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梁家河精神——陕西学习考察体会优秀例文(共五篇)

时间:2020-11-27 13:0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与梁家河精神——陕西学习考察体会优秀例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与梁家河精神——陕西学习考察体会优秀例文》。

第一篇:习近平与梁家河精神——陕西学习考察体会优秀例文

习近平与梁家河精神 —— 陕西学习考察体会--优秀范文

月 15 日至 19 日,宏卓参加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部门举办的 ldquo;2020 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究班 rdquo;,赴西安、延安、梁家河学习考察。五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梁家河等 11 处旧址,形成了一条 ldquo;西安-延安-梁家河-上海 rdquo;的地理考察路线。在这条路线背后所呈现出一条 ldquo;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rdquo;的思想发展道路。学习之后,宏卓深受震感。打算用几次公众号和大家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唔、所得。今天谈第一个话题:习近平与梁家河精神。

?一、梁家河,1969 ?

? 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 5 公里处。不要说是古代,即使是半个多世纪前,这里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陕北小村落,ldquo;贫穷 rdquo;与 ldquo;落后 rdquo;是它的代名词。当年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 ldquo;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rdquo;的生活。1969 年 1 月13 日,北京 1300 多名知识青年来到延川县落户插队。今天,从北京到梁家河,可以做飞机到延安,再从延安驱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但是当年,1300 多名知识青年搭乘知青专列,经过一天一夜后到达陕西铜川,然后下车换乘大卡车(据说当年延安地委安排了 50 多辆大卡车来接知青)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一部分知青被分配到距离延安 80 公里左右的延川县,之后又有一部分知青被分配到了文安驿公社。当天知青们是中午到的文安驿公社,公社开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会,招待吃一段饭,吃的有洋芋、胡萝卜、粉条、猪肉、小米饭,这是当时公社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梁家河大队的村民们赶着驴车来接知青,来到了离开公社 15 公里的梁家河大队,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一共 15 人,11 男 4 如,其中就一个叫做习近平,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当年 16 岁。从那一刻起,习近平开始了他的 7 年知青岁月,也是这 15 人中呆的时间最长的。

?二、习近平,人生的第一步 ?

?习近平说:

ldquo;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

rdquo;与习近平一起劳动的村民都认为,ldquo;习近平的表现在 15 个知青里是最好的一个 rdquo;,ldquo;习近平是吃了苦的,跟我们一般苦。

rdquo;习近平在 2002年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他讲到初到梁家河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观、劳动关、思想关。

? 在梁家河的生活,是条件艰苦的生活。首先折磨习近平的是跳蚤,这个东西城里人都没有见过,身上莫名其妙地起了又红又大的肿包,奇痒无比,再加上挠破的血和感染脓渗出,看起来很是吓人。后来大家猜指导这是跳蚤在作祟。于是尽量保持室内卫生。但效果不明显,因为大家住的是通铺,只要有一个人身上带着跳蚤就会影响所有人。再加上农田劳动和与村名们一起生活,很难完全与跳蚤隔绝。一直持续了一年多,知青们身上产生了免疫,情况才有好转。

? 在梁家河的生活,是物质匮乏的生活。习近平在北京时是高干子弟,保障条件较好。但到了梁家河,天天吃的是粗粮,不要说肉,就连蔬菜都很少,初到的时候自己也不会腌制蔬菜,大部分时间只能干吃粗粮,有时候关系好的老乡会送一点酸菜,那已经是极好的美味了。长期仅有主食使得肚子里没有油水,又一次过年买了一些肉,大家尽然等不得包饺子煮熟,一片片地吃生瘦肉,几个小伙子愣是把几斤生肉吃了下去。

? 在梁家河的生活,是辛勤劳动的生活。1074 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入党,同年赶上村领导班子换届,习近平担任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艰苦岁月里,习近平带领着乡亲们做了几件事情:第一件是他带头打淤地坝建田,多打粮食。习近平起早贪黑,一直在第一线指挥、劳动,村民们说 ldquo;这块地至今仍是村里面积最大、最好的一块地。

rdquo;第二件事是打井,在陕北农村,人们通常在河

边挖个渗水坑作为饮用水源,极不卫生。习近平跟村民商议,在村子中央一块较高的地方打一口水井,习近平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实在撑不住了再换人。现在梁家河家家户户使用的自来水,就来源于这口井。三是建沼气池,习近平去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带来村民建设沼气池。1974 年 7 月中旬,沼气池顺利点火,梁家河亮起了陕北高原的第一盏沼气灯,一举打破了 ldquo;沼气不过秦岭 rdquo;的谬言。

? 在梁家河的生活,是意志坚定的生活。在梁家河的习近平,思想前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表现在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党的事业的信心。习仲勋同志被错误地定性为 ldquo;反党集团 rdquo;,习近平也受到牵连。但是他始终没有丧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连续十次提交入党报告,前九次都被拒绝,第十次才被批准入党。从那时起,习近平全身心地投入为群众奉献的工作中去。

? 在梁家河的生活,是刻苦学习的生活。知青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习近平却有另外一番追求。到梁家河时,他随身带的最重的行李是一箱书,以至于帮着拿箱子的村民误以为是金银财宝。晚上,别人都睡觉了,习近平凑着煤油灯读书。七年的知青岁月,他读了大量著作,《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中国通史简编》、《中世纪史》、《史记选》、《汉书选》、《后汉书选》、《中国古代思想史》《离骚》等等,都成为他研读的作品。很难说,这些作品对于他以后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梁家河,孕育梁家河精神 ?

? 回望梁家河,在那个激情昂扬的岁月,在艰苦的环境之下,当年习近平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实践生活让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身上闪耀的 ldquo;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 rdquo;的梁家河精神跨

越时空。

? 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期间所展现出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意志品质,体现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

? 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宏卓在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后认为梁家河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定理想信仰,任何时候都不动摇;第二,刻苦钻研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放松;第三,坚持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不懈怠;第四,敢于实干担当,任何时候都不畏缩。

?〈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可下载后编辑修改〉

第二篇: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

精品学习文档

学习《梁家河》精神体会16篇

【一】

近日,我先后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两本书以不同的叙述方法讲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在梁家河插队时的完整历程,书中所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务实苦干的作风以及同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真情,无不让人敬佩和感动。

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里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让人不禁追问,小小的梁家河到底蕴藏着什么大学问?在完整读完《梁家河》之后,才明白梁家河就是代表着基层,代表着与群众最近的地方,而越接近群众、越贴近基层的地方,越是蕴含着大学问、大智慧。我们每一名干部都应积极追寻自己的“梁家河”,去到基层的沃土上历练、成长。要到基层去寻找初心。人生的脚步不断前行,只有内心笃定才能不偏离方向,始终如一。我们有很多干部将自己的工作作为谋生的“金饭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将工作作为自己争名夺利的工具,以权谋私,堕落腐化„„类似种种,无不是丢失初心的典型表现。20xx年,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时曾深情的说道:“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总书记用七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扎根基层,在和群众的接触中,才能在内心找到清晰的目标和答案,才能明白为什么共产党人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到为人民服务初心的源泉。

精品学习文档

要到基层去磨练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实证明,越是条件艰苦、环境复杂,越能考验磨练干部的毅力。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不愁吃穿,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当看到总书记到梁家河插队时要过“四关”,经受身体和思想上双重的痛苦,这其中的艰辛绝不是文字上的轻描淡写所能体现。但七年的基层磨练,没有击垮习近平,却塑造出他刚毅坚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是检验干部的“练兵场”,只有能经受住成长时的挫折和苦头,在能在大浪淘沙中真金璀璨,成为思想过硬、意志坚定、作风务实的合格干部。

要到基层去了解实际。习近平在回忆知青岁月时,曾坦言在陕北插队的生活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做实际”。“实际”二字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却往往容易被假象所遮掩、被盲目而忽视。我们今天有很多干部容易犯脱离实际的错误,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和政策的制定者,在出台政策之前缺少到基层的深入调研,做出决定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结果导致政策和决策不仅无法在基层得到落实,还对基层的干部群众造成伤害。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需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时时基层去掌握一些真实情况,只有真正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才能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来主持和推动工作。

要到基层去实践所学。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现实、面对矛盾,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是干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所悟的好课堂。习近平在梁家河担任支部书记期间使梁家河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始终不放弃读书和思考,并善于在实践中钻研的精神。他带领群众大办沼气,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精品学习文档

带领群众打坝修地,创办铁业社等,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种敢想敢干、善于学习、善于实践的精神正是当下干部所缺乏的。相比于以前,今天的干部有着更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有更广泛多样的学习渠道,更应该力求知行合一,主动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运用到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去,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二】

通过学习梁家河蕴含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深入群众和踏实工作。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把群众记在心头。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视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作为老干局的工作人员,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离退休老干部,我们始终坚持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满腔热情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工作中做到爱老、尊老、敬老,以对父母那样的亲情,对老师那样的崇敬之情,诚心诚意地为他们服务。想老干部所想,帮老干部所帮,解老干部所难,热情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成为真正的老干部之家。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把责任扛在肩上。群众最重实际、最认实干、最敬担当。总书记当年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筑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的作风和担当的精神,让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当前,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县委老干局包联棕溪镇黄土村,在包村帮扶工作过程中,始终做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精品学习文档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胸怀担当、主动作为,出主意、想办法、多渠道,智志双扶,增添内生动力,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交给的任务,打好扶贫攻坚战,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把廉洁贯穿始终。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群众最痛恨腐败与不公。领导干部任何一项决策或工作部署,都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影响地方的发展。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才能不被权力、金钱、私欲蒙蔽双眼,才能真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三】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书中描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成长历程。从习总书记梁家河的7年成长战斗岁月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历经一番苦难。年少时候的我们对于未来总是充满过多的期望,也曾有过迷惘和彷徨,不知道我们人生的出路在哪里,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梁家河》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通过深切感受青年时代的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我觉得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我们更应该奋发向前,努力拼搏。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精品学习文档

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当年作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生态下,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而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7年中,从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xx份书中可以看出,他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那不屈的性格为自己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实。我们青年干部,生长在和谐稳定、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是何其幸运,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二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也正是怀着一颗赤诚为民之心、不断依靠群众,才一步步走向成功。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必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是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习总书记当年白天要劳动,晚上还要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他当时虽然年龄不大,但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别人开会乱哄哄,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静静地听,而且听得懂,认为可以干。这都源于总书记的用心观察、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青年干部,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学习。尤其在这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日常工作和与群众的交往中不免会产生“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同时,要勤于思考,做

精品学习文档

到学与思结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个有思想的人。

四是要立足岗位做贡献。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也正是那样做的,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大队书记官不大,但他干的却是大事,他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打淤地坝,创立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他担任梁家河村大队书记时才刚刚二十岁,那么年轻就勤奋进取,真抓实干,确实令人敬佩。只要做的事是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那就是大事。而我们现在有些青年人,整天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我们青年干部,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当前,西安正处于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西安的建设和发展为我们青年干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我们一定要从习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中汲取力量,奋发向前,勇于担当,为建设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四】

今天,我有幸捧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慨万分。

《梁家河》这本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翔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展示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书的封面有习近平同志的这样一段话“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里有大学问的地方”。书中描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7年成长经历和感悟。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都成长都需要一番所谓的“痛苦”经历。年少时候的我们对于未来总是有

精品学习文档

过多的迷惘和彷徨,不知道我们人生的出路在哪里,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其实主要原因不在社会在于我们自身,我们总是抬头看月亮看星星,却缺少双脚坚实的行走在土地上的心。通过阅读让我真正感受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面对土地贫瘠,百姓缺吃少穿,吃水、烧菜、照明都困难的现状,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 ”。他在梁家河这几年,紧贴黄土地,紧贴老百姓,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而是奋起了人生的豪迈,要问老百姓做点事,要让群众们过上好日子,为此苦思求学,带领群众打淤坝,发展农业生产,建沼气池,铁业社......这启示着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我们当下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这种在困苦中奋起的精神,为百姓谋福祉的豪迈。遇到点困难,就畏首畏尾,就消磨意志,把自己变成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习近平同志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我们现在不用从事重体力劳动,读书的条件要远远好于当时的条件,确把大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游戏世界。著名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所以习总书记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从而更好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精品学习文档

坚定信念,提高党性意识,从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党员。【五】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与我所见陕北风貌是相似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依山而建的窑洞,也见证着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

这些事,还保留着当时的温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并不是空话,这是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发自内心的笑容,也是在见到当年的后生如今变成60多岁的老汉的慨叹,也是当下牢记使命的映照,纵然岁月流逝,依然想再停下车,深情地看看这梁家河的山山峁峁......窑洞里的故事已是当年。知青院外沼气池旁窑洞外墙上的八个红色大字,得有40年了吧。这是第一次回到梁家河的感叹,而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当我们逃离了生活的苦难,却也在这个漩涡里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深受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也和梁家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理想与现实的对视,北京娃与村里娃的碰撞,团结观与乡村道德的形成,酸菜里的情怀,山山峁峁、沟沟岔岔亦是真情。饮水思源,叫一声小名。铁锁、黑子、王栓、随娃......难以忘怀的是大家在一起的艰难岁月,但弥足珍贵的是精神上的交流,村支书的担子一肩传一肩,做好一个村支书,一旦坚持原则,必定会伤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会让个别人心中不舒服,会得罪人,但是只要行的端、做得正,不能办的事情坚决不办,不能开的口子坚决不开,始终坚持原则,就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更重要的是学会扎根,精品学习文档

当干部的身上就要留住泥土味,吃水不忘挖井人,村支书心中必须要有一本账,村民想什么、最需要什么,就要干什么,才活得充实。

续写故乡,发挥联动作用。这个被誉为习近平第二故乡的小山村,从陕北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他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市时提到:上世纪60年代,十几岁的他,在那里度过了七年时光,生活十分贫困,但最能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尽管这是很难实现的。而今,“一个梁家河带起来,千万个梁家河跟上来”,认真向梁家河学习,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几多牵挂,几多深情,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而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了?可曾想过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该拾起怎样的理想信念,该如何做到实际,深入群众,续写新时代的辉煌......【六】

梁家河,黄土高原上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隐于一条狭长的沟道里,因有了习总书记的奋斗史而变得伟大,总书记青年梦想的地方,可以说是梁家河的贫瘠成就了习总书记,贫瘠穷苦的生活越能磨砺出不屈的人生。

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是国家进步的灵魂。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用于担当,自强不息,这是习总书记那一代知青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放眼当下,依然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而当下青年更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伟大道路而不懈奋斗、为伟大梦想而竭力追求、为伟大工程而勇于奉献。只有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责任担当,不忘时代使命才能勇立潮头,绽放青春。

精品学习文档

梁家河的七年是意义非凡的七年,是习近平触摸乡土农村的七年;是他读书养志、志存高远的七年。他始终坚持如一,热爱读书养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知识青年的楷模,成为当代青年的榜样。“向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勤劳、奉献、责任应该成为青年人应有的品质,时代需要标杆,青年人应扛起祖国前进的大旗,勇往直前。

【七】

近期,认真研读《梁家河》,自己感慨颇深,也是自己受益匪浅,感受到习总书记亲民情,体民意,为民办事情怀。

一是群众关系密切。习总书记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利用农闲时间到群众家里嘘寒问暖,了解村里每一户的生活情况,村民也愿意到他的知青窑洞里听古经,慢慢相互熟悉,相互帮忙,与梁家河村民打成一片,群众关系好。二是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总书记来到梁家河,虚心向村民学习,大到生产种田,育苗锄地,小到家庭生活,烧火做饭,向领家老大娘请教,亲手学会了腌制酸菜等本领。这一切都展现了总书记尊重劳动,尊敬人民的情怀。三是热爱人民。总书记梁家河七年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生活,从细小东西学期,做饭,砍柴,离开梁家河之后,一直与村里保持书信来往,了解群众生活情况,自己出钱资助村民到福州看病,过年还不忘给村民邮寄年货,所做一切都体现了总书记的爱民情怀,时刻不忘人民群众。四是服务于民。总书记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他通过自己劳动实践,发现问题,带领群众打井,改善群众吃水问题;打淤地坝,切实增加村民人均耕地面积,同时也治理了水土流失问题;外出到四川学习引进沼气技术,解决了群众烧火照明问题;这一切都是总书记服务于民的最好体现。

精品学习文档

梁家河精神让我感悟颇深,我要以总书记当年知青生涯为榜样,在城棚改工作中,要把群众记心头,为群众利益着想,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努力把城棚改工程做成利区利民的民生工程,为航空城品质提升和阎良追赶超越做出贡献。

【八】

在认真阅读《梁家河》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这本书中表现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感染。

通过阅读,我认真了解到总书记在梁家河时的工作、生活经历和梁家河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被这其中蕴含的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所触动。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岁月里一言一行,真切地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进取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意志、“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初心。

总书记的初心就是在梁家河形成的,而且始终如一,历久弥新。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村就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的挑战;因为家庭原因在入团、入党、上大学等问题上受到不公正对待和种种考验;不放弃自我学习,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并与实践相结合;为老百姓谋实事,到四川认真学习建沼气池并回来帮助全村建设;带领村民打地坝、挖井、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和磨坊;离开梁家河后不忘接济乡亲等等。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珍惜光阴读书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勇于担当善于谋事、心系百姓多干实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正是我们扎根在基层农村青

精品学习文档

年干部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养分,强筋健骨,能更好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有益贡献。

正是这七年艰苦而又生动的时间磨练,使习总书记在人民群众中成长,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铸就了人民领袖的人生格局。从梁家河的一点一滴中,读懂了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具有浓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人民之福,是群众公认、全党认同的,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梁家河是总书记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第一站,是习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祥地和逻辑原点、实践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深邃的理论思考,起点就在梁家河。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里艰苦奋斗的生活历练,锤炼了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总书记在逆境中前行的精神,在重重困难中披荆斩棘的魄力,是我们所有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优秀学习榜样。

要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就必须要在学习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高度清醒、感情上高度切近、行动上高度同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

精品学习文档

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学习中要突出融会贯通,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就必须要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所展现的优秀品质精神能传承和发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维护核心,始终在思想上看齐追随,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践行“梁家河”精神热潮,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同时,还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盯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深入贯彻省市新发展理念,推动沙河营镇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

【九】

近期,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梁家河》一书,该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1969年初,xx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xx月离开。在这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里,习近平得到了受益终生的东西。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每当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我脑海里翻腾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习近平在梁家河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这是情之所系,更是志之所立。

个人的成长轨迹,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命题。造福立根群众,最

精品学习文档

终是为了造福群众。“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共产党人的根与本,就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党员干部与心中的梁家河距离有多近,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就有多强。梁家河”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更代表了党的“初心”体现的是共产党人没有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党在成立之初的信仰和承诺,也是党在奋斗前进道路上的职责和担当,更是党回望过去时的反思和检讨。这种“梁家河”情怀不仅仅是习总书记的,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

但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握有一定权力之后,官气越来越重,架子越来越大,态度越来越冷漠,结果是官越做越大,离群众却越来越远。欲望也便潜滋暗长,在名利浮华中背离了初衷,忘记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人民的公仆,远离了心中的“梁家河”。这种破坏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的行为是法律和党纪不能容忍的,而这些人最终走上了审判台,教训极其深刻。

不忘初心,炼就对党的忠诚品格。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绝对纯洁、信念上的绝对坚定、政治上的绝对清醒,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党员意识、忠诚意识,扎紧权力制度笼、拧紧思想总开关、绷紧纪律作风弦,坚决防止思想蜕化、权力越界、行为堕落,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党性原则的守门员、做对党忠诚的践行者。

不忘初心,锤炼对群众的忠厚情怀。党的执政基础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没有以人为本的意识、缺乏为民服务的观念,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就是空谈。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群众答不答应、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

精品学习文档

难,时刻与人民群众心相印、共甘苦、同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人的“梁家河”,就是牺牲小我、为大多数人谋福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初心永不改变;纵使道路征程万里,唯忠诚永不动摇。不忘初心,是对历史的敬意、是对使命的延续、是对梦想的坚定,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听党话、为党谋、跟党走,在坚定初心中锤炼忠诚品质,做到对党忠诚一辈子、为事业奉献一辈子、为人民奋斗一辈子,全面小康的目标、民族复兴的梦想定能如愿实现。

【十】

“5月2日,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首发仪式在陕西西安举行。该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新华社西安5月2日电)

《梁家河》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用细腻地文笔描写了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的深厚感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其中蕴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中华复兴的梦想。我们学习研究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初心力量。“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这是总书记在总结七年知青岁月时的感言。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与父老乡亲打成一片,从“什么都不会”到“一把好手”,“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榜样。正是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实现了

精品学习文档

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滋养,深入领会总书记立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刻在心中、落在实处,在选拔干部时多到基层一线了解干部的口碑和政绩,多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在制定政策时,多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把握群众意愿,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舍我其谁的担当力量。责重山岳,能者当之。总书记20岁出头就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从《梁家河》中汲取总书记面对困难敢闯会干,面对问题敢抓善管,敢啃硬骨头的担当进取力量,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真正把那些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候豁得出来的干部用在关键岗位上;让那些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的干部失去市场。

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力量。苦,是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当时的梁家河,土地贫瘠,缺吃少用,老百姓吃水、烧柴、照明等都有很多困难。面对现实之苦,他没有怨言,而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事实证明: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只要肯吃苦、有信念,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作为组工干部,就

精品学习文档

是要从《梁家河》中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地把党赋予的各项工作完成好,以苦干实干成就事业。同时,有意识地把年轻干部选派到急难险重的实践中去淬炼、去升华,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奋斗史。在打淤地坝时,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儿,每次习近平同志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修筑梯田过程中,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习近平同志都是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正是他的模范带头,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xx座淤地坝,成为了乡亲们收入的聚宝盆。历史一再证明:威信只能从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做出样子而来,从来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从《梁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当“头雁”,走在前、干在先、做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凝聚起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十一】

梁家河,塑造了习总书记坚强的革命意志,她也因习总书记和远近文明。习总书记的所作所为,实践了我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梁家河的发展,检验了我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

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村待了七年,这七年他与当地群众一起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同时,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照明、打铁、穿衣等生产生活问题,习近平同志还带领知青和村民在村里建立

精品学习文档

了沼气池、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带领梁家河的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的种种事迹,告诉我们:要勇于担当,不怕但责,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担起自己所应的担子。勇于创新,总书记当年带领村民修建起全省第一所沼气池,我们更应该应运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去为老百姓创造财富;勇于实践,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为人民服务,为他们讲解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勇于实事求是,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切不可脱离实际,反而更要结合实际,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扎实的为老百姓谋福利;勇于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我们切不可忘记学习,用更多的知识去改变村貌民情。

我们今后更应该扎扎实实的,扑下身子、不怕担责去在农村工作。把每一位村民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去解决他们的心中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十二】

《梁家河》5月2日发行,我拿到书已经是20日下午。单位组织党员共同学习前我已争分夺秒读了一大半。意犹未尽,共同学习时又过了一遍,感触又深了一层。

我是一个生活在西安的陕北人,虽然在这已经学习工作了将近十年,但普通话依然说不好,平时不太想说话,开口方言调,担心人听不懂或者干脆说觉得方言确实有点“土”。看了《梁家河》我几次抿嘴长笑,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大陕北方言也洋气了一回。

精品学习文档

集中学习完很多党员都表示一定要抽时间去梁家河看看,我虽然没去过梁家河,但是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书中描写的很多情景我都见过或者说亲身经历过,以前老为自己户口本上的“农民”身份自卑,这一刻,我只想在额头上写几个大字---我是农村人,我来自陕北。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xx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收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这不在于“梁家河”这个地方,任何一个我们奋斗过的地方都是我们自己的“梁家河”。

【十三】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总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

精品学习文档

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精品学习文档

【十四】

40多年前,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们理解习总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还能感觉到当年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多么恶劣。习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年的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他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精品学习文档

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十五】

山沟沟的梁家河,僻处延安以东70公里,离延川县城20余公里,到了文安驿镇,还得往东南行进5公里路。在习近平同志插队的上世纪6、70年代,梁家河交通不便,若从西安返村,需费时3天,还得在延安住一宿。当年,习近平同志就曾到延安北郊康坪村知青点借过宿,与北京知青挤住一个窑洞。梁家河因北宋时梁姓人到此,依河聚居而得名。现如今的梁家河,有山梁无河流,只有一条沟渠。黄土高原少雨干燥,难得有雨时,沟渠里才会积些泥水。狭长的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土坡,依坡挖出的孔孔窑洞,就是村民的家了。灰褐色的窑洞,这是陕北的面孔,也是梁家河的表情。1969年1月,梁家河的陋窑土院,迎来了习近平等xx位北京知青。自此,xx岁的习近平,在纵横的沟壑间,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挑粪拉煤、打坝淤地的农民生活。

时穷学不辍,地偏心应远。在梁家河这样偏远闭塞的山村里,很容易使人浑浑噩噩、怨天尤人、虚度年华。而习近平同志在度过一段不适应的时光后,很快就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这个远离喧嚣和浮躁、远隔世俗和功名的地方,静下心来,在漫漫长夜、煤油灯下,读了很多砖头厚的书籍,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厚积了发展的动能,也给村民留下了一道最美的风景。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引经据典,意味深长,十分耐读。令人钦佩

精品学习文档 的功力,竟源自这么简陋的窑洞,确是宁静而致远,仿佛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图景再现。

梁家河岁月,几抹欢柔,几许酸甜。端详旧物,我们领略了困境坚强,领悟了鱼水情缘,领会了行之惟艰,敬意流满心间。

【十六】

5月21日,县委统战部集中组织全体干部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梁家河》全书xx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该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当日下午,一口气看完,感触良多。该书记录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书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并且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xx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接收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当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精品学习文档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第三篇:学习梁家河精神

篇1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篇2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书记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我所工作的兴国县长冈乡曾被毛主席赞誉为“模范乡”,她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如何将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当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看了习书记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还好,近年来我市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干群更和谐,鱼水情更深,老百姓得了实惠,共产党得了民心,老百姓说了一句久违的话:“当年的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习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在由衷地赞叹和敬佩的同时,不由地想到我任职的塘石村。以前的塘石村,泥泞路横七竖八,水沟堵塞,垃圾遍地,被人戏称为“搪塞村”“纠纷村”。如今,老百姓告别了危旧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房、喝上了干净水、走上了平坦路、跳起了广场舞、玩起了微信群……我在思考,是什么让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的好政策、是政府的关心、是村班子痛定思痛,痛下决心的气魄。

你的公心有多强,你得民心就有多深。在梁家河人的眼里,总书记一直为人耿直,处事公道。公道正派,廉洁奉公,我认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回想起我考选上乡镇事业单位干部时,组织上考虑到我年龄较大了,要我培养物色一名村书记候选人。一名与我关系较亲的自家兄弟多次找上我,央求我“多栽培栽培”,被我断然拒绝。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把几个群众评价高、文化水平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后生仔”推选上来。事后,几个老党员见到我就说:“爱民,这事做得好呀!

篇3 《梁家河》一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封面的照片上,总书记笑意盈盈的和他年轻时的小伙伴走在梁家河村子的道路上。走在习总书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已年过半百,写满沧桑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喜。“立春后的阳光暖融融的洒在人们的身上,远处的山上,冰雪正在消融。”温暖的笔触,简朴平实,却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梁家河,一个地处陕北腹地的小山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讲述的也是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山峁茆,几分壮美几分苍凉,更不用说40年前的这里是怎样一幅景象。青年时期的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七年,几乎是一个人青春时光的全部。对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灵魂来说,身处当时的政治氛围和艰苦贫瘠的生存环境,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该有多么绝望和孤独。

然而优秀的人很难被埋没,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充满了强大的力量,不但不怕吃苦,不忘修身,还能够做到攻坚克难,一心为民。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青春正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读完此书,我的思绪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何能让青春的枝头在逆境中绽放梦想之花,我由衷的渴望能够汲取到这种强大的力量,力所能及的奉献自己的青春。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磨砺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青年习近平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起“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那么,我们这一代青年基层党员干部该如何淬炼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基层干部呢!

我们要向总书记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对标看齐,把牢思想之舵。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习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篇4 读完《梁家河》,了解到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生活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领袖的不平凡来自于青年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作为一名身在基层的青年干部,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活所面对的也正是现在的自己所要面对的,可是相比于自己的表现,真的是自愧不如。

《梁家河》记载着总书记从初到梁家河时的迷茫、失落到最后毅然决定扎根农村的改变。在这期间他不怕艰难辛苦,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为改善村民生活,带领村民办合作社、建沼气、打水井,使得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身上所流露出来的精神也正是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所应该具备的。

不畏艰难,坚定信念。作为当时最年轻的知青,在最艰苦的地方经历了考验,特别是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知青时候,他仍然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坚持读书学习,7年的磨砺,使他学到了大学问,使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脱贫攻坚的大形势下,作为一名身在基层的青年干部,也应该具备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基层条件艰苦、工作繁琐等问题都是我所要面对的,我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畏艰难地去克服困难,另外,还要不断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充实自我,提高自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说过“梁家河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总书记不忘初心,多次回陕北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建设发展和乡亲们的生活。他始终将自己看做是黄土地的儿子,正是从农民中来,从艰苦的地方来,才能始终感知人民的需求,始终感知人民的智慧和学问,始终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无论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当中,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时刻提醒自己“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是很有必要的,只要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地了解群众需求,真正地做到为群众做实事,谋利益。

总书记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着每一个党员干部。我也要在基层不断磨砺自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本领、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篇5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根留下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催人奋进向往的地方。

也正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习近平度过艰难困苦的7年,打出了人生最强的底色,留下深深铬印;使他明志、辨方向,下决心,改变村民生活的7年。脏,教会了适应;累,磨练了意志;苦,熔锻了品格;难,成就了方法。让一个普通人锤炼成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真正共产党人;也造就了他陕西“根”,延安“魂”。闯过了“跳蚤、虱子叮咬关、生活饮食关、挑粪砍柴关、劳动与科技创新关、思想上一碗水端平关”;使他强身健体、固本培元;与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同劳动、与村民在炕头畅谈,补钙壮骨强关节,稳步坚持永向前。让他成就了“头顶一碗水不洒”,在艰苦岁月中磨砺出一片为未来奋斗的华彩,成为“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铭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誓言。

阅读《梁家河》,“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阅读《梁家河》,唤起时刻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校正自己的坐标原点,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一切向前走,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习近平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阅读《梁家河》越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直击我的心。勾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刚刚上初中的我,每年到了“三夏”大忙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夏收,到生产队割完几块地后,挑麦子回打麦场,虽说不足百斤,可路不好走,又不能放下休息(因麦穗朝下,放下会断麦穗头浪费);只能换着肩挑,肩膀很快就磨肿了,好痛好痛。

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不会唾手可得,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他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就如当今脱贫攻坚,它不是写一两首打油诗、搞一两次家访、拍一两照片、送一两次粮油就

能完成,而是要以“抓铁有印,踏石有痕”的精神来完成。在发展产业上,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无愧于我们脱贫奔小康一个也不掉队的好时代。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在极不平凡的爬坡过坎中,习近平坦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阅读《梁家河》,我看到了习近平把苦与累看作人生最好的历练。读《梁家河》主要是读人,而读人重在通心,进入那段历史深处,直抵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我认为:《梁家河》是精神脉博,是永远的;是灵魂撞击,心灵对接,生命叩问。透过感悟梁家河,可以知中国、看世界,可以知党知人民。

“读史使人明智”。《 梁家河》就是一部人生奋斗的经典史诗,给人智慧与力量;《 梁家河》是一部催人奋斗的发展史,是一本鲜活的历史启智书,丰满敦实、活力四射,值得研读。

鲁迅先生仿佛早就给《 梁家河》写下评语:“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篇6近期,《梁家河》一书俨然成为每一名党员学习的“网红”书籍。坦白说,读完《梁家河》一书,是党性的再教育、精神的再洗礼、思想的再升华。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读完《梁家河》一书,我联想到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在工作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梁家河》一书给出了答案。一要贴近群众。走近群众,是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最直接的方法。当年总书记正是因为看到了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谋之事才能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给群众谋福祉。二要勇于吃苦。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品味、吸收每一个故事蕴藏的精神营养,立足基层平凡岗位,在勤苦中练就服务群众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与本领,在勤苦中锤炼党性品格,在勤苦中展现责任担当。三要公道正派。要有“一碗水端平”的公正之心。时代在发展,“一碗水端平”的故事还在续写,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市场监管干部在服务群众、服务市场的过程中,秉持一颗公正之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前些日子,西安2018年1-6月新增市场主体超过20万户,这是西安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给出的答案。

从《梁家河》一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服务人民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往往是具体的、直接的、可感受的。

它可以具体到我们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解答群众的一次电话咨询;它可以直接到我们及时迅速的为市场主体上门服务,排忧解难;它可以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监管服务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公信力、让企业感知到政府的亲和力。

总书记说:“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我想,这些学问都是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得来的感悟。是的,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的大学问,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立足本职,用心去体悟,躬身践行。

篇7近日,我仔细阅读了《梁家河》,艰苦磨练:“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该书记录了1969年1月,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期间的故事。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给我心灵上有了很大的触动。2017年词汇,我很荣幸被组织选派到贾家坪镇刘家沟村任大学生村官,历时已有近一年,起初我从心里上接受不了,之前一直在县城工作的我,恐怕适应不了农村的生活,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才明白自己的想法多么天真,习近平插队的生活给了我不少触动,使我认识到要想干好贫困村大学生村官,首先我应该从已下几方面得以转变:

一、思想上不浮躁。之前一直生活工作在县城的我,思想上难免有些接受不了农村生活,农村饮食条件差,生活住宿各方面都不如城市,交通也不比城里,但与六七十年代习总书记插队文安驿梁家河条件相比,现在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总书记一直以来最牵挂的就是贫苦农民,在今年精准扶贫工作如火如荼的节奏中,我被选派到这里担任大学生村官,何尝不是对我的一种锻炼,对贫困百姓的一种关怀,去掉身上的浮躁之气,脚踏实地搞好工作,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二、生活上融入农村,密切联系群众。农村生活虽不比城里条件好,但我们要放下架子,尽快适应农村生活,坚持走村入户,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多与农民沟通交谈,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村中产业发展情况等,作为大学生村官,我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村民致富,建设村中基础设施,改善村中生产生活条件。

三、工作上求真务实。大学生村官不只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责任,组织把我派到基层担任村官,是希望我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共同奔向小康生活,因此,在工作上要沉下心,端正心态,主动与村民村两委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村上现状,退出贫困村、贫困户还存在哪些问题,对于基础设施不到位的,我应主动担当起来,与上级沟通协调,争取尽早解决,对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困难的,应对症下药,缺技术、缺资金、因病致贫的,还有部分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都应采取不同方法帮扶,缺技术的协调给予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缺资金的协调金融部门给予金融贷款发展产业,因病致贫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帮助办理救助卡等。在工作上一定要学习习总书记能吃苦、能劳动、有干劲的艰苦奋斗精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让农民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我们才能心里踏实,对得起“大学生村官”这一称号。

篇8 当我第一次打开《梁家河》一书时,映入眼帘的是总书记的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让我心中有了几个疑问,在梁家河学到什么?什么样的大学问?在此书中我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细细研读《梁家河》一书。

书中从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和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部分,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从总书记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体悟到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

《梁家河》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带领群众干实事谋发展的细节,打坝修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磨房、菜园,打井,扫盲……件件都是为民谋幸福的实事,特别是在梁家河口攻坚克难打成淤地坝,直到现在,那块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它是习近平同志当大队书记时给梁家河留下的一笔丰厚的财富。

还有为解决烧柴难的问题,远赴四川学习沼气建设,艰苦探索,建成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群众广为受益,当初修建沼气拓宽的道路至今还在造福百姓。干这些事情,都是为了群众的生活能变得更好。

最后,在总书记的一段话中结束,“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书中我学到了一个大学问,作为一名人民公仆,要为人民做实事。

篇9 看完《梁家河》系列教育宣传片及书本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作为一名卫计人员,该如何从习总书记——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的人生实践中汲取精神营养化作我工作的内在动力呢?

一是坚定信念。坚定信念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排除思想杂念,切实增强自身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努力让个人奋斗与“追赶超越”“同频共振”。

二是戒浮务实。务实是能力,落实是水平。求真务实是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干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准则。想得再好、说得再多,不去深入实践,去落实,都是白搭。

三是保持朝气。我们青年干部的优势就在于朝气和活力,体现到工作中,就是干劲和冲劲。转变思想认识,杜绝出现思想放松、精神懈怠,甚至自我放弃。一个人的堕落必然始于内心的放弃,只有心怀梦想、时刻自警、不懈努力的人才能不负这份职责。

四是坚持学习。总书记曾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梁家河时,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看书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书。而这,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之余做到的,我们就更应该坚持学习、勤于学习!学习是唯一持久的竞争力。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更应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

翻开《梁家河》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说的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是的,梁家河多年以前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纪实文学《梁家河》讲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蕴含着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

让我最受启迪的是,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说:“当年的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细读《梁家河》后,我觉得在一个地方,不可能工作一辈子,可能是五年七年,超过十年的很少。在一个地方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是值得我去认真思考的。

我于2015年10月来到本单位,今年整整3年。在这3年的时间里,我在政办呆过,也干过从未接触过的出纳工作,现在在镇脱贫办负责脱贫工作,2017年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号工程”,2018年更是我镇脱贫的关键之年,减贫任务繁重,产业发展缓慢,新型主体缺少、利益联结机制薄弱等等,面对种种困难,更要时刻把领导的重托、贫困户的期盼刻在心上、抓在手上。认真及时完成上级的各项工作安排,建立工作日清单,急事急办,要事先办,日日销号,在纷繁的工作中保持头脑清晰,安排合理,落实有力,确保上级部门和镇领导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面对繁重的工作和经常加班,有时也有抱怨、也有消极情绪,但读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后,心绪平静了许多,还有些许的惭愧。想想上世纪六十年代,总书记在陕北延安梁家河那样一个艰苦的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

我们今天的工作环境条件,远远好于过去梁家河的那个条件。脱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一个为民做实事的机会。我一定会坚持理想信念,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

篇10 按照党中央安排部署,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学习《梁家河》的热潮,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从纸上到路上,从文学上到精神上,不断汲取总书记在梁家河村作为知青插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党性,净化自己的灵魂。一些党的组织、单位、企业和党员干部职工纷纷开展了走访梁家河,学习《梁家河》,践行“梁家河”的活动,深入总书记插队的梁家河村,回故地、听故事,看总书记如何从不适应的知青,逐步成为带领全村人发展生产致富的党员党员干部;看梁家河村如何从贫穷落后的村逐步发展成为示范村。对于不同的学习形式,会有不用的教育意义和效果,我们应当支持和鼓励各级、各单位以及广大党员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警惕到:有的党组织、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借走访梁家河故地,现场接受教育为名,行公款吃喝旅游之实,“四风”问题又有了死灰复燃之象。对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杜绝“四风”问题的发生,维护好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保护好“梁家河”这一个党员干部灵魂精华的净土。

一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应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灵魂深处,树立把学习梁家河作为提升党性、净化灵魂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坚决抵制“四风”的滋生和蔓延。

二是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应当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以身作则,以身为范,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坚决同“四风”问题作斗争,为全体党员做好表率。

三是各级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执纪审查和审计,让“四风”问题无所遁形,对于学习梁家河活动中的“四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查严处,决不留情。以铁腕反腐的勇气和决心,坚决维护梁家河这一净土,让梁家河精神永远鼓舞和教育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全国党员和群众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实现新时代伟大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扬梁家河的精神,全心全意,至死不渝。

篇11 《梁家河》记录了总书记在延安7年的知青岁月,通读全书,我几次为总书记与乡亲们的深情所动容哽咽,为总书记扎根基层苦干实干的精神所感动,更为总书记身在基层却仍坚守家国情怀的担当所感慨。《梁家河》让我感悟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定了我执着追求这个初心的信念。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扎根人民融入群众的博爱情怀。在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对视”后,习近平确立了自己的“团结观”,那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带着这样的“团结观”,他习惯了梁家河的跳蚤,习惯了农家简陋的厕所,习惯了村里的洗澡,习惯了老乡的酸菜……,他将自己融入了群众,融入了乡村,甩掉了身上那种让人产生隔膜的“城市味”。他尊重村里的老革命,从不恼怒爱捣蛋的灵娃,和村里的年轻人打成一片,用他的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甘于受苦,干活从不“撒奸儿”,从群众中学习劳动技能,也主动帮助村里每一位群众,成为了梁家河人民的贴心人,以至于他从梁家河走时乡亲们十里相送,而40年以后他再次回到梁家河,曾经的玩伴他仍能一一叫上小名。这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却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扎根人民融入群众的博爱情怀,也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一心为民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习近平在回忆那段知青岁月时写到:“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梁家河7年时间,习近平做了很多的实事,这些实事每一件都需要有一心为民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才能干成。在修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时,他想到的是沼气能够解决能源等农村生产生活问题。为此他不畏困难,自发向县委汇报并组织人员到四川“取经”,回来后,身体力行,克服了土壤松软、缺乏石头、沙子、石灰等诸多困难,终至成功,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成为了全省的典范。为了搞好粮食生产,解决群众“吃”的问题,他反复动员,深入细致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使群众思想达成共识——修建水坠坝,同时带头承担最苦的差事,使建成的坝地至今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而成立铁业社、代销店、开办扫盲班、打甜水井等等更是举不胜举。正是这种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改变了梁家河,随后也改变了中国。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时刻保持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习近平在五六岁时随母亲买《岳飞传》《岳母刺字》,听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让他记住了“精忠报国”4个字,并将其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在梁家河,习近平一面进行农民化实践,一面不断读书,从书中汲取着精神和思想上的营养。白天、晚上,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博览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读着“砖头一样厚的书”,在修身中奠定了“精忠报国”的思想根基。为了追求上进,向组织靠拢,他曾经递交了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充分体现了他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他通过苦干实干用实事对他的入党信念进行了最好的诠释,使他先后成为延安地区先进青年代表、知识青年先进个人。为了读书,他报考清华大学,在第一次录取遭到拒绝后,他仍坚定目标,在第二次报考时,他的三个志愿全填清华大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的就读了清华大学,也再次为他实现“精忠报国”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心怀理想,不断追求,历经挫折,不改初心。习近平读书的经历、入团入党的经历让我感悟到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在什么岗位,只有时刻保持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才能在不断追求中实现心中理想和人生价值。

篇12 读了《梁家河》,才知道总书记为什么把人民看得那么重。总书记当了七年的农民,知道乡亲们最需要什么,他当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解决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总书记曾经讲“陕北高原给了他一个信念,注定了他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他今后要做什么”。7年的磨练,他从一个迷惘、彷徨的少年.成长为有着坚定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的有志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成长。

学习《梁家河》我们要学会给青春一个交代,当我们是青年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承载家庭的优势,自己的学习积累,把一切资源都统筹形成惯性优势,让自己过的好,少受罪,收入高,人清闲,享受生活,这是我们的时代青年的普遍特征和现实生活写照。当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华。我们无法将特定的历史环境、生活条件去横向比较,但是正如我们5000年悠久文化的传承一样,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是可以比较和传承和继承的。我们今天青年的幸福生活起点高,正是因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几十年换来的。我们作为时代青年,我们继承的不仅是先辈们奋斗来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继承他们的精神,结合我们的新时代和百年梦,做出我们一代人的努力与梦想。

梦想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习近平同志初到梁家河,这里的自然条件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土地贫房,自然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尤其缺水。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村的实际出发,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他带领梁家河村民打井抗旱、打坝淤地、治沟治水,抗击灾害、修建公路、发展生产。同时,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梁家河村的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青年时代的总书记就以这样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他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

中国进入新时代,伟大的时代在召唤我们青年人,拿出时代担当,担起历史责任。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回看我们今天的青年,我们有没有初心于梦想的笃定,我们有没有时代责任的使命意识。如果我们青年人不像梁家河时总书记那样坚定信心,艰苦奋斗,那么我们的百年梦又将靠谁实现,我们的孩子幸福得明天就只是停滞不前吗?年轻的朋友不管你在那行那业,无论光鲜还是暗淡,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向伟大的新时代招手,立足实际艰苦奋斗,既有鉴定的革命理想,又要踏踏实实结合时代特点,艰苦奋斗推进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改变进步,一起承担历史担当,携手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第四篇: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范文一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范文二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书记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我所工作的兴国县长冈乡曾被毛主席赞誉为“模范乡”,她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如何将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当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看了习书记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还好,近年来我市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干群更和谐,鱼水情更深,老百姓得了实惠,共产党得了民心,老百姓说了一句久违的话:“当年的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习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在由衷地赞叹和敬佩的同时,不由地想到我任职的塘石村。以前的塘石村,泥泞路横七竖八,水沟堵塞,垃圾遍地,被人戏称为“搪塞村”“纠纷村”。如今,老百姓告别了危旧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房、喝上了干净水、走上了平坦路、跳起了广场舞、玩起了微信群……我在思考,是什么让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的好政策、是政府的关心、是村班子痛定思痛,痛下决心的气魄。

你的公心有多强,你得民心就有多深。在梁家河人的眼里,总书记一直为人耿直,处事公道。公道正派,廉洁奉公,我认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回想起我考选上乡镇事业单位干部时,组织上考虑到我年龄较大了,要我培养物色一名村书记候选人。一名与我关系较亲的自家兄弟多次找上我,央求我“多栽培栽培”,被我断然拒绝。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把几个群众评价高、文化水平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后生仔”推选上来。事后,几个老党员见到我就说:“爱民,这事做得好呀!

第五篇: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

“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一书的出版发行顿时引起所有全党上下学习的热潮,根据上级安排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梁家河》已经成为了近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梁家河》一书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立志成才的党性教材和人生宝典。全书主要从多名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悟出发,生动讲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这本书我是利用一下午的时间把它读完的,细细回味,真的是深受震撼和冲击,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总书记的敬仰。

习总书记说“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梁家河---这个地方培养了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

《梁家河》一书通过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板块,为我们讲述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一遍一遍细细研读之后,我觉得全书给我以下三点体会:

一、逆境造就坚强的意志

总书记是当时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光阴,锤炼了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塑造了他刚强坚毅、勇敢无畏的鲜明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

二、群众观念造就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七年知青岁月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大众深深打动了这位京城知青,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正是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过程中,完成了总书记人生的一次次蜕变,建立了与人民群众难舍难分的感情,也铸就了今天他更加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基层历练造就了担当的意识。

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他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每一件事都是由强烈使命感驱动着,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告知自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员干部需要向总书记学习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要为人民办实事!日常生活中,坚持读书、修身,不断地练就自己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同时要用习总书记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下载习近平与梁家河精神——陕西学习考察体会优秀例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与梁家河精神——陕西学习考察体会优秀例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梁家河精神材料

    学习梁家河精神材料1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

    学习习近平来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共5则范文)

    学习习近平来陕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榆林市第十九小学 薛 建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2015年的春节对于西安人又有着特别的温暖和特殊的感动: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考察......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学习领袖精神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学习领袖精神小小梁家河,蕴含大学问。纪实文学《梁家河》以生动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以及朴实的话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始终投身于为更多人民谋幸福、为......

    学习梁家河读后感(共5篇)

    学习《梁家河故事》心得体会近期,我们单位组织大家观看了《梁家河故事》主题片,感触颇深,默然间加深了对习总书记的崇敬之情。片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

    《梁家河》优秀心得体会(共5则范文)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万籁俱静,夜已深沉。当我静下心来认真品读新出版发行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如获珍宝,爱不释手,如饥似渴认真品读起来。捧着这本沉甸甸的“精神夜宵......

    学习习近平副主席讲话精神体会

    习近平副主席讲话体会9月15日上午,201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暨中国农业大学开放日活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首......

    学习十九大精神及参观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大精神及参观梁家河心得体会 2018年6月14日,公司组织我们全体党员来到了习总书记曾经插队的地方---陕北梁家河接受红色教育。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过习总书记奋斗过......

    学习习近平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这是一面信仰的旗帜,引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坚定前行。 这是一方思想的沃土,勃发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万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