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系列采访实录感悟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系列采访实录感悟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早先在厦门、在宁德的工作经历,生动展示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他在福建期间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深深触动了我。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从系列采访实录中读懂品味三种“情怀”,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学到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品格。
从“交接在基层”中读“脚踏实地”的实干情怀。采访实录中写到:“习近平同志一到宁德就下基层调研,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离开宁德前,习近平总书记“搞创新”,不在办公室做交接,而是到基层走着“交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任职期间,心中怀着真挚淳朴的人民情怀和立足长远的战略思维,凡是都求真务实深深地扎根在宁德的最基层,贴近群众,为群众解决困难,凡是为群众着想。许多刚入职的年轻干部,还摆脱不了书生气,做工作也无法顾全大局,许多工作因为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使得结果差强人意。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经历无不体现着脚踏实地的办事方法,从基层中探索出了带领群众发展的新路子,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出发,发挥宁德地区现有的优势,克服层层困难,终于实现了“弱鸟先飞”,真正带领宁德的人民群众摆脱贫困。
从“布衣之交”中读“官民一家”的人民情怀。时任厦门日报社文艺副刊主任编辑的陈慧瑛女士把她与习近平总书记称作是“布衣之交”,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交往中,常常一起畅谈文学艺术,和
文艺工作者亲密无间,彼此也不把习近平总书记当官员看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普通干部也是关怀备至,他为人很有亲和力,对老干部、老同志非常关心,对普通群众、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关怀鼓励。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干部随着在基层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就出现了“推诿扯皮”“打官腔”的官员做派,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应该放下架子、沉下脾气,向老同事、老干部、老党员等取经学习,厚植“官民一家”的人民情怀。
从“滴水穿石”中读“攻坚克难”的吃苦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他骑着一辆“二八”大车走遍正定所有村庄。在厦门,他上高山、下海岛、访社区、看港口,足迹遍布城乡。在宁德,他遍访九县、三进上党、两入畲族村。基层干部多被基层的复杂事、繁琐事搞得团团转,头脑里也会出现过退缩的想法。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努力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且言行一致,凡事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逃避,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解决,直面困难和挑战,不等不靠。同时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的那股拼劲,他有着一股过硬的执行力,这也是值得我们青年干部学习的一大精神。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战略思维。年轻干部要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要做到心中有人民,手中才会有力量,既然在基层,就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就要在这里扎好根、开好花、结
好果,要把自己服务的这片土地建设好、发展好,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第二篇:采访校友感悟
采访校友感悟
这个暑假我采访了我们盐城师范学院老校区教育科学学院学院的同学,老校区和新校区之间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老校区和新校区两者之间的一些优缺点区别和生活的不便与便利之处。
首先,就交通方面而言,老校区接近市中心交通也比较方便,步行就可以到达市中心,购买生活用品更为方便;然而新校区处在城郊,周围大型超市几乎没有,所以新校区同学一要买东西就要坐车到市中心老校区购买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很不方便。新校区的公交系统也不是很好,相对于老校区比较落后。在交通方面老校区比较好。
其次,就校区建设方面而言,老校区比较小,比较旧,然而更加古色古香;新校区则现代,虽然有点千篇一律,但是却更加先进一些。
当谈及从高中到大学的这一路,我们很怀念那段奋斗的日子,那段不知疲倦的日子,那段弥足珍贵的时光!充实,是对高中生活的最好写照。大学生活相对比较安逸,较为轻松但是为了将来的工作我们的学习仍然不能松懈,应当为将来做好准备。一开始进入者所学校时,我们感觉大学并没有我们感觉的那么美好,但是一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在心里接受了这个学校,接受了这种安排,心安理得!刚入大学时的那种桀骜不驯已经被打磨所剩无几,既来之则安之吧!
最后,无论是在老校区还是新校区的同学,都在慢慢地习惯着在盐城的大学生活,在适应中一点点地成长。在相对安逸的大学生活中去回忆一些高中的情趣,那段即使再累也会继续啃书的我们,并在这条路上不断发展自身,以高中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在现在以及将来的生活,学习之中,不断地发展。
第三篇:采访心得体会
采访心得体会
尹世帅:(绝大多数内容在陈威报告中已经提到,自己就结合自身谈谈体会)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我和陈采访尹学长时,学长说了这样一段话,大概是,这世上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现在不养好身体,等工作了就更没机会了。不难预想,将来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作性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是更容易取得成绩的。大学本来就是一个为踏入社会积攒本钱的时期,除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不要忘了积攒身体的本钱。
2.如果让我重上一次大学,我会舍弃一些学生干部的工作,而尽量去多认识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学长学姐,找一些专业相关实习,多提升一下自己专业方面的业务能力。就我个人观点,大学这几年从事学生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与能力,还不及参加工作后一周所获得的经验与能力多。但是想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认识更多的人,扩充自己的人脉,就另当别论了。
学长的这一观点不无道理,参加学生工作的确能培养一个人与人沟通等诸多能力,但这只是大学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这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更强调的是学生的专业业务水平。在课余时间,或许我们更应该将时间花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找跟专业相关的实习与兼职,就是一个提高自己将来在社会竞争力的良好途径。
第四篇:企业采访实录和心得
企业采访实录和心得
院(系):传媒学院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企业采访实录和心得
一:采访实录:
Q:请您谈谈大学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面试时候的优势和劣势”)
A : 1.大部分同学在应聘过程中都非常的认真和重视,也表现出来了高校毕业生应有的水平和素质
Q:您认为毕业生在入职贵公司后的表现如何?
A:毕业生表现良好,工作态度积极
毕业生都分布在研发中心担任重要的开发及管理工作.Q:3.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您认为近两年公司发生哪些变化,使得贵公司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迅速上升?
A: 我们公司多年来在各大高校大力开展校园招聘会及就业指导会等活动,同时在各大高校:如xx大学的讲座,xx大学,xx等开设学习班的活动,全部活动对学生都是免费甚至是赞助性的,同时每年公司会吸纳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并给一些非毕业生提供有偿实习的机会.诸如此类的活动以及进入公司后良好的发展前景使我们公司的形象在大学生的心目中稳步提升.Q:可否介绍一下贵公司对残障员工的政策?
A: 我们公司按照国家规定和要求,与残联合作,录取了大
量残障员工,进入公司后从事人事,行政等的岗位.企业规模/类型:大型企业(500人左右)三资企业
有相关的财务和资源管理系统
企业员工上岗前培训:分基本培训和专业培训(与实习相结合)
现在所需的人才:技术信息方面的所面临的困难是人员人才的稀缺
招聘员工的学历要求;大专学历以上
企业员工的福利:五险一金,及相关的假薪
企业文化是:团结敬业
二:采访心得:
毕业生应该如何选择企业?
大公司
优势:相对而言有完善的公司制度,成熟的企业文化品牌,工作稳定,职位专业化程度高,健全的培训机制,成熟的职业发展通道,站在行业高端的平台。
劣势:层级与繁文缛节较多,决策较慢,企业内部政治生态复杂,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可能过于单一,晋升需要按部就班,不容易出头,发展空间有限。
小公司
优势:对市场敏感,决策灵活,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若公司业务扩张迅速,薪水与职位上升空间很大。
劣势:公司各方面不规范,鲜少有培训,工作没有保障,受老板个人因素影响大。
我想如果可能,其实大部分毕业生会愿意选择大公司,因为大公司一般更有品牌效应,工作稳定,而且能获得比较多的培训,像很多知名外企都提供管理培训生类的项目,让新入职的员工有不同部门的轮岗和培训,这些都相当具有吸引力。
但现实的另一面是,事实上大部分工作岗位是由小公司提供的,而且《财富》500强所有私人企业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如果当初哪些员工独具慧眼,在这些公司的高速成长阶段加入,他们将获得超额的回报。
大公司也可能倒掉,小公司也可能取而代之,在我们思考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之前,最好想清楚:“这家公司从长远看来,给我带来的是职业竞争力的升值还是贬值?”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大部分公司的寿命还没有一个员工的寿命长,不能仅仅把自己的未来全都寄托在公司发展上,而放弃你个人的责任。工作世界的真相是,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总要跳几次槽,才能更接近安定和理想的工作。
通常来说,学校里的“好学生”(乖学生)会进入大公司,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制度化环境下的佼佼者;而“坏学生”(叛逆学生)会更倾向于主动选择创业或进入小公司,因为他们可能厌恶繁文缛节的牵绊;而“差学生”(学校环境下的失败者,又没有发展出学习之外的特长)则没有选择,只能被选择。
也有些人选择了一种取巧的中间路线,比如进入一家有某种大公司关联背景的高成长性小公司中,或选择正在进行急速扩张的大企业的新部门、分公司、办事处,这样的机会也都格外诱人。
第五篇:理科状元采访实录
2013湖北省理科状元贺维艺采访
昨天上午8点多,贺维艺还在睡梦中。父亲贺立飞将他喊醒:“你是省高考状元。” “你不是骗我吧?”贺维艺有些惊讶。前晚,他一直等到零点,也未能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真的,是你的班主任冯老师打电话说的。”父亲并不像是开玩笑。贺维艺很淡定,“好,那我继续睡会儿吧。”
1米80的个子,清瘦。说起话,思维条理清晰,总是面带笑容。
谈及学习方法,他总结了3条:一是坚决跟老师走。要吃透每节课,不懂就问;二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要敷衍;三是每天都要有激情,多想一点,水滴石穿,终会成功。
在李沛泽心中。让他最敬佩的是,贺维艺特别喜欢问,搞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弄懂,不然不放过老师。
冯长春说,贺维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股钻劲,喜欢问”。只要他有知识点搞不懂,必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撵着老师不放。有一次小考,一道数学选择题的答案有争议。为了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他利用电脑软件将这道题完整演示出来,最终说服了老师。贺维艺说,“我失去了5分,但赢得了真理。”
2013湖北高考文科状元李卓雅不上北大不罢休
从容,没有一丝骄狂之气;沉着,没有一点慌乱之感。虽然小小年纪,面庞稚嫩,但在二三十个记者的包围发问和十多个长短镜头的不断拍摄下,湖北省文科状元李卓雅始终面带微笑,沉稳应对,呈现出的“气场”让记者十分惊讶。
成功秘诀在于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经验和诀窍在哪里?李卓雅坦言:“我也觉得挺奇怪的,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学习都很认真刻苦,做很多题,为什么我能考的比他们好?后来我自己思考了一下觉得:重在理解。一道我不会的题目,我会沉下心来思考,真心理解其中的考点和做法。而且,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去年我的高考失利就失利在‘文综’上,我的政治比较差,后来我认真听课,记笔记,摸索政治的特点发现,政治最重要的是框架。如果理不出结构和体系,那政治就感觉是一团糟。有了框架,整个感觉就豁然开朗了。”
“性格文静,有主见,爱思考,心态好,遇事冷静,眼界开阔,知识面广,学习效率比较高。”谈起李卓雅的特点,班主任唐家友十分熟悉。李卓雅适合钻研难题,遇上难度较大的考试,她的优势就能全面发挥出来。
小学时就做起了“北大梦”
今年三四月份,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李卓雅都参加了,却都没有通过。“北大我专门买了书,复习了一个月,最后数学上失误了,没考过。清华的没好好准备,没考过意料之中。”虽然自主招生没考过,但是李卓雅的心情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很快投入到正常复习中。“晚上睡一觉就好了,并没有刻意去调整。我的内心还是比较强大的,以前我同学给我起过一个外号‘卓公子’,应该就是因为我心态比较好,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原因吧。”采访中,李卓雅不止一次被问到想填报哪一所大学,什么专业,她却一直表示,还在考虑当中。李卓雅的母亲杨社香透露:“女儿从小做的是‘北大梦’。小学二年级,全家人一起去书店时,李卓雅买回一本书《等你在北大》。看完这本书以后,北大就在她的心中播下了种子,那时候,她就立志长大了一定要考北大。经过这些年的成长,李卓雅心中的理想大学有三所,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不过今年填报哪一所大学,她还没来得及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