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服务心得体会
基层服务心得体会
在劳动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
在过去的一周里,按照公司统一安排,机关单位各部门轮流下基层驻点工作。
早五点半,我到达指定位置等待班车的到来,坐在车上,看着一个个职工靠在坐上昏昏欲睡,突然感受到了基层员工的辛苦,每天赶最早的一班车到达自己的工作岗位,本着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好像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欠缺的最宝贵的责任感。
到了目的地,被安排好工作事项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晨的清凉也渐渐被中午的炽热覆盖。由于xx所在位置偏僻,三面环山,在那里的虫子也要比市内的大上一号。在顶着烈日暴晒和蚊虫骚扰的打扫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只有从小事做起,从服务做起,从卫生做起,步步累积,层层递进,才能真切学习到每个阶段带给我的经验。
接下来的几天里,慢慢的在和别人的工作对比上,我发现我思想和心态在逐渐滑坡,没有最开始的积极性,这是我对于工作态度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不足。虽然工作技能上熟能生巧,但是思想上的不足还是让我感觉到了我对“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但是通过这次的体验将会敲响我工作上的警钟,改变我对工作的看法。
从今往后,我会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积极的自我暗示,改变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向着更好的自己努力。
第二篇:挂钩服务基层心得体会
挂钩服务基层心得体会
开展“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以来,我认真学习了“四群”教育文件,深刻领会了“四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群”教育是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步伐的重要保障。做好群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努力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对“四群”教育工作我有以下体会。
一、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只有与基层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执政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赖和支持。现在有的干部联系上级多、联系领导多、联系老板多,而联系基层少、联系群众少,尤其是联系困难群众少,久而久之干群关系就开始淡化,和群众的感情也就不那么紧密,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也出现了阻力,甚至难以开展。为此,作为公务员要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二、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继续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对于完成我们党面临的艰巨任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创新工作思路,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是重点。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在工作中要与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利益,下村党员干部要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亲人,自然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同群众建立密切联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反之,如果对群众缺乏感情,抱着敷衍和应付的态度去“联系”群众,就很难体会到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很难了解到群众的所想和所盼,实际上也就与群众“联”不起来。
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
展民情恳谈,主动深入群众,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直接联系农户制度。
第三篇:xx村调查报告及服务基层心得体会
XX村调查报告及服务基层心得体会
根据县委安排部署,从今年4月开始,我被选派到XX村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服务工作。以下是根据XX村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方式、调查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中的心得体会等形成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50余户人家,户籍人口11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00多人,全村现有常住人口440余人。全村耕地总面积6680亩,都属旱地。全村大小牲畜共1100多头。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
二、调查方式:
1、村民访谈;
2、咨询村委会。
三、XX村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包括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村民特别感谢党的惠民政策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一)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彩电在XX村已实现了普及,而且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汽车开始进入普通村民家庭,全村平均每50户一辆小汽车。手机实现普及,在调查的农户中,99%的村民用上了手机。
1(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大家改变了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科学、高效的土地经营模式开始被村民接受。通过改变种植结构、科学合理施肥、利用地膜覆盖等现代农业科技保证作物的产量,大力发展畜牧业,延伸产业链,取得经济效益。
(三)农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城到XX村的通乡公路已完工,实现了道路畅通;村容村貌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庄环境优美;村民关系和谐、邻里和睦。
(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2002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6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农村低保已覆盖全村所有70岁以上老人。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村民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缺乏后续发展动力。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XX村70%以上的村民年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力几乎都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由于村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阻碍农村进一步发展。
(二)农业发展遇到瓶颈。
从事种植业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为2300元左右,而且土地的增收能力已经极小。市场把握不准,村民往往依据上秋季的销售情况决定第二年的春播的数量和种类,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粮食价格下跌,利益受损。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弱。
(三)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农民工失业、因病致贫等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正确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村里年轻人返乡创业,储备农村发展的后背力量。
(二)夯实农业基础,解放思想,破解农村发展困局。
XX村经济发展既要依靠土地不放松还要立足土地寻突破。一是继续增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同时,着重提高耕地质量。二是立足农业生产,改变种养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粮食转化,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发展订单农业等方式,整体规划全村的作物种植种类及数量,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四)建立、完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
六、服务基层心得体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是否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正所谓农民富则国富,农村稳则国强。
未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农村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先进社会制度的保障。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脉相承的党的先进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到农村工作中是农村发展最根本的保障。
第四篇:工作总结(服务基层)
个人表现及总结
我叫XXX,是2016批XXX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自2016年8月至今,在XXXX服务。在大学时代,我曾经利用暑期,带队参与了大学生“三下乡”阳光支教活动,亲身感受到了农村或者说基层,无论是教育、经济、社会、基础建设等都与城市的巨大差距,从支教那一刻起,志愿者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中发芽,那时我已立志,毕业后一定要到到农村的广袤天地去贡献锻炼。
2016年,经过层层考试选拔,我作为XX名之一的XX地区三支一扶人员,光荣的加入到这支优秀的青年队伍。基层工作千条万线,远比我想象的还要更复杂,也更加的考验我的能力。从到单位报到至今,我先后经历了农业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统计办、统战办、劳动保障所和现在任职的扶贫办6个办公室,而且每到一个办公室都是这个办公室最紧急的时刻,除了刚开始报到的农办,领导安排我到党建办,是因为XX、宣传、党员档案、精神文明建设要从0到1的整理和创建;在统计办正好遇到并负责了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工作;在统战我将送庄镇的相关资料进行了从无到有的整理;在劳动保障所将由于系统升级导致的一年的养老金发放积压件全部进行了整理并录入到了电脑,化解了群众的不满,消除了矛盾隐患;而到了扶贫上,因为原主任请产假和党委书记的信任,我在扶贫年底考核和省市巡查这最忙的时刻成为了X主任,负责扶贫办的全面工作。一路走来,是一部带着引号的“血泪史”,这部“血泪史”让我自己也真真切切的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史,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在报到两个月后的2016年10月至今我还分包了XXX村,是一名包村同志,接触到了信访、村务等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回头看这近两年的经历,甚至有些恍惚,我都不敢相信经历会这么多,这么丰富。
在这近两年的时间,虽然很忙,但更多时候是感谢。无论是县镇领导对生活和工作的关注,还是同事们的细心帮助,都让我至今存在心底,激励我前进。2017年9月,我曾有幸被推荐为XXX,在培训班不仅有幸受到了XXX相关领导的接见,还见到了来自XX50余名优秀的三支一扶人员,也学到了很多基层工作的实务,更充值了信仰。
我常常把三支一扶的同仁们比作上世纪7080年代的“知青”,在我看来,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下乡,我非常珍惜这“短短两年”的知青岁月,基层是我学习知识、培养技能、锻造品格的“八卦炉”,所见所学我将受益终生。习近平主席曾勉励我们青年:要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而我在基层的“知青岁月”不仅锻炼自己成为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更是对于参与国家扶贫事业,投身服务基层充满了荣誉感。基层的岁月就是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是我人生事业的重要开始,未来我将脚踏实地,继续努力奋斗!
第五篇:基层中医服务
为认真组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1]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中医药诊疗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利、可及、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目标。
1.到2013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以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各县(含市、区,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逐年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1]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各地要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2)各参合县要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市、县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4)各市、县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按照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各县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家和省有关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允许使用2年以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的特色中药制剂在辖区内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1)各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要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
(2)各县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要将中医科建设和中医药服务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和煎药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按照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以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和煎药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配备中医诊疗设备。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实施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每个县级中医院中医特色专科不少于4个。
5.加强县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建设,以市为单位达标率85%以上。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
1.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名以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2.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3.8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4.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要求,每个市至少在1个有条件的县开展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5.各市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
6.各市要开展基层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完成全市中级以上职称中医师带徒(含带教)率达到30%以上。
7.各市要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2.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3.开展中医药服务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各市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试点工作。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各县要在县中医院建有1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各县要在基层中西医人员中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推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各市要组织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的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每年各市、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项目指标要求。
2.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3.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1.各县要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创办中医医疗机构。
2.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医保定点、人员职称晋升和中医药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开设中医坐堂诊所。
3.鼓励中医人员多点执业,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支持中医执业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点执业,为更多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市、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各市、县要制定并实施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中草药的政策措施。
.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市、县要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应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每年每个县要组织开展1次以上中医药科普宣传周活动,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80%以上的行政村、85%以上的社区和80%以上的家庭。[1]
三、重点项目
(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
2.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3.依托现有中医药资源,在全省至少建好1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个县建好1个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4.制定中医一般医疗和预防保健适宜技术目录、基层适宜配备的中药饮片目录和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的中医单方、验方,供各地推广选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项目绩效考核时,将中医药科室达标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达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到2015年,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5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对1000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专科学历教育;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城乡基层培养6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遴选300名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为基层培养一批中医药人才;通过招聘(招募)、对口支援、订单定向培养等方式3年内为基层卫生机构引进6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城市医院中医师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满1年的规定,每年覆盖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不低于30%。
(四)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
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对全省未达标的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十二五”期末,以市为单位,85%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五)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培育和建设4个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其中2个重点专科由国家和省级资助建设,2个重点专科由市、县立项建设。
(六)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加强基层中医医院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建设中医医院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县级中医医院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开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咨询、远程教育等功能。
(七)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项目。
筛选一批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到2015年,每个市创建1个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单位。
(八)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
创作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科普图书、影视、音像、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精品。[1]
四、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各有关部门要把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务求实效。各市、县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动员部署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目标管理。将提升工程主要指标纳入医改考核指标体系,统一考评,统一管理。2013年8月底前,各市要结合实际,细化制定目标任务,并组织对所辖县进行考核。
(三)监测评估。利用卫生统计信息和医改监测系统对各市目标任务和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结果通报。各市要加强本地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四)监督检查。省卫生厅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各市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检查评估,及时掌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度,督促各地认真完成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五)宣传引导。各市、县政府要加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主力军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