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上美育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最新
当你伤心的时候,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当你疲劳的时候,就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去听一听美妙的音乐声吧!那时你就会忘记一切忧愁和烦恼,就会真正感受到生活原来是那么的美好!一起来看看网上美育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欢迎查阅!
网上美育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1
听,美妙的音乐正从我们的耳中回旋着。一会儿是这种音乐,一会儿是那种音乐。美妙极了!可是,这些音乐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让我们去用一双明亮的双眼,去观察周围的事情吧!
风吹在玻璃上,形成风流。所以,在家里,呼呼声,就是风声。水滴在硬的物品上,就会有冲击波。冲击波传到耳朵里,耳膜就会共鸣。因此产生了滴水声……
还有一些美妙的音乐,是从乐器里面传来的。大喇叭的嘟嘟声,小木琴的咚咚声,还有口琴的丝丝声,都能组成美妙的音乐。
音乐又传来了,你听:嘀嗒,嘀嗒!
网上美育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2
每当我在钢琴上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时,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钢琴能发出如此好听的声音呢?”于是我打开的琴盖。
我发现:钢琴的琴弦是从低到高,从粗到细排列的,粗的像一根筷子,而细的则像一要皮筋那么细,当你按下琴键时,琴键连动着杠杆,杠杆顶部有一个锤子,锤子就敲打着琴弦,当锤子击打琴弦的那一瞬间,粗的琴弦震动得很慢,所以发出来的声音比较沉闷,而细的音弦震动得很快,所以发出来的声音比较清脆明亮。
但是想要奏出美妙的音乐,还需要“踏板”的帮忙。
踏板有三个,左边一个是柔音踏板,中间是弱音踏板,右边是延音踏板,他们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但都是让音乐更完美。
你看,钢琴是不是很奇妙呀,它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
网上美育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3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美妙的音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聆听,仔细去品味,就一定能感受得到。
我最喜欢的音乐是弹钢琴的声音,因为钢琴是柔和的,也是欢快的。每当我弹起《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时,就会闭上眼睛,身子随着音乐的旋律摇动着,整个人仿佛就陶醉在这迷人的音乐声中了。但是,当我弹起《放马曲》时,眼前就好像有一大群肥肥壮壮的骏马飞驰而过,而我则骑着一匹浑身洁白的白龙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尽情驰骋,那样子简直潇洒极了。
我喜欢钢琴的声音,因为在我疲劳的时候,弹一首钢琴曲来放松一下,我的疲劳就会跑到九霄云外;在我高兴的时候,弹一首欢快的《放马曲》,就会让整个屋子充满欢乐。
所以,当你伤心的时候,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当你疲劳的时候,就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去听一听美妙的音乐声吧!那时你就会忘记一切忧愁和烦恼,就会真正感受到生活原来是那么的美好!
网上美育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4
小豆豆是个喜欢音乐的孩子。
有一天清晨,她来到雾朦朦的树林,带着她喜欢的小喇叭,吹呀吹呀,多么动听呀!如果你很伤心,听了这段音乐后,就不会不高兴,不会不开心。如果鸟儿听见了,就不得不张开小嘴,不得不开始唱着动听的音乐呀!
就在小豆豆吹得高兴的时候,远出的丛林里传来了一阵叫声,小豆豆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有两只凶猛的大老虎为了一只猎物,竟然自相打斗起来。小豆豆最不想看见同类互相打斗,她看不下去了,就连忙吹起了自己的小喇叭。奇迹发生了,这两只老虎不但不打了,还相互舔伤口呢!
又有一次,小豆豆看见了一只孔雀。小豆豆看它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吹了一段乐曲。奇迹又发生了,这只孔雀竟然自由自在地跳起了舞。
哇!多么神奇,多么美妙的音乐呀!
网上美育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5
我今年八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我最喜欢听音乐,因为音乐很欢快、动听,还能给人以力量,所以我的特长是乐器手风琴。
有一天我想起了一个主意,就是我弹乐曲,用爸爸的录音机录下来,弹完后我再听。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上白河玩,下了楼我想起忘记拿录音机了,就赶紧上楼去拿下来。
还有一次,我们出去旅游,一路上,我一直在听mp3,边听边哼,别人说话也听不见。
音乐对我们是很有用的,别让你的耳朵关闭,多听听音乐,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网上美育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
第二篇: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张珊珊
3月17日上午,我省“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第一期时代前沿知识专题讲座在省委大会堂举行。讲座上,李忠杰从96年来党章修改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九大对党章总纲的修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章条文的修改、党的初心和使命等方面,作了全面精准、深刻生动的辅导报告,既是一场高端的理论宣讲,也是一场深刻的党性教育,对于激励全省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党章意识、党员意识,不断凝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磅礴力量,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期时代前沿知识专题讲座同时也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一次专题党课,以电信网络视频和电视直播形式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在筑省属高校、省管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聆听报告后,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学习贯彻党章的实效体现在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生动实践中,以苦干实干、实绩实效诠释对党的忠诚。
在学习后有如下感受:
一、迈步新时代,忠诚履职,压实扛牢“两个责任”。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作的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作为党员,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有担当,起好带头作用,切实履行“两个责任”。
二、领悟新思想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站位提升理论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和“14条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自觉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三、锤炼党性修养。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 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我们作为党员教师要严格按照总书记要求通过不断学习改造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党性,用思想觉悟带动行动自觉。坚持“四个服从”,把全党服从中央作为根本,始终保持对党章和组织的敬畏,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有所作为、善于监督,坚决捍卫党章党规党纪,勇于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
四、提高政治站位。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 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时时事事处处从政治和大局上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新修改党章,把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对遵守党章党纪情况的监督。
第三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
网上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使学生手、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减轻教师烦琐的劳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让原本抽象的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具体而鲜活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不再畏惧数学。
一、多媒体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同时,形象直观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中利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时,通过画板上的动画演示,再跟踪点的轨迹,即刻在投影上出轨迹图形。这样,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轨迹的概念和轨迹的形成,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使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变得非常容易,教师上课轻松,学生更是在感兴趣的前提下自觉进行了学习。
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改变传统的视觉感受。传统教学一律是黑色的黑板展现在学生面前,现在使用计算机的优势,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出光线柔和的、颜色清新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板面用作教学当中的黑板,或者还可以别出心裁地在板面的四周布置几束漂亮的小花,调剂课堂气氛。
2、创设逼真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而感性认识来自于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突破课堂教学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计算机具有高分辨率的作图功能,绘制的图形色彩丰富,形象逼真,能形成动态化和立体化的图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有趣,因而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课堂容量。大信息量、大容量,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先在电脑上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例题、习题、图形,甚至于一些解题步骤,以便上课时选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大量地节省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练习,保证了教学中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只有遵循教学本身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效益性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固然有其优点,但只有用到实处能发挥出来,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数学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选用。
2、注意使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适时性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整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该用时才用,用得恰到好处。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全程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电脑的播放替代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譬如在数学例题讲解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和必要演算推理时间,不能因多媒体成为学生思考注意力的分散因素,因此一般不宜频频使用课件。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常常只是在一节课的某个阶段才使用电教手段。因此教师课前要周密思考,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而现场演示条件不足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利用好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形式,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但教学中如果不了解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使用规律,使用不当,违背了教学规律,就会事倍功半,减少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因而只有合理运用,做好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它们的优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第四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元氏新城实验学校 张少白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第五篇:大讲堂心得体会
“大讲堂、大培训、大提升”活动心得体会
新年伊始,我参加了县委举办的“大讲堂、大培训、大提升”活动,10天的培训期间,各位培训老师针对党员干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思想、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使我自身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就我本人而言,“依法治国”的培训印象最为深刻,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法治”成为各界关注的主题词,构建“法治中国”成为改革的下一个发力点。
依法治国是中国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是几十年来对国家治理方式进行的曲折探索所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国家治理不能只依赖领导人的个人权威,不能只依赖一时的政策,而必须依赖依据严格的程序制定的、反映了公众意志和公共利益的、具有普遍约束性的法律;不如此,就不足以构建起现代的国家治理秩序。在需要建设的法治社会中,政府的权力要受到限制,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要得到宪法与法律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
而且,法治不仅意味着所有社会各方,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则办事,遵守法律所确立的程序,严守法律规定的行为边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法治同时也意味着,法律应该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正义观的内部有序、自洽的体系,意味着应该通过“良法”来实现“善治”。不过,法律是一个实践性的事物,中国社会又处在变化非常迅速的转型期,法律体系本身也在经历着剧烈的调整。为此,就需要在法律体系内部构建一种自洽的调整机制,确保法律是“良法”。而要判断法律法规是否合理,是否“良法”,唯一的依据只能是所有法律的基础和根本大法——宪法。以宪法这个更高的法律来统合整个法律体系,让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法定程序而得到规范和清理,“良法”和“善治”才会实现。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存在着“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现象,政治人物“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现在中央强调法治,就是要走出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以客观存在具有内在稳定性、不以特定人物意志为转移的法律秩序,为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石。应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不能陷入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也不能陷入道德虚无主义的陷阱。依法治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容忍“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状况,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必须强调对于官员的道德约束,也培育起民众的公德精神,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统一,让法律为道德建立底线。通过依法治国,重现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实现文化复兴。
中国的依法治国战略既是基于现实需要,又反映未来国家发展愿景,应当通过依法治国的方式,进一步构建起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与体系。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是实现依法治国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要让法治长期化、稳定化,让社会各方都形成规则思维和规则意识,让法治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可以长久维系的“制度”,让从政府到公民的各方主体都极为自觉地一切依法行事、依法解决纠纷。就如孟子所说的“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让守法成为习惯,让法律成为信仰,让中国社会走出治乱循环怪圈,实现历史性转型。
201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