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研讨会学习体会[五篇范文]

时间:2020-11-30 10: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研讨会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研讨会学习体会》。

第一篇: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研讨会学习体会

2020年11月6日,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研讨会如期而至,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认真观看,积极讨论,收获满满。

一、会议中提炼的三个关键词:从三堂课中感受到了“创新、转化、以盈补虚”的数学思想,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学,我认为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上午首先观看了由王宇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本节课中体现着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王老师这节课中不仅运用了普通的转化方法,而且引导出来了以盈补虚的方法,开辟了新的思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接着是张燕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在教学中张燕老师通过引导,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以盈补虚”方法的价值,带领孩子们不断思考,将数学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能积极发言,经历自主探究等过程,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最后,安霞老师带来了《梯形的面积》一课,基于前两节“以盈补虚”方法的运用,学生对于图形的转化得心应手,安老师带领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了转化这一巧妙的数学思维,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课堂重难点。

二、本次会议在实际教学中可借鉴的地方及实施计划

(一)学习任务单的使用

借助学习任务单实现个性化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堂课,在传统教学中,这样的题目往往会由教师演示或讲解给学生;

及时到了新课标发展下,也会出现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演示给学生的情况,但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的仍不如自己思考、实践中理解的深刻。在王宇老师的课堂上,教师仅仅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单,之后交给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与学习,最终得出结论,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今后的课堂上,我可以根据教材、教参设计学生自主研究的问题,将其呈现在学习任务单上,在呈现学习任务后,将学习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为学生留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小组合作展示与小组互评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小组合作展示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和小组合作交流过程,发挥每个成员最大的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再根据学习任务予以补充,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等。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评价,教师在一旁予以补充评价,主要评价是否能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合作学习的态度热情等。

(三)数学文化贯穿数学课堂

这是我的教学中最应该借鉴之处。为了能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我的计划如下:

1.巧借游戏,让学生体会课堂的乐趣

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中,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为趣味性的活动,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思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

2.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思考的乐趣

例如:数学文化《绣曲线》一课,首先出示几幅美丽的绣曲线图案,在感受美妙的同时,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的说是直线,有的说是曲线,这便是一个认知冲突。“这真的是直线绣成的吗?”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认真地观看微视频,亲眼见证曲线的诞生。学生们感叹着:原来直也能造就曲。数学的美在学生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漪,学习数学的乐趣油然而生。

3.运用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魅力

教师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要适时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教育学生学习数学家探索的精神;

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要有意提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意会数学的美和辩证法,让数学文化的魅力浸润学生的心田。

三、工作中马上要落实的一件事及具体计划

事情名称:把数学史融入新知探究中

拟达到的目标:

1.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2.改变学生的数学观。

3.给予数学以人文的一面。

4.鼓励优秀生看得更远。

5.通过古今方法的对比,确立现代方法的价值。

具体计划: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可以通过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设计来实现。可以通过:(1)了解所讲授主题的历史;

(2)确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重构这些环节,使其适合于课堂教学;

(4)设计出一系列由易至难的问题,后面的问题建立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之上等过程完成数学史融入数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某一问题的历史片段、历史的发展顺序等设计教学。

我们对于感兴趣的统计概念的历史研究需要追溯到概念的历史起源,但了解这些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却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是描述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尽量寻找一些对课堂教学具有启示意义的历史材料,使用“历史片段”来设计教学活动,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由于对数学史相关知识的缺乏,对数学史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的认知浅薄都导致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不易。为课堂教学准备历史材料的步骤可以分为:首先,浏览数学史的文本资料;

其次,选出历史片段或相关作者;

再次,研究原始文献;

最后,准备教学材料。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中图形几何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考查的重要考点。学生对求图形的面积都有着很大的恐惧感,感觉无从下手。要想深层次的理解相关内容,就得对多边形面积的感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公元263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所著的《九章算术》中指出“出入相补,以盈补虚”就是将多边形通过切割添补的方式转化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将多边形图形的底和高转化成长方形的长和宽,引导孩子进行抽象性概括,探究面积的计算公式,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的命题Ⅰ.35和命题Ⅰ.36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在教学中,我们将数学史上的经典例题用于数学教学,让学生体悟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及研究数学的途径;

将数学史上的经典故事用于教学过程,让学生体悟数学的乐趣;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用于教学,有利于学生自然的认知和知识建构。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历史,是数学知识演变的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数学传道授业解惑如果能够借助数学史的指导进行,那么在教学效果上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2013年6月,我参加了第12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堂与教学系列研讨会。这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专家的讲座,各省选派的优秀课的展示,专家对展示课的点评。现在我将从两个方面和同行交流这次学习的心得。第一是把专家讲座的大致内容做个简单的汇报,第二是谈谈听课后给我的感受。

先讲专家的讲座,这次研讨会聘请的专家是美籍华人蔡金法教授,他是华人数学教育界知名学者,全美教育协会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美国数学教育研究主任。他这次的专题讲座是《在课堂教学中读懂学生》,讲座内容有四大点: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研究学生的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学生?如何研究学生?他重点讲了第四点如何研究学生。

在第一点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中?一个学生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分数考得再高,琴弹得再好,这样的教育算成功吗等?他在这个环节谈到了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美国高考和中国高考的区别。美国的高考不像中国一张试卷定一生,他说美国的高考是由几个方面的综合得到的,如学生自己写一篇文章,希望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平时的成绩和行为记录,老师的推荐信,最后是高考成绩。他通过提问和谈中美教育的区别,让我们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在第二点研究学生的什么?他例举了几条如学生知道了什么?知道的程度怎样?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的智力发展如何?学生的文化背景,学生不同时代,学习经验和期望的不同等等,都是我们要研究的。

第三点为什么要研究学生,他简单的提了下,研究表明,一个教师的成长与研究学生成正比,研究学生越多,教师成长越快,教师越优秀。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研究学生必不可少。

重点讲下第四点,如何研究学生。

一,尊重人,尊重每一个小孩,给每个孩子发言权。

他理想的数学课堂是:把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给孩子尊重自信希望,让学生有成就感。蔡教授非常强调自信希望对一个人影响。他说人可以四十天没有食物照样能活,四天没有水喝,照样能活,四分钟没有氧气呼吸照样能活,但只要四分钟没有希望,就活不了。他说百分之九十的入狱的犯人曾听父母对自己说过:他们会把你关到监狱中。他说大部分人可以分辨谁对自己有信心,大部分人会竭力活出你对他的信心。所以你对你的学生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达到你的期望。那么如何对人有信心呢?要挖掘小孩的长处,寻找小孩过去的成功,帮助他人克服困难,从现在开始,小事开始。

二,检查学生的理解。

什么时候了解学生,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如在课堂中,可以选取学生对话来了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判断来了解学生等。随时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适学生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预设的教学流程,促进自己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蔡教授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中检查学生理解的几个策略:

1.我知道学生的一些误解或幼稚的想法吗?

2.有什么可以让我接受的证据来证实学生的理解?

3.我如何利用学生的理解来计划将来的教学?

4.检查理解不应该问一些过于笼统的问题

如“有问题吗?”“你们都懂了吗?”“理解这点了吗”等等

5.检查理解一些好的建议

A;让学生写下三个你会问的好问题,以便你能学到更多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B:今天的课中,请写下你最不清楚的或困惑的问题

C:写下两个问题,你认为老师可能会用于测试(重点知识)

D:归纳所学知识,为所学的内容加上一个标题,该标题必须抓住内容的主旨

E:自己编制两个问题,必须包括本单元最重要的一些概念。

三,课堂提问的建议(书本第8页)

1,尽量在提问之后,注意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

2,尽量避免提一些只需要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

3,在学生给出答案后要问为什么,或者把答案交给全班同学讨论

4,尽量少提一些仅仅依靠记忆即可回答的问题

5,避免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如,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课,就叫学生回答问题

6,尽量不要提已经包含答案的问题

7,尽量提一些结果开放的问题

8,尽量不要给出问题的难度。如这个问题简单,这个问题难

9,尽量避免集体同时的言语应答

四,教师在课堂言语互动中的角色(书本第9页)

1,提出能激发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问题和教学任务

2,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

3,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阐明和证实自己的想法

4,决定在学生讨论中所产生的哪些想法应该深入跟踪

5,决定何时和怎么将数学概念及数学语言与学生的想法进行整合6,决定何时提供信息,何时阐明某一个问题,何时模型化,何时引导,何时让学生自己与困难抗争

7,监督学生的讨论,决定何时或怎样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正真的言语互动中来

上面这些是蔡教授的讲座的大致内容,再来说说我这次听课的感受。通过这次的听课,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上课的学生表现特别的精彩,课堂就是展现他们的舞台。在课堂上,他们真的感想,敢说,敢反驳,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别人说错了,站起来就反驳,也就说明平时教师放得开,让学生充分去展示了自己,这也和农三师要求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体验,要充分相信学生这个理念是一样的。有位河南教师上了一堂购物策略课,学生的反应之快,考虑问题之全面,让我们台下1千多老师大开眼界,那一节课,台下的听课老师不由自主的为学生喝彩五六次,真正的掌声雷动。

学生的精彩还表现为:听了著名教育专家梁捷举的两个例子,她出示了两篇文笔非常优美的文章,让我们猜文章可能是谁写的,我们猜的都是大名大家。可梁捷告诉我们,这两篇文章一篇是中考学生的作文,一篇是高中学生的当堂作文。这让我们很震惊,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文笔,学生的想象力。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从这些例子中真正看到了教室是展示学生魅力,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

p>

第二点是:教师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听了江苏省一位教师的课,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法,整个一节课就是学生拿着两张同样长的纸条,一张是分成四份,一张是分成六份,小组合作体验四分之一加六分之一到底等于多少?到最后,能体验出来的小组还不到一半,也就是说得出结论是十二分之五的只有3个小组,教师也没对结果进行任何评价,也没有总结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听课的教师提出质疑,每节课都这么上,教学任务怎么完成,怎么体现高效课堂?但专家对这节课的评价是很高的,我记得有一位专家是这么说的:这节课最成功的一个地方就是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在动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是一个长效与短效的问题的关系,我们不能单独去看一节课的效果,要把六年当成一节课来上,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效果,这样体验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比填鸭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潜力,有可塑性。

北京师范大学特级教师,著名课堂教学专家王树声说过:让题海战术失灵,向死记硬背说不,教师的水平和布置的习题量成反比,我们的课堂要产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效果好起来的良性循环。其实,我经常听到高中教师抱怨小学初中教师管学生管得太死,练得太多,到高中一点潜力都没有,成绩直线下跌,倒是那些调皮的学生潜力相反好得多。我觉得这位教师的尝试与创新与农三师教育局提出的创设开放性教学情境,探索体验性教学模式是一致的。

第三点就是情境串的创设:一个情境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记得2011年,贾老师去参加兵团的课赛,在准备课的时候,当时的援疆副校就提出个建议,能不能用一个情境从头串到尾,当时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通过这次听课,我才明白他的意思。这次的展示课里有两堂课用到了情境串。第一堂是天津选送的展示课——小树有多少课,这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课。这节课将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万亩果园的情境当中,巧妙的将种植,采摘和售卖融合到新知的探索,计算经验的获得和运用里。在种植区学生看到的是有几车装有各种树苗的车,让学生计算每种树苗多少棵?在这个环节由复习表内乘法引入新知,整十乘一位数。在采摘区计算采摘员每天摘多少个水果,这个环节是整百整千乘一位数,在售卖区让学生买水果,使学生在自己贴近生活实际中探索,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第二堂课是吉林选送的——搭配中的学问,这也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以小丽的数学日记为主线,贯穿了猜生日,裙子搭配,食物搭配,路线搭配,及老师与学生的握手等等实践活动。整个课堂围绕生日活动,让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搭配,为学生学习搭配问题创设了一个搭配环境,有利于学生快乐的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心教学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验证中得出结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使自己从一名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宁阳县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课堂教学研讨会

学习心得

3月10日我们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午听了四节公开课,下午听了教研室张主任和四位优秀老师做的精彩讲座,整个研讨会都在向我们传递着高效课堂的信息,下面是我个人参加研讨会以后的学习心得:

一、好的课堂教学中都力求“精讲多练,扎实有效”

上午四节示范课中都能看到高效的影子,上课老师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严谨、生动,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小学的冯秋平老师执教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复习》,课堂内容非常丰富,采用了边复习边考查的策略,设计了闯关游戏,难度逐渐增加,学生参与挑战,积极踊跃,知识的巩固掌握水到渠成。

第三小学的苏郭涛老师执教的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上的异彩纷呈,他善于把握低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创设了选苹果找数字娃娃的情境,PPT课件制作精美,独具匠心,比赛中将数数、数的组成、大小比较、找邻居、找规律等知识点逐步呈现,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力集中,教学环节一气呵成,课堂扎实有效,赢得了参会老师的阵阵赞叹。

现代学校的杜雪艳老师执教的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师激情四射,课堂语言活泼生动,让人心潮澎湃。注重师生互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临邑小学的马海伟老师执教的是《乘法分配律》,“一看、二想、三做、四查”,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精心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从大显身手练基础,到最强大脑重实践,再到头脑风暴求探索,一步一步提升高度,能看到学生的提升过程。

二、好的课堂教学应注重“以学为主,以练为主”

张主任做的讲座“以学为主,以练为主”让人深深折服。张主任是真抓实干的人,为宁阳数学教育鼓与呼。

三、好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增强专业素养,提高文学素养。下午四位优秀老师的讲座让人受益匪浅。

东疏镇花园小学的张梅芳老师《抓基础 以不变应万变》很接地气,语言朴实无华,方法切实可行,道出了乡村一线教师的辛苦与无私,彰显乐观与谦虚。

伏山镇沈月兰老师的《团结互助 合作共赢》让人深刻感受到学校教研氛围之浓厚、管理之规范。

实验小学的张秀芝老师《引领习惯养成 启迪智慧人生——努力做一名智慧型数学教师》讲座内容丰富,抓细节、抓规范、常坚持,求实效。“爱字当头严把关”,全方位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高标准提升个人能力。

南许小学的李春雨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展现了年轻教师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

我感觉,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从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说,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果花长时间精心准备一节课,很明显能感觉到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很难能一直坚持下去。有时候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就不够透彻,有时候上完课才发现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去做吧,争取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

总之,参加这次活动感触颇深,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更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特别要在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数学教学。

第四篇:临沂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临沂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此次去临沂三小学习,第一天上午首先听取和学习了曹培英教授的《核心素养》,下午分别听了王伟的《寻找丢失的宝石王冠》、刘龙生的《折线统计图》、郑玲玲的《鸽巢问题》。第二天分别听了刘晓娟老师的《有趣的推理》、吴昭君老师的《简单推理》等九节课。第三天上午分别听了徐婷婷老师等的四节课,同时于科长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还有令人震撼的“板书姐”的故事。

此次活动我收获颇丰,这几位老师的课堂每位老师都有他们的精彩之处。如王伟老师的《寻找丢失的宝石王冠》用探险故事贯穿整节课,用探险的形式找方法,一环一环找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成长;郑玲玲老师的《抽屉原理》重视激发学生的热情,有效调控学生的思维,循循善诱,在实验、对话中生成认识;吴昭君老师的《简单的推理》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推理兴趣,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推理,一边推理一边游戏,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平原老师的《平行与垂直》,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平行线与垂直线,接着根据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评价,学生用红色水笔不断修正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徐婷婷老师的《和的奇偶性》,借助小方块模型来引导学生认识奇偶性,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来直观感悟,这种方法既新颖又独特;刘雷声老师的《体积和体积单位》,重视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摸一摸、捏一捏、排一排等多种感官的操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和认识了物体的体积和体

积单位。

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吕秀菊老师的《一支粉笔写春秋》,自述了“板书姐”的成长历程,让我深深认识到:工整隽永的板书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天赋,更是一位老师的坚持。黑板上的一笔一划写出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点,更是老师对学生满满的爱。

我觉得最值得我去学习的还有这些老师的上课态度,我们平时上课多,有时还会夹杂着其他的工作任务,所以有时在备课、上课时会有所懈怠,对待学生耐心也变少了。通过这次学习我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我觉得以后不管在准备课时,还是在上课时,还是在课后,作为青年教师我都应该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严谨,负责。

第五篇: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

异样的风格,同样的精彩

——2013年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节课,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数学问题,用何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如何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循着教师的导学路径,主动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准备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正确把握,巧妙引领。对同样一节课的思考、理解、设计、组织教学等,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有不同的教学过程,这或许是“同课异构”的精妙所在。

但如果从课的本质出发,对于同一课不管如何异构,这种认识与理解的本源依然不会脱离于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是一致的,最终还将反映在教学效果的优次上,而这种教学效果探讨的不仅仅是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受知度,更应关注的是过程,给学生以怎样的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塑造,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或许就是“纵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他不可能是莎士比亚,罗密欧亦或是朱丽叶。”

意识的不同,终要回归到事物本质的不变。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对教材知识点的挖掘途径不同,深度不同,教学架构不同,策略方法各异,同样要回归到课的本质,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为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需要在良好的互动交流中感知,在自主探究中建构,这样的模式本质上是相融相通的。

5月21日,在滁州二小深度感知“同课异构”,欣赏了六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课堂教学,执教的六位老师是2012年省优质课比赛的前六名,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教学水平高,对教材的理解均有独到之处,对教材知识点的挖掘也能达到一定的深度,课堂驾驭的能力强,来自不同的地市,代表着一方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运用,教学的风格与特色,可见呈现的六节课各有妙处,同样精彩。

六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这种不同,如前所述,体现在“异构”之处,但均有“同工”之妙。

策略引入处:课前互动有正话反说(芜湖市育红小学冷涛),直白建模(淮南市谢家集区第四小学张鸿雁),《司马光砸缸》故事铺垫(滁州二小胡林玲),游戏正话反做(铜陵实小王庆甫),乘车返回路线(阜阳市鼓楼中心校李士梅),小猫钓鱼(合肥市海棠花园小学喻巧月),王庆甫老师也用到了这个情境。导入设计的目的均为正课铺垫,设计看似简单,实际是渗透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感知有的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有的建立在游戏情境之里,有的建立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个模型之中,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引入都起到了唤起经验,激发兴趣,建立模型的作用,切入的手法很自然,平稳,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探究策略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但初步的感知,只能是引上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领略路边的“风景”,循着什么样的路径去深层次领悟,更能显出教师的独具匠心。冷涛老师出示例题情境图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学生整理出问题后,接着追问:你能不能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先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让学生深入认识倒推策略的特点,建构使用这一策略的要素,在引出倒推法后,出示缺少变化过程的一题,问:你有办法解决吗?再进一步问:你能加上一个条件,让它有办法解决吗?为了引出如“比一半还多1”的较复杂的问题解决,创设了比赛环节,让学生在作业纸上提问题并解答。胡林玲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倒过来推想的两个关键词“现在”“原来”,出示:一杯果汁倒入80毫升,现在有240毫升。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李士梅老师在出示例题情境图后就追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对于问题的解决,课标中指出“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学生有没有数学的思维,运用数学的意识,主要体现在会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能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教育的思想境界。从几位老师的课堂中,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通过一问一答去完成,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中那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教师的问题提出更多的是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参与的角度,认知的角度出发,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汲取。“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六位老师的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个教学过程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俨然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合作交流,“数学上有一种倒过来想的方法,我们共同来探讨。”“老师补充的条件与你们补充的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来展示一下?”“你还想了解老师的什么信息?”“老师发现一个聪明的孩子是这样做的。”„„伙伴式、组织式、探究式、体验式、激励式的对话,预设环节的步步推进,探究问题的逐个抛出,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在问题探究中将知识内化吸收。六个课堂体现出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该是开放的、创造的、合作的一种“学习共同体”。

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同样精彩的课堂教学,体会到异曲同工之妙。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我对教学活动有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还需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学,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三位老师用到“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来总结策略的价值和使用策略的思维。都说“课堂教学是一种缺憾的美”,我想说对于个性、秉赋、能力存在差异的一群孩子,为了践行“面向全体,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他们求知的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下载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研讨会学习体会[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研讨会学习体会[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昌乐县小学数学建模研讨会学习体会2012.3.16

    昌乐县小学数学建模研讨会学习体会 2012年3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外国语学校举行的昌乐县小学数学建模研讨会。会上由吕继琴、张绪英、鞠福霞3位教师出示了公开课。课后由郑......

    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张庄小学 薛金香到沂南双语学校听名师观摩课,两天中共听了8节,通过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又一次学到了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经验,让我看......

    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张庄小学 薛金香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培训学习体会(本站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培训学习体会 短暂的学习已结束了,虽然学习非常短暂,但是这次学习让我收获了许多,下面是通过这次学习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 两天来,我们一共现场观摩了八......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四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名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以及教科研成果汇报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7日,我校组织到一小参加县小学数学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前县数学教......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2014年9月12日,我县组织到潢川参加海峡两岸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名师好课堂课堂的研讨”。会前潢川高中老......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2010年9月27日,我校组织到一小参加县小学数学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前县数学教研员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