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观看嫦娥五号心得
振奋人心的消息相继传来!截至12月2日,嫦娥五号上升器与着陆器组合已成功月面软着陆,并开始了最关键的“挖土”任务。届时,着陆器将带着我们对外星球的向往,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并采集2kg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这标志着整个人类向未知宇宙的探索又更近了一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1
此次嫦娥五号出征探月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回”的关键之战,将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有望实现五项“我国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发射探测器着陆月球,然后采集大约2千克月球土壤最后通过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地球。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4器组成包含15个分系统,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球表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
发射成功后,探测器将经过11个阶段20余天的工作采集月球样品后返回地球。据了解此次任务将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等多项关键技术,并且实现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跨越,同时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此外,还将对采集的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中国的科技进步是如此厉害啊!从中国是前4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的日益强大。而且中国卫星性能是世界第二,并且和排名第一的美国也差不了太多了。我为我们的祖国骄傲!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2
月球是一颗美丽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卫星,从古至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传统文化角色。古时,作为重要的审美意象,“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这些诗句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显示出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和审美情趣。今天,月球依旧是我们人类探索的对象,“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步入预定轨道,也标志着我们中国在月球探索中迈进了重要一步。
此时的中国人,不仅激动,内心更是欣喜与自豪。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把这激励人心的信息告诉学生。本学期,我所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与月球》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天体就是月球。
中国的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卫星。科学课上,我将本单元的主题结合时事新闻,辅之图片、视频、研究报告全面地介绍给学生。另外,及时巩固书上的知识,如: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周期、月海的形态、神秘的环形山等。课本第50页的资料袋中,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的探月工程,抓住这个教育时机,让学生感受到,其实课本上的知识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想这更有意义。我语重心长地鼓励学生:“科学来自于人们对生活不同现象的各种思考和探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或许下一个月球探测系统的研究,就能出现你的身影。这个前提,就是你们要踏踏实实的学习,认真完成每一天学习任务。”
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一颗孩童般的心灵去找寻梦的光芒,用坚韧和不挠的精神完成梦想的征程。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3
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中国的首台月球车于2013年底发射,尽管受到机械故障困扰,但它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寿命。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迄今只是在重复美国和苏联数十年前的活动。
值得骄傲的是其中,长征五号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燃料,与液氧及液氧煤油燃料交替使用。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
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4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00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远征二号上面级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发射并直接入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卫星入轨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将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并择机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等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首次使用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成功实施发射。文昌发射场是中国第一个滨海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发射效率高、射向宽、运输便捷等优势,能够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飞行控制中心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承担,全程负责对火箭基础级、上面级进行跟踪测量,以及载荷在轨测试和长期管理。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8次发射。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5
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热血,用青春和创造,铸就了一次次腾飞与跨越,书写了一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不断刷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高度。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以“长征”命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实现“航天强国梦”的一次标志性实验,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它的首飞成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对我国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大运载时代,标志着我国在中国梦航天梦的伟大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回首凝望,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一甲子。60年来,一代代科研技术人员锐意进取、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昂首踏上献身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漫步到交会对接、应用性飞行……长征系列、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交相辉映,璀璨夺目。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热血,用青春和创造,铸就了一次次腾飞与跨越,书写了一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不断刷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高度。
伟大的事业积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助推伟大的梦想。中国航天人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也铸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这一伟大精神尤其是蕴含其中的创新精神,鼓舞着我们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激励着我们向着中国梦强军梦奋勇前进。
一部航天史充分证明,铸就强国强军伟业,不能指望别国提供核心技术,也不能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更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只有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努力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我国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的长足进步。创新,永远是引领航天事业的第一动力,永远是放飞航天梦想的强大引擎。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路跨越,一路辉煌。对中国航天来说,每一个新高度都是新起点,每一个新起点都意味着新出发。可以自豪地说,随着空间实验任务的顺利推进,随着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科学实施,人类进入太空之旅必将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
太空之路,无比广阔;长征征程,无限华美。从昨天的长征七号,到今天的长征五号,再到明天的长征八号,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梦强军梦一定会展现越来越美好的前景。
第二篇:观看嫦娥五号飞天直播感想
嫦娥奔月,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美丽传说,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对于月球的无限憧憬和遐想。中国人的探月梦想也从未停止。而在2020年的末尾时刻,中国又再次完成让人们激动的伟大技术工程!了解更多相关详情,接下来请查阅小编为你们精选的内容:
观看嫦娥五号飞天直播感想1
许多年前看过一部国内的航天题材电视剧,对第一集的开头印象深刻:一片荒凉的山坡,风吹草低,一群黑白相间的瘦山羊在吃草,还有一个身穿破旧彝族服装的放羊娃,镜头长久地停留在这仿佛几辈子以前的农牧场景上,然后慢慢上摇,徐徐地显示出矗立在下面山谷中的高大的火箭发射架……
那就是西昌航天基地,嫦娥3号起飞的地方。
应邀去看嫦娥3号的发射,做为一个科幻作者和科幻迷,从来没有走到离科幻和星空这么近的地方。参观台设在一个彝族小村庄中,我看到一个身穿黑色彝服的老人蹲坐在家门前,默默地看着人群涌过。参观台距发射架有三公里,夜色中,长征火箭只是远方聚光灯下的一个小小的白色影子,细节看不太清。好在参观台上有许多大屏幕,上面出现火箭近距离的实时画面,可以看到比电视台实况转播更多的细节,也能看到塔架上走动的人员,还能实时听到控制中心的语音。
观看发射的有三千人左右。与想象中的航天发射现场不同,这里更像一个集市:有卖火箭和玉兔车模型的,有卖方便面和小吃的,有在炭火上支着架子烤大块肉的,还有围成一圈打扑克和坐在地上喝酒的……
临近发射,火箭的第三级开始加注低温燃料,有白色的蒸汽从箭体上部表面冒出。直到发射倒数十分钟时,发射台的周围还有人在走动。
火箭点火时,尾焰瞬间照亮周围的群山,接着照亮了半个天空,拖着绚丽的火焰升起的火箭有一种奇异的美,很奇怪的,竟让我想起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那个晶莹剔透发出异彩的红萝卜,火箭同样看上去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带着我们的精神飞离这平凡的群山。开始时,这一切竟然是在无声中发生的,几秒钟后,当火箭已经高高升到塔架上方,那激越有力的轰鸣声才传了过来。空中的火箭曾经短暂地没入云中,但旋即又耀眼地出现,在高空转向,很快变成一个小红点消失在夜空中。整个过程比预想的要快许多。好在我听从了朋友的劝告,没怎么照像,眼睛是最好的相机,不像许多人只顾拍照没有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多少,后悔莫及。
一切都平静下来后,挤在返回的人群中,对航天的事想了许多。一直感觉,国内媒体对航天事业所具有的意义在报道和评论上是有偏差的,只是强调具体的现实用途,比如增强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具体一点,能够更准确地预报天气、能有自已的全球定位系统、能有更多的通讯带宽、太空育种能使西红柿长的更大或更小……等等。在新闻媒体的意识里,航天探索的真正图景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宣传在已经开始的深空探测上将无法自圆其说。月球探测还好,月亮上有核聚变所需的氦3;小行星带有矿藏;而对行星,特别是外围行星的探测很难在可见的未来有具体的经济前景,更不用说对太阳系外广漠的星际空间的探测了。
其实,对于“太空探索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回答十分简单:三亿多年前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有什么用?
最近,看到美国学者RobinHanson的一篇关于宇宙智慧文明的论文《大筛选,我们在其中走了多远?》。目前,从宇宙的外观上看,宇宙处于大寂静(Greatsilence)状态,没有发现任何生命和文明的迹象。由此可以推知,能够在宇宙中大规模扩散从而长久延续下去的文明极其稀少,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那就有一个推论:在宇宙中的无生命物质和可持续扩散的智慧文明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筛选机制(Greatfilter),智慧文明通过这个筛选极其困难。可能有许多层筛子,比如进化出可复制的细胞是一层,制造工具是一层,避免核战争毁灭是一层等等,作者列出了九层可能的筛子,逐层进行了分析。大寂静表明,这些层筛子中肯定有一层或多层是极难通过的。现在的问题是,那些极难通过的死亡之筛是在我们的后面还是前面?从大寂静来看,人类很有可能已经通过了一层或几层死筛,因为如果找不到外星人,那就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在筛子在另一面没有通过,但考虑到大寂静,这同时也表明人类前面可能面临着更严酷的筛选。
现在看来,如果把经济前景,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什么用”,做为航天事业的主要依据,那大规模的太空探索永远也无法实现。比如:登火星工程的初步预算是5000亿美元,现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很难在没有经济收益的情况下拿出这笔钱来。正因为如此,上世纪登月之后,人类宇航员飞离地球的距离再也没有超出我家到北京的距离,高铁大约走两个小时。
那么,这是不是人类在宇宙大筛选中正面临着的新一层筛子,看似柔软实则险恶。
不久前印度发射火星探测器,有西方媒体质问: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穷人都在你们国家,为什么还花大钱干这个。印度政府发言人回答:如果我们没有伟大的梦想,就永远是伐木人和挑水工。这个回答让人肃然起敬,当时国内网友谈及此事时,都把对印度的称呼由“阿三”改成了“三哥”。拥有伟大的梦想,确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尊严,否则钱再多也就一让人看不起的土豪而已。
回到嫦娥3号上来,这对于中国航天是一大步,是中国所进行的最复杂的探测工程。但前面的路还很长,毕竟,“惠更斯”号探测器已经在土星的月亮上登陆了。中国进一步的深空探测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月球探测尚未遇到通讯时滞问题,电磁波从地球到月球仅需1秒,几乎可以算是实时控制了,而电波传到火星,可能需要十几分钟,到木星轨道以外的行星时滞就更长了,这对探测器的智能控制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所以,嫦娥3号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在来西昌的飞机上,遇到了北京实验二小五年级一个班的孩子去看发射,发射结束后,在停车场又遇到一群更小的孩子,看上去只有小学一年级。我相信,在未来他们中间一定有人会去月球旅游,甚至长期生活在那里。
回到西昌市已经是凌晨三点多,天空中看不到嫦娥探测器正在飞向的月亮,但有无数颗星星,只要人类怀抱着飞向太空的伟大梦想,每一颗星星都将是一个未来的惊喜。
观看嫦娥五号飞天直播感想2
11月24日凌晨4点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长征五号运载着嫦娥五号冲上云霄,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收官之作。中国航天文化官方微博对这一盛事进行了现场直播,工学博士高庆一受正式邀请进行嫦娥五号发射的全程直播,带领大家共同见证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的震撼时刻。
高庆一科普探月工程 共享航天人的感动
嫦娥五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作,其月面采集的月球样本是研究月球地质和月球演化的重要材料,也将为我国后续的行星探测和载人月球探测验证技术服务。11月24日凌晨,高庆一受正式邀请进行嫦娥五号发射直播。在这场激动人心的直播中,高庆一为大家介绍了嫦娥一号到五号不同的任务,让观众了解我们探月工程前行的每一步。同时高庆一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嫦娥五号的构成和工作过程,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高深的探月工程“平易近人”起来。他的讲解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探月知识课,还是一堂内涵丰富的科技创新引领课。
当嫦娥五号破空而去,激动的呼声响起,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通过高庆一的科普,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这一份来自航天人的感动。高庆一也在自己的微博里表示:“我们的航天事业再进一步,我们离宇宙与真理又近了一点,人类对科学的研究、对宇宙的探索是深邃又广阔的,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怀揣使命,希望能更好的架起科技与大众之间这座桥梁,令每一个人都能更具象的了解到科技的力量!”
高庆一“跨界”实现自我表达 做科技传播者
在接受《男人风尚》采访时,高庆一谈到自己前进的目标:“我希望自己是一个科技的传播者和表达者,作为公众和科学研究之间的一座桥梁,我想用年轻人的语汇,和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解释一些可能需要一点点认知门槛的技术。”
在今年,向着目标前进的高庆一主持了科技类纪实访谈微综艺《叩响明天》,对谈各行业大咖,普及科技知识,让近未来的模样在与五位行业大咖的思维碰撞中更加清晰。高庆一坚持“跨界”,因为只有当科技被用大众熟悉的语言表达,被更多的人所认知,未来科技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观看嫦娥五号飞天直播感想3
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一直是我国科学家不懈追求并为之持续奋斗的梦想。11 月 23日晚,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将实施第三步——''嫦娥五号''探测器将于当晚发射升空,并执行月面取样返回任务。
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航天进程,本次''嫦娥五号''发射,快手官方账号''快手航空航天''(ID:40300172)将首次以现场直播 +解说的形式参与此次探测器发射活动。届时,将有 10位快手达人前往海南文昌发射场,为广大网友带来发射现场的直播,平台也将邀请国防军事资深评论员杜文龙大校,及央视军事频道主持人俞洁在北京现场直播解说本次发射,多角度、全方位地为网友此次''嫦娥奔月''的盛况。
我国探月工程自 2004年起,至今已十六载,在数代工程师的探索下五战五捷,硕果累累。作为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收官之战,本次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承担着将月球采样带回地球的重任。按照计划,探测器将在月球预定着陆区域开展取样,进行月面科学探测和后期月球样品综合分析。据了解,此次探测将有望在月球形成过程、地质演变等方面取得新的科学认知,为今后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选址等提供有关数据、奠定技术基础。
事实上,在如今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航天技术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上天'',它的用途也正多样化,并逐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近年来,除了在气象、测绘、通信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民用航空航天的发展也正进入一个蓬勃生长的时期。
本次直播活动,通过将国家尖端科技以大家喜闻乐见的直播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以平台达人亲临现场的沉浸式直播拉动关注,再加上专业评论员的航天知识科普,极大的拉近广大网友与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航天梦、科技梦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深奥的航天知识和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绩,提升国民自豪感。
''拥抱每一种生活''是快手平台的价值观,依托自身庞大的内容社交生态和国民影响力,鼓励广大短视频创作者们从观察者变为参与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和参与中国航天工程的每一个大目标和小进步。
据了解,以本次直播''嫦娥五号''发射为契机,快手将持续开辟航空航天知识传播全新阵地。未来,快手还将针对天问探测器、天宫飞行器、问天号空间站、神舟十二号飞船等发射活动开展一系列活动,打造周期化的航天系列品牌节目,用短视频和直播号召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航天,亲近中国航天,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参与到中国航天工程的进程中。
观看嫦娥五号飞天直播感想4
飞天国盛之嫦娥5号!
回家了!
2020年12月17日2点,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落地。落地的那一刻,全国人民的期盼终于迸发出了晶莹!世界的目光已经从疑惑变成了敬畏!要知道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人类从未踏足的区域,落了!采样了!
祖国这样的科技实力!人民欢呼!人民自豪!
月球这个大约13亿至20亿年前的2千克玄武岩终于来到了地球。它的内心是无比激动:是中国这个强大的国家邀请了我!我要面对一个新的完全不同的宇宙新事物!我来了!
观看嫦娥五号飞天直播感想5
嫦娥奔月,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如今成为了现实。10月24号晚6点,这支承载着中国几千年飞天的梦想的嫦娥,终于踏上了征程,也许有点迟到,但终将还是踏上了。西昌,这个曾经发射过神州五号的卫星发射基地再次聚集着世界的目光,让自己历史更增添了一份厚重。也许多年后,历史教科书上一次又一次的回忆着这个地方,属于这个地方的历史。
嫦娥,一个美丽的名字,在中国人的眼中永远都是美丽的化身。人们还记得你在广寒宫下的期待,没有别人陪伴,唯独一个可爱的玉白兔与自己的寂寞陪伴。千年来,不管是人文骚客,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总是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面对对面月球的你,仿佛在那里面,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境。人们苦苦寻找能够接近你的机会,千年的飞天梦终将是一场遥不可及而又无奈的梦。
传说仍一代代的向下流传,人们还是记得那个叫做嫦娥的天仙故事,还在期望这个演绎着“飞天”传说与“奔月”计划的浪漫国度能够圆自己的飞天梦。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在月亮上存有诸多故事的中国人再次打开思想的记忆,中国人明白了千年的传奇可以成为现实。于是一代代的科学巨人开始了忙碌,开始了没日没夜地钻研,开始了拿起科学的武器武装中国的实力。也许没有丰厚的待遇,没有先进的仪器,但是那一代人,那几代人,用执着,用奋斗,用勇气告诉世界:中国,行。他们不是明星,却是辉映这皎皎明月的科技之星;他们不迷神话,却将美丽神话变成了动人的现实。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不该忘却他们,是他们数十年默默奉献,架起了“嫦娥”38万公里迢迢奔月路,拉近了中国人与太空的距离。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再到“探月工程”,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飞天”与“奔月”的梦想。
37年前,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轨道,茫茫夜空中,人们通过肉眼就能看到“东方红一号”在缓缓运行,耳旁仿佛能听到清脆的《东方红》乐曲声。
还记得神州五号飞天,震惊世界,让外国人摘下自己的眼睛开始好好审视当今的中国的发展。2004年初,随着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开始实施,“嫦娥一号”,这个美丽的名字就吸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而如今嫦娥奔月,奔出了世界的速度,外国人开始拿起放大镜仔细研究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力。沉寂了几十年的月球不寂寞。中国人描绘了几千年的美丽“嫦娥”将再次带去地球人的“问候”:月球,你好吗?
很欣赏在直播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解说,只能听见工作人员随时汇报飞船的状态,我们竖起耳朵聆听每一个汇报。此时任何语言的解释都是苍白的,此刻的我们只需静静看着属于中国的骄傲翱翔在太空,静静的感受这个神圣的场面和时刻,也许是宁静的,但内心早已失去了平静,心跳伴随着整个飞船的升空。“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大厅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点火!”“起飞!”巨大的显示屏上,乳白色的火箭喷射出桔红色的熊熊火焰,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承载着13亿人民的期望,在世界人民的关注下,嫦娥一号开始奔向另一个星球。
辉辉中华,怏怏大国,开始展示着一个文明古国应该有的大气与辉煌。祝愿我们的嫦娥能够取得完满的成功,祝福我们的国家
第三篇: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2018 年 12 月 7 日正好是周五,回到家看新闻联播时获悉我国将于 8日 2 时 23 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我深知“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将开启我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在我国航天史上意义非凡,决定熬夜收看发射升空的现场直播,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或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不必展开来说。)
现场主持人介绍完“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准备情况后,终于,最激动人心的时
刻到来了,在总指挥师倒计报数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随着“点火”指令的发出,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喷出熊熊火焰,推举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快速升空,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国人的强国梦。我想,这时不止我的心,很多国人的心都被“嫦娥四号”带到了空中。
火焰极速向天,光芒刺破黑暗的夜空,穿越大气层。这不正像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吗?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成功升空;2003 年10 月 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飞上太空的第一人;2007 年,嫦娥号系列探测器成功奔月。而今,“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完成一系列科考任务。
“嫦娥号”系列探测器正一步一个脚印从“绕月”到月背“落月”,再到将来的“返回”。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将在不久的未来全面实现。我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更是得益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
直播时,我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后,众多科研人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其他工作人员也在祖国不同地区观测着探测器的运行情况。众多航天专家用心守护着探测器,注视着航天器的一举一动。当然,航天科学家的付出绝不止这么一些,发射前还有无数的准备工作,有着数不尽的科研攻关项目。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见证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以自己的默默坚守、敢为人先的行动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叙述要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有幸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想所有中国人应该都与我一样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付出让我倍感振奋。是的,国家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但是我们绝不能仅仅是观看者,更应成为科技事业的参与者。那么如何成为参与者呢?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既要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状况,也应以众多航天人为榜样,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以优秀品质助力我们当下的学习生活。(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见证盛举,更应明确责任。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贡献青春之我,续写航天新诗篇。(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第四篇:观看心得(精选)
观看《马向阳下乡记》心得体会
丫新村驻村工作组——刘贤平
观看《马向阳下乡记》的感想,马向阳一个年轻的下乡干部,一心扑在村上工作,一心为老百姓着想,为村的发展着想,为老百姓致富呕心沥血,风雨无阻,不怕吃苦。到处“求神拜佛”不怕挨批,遇到困难绝不回头,百折不饶,勇往直前,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每个驻村干部学习。可是艺术必定是艺术它是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一个驻村干部手中没有权和钱,又得不到上面各级领导的支持,又能经得住折腾了多长时间呢?我驻村将近快一年了深有体会,我相信每个驻村干部都有感受,想帮助村里和老百姓干点事,干点实事,让老百姓都富起来,可是他手里一是没有权利,二是没有资金,干起事来困难重重,老百姓要的是实惠,要你干出事来看到实惠才相信你。
说实话,现在农村要发展,必须要因地自立地调整产业结构,土地要流转,要发展村级企业。要有长远的规划,还要有一批能吃苦赖劳大公无私的村干部,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下了不少大力气,可是村里没有资金,基本算是“空壳”村,干部也很穷连正常生活都保证不了,谁愿一心一意来为村里干事呢?
我刚到丫新村两个月时,几乎跑偏了丫新村的边边角角,走访了大部分老百姓,根据丫新村的人文地理特点和自
然优势做了一个长远规划:第一步(第一年),1、作小部分的产业调整、在每个自然村寨发展一户致富带头人。
2、改变丫新村支两委的办公条件。
3、完善部分基础设施。第二步(第二年),作大部分的产业调整成立丫新村合作社。合作社由8个合作小组组成,由村主导,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管理,农民拿土地入股(各合作小组的种养殖各不相同),发展丫新村种养殖业一体化。同时绿化山头,村里集垒资金(原始积累)甩掉空壳村的帽子。第三步,三到五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旅游业。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第一步基本实现了,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同时花了不少心血,个人花了不少资金,跑了不少单位,求了不少人,讲了不知多少好话,才看到点成绩。可是第二步、第三步谁人来完成呢?又怎么实现呢?我到经常给村干部说,我们要为我们的宏伟蓝图而努力,要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付出艰辛。村干部们又能坚持得了吗?
我看中央、省,市、县都提出同步小康,手段资金都有明确的安排,但是驻村工作组责权没有明确,特别是资金,大部分工作组需要资金是要去跑、要去要,要花费好多时间,耽误好多想要做的事,这样有好多的事不好做,做不好。如果驻村工作组责权明确,资金直接下到村,由村和驻村工作组统一计划、使用、管理。那就简便快捷,工作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了,不过这样就必须要打造一批能干事干好事的真真
实实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队伍,这支队伍要有工作能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同时要大公无私,能吃苦,能奉献,不计个人的得失,能克己奉公。
村不创办集体事业,不统一资金,扶贫资金下发到个人,就只能解决眼前的贫困问题,村里将来任然一无所有,效果是不会很好的,要从根本上改接贫困问题,村必须要创办集体事业,村民入股,扶贫资金要集中投入,集中使用,才能达到共同富裕,这样全村村民才能同步小康。
第五篇:观看基石心得
观看《基石》心得体会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专题片突出宏观叙事与微观描述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选取典型的、有影响性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展现新时期机关、农村、社区、国企、非公企业、教育、服务窗口、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阐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选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主题立意高远,创作思路新颖,表现形式生动活泼。通过“走前头作表率——机关党建”、“把方向谋发展——农村党建”、“求创新促和谐——社区党建”、“当示范作引领——国企党建”、“强作用助发展——非公党建”、“提质量强水平——教育党建”、“重服务树行风——服务窗口党建”、“问冷暖解民忧——社会组织党建”等8集内容,采取实景 拍摄与历史还原结合的方式,展现人物、事件的特点和亮点。本部专题片既是一部视角独特、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电视纪录片,也是一部融政治性、思想性和可视性于一体的党员教育的好教材。
一个人的思想变化大多数都是从质变到量变的转化过程。赵增军因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乱用权力、谋求利益、贪淫无度、无限放纵欲望,最后走向了无可挽救的地步;毕玉玺因无视党纪国法的约束,独断专行,不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缺少监督,成了阶下囚;王怀忠、马德、韩素珍等无不是因放松思想改造,欲望无限膨胀而走向了背叛党背叛人民的下场。这些反面教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给我们警示。让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权力观。在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
我会根据实际忠于职守,做好本身仲裁的工作,努力做好一位仲裁员,一位好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