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近来阅读了《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者》一书,对其中的《教改路上别匆忙》一节深有同感,也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国家的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涌现出了许多的教改实验,比如书中所提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阳光教育实验”,以及现在比较火的“生本教育”。每一个教改实验,都有比较亮丽的数据,多少升学率,多少优秀生等等。以致于大家一窝蜂的前去取经学习,并迫不及待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样盲目的跟风下来,自己的课堂有多大的改观?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是自己没学到这些模式的精髓?是哪里做得和模板不一致?
我们一直都说:教无定法,只要得法。每个学校的生源不同、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不一致、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不同,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管是哪一种模式,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才行。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把以前的重视教师的“教”向引导学生的“学”进行改变。
二、学生学情的具体分析
作为教育者,深刻把握住所任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从身体、心理、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细致分析,特别是针对一些学困生更要从家庭等因素进行了解,然后制定出有针对的教学计划,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慢慢积累,这样的教育才是适合每位学生的,才能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时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课堂中的所学只是学生将来面向社会的一小部分知识,将来他们会面对数量巨大的信息,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吸取自身所需要营养,最关键是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从学习方法上指导他们,使他们今后能离开学校后,依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
因此,不在乎这个法那个法,只要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才得说得上是全体学生的成长,这也是我们教育也要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我对师德师风的感悟
在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研讨会的学习中,一位特级教师的提问“教师的幸福是什么?”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不知有多少同行者感受到了这份从教的幸福?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这位专家对教师的幸福理解地比较全面和深刻,引来给大家共享,也许会增加您的幸福指数。
教师,不可能很轻松,一个很轻松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因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教师,不可能很富有,一个很富有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高尚的教师,因为教书育人是如蜡烛和春蚕般奉献的事业;如果,教师把轻松和富有作为幸福追求,那么肯定永远都不幸福。
那么,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
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教师的幸福是教育场景中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学校是教师幸福的摇篮,我之所以总是以为学校要具有家的某些要素和功能,就是强调学校应成为教师获得幸福体验的人文场景和文化场景。我之所以一直认为学校是一种充满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发展型组织,就是要求学校真正成为一种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快乐的氛围。我想起课堂上的情景,40多名学生一同起立,拉着长音喊:“老师好!”你微笑,点头。他们落座,静静地坐正,眼神明澈而专注。这时,你是这个知识殿堂的主持,你是一群飞翔的年轻心灵的引导者。你好像就要步入一片春天的小树林,小树鹅黄的叶片透明而洁净;你又好像要垦种一方肥沃的田地,泥土的清香悠远而醇美。谁能拥有这美妙幸福的感受呢?平常在校园的楼道里、操场上,不时有学生迎面走来,微笑着道声:“老师好!”细想起来,这司空见惯的场景也有颇深的韵味。也许你讲的某个词语使他们茅塞顿开,也许你的某句趣话使他们捧腹大笑,也许你的某次讲解使他们曲径通幽,也许你的某次批评使他们刻骨铭心„„正是在这平静而又纯朴的交往中,他们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也以某种方式进入了他们的青春生命。做教师的,能够传承文明,教化民风,培育英才,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老师好”,只是一句平凡而普通的学生祝语,但能够每天平静、自然地接受孩子们的纯真祝福,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维持,个性得到发展,师生关系得到融洽,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教师得到理解和尊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理念得到提升,艺术得到锤炼,品性得到净化,心境得到调和,同事关系得到和谐,有助于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身教育活动并捕捉到教育的快乐。仁爱与豁达是教师幸福的容器,沟通与合作是教师幸福桥梁,反思与研究是教师幸福的通道。
教师的幸福是相对的。它相对于教师的付出,相对于教育的辛苦,相对于微薄的收入,相对于社会发展的苛求,相对于教育改革的催促。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清苦的,更是细腻的、严谨的。因而,只有那些勤于思索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教师的收入虽然微薄,却时刻对学生怀有教育责任,他们才能苦中作乐;教师的工作虽然面对无尽的困惑,却时刻胸怀教育良知,他们才能默默无闻于纷杂的浮躁之世,辛勤地耕耘,播种善良,播撒智慧。难怪近四百年前夸美纽斯感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已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幸福的精神性——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都
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教师幸福的给予性与被给予性——在给予与被给予的中体验精神性的“雅福”;教师幸福的集体性——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也是学生集体劳动的结果;教师幸福的无限性——教师对终身学生的影响,并赢得自己终身的记忆。这一切注定教师只把教师仅作一种职业看待,对教育缺乏一种事业的追求与理想是无法实现自己的幸福的,朱永新教授提出“教育理想”为什么那么倍受关注?我想也足以说明教育理想的缺失对教师幸福是“致命性”的打击。对信仰和幸福的关系研究也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因此我们呼唤教育理想的回归,唯有怀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怀抱着教育理想踏上教育工作,需要保持一份静心,慧悟妙思;保持一份良心,教书育人;保持一份真心,实现理想;保持一份幸福,体验生命。获得与感受幸福就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这份能力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对自我的完善,对境界的提升。这时,幸福不再是经济的丰厚回报,不再是职位的逐步提高,不再是别人的点头肯定,它是我们心中怀着的梦想,是实现梦想的每一种体验,是感动生命的每一个细节,是超越自我的每一点进步。心若在,梦想在,梦想在,则幸福在。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那么,亲爱的老师: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
更加辉煌,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
上林初中
第三篇: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的作者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和实证主义哲学家,他的教育理念,冲击着各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艾利奥特称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杜威说他是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颠覆美国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让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充分互动,在教与学中均得到最大的快乐?带着一种好奇与疑惑的心情,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研读。
一开始我就被这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行文风格吸引了,感觉少了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生涩,多了那份亲切与共鸣。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小事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生动而具体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仁慈而睿智的父亲、一位伟大的英国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在书中,斯宾塞向我们提出了做一个快乐教育者的建议,在他给我们提供的教育故事里,他无时无刻不因快乐教育而快乐着。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为一百多年前他那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惊讶,也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经有过的一些过失而惭愧,更为自己偶尔的一些与斯宾塞的方法相同的成功教育方法而高兴。我仿佛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娓娓叙说,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心灵。我期待着能获得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带着学生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首先要会寻找快乐,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象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他就对你冷淡。有所不同的是:你若对他微笑,他可能对你大笑;你对他冷嘲,他可能对你抵触。而后,你再对他笑,他也有可能无动于衷。因此不仅要爱学生,更要用对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我曾走过一段费力不讨好的道路,对于学生的错误,我非得揪出来,从不轻易放过。比如,在对待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上,我总会揪着不放,轻的让他把作业补完,重的甚至会在班上当着同学们狠狠的批评,甚至放学后不让他们回家,必须将作业补完才能回去。这此强硬措施开始的确有作用,但时间一长,学生又会犯同样的问题。看了《斯宾斯的快乐教育》后,我知道了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是作业量大了,还是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学生因为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没有完成。有了这种心态后,与学生进行沟通,先侧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然后再与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明白学生没有写作业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自己先做解释,看看与了解的情况是否相符,最后根据学生本身的问题,就事论事,和他一起订一个计划,请他信任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监督,以此来强化他好的行为,渐渐改掉不良的习惯。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却大大提高了。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要善于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要学生快乐地参与进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和导入方式,这能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的艺术性。因此,我十分注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分析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每一节课,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我在教学中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入手,让知识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感受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将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享受快乐教育的幸福。
第四篇:做一个理性班主任
做一名理性而智慧的班主任——浅谈班主
任的沟通艺术
新田小学 方春燕
作为教师三年,班主任工作也有两年半了了,但是总感觉自己一直没有形成什么自己的专业素养,平时任务多,工作累,但是成果却很少,现在才知道,根本原因是自己专业理论缺失,专业自主性差。不是一味的模仿,就是按照常规办事,缺少自己的鲜明的个性色彩。经过几天的培训,我才知道教师的角色,班主任的角色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转变;让我们重新认识班主任:
1、班主任作为校长与家长委托的直接责任人,是班集体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承担:学生人身安全、生活照顾等监护责任、学生心理健康、精神关怀者的责任、收取或者豁免各种合法学杂费用的责任、按照大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保障学生享有未成年人应有权利的责任、尊重学生个性、人格、信仰自由的责任、辅助学生完成课业、升学与就业的责任。
2、班主任是“双重职业生涯者”,重要的角色包括:社会代表、知识的源泉、法官与裁判、辅导者、侦察、认同的对象、父母的替身、团体的领导者、朋友、情感发泄的对象,泛化就是人文关怀者、同僚互助者、与家长配合者、教学互助者、学习促进者、研究者、、课程开发者、专业智能挑战者、决策者。
3、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内涵:理解教育、热爱学生、富有责任心与法律观念,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班级,掌握班级建设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善于组建一个人际和谐、远景一致的班级教师团队,通过民主方式激励该团队对班级建设的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做出可行计划,时刻使自己成为班级建设的领导者、管理者和鼓舞者;善于培养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组建一个放手让学生自主、自治的班委会,指导班级社会化过程管理,引导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接受社会化角色训练;了解现实社会环境和不同形态的家庭,具有广博的社会和生活知识,善于沟通学校与家庭、尊重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善于捕捉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与要求的真实意义,善于坚定班级建设目标并且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因势利导,即使有效的处理班级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合格的“精神关怀者”,具有以人为本的情怀,善于体现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共情意识,富有包容性,以身作则,娴熟地引导班级教师团队和班委会为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目标而努力;善于计划与管理自我的双重职业生涯,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体验,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能以突出成就促进自己在双重职业生涯中发展。
通过几天的学习,让我们几个人突然感觉到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确很不容易,一时间真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个班主任,毕竟教育是一个考问良心的事业,所以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总结,学会承担责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短短几年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做了3年的教师,做了2年多的班主任,我总结了一下,班主任应该具备“三心二意”。“三心”是:细心、童心、恒心。“二意”是全心全意、善解人意。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作为班主任如果在这一个阶段能够扮演一个好的引领者的角色,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乌克兰植物学家贝利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德国教育家也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立足于“唤醒学生美好的情感”之上。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如果人们习惯上把教师比做园丁的话,我更愿意把班主任比做园艺师。因为班主任不但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承担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认识人生、认识自我、培养美好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班主任的肩上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职责,它以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我认为班主任就应该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一座桥梁、一缕春风;一个美的发现者、微笑的传播者、幸福的缔造者。而这一切的工作都离不开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今天,我就自己如果做这方面工作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要想走近学生,首先必须明白班主任的工作理念,树立班主任的形象魅力与人格魅力。做一个有个性,有特色的班主任。
我只想强调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淡化分数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少一点功利性,多一点人文性;清心寡欲地做一件教育上的实实在在的事。淡化分数不是不要分数,佛家有云:有时不争也是争。为了达到目的,其实有很多条路,而有的人认为最直接的就是最好的。其实在教育上多走点“弯路”未必是坏事。我对班级学生强调分数的时间不多。而是更的多的讲行规,讲习惯,我喜欢把难度降低,让学生稍加努力就能达到一个相对满意是水平,从而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更多的时间我在强调怎么学习,把一些好方法随时介绍给学生,而平时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课堂和作业质量的检查上。这样避免的空洞的以成绩来决定学生优劣的弊端。毕竟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是有问题的,而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关系一个班级的学习稳定性与班风的稳定性。通过两个毕业学生的反馈,他们更多的是记得老师在生活中,在困惑时给他们的帮助与一些生活细节。要想在第一时间接近学生,那么如何处理成绩问题是班主任赢得学生的第一步。
2、其次,在教学中征服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只有你用知识吸引你的学生,他们才愿意跟你走,才信任你,才会配合你。我一般是利用好上课时间,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然而学习必然要面临考试,所以课后,我会把考试内容与上课内容结合,分成不同等级要求,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根据个人能力达到相应的要求。这样操作起来虽然麻烦,但是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他们的学习情绪不会因为内容的多与难而主动放弃,只要他们不放弃,我想学习语文,提高成绩不是很难的事情。看着自己的进步的成绩,你说你的学生能不相信你吗?
3、最后要注意生活的细节,做个有心人。有的班主任老师工作喜欢走形式,所以不太注意生活细节。而针对现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与地位。老师喜欢不喜欢?同学接纳不接纳?别人认同不认同?所以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漫不经心的话语都可能会影响他们学习与生活的情绪,也会影响他对班主任的情感认知。所以,班主任在平时一定要学会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语言,行为和态度与之交流。不要轻易去试探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灵。这样对树立班主任形象非常有必要。一旦形象树立起来,再改变就能难了,而学生一但把心们关闭,打开就困难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文明,动作的文明与体态的文明。比如:多用我,少用你,多用陈述句,少用反诘句;多看人家行,少看人家不行。观察学生要“暗箱”操作,否则学生一旦隐蔽起来,教师的工作就会没有方向。
4、培养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基本途径:“养气”与实力。语文中有一篇文章,说苏东坡的弟弟给太尉写信说,想写好文章必须先“养气”,所谓养气就是指丰富自己的阅历、内心等等。班主任当然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另外,多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一方面是学生处在心理多变的时期,需要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脉搏,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一个身心不健康的教师怎么培养健康的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也是对社会,家庭和学生负责的行为。试想,一个不爱父母,不爱家庭,不爱子女的人怎么去爱学生?
二、学会和学生相处的艺术
1、相处的前提是了解,是源于爱。正如婚姻是爱情的结果,而离婚并不是没有了爱,而是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让对方难以接受。同样,我相信每个老师都爱自己的学生,可是为什么结果不同,那是因为你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比如说,现在的几种类型的班主任:事务型——什么事情都包办,什么事情都过问,什么情况都要知道,这样的爱我相信学生接受不了;严厉型——高压政策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是不争的事实;放任型——打着科学管理的口号,以热情和理想主义为旗帜,结果就是乱班的必然结局。“惟智型”——认为智慧可以战胜一切,他们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旦团体纠结,老师再有智慧也没办法实施了。可见,任何一种形式的“爱”一旦单独使用,都会出现弊大于利的局面。所以,我们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要有的放矢,因材施“爱”。所以,接到一个新班级先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如入学的成绩,军训时的认真程度,在班级学习行规的态度,第一次完成作业的情况,甚至面相,甚至第一次谈话等很多细节中去了解学生。当然,最好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比如一些科学的心理调查表格等。第一时间掌握好学生的相关信息,是做好进一步沟通的前提。切忌不要盲目的以入学成绩作为给学生定位的唯一指标,而是首先确定班级集体目标,再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相应目标,甚至要允许学生反复。切忌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控制学生,把学生圈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开始时,学生如果不理解班主任让我们这么做的原因以及怎么做的方法,而教师不理解学生为什么不顺着自己走的原因,那么等学生对环境比较熟悉之后,冲突就会随时爆发。所以班主任要找到与学生的交融点。当然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安排班级记录和一些所谓的“小密探”的做法要慎重。因为一但引起班级学生的反感,那么班主任的形象一旦有损害,那么工作就很被动了。可以记录,但是不是收拾学生的把柄,而是了解学生的依据,作为反思和总结的材料。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在观望你,一点了解你的手段,等时机成熟他们也会采用他们的手段对付你,知道你的弱点,那么办法也会很有效的。
所以找到一个好的交融点,是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前提条件。
2、找到了交融点后,就要善于“笼络人心”了。
谁都知道跟学生感情融洽了,一切都不是问题.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方法不一样。但是学生也是感情动物,而不是太理智的,他们常常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支配他们行为的,更多的来自他们的情感因素。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因为敬佩一位班主任而好好读书,因为感动而改邪归正„„这个工作,我相信每个班主任都会去做的。但是对“度”的掌握很重要。特别是初次带班的新班主任要特别注意,“笼络”不是没有原则。有的班主任老师很有热情,以为勤奋与热情可以代替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大学学习的理论是停留在纸上的,所以一旦到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笼络不是无原则的纵容,不是迁就,而是有方法的收买“人心”。先要给学生留个好印象,所以第一次的接触班主任要从着装、语言、内容等方面精心准备,让学生从视觉上首先有个接纳。有了视觉上的认同就是心理上的“攻势”了。要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多强调他们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避免空洞的谈学习和成绩。要从细节上关心学生。班主任自身处事要公正,特别是对待学生成绩好的与落后的,因为后者心里更容易敏感。多关注的个体,特别是特困生、家庭情况特殊的群体。记住他们的生日,记住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这都会让学生感动,自然就亲近班主任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在班级活动中共同参与,取得成功,很容易赢得认同。偶尔学一学历史典故“刘备假意摔阿斗”的做法,也会产生不错的效果。也就是向学生“示弱”,让他们觉得会认同,被需要,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教师还要学会当一个“演员”,学会巧用“善意的谎言”,学会在关键的时候做个优秀的“演员”。
正如赵本山“卖拐”的小品中使用的“忽悠”。从正面来讲,应该理解成点化、夸赞、欣赏的代名词。特别是在班级学生情绪低落时,失败时,适当运用一点也无伤大雅。比如: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平行班与电脑班学生的差距很大,但是语文成绩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语文是母语,学好十分必要。这个时候我就故意跟学生说,你们其实与他们班没有什么差距,只要你把老师的讲的东西学会,那么一定可以跟他们拼一拼。这是有了这样的准备,加上复习时,我故意把重点说成必考试的内容。第一次的成功奠定了他们的信心,而加强了我们师生的信任,这样班级很容易进入良性循环。而在班级情绪低落时,可以编织一些“白色谎言”来鼓舞士气。如,班级进到后期,平行班肯定在能力与士气上会出现一些“疲惫现象”,所以这个时候,我就抓住一切机会,夸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觉得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能,而可能是方法上出现了问题,勤奋程度不够,这个时候班主任的每一句话,每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全班的士气。班主任在“表演”时,要注意真情、热情并重,要达到预期效果,还要用我们丰富的语言、有力的形体动作,富有启发性的表情去引导学生,那样,我们与学生相处起来真的其乐融融,而且收获会很丰富。其次,还可以跟学生“打太极”。为了引出一个话题,可以先从另一个话题入手,可以假装知道,再“请君入瓮”。这个时候,可以假装糊涂,引而不发,给学生一个自我改正的空间。“敲山震虎“的效果可能比直接大动干戈要强的多。
3、赏识教育是科学的方法,但是要讲艺术,讲方法,要恰如其分,因材施教。
了解了学生之后,就应该真诚了赏识学生。但是赏识要准确,否则学生就感觉受到欺骗,认为老师故意夸奖,实则讽刺。那么也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所以赏识要讲原则,有的老师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惟恐伤害学生,但是一味的肯定与表扬,正如一味惩罚是不可取的。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更可怕的赏识的滥用会使学生的兴趣发生偏离,养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所以符合学生生理性预期的赏识是“四两拨千金”,而超值的赏识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滋长了他们的惰性,使学生盲目乐观甚至骄傲自满。
(1)另类的孩子,我们要宽容。他们大多与一般孩子表现不一致,个性很强。由于被大部分人排斥,这些孩子往往会被推到一个极端,可能还有些天分较高,潜质优秀的学生也在其中。如果我们的教育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们,可能过早的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宽容他们,寻求合适的教育,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2)“混混生”。一般来说,一个学生成绩差,行为规范差,会给班级管理带来隐患。如果帮助他们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一般没有什么奋斗目标,家庭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是很多班主任的头疼事。有的是家庭不和,有的是交友不慎,有的是家长过于溺爱。我想找准原因是关键,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找不同的策略。其次要真心交流。这类学生特别敏感,你对他好不好,他很了解。多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得到他的认同,在细节上打动他,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第三,方法要妥当。这类学生逆反心理很重,所以在交流上要讲究策略,可以换个角度,如站在朋友的立场,以自己的事例来说。谈话时间可以安排在晚上家访进行,这个时间是人心理防线比较差的时候,涉及到隐私帮他保密,主动给他补课,避免谈成绩等。最后,跟他们打交道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指望一次成功,要有反复的心理准备。
(3)对于“酷”的学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有可能跟学生产生很大的脱节,会给教育带来障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站在他们角度多考虑,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学会和孩子共成长,重要的不是“堵”而是“疏”。只要引导好学习精力的分配问题就可以了。甚至适当的时候在班会课时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4)中等生。说起班级管理,很多班主任都是抓两头,带中间。忽视了中等生的培养。其实中等生很需要鼓励,他们大部分习惯不错,能力与方法上不足,这时候老师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找到缺口,以鼓励为主,让他们自己逐步建立自信。这个时候适当的给他们一些关注,如,当任班干部,找一些他们可以胜任的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成长。
(5)好学生的教育。无一例外,所有的班主任都喜欢“好学生”。但是,对好学生的教育上我们往往是让其自由发展。然而我们忽视了,成绩好不代表一切都好,他们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更多,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不够坚强,容易滋生不良的情绪,偏激等。所以更多的侧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当然一部分比较浮躁的好生需要挫折教育,但是不能过分打击,因为有时这部分孩子比较钻牛角尖。
4、温柔的征服,给批评加一件外衣。教育不必装饰成豪情万丈的伟岸,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温柔的征服。班主任要有技巧,要有方法,要有策略。给不同的孩子批评时,要找到符合他的方式方法。只要你的方法是有爱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站在你面前的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让我们把愤怒的姿势转化成握手,让一句严厉的呵斥边成温暖的凝视,轻拍对方的肩膀,给埋怨一个宽容的眼神,用心倾听卑微的声音„„
5、与学生适当拉开距离。要恰当的把握感情。让学生知道你的关心是对他们合理需要与正当要求给予的关心,让他们明白感受到你的爱是无私高尚的,不是盲目与原则的。要注重对他们的精神关怀。学生不需要保姆的爱,给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对一点期待,让他们在体验中长大。要为学生依恋的心理导航,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注,如留言等,让他们感受手到重视,并且知道是无条件的。教师的爱应该不是狭隘的,不能让学生觉得是老师为了笼络我,为了让我多考几分的举动。要适当体现权威。将师爱放在民主的平台上,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威,并能对学生明智的使用权威,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加大权威的砝码,提高师爱的分量。这样,他们就相信你的话,进而把你当成心目中真正的朋友。
6、协调好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突出教师的地位,强化学生的尊重意识。创造机遇,架起桥梁。同时,树立老师的威信。只要班级的学习氛围好,成绩稳定,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到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最认真,最负责的老师,从而配合老师搞好教学工作。
7、用活动代替语言,用故事影响学生。我比较喜欢讲故事,收集一些对学生有意义的故事。并结合语文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受到触动。同时在联系本上经常沟通,日记上留言,生日时送祝福等。同时,针对目前班级现状组织一些活动,从而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如一些体验式的活动等。但是有时必须使用语言。如鼓励时,如老师失误时,这都需要真诚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引起学生共鸣。
三、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1、充分尊重、理解家长,要宽容。现在的社会形势造成一部分家长要为生存奔波,所以对子女关心程度不足。加上一部分家长本人的素质不高,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子女上存在落后的现象。对于这样现象我们要给予足够的谅解。我一般与家长谈话都会把这样的话题强化,让家长觉得我们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一味的突出家长的不是。而是给予家长一些实际的指导,让他们觉得的确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班主任强加给他们的。
2、对待不同的家长要有不同的策略。第一次家长会十分重要。你要介绍你的工作业绩,让家长相信你,并且阐述你的教育理念,不回避成绩,但是更突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真心对孩子好,孩子回家会告诉父母,父母也会感激,这样可以避免你偶尔工作当中的不妥当而造成的与家长的摩擦。但是对于一些态度蛮横,不讲道理的家长,要不卑不亢,但是前提是你的工作方式是合理合法的。尽量避免给家长找口舌。
3、多种形式开展家长会。家长会不是告状会,不是单一的成绩发布会,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关键的是要告诉家长孩子目前缺少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还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家长会,如专题讨论,经验交流,主题班会、亲子活动、展示汇报等,最好能设计一定的场景让家长互相教育,既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家校矛盾。
4、家访不要流于形式。不要当任务完成。应该充分备课。先和学生沟通一下,取得学生的认同,需要想家长反映什么,争取学生的信任;同时联系好家长,需要给学生一些什么教育,好配合家长“演戏”。因为学生很反感家长告诉老师自己的表现。所以事先沟通一下可以提高家访的效果。
这些是我对班主任工作一些浅薄的认识。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能缺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索”的追求;不能缺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也不能缺少“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爱心。我想,只要我们做到有责任心,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做好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并且有着一定的创新精神,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把自己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李强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育者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育者
暑期教学副校长培训感受
李强
7月30日,郑州市教育局2012年暑期教学副校长培训班在华中师范大学开班,我们来自郑州市教育系统各单位的72位教学副校长参加了培训。
在开班典礼仪式上,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陈传忠书记简单介绍了这所百年名校的概况,以及学校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取得的成就。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则从“道德”二字引入讲话的主题,强调了作为教学校长要“理清思路、在“扬弃性反思”中,不断总结、生成、提升”;要强化“问题意识”,并提出“课程是学校的心脏”,要求围绕课程建设和课堂建设解决老问题,生成新问题;同时提出学员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收获成长。
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做了《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的专题报告。
1、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战略重点是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尤其是坚持全面发展的阐释——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激发、引导和培育。引导学生积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经验,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意识和素养,对此我想到了一个老话题: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应试与素质两者非同一范畴相对的概念,应试能力是素质之一。反对应试教育是反对其教育评价的唯考试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反对”,不是反对所有的应试,而是反对应试教育。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泥沼里,也许还要挣扎许久。只是,这个时间拖得也太长了。教育改革应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应该一点点地努力缩短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间表„„
2、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是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
郭元祥教授讲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要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把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由此共识,我们以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教育任务是如何具体实施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课程标准的变化是课改进程的必然,也是课改走向纵深时期的开端。(1)注重基础,强调价值观引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坚持能力为重的指导思想,切实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3)调整课程内容,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这是我们要坚持、坚决执行的任务。其重要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个难点,就是紧抓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郭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相信此次培训必将对培养“有灵魂的校长”,“办有灵魂的教育”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二、武昌教研培训中心杨定成教授做了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管理的基本理念与思路的专题报告
1、正视新时期教育现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育人以考试为主、看人以分数为主、用人以文凭为主。
2、强化新课程管理理念 :
杨定成教授用深圳东湖中学、北京二中、澳大利亚西澳洲尼德兰小学等大量的案例阐释了管理的七种观念:教育观问题 ——根雕原理;主体观问题——过河原理;发展观问题——图钉原理 ;教学观问题——饮茶原理;动力观问题——蛙跳原理;过程观问题——木碗原理;教育价值观问题——分苹果原理。
3、厘清新学校管理思路
教师集体应当建设成为和谐的合作的团队: 1双赢共好原则—龟兔法则;
2相互借助原则—跳棋法则; 3自觉协调法则—海狸法则; 4交替引领法则—
大雁法则。
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从内部推进学校的改革:在班级里,实施理解为本、合作活动的学习课程;在学校里,构建同事互助、实践反思的教师团队;在社区内,试行家长参与、融入社会的校外联合。
三、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靳岳滨教授做了关心、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
靳岳滨教授在简述了教师职业发展现状、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教师职业发展的困惑后提出作为校长:
1、要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有规划未来才精彩;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掌的学问;
3、引导教师自我反思;
4、帮助教师自我定位;
5、不断追问教学的价值:追问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追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追问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追问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追问学生作业形式、功能如何拓展?追问课堂评价如何体现教育性、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改进?靳岳滨教授的讲座细致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再次深入学习,且行且思,自我勉励。
四、8月1日上午,我们前往武汉中学参观交流学习。武汉中学是湖北省名校,中共一大12位代表中的董必武、陈潭秋均出自该校。我们参观了校史馆,了解了该校的沧桑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感受了一代又一代武汉中学人前赴后继、为了“朴、诚、勇、毅”而忘我工作,努力拼搏的风格和情怀。在学校会议室我们认真听取了魏校长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前景、办学经验的介绍,并和学校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学员们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另外还有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李玉新老师做了“给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以最好的帮助”;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中心主任、湖北省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刘亚做了“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与职场人际关
系”的报告等。
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授学者、学校校长各自对教育的理解、追求与坚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更体会到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成长的重要意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自己对教育的认知也更加明晰: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是好的教育!思想决定行动,我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