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五篇模版)

时间:2021-02-18 11: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第一篇: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篇一)

《摆脱贫困》是装帧一般的老书。具体地说,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的老书。然而就是这本老书,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一口气把它读完,让我动笔要写这篇读后感。

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研究来说,习近平的《摆脱贫困》和他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的时候写下的232篇短评一样,是我们重要的研究素材。

早几年,浙江的同志告诉我,《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时政性短评,作者“哲欣”是他们的省委老书记习近平,心头曾经为此一震。我记得毛泽东曾经要求党的领导亲自动笔写报告、写社论。因为领导干部写文章,可以养成在实践中思考问题、总结经验的好学风、好作风,确实应该提倡。毛泽东本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和楷模。大家都说,习近平是一个有思想见解又勤于笔耕的领导干部,这在我们党内并不多。他在“之江新语”的一篇短评中,还讲到领导干部“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领导干部就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写文章写出自己的思考,也可以说是“吾日三省吾身”的一种做法。

从《摆脱贫困》的“跋”中,我们知道,这本书收集的29篇文章,是习近平在福建省任宁德地委书记的时候写的一些文章。宁德在福建属于闽东地区,是一个贫困地区。从习近平的简历中,我们知道他在宁德工作的时间是1988年到1990年。他在“跋”中说:“我在闽东地区工作了两年,虽也与闽东全体干部、群众一起,付诸相当努力,然而我心难安。”让他“难安”的是,虽然在他离开闽东到福州任职时,闽东已经脱离贫困线,但他深知“相距于我们的理想,相距于我们的目标,相距于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脱离贫困线’只能说是起步”。特别是,由于在那里任职时间较短,“我在闽东的改革开放之志未酬,‘欠账’之感常系于心,难以释怀。”因此,他说这本书把自己在闽东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公之于世,“多少是有一点还账的意思”。而对于我们来说,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和研究习近平当时的所思所想,由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表现。

让我眼前又一亮的,是这本书的文风

福建省老书记项南告诉我们:“近平同志和他的‘一班人’,在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带头‘四下基层’,对宁德的特点和历史,作了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所以提出的设想,比较切合实际。一扫时下那种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的弊病。”我相信,任何人只要打开《摆脱贫困》,就会被这本书的文风所吸引。

朴实无华,没有八股说教的套话。这是《摆脱贫困》的一大特色。我们知道,世纪之交,形式主义悄然成风,以至于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他还说:“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而在《摆脱贫困》中,邓小平批评的这些问题一概没有。有的是那些朴实无华,而又贴近现实生活的道理和分析。比如书中开卷之作是作者在闽东上任后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调查研究写成的,题目是《弱鸟如何先飞》。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贫困的闽东比作“弱鸟”,然后把思绪集中到: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态势下,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然后讲了三个问题:“先飞”的意识;“飞洋过海的艺术”;怎样丰满羽翼。最后归结到“鸿鹄之志”。这样的思考,这样的文风,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学风。

充满智慧,没有平淡平庸的官话。在许多人看来,求实就等于罗列现象,平实就是讲大白话,甚至讲那些没有文采的官话。但是习近平的著作不是这样,《摆脱贫困》是务实的,求实的,但又是充满思想的,甚至是充满睿智的。1988年9月写的《提倡经济大合唱》,这篇文章并不长,只有五个自然段,强调发展经济既要有主旋律,又要讲协调,讲配合。但是文章没有以教师爷的口吻讲那些让人听了一百遍已经不想再听的大道理和官话,而是从年轻人都喜欢的怎么唱歌、怎么大合唱讲起,讲主旋律的重要性,讲协调和配合的必要性。这些文章,让人读了还想读。又比如他1990年1月写的《闽东之光》是一篇关于文化建设的随想。他说:“什么是闽东之光呢?我想,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认识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引文引到这里,也许有些人还不以为然,但紧接着习近平的话让人拍案叫绝,他说:“有句成语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很有讽刺的味道。其实,如果王婆的瓜确实是好的,有它的特色,为什么不能自卖自夸呢?这也是一种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我们也不妨做做王婆。要当好王婆也不容易,首先要对自己手里的货色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介绍得好,才能鼓舞人心。闽东人首先要知我闽东。不知我闽东,如何能爱我闽东?!我们可以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让人们好好认识一下闽东的闪光点。”这样的话,已经超越知识层面。

鞭辟入里,没有矫揉造作的空话。听烦了套话、官话,于是就提倡要改进文风,怎么改进呢?就拼凑那些貌似有文采的“四六句”,甚至花里胡哨的堆砌煽情的形容词。这样的文章,表面上很好看,但只有矫揉造作,而没有分析,没有思想,也就没有真正的感染力,更不会有生命力。习近平的著作不是这样,《摆脱贫困》的许多文章并不长,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鞭辟入里的分析。比如1988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上发表的访谈《把握住新的机遇》中,他提出“要淡化‘贫困县意识’”。他说:“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习惯于讲我们县如何贫困,久而久之,见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所以我提倡振奋精神,淡化‘贫困县意识’。一方面承认这里条件差,经济落后,不能同发达地区攀比,不能简单比上项目,比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建国四十年来这里同全国各地一样,确确实实在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分析既实事求是,又不盲目悲观,而且“淡化‘贫困县意识’”这个观点,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好书好文章,百读不厌。《摆脱贫困》就是这样一本没有八股说教的套话,没有平淡平庸的官话,没有矫揉造作的空话,文字朴实无华、内容充满智慧、分析鞭辟入里的好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打开《摆脱贫困》,就不想放手而要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原因。

(篇二)

最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一书,我在理解书中内容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

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是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必须做到主动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病人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扎实开展医疗服务工作。这才是我们应尽的工作职责。

发源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这段话,对我这样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能拘泥于现状,墨守成规,要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并且及时与同行交流,共同进步。

总书记还指出,“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艰苦奋斗,在头脑中牢记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日常工作上更是如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行动上自觉起来,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重点要害,对自己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的大检查、大扫除,尽可能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实践证明,总书记这些发展思路是符合实际的,指导着我们的日常工作。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如何进步,都要时刻牢记,一切都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发扬实干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

除此之外,还要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催人奋进。

文章中让人深刻领会到了“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这段话,对我一个普通的教师的我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在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集中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

“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

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

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而现在的我们更多的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多媒体等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需要在对待幼儿的观念上有所改变,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还需要家长对孩子教育观念的及时更新,在过去,很多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出生那一天,就进行了赛跑,学什么都想超前。“有的家长恨不得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外语,一两岁就把小学一年级课本学完”。有教育专家的调查显示: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到现在我们班级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小朋友家长还会跟我们交流,以前她的宝宝在其他园每天都有很多作业,到这边为什么都没有作业呢?这与小学教学还有什么区别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可喜的是,如今大部分的家长们也开始逐渐重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同时也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有很大影响而不仅仅觉得孩子的成长学习都只在幼儿园里,他们愿意花时间陪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然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问题,认真思考,妥善处理好矛盾。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开动脑筋,想他们所想。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解放思想,推动落实”认真的落到实处,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自己专业素质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要敢于转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总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

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幼儿园的发展一定会更和谐、更完美。

(篇四)

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近期,我拜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写的一本书,书名是《摆脱贫困》。

刚看到这本书时,我以为里面是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但真正读后发现文字朴实,内容充满了智慧。该书收录了习总书记在1988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共产党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书中29篇文章或讲话从不同视角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阐述了一系列极富前瞻性的观点。书中透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刻鲜明的想法、务实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悟颇深,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我们在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平时应多注意思考工作方法,开拓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开拓视野,以此来摆脱掉思想上的“贫困”。记得刚调来党办工作的时候,面对写方案、写文件自己总是无从下手,一脸茫然,思想意识陷入了一度的“贫困”。后来通过不断思考,我意识到平时应多与领导沟通交流,注意积累工作经验、总结方法,虚心求教其他同事,工作之余多浏览相关书籍积累素材,渐渐地自己在工作中愈发得心应手,业务上也愈发熟练。

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还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弱鸟先飞”的意识,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面对挫折要迎难而上,而不是畏难而逃,对待工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完成。在党办工作期间,我深刻感受到,我所负责的组织工作琐碎却不复杂,这就需要我在工作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经验要一点一滴积累,要具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如能持之以恒,滴水就能穿石。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在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带头“四下基层”,尽心尽责,将领导干部的责任义务扛在了肩上,为福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真正做到了有作为、有担当。去年大热的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遍了大江南北,剧中塑造了陈岩石、沙瑞金、侯亮平等一大批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形象,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坚定地理想信念和对人民的一腔热情,让我们由衷敬佩。担当无关身份、年龄和时代,是一种气度和人格。勇于担当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位普通员工的本分,责任就是担当,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担当不都是惊天动地的,更多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为落实市委及集团公司工作要求,我中心集中开展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中心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自查,把鼓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统一起来,把惩戒问责与保护激励统一起来,用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治庸治懒治无为,铁腕整治纪律松懈,消极怠工,推诿扯皮,慵懒散浮拖等问题。我们每个员工要做到职责所在,任务所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苦干实干的竞进态势,立足本岗,知责、明责、尽责,把身上的担子担好,本职的工作做好,为中心乃至集团公司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

《摆脱贫困》一书是于21年前发表的,文字不多,册子仅11万字,收录了习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催人奋进。书中透出的那种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积极精神、辩证思维、务实的态度等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谈几点感想。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他还明确地说过:“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是在于它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的改革开放的举措。”也就是说,在的领导下,闽东地区能够与全国“同步”摆脱贫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靠的是行动,靠的是改革开放。

二是“滴水穿石”见精神。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书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的坚持,那种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这种精神和信念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三是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习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去,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新一届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作为党员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这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要勇于打破各种自身约束和禁锢,甘于做默默无闻的“铺垫性”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篇六)

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与我有特殊情缘,该书一问世我就被厚爱为最早读者之一。我由衷地爱学爱用这本书,它成了我开展各项工作的动力和遵循。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正是国家宏观调控治理经济过热的非常时期,那时,闽东经济发展困难,形势严峻,干部群众求稳求富心切,他带着感情、充满豪情来到宁德,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亲民爱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足迹踏遍闽东山山水水。他高瞻远瞩,提出许多富有远见的工作思路,很快打开工作局面。他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四下基层”工作作风和“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等等,不仅当年深入人心,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仍被后人遵循。

《摆脱贫困》一书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严于律己,非常重视抓党风廉政建设,他反复强调四句话: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当干部就要按党纪政纪办事,不愿意当可以选择自己爱做的事业,既要当干部又要发财,这绝对不行。二是,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先做到,班子好,靠班长带,自身硬,风气就会好。地委作出的决定,他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如“四下基层”、参加劳动等。三是,权力是人民给的,掌权用权要时刻想到为人民谋利益。四是,要管好队伍,处理好少数人与多数人关系。在研究处理乱占耕地建私房时,他表示不严肃查处几百号人的问题势必得罪几百万人,我们是代表闽东270万人民利益的,处理不坚决就会受到大多数群众的反对。

《摆脱贫困》蕴含的重要观点与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今天重温《摆脱贫困》,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福建的扶贫开发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实现福建“百姓富、生态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更加努力工作。

第二篇:读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一本收录了总书记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29篇重要讲话、文章的书籍。书刚拿在手,我心里嘀咕:“一本关于一个城市发展的书籍,一位领导人的讲话,读起来会不会难懂?”轻启书扉,目录中的几行字吸引了我的目光:弱鸟先飞、滴水石穿、从政杂谈„„“似乎是本平实易懂、形象生动的书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读起来。书里语言贴近生活,比喻让人容易理解,数据来自实地调研,篇篇文章值得精读,值得反思。

一思“弱鸟先飞”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1988年处于十分贫困的闽东,如何让这只“弱鸟”先飞,在调查闽东九县后习总书记有了:树立“先飞”意识、飞洋过海的艺术、怎样丰满羽翼、鸿鹄之志四点看法。文章中提到的:“观念不能‘贫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软功夫是贫困地区这只‘弱鸟’借以飞洋过海的高超艺术。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

反思现今的自己,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入队才满1年、接触现在的专业工作才近半年的统计人,才浅尝统计的博大精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急需提高的业务能力也有很多。做改变、促进步,首先正视自己的这些“贫”。明确自己的不足有哪些,如何改正、提高的措施方法才能被恰当地对准方向、摆对位置。快速补上业务上的落差是当务之急,练好业务能力就如“飞洋过海”的本领。平时积极地与对应处室、同级地市、县级队专业人员请教、沟通是一副特效药,它能在我疑惑不解时,在我混沌迷糊时给我清晰地指引。怎样能羽翼丰满呢?这不单需要时间的磨砺,还需要平时实践的积累以及反复研读制度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书籍的收获。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强”,只有自己知识丰富了、能力提升了,才能熟练掌握业务,更好地指导开展工作,更好地与企业沟通,更好地让统计服务于社会。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者的鸿鹄之志,在我看来,就是让统计为社会公众服务。怀揣着坚定的用数字尊重社会的信念,恪守统计职业道德,才能确保我们大家统计事业更好地、更广泛地被公众接受。因为我相信: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二思“滴水穿石”

“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这些都是小学时候便已熟知的道理,告诉我们凡事要有恒心、有毅力。这篇《滴水穿石的启示》不单局限于恒,还道出了其他的道理:“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喻之于事,则是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辩证法原理的成功显示。“水滴”敢字当头、义无反顾的精神弥足珍贵。„„”通篇对我最大触动的是“敢”字,因为性格原因,很多时候,面对陌生人、领导自己表现得非常拘谨,给人的印象要么是过于冷漠、要么是呆头呆脑。几次和同事、领导的谈话,也让我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统计调查需要与企业人员、调查户、社会公众、等各行各业广大的调查对象沟通,如果自己不“敢”,工作开展会遇到阻力。在单位日常的工作中,免不了与上级领导、上级单位的沟通,这些不“敢”自然不会带来畅通地沟通和满意的结果。打破不“敢”的心魔,就如《重返地球》中父亲告诉儿子的那句话:“恐惧只是你的选择。”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是自己,唯有首先相信自己、逐渐改变自己,凡事“敢”想、“敢”说、“敢”做,才更好地展现自己。

三思“从政杂谈” 这篇文章里从“‘芝麻官’千钧担、青年干部四忌、为官四要、念好‘人才经’、领导者的修养”5个方面谈青年领导干部如何干好工作。有些内容虽写领导用人、为官及修养,但其中道理,值得品味。此间道理相互贯通,可由彼及此,对照促进。“芝麻官”千钧担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为人光明磊落,是做人基本原则之一,凡事有担当是一名青年应当担负的。“芝麻官”还道出了基层工作的复杂,基层是与百姓接触最多的,也是锻炼培养人的地方,对于经验的积累、个人的锻炼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照自己在平时的工作检查、访厂工作以及统计宣传等与社会公众接触的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时刻牢记自己代表的是统计的形象,要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在与基层人员、调查对象沟通要注重方式方法,才能使工作有序开展,不断获得收获。

青年干部四忌中提到了:“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求成心切、操之过急,在现今快速信息时代是许多人的通病。“急躁、烦躁、焦躁”似乎充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与别人的沟通中,如果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完全灌输给别人,不但得不到认同,反而适得其反。还记得刚接手现在从事的专业时,因为急着要一份报告,在与县里专业人员的沟通上产生了些摩擦,双方都有些不愉快。一天我和科长谈起此事,他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在要求县里做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这项工作是不是临时要求做的,如果是,人家做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不是,我们应该先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才导致无法提供。县里的专业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个专业,一时兼顾不上是正常的。另外还有个沟通小‘技巧’:别一大早,一开口就谈工作,就像闽南茶文化一样,坐下来先泡茶,你先跟别人问个好,再谈工作的事,不是能更好么?”按照科长传授的经验,此后与县里的专业人员沟通,再没有出现双方不愉快的现象。通过此次事情,我告诉自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心平气和,工作就能开展得更加顺利,自己和他人的心情也能够更愉悦。古语有云:“三思而后行”,是说要让我们养成做事前谨慎思考,再做事的习惯。而我认为不单单做事前,在做事后也应该多反思自身;不止于“三”思,应该多思。此书在通熟易懂的语言文字中道出那些我们虽然熟知却时常忽视的道理,反复品茗,犹如茶香环绕,滋养思想,促人奋进。

第三篇:摆脱贫困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夏阳中心小学 黄德晶近日学习了总书记于21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文字不多,册子仅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丰富,全文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正如已故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为此书所作序言说的那样,“虽然近平同志已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份“精神财富”,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背景下,认真汲取、全面开发、充分利用好这份“精神财富”,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文章中让人深刻领会到了“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发源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这段话,对我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断健全完教育新机制新制度,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走向富裕新路径。实现脱贫,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对路子。总书记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针对宁德实际,他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使农业、工业两个轮子转起来。

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实际。也对教育工作起着指导作用,我们要找准的路子,就是坚持加强理念科学化,把理念变成制度,使制度体现规范,让规范成为强化监管的行为和成果。以深入推进“五化”建设,引领广大教职工走出一条富裕发展的路子。2014年1月15日篇二:学习习总摆脱贫困及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路径是找对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实现脱贫致富,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对路子。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就提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确定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要从中央和省里的总体部署,从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党的十八大之后,他又进一步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当时,他针对宁德实际,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使农业、工业两个轮子转起来。实践证明,贫困地区只要立足实际,廓清发展思路,找准主攻方向,发挥好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完全可以实现加快发展、后发赶超。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众工作。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鲜明特色,就是群众观点。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他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推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已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成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进作风的有效办法。当年他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三进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与群众一道商讨解决发展难题,令当地老百姓感念至今。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学习习总书记亲民为民爱民的崇高风范,继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增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是要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精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改变落后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始终保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韧劲。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指出欠发达地区发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他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滴水穿石”精神,体现了铁杵磨针、积沙成塔的韧性意志,体现了弱鸟先飞、勇为人先的创业激情,体现了矢志如初、奋斗不息的进取品格,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是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有股“水滴”的韧劲,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目标一致、矢志不移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把“滴水穿石”精神贯穿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全过程,“咬定青山不放松”,扑下身子,摸清实情,持之以恒,埋头苦干,以坚韧之力驱除急于求成的浮躁之气,用长远之计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在《改革热点面对面》一书中充分谈到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落实方法,尤其在本书中“问与答”里让人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一些政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再谈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改革热点面对面》牢牢抓住了民生关键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人民有信念,国家才有力量。”在此书中篇篇不忘“人民”二字。这里的“人民”,不光是一种宏大叙事,还透露出对个体的尊重。生态文明、司法体制改革、反腐机制创新等议题,抓住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是与普通人命运息息相关的。我们追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这既要求13亿中国人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也要求执政者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把握群众需求。今年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政策服务百姓。因为它不仅能用理论说事,还从群众利益出发,用生活经验解释理论背后的逻辑。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发展是夯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多次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人甩在后边。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些重要论断,是在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深刻揭示了发展是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所有问题困难的关键,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全党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引领和行动指针。再者我们还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持宗旨意识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百姓。这些论述和观点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我们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篇三:《摆脱贫困》一书学习心得3篇精选

《摆脱贫困》一书学习心得3篇精选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一)闽江学院王慧福建省学联

在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要求,并认真学习总书记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福建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秘书处面向全省大学生骨干征集学习微作品。今天为大家展现的作品,来自闽江学院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王慧,深刻的感悟,美妙的文字源于内心的感触~~习总书记在宁德地区工作时,针对闽东地区较为落后的情况,写著了《摆脱贫困》一书。书中说道,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比如闽东的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于此,我想我们也正在做一件滴水穿石的事情,并且不以其小放弃努力,更不夸其大邀功论赏,默默埋头,历经八年风雨,那就是我们的“暖风”。“暖风”全名为暖风支教服务队,起初是闽江学院法律学子自发组织的暑期义务支教团队,这支不起眼的队伍,在高校社会实践广泛开展的浪潮中已连续八年深入宁德山区,为那里的留守儿童带去知识、欢乐与温暖。很有幸的,我来到这么一个光荣的集体,受到师兄 师姐为之勤勉奉献的熏陶,也去往山区,看望那里的孩子。

如今高校的社会实践风生水起,全国各地绝不乏众多的义务支教团队,但这些队伍总是带着一些质疑声出现。“你们能为那里的孩子带来什么?”“你们有怎样的资质为他们提供服务?”更有甚者,“你们不过是拿着学校的钱去旅游罢了。”我们去往大山的路途同样伴随着这些声音,而且在没有到达那里之前,我们也对自己保持怀疑。可是,真正的走进大山,看见孩子们欣喜的目光,那一刻就笃定的觉得,“这是来对了!”。山里的孩子并不是像电视中演的揭不开锅,温饱都还是可以保证的,不过真正令我们担心的是,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我们看到的孩子大半都是留守儿童,或是家庭不完整。有的孩子一年只有过年那几天能见到父母,有的孩子父母因疾病双双离世,他们在爷爷奶奶的抚育和村子的帮助下,吃饭不成问题,但教育及心理引导都跟不上。他们有一部分已经明显出现了极端倾向,在无法排解负面情绪时,习惯以暴力或其他形式放纵自己。我们虽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上的优势,但每年定期的陪伴,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疏导,都让这些孩子更多更好的接纳了我们,也接纳了自己的生活。

很多孩子渐渐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也许我们的力量不如感动中国中的乡村老师,能送很多山里的孩子上大学,但我们每年暑期的到来,让他们能够享受知识与阅读的乐趣,感知自己美好的未来,已是我们滴水穿石中的小小一步。如习总书记在书中所写,山区的基础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暖风”所秉承的一点坚持、一点服务,终将成为改变落后现状的一股韧劲。

习总书记之前在五四讲话中,向所有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提出了“八字真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我们的暖风正是笃实以行久的见证,八年来,无数激情迸发的法律学子抱着传递知识,传播理想的信念,去到宁德的大山深处。化困难为动力,真真切切的用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最后,引用中青网评论员的话,为文章结尾。青春的深刻和精彩不在于名噪一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滴水石穿坚持的浪漫,在于星火燎原的团结奋斗。暖风于心,笃实在行,希望暖风在不断吹拂山区孩子们的同时,也能托起青年学子笃实久行、诚恳奉献的风帆,让满载着青年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梦想的航船扬帆起航!

(作者:闽江学院王慧)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二):摆脱思想贫困,做有为青年 总书记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20、30年前的闽东地区,存在着许多思想上贫困的问题:群众们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并且有着“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的观念。思想贫困导致闽东经济裹足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文化得不到发展??面对这样的状况,时任宁德市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到:闽东的贫困面比较大,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他提出头脑中要有“先飞”“先富”的意识;他带领干部们、群众们四面八方的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振奋精神。他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摆正位置,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挖掘潜力,提出政策,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而后,明确的脱贫手段,让每个村民都有信心,积极投入,摆脱思想贫困。总书记团结带领闽东人篇四: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一)闽江学院 王慧 福建省学联

在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要求,并认真学习总书记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福建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秘书处面向全省大学生骨干征集学习微作品。今天为大家展现的作品,来自闽江学院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王慧,深刻的感悟,美妙的文字源于内心的感触~~ 如今高校的社会实践风生水起,全国各地绝不乏众多的义务支教团队,但这些队伍总是带着一些质疑声出现。“你们能为那里的孩子带来什么?”“你们有怎样的资质为他们提供服务?”更有甚者,“你们不过是拿着学校的钱去旅游罢了。”我们去往大山的路途同样伴随着这些声音,而且在没有到达那里之前,我们也对自己保持怀疑。可是,真正的走进大山,看见孩子们欣喜的目光,那一刻就笃定的觉得,“这是来对了!”。山里的孩子并不是像电视中演的揭不开锅,温饱都还是可以保证的,不过真正令我们担心的是,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我们看到的孩子大半都是留守儿童,或是家庭不完整。有的孩子一年只有过年那几天能见到父母,有的孩子父母因疾病双双离世,他们在爷爷奶奶的抚育和村子的帮助下,吃饭不成问题,但教育及心理引导都跟不上。他们有一部分已经明显出现了极端倾向,在无法排解负面情绪时,习惯以暴力或其他形式放纵自己。我们虽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上的优势,但每年定期的陪伴,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疏导,都让这些孩子更多更好的接纳了我们,也接纳了自己的生活。

很多孩子渐渐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也许我们的力量不如感动中国中的乡村老师,能送很多山里的孩子上大学,但我们每年暑期的到来,让他们能够享受知识与阅读的乐趣,感知自己美好的未来,已是我们滴水穿石中的小小一步。如习总书记在书中所写,山区的基础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暖风”所秉承的一点坚持、一点服务,终将成为改变落后现状的一股韧劲。

习总书记之前在五四讲话中,向所有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提出了“八字真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我们的暖风正是笃实以行久的见证,八年来,无数激情迸发的法律学子抱着传递知识,传播理想的信念,去到宁德的大山深处。化困难为动力,真真切切的用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最后,引用中青网评论员的话,为文章结尾。青春的深刻和精彩不在于名噪一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滴水石穿坚持的浪漫,在于星火燎原的团结奋斗。暖风于心,笃实在行,希望暖风在不断吹拂山区孩子们的同时,也能托起 青年学子笃实久行、诚恳奉献的风帆,让满载着青年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梦想的航船扬帆起航!

(作者:闽江学院 王慧)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二):摆脱思想贫困,做有为青年 总书记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20、30年前的闽东地区,存在着许多思想上贫困的问题:群众们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并且有着“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的观念。思想贫困导致闽东经济裹足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文化得不到发展??面对这样的状况,时任宁德市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到:闽东的贫困面比较大,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他提出头脑中要有“先飞”“先富”的意识;他带领干部们、群众们四面八方的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振奋精神。他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摆正位置,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挖掘潜力,提出政策,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而后,明确的脱贫手段,让每个村民都有信心,积极投入,摆脱思想贫困。总书记团结带领闽东人民,开拓进取,致力于摆脱贫困,创造了丰硕业绩,闽东创造了“弱鸟”在许多领域先飞的奇迹。如今的闽东散发着光彩,锦绣河山大放异彩,闽东经济高速发展,灿烂>传统文化享誉国内外,人民生活安逸富足,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更是让全国人民深深敬佩。这伟大的历程,让我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当代大学生仍存在着思想贫困的不足,缺少应有的担当意识,缺少刻苦学习的精神,缺少>克服困难的精神??处处言难,不付诸努力,想起考研需要日夜苦读,便半途而废;想起就业难竞争大,便畏惧而不敢前行,自暴自弃??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如不改变,我们如何成长成才,又将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呢?我们要自立自强,要有时代使命感,肩负起身上的责任,要摆脱思想贫困,做一个思想富足的有为青年,追求美好未来。《摆脱贫困》书中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我深刻记得林跃鑫校长在2013年新生入学仪式上和我们说过:“宁德师院可能不能给你们像北大、清华那样的教育,但一定能给你们最合适的教育。”这句话深深的烙在我的脑中。大学生应有的品格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健全之人格;梦想是前进的马鞭,是生活的动力。身为青年的我们,要有梦有目标,励志做有为青年,发挥青年人的力量。

做有为青年,我们要做到:

第一:敢于担当。担当是一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李大钊说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观望者。责任心,是一种勇于将责任放在自己肩头的>勇气;是一种意志坚韧而富有爱心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总是遇事推诿,逃避责任,那么与此同时,他就可能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担当和成功是相伴随的,是离开校门后有所建树的基本素质。才能做有为青年。

第二,勤奋学习。自觉地勤奋学习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功利”的求学态度,是一种脚踏实地的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勤奋就是好学,是善于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主动地训练自己,从而达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第三,要有阳光、积极的心态。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使遇到了麻烦,也只能算是“小烦”,如果被这些“小烦”就击退了,当然更不用说去承担更大的“烦恼”了。青年人更应该有一股蓬勃朝气,那是一种阳光的、向上的、不循规蹈

矩的精神状态。只要我们有思想,有志气,不怨天尤人;只要我们相信“人定胜天”,持之于恒,付出实践;只要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滴水穿石“的意志,直面困难,相信我们的梦、闽东梦、中国梦都将熠熠生辉。

让我们摆脱贫困,做有为青年。少年强则国强,宁师青年强则闽东强,中国强。让我们秉承“使命、责任、追求”的校训,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本文作者:宁德师范学院 高惠芬)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三)一、就是要秉持实事求的指导思想

《摆脱贫困》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弱鸟如何先飞》,是习近平上任后对闽东九县展开实地调查后写的随感,文章开头用了大篇幅客观看待了闽东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况,“老,少,偏,岛,穷”精辟指出了闽东存在的经济发展劣势,而在客观看待自身不足的情况下,才能探讨出一条因地制宜的闽东“让羽翼丰满”的发展之路,书中指出的闽东“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指示至今对闽东发展仍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核心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保证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联。

二、务实,就是要有实干的精神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务实就是要“亲手下地锄”,用实干精神栽种希望的果实。习总书记“桥”与“路”的形象比喻让人印象深刻,共产党人就应该心甘情愿成为人民福祉的铺路石、搭桥砖,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不吃别人嚼过的馍”。在习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曾三次到闽东最偏远的乡村之一下党乡调研考察,“群众的赞许最甘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走>群众路线,以务实的精神奉献闽东,感动闽东。“万丈高楼平地起”,党的事业还需要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的努力奋斗才能继续兴旺。实干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工作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三、求真务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求真与务实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不可偏颇。没有“求真”,“务实”就很可能走错方向;没有“务实”,“求真”只能是口喊口号。《摆脱贫困》书里记叙了在闽东工作期间,总书记坚持实地调研,在掌握客观情况后,才去指定相关指导政策,“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等指导意见,是“走”出来的,对闽东发展提供了诸多金玉良言。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具体到个人工作中,我们就绝不能把求真和务实分隔开来,在求真的基础上务实,在务实的工作里求真,我们的工作才能少份浮夸,多份落实,少份心虚,多份踏实。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是去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殷切期望。四者辩证统一,有机联系,缺一不可。这是总书记传授给青年学生的“八字真经”,我们当时刻铭记于胸,付诸于行。篇五: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总书记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他更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 书中反复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阶段、任何工作都不可急功近利,要更加重视打牢基础,艰苦奋斗。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十多年,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崇高使命,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我们的监管基础还较薄弱、监管水平有待提高、队伍建设还有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传统,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艰苦奋斗,在头脑中牢记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保持思想上的纯净、纯洁、先进和积极进取的状态,对各种形式、各种面目出现的“四风”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努力做到“灯红酒绿不眯眼,奢靡享乐不动心”。工作上要艰苦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做好当前监管工作统一起来,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监管统一起来,聚精会神抓监管,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监管有新思路,机制有新突破,发展有新局面,工作有新举措。”作风上要艰苦奋斗。牢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宗旨,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行动上自觉起来,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重点要害,认认真真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自己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有效的大检查、大扫除,真正做到扶正祛邪,取信于民,凝聚共识,焕发出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摆脱贫困》,不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共鸣。《摆脱贫困》中的重要思想和精辟论述,是总书记洞察历史、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深邃见解;是总书记忧国忧民、实干兴邦、振兴中华的真实写照;是基层干部与群众艰苦奋斗、激情创业、鱼水情深的生动展示。“摆脱贫困”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脱贫,更是一项富含深意、富有远见、富于理想的伟大事业。正如书末所言,“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坚信,全省药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定能从《摆脱贫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宝贵的经验,为科学监管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为攻坚克难厘清思路,为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

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现阶段,既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机遇期,更是改革完善、攻坚克难的挑战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究竟从何入手解决,依靠什么解决?根本只有一条,就是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决摒弃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走近群众、服务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发动群众。“四风”越远,群众越近;群众越近,办法越多。

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群众广泛参与。总书记指出,“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把群众参与贯穿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确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案要向群众问计;查找突出问题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请群众评议;整改落实方案要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整改落实中,要下功夫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监管的目标任务,要团结带领群众一道努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集中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奋斗,最终实现综合治理、社会共治的大格局。

密切联系群众,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变。但我们的工作方法应当有所改变。”他强调指出,“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而应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三个不能、三个应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打造学习型部门,把学习当做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能力来锻造,建立促进学习、考核学习、鼓励学习的机制,使崇尚学习成为浓厚的风气。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真正成为监管为民、监管便民、监管利民的坚强卫士。

第四篇: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夏阳中心小学 黄德晶

近日学习了总书记于21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文字不多,册子仅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丰富,全文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思想深刻、篇章隽永,真知灼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正如已故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为此书所作序言说的那样,“虽然近平同志已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份“精神财富”,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背景下,认真汲取、全面开发、充分利用好这份“精神财富”,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文章中让人深刻领会到了“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发源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这段话,对我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断健全完教育新机制新制度,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走向富裕新路径。

实现脱贫,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对路子。总书记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针对宁德实际,他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使农业、工业两个轮子转起来。

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实际。也对教育工作起着指导作用,我们要找准的路子,就是坚持加强理念科学化,把理念变成制度,使制度体现规范,让规范成为强化监管的行为和成果。以深入推进“五化”建设,引领广大教职工走出一条富裕发展的路子。

2014年1月15日

第五篇:摆脱贫困的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的心得体会

贫困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人民的公认的敌人,而在我国,这个问题也是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难解决的困难。最近我通过阅读学习了习总书记所写的《摆脱贫困》一书,感触更为深刻。在理解书中内容的基础上,我自身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国人的观念中,都认为我们贫困的主要原因的地理位置差等方面,得不到发展,但要摆脱贫困,最主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如何摆脱贫困是中国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问题的根源抓起,总之,一切都是要靠我们自己。

我们所处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闽东地区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习总书记的这本书正是其在这个地区工作之后所撰写的,所以该十分值得我们研究。自然环境不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以瑞士100年的发展为例,表明山区并不一定导致贫穷,所以在消除贫困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也要坚信,自然环境并不能够阴止我们摆脱贫困,只要我们不畏艰辛、攻克万难必能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中国,很多人不在于物质上的贫困,更为重要的是其思想上的贫困。正如习总书记在书中所指出的,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 “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所谓思想意识的贫困,就是缺乏能让人民富裕的思想、政策,要解决只在于两个方面,一个便是解放思想,而另一个则是发展教育。纵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一不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同样,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思想自由。因此这两者也是现今中国所缺乏的,而贫困地区更为甚之。

即便不提其他各国所表现的发达,来研究我们自己,从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来看,强盛的大唐、繁荣的大宋等等这些朝代,均是思想自由之邦,教育也有极大的发展,唐朝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宋朝不仅延承了这一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大力发展,而都没有形成“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教育乱象。这些都为国家选得了大量的可用人才,垫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那个时代中国是开放的、自由的,唐朝的都城长安和宋朝的都城东京与临安均是当时世界上的国际性大都市,对各种思想兼容并包,重视商业,使得国家繁荣,国民富足安定。不论是教育还是自由的思想都可以使我们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也就是摆脱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摆脱这些,我们的头脑中便有了实现富强的意识、也有了实现富强的思路,若再加之好的政策,想要摆脱贫困便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当然,这两者也是非常难以把握的非常准确。例如对于教育,如若不进行创新,一直延着当初的老路来走,就会出现“八股”“文字狱”等泯灭人性的政策,自然不利于人才的选用。这一点在当下便有一定的体现,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加大创新力度,选择国家有用的人才,使学生学有所用。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体会很深刻,我们也要从自身来做起,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来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先让头脑强大起来。尔后,走出校园,便可以实现我们心中的报复。而对于思想,更加难以控制,思想开放确实有助于思想的多元化,但也容易使一些不好的思想猖獗起来,自然不利于我们的富裕之路。所以应控制好尺度,尽可能的把好的思想推广开来,回避不好的思想,实现国民的富强。学习《摆脱贫困》,不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共鸣。“摆脱贫困”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脱贫,更是一项富含深意、富有远见、富于理想的伟大事业。

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始终提到的一个鲜明观点,就是群众观点。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

国家的根本便是人民,脱离了人民便谈不上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无不体现出人民的作用。习总书记在书中的论述在任何时候都会具有现实意义,都具有指导国家发展的意义。在国家的发展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究竟从何入手解决,依靠什么解决?根本就只有一条,就是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论是从党的成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建国后国家的建设,都是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广泛参与,发挥群众的有效作用,都会取得成功。

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取得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都对国家发展、人民富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我们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关注人民群众,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让规律在生产中更加紧密的利用,必然会让更多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密切联系群众,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作为学生,首先便要坚持党的领导,时刻不忘党的教诲,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向优秀党员同志学习。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己的文化水平,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我自身也是来自农村,深知中国农民的贫苦生活,一直都希望人民群众能在党的带领下过上更好的日子。我还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容小视,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实践保证大部分人的生存口粮,也保证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作为最为基础的产业农业是根本,这些都少不了农民群众的支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要想国家加快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农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最需要的参谋便是农民,千百年的农耕实践,客观规律是不变的,只有农民掌握这个规律,只有问计于民,才能使得农业得到大发展。

古人常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精神也为我们所熟知,而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缺不了这种精神。习总书记提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我们作为学生,不能总觉得每个知识点都没啥大用,虽然每点知识十分有限,甚至解决不了什么实际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们,它们都是我们以后工作生活的基础,也正是它们造就当今科技的发达,人民生的生活的便捷,和国家的强盛。每一点知识都是一滴水,而你只拥有一两滴水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学习,让滴水汇聚成大海,才能变的强大,才能包容更多的知识,才能创造富裕的生活。总书记还指出,“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艰苦奋斗,在头脑中牢记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学习上更是如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行动上自觉起来,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重点要害,对自己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的大检查、大扫除,尽可能提高自身学习水平。

实践证明,总书记这些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实际,也对我们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如何进步,都要时刻牢记,一切都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作为学生,我们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利用,抓住时间和机遇,在面对毕业后的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自己学有所用,争取为本区的发展富裕尽一份力。

下载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摆脱贫困

    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于22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他在宁德主政两年间,带头下基层,踏遍宁德的各个地方,体擦百姓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带领300多万宁德父老乡亲一心谋发展......

    摆脱贫困

    读《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什么是贫困?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3年前发表的,仅11万字,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

    读《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一书学习心得3篇精选摆脱贫困学习心得(一)闽江学院王慧福建省学联 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

    2016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2016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21年前在宁德工作期间发表的,关于如何早日脱贫致富的文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

    摆脱贫困读后感

    读《摆脱贫困》心得 (胡少华)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有幸拜读了《摆脱贫困》这本书。此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主政宁德期间的讲话和文章29篇,11......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一) 闽江学院 王慧 福建省学联 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

    摆脱贫困读后感

    读《摆脱贫困》有感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1年前发表的,文字不多,册子仅 11 万字,收录了习总书记从 1988 年至 1990 年在 宁德 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内涵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