谁来振兴”等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指导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原则。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老工业基地激发新活力、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更加注重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把统筹城乡发展与促进区域协调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均衡性;更加注重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更加注重把社会管理创新与维护群众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结合起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推动老工业基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全面振兴。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振兴惠民为根本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以解决就业、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和收入分配等问题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把各项帮民之策、惠民之举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道路。解决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根本的是靠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这就要求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老工业基地振兴事业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道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先进生产力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集中体现,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武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进一步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促振兴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厚的工业文明和丰富的工业文化是老工业基地的独特文化优势,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全面推广老工业基地的先进工业文化,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关键在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根本政治保证。这就要求必须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坚持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辽宁要在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上再创新辉煌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辽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集中智慧,凝聚力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突破。
坚持在发展中振兴。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变方式的双重任务,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引导投资向优势产业、民生事业、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促进产业结构和城乡区域结构优化。不断提高产业丰厚度,加速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节能增效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增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振兴。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促进社会和谐既重要又紧迫,必须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繁荣发展振兴文化,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辽宁老工业基地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依靠人民力量振兴。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使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获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坚持深入实际、深入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合法权益,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振兴、参与振兴、推动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形成人人为振兴、振兴为人人的良好局面。
坚持党对振兴事业的领导。党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战斗力决定振兴事业的成败。坚持以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为重点,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振兴的思路、促进振兴的措施、领导振兴的能力。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优秀干部人才队伍,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坚持以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为载体,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振兴、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良好环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辽宁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第三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 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习研究,汲取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西方法治理念和模式,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头脑十分清醒、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
■ 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公正司法,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从审判权、执行权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入手,努力破除影响司法公正、损害司法公信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在巡回法庭建立全新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使巡回法庭成为司法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 做好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2015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人民法院党组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提出明确要求,为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保障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应当切实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总书记指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这充分表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才能确保人民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求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领工作、指导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切实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习研究,汲取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西方法治理念和模式,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头脑十分清醒、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
二、加强人民法院党组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人民法院的党组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派出机构,是实现党对人民法院工作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保证。人民法院的党组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工作能否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关系到审判职能作用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发挥。人民法院必须切实加强党组建设,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切实担负起抓工作、带队伍的责任。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要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各项制度,把各级法院党组建设成团结带领广大干警不断开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正确处理党组和审判委员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组决策机制对审判委员会改革的指导作用,从职能定位、工作机制、组织构成、监督保障等方面大力推进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确保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正确进行集中,提高审判委员会决议的质量,通过讨论决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和重大案件,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促进法律统一适用。
三、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工作,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人民法院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人民法院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四个全面”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做到观大势、掌全局、议大事、抓大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决策水平、审判水平和指导水平,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依法严惩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犯罪,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促进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开展。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妥善审理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案件,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激发创新动力。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切实保障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高度关注教育、就业、分配、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民生诉求,妥善化解相关矛盾纠纷,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打击犯罪、化解矛盾、明辨是非、惩恶扬善,褒奖善行义举,遏止歪风邪气,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裁。
四、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党的领导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坚强保障。只有加强党的领导,人民法院才能排除非法干扰,形成有利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司法环境;只有加强党的领导,人民法院才能彻底解决制约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提供坚强保障。同样,人民法院只有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才能在司法工作中体现党的意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党的执政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等,这为人民法院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提供了坚强保障。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公正司法,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从审判权、执行权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入手,努力破除影响司法公正、损害司法公信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始终坚持严格司法,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认真听取律师的辩护和代理意见,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依法复查、及时纠正机制,确保案件的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始终坚持阳光司法,继续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改进审判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司法审判大数据促进科学决策,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同时,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制度,坚决克服各种非法干扰,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惩治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
五、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和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更多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将显现出来。通过改革,卓有成效地破解这些问题,人民法院工作就能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各级人民法院要在党中央和中央政法委领导下,以自我革新的胸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贯彻落实。认真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等改革,进一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继续推进人财物省级统管等改革试点,加强对知识产权法院工作、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工作和深圳前海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在巡回法庭建立全新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使巡回法庭成为司法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深化涉诉信访改革,推进涉诉信访法治化、信息化。完善案件繁简分流,加强法官职业保障,实施法官职务序列改革,缓解案多人少、人才流失等问题。要通过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强化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司法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提高人民法院队伍素质
做好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法院队伍。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法院队伍,确保审判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要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脚踏实地,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深入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干警坚守法治信仰,热爱司法事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做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好干部。加强对下级法院领导班子的协管监督,配好配强领导班子,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法官招录、遴选机制,坚持按“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着力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法官职业素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法院队伍专业化建设,坚持以实践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裁判文书写作能力。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和“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问题,加大整治力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司法腐败,使从严要求成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新常态,为坚持公正司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四篇:第十讲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十讲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一、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西方国家结束黄金增长期,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贸易低迷,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沿袭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新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供求平衡。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说都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结果。
二、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指导的。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发展内涵作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全方位拓展,把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提升到新的高度。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深入理解、科学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要看到现在推进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当前我国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三、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化拓展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发展理念开辟了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把握发展大势,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思想。新发展理念传承党的发展理论,根据形势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人民新期待,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赋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加鲜明的目标指向,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阐明了当前与长远、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对内与对外、人与自然等重大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论达到新高度。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新发展理念深刻洞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
新发展理念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原理。新发展理念传承党的发展理论,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更加鲜明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强调没有水分的发展,强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更加鲜明地强调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鲜明地强调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产业间、城乡间、地区间、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人与人关系的改善,强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更加鲜明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成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一是要深学笃用,通过加强学习,确立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二是要用好辩证法,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三是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四是要守住底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通过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学笃用,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努力实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加突出发展的创新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创新成果重大突破。更加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更加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更加突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更加突出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新发展理念的确立总是同旧发展理念的破除相伴随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工作关系的调整,必须全面创新发展体制、重塑发展生态,在解决发展动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等方面破难题、建机制,形成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新理念转化为新实践、新行动,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
新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华大地,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将深刻改变和重塑我国发展格局,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篇章。
第五篇:四个坚定不移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四个坚定不移心得体会(共2篇)四个坚定不移心得体会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根本性要求。这“四个坚定不移”,联系实际,立意高远,紧贴时代,放眼全局,体现了党在新时期的纲领和路线,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首先和首要的问题是坚持解放思想。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又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解放思想没有止境。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我们才能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今后中国要继续保持发展的强劲势头,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把科学发展落实到为广大人民创造和谐安逸稳定环境的各项工作中去,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胡锦涛要求全党坚定不移为之奋
斗,这既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要求,更是向广大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何兑现这一承诺、实现这一承诺,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崇高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个坚定不移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学习“四个坚定不移”的心得体会
学习“四个坚定不移”的心得体会
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根本性要求。“四个坚定不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新成果。这“四个坚定不移”,联系实际,立意高远,紧贴时代,放眼全局,体现了党在新时期的纲领和路线,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党为民务实的作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4年后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0月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15年后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三者一脉相承,一脉相继。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解放思想没有止境。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我们才能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
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今后中国要继续保持发展的强劲势头,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正是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这既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要求,更是向广大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何兑现这一承诺、实现这一承诺,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崇高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个坚定不移”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心一意谋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四个坚定不移心得体会(共2篇)]高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学习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至关重要。
总之,“四个坚定不移”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对中国长远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二:四个坚定不移学习体会
四个坚定不移学习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富于创新,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开好党的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历史经验,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家表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机遇、新挑战,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鼓舞斗志。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按照总书记讲话中所要求的,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要肩负起艰巨的使命、担当起繁重的任务,努力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在推动科学发[四个坚定不移心得体会(共2篇)]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新征程上,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