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大全]
罗素,不但在数理逻辑和哲学领域创获空前,同时也是一名人道主义者和自由思想的代言人,并且因其谈论婚姻与家庭的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其人其文,让人印象颇为深刻——“清彻如水,在人类迷惑的丛林的一角,闪着一片幽光。”钦佩之余,细细品读,唇齿留香。
合上书本,想想脑中仍在回荡着书中的话语,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罗素充满了怀疑精神和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勇气,通过评估现有的各种教育制度,批驳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大部分已被证明是正确的。他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道德教育从婴儿期一直讲到青春期,智育则从幼儿园一直讲到大学毕业。他还详述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美感培养等具体问题,立论有据,极富哲理,处处表现出哲学家思想的深刻性。这本书对于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罗素认为,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他说:“没有科学,爱是无力的;没有爱,科学是破坏性的。”一方面,罗素相信知识的作用在于使人思想自由又不受恐惧的侵害,教育本身也不应该是使人轻信的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经过一个时期很快就会引导到思想的腐朽。”另一方面,教育者所传授的必须是“为爱所支配的知识”。他又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但是正确的爱应是恰当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东西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纪律的培养,在开始都要以游戏的形式,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是罗素提倡的“自由教育”所反复强调的。
我认为教师应该“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并对这些宝贵的东西给予挖掘与引导,使其达到教育的最美好境界。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课都认真地、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我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应该学会赏识学生,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应一味地责骂,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做得更好。其次,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因此老师不要轻率地加以拒绝或制止,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限制了学生的行动。
我认为老师应该按学生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一份自信心。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成为自信的人,也就是有勇气的人。
第二篇:和美听课心得
徐州“和美课堂”听课心得
2016年12月17日至18日,我参加了徐州“和美课堂”小学数学大型观摩研讨会。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聆听了俞正强、罗鸣亮、张齐华、强震球、孙敬彬、贲友林和吴正宪等8位专家级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下面是我个人对这次学习的一些感受:
俞正强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同一节课,我听了两次,两次的感受截然不同。他的教学方法别出心裁,他的课堂轻松、幽默,充满欢声笑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生动而深刻。俞老师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触摸到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孩子们该有的体验一定让他们体验,老师是一个引领者,把孩子们说出来的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串还给孩子。俞老师的课堂流程活泼、充满了思考的力量。
罗鸣亮老师的数学课堂一直是“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运用最朴实的素材诠释数学的真谛。例如《四边形的分类》这一课,本课的目标除了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认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外,更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一个孩子把梯形认作为平行四边形并当作奖品拿走时,罗老师没有急于判断对错,而是问别的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孩子们激起思维的碰撞,再次认识梯形的特征。而当后面“女儿带来的礼物”这一环节时,孩子们在猜测、质疑、验证中掌握了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把“简约而不简单”诠释的淋漓尽致,使课堂因“真实”而灵动。
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一直建构的是“真、善、美”。张老师巧妙地引导让学生不断经历质疑、探究,对学生自己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看似直接告诉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但真实地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的探究之旅。如:张齐华老师设计了救援海上船只的情境,为让学生准确找到需救援船的位置,每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汇总每个小组的成果,让学生观察,找出不同的地方,再次讨论交流,找出其中的理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学生的想法,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知识自然生成。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完善了自己片面的认识,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数的乐趣,原来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
张齐华老师在讲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后,这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全部讲明确了。可是张老师的一个情节设计又让我们意犹未尽。出示“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距离确定位置”的图示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明确既给方向又给距离就有交点,就能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二维平面都需要2个点确定,立体平面需要3个点确定。深化了本节课的讲课内容,把孩子们带入另一个学习天地。
贲友林老师和高玮老师讲授的都是《年、月、日》这一内容,但从贲老师的课堂中更能体现出研究学习的高效性。在贲友林老师的《年 月 日》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一张自主学习卡:
1、关于“年 月 日”,我知道了什么?
2、关于“年 月 日”,我的疑问:
3、我收集有关“年 月 日”的知识,数学故事:
三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他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在这张小小的纸上写下自己的对于“年 月 日”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大胆地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和想要知道的知识。贲老师放手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卡,说出自己知道的和想知道的,让其他同学来帮他解疑解惑。就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风采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台下老师们阵阵的掌声。
吴正宪老师的《小数的意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心中的小数是什么样的?你说呀?把你知道的说出来?平凡的话语体现的是鼓励学生把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在写数、画图、画线段这些过程中抓住精彩的课堂生成,让孩子们理解小数,理解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在探究中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不断调整。吴老师从孩子的缺口处打开,把孩子们已有的经验激活,抓住数学的本质,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特别是在最后孩子们提出:小数有什么用啊?吴老师比赛时间、温度计的刻度等图片让孩子们体会精准的表达就是细化单位的目的,从而了解学习小数的价值。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名师为榜样,转变教育思想,落实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建构有价值、有质量的高效课堂。
孟凡梅
2016.12.18
第三篇:和美听课心得
合肥“和美课堂”听课心得
2017年9月23日至24日,我参加了“和美课堂”小学数学大型观摩研讨会。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聆听了俞正强、朱国荣、储冬生、强震球、黄爱华、夏永立和吴正宪等8位专家级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下面是我个人对这次学习的一些感受:
俞正强老师的《鸡兔同笼》一节复习课,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他的教学方法别出心裁,他的课堂轻松、幽默,充满欢声笑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生动而深刻。俞老师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触摸到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孩子们该有的体验一定让他们体验,老师是一个引领者,把孩子们说出来的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串还给孩子。俞老师的课堂流程活泼、充满了思考的力量。
朱国荣老师的数学课堂一直是简约、深刻、有梯度而富于趣味”,运用富有趣味性数学绘本来诠释数学的真谛。例如《古罗马的数字》这一课,课前朱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古罗马数字,图画一样的数字,如同魔法般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朱老师问:你们喜欢古罗马数字吗?学生们纷纷举手以示喜爱,教学过程中,朱老师通过对古罗马数字书写,由一位数到两位数,通过简单的数字加减组合和基本数字,必然导致书写过程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数字14的书写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课堂结尾,一句话升华课题,朱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还喜欢古罗马数字吗?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问,为什么?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古罗马数字的不满。朱老师小结:因为有了十进制阿拉伯数字变得简单,从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课堂结束之后,才体会朱老师的教学用意,通过古罗马数字种种缺陷,而培养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由衷的喜爱。
强震球老师的课堂建构的是“从做中学”的理念。强老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讨、交流、协作、游戏和比赛的方式,从数学活动中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例如《圆的认识》这堂课,强老师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比赛用圆规画圆,让学生掌握正确画圆的方式,最后强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和老师比赛用“绳子画圆”,老师用了一根无弹性的绳子,而学生用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导致学生画不成圆,比赛过程中老师的“耍赖”,却让学生懂得了圆中“定长”真正内涵,强老师的课轻松而富有激情,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吴正宪老师的《比的意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心中的比是什么样的?你说呀?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平凡的话语体现的是鼓励学生把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说比的现实意义过程中抓住精彩的课堂生成,让孩子们理解比的现实意义,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在探究中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不断调整。吴老师从孩子的缺口处打开,把孩子们已有的经验激活,抓住数学的本质,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特别是在最后孩子们提出:两个不同类的量做比之后产生新的量,升华了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把衡量的尺子”。我要以名师为榜样,转变教育思想,落实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建构有价值、有质量的高效课堂。
周文平
2017.12.6
第四篇:和美课堂听课心得
“和美”课堂听课心得
上周六,我有幸去长沙湘府英才小学参加了第九届“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型观摩研讨会。4位名师向我们展示了4节高水平的示范课,课型丰富多彩,正如“和美”课堂的理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这短短一天的学习观摩中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多。全国特级教师魏星在指导《詹天佑》一文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自然和社会环境去提出问题,感悟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詹天佑》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他打破了传统教法,采用的训练言语活动的三步法:即问的本领,答的本领,写的本领。整个课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詹天佑》背后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早就听说过李玉贵老师的名字,并且对她仰慕已久。今天有幸听到了李贵玉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蝙蝠和雷达》,让我们听到了别具风味的课堂。李老师如此说,她已经退休几年了。可是谁能将退休这个词,和眼前的这个人联系起来?她一开口,台湾女生的那种温软却不甜糯,温和而满是坚定的感觉,让我感到温暖。在这堂课中,李老师通过“沙漏”、“小天使”等小组角色分配让课堂分组合作真正的发生,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卷入进课堂,这种卷入并非慑于教师的威权,而是知识本身的魅力,课堂自身的魅力。正如李玉贵老师自己所说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课堂上安心的生存,安然自主的学习。让小孩成为“同学”,组织学生“互学”。昆山市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孙庆博执教的《尊严》,发现教材的独特特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引来大家反复琢磨、咀嚼、消化。通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创设语境,让学生为哈默写“感恩卡”,为杰克逊写回信让全文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才能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孙庆博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让我敬佩不已。
最后虞大明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有为教师的语用修炼功底。他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听他的课,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课堂上.虞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犹如一个个路标,在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回想虞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一位男教师特有的睿智、幽默、清晰、简洁,感觉他有时像魔术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时又像指挥家,用精湛的艺术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激情,整节课就在他谈笑风声间悄悄溜走,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在4位执教的名师中,每位老师都有他们独特的魅力。他们博学、优雅、机智、幽默。他们为课堂而生。他们以生为本,紧扣孩子们的生命体验。他们更是我前进的风向标。
第五篇:和美课堂培训心得
“和美课堂”培训感悟
蠡县师范附小 柏劭静
9月23日,我随同我校老师一起参加了在保师附校小学举行的“和美课堂”第八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型观摩研讨会,在听课期间我有幸看到并听到了吴正宪老师、贲友林老师、李铮老师等名师的讲课和评课,真的是受益匪浅。
这是我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课,第一次听她的课就深深喜欢上她得课堂,听了她的课感觉跟着她学习的学生真的是太幸福了。吴老师课堂的特点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吴老师说,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的重要性,要让问题串贯穿整节课,而且这些问题要让孩子自己提出来,也就是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串。她说只有当问题发生时,学习才能真正开始。在这堂课上,吴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分钱”到”“分米”等行为,最终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分计数单位,大得计数单位不够分,就化成小的计数单位继续分,强调没分完就继续分,成功地将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分分分”的课堂。
是啊,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们也应该着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孩子们多提问,多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另外在这节课上,吴老师也充分展示了对于孩子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节课上,吴老师对孩子们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培养,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让孩子们逐步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吴老师说:“数学核心素质与教学内容相比,更加重要,教不完的内容明天继续教。”我想今后我的课上也应该放慢脚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