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范文模版]
杜富国虽然身体伤残,对待生活却依然坚毅乐观。居家防疫期间,杜富国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影响着每一个人。要以杜富国为榜样,坚持勤奋学习知识,每天锻炼强健体魄,以下是写写帮文库网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
“雷神”杜富国荣立一等功,现为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在云南麻栗坡扫雷过程中突遇爆炸当场昏迷,深受重伤,年仅27岁并且今年刚结婚,便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年轻英雄的重伤无疑是悲痛的,帅气阳光的微笑让我们不忍相信上帝的无情,英勇无畏的军人气质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铭记在我们的心头,是英雄身上充满着榜样的特质,蕴含着榜样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27岁的他,已经有8年的军龄。19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向往成为英雄,但是不惧成为烈士。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受伤前说的一句话。当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同组战友艾岩说。这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不怕牺牲敢于主动承担危险的大无畏。新的时代赋予了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当然新的时代,也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铁肩才能担道义,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有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充分认识担当作为的重大意义,坚持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德,心中有学。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那一侧。下意识的倒向自己的战友,保护自己的战友,是军人的义、团结和队友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家庭精神,充满着和谐、信赖、保护的团队氛围,维系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灵契合。团结的力量源于统一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并朝着同一方向叠加累积,进而真正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的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秉持着共同信任,贯穿着舍己为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深化团结意识,践行舍己为人。
“雷神”的重伤让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励着你我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谨记责任担当,注重团队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时代下发挥新时代力量。
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中央宣传部5月2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杜富国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当天,西藏军区保障部组织所属部队官兵采取多种方式集中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当听到“危急时刻的那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的时候很多官兵都眼角含泪,被英雄的事迹深深的感染。
杜富国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他入伍以来,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主动请缨征战雷场,苦练精练过硬本领,为人民利益和边境安宁挥洒热血,在平凡岗位干出了突出业绩。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随队参加排雷作业时,危急时刻冲锋在前,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同志曾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
节目播出期间,正在执行进藏运送物资任务的驻藏某部千余名官兵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官兵们在宿营期间利用卫星电视、手机APP软件等收看报道,杜富国同志被授予时代楷模的事迹在高原汽车兵中产生强烈反响。女兵罗慧学习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后坚定地表示,作为单位第一批女兵驾驶员跟随部队驰骋天路,一定要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克服高寒缺氧、道路艰险等困难,练好战斗本领。
驻藏某基地政治工作部组织机关和基层分队官兵,准时收看了“时代楷模”杜富国先进事迹发布仪式。英雄的事迹感染激励了现场所有的官兵,发布仪式结束后,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纷纷表示要向杜富国同志学习“为任务敢拼命、为战友不惜命”。将他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投身强军实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英雄的先进事迹,让西藏军区保障部全体官兵深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观看了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参军入伍、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不悔选择,更加坚定了学习英雄模范,争当“老西藏精神”传承人的价值追求。以“杜富国精神”激励自我,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改革强军实践,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他这样书写青春答卷——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复耕的山林间种下生活的希望;
重庆西南医院,复健中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同样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这份心安,来得非常不易。
时针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还是一块“禁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排雷战士们一如往常匍匐在山林间,从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仔细排查雷弹的踪迹,杜富国也在其中。当他正准备将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爆炸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双眼,而他在负伤前对战友艾岩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在人们心中。
“你退后,让我来!”是青春的无畏
在医院特殊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开心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积极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受这么严重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恢复,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恢复纪录。
显然,失去双手和双眼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打败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一直与他并肩前行。
2015年6月,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境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知识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知识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始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继续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不服输。
凭着“一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慢慢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因为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苦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们走,我来扛。”为了让战友们在雷场能够喝上水,杜富国硬是将30余斤的饮用水扛上雷场,全身负重近百斤;
在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的丛林也挡不住杜富国无畏的脚步,来回6公里山路,每箱重27.5公斤的弹药箱,杜富国次次都要争着扛两箱;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有基本机电知识的杜富国总是当仁不让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2018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待已久的盘金良立即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 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可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而昔日,云南边境,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战争遗留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雷患无处不在,许多当地人因为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张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险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安全,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
在扫雷队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干粮,没有餐桌,没有热水,没有午休,而这也是每一位排雷战士们的常态。
“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运扫雷爆破筒和其他各类扫雷装备物资器10余吨,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在杜富国的记忆里,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连串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数据。
环境艰苦,咬咬牙能挺过。凶险诡异的雷场是更大的挑战,考验扫雷官兵的毅力和胆量。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爆炸物性能改变、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裹,排雷难度和危险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每一项都酝酿着危险因素,每一项都在检验着排雷战士。
3年的时间,杜富国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与“死神”擦肩而过上千次,他不仅没有退缩,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雷场。
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个军人。
“是部队为我们培养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杜富国受伤,父亲杜俊伤心之外更多的是骄傲,他深深感受到了儿子身上的军人担当。
“你退后,让我来!”正是军人担当之所在。
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为学习“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 2018 年度人物”“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时代楷模”遵义籍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让我来”的担当精神,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茅垭中心学校组织师生于5月22日晚上21时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发布仪式。观看分两类进行,一是走读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家观看;二是住校师生集中在学校会议室观看。
杜富国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随队参加排雷作业时,危急时刻冲锋在前,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老师和同学观看后,都深受教育和启迪。老师们纷纷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担当、敢担当,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奋斗书写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同学们在观后感中写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就应该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报效祖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雷神”杜富国荣立一等功,现为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在云南麻栗坡扫雷过程中突遇爆炸当场昏迷,深受重伤,年仅27岁并且今年刚结婚,便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年轻英雄的重伤无疑是悲痛的,帅气阳光的微笑让我们不忍相信上帝的无情,英勇无畏的军人气质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铭记在我们的心头,是英雄身上充满着榜样的特质,蕴含着榜样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27岁的他,已经有8年的军龄。19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向往成为英雄,但是不惧成为烈士。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受伤前说的一句话。当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同组战友艾岩说。这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不怕牺牲敢于主动承担危险的大无畏。新的时代赋予了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当然新的时代,也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铁肩才能担道义,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有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充分认识担当作为的重大意义,坚持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德,心中有学。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那一侧。下意识的倒向自己的战友,保护自己的战友,是军人的义、团结和队友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家庭精神,充满着和谐、信赖、保护的团队氛围,维系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灵契合。团结的力量源于统一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并朝着同一方向叠加累积,进而真正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的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秉持着共同信任,贯穿着舍己为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深化团结意识,践行舍己为人。
“雷神”的重伤让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励着你我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谨记责任担当,注重团队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时代下发挥新时代力量。
第二篇:杜洪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有人说: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人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每个人都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面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的人生,该如何书写?怎样打造更加精彩的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前不久,我在题为《她的人生档案很精彩》和《奉献的人生最精彩》的两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杜淑英31年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祁爱群为了工作,把生命留在了藏北高原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彩人生是平凡、无私、奉献。人生会因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变得激情荡漾、美丽绽放。
也许有人说,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追逐名利与自我,还有谁能够做到平凡、无私、奉献。但我要说,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爱岗敬业、勤奋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社会的主流,因为它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与价值的追求。
全国创先争优代表杜洪英,31年如一日,与无言的卷宗打交道,窝在档案室里除了剪剪贴贴、就是装装订订,把别人看来简单枯燥的档案工作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来对待。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是她赋予进步的含义。规矩如石,原则似铁。态度应该谦让,原则绝不能退让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曾有人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而杜洪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来都不局限于个人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一年比一年出色。因此在玉环县委的组织部里,流传着她三拒调升的故事。杜洪英,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抓紧学习,对组织工作的政策法规熟记于胸,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活字典、业务通;就是在这样31年如一日的坚守里,杜洪英赢得了尊敬,赢得了属于她的骄傲。
还记得莽莽藏北高原上那朵圣洁的永不凋零的雪莲吗?党的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一位女同志,在海拔4700米的藏北高原扎根群众,面对艰苦的环境、艰苦的岗位、一生都在默默奉献。可她,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都做到了!一句鱼儿离不开水,我离不开藏北牧民道出了她一心为民的崇高之心声。祁爱群虽然走了,但她留下了一座组工干部胸怀磊落、公道正派的丰碑。她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忘不了在2008年雪灾中,贵州怀化组工干部们用实际行动唱响的那一曲曲防冻抗灾的英雄赞歌。由于大雪封山,交通运输不畅通,粮油等生活必需物资无法供给。为了解决灾民的温饱难题,是他们冒着摄氏零下5度的严寒,翻山越岭,背着一袋袋大米徒步进村,也是他们,多次上高山、下深沟,踏冰趟雪,修复了10多处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为37万苗乡人民送去了光明,他们是在用党性、品行向人民群众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风采。
回望身边,在我所在的企业宁夏能源铝业,也有这样的党员干部。他们带头学习,带头接受急、难、险、重的生产任务,带头完成党员模范工程;他们服务职工,及职工之所及,想职工之所想,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也是他们,为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视奉献为己任,视创新为快乐,视拼搏为荣耀。
是啊,正是这样的人,舍去浮华,舍去光彩夺目,去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无私的品格。他们用微笑回答,用眼睛诉说,用爱传递着一个答案:
中国我们是这样的人,一个无怨无悔为祖国,为人民,为企业奉献了青春和力量的新时期组工干部,一个时刻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无愧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因为他们心中坚信:漫漫人生路定会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大放异彩。
第三篇:学习杜云、蓝云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杜云、蓝云同志先进事迹之心得体会
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而有人却把忠诚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为了自己的诺言,他把自己仅有的生命都奉献出来了,为了自己的职责,他把生命都置之度外了。他是忠诚的丰碑,是党员的榜样,人民的英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民检察官。他有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有着忘我工作、忠于事业的职业风范;他有着秉公执法、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还有着对党忠诚、永不褪色的崇高精神。他就是人民的检察官—杜云。而43岁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村医蓝云则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坚持带病行医,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后无人给村民看病,又送妻子到卫校学医,继续为群众看病。蓝云医师在贫困的环境中扎下了根,奉献自己,服务他人,多少次在山间独行,多少次在暗夜中行走,有了他,村里少了死在送往乡卫生院路上的小孩与老人,有了他,村里的人们不再为疾病担忧害怕,他就是他们的守护神,是最无私的白衣天使。
杜云、蓝云同志是新时期人民检察官、白衣天使的优秀代表,是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先锋。他们忠于职守、顽强拼搏、严于律己的模范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作为党的人民,我们就应该坚守对党的信仰,坚持对党的无限忠诚!
学习杜云、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由衷感到对他们敬重,情不自禁为之所落泪。在他们身患绝症后,还是把自己的工作,把人民放在首位,杜云同志说:“工作是他最好的药”这句话给我留下深深的烙印。而蓝云同志心系群众,以大局 为重,身患绝症后仍以顽强的毅力穿行在大化之间,含辛茹苦救治病人,则表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我们为我党的队伍里有着这样为国家为人们坚贞不移无私贡献的优秀检察官、农民医生而感到骄傲,他们的故事无时不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他们在人生之路上超越和攀登中,所展现出来的一份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让每一个善良的纯真的人为之感动。他们心系民情,为民解忧,倾心付出,服务群众不摆架子、从不放弃,获得群众的拥护。
杜云同志、蓝云同志身上体现着一种无私奉献、扎实干事的传统革命精神,学习杜云、蓝云,就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忠诚于党,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党旗增辉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们忠诚于人民,执法办案、执医诊病始终为老百姓服务的宗旨意识,学习他们忠于职守,把热血、青春及生命融入事业的高尚情操。作为一名疾控工作人员,更加应该去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时时刻刻都记着自己永远只是人民的公仆。两位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站着,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倒下,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杜云、蓝云的事迹更像一块明镜,照出我身上的不足,让我时刻都意识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鞭策我做事要踏实认真,时刻提醒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疾控中心作为窗口单位,无论接待来访,还是办理业务,就应始终坚持执法为民,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做到生人熟人一个样,干部群众一个样,问题大小一个样,态度好坏一个样,本地外地一个样,辖区内外一个样,始终以最真诚的感情、尽最大的努力为老百姓服务。
当我看到两位同志身患重病还冲在一线的先进事迹时,其“心系工作,惟独没有他们自己”的精神再一次感动了我。扪心自问,作为健健康康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再苦再累,这点付出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要多想想得到了什么,不抱怨我们付出什么;多思考还有什么差距,不自满于小小的成绩,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毛主席曾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为人民服务不难,难的是他们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地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矢志不渝的“恒心”告诉我们,任何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地追求和坚持。确实,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无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提升素质、追求创新。只有拥有“恒心”的支撑并贯穿工作始终,个人的潜能才可能被发掘,工作的素养才能被培育,良好的业绩才能被获得。我们要以杜云、蓝云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学习他胸怀远大理想,为党旗增辉、为疾控添彩的崇高追求;同时,将他们的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我市疾控工作的发展。
“干一行,就要钻一行、精一行、爱一行。”这就是贯穿杜云人生旅途始终的座标和信念。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却一直站在祖国这个大家的前线,杜云说:“为人民办事时我的责任,得到人民支持是我一生的荣耀,为人民多说一句公道话,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我深受感动,不仅从思想上得到洗涤,更让自己充满动力,杜云同志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我们勤奋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顽强拼搏。我们要以杜云同志为精神标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民服务事业中去。学习杜云、蓝云同志,就要象他们那样把燃烧的激情与生命融入到疾控事业中去,用坚实的步履攀登知识殿堂,让闪光的生命在追求知识的拚搏进取中得到升华。要 3 以他们的精神为动力,做到立足本职,坚定信念、刻苦钻研、甘于奉献,培养爱党爱国的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
杜云、蓝云同志奋斗不息的一生和感人事迹,对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具有强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学习两位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卫生系统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市卫生系统创先办提出的“树良好医德医风,为人民健康服务”目标任务,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突出疾控实践特色,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形象,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渗透每项工作中,全面提高疾控公共服务水平,为完成疾控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市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学习杜顺心得体会
学习杜顺心得体会
—— 社里乡永安小学 邵云霞
今天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杜顺老师的事迹,我感受到了杜老师面对病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受到了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乡村孩子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我听后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师真是感慨万千。
杜顺,长岭县大兴乡万福小学教师中的一员。然而,正是这普通的一员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1985年,杜顺考上了民办教师,对于他来说,能到学校上班,能给孩子们上课,那是无比荣耀的事情。上班的第一天,他含着泪水跑进了教室。那种高兴与自豪,那种兴奋与骄傲都溶于泪水之中。凭着年轻人的激情,凭着对这份对事业的热爱,他很快就由一名科任教师荣升为班主任,又由班主任晋升为校长。其中所付出的汗水与辛劳可想而知。
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不幸悄悄地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一天,正当他为学生上课的时候,突觉右腿麻木,渐失知觉。在爱人的一再劝说下,他到乡卫生所就诊,但却确不了诊,后又去多家医院,被误诊为风湿病。也就没太在意,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后来,病情逐渐恶化。身上多处溃烂,下肢瘫痪,经长春医大二院确诊为脊髓空洞症。一位资深专家断言,最多还能活五年。
杜顺并没有被断言吓倒,他挺起脊梁坚决地说:“我不可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能拓展我生命的宽度。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要活,就要活出个人样来!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教书,让生命富有意义!”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他仍坚持为学生们上课,校长体恤他的身体,对他说:“你不用每天到教务处来签到了,直接到班级去上课就可以了。”他说:“不行,只有每天去签到,才能证明我来了,才能证明我的存在。我要象其他教师一样签到。”杜老师从不因身体的残疾而享受任何特权,2001年春,他谢绝同事的帮助,坚持自己到校值班。初春的乡间路上冰雪开始融化,一半泥水一半冰,他拄着拐,骑着自行车,不知多少次跌倒和爬起,有一次跌进了泥坑里,自行车砸到了他的身上,只有两只眼睛能动,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失去了知觉。此时,他知道自己又犯病了,最后当他从泥坑里爬出来的时候,裤子已经冻冰了,手和脸都被冰茬扎坏了。1500米的路程他走了两小时40分钟。学校六旬的老翁哭了:“孩子,你不来又能咋地呀?!”他却说:“我要来,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要像正常人一样履行自己的责任。”
杜顺常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他们班有个学生不爱写作业,他就先写一遍,然后鼓励学生仿照他的样子来写。他在一旁不断地夸赞,就这样,逐渐地把这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起来。在带领学生劳动的时候,他也总是身先示足。坐在轮椅上拔草,连人带轮椅地摔到水洼里,他索性就坐在水洼里继续拔草。在清理厕所时,他直接就坐在便池边带领学生清理。劳动结束后,他还得到实验室再换一套衣服。在他的示范下,学生们干得热火朝天,没有一个嫌脏嫌累的。
由于常年生病,他不但花光了全部的积蓄,还债台高筑。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杜老师那颗仁爱的心,他宁可苦着自己的孩子,先后资助学困生一千多元。一千多元,在富裕的家庭里,只不过是上两次饭馆的花销。可对于杜老师来说,十几万元医疗费,使家庭经济一度枯竭。他曾赶着毛驴车拉上自家的沙果,带着儿子走街串巷,一天换回18斤玉米和一个鸡蛋。儿子一直用手握着鸡蛋直到家。一路上嘴里不断地说:“爸爸,这个鸡蛋给我煮了吃吧!这个鸡蛋给我煮了吃吧!”杜老师能在自己揭不开锅的时候,还想着学困生。这种境界,决不是一般常人所能达到的。(fwsir.com)这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信念,一种博大宽广的胸怀,一种豁达大气的度量,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杜老师转正之后,很多人都劝他带薪在家休养,但他却说:“血液里没有了学生,我的心脏就不会跳动!”校长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写教案时不让他写详案,可他却一口否决。由于下肢瘫痪,他只能趴在炕上,用左肘支起身体,用右手写字。以至于右肘关节肉皮磨破,磨来磨去,致使肘关节膜腐烂,严重时肘关节液竟淌了出来,白花花的骨头清晰可见。在这种巨痛之下,他仍坚持写教案,没落下过一节课。
正是这种超人的毅力,无私的品格,奉献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支撑着杜老师顽强地与病魔做着斗争,只要和学生在一起,他就会忘记一切病痛与烦恼。他就会沉浸在天使的乐园之中。用他的话说:“每天和天使打交道,还会有什么烦恼?”
杜老师用他那朴实的语言讴歌出一曲曲不朽的乐章;用他那顽强的毅力诠释出生命的奇迹;用他那无私的奉献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画卷。通过对杜顺老师先进事迹的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师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敬业奉献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要想做好一天,是很容易的,但若能坚持一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把学生时刻放在心中,用爱来与他们沟通,用爱来与他们相处。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不但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教师要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向杜顺老师那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人格的感召,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同时,还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也是在汲取、在更新、在不断地提高。通过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故曰教学相长也。”
与杜顺老师相比,我们的条件实在是太优越了,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拥有小有盈余的物质条件,我们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还有什么借口不履行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杜顺老师为榜样,在师德中真正体现自我价值。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教书又育人。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
第五篇:杜洪先进事迹
坚守岗位三十载
无私奉献不为名
杜洪英,女,1957年8月出生,1979年4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正科级组织员。
杜洪英同志祖籍山东莒南。父亲是一名南下干部,两岁时,她随着因公致残的父亲迁回山东。1979年上半年,杜洪英只身来到玉环县委组织部担任档案员,一直与档案打交道,至今已32年。杜洪英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
1979年,杜洪英到玉环县委组织部从事档案工作,从此便整日“窝”在档案室里剪剪贴贴、装装订订,一干就是32年。
杜洪英刚接手档案管理时,干部档案就放在几十个旧木箱子里,材料残缺不全,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杜洪英。她一个乡接一个乡,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地跑,寻找、清查、整理„„硬是在3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6000多份材料,救活了大量的“死”档案。
玉环是个海岛县,出门坐船是家常便饭,部里的同志见杜洪英晕船,经常对她说别跑海岛了,材料由他们带来,可杜洪英总是坚持一路颠簸、呕吐着去偏远海岛收集材料。同事们无不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30多年了,玉环县委组织部先后换了12任部长,同杜洪英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相继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杜洪英依然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许多同志劝她换个环境,到实惠、轻松的单位工作,她都婉言谢绝。“我觉得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这就是我的进步了。”在她的眼中,进步被赋予这层含义。
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决定了杜洪英只能和无言的卷宗打交道,且不说工作的枯燥寂寞、生活的清贫乏味,人生的天地也似乎因此变得狭小了,但杜洪英乐在其中。很多人称赞杜洪英干档案工作细致入微,甚至是精雕细琢。
在这里,每一页破损的材料都由她亲手裱糊,每一页卷角材料都由她亲手抚平,每一页参差不齐的材料都由她亲自裁齐。档案室里的窗帘、地毯、铁柜,甚至墙角的盆栽花草,都是杜洪英亲自添臵的,杜洪英对档案室的一切充满了感情。档案室的湿度是严格控制的,湿度太高档案就容易发霉,湿度太低档案又容易变脆,杜洪英像呵护婴儿一般不差毫厘。
每年刮台风季节,杜洪英总是要把档案室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做到万无一失。就算这样,她回到家后还是一直惦念着室内的卷宗,生怕某个门窗会漏风渗水。为此,她曾多次冒着大风大雨,半夜回到档案室“坚守阵地”,直到窗外的风雨渐渐平息„„而在平时,只要一离开椅子她就自然伸手去关窗,这手势成了职业习惯,以致在家中也是如此。家人总说:“你人回来了,心还在档案室。”
都说杜洪英熟悉档案室的一切胜过自己的家,不看档案检索目录,也能马上查找出任何一个县管干部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实践,她摸索出了“姓氏笔划编目法”、“单位分类法”、“四角号码编目法”等方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杜洪英同志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档案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组工干部和省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公仆”、县“十大巾帼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曾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