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50篇《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通过近两个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八零后的年轻大学生,我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通过学习我认为自己还要对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当然也是我们年轻人应当充实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于文化学习,从小到大我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让我们留恋于许多的新生事物中,政治思想意识淡薄,通过学习,真觉得其中有深奥的道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作为建国六十年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有义务把这些思想传承下去,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做一名有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一代。
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我们年轻人更应当树立这个理想。有很长时间我们周围的年轻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我也是画家、音乐家、经济学家等等都是一个有一个小思维在自己脑海中不断涌现,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过去的思维比较狭义,所有的理想许多时候是为了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及家人,很小家子气,今天我感到我们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做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天需要我们去描绘,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应当成为我们伟大的理想,年轻就意味着未来的责任。
三是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当我们有了信仰和理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时代精神,我们的党的前辈不管是老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和新时代的先锋模范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想到这些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要不懈的努力。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
篇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一
党的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二:
价值观是人的信念系统,决定着人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的的精神旗帜和发展道路,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党的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笔者试图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鲜明特征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1、第一个倡导,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要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念,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精神,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报告指出:“到2021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瞩目的这一宏伟目标,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一起,升腾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共同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一种社会共同理想,支撑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指明和引领现实社会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如果一个国家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必将影响并引导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的坚实基础。
2、第二个倡导,彰显了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
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在全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并形成主流价值体系,就会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观念、思路、方法和视角,改变人们评价事物的基本标准,人治、特权、等级等腐朽落后的观念,就会从根本上铲除。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整个社会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制和法律体系,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第三个倡导,体现了人民道德信仰的基本共识。
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这对于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加了社会活动的交易成本。面对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开放开明的心态和气度,以博大的胸襟和风范,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理论上的创新性与自觉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们党倡导的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旋律,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理念新智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力地回应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较量,坚实地确立了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特别是近10年来,在重大战略思想层面,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以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应对挑战、武装全党。
在核心价值层面,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不断觉醒成熟的核心价值,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党魂”、“国魂”和“民魂”。
2、逻辑上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的深刻反映,在逻辑上必然全方位覆盖和系统贯穿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就结构而言,这三组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涵盖了主要价值观主体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已写入党章和国家宪法的基本主张与发展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心声和愿景,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公民个人的底线价值准则,体现了我国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作为公民基本价值观,是其他两个“倡导”的坚实基础。
3、内容上的统一性和包容性。
复杂的、差异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改革开放时代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价值共识,才能被最大多数的群众所接受。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去包容、借鉴和吸收有价值的先进理念,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包容性和自信性体现在以下三个“统一与包容”。
一是国家意志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要有体现国家意志和政党目标的指导思想、理想指南,以引领全社会的团结奋斗。但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点,只有让个人“安身立命”,才能让社会“安邦定国”。“三个倡导”既彰显了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愿景相统一。
二是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先进性并不意味着只针对特定的阶层和群体,其倡导的是代表大众利益、面向全民的普遍价值取向,具有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多数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如对公民道德的规范,不是“奉献”,而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底线伦理。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先进性为引导,广泛性为基础,体现了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发展规律的又一次深刻理解。
三是中国特色和人类共性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理论特色。三个倡导,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民富国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目标,又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善政”、“仁爱信义””、“ 和谐友善”的精华,还明确了非西方独有、属人类共有、也是共产党追求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准则,充分显示了“三个倡导”是用中国的经验和实践去界定和发展这些价值理念,用中国的发展实践、民族传统的道路自信和文化大国的自豪气度,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新形象和文明新境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征
1、高瞻远瞩的定位基点。
三个倡导的定位,3个层面,高瞻远瞩。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了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自然个体的本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丰富深厚的理论元素。
三个倡导的理论,12个关键词,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既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又确立了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行动指南。
3、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
三个倡导的表述,24个字,通俗易懂。既高度概括,简洁明快,又深入浅出,喜闻乐见;既亲切入理,凝聚共识,又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能够产生友善的亲和力、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科学认识、准确把握这个体系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形成全国人民统一的精神支柱。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失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奋斗目标。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于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只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才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先进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激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自主、平等、竞争、效率的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挤弱、公平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治的理性精神成为广泛共识。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内容丰富,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第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紧紧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适应了现阶段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变化的新特点,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把建设这一体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要深入群众生活、深入改革开放的前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掌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的理论研究,并深入研究这一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吸收、借鉴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
第二,要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唱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展和谐文化的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力的主流舆论。精心组织有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题的舆论宣传,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大力宣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气象,大力宣传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精神的思想观念,形成正面舆论强势,不断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坚持“三贴近”,加强价值观教育。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与之相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尊重差异,扩大共识,包容多样,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拓展宣传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渠道,做到面向基层,切实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坚持“三贴近”,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才能成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
篇三: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会《决定》突出强调的一个重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巨大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任何文化都是它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的有机统一。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的“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基本依托,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离开了“魂”,“体”就没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去吸引力、影响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就不可能实现。理清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助于廓清在文化改革发展一系列问题上的迷雾,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化的双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要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什么要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这个共同理想的旗帜下,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决不妄自菲薄。在这个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在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发挥着引领风尚的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道德导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要长期起作用;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个价值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必须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个价值体系需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要在全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导向、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法制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一日之功,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只有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实现强“魂”健“体”、“神”“形”兼备,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篇四: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五: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认清并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后明确现阶段我们的建设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自己行为的指导奋斗的动力,行动的指导,将自己的行为与主流要求方向相结合,为最高的目标孜孜不倦前进!
篇五: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明辨上下苦功夫,“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广大青年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学会思考,明辨是非,正确抉择,牢牢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做到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青年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定型的时期。这个时候,确定什么样的人生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对一个人至关重要。人生如扣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只有在面临正确与错误抉择时能明辨是非,在做人做事原则问题上能坚定正确的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人生理想的坚守、信念的坚定源自一个人思想的成熟。哲人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如果放弃了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和省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如果不经历思想的磨砺和锤炼,人生信念就容易左摇右摆。因此,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学会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在人生每个关键路口做出正确选择。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信息、思想相互交杂,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诱惑、陷阱相互交织,广大青年只有炼成思想和价值观的“火眼金睛”,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中洞察人生的真谛,才能从容自信地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前进。青年意味着无限可能,也伴随着无穷的选择。无论择业还是做其他选择,一个人如果只是考虑一己之得失,那就太渺小了,要学会从社会、民族、国家等“大我”出发,把个人的事业与同胞、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得到大幸福。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价值观则分别是人们对人生问题、价值问题的根本意见。“三观”是人生的总钥匙、总开关。有了正确的“三观”做指导,对一切是非、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明察秋毫,自然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石,而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中探索人生的奥秘。
方向决定命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广大青年在明辨是非中选准未来的方向,在正确抉择中走向人生的正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的长跑,广大青年要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功夫,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见诸行动。
篇六: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篇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一个社会最基本、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任何一个国家、社会都有其共同遵循并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作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是必修课,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要着力建设廉政文化,在整个社会形成公平正义之风。官气正则民风清,党员干部干部的言行举止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是公民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其次要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着力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包括大力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和舆论监督中。党报党刊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积极引导,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然后是核心价值观与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对照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明确整改目标、主要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官德兴则政权安、国运旺、百姓福。要把敬业奉献当作对事业的追求,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深入调研,主动融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牢固树立对民众的深厚感情,经常到群众中去,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到基层接受锻炼,了解群众最关切、最直接的需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任何情况下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把握得好原则,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才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篇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010年5月,民革市直支部在政协会议室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动员大会。本人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觉得自己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将会议精神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为此,我结合自已多年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经验,谈谈学习的感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要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将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积极贯彻“德育首位,和谐发展,因材施教,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充分发挥学生价值观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和优势,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队伍建设,强化学校人文精神,深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扎实落实各项教育改革。
二、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融合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应融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有利于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将就业指导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联合中职学生到了第三学年,面临着实习与就业,这就更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联合。对学生充分利用社会现状的调查以及往届毕业生的就业体会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中专生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讲座,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教育层次,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就业过程中都能适应岗位变化要求。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时需要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将以民革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活动为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民主党派各项职能,为发展梅州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篇九: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友善、诚信,全面概括人生价值的内含,体现精神文明的实质,紧跟新时代,酿造华夏魂。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族人民的精神状态和高尚品德,内心世界总是充满着活力。爱国精神贯穿始终,对祖国都是热爱的,自觉维护人间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展示深深的爱,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从古至今涌现出无数杰出人物,伟大形象铭刻在万众的心里,推动历史不断前进,开创美好未来,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鼓舞人心的价值理想,是中国梦的核心。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创造更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发展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都很重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基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shiqi大以来,我们党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爱国、敬业、诚�j信、友善,是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看似简单的8个字,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j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国家层面上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目标及愿景;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观,为实现国家层面的目标提供良好背景和立足点;公民层面的良好价值体系的建立,才能真正促进并体现出社会及国家整体的进步。胡爷爷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这一重要论述,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说,这一表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有望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成熟、完善。
联系自身实际,不论是作为公民个体,还是社会和国家的一员、党的一份子,要学习并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诚�j信友善,遵纪守法,传承民族传统美德,遵守医德,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及服务能力,学习组织、管理能力,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去,为党及国家奋斗目标、为中国梦而努力。
树立核心价值观,就能使华夏儿女有着高尚的情操,永远传递雷锋精神,并发扬光大,人们的素质不断提高,各个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拧V挥姓�确的价值观,社会才能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爱洒人间溢满情,社会成为亲密的大家庭,让阳光照亮前程,无限憧憬喜心头。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加速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使人们都焕发起勇往直前的精神,斗志昂扬,顽强奋斗,艰苦努力,提升正能量,蕴藏无穷的力量,干群携手并进,团结一致奔向美好的明天。
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主动带头纠正四风,坚决按照八项规定办事,雷励风行,起表率作用。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立即建章立制。不等不靠,认真落实,受到群众的欢迎与支持,践行核心价值观,对全面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富强赫赫目标昭,民主人人盼望高;做事文明来往道,和谐上下义心交。自由乃是人生好,平等方息吵闹潮;公正犹如盆水面,遵从法制法千条。敬业人生积义好,爱国品质性居高;人间友善成风气,诚信为人首要标。
篇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篇十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字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一时,引起了众人对价值观的热烈讨论。
然而,一种价值观要真正的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了解它,感知它,最后人们才能相信它,它的影响力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当代大学生更要从我做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席曾说过:“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证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而他的前提就是让人们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政府也在为此积极地努力着。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全程、社会治理等方面,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处理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人们自然会主动的接受它,传承它,弘扬它。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背后,都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国的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力量。制度安排是价值取向的体现,价值认同是制度执行和优化治理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导航定向。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伟大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任务和使命。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定不能在大学里虚度光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趁自己年青精力充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领和才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的学习,既扎实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掌握经济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宜的素质与能力。在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我们当代青年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十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可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毛主席的话依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激励我们每一个青年人积极向上,奋勇拼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没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没有了方向的支撑,国家怎么才能进步呢?
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强。信念是一种精神,它能在逆境中给人希望,在困难中给人力量,它能让人超越自我,更能让国家繁荣富强;信仰是一种指引,它能在黑暗中给人光明,在迷茫中给人方向,它能让人昂首阔步,更能让国家开拓前行;信仰是一种鞭策,它能在失败时给人信心,在痛苦时给人鼓励,它能让人不屈不挠,更能让国家顽强屹立。正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信念。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如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社会中,如何去影响别人,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内涵及精神实质。理论是行动的指引,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无疑是在白费力气,所以要在自己的学习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加深自我的理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
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知识即美德,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生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自己最大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除此之外,还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共同进步。同时不应该死学习,也应该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关爱人民生活,学会社会担当。
从身边点滴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中。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只有用实践来检验的核心价值观,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才会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作为大学生,在生活中实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指导,做到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做到勤俭节约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不因事微而不为,不因利小而弃之,节约每滴油、每升水、每度电、每分钱、每张纸,滴水亦成河,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那么也就不会有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了。
大学生是社会的引领者,民族的开拓者,更是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具有青春活力,我们引领社会风气,我们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促进时代快速的发展,因此,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再铸辉煌,让我们在祖国的建设中努力拼搏,在社会的发展中坚韧开拓,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我们最值得骄傲的青春。
篇十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台州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上重要位置,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升治理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增强精神力量,走出了一条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台州道路。
一、坚持以文化人,注重宣传教育引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有灵魂,着力在入耳、入脑、入心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市坚持价值引领,以大爱台州,共筑梦想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强化公民道德教育,注重价值理念养成,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中养成,在看中感受,在唱中激活,在行中陶冶,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一是注重学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科学的理论最终必须回到实践,回到群众中去,才能发挥作用。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核心价值观普及行动,广泛开展中国梦、文明礼仪、节俭养德、我们的节日等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台州精神、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家风家训讨论、提炼活动,促进核心价值观本土化、普及化。全面部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精心设计贴近大众的学习活动,大力培育各类学习型组织。举办全民读书月,先后以读书求知文明等为主题,开展了好书伴我行、图书漂流、讲党史、颂党恩主题报告进基层等主题读书活动。连续举办文明论坛,汇集了历年优秀论文的《大爱台州文明论坛》一书,成为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生动、最有力的教材。
二是注重舆论引导,增强精神力量。努力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来感染,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来说明,用共享发展的事实作例证,用百姓信得过的榜样典型作引领,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他们现实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近年来,我市集聚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社会宣传等各种资源和手段,着力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着眼于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在事实报道中体现正确导向,在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舆论监督中弘扬社会正气。以百姓故事宣讲为载体,讲述草根故事,弘扬核心价值。抓住网民这个日益扩大的群体,成立网络文化联盟,建立网络文化俱乐部,开展领导干部与网民在线恳谈、传箴言红段子创作传播大赛等活动。建立台州文明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网站,打造网上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传播者和监督者。
三是注重文化倡导,筑造精神家园。坚持以文化人,着力改善文化民生,在全市创建了181家文化礼堂。注重道德传承,让文化礼堂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注重结合融入,将农民文化节融入文化礼堂建设,吸引数万群众参与。实施三个三文化计划,在全市创建5000多家基层文化俱乐部。举办了多届农民文化节、邻居节和企业文化节。广泛开展全民唱红歌、全民才艺展演等系列活动。发挥文学艺术对公民价值理念养成的教育功能,创作生产了影视剧《海之门》、《我的娘姨我的娘》、《和合奇缘》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文艺精品力作。
二、坚持实践养成,注重主题活动引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有活力,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德育工作,重在得法。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最美浙江人,大爱在台州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价值观培育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在读道德文中传导理念。我国传统经典中蕴涵着深邃的智慧、高远的意境和崇高的品格,对于塑造未成年人的道德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理应成为未成年人的宝贵精神食粮。我市从20xx年底开始,以诵一本有道德的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在全市开展千校道德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开设道德经典诵读课程、编印《中华传统名言警句选读》读本,让未成年人在诵读经典过程中汲取人文之源、亲近和谐之根,有力促进了未成年人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我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连续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累计已有900多万人次青少年参加了读书教育活动,连续15年获得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织特等奖。
二是在行道德事中养成习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实践养成,通过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念变成习惯、规范变成行动。近年来,我市面向城市社区,从衣物、垃圾、绿化、杂物、车辆、宠物和小广告等七件社区居民生活小事着手,开展新开门七件事教育实践活动。面向全社会,从群众广泛关注的脏乱差现象入手,开展垃圾不落地,台州更美丽行动,组织开展我为创建加一分、文明随手拍等系列专项行动。面向农村,针对存在的封建迷信、大办红白喜事、赌博等一些问题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文明殡葬、孝敬教育等活动。面向青少年,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搭建起了群众适宜参与、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平台,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坚持示范带动,注重先进典型引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有榜样,着力在可敬、可信、可学上下功夫。
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有效载体,就是深入挖掘、宣传、学习各类先进典型,建立广大群众共同遵循的价值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近年来,我市以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台州好人榜等系列评选、宣传活动为抓手,推出了一批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草根英雄,产生了中国好人台州现象。
一是挖掘道德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经由全市范围内发现好人、寻找好人、推介好人的大型宣传活动,平安水鬼郭文标、长人师傅舒幼民、最美社区书记陈定华等凡人善举从幕后走到台前,变成了人们关注度最高、参与度最广的社会话题。短短三年间,我市就已宣传展示了近600位身边好人的事迹,建立了资源丰富的好人库。每月公布一次的中国好人榜中,台州字眼频频闪现,截至当前,已有60人上榜,入选人数居全省之首。
二是注重运用典型,以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来引导、感染群众。通过媒体宣传提升好人知名度。坚持内宣与外宣相结合,开设专栏专题,集中宣传好人事迹,做到报纸天天有文字、电台天天有声音、电视天天有图像、新媒体天天有点赞。通过道德宣讲增强好人影响力。邀请各类好人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基层道德讲堂,面对面进行交流,讲述亲身经历,分享人生感悟,彰显好人力量,传递好人精神。同时,组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干论英雄等系列报告团,深入城乡基层开展巡回宣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全市营造了学先进、扬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氛围。通过社会宣扬扩大好人覆盖面。通过出版好人书,传唱《好人歌》,创作好人公益广告,建设好人文化墙等方式,全面展示好人风采,广泛传播好人事迹,营造了全社会人人学习好人、个个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利民惠民,注重文明创建引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有结合,着力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上下功夫。
改善民生是永葆核心价值体系活力的源泉,我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将文明创建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核心价值观培育落细落小落实。
一是以多城同创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宣传,保持创建宣传的密度和力度,设置大量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创建公益广告,形成了全方位、大规模、立体化、无缝隙的宣传态势,全面提高广大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创建氛围。建管并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狠抓综合整治,强化城市管理,围绕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环境和秩序方面的突出问题,连续开展重点整治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同时,始终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之本,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从文明细节入手,抓行为规范普及,开展了垃圾不落地,台州更美丽,我为创建加一分等系列主题活动。
二是以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为抓手,不断深化文明城市群创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以测促创是其他文明城市创建成功的宝贵经验。市委、市政府非常注重全市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从20xx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对全市范围开展了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测评范围包括各县(市、区)城市建成区区域和城乡接合部;测评点位为针对市民文明素质、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状况,主要地点集中在城市公共生活区域,包括主要交通路口、城市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单位等。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测评,使干部群众从二年磨一剑的惯性思维中摆脱出来,各地的创建工作任务更清晰,责任更明确,步伐更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椒江区、临海市已创成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玉环县、三门县今年底将迎来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的考核验收。
篇十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通过观看党课,参加党员冬训,我深刻体会到党员必须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更要有崇高的师德和满满的爱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宽以待生。
一、宽以待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学生,自控能力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有的教师一遇到学生犯错误,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直训得学生簌簌地往下掉眼泪,还美其名曰:我这样严格要求,是为了你好。其实老师对学生只有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付出真挚的爱,爱是沟通师生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宽容就是一种爱。面对学生的小错误,有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温柔的眼神,有时可以用一句悄悄话,有时可以用一个彼此会意的手势……使学生于无声中心领神会,在宽容中改“邪”归正。
二、宽以待生是一种信任。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过程,都有渴求他人肯定的天性,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大,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都蕴含着一股向上的热情,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作为一名教师,特别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他努力向上的积极性。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要一味地责怪,而是要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犯错误只是偶然的失误,相信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股向上的干劲,相信他们随即会改正自己的小错误……不要大张旗鼓地狠狠批评,也不要新帐老帐一起算,他们只是成长中的孩子,用慈父般的爱心宽容他们,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
三、宽以待生是一种胸怀。“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不仅是一种“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只有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运用宽容。教师是育人的工程师,更需要有广阔的胸怀,包容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小错误、恶作剧,让孩子在一个比较宽松的、自由的、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其实任何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以后,他不仅希望老师指出错在什么地方,更希望老师能谅解他的过失并给予他改正的机会。还有的学生未等教师指出,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时他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宽容,给他一个弥补过错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改正错误。当然作为教师可以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厉批评,把孩子“管得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一步,这样的话,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也有可能把孩子的可塑性和创造力给泯灭了。我想,适度的宽容比刚性的批评更能维护一个人的尊严,也更有益于其迷途知返。
篇十五:浅谈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党的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学习贯彻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紧紧抓住“三个倡导”24个字,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应总体考虑,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开展宣传教育。
在国家层面,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宣传阐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社会层面,紧紧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建设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
在公民层面,紧紧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根基雄厚的崇德向善的人民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必然也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体现在人们生产生活和日常交往之中,体现在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各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必须在国家发展总的目标下与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如果抓不好结合,就会造成“两张皮”;如果制定的政策法规、设计的具体制度、开展的实际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就会变成“对台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结合起来,与各项重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首先要在全社会叫响“三个倡导”24个字,广泛进行宣传、深入研究阐释,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同时,要全面系统、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分类设计,梳理出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工作重点,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垒石成峰、功到渠成,引导人们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融化在心灵里、体现在行为中。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教育实践,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必须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提升人们道德境界。
1.抓好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是培育助人为乐、团结友善文明风尚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社区为依托,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为重点,精心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坚持志愿服务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出一批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引导人们立足岗位学雷锋、走上社会学雷锋。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2.抓好孝敬教育。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至今,当代众多的孝敬典范有口皆碑,孝亲敬老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要大力弘扬孝道,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引导人们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念长辈的关爱之情,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敬老助老的良好品质。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家教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当时家风家教的典范。要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强以孝亲敬老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把中华孝道和敬老之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3.抓好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有害思想观念,导致一些人信用意识淡薄,社会信任感下降,诚信缺失、造假欺诈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问题。要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精心组织诚信创建活动,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引导人们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真诚做人、守信做事。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把诚信作为管理的重要原则,推动有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4.抓好勤劳节俭教育。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过去,生产落后、条件艰苦,需要勤劳节俭;今天,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同样需要勤劳节俭。在物质条件好转的情况下,一些人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思想严重起来,一些领域铺张浪费、豪华奢靡现象正在滋长,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可谓触目惊心。懒惰和浪费损失的不仅仅是物质成果,更严重的是损毁了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人的道德情操。要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崇高品格。开展全民性的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等活动,特别要突出节粮节水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各个单位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努力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在抓好融入上下功夫,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可以说,融入的程度,反映着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决定着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要下力气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做深入、做扎实。
1.融入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各行各业虽然领域不同、性质不同、业务不同,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机关、学校还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无论是生产经营领域还是社会服务领域,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各方面工作与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各行各业要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行风评议,规范行业行为,彰显正确价值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行业本领域深深扎根。
2.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收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们的有效方式。要有内涵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入学仪式等,同时利用重大纪念日、祭奠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
3.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我国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具体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各方面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之中,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强化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
4.创新工作方法手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契合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努力创新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一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微”字上下功夫。现在,网络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运用文艺表现形式,在以文化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运用各种形式生动形象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运用先进典型宣传,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年,重大典型、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把重大典型宣传与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宣传结合起来抓,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结构,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四是在公益广告宣传上下功夫。这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要制作刊播一批“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作品,突出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增强传播力和感染力。同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发挥好公众人物的作用,推动形成全体人民共同践行的生动局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奋发进取、锐意创新,有力有效加以推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全社会的价值观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道德支撑。
篇十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国家,如果光靠物质条件,那么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就创作撰写儒家经典,儒家人格思想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信”。
孔子走遍各国,为的就是把儒家思想推向全世界,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经典为历代推崇的核心价值观。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差异,出现了困惑、迷茫。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导向,来给我们指明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进一步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998年的特大洪水,冲毁了无数的家园,但它冲不垮中华民族坚强的意志力;2003年的“非典”夺去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但它夺不走中华民族勇于向上的精神;5·12大地震,震掉了无数的房屋,掩埋了无数张笑脸,但它震不碎中华民族这颗顽强的心;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大多数的国家面临经济困难,但是中国却在它的冲击下,保持了强大的发展能力与潜力。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有着最坚强的精神旗帜。而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想看出一个国家的实力,要看的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软实力,人们往往把占有多少土地,创造多少财富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他们忽视了一点,这个国家是否具备软实力,才是真正的衡量目标。从匈奴铁骑的呼啸到罗马帝国的兴起,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大英“日不落帝国”,每一个大国的兴起,都伴随着刀与剑的搏杀,血与火的印记,可是现在,人们在意的则是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从以前的刀剑相争,到现在的思想较量,每个国家之间,都在进行着无形的斗争,这种软实力,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具备的实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实力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国。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生动局面,共同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
篇十七:浅谈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4、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
5、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
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革命,有的则是为了当官、发财、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泽东和周佛海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来说,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结果他从韶山冲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周佛海在党的一大以后说过,他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由于个人的目的一时未能实现,后来他便投到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民族的败类,最后人民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8、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篇十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个人身上是品行,体现在家庭中间是家风,体现于国家社会是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它需要学习培养,更需要自觉践行。作为党员干部应该自觉履行义务,充分认清职责,带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好、践行好、宣传好。
一、要做带头学习的表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使其入脑、入心,并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也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重要基础。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提高做好工作和服务人民的本领;要通过学习锤炼党性、锻造品格,做到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要通过学习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中补充“精神之钙”,掌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从而摆脱愚昧狭隘,培育理性思维,树立起高尚的人生追求。此外,还要做到带头学习、不断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当好勤奋学习的表率。
二、要做带头践行的先锋。
践行核心价值观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党员干部除了要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更要带头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一要执政为民。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用权为民、谋利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任劳任怨做好事,不做贪官、不做懒官、不做庸官,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把全部精力用在为群众解难题、谋福祉上。二要道德垂范。官德引领民德,政风决定民风。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改造世界观,加强党性锤炼、人格修炼,做到自警、自省、自励,慎独、慎权、慎微,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廉洁的良好氛围。三要抵制歪风。生活里有政治,情趣上看形象。生活情趣可以直接反映党员干部的人品官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因此,要注重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远离灯红酒绿和封建迷信,守好“欲望关”、“交友关”,抵制住歪风邪气的侵蚀,在干部和群众中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发挥“正效应”,传递“正能量”。
三、要做带头宣传的火种。
“鸣蝉识谱秋声远,酒好也怕巷子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干部队伍,深入人民群众,离不开宣传。党员干部作为宣传的主力军,有义务也有责任加入“宣传队”,当好“播种机”。宣传要有目标。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但要面向党员、面向干部,更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基层群众是核心价值观的最广大接受者和实践者,良好风气的形成离不开群体发力和共同作用,因此,脱离群众的价值观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宣传要有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还要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要有创新。以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为切入点,做到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宣传和引导主流舆论。要主动占领网络这一群众舆论新阵地,使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能把握规律性、更加富于创造性。
篇十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23日晚上,我们统一观看了“核心价值观讲坛”。一直以来,我们都接受党的教育,感受党的精神,推崇红歌文化。而这次的纪录片让我们从其他层次面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进行深入人心的探讨。在这里,我们将对“个人”层面进行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提出的要求。这八个字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
“爱国”是个人与国家连接的纽带,爱是发自内心的,是个人与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感情,也是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的。对个人而言,我们需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习,为中国梦奉献力量。“敬业”敬业奉献,忠于职守,服务人民与社会。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敬业精神。对我们来讲,也是需要的一种精神与品质“诚信”即诚实守信,如果言而无信,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影响社会稳定。而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要做到人人讲诚信“友善”对个人而言就是待人友好有善。在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中,友善强调我们公民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因此,从个人层次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人们在认清人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需要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准绳,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这样,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更近一步。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认为宏观的爱国主义对我们而言太过不切实际,我们既不是政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军人。不能为国家提供政治策略,不能为国家发明高科技产品,同样也不能保家卫国。现在的我们只能从微观方面考虑,即个人。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的德、智、体等方面考虑。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将来做出贡献。实现真正的“爱国”。
爱国,是对公民行为提出的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儿女的一种自然而朴素的精神追求。爱国,就是热爱祖国。一个人,是社会的人,是国家的公民、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他(她)必须处理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履行自己对祖国、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中国人民历来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亿万群众和无数英雄豪杰为祖国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我们需要对国家的未来负责!更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篇二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中发[20xx] 号)、《中共xx省委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xx发[2017] 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xx大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巩固社会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和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大及x届x中、x中、x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和“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学生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努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覆盖到学校所有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注重联系实践,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做到“三贴近”。坚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坚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坚持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于学生参与的平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工作安排
(一)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思想理论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结近年来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取得的实绩,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解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有计划、分层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研讨班,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推进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
工作形式: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设立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二级学院书记(副书记)、院长(系主任)每学年讲一次政治理论课或做一次形式与政策报告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专题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或报告会;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建学生理论社团。
(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组织广大学生学习中华文化重要典籍,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入挖掘中原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原大地的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
工作形式:开展读书日、读书月、书香校园活动;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申报工作;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艺术人文讲座;开展文化名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组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学习。
(三)积极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充分发掘校史传统宝贵资源,结合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和博士单位立项建设两大发展战略,营造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点的良好校园风气。实施学风建设提升工程,坚持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勤奋、向上、求知、笃行”的学风,逐步探索建立校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工作形式:开展“正学风 聚能量”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组织“三走”活动和阳光体育节活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创新工作方法
要创新工作方式。要建立工作研判机制,定期分析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要创新工作话语体系。要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小行动”传播“大价值”,用“小声音”清朗“大网络”,让学生爱听爱看,不仅听得见,更能听得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发生共鸣
(二)注重宣传发动
要综合利用报纸、广播等校内媒体,大力宣传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报道工作开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的挖掘和报道,营造良好氛围。特别是要运用好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开展组织、宣传和发动的工作,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知情度和参与度。
(三)强化落实监督
各单位要按照学校教育方案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按照岗位职责分解任务,设立工作目标和责任清单,将教育活动安排落细落小落实,切实做好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学校将开展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文章
篇二十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古语有训:聚沙成塔。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选择了怎样的价值观,追求怎样的理想,秉承了怎样的道德,都将决定整个社会价值观的精神和面貌。
还记得在上周六的早晨,我出门时看见几位老爷爷老奶奶在门球场打着门球,脸上洋溢着孩子似的天真单纯的笑容。门球这项运动,不仅让老年人们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提高了球技,还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当时,我好奇地问:“老爷爷,您打门球是为了追求什么呢?”他看着手中的门球棒,缓慢地说:“我已经老了,按理说在追求健康幸福的同时,应该别无所求了,但我仍想为我们这个门球队争光,仍想为我们浏家港的人民争光。”听到这儿,我激动地说:“爷爷,您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事后,我想:也许,在那位老爷爷身上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是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
接着,我在和小陈急急忙忙去新希望学习的路上,看见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在低空飞舞,小陈立刻跑了过去,把它捡起并扔进了垃圾桶。我惊讶地问:“小陈,你都要迟到了,怎么还去捡塑料袋,你不怕被老师责怪吗?”“白色垃圾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这其中含有很多致癌物质。还会影响环境。要是我花点时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很值得吗?”小陈笑着说。此时此刻,我想:也许,在小陈身上体现出来的保护环境的品质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
敬业、保护环境等品质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有的状态以及文化的概括。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盛开的花朵,承载着我们的愿望,灿烂的阳光射过,折射出五彩缤纷的色彩,那便是我们希望之花盛开的色彩。
滴滴水珠,融汇成江河的波涛与浪影;片片绿叶,辉映成生态的丰荣与文明。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
篇二十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沐浴着春风,沐浴着阳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它强调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才可以凝聚人心。
不同的国家体制,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传统文化,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描述和概括是不一样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提出:“仁、义、礼、智、信”,资本主义国家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当今中国曾提出“真、善、美”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许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通过学习,我知道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其中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状态,公正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向,仁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诉求,共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它们共同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具有主导性、现实性、包容性、超越性、开放性。人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通过学习,我一步步深入了解了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联系起来,积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在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后,就要积极参与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动,我们要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的学习,自我完善,立足本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拓宽视野。用崇尚精神,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理念,为实现“和谐、公正、仁爱、共享”而奋斗。时时刻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被赋予真正的意义,才能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贡献。
第一,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先进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我们要以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深入挖掘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自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二,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首先,凡事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在工作中,注重与同事们之间的关系,诚恳待人,尊重同事,关心同事,努力创造一种微笑、高效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我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因为只有和同事们处理好关系,才能更和谐团结,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才能为建设出更多力。同时,我会努力继续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不断加强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丰富的党务知识,精于党务事务,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严以律己,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再者,就是要发扬我们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先传统和作风,经受住得与失、苦与乐、进与退等问题的考验。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时,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时,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既不能不敢想,又不能脱离实际的盲目空想。
第三,自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思想品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上。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修养是在学习中升华的结果,在内省中完善的结果,在自律中养成的结果,在实践中锤炼的结果。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党员的人生态度、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坚持去做、用心去做,不断增强责任感,从而使自己不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第四,要甘于奉献,正确认识个人的价值实现问题。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不管是在哪里,都是有价值的,肩上都负有重大的任务。我们的价值体现于无私奉献和服务,我们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就必须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要能够不屈不挠,锐意进取;要甘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我有了精神力量,使我顿悟:事业的发展需要崇高的精神作为支撑。
篇二十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凝神聚气、强基固本”是国家领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地位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这一概括,精辟地揭示了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可取代的根本意义。
今天,中国人正在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这一奋斗过程中,并不都是铺满鲜花的坦途,我们还可能遇到很多新的困难和考验,所以,最需要的就是一种能够“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民族共同价值观来支撑和激励。凝神聚气,就是要凝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聚中华民族在任何困难和考验面前不屈不挠的浩然正气;强基固本,就是要强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文化之基,固中华民族立足自己、贡献人类的厚德之本。
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吸收人类社会发展中各种先进文化精华、总结现代以来我们民族自己奋斗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概括提炼出来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在为未来奋斗中需要始终坚持和固守的价值追求。在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中,既有国家层面的要求,也有社会和个人层面的要求;既体现了政治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则,也体现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活动需要遵循的规则;这些内容既有明确具体的价值指向,又有整个人类进步的目标追求。所以,“凝神聚气、强基固本”既是对其作用的概括,也是对其地位的评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灵魂。有了这种精神、这种灵魂,才能有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有民族的共同遵循,才能有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胆气,才能有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也才能有民族不断强盛的希望。核心价值观所凝练的,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这种精神和灵魂。
当然,提出核心价值观,并不等于它很自然地就能够成为全民族的自觉遵循。xx对核心价值观作用的概括,同时也是对核心价值观实践的要求,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凝神聚气、强基固本”,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
贯彻这样的要求,首先需要我们有明确的意识,真正理解树立核心价值观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所具有的根本性意义。要看到,确立这样的共同价值追求决不是一城一地、一党一派的事,而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事,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内在要求,也不是一城一地、一党一派的要求,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要求。
其次,需要我们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让广大民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普遍要求,在文字表述上必然会高度概括,但在现实中的体现,则是非常具体的。因此,必须使这种要求成为广大民众能够具体感受、理解和接受的东西。
再次,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中实际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它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遵循。在这点上,不仅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的个体要求非常需要制度化,尤其是像“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等这样一些对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方面的要求更需要制度化。这中间不仅关系到制度的根本性,也关系到确立核心价值观的带动效应和领导作用。只有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实,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地位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篇二十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xx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共同理想。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主义,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政府工作人员心系民生,放下架子,走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不卖假货,不短斤缺两,不唯利是图,是诚信的代言;邻里之间,同事之间,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看到需要帮助的人,真心地问候一句,真诚地相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友善的暖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就是爱国的表现……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党员教师,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就是在践行核心价值观。
一、常拥善良之心。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就是要拥有善念。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源于崇高的道德信念。这种信念是人们言行的指南,是人生杠杆的支点,是支撑理想大厦的精神支柱。这样的信念一经在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善念如果只停留在自己的脑海中,而没有付之于行动,这样的善只能是一种表善,一种伪善,真正的善念是要经过实践,把脑海中的善念转化为善行、善言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常存善念,经常自思内省,是恶当惊,是善则喜。去恶扬善,唯善是举。最终达到“积善成德”、“积微成显”、“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积礼义而成君子”的崇高境界。
二、常怀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可以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消除激烈的竞争压力,使人轻松自如地面对生活,包括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呼唤宽容,宽容别人,自己得到宽容;宽容自己,才容易接受和宽容他人。学会宽容,世界变得宽阔无比。
宽容别人是一种风度,既要容人之短,又要容人之长。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接纳蔑视过你欺骗过你的人,饶恕伤害过你绊倒过你的人,就好比一场及时雨滋润了一片尚待开发的田地,让人们看到未来收获的希望。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放弃前嫌,伸出热情之手,给以一句理解的声音,给以一种原谅的表情,焕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不难看到云开日出,许多矛盾因为心存宽容显得非常清晰和容易解决。
三、常存赞美之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完成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对100名儿童进行了“发展测试”中,在进行智能、体力等项目测试后,向教师提供了虚构的信息,说100名儿童中有20名发展优异并出示名单。一年后复试的结果表明,出示名单的儿童,成绩明显提高,并且求知欲旺盛,活泼开朗,虚幻变成现实。这种由于期望不同而导致儿童发展出差异的现象就是期望效应。罗森塔尔借名于现象相类同的皮格马列翁神话,称这种效应为“皮格马列翁效应。” 爱听表扬是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需要赞美,都希望得到赞美。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表扬与赞美。在教师的赞美声中,孩子会更加积极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四、常念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操。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不管是对工作、对家庭、对生活、对朋友、对亲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当我们呱呱落地,要对生命心存感恩;当我们在学校求学时,对老师的教育之恩要心存感恩;当我们长大成人了,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恩;当我们做父母了,要对孩子带来的天伦之乐心存感恩;当我们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对鼓励帮助我们的人要心存感恩,有时甚至要对对手心存感恩,因为没有对手竞争,也许你走得不会这么稳当;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们知道有人可以和我们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上饭店吃饭的时候,对厨师与服务员心存感恩,因为是他们才让我们能在洁净幽雅的环境中享受美食;外出旅游的时候,对司机心存感恩,把我们安全地带到目的地……当感恩充盈了整个身心,人会变得豁达而宽容,世界会变得美丽而和谐。
篇二十五: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导语:党的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是范文大全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希望您喜欢阅读:
医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党的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现在,全院上下正掀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作为医院的一位外科大夫,结合自己的岗位实际,谈点心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规范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作为一个公民需要践行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我们的基础。丽医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强大,立足自己的岗位,做到严谨、敬业、奉献就是对祖国最好的、最无私的爱。自从学校毕业,加入到丽医这个大家庭,我就感受到她强劲的发展动力。能来这里,与之共同前进,为之奉献自我,我感到无限的关荣与自豪。作为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我和其他同事一样,愿意为丽医的发展不辞辛苦,不怕挫折。再繁忙的工作,再琐碎的事务,都磨不去我们恪尽职守的决心和毅力。我们虽然远离家乡,但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另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珍惜着,也在为之努力奋斗着。敬业是我们的根本。
篇二十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信仰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子贡问孔老夫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信仰的力量则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p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有机整合的多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更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作为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全面了解和学习先进、适于时代的价值体系,不断使自己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改变以往不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育人先育己教人先要强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实质,是我们学校各种工作及德育的标尺,是培养学生的航标。学习优秀学校和教师的先进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言行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关键。教育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有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事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标准。
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利用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成长,以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人。
我们基层教师及校长要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践行校园文化的任务中,做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自觉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从“做人、学习、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行为规范养成习惯等有较大的转变和提升,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和生活中认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可指导自己的行为。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合作、独立思考的品格,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如果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和载体,容易形成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的局面,那么良好的文明习惯、优良传统及作风就不容易养成。在日常学习中,要强调对育人的影响,更要加强注重环境对成才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参与,学校教师特别是校长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的养成教育,教育也是逐步影响的过程,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基本任务。我们要树立一种观点:育人先立德,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个文明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作为教育界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教育作出一份贡献!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
我们教师要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
篇二十七: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敬爱的党组织:
近期我自主学习了周文彰同志的《深刻理解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下面我将此次的学习心得向党组织进行汇报。
周文彰同志在文章中指出“任何社会都需要核心价值,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迫切需要提炼出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主要因为:一是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核心价值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二是多元价值差异共存,需要核心价值来规范、引领和主导。三是价值缺失和偏离,需要核心价值来培育、强化和纠偏。”在我看来确实如此,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并不仅仅只是通过军事基础这种硬实力来评判,还必须通过文化和统一的核心价值这种软实力来共同支撑,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兼备才能一步步脚踏实地向着强国之路迈进。就和我们的入党之路一样,只有坚定的入党信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与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踏实的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确定是有多方面考虑因素的,首先它必须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公民和一切组织,具有普适性、针对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因为它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就凭借这个原因,它就必须具有普适性。从这点来看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一定是个不容易的过程,因为要做到能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与组织确有不易。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所有概念必须是同一层次上的,不能有高有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24字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分为三个层面的,每个层面里的词都在同一个层次上,但它们又分别指的是同一层次的不同方面而且直击问题的核心。最后的要求是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被翻译成外文并且没有歧义。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是用来增强我们自己国家软实力的,但从国家角度来看,它也是需要文化输出的,我们需要让其他国家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这在传播中国文化,加强外交与对外树立中国形象等方面十分重要。
作为我们个人来说,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其实每一点都是我们必须且很容易做到的,既然是一名中国人,爱国就是最基本的要素。敬业,既然是自己的选择的工作,我们当然应该认真的去完成它。诚信,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也是与人交往的基本品质。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同时的满足这四点,我们的社会将是何其的美好与和谐。这也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满足这四点价值观,再影响周围的每个人都做到这四点,久而久之同心圆的直径就会越来越大就能影响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社会的更加美好也就指日可待了。
以上就是本人此次的学习所获,如有不妥还望党组织批评指正。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年xx月xx日
篇二十八: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在常人眼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令人难以记忆,更别说参透其中况味、解读其中精髓了。正当我等众多国人为此而纠结之际,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用大字套红的醒目方式发布了高度概括了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寥寥24个字,简单12个汉语词组,是否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十分宽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准确地概括?对此,笔者无力论及,只想从中提取自己最为尊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的内容加以拙述浅论。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我认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部分,国人当谨记于心、实践于行。
作为每一名中国人,必须要牢记自己在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使命,必须自觉的将自己放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之中,努力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己投身于社会熔炉、立足于人群之中的金言玉律,思想中绝不可存有半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何干?”的狭隘之思,更不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实践“核心价值观”之外。戒浮除燥,远功淡利,淬火良品,求做优民,稳立于爱国平台之上,安心于敬业沃土之中,高举起诚信的旗帜,努力营造友善的东方乐土。共同为重拾并凝聚起中国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助力加油、贡献微力、奉献热能,合力改变中国人濒临“集体无信仰、个人信仰杂”的危险局面,让更多的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回归到一元化的正轨,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再去追求和张扬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的相对自由。因为只有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了共同的信仰,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有力量。
对于人民来说,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为保障和增进普遍人权与自由而设立的,由人民授权其以人们同意的方式进行统治。由此可见,国家是人们共同守望着的物质与精神家园、是人们权利和自由得以充分保障的守护神。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己的国家或者是自绝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孤独无助的悲催者。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始终把爱国作为不二的选择,无论是做人还是干事,都要始终依靠并稳立于爱国的平台之上;无论走到哪里、面对何人,都要斩钉截铁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切忌在外族面前不自尊、不自爱,盲目盲从地崇洋媚外,瞪眼胡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中,同心助力中国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和展扬。
“成家立业”是中国人永远也说不尽、道不完的生活话题,而成家爱家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立业是个人社会性本质地充分体现。因此,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仍然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的中青年人,一定要把“敬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坚定不移地安心耕耘敬业于自己的那片沃土之中,把爱岗与敬业有机统一于一体,让敬业真正成为自己多元的价值根脉中最最核心的一极,象袁隆平等新时期“中国英雄”一样,把个人的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共向的价值观严丝合缝地融于一体,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祖国利益的实现融为一体。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茎,是中华民族不倒的重要支柱,是一个人成其为人、成其为好人、做成事、做大事的根本保证。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始终高举起诚信的旗帜,与人相处诚信为本,做事经商诚信为要,努力做到用诚信构筑人信,用人信构筑国信。用嵌入我们心灵深处的贵如万金的诚信芯片,激活我们蕴藏于灵魂深处的诚信因子;用安装于我们心灵门户的“木马软件”,一刻不停的绝杀我们自身时不时繁殖出的“不诚信”病毒;唱响诚信主旋律,奏鸣诚信交响曲,扮靓诚信中国人。
“爱仁者人恒爱之”。友善是社会稳定安祥和繁荣昌盛的浮化器,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粘合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始终把教育引导国民尊崇“友善”作为重要的引擎,让全体中国人都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久弥坚地追求友善、信守友善、弘扬友善,共同为营造中华民族这方友善乐土而做出不懈地努力。
篇二十九: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可以浓缩为一个“私”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可以浓缩为一个“公”字。“为私”与“为公”的基点,就是二者最本质的差异!所以,“精忠报国、天下为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合理、最经典、最给力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体现出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大异同!那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呢?这就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西方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在维护“自由主义”这个核心价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恰恰是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从浅层次讲是以“国家”为整体,从深层次讲是以“整个世界”为整体,追求大同与追求自由,这就是中西方核心价值最本质的区别!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自由主义”的灵魂是“私”,“整体主义”的灵魂是“公”,“为私”与“为公”就是二者最核心的核心、最本质的本质!抓住这条主线,一切争论与彷徨都将迎刃而解。毫无疑问,“天下为公”就是“整体主义”的最佳诠释!虽然“天下为公”出自《礼记》,但真正阐发它、使它扬名四海的还是得益孙中山的力量。所以为了创新,则需再加一个对应的典故,它必须有足够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全面衡量,“精忠报国”是最佳的选择!
“自由主义”与“整体主义”并没有好坏对错 的分别,它们是“普世价值”的两个基本点。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极,它们是互补互成的关系。比如: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因过份强调“整体主义”而扼杀了“自由主义”,结果导致了社会经济举步维艰;同样,早期资本主义因过份强调“自由主义”也尝尽了苦果,在马克思主义激烈批评的影响下,西方也做了深刻的反思,融入了许多社会主义的元素,现在的资本主义早已今非昔比!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我们在引进“自由主义”的同时,也逐渐丢掉了自己的核心与本质,用儒家的话讲就是丢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质。当今世界最大的危机还是“自由主义”过度膨胀的失衡,因此,在经济上崛起的中国,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与道义。当然,这也与我们找回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精忠报国、天下为公”既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最终在苏联易帜,却能在中国生生不息、发扬光大?这与中国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历来强调整体思维、辩证分析,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医,头痛不一定医头、脚痛不一定医脚,这种整体思维、辩证施治,恰恰与马克思的哲学观息息相通、不谋而合。中国人潜意识中的这种文化底蕴将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提供无限的源泉。“精忠报国、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完美融合与最佳共鸣!
篇三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诚信”二字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从小,父母亲的教育让我明白,诚信对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在生活中,我十分注意讲诚信,言出必行,在同学、朋友当中有很好的信誉。在读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后,我更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会更加注意诚信修养,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我们也许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忘了待人友善这一待人之道,但我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发现往往身居高处者待人都十分友善,哪怕是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也让我渐渐明白,也许生活中的那些成功者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无非是他们把自己的每一件事都处理的很好。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每一份友好,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他人。友好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社会才会变得更温暖。
现在的我对党支部组织的“精读一本好书”活动充满了感激,是它让我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这本好书。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不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明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个的参与。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生更多的思考,让我明白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应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也让我明白什么样的特征才是最宝贵的。今后,我也会更加自觉地精度类似的好书,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得到深刻,心灵得到洗礼,做一个更为全面的人。
篇三十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人们在认识世界,推动世界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总是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国家,社会,组织和群体都是靠着共同的价值观而凝聚起来的。而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重要核心位置,且起到统一作用的便是核心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的层面上看,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的层面上看,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从公民的层面上看,便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等等的一系列构成了完整的价值观体系。通过这一完成的体系,来引领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主席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硬实力,包括了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但同时也要重视思想文化、价值观等的软实力。而在这其中,价值观又是软实力建设之中的重中之重。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上看,思想文化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对内要具有号召力,感染力,对外要有影响力。社会是由个人组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想法,而每个人选择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就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基础。在如今这个形势复杂,且有许多新元素和多元素不断出现的繁闹社会中,更加需要我们凝聚出一股坚实的精神力量。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通过深入挖掘、培养和弘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全民共识,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便体现出了价值观的重要性了。
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主动参与。如何在多元思想的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让群众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心得体会《高中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其次,作为公民,我们要通过学习,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多关注世界、社会的时事等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去为国家社会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待人和善,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作为一名高中生,也要自觉的去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学习方面,不仅要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还要重视思想政治方面的提升,勤于学习,学会自主学习,要培养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敢于向经验丰富的人虚心学习,全面的提升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带、待人友善,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积极的帮助他人,多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这是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慢慢做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到,努力为社会做出微薄的贡献。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更详细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价值观更深入人心。因为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所以培养青年们树立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国家所一直重视的。
作为中国的公民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全体公民的事情,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努力践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拓展,让国家能有一个明亮和美好的未来。
篇三十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通过学习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我感受深刻。作为教师,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
一.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我们要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场所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加强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德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且能启思益智,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篇三十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飞快的提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是价值共识建设,从构建宏观层面的“核心价值体系”到进一步凝练“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价值观念自身发展的规律使然。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稳定器”、社会的“方向盘”、民族的“主心骨”,十八法倡导以“三个倡导”号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体现了这些基本原则。五四青年节上习在北大的讲话,极大的鼓舞了广大青年,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应坚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送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辐射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生活在其中的幸福,进而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适应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的地开展工作,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在我国社会情况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的形势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凸显人文关怀,采取疏导说服教育的办法。
当然,我也深刻的学习了习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上讲话,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的学习,既扎实基础知识及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掌握经济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宜的素质与能力。
前辈先贤期待了百年的现代化之梦即将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号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一面旗帜,鲜明的亮出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精气神。在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我们当代青年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三十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它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轨迹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因此,在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必须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
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要求政府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企业和经济组织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时,都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要求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还要看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是一切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当前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因此,要在众声喧哗中凸显社会主流价值,在交锋交融中体现中国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责无旁贷。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采编全流程、贯穿到每一条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个节目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要强化传播媒介管理和行业自律,做到一切报刊图书、广播影视、舞台剧场都不为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空间,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能力。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当前我国网民达6.18亿,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特征使之成为错误思想观点的集散地和散布谣言的高发区,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为此,需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把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文艺工作者要站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度,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传递时代强音、推动社会进步。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篇三十五:社会主义价值观演讲稿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本学期,适时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高屋建瓴,做好国旗下讲话稿件写作与演讲的指导,就是把握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追求教育境界,体现教育理想。
讲稿的写作,搜集了大量材料,主要是从语文教学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分析中国文明在现阶段的任务,提出对新时代对新一代的要求。稿件精华如下(精选)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存在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
当世界上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已经消失,但仍然有一个地方还有一群黄皮肤的孩子,正在朗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2千多年前孔子的语录,开始一天的新生活。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现在,却常常能在电视里看见中国游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当我们看到这个话题时我们注意了什么呢?那就是“中国”“游核心主义价值观演讲稿客”“不文明”这三个词语,去掉“游客”这个词语,就变成“中国不文明”。这可能是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但是我们的民族真的是不文明的民族吗?如果要论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且对于“礼”的研究之精和理解之深,早在很久以前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当然,个别游客不注意行为举止,妨碍了他人,与他人相处不和谐。尽管个人的行为不代表着每个中国人皆是如此,但个人往往就能影响他人对这个人所在国家的看法。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着一颗爱国心,有维护祖国尊严的责任与义务。
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传承中华文明?
第一、以我之心爱我祖国。爱国并不是一种唱高调的行为,相反,它正是由细微的小事所组成。当你身处国外时,不要总是被提醒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大声喧哗;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寸土地,爱护每一株植物;当面对国旗时请驻足凝视,当国歌响起时请深情跟唱。只要我们时刻心存爱国信念,这些举动就一定不再普通,爱国,就应该是这样落到实处,把讲“礼”重“仪”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第二、以我之心敬我本业。勤奋学习,勤于思考,养成爱读书读好
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在时尚文化、网络文化充斥生活的今天,很有必要加强学习,传承、弘扬传统文明。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言传统经典篇目,《语文读本》中也选取了儒、道的篇目。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这些都需要我们广泛学习,从而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汉字,从发明开始一直使用到今天,它以规范、形象、美观著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之骄傲。因为,汉字中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古代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民族风情等等。只要规范了汉字的书写,认真思考每一个汉字的结构,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传统文明。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同学们,继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要求我们每个人恪尽职守、勤奋进取;要求我们文明守纪、努力求学。
如何珍惜宝贵的光阴,如何经受新的考验,如何开拓新的未来,这对于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任重道远。我们有责任将伟大的中华文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在新的世纪里不断发扬光大。
篇三十六:社会主义价值观演讲稿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本学期,适时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高屋建瓴,做好国旗下讲话稿件写作与演讲的指导,就是把握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追求教育境界,体现教育理想。
讲稿的写作,搜集了大量材料,主要是从语文教学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分析中国文明在现阶段的任务,提出对新时代对新一代的要求。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存在于天地
之间,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当世界上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已经消失,但仍然有一个地方还有一群黄皮肤的孩子,正在朗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这些 2千多年前孔子的语录,开始一天的新生活。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现在,却常常能在电视里看见中国游客的各种不文
明行为。当我们看到这个话题时我们注意了什么呢?那就是“中国”“游客”“不文明”这三个词语,去掉“游客”这个词语,就变成“中国不文明”。这可能是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但是我们的民族真的是不文明的民族吗?如果要论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且对于“礼”的研究之精和理解之深,早在很久以前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当然,个别游客不注意行为举止,妨碍了他人,与他人相处不和谐。尽管个人的行为不代表着每个中国人皆是如此,但个人往往就能影响他人对这个人所在国家的看法。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着一颗爱国心,有维护祖国尊严的责任与义务。
篇三十七:社会主义价值观演讲稿
践行核心价值观,聚集中华正能量,做 “正能量”的传播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的演讲的主题是: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中华正能量,做 “正能量”的传播者。
鲜花因为有了阳光才能怒放,雄鹰因为有了天空才能翱翔。阳光和天空就是他们的正能量。那么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正能量是什么呢?《为人民服务》中说的好,“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怕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我们要怀鸿鹄之志,如大鹏展翅高飞,搏击长空!
革命战争时代,多少有志青年为民族、为国家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毛泽东32岁时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成为了全世界所敬仰的好总理。夏明翰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一气壮山河的华丽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多少以雷锋为代表的有志青年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人民的幸福、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了青年人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着他们的头脑。部分“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自甘堕落、目无法纪、骄奢淫逸。其结果是受
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但更多的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夜以继日默默无闻的奉献:没有鲜花,没有光环、没有掌声只求一颗奉献的心;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拥有拼搏而来的无憾的财富---他们的感人事迹升华了我们的生活,铸就了我们青春的信念,萃取了我们人生的真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就更应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现在的我们翅膀还是稚嫩的,谈不上为国贡献,谈不上敬业奉献,但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很多。那就是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将来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也许前进的道路会充满坎坷与荆棘,但只要有青春正能量,只要朝着远方的目标不懈地跋涉,只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生活,我们的青春就会学业上书写绚丽 篇章。践行核心价值观演讲稿风劲帆满海天阔,扬帆远航正当时。为共筑“中国梦”、“郧阳梦”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篇三十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和谐、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对文明的认识,2、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文明并养成文明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教学过程:
篇三十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指名背诵
(2)齐背。
二:文明
1:谈谈文明是什么
我觉得文明是不能在石头上或树上,乱写乱画。
我觉得文明是一种能让社会、地球变得更美好的状态。
文明就是爱护花草树木。
我觉得文明是多发面的,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吵闹,不乱丢垃圾,尊老爱幼!过马路时,要遵守红绿灯,不打架,不说脏话。
我觉得文明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和小孩让座位,文明是不乱扔垃圾。
2:文明礼貌用语又有哪些呢?
别人帮助你时,你要说
不小心踩到别人时,你要说
别人向你道歉时,你要说
3:听故事《不讲文明的孔雀》
4:关于文明,我们该怎么做?
3、小结:
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文明是一股清新的风,文明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只要生活中有文明,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和快乐。让我们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文明精神,创建文明社会,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身边充满爱。
板书设计:
篇四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教学反思:
文明礼仪教育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他们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如果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将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就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四十一:社会主义价值观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xxx。
今天站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什么?”看看卖油郎独上花魁女,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讴歌诚实,鞭挞无信的故事。回想:“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无信!”的民间谚语,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
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欲存而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说明中国要想生存并共争于天下,首先在于诚信做人,只有做到人立后才能成事。
我想我们在刚来到湘南幼专学校,一眼望去,最醒目的是:“立德树人。”这四个大字。没错,我们在校学的就是“立德树人”。只有在湘南幼专学会了“立德树人”,我们出社会才能够更好的做到:“人树德立”。
对于在座的亲们,我们都是新时代的教师,诚信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诚实守信,更多的却是一种人格,一种责任,一种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我曾看到这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做“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是在西北的一所山村小学,一位年仅15岁的“丫头教师”为找回失学的孩子。光着头,赤着脚,顶着烈日,冒着风沙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县城,受尽种种歧视和冷漠,最后在电视镜头声泪俱下地呼唤中才找回了那个孩子。那种师生相见的场面让我难以忘怀。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位丫头教师有如此的勇气和意志?就因为当初“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艰难而忠实的履行着心灵深处那份简单而纯真的约定。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对我吐槽:“xxx,你真傻呀!那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呀?何必那么认真呢!”我只能回答你:“对不起,你错了!”你有没有仔细想想,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人会为了那一句承诺而拍着胸膛对你说:“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又还有多少人会为了那一句承诺而死心踏地,一根筋似的去完成答复的事情呢!
说到承诺,我想起了我尊敬的信义兄弟的故事,他们在北京做建筑工程,每年年前都会结清农民工工钱。就在年初的春节前,哥哥为赶在年前结工钱,却在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遇难,弟弟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如时就工钱送到每个农民工的手中。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义,就因为那一句20年来一直坚守的“新年不欠旧年帐,今生不欠来生债”的承诺。
就因为那一句简简单单的承诺,是丫头教师,是信义兄弟,是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信,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值得我们坚守和尊敬的品德。
说到这,我又再次想问大家:“什么是诚信?”那就是举起我们的右手放在这里,用这里去看你的世界,用这里去做你要做的事情,用这里去聆听旁人的心灵,这就是诚信。
篇四十二:教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近期,我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教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它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把它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教育
作为一名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是教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目标。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书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真正关爱学生。而失去责任感的教师不仅丧失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必将在麻木中失去教育的良知。有句名言:“不以学生的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学生的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学生的成绩好坏分优劣”,关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职业情感,关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理解每一个孩子,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宽容相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同时关注孩子的生活、爱好,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跟孩子的心灵亲密接触,教师从内心真正热爱学生,就会把挚爱倾注到教学中,就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进教学中。具备了爱心的教师,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才能心存善意,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
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严谨治学就是治学一心一意,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一名“严谨治学”的教师必备思想和品质之一。“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是“严谨治学”的又一重要内
容。勤学、勤思,努力让自己成为严谨治学的好教师。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美。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勇于创新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我觉得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的是要自居抵制不正之风,远离低级趣味的侵蚀,不让社会上一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所迷惑,一定要信守心灵的宁静,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教师应当要韬光养晦、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张狂、不攀比、不自以为是。我想,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需要,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迈入更高的人生境界。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需要开拓,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再是“红烛”,不再是“春蚕”。教学不再是教师的单纯付出,而是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学是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那么就让我们植根于祖国的土壤,肩负人民的重托,用青春,智慧,演绎自己价值;用粉笔去谱写平凡而华丽的人生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感自信。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自己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作出突出成绩,力争无愧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生我养我的这块家乡水土!
篇四十三:教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十八大,了解了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不断地使自己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改变不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观念,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育人先育已,教人先要克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我们学校各种工作及德育的标尺,是培养学生的航标。在学校,要组织教工学习优秀学校和教师的先进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的言行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教师是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应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明确了正确的道路,才不会迷失方向。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入手,解决具体问题。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做到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以外,不仅要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努力践行,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牢牢把握辩证的理念,要将树立和践行活动贯穿到教改工作和自身建设中去,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创未来生活的新格局。
其次,师道不仅是传业解惑,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事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标准,这样学生们才会自觉地接受这种影响。我们要利用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成长,以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学生。教师只有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中,做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自觉把育人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在心灵深处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从“做人、学习、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行为规范养成习惯有较大的转变和提升,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指导自己的行为。另外,如果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和载体,这样就容易形成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的局面,那么良好的文明习惯、优良传统及作风就不容易形成。我们平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基本的养成教育,为此,育人先立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一个文明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再次,纵观学校的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表率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提高各部门负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唐五代时有个冯道,其人一生历五朝事十一主,宋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痛斥此人为不义之徒:“礼义治人之*,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欧阳修强调大臣尤其不能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否则下必乱,国家必亡。古人之所以高度重视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将其提高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高度,这与官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分不开。在学校里,如果中层干部以其自身的正确行为来示范他人遵循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众人就会因服气而从之。否则,既不服,又效之。因此,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私以为,学校中层干部带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强烈的自我修养意识和坚强的克己毅力,充分发挥主动精神,解决自己内在思想和品质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要切实按照*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早在两千多年前,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国民对国家失去信仰,就会崩溃和涣散,信仰的力量则能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今天,前人期待了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简短的24字如同一面旗帜,鲜明亮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四十四:教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机会坐下来认真聆听学习专家讲座思考一些问题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必要的,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一些方针政策、规划纲要等。前段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理论的理解力,也必然将影响到后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力。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轮训、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相关学习及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理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概念,让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入;
通过学习,我知道,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需要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认同,在中国,最适合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
“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会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自由是人类的特性,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其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专题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其本质内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强国之基,创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责无旁贷、教育者应然的使命。理解,可以让日常教育行为的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二、记住了“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促教育回归本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未来教育实施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促进公平,体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兼顾社会公平,这更多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落实。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的是育人为本与提高质量。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起点,是目的,是教育的归宿。不是手段、更不是我们实现功利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我们更多地更真实更真诚地思考我们的学生观与教学观。理解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人为本,就需要真正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本质。
三、打通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沟通瓶颈,让教育充满生命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课程改革这三者都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强调以人为本,教育中就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不再是一个理念或者口号,而成为了一个方针、一个指导性意见、一个核心价值体现,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地、创造性地实施,正因为此,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了生命关怀、人性光辉。《人民教育》最新一期上面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人——孩子——学生”,谈的就是学生观问题。
我们面前的学生,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倡导人性和弘扬个性叶澜教授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其次,他还是个孩子,不是“未长大的成人”,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自然的一套规律体系,我们不能以爱、责任的名义用非道德的方式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也不能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
第三,他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必须以道德的方式、尊重生命成长的秩序,为孩子的成长、成功进行激发、唤醒和有效的引领。
篇四十五:教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xx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歌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乃至个体的一个人前进的标杆和奋斗的力量源泉,每一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个倡导,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文明”这一词感受颇深。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语言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是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一种手段。金教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放下教师的架子,对学生真诚相待,去做学生的朋友,去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欣赏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推动孩子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且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的这份情感,只在口头上说说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对他们讽刺、挖苦,使他们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碎,这样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表扬这个,张扬个性,功效力大的尚方宝剑。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我们的学生才会爱我们,才会有进步。
第二个倡导,彰显了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
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在全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证、法制”的价值理念,成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制和法律体系,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为教师,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依法必须履行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依照《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它是由法律规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后,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我们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案件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与日俱增,学生家长因学生在校期间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向学校索赔的金额不断攀升。校园伤害事故不仅会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而且成为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波及教育系统内部,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总之,作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只有更好的学法,懂法,依法执教,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三个倡导,体现了人民道德信仰的基本共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做一名敬业成人,精业成才的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学识以为学生的前进导航。我们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认识自身的不足,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教育人、培养人是一种富于艺术性、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文化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修养。才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可见,教师有必要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前头,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如果教师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一盆水”、“一池水”甚至更为广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增长自身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同时还要乐于创新,勇于开拓。
总之,我一定会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做一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篇四十六: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发展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息息相关。
加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建设,提高“社会合力”,改善价值观建设的外部社会环境。当前,我们应大力加强全民道德价值观建设,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使集体主义、合作互助、社会责任等观念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作为社会,全社会要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把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的是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军训、生产实习、公益劳动、居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一种奉献的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者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内涵,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
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具有自我价值,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是处于一定的集体中,要融于集体。然后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就要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四十七: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实际上是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同时,要求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广大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作为塑造青年、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主阵地,应切实担负起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将此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这个“全过程”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序列把握。从时间序列看,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完整过程由一系列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实际环节构成,如信息收集、分析决策、具体实施、评估反馈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就是要贯穿于上述具体环节中,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要求。从空间序列看,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包括诸多部门性、领域性、主体性的思想理论教育实践过程,呈广泛的空间分布,比如,在学校内既有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也有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外亦有大量的教育影响因素。即是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就要贯穿到每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活动中,形成全覆盖、多渗透、宽领域的融入格局。
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还体现了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
具体而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要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丰富营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以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为内涵的中华传统美德;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创作反映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精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聚集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注重结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做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世界范围内价值观较量出现新态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变化呈现新特点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的现实选择,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的时代要求。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信仰,民族才有力量。无论是从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上讲,还是就勇挑时代重担的责任担当而言,青年一代都扮演着无可争议的主角。为此,要结合时代要求开展教育,也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转换思维,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在大学生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培育引导工作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不了解大学生,不懂得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引导就不能取得好的实效。因而要贴近高校现实,关注大学生价值愿望,关照大学生学习生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眼大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特征,找准思想的共鸣点和利益的交汇点,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创新形式,真正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精彩课堂”网上展播活动,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按照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要求,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努力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篇四十八: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高尚的道德,塑造美好的心灵,形成健康的品行。
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当前这个越来越开放、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里,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以正确的价值判断面对复杂的社会变革,坚守既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又能反映历史进步要求的道德原则,确立正确的人生标杆和道德准则,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引导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和人民大众的关系、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我们要通过富有说服力的教育和引导,使广大青少年认清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自觉担负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目标。
引导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方法,入情入理。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力避空洞、抽象的说教,变硬性灌输为潜移默化的道德渗透。要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多以讨论的方式,通过交流互动,让青少年在思考中接受核心价值观。
引导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实践锻炼。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过程。
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新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引导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青团组织、学校和家庭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教师要为人师表,父母要言传身教,社会要为广大青少年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文明、诚信知礼和真善美营造良好浓厚氛围。当前,学校尤其要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为青少年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创设一个良好的载体,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篇四十九: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主体,这不仅需要社会的大力倡导与实施,更需要大学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构十大机制。
一、宣传引导机制。宣传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一要通过学校广播站、报刊、网站等校园媒体搭建多方位、多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平台。学校要在纸质媒体,譬如学报和学生刊物上开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在学校广播电台、学校电视台开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节目;在学校网站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页面。特别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二要组织大学生集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要定期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文本,以院、系或者专业班级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三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宣传活动,通过建立校园宣传栏、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征文、评优活动,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课堂教育机制。课堂教育是大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合理设置、安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关的课程,强化大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其次,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启发,激发大学生对于此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再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当前社会历史环境,深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的脉络、内涵,及时了解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树立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目标。
三、教师示范机制。教师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道德的表率,“为人师表”是对教师道德责任的高度概括。对于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爱岗尽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承的重任,更担负着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教师通常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留下印记。只有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道德的典范,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四、典型感化机制。典型感化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鲜活的榜样人物和典型事例可以帮助大学生置身具体情景之中,产生强烈的道德共鸣与价值认同。首先,要加大对于道德楷模的宣传力度,采取大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引导。榜样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循序渐进,引领大学生们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能够拉近榜样和学习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学校、学院层面的典型选拔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道德楷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实践达成的现实目标。再次,要建立学习典型的正向激励体系。对于道德品质优秀、富有道德责任感的同学予以奖励,并且将大学生的道德评价纳入综合考查体系,与学校奖学金评定、优秀生推荐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典型感化长效机制。
五、文化陶冶机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显然,是站在道德文化的高度作出了这一深刻的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与时代精神。先进文化的陶冶、滋养将有助于大学生吸纳、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其次,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形成高雅、高尚的文化品位,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再次,要大力净化校园文化,帮助同学们远离低俗、陈腐、颓废的文化垃圾,为他们创造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文化环境。
六、家教协同机制。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已步入成年,但家庭教育依然是他们人格完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互助、双管齐下。首先,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要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大学教育的协同功能,导致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获得家庭的有效介入。大学一定要通过学工部门收集学生家庭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以便一旦发现问题,学校能够和家庭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再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道德之中,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孝顺父母、关爱邻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社会实践机制。无论是道德知识的吸取还是道德人格的塑造,最终都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是知识的来源,更是知识的目的。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就在于将之贯彻、实践于社会生活之中。首先,大学要发挥人才和知识优势,鼓励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依据、参考。其次,要发挥学科和技术优势,鼓励大学生参与地方科技转化,帮助形成产业优势、增加经济增长点。再次,组织、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号召同学们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广大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八、情感认同机制。情感是深化道德认知的基本因素,也是促使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内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离不开情感认同的驱动。要获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首先必须为大学生提供正面的群体情感记忆。大学要为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既要给予热心的指导和支持,又要包容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误和出现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维护、增强同学们学习、实践的信心。其次,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引导同学们以积极、包容的心态看待生活、看待社会。再次,面对每一位学生,学校都必须做到无差别对待,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更多关照和支持,使同学们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创造温情的校园人文环境。
九、行为自律机制。任何道德、观念的内化都强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如此。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规范个人行为,是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大学就必须帮助同学们构建行为自律机制。首先,从他律到自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外界的引导与规制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个体行为习惯的必要条件。大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原则编制大学生行为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使之充分体现在大学生个人行为之中。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作为校风校纪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校园风尚。再次,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强化同学们的道德训练,培养同学们的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帮助广大学生建立内心的道德原则。
十、制度保障机制。制度是切实落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个体层面考核、评价大学生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二是从学校宏观层面考查同学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效果。其次,以考核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奖惩机制,把针对大学生的考核情况与学校资源分配直接挂钩,让考核优秀者在资源分配中处于优先地位,给予他们有效激励。再次,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馈机制。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其中所出现、暴露的问题,对相关制度、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最后,要保证各项制度、程序的公平公正。制度设置和运转本身也应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制度的权威、提高制度的运行能力。
篇五十: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如何培养青少年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必须不断研究探索的长期课题。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起点太高、梦想太多,是习惯富足的新一代人,自然地对父辈那种平淡的工作生活抱有怀疑态度,期待更多变革。我们热爱变革期待改变,却没有确定的方向。所以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到玩世不恭,这种现象并不是偶见。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疾速奔跑时,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能接受漫长的等待,因为我们习惯了快速,我们希望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拥有一切,但真的拥有了我们又能干什么?物质膨胀的今天,灵魂被挤兑的无处栖息.“向雷锋同志学习”。一句向善的呼唤,已过半个世纪,但即便放在今日之社会大环境,仍然掷地有声。雷锋,一个如灿烂朝阳般的名字,始终照耀着公众的心灵。他不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洗脚妹”刘丽、“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看似平凡的义举,足以表达出人性的最动人之处。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们有如此壮举,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新一代的青少年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沉淀,最后变成社会人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性格坚持下来。而我们所要做的:
1、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价值,要有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有人说:人的一生百分之五是精彩的,百分之五是痛苦的,而另外百分之九十是平淡的。人们往往不能忍受着百分之五的痛苦,而错过百分之五的精彩,在百分九十的平淡中度过。
2、承担责任?努力奋斗。人活在世上,不是为所欲为,对社会的责任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理想的归宿。无数有杰出贡献的人,无不以对社会的责任来鞭策自己,寻找到人生的真谛。大多数人都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却又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诱惑,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希望能表现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努力奋斗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3、以强大心理对待奋斗结果。人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伸展出生命的张力。
在当代,我们见证了祖国的繁荣与发展。我不信当神舟7号发射上天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丝的激动?。我不信当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丝骄傲。我不信在我国60周年阅兵仪式上,当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整个天安门广场?,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飘扬时,我们没有深深的震撼。在这每一个瞬间,我们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梁启超曾经在《中国少年说》中这样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所以我想在坐的各位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学生,新一代的热血青年,让我们的的青春年华中?,加上一点追求。追求国家的繁荣富强,让祖国的强大在我们的手上更进一步。我们应该充满自信,什么可以让我们找到自信,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请容许我在这里说上一句:我自豪,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流淌着华夏子孙的血液而自豪。也希望我们大家能团结一心、共同进步,让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流传,让中华民族的灵魂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