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大全)
书香校园读书交流乳山寨初中张雪辉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
本书由英国赫·斯宾塞所著,颜真翻译,作者曾获英、美、法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团体荣誉称号,并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杜威这样评价斯宾塞及他的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美国和英国读者最多的教育名著,很多人把斯宾塞看做是人类历史的第二个牛顿,我认为,在现代教育史上他是一座纪念碑。
书中,作者用许多有趣的小事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他条理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方法和措施,如“如何找出不快乐的小虫子”告诉教育者们,对孩子的不快乐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孩子要具有同情心。“如何培养孩子自助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孩子的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如何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认识”等等。这些都对我们教育者给孩子的教育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同时,书中也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他说:“我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的确得到的快乐比苦恼多得多,我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同时还提出,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2.在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3.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的缺点。
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对孩子的言传和身教,却忽视了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暗示。斯宾塞在文中指出:“我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象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书中用生活化的语言叙述这样的暗示:“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着,这孩子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 “唉呀,这孩子力气真大呀,这么重的东西他都拿得起来。”这样饱含情感带着赞美的暗示,非常容易使孩子接受,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如果这种暗示运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那也一定会让学生欣喜的,我也曾在我的小外甥身上做过这样的试验,真的很灵。
我们常常会感叹学生学过的知识在不久之后就已经遗忘,常常埋怨学生的记性不好。但是,在看过书中第十六章《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中《运用一次胜过死记十次》后,我改变了看法。是的“知识如果没经过自我发现是不会掌握得很牢固的。同样,知识如果不与运用相结合则是僵死的,不利调动孩子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的自我衍生。”用运用的方法来记住知识,这真是太好了。书中还有许多好的观点和做法,在我眼里,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第二篇: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的作者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和实证主义哲学家,他的教育理念,冲击着各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艾利奥特称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杜威说他是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颠覆美国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让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充分互动,在教与学中均得到最大的快乐?带着一种好奇与疑惑的心情,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研读。
一开始我就被这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行文风格吸引了,感觉少了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生涩,多了那份亲切与共鸣。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小事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生动而具体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仁慈而睿智的父亲、一位伟大的英国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在书中,斯宾塞向我们提出了做一个快乐教育者的建议,在他给我们提供的教育故事里,他无时无刻不因快乐教育而快乐着。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为一百多年前他那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惊讶,也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经有过的一些过失而惭愧,更为自己偶尔的一些与斯宾塞的方法相同的成功教育方法而高兴。我仿佛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娓娓叙说,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心灵。我期待着能获得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带着学生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首先要会寻找快乐,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象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他就对你冷淡。有所不同的是:你若对他微笑,他可能对你大笑;你对他冷嘲,他可能对你抵触。而后,你再对他笑,他也有可能无动于衷。因此不仅要爱学生,更要用对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我曾走过一段费力不讨好的道路,对于学生的错误,我非得揪出来,从不轻易放过。比如,在对待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上,我总会揪着不放,轻的让他把作业补完,重的甚至会在班上当着同学们狠狠的批评,甚至放学后不让他们回家,必须将作业补完才能回去。这此强硬措施开始的确有作用,但时间一长,学生又会犯同样的问题。看了《斯宾斯的快乐教育》后,我知道了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是作业量大了,还是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学生因为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没有完成。有了这种心态后,与学生进行沟通,先侧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然后再与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明白学生没有写作业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自己先做解释,看看与了解的情况是否相符,最后根据学生本身的问题,就事论事,和他一起订一个计划,请他信任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监督,以此来强化他好的行为,渐渐改掉不良的习惯。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却大大提高了。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要善于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要学生快乐地参与进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和导入方式,这能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的艺术性。因此,我十分注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分析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每一节课,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我在教学中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入手,让知识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感受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将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享受快乐教育的幸福。
第三篇: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刘金霞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海丰中学 刘金霞
暑假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需读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先生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从事教育多年,虽然对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有迷惑,但也自知对教育颇有领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针对存在的弊端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最大痼疾是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潮的影响,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学要求上只强调统一的共性和只重视抓少数尖子学生,既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又忽视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为了“应试”,往往“超纲”教学,使教学脱离儿童少年的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大搞“填鸭式”、“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从而使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更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治学名言。之前,我一直在想:学习可不可以“快乐”?心里也在猜想“快乐教育”的涵义到底是什么?
据学校介绍,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和实证主义哲学家,他幼年时因为体弱辍学,由父亲施教,几乎未受学校教育,但养成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被许多科学家、教育学家称斯宾塞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杜威说他是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哈佛大学校长艾利奥特称他为“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是继卢梭《爱弥尔》之后最有用的最深刻的教育著作。他的教育理念,冲击着各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采纳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美国对各级课程和教育进行改革,从而奠定了近百年来的人才优势。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颠覆美国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让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充分互动,在教与学中均得到最大的快乐? 抱着一份勉为其难的心态,带着一种好奇与疑惑的心情,我拿起了这本书。
初读此书,一开始我就被这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行文风格吸引了。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感觉少了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生涩,多了那份亲切与共鸣,娓娓道来,令人心悦诚服。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小事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书中,斯宾塞向我们提出了做一个快乐教育者的建议,在他给我们提供的教育故事里,他无时无刻不因快乐教育而快乐着。
斯宾塞这样说:“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枯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斯宾塞认为,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就要做个快乐的教育者。在我的教育工作中自己也能体会到,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情绪低落,在这种不快乐的氛围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即使在老师的逼迫下学习,也不是快乐的学习。长此以往,怎么教育出快乐的孩子呢?其实作为教师一个微笑、一个抚摸足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同时,正如赫·斯宾塞所说:“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教育者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钻研,要机智,要忍耐;目光短浅、缺乏同情、感情易怒,是很难教育好孩子的。
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我们提倡“快乐教育”,就是要用愉快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享受,得到满足,并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其实,关于教育与快乐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里有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描述,并且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了解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由此也可知学习是可以有知、好、乐三重境界的。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乐学乐教教育思想,也让我颇有感悟。他在《乐学歌》阐述道:“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於呼?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因此,不难看出乐教是乐学的基础和条件,乐学是乐教的最佳效果,乐教与乐学充分体现了师与生、教与学的最佳关系。
读完这本书,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仿佛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娓娓叙说,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心灵。它对于我的意义,好比是为我在教育这个问题的认知上又搭了一级楼梯。我深深地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都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的。它好像一位睿智的良师益友,时刻帮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质上以最好的方式培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文明地成长。我期待着能获得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带着学生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作为施教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让教育变成快乐的事情,首先要老师快乐,这样学生才会快乐,教育才会快乐!
我学习,我进步;我工作,我快乐,快乐是人一生的追求。作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快乐教育孕育快乐人生,要珍惜这个让你能够每天又忙又累的职位,学会“累中求乐”,忙并快乐着。
第四篇: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我对师德师风的感悟
在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研讨会的学习中,一位特级教师的提问“教师的幸福是什么?”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不知有多少同行者感受到了这份从教的幸福?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这位专家对教师的幸福理解地比较全面和深刻,引来给大家共享,也许会增加您的幸福指数。
教师,不可能很轻松,一个很轻松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因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教师,不可能很富有,一个很富有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高尚的教师,因为教书育人是如蜡烛和春蚕般奉献的事业;如果,教师把轻松和富有作为幸福追求,那么肯定永远都不幸福。
那么,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
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教师的幸福是教育场景中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学校是教师幸福的摇篮,我之所以总是以为学校要具有家的某些要素和功能,就是强调学校应成为教师获得幸福体验的人文场景和文化场景。我之所以一直认为学校是一种充满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发展型组织,就是要求学校真正成为一种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快乐的氛围。我想起课堂上的情景,40多名学生一同起立,拉着长音喊:“老师好!”你微笑,点头。他们落座,静静地坐正,眼神明澈而专注。这时,你是这个知识殿堂的主持,你是一群飞翔的年轻心灵的引导者。你好像就要步入一片春天的小树林,小树鹅黄的叶片透明而洁净;你又好像要垦种一方肥沃的田地,泥土的清香悠远而醇美。谁能拥有这美妙幸福的感受呢?平常在校园的楼道里、操场上,不时有学生迎面走来,微笑着道声:“老师好!”细想起来,这司空见惯的场景也有颇深的韵味。也许你讲的某个词语使他们茅塞顿开,也许你的某句趣话使他们捧腹大笑,也许你的某次讲解使他们曲径通幽,也许你的某次批评使他们刻骨铭心„„正是在这平静而又纯朴的交往中,他们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也以某种方式进入了他们的青春生命。做教师的,能够传承文明,教化民风,培育英才,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老师好”,只是一句平凡而普通的学生祝语,但能够每天平静、自然地接受孩子们的纯真祝福,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维持,个性得到发展,师生关系得到融洽,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教师得到理解和尊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理念得到提升,艺术得到锤炼,品性得到净化,心境得到调和,同事关系得到和谐,有助于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身教育活动并捕捉到教育的快乐。仁爱与豁达是教师幸福的容器,沟通与合作是教师幸福桥梁,反思与研究是教师幸福的通道。
教师的幸福是相对的。它相对于教师的付出,相对于教育的辛苦,相对于微薄的收入,相对于社会发展的苛求,相对于教育改革的催促。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清苦的,更是细腻的、严谨的。因而,只有那些勤于思索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教师的收入虽然微薄,却时刻对学生怀有教育责任,他们才能苦中作乐;教师的工作虽然面对无尽的困惑,却时刻胸怀教育良知,他们才能默默无闻于纷杂的浮躁之世,辛勤地耕耘,播种善良,播撒智慧。难怪近四百年前夸美纽斯感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已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幸福的精神性——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都
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教师幸福的给予性与被给予性——在给予与被给予的中体验精神性的“雅福”;教师幸福的集体性——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也是学生集体劳动的结果;教师幸福的无限性——教师对终身学生的影响,并赢得自己终身的记忆。这一切注定教师只把教师仅作一种职业看待,对教育缺乏一种事业的追求与理想是无法实现自己的幸福的,朱永新教授提出“教育理想”为什么那么倍受关注?我想也足以说明教育理想的缺失对教师幸福是“致命性”的打击。对信仰和幸福的关系研究也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因此我们呼唤教育理想的回归,唯有怀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怀抱着教育理想踏上教育工作,需要保持一份静心,慧悟妙思;保持一份良心,教书育人;保持一份真心,实现理想;保持一份幸福,体验生命。获得与感受幸福就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这份能力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对自我的完善,对境界的提升。这时,幸福不再是经济的丰厚回报,不再是职位的逐步提高,不再是别人的点头肯定,它是我们心中怀着的梦想,是实现梦想的每一种体验,是感动生命的每一个细节,是超越自我的每一点进步。心若在,梦想在,梦想在,则幸福在。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那么,亲爱的老师: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
更加辉煌,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
上林初中
第五篇:李强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育者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育者
暑期教学副校长培训感受
李强
7月30日,郑州市教育局2012年暑期教学副校长培训班在华中师范大学开班,我们来自郑州市教育系统各单位的72位教学副校长参加了培训。
在开班典礼仪式上,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陈传忠书记简单介绍了这所百年名校的概况,以及学校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取得的成就。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则从“道德”二字引入讲话的主题,强调了作为教学校长要“理清思路、在“扬弃性反思”中,不断总结、生成、提升”;要强化“问题意识”,并提出“课程是学校的心脏”,要求围绕课程建设和课堂建设解决老问题,生成新问题;同时提出学员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收获成长。
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做了《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的专题报告。
1、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战略重点是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尤其是坚持全面发展的阐释——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激发、引导和培育。引导学生积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经验,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意识和素养,对此我想到了一个老话题: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应试与素质两者非同一范畴相对的概念,应试能力是素质之一。反对应试教育是反对其教育评价的唯考试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反对”,不是反对所有的应试,而是反对应试教育。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泥沼里,也许还要挣扎许久。只是,这个时间拖得也太长了。教育改革应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应该一点点地努力缩短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间表„„
2、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是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
郭元祥教授讲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要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把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由此共识,我们以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教育任务是如何具体实施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课程标准的变化是课改进程的必然,也是课改走向纵深时期的开端。(1)注重基础,强调价值观引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坚持能力为重的指导思想,切实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3)调整课程内容,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这是我们要坚持、坚决执行的任务。其重要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个难点,就是紧抓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郭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相信此次培训必将对培养“有灵魂的校长”,“办有灵魂的教育”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二、武昌教研培训中心杨定成教授做了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管理的基本理念与思路的专题报告
1、正视新时期教育现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育人以考试为主、看人以分数为主、用人以文凭为主。
2、强化新课程管理理念 :
杨定成教授用深圳东湖中学、北京二中、澳大利亚西澳洲尼德兰小学等大量的案例阐释了管理的七种观念:教育观问题 ——根雕原理;主体观问题——过河原理;发展观问题——图钉原理 ;教学观问题——饮茶原理;动力观问题——蛙跳原理;过程观问题——木碗原理;教育价值观问题——分苹果原理。
3、厘清新学校管理思路
教师集体应当建设成为和谐的合作的团队: 1双赢共好原则—龟兔法则;
2相互借助原则—跳棋法则; 3自觉协调法则—海狸法则; 4交替引领法则—
大雁法则。
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从内部推进学校的改革:在班级里,实施理解为本、合作活动的学习课程;在学校里,构建同事互助、实践反思的教师团队;在社区内,试行家长参与、融入社会的校外联合。
三、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靳岳滨教授做了关心、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
靳岳滨教授在简述了教师职业发展现状、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教师职业发展的困惑后提出作为校长:
1、要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有规划未来才精彩;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掌的学问;
3、引导教师自我反思;
4、帮助教师自我定位;
5、不断追问教学的价值:追问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追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追问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追问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追问学生作业形式、功能如何拓展?追问课堂评价如何体现教育性、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改进?靳岳滨教授的讲座细致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再次深入学习,且行且思,自我勉励。
四、8月1日上午,我们前往武汉中学参观交流学习。武汉中学是湖北省名校,中共一大12位代表中的董必武、陈潭秋均出自该校。我们参观了校史馆,了解了该校的沧桑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感受了一代又一代武汉中学人前赴后继、为了“朴、诚、勇、毅”而忘我工作,努力拼搏的风格和情怀。在学校会议室我们认真听取了魏校长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前景、办学经验的介绍,并和学校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学员们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另外还有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李玉新老师做了“给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以最好的帮助”;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中心主任、湖北省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刘亚做了“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与职场人际关
系”的报告等。
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授学者、学校校长各自对教育的理解、追求与坚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更体会到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成长的重要意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自己对教育的认知也更加明晰: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是好的教育!思想决定行动,我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