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1)
xxx大学校长xx在他的演讲中说到:“世间的大学千所万所,能够接纳你的那一所,就是你最好的大学”。是啊,xx学院接受了我,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它,也感谢这次x大之旅,让我懂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当下,好好珍惜惊喜过后的所得;谢谢这虽短暂却珍贵的交流时光,那最初觉得有些疲惫和辛苦的旅程,现在回想起来都变成了一场珍贵而有趣的冒险,是难忘的回忆。
我的原专业是历史学,交换专业也是历史学,这减少了我在选课方面的困难,但是教学方式的变换无疑对我来讲是一种小挑战。无论是上课时,还是课间,我总会为xxx大学老师渊博的知识折服。初来乍到的我不是很习惯,因为专业课的老师不会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做,而是给出题目,让大家去摸索,去研究,去实践。一般专业课的作业足够我忙上一两天,研究课题,与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最后一起上台做课堂报告,总结自己思路,讲给大家听,同学和老师会讨论出你的优点缺点,提一些建议。这样的反复训练,逐步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方面,x大做的很活,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课堂形式多样,会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课堂三分钟英文演讲,与外教面对面交流这个活动等。在x大室友的鼓励和动员下,图书馆里的氛围的感染下,慢慢地没课的时候去图书馆写作业、查资料,甚至周末在图书馆待上整整一天。在x大从学习习惯到学习方法的改变,真的使我受益匪浅!
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2)
在得知我获批成为学校赴x大交流学习团队的一员时,喜出望外之余深感自己实属幸运,望着陇院上空的蓝天,我抬头说了声:嗨!x大,你好!
于是我的交流故事开始了。
以前我信誓旦旦地跟自己说无论走到哪儿,一定是所处的环境慢慢包容我,可结果却恰恰相反,变成了我不得不去主动的适应环境。初来乍到,心情和其他的交流生别无两样,既有遇见全新的自己的渴望,亦有对陌生环境的忧虑。时间紧迫到我没有机会去仔细规划我新的校园生活,匆忙之中我感受到了来自x大师生的热情,在生活中,和室友从不知如何谈起到无所不谈,从不相识到逐渐相知,这一个过程我把它叫做成长,在这里我又一次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们常说“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深”……时间和机遇让我与学霸成为朋友,在宿舍生活中她们时常给予我帮助,慢慢地我融入到了四个人组成的小家之中,她们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正好这也是我所或缺的,她们对老师上课讲的某个问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恒心,这是一份踏实与务实,因此,引发了我的思考。
走进x大前,我的心里其实没有底气,不知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因此也有了动力。在课堂上同龄人的表现让我深感惭愧,上课铃声一响,他们会立马收起手机,认真听课,而且与老师的思路同步,积极性极高,课后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学生把老师的讲桌围的水泄不通,各执己见,等待老师耐心的答疑解惑。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渴求知识的精神,态度决定你是否能做好一切,在这种好学上进的氛围下,我不甘落后,因此也会就某一自己不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一学期下来我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与人为友的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求知好学的能力等等。很喜欢李莎旻子的一句话:“你有过这样的热爱吗?它是别人的不屑却是你的一切,是再累都努力去征服别人口中的不可以。”在这次交流中,无论是校园生活还是课堂,给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找准方向,对未来有了憧憬与勇气。
以上即为我赴x交流的一点小心得,特此记录,希望能为自己增添一份阅历,也特别感谢陇院赋予我宝贵的机会,等疫情过后,重返校园,我们还是当初那个少年!最后我想将林清玄先生的一句话送给热爱生活的你,也送给我自己,它就是:“以清净心看世界,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做一个温婉、热情、乐观、上进之人,向阳而生。”
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3)
每一次经历都是生命的驿站,当你亲身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才会发现你眼前的风景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
在x大,获得了什么,实际上取决于自己怎样看待交流学习这件事情。如果把它当做一次提高眼界,增长见识的经历,那收获得可能会更多一些。
短短一年的时间,作为交流生,我们所能学习的,是在短时间内适应不同的教学体系,在新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在更好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氛围下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众多专业之中,不算门槛高的专业。所以知识衔接方面问题不大。但是交流过程中,依然可以发现学生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x大的学生比我们更早进入了学术研究领域,而我们却还停留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阶段,对学术没有什么概念,更别提重视了。但是通过一学期的训练,逐渐掌握论文的写法,在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下,也开始尝试着去读一些学术文献,这让我对我的专业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x大的英语教学其实更符合我理想中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对于口语表达的重视在日常运用中确实很有意义。之前在学校参加英文演讲比赛的时候就会非常害怕外教提问,交流期间学校设置的外教见面课在提高我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胆识方面都很有帮助。
其实对于我来说,这大半年的交流学习,最大的收获是清楚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确定了自己将来的考研方向。一旦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把握之后,人其实是更清醒的。
很多外出交流的同学会比较担心自己适应不了新环境。其实我当时对这方面倒是没有什么顾虑。在这方面也想给以后外出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如果你不善交际,难以适应新环境,你不妨试一试,这一年可能会让你摆脱舒适圈,培养自己独处的能力。当然,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认真努力,懂得将心比心,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会受欢迎。交流的这一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没有社团和各种活动,你可以专心于自己的专业课,这段时间或许可以相对清醒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想要什么。另外,交流的这一年,原本的课程安排可能会被打乱,调整好心态,放轻松,学好选的每一门课就好。
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4)
去xxx大学交流学习这是一次探索与学习之旅,也是一次勇敢的冒险之旅。带着不一样的心情在陌生的学习环境完成了短暂的交流,现在,我满怀收获与欣喜,想为这次的旅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x大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不论是在课堂上踊跃的发言,还是课堂外积极的发问,我无时无刻不在被他们如火的热情所感染着,并羞愧于胆小怯懦的自己。
让我收获满满的是x大老师对于课外阅读量的执着。老师们为我们量身打造的经典阅读篇目和与之配套的论文习作,不但大大丰富了我的课外阅读量,更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
让我开拓视野的是x大提供的丰富多样的交流体验。交流学习对我英语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这儿不仅会安排课内演讲,而且在课外还有丰富多样的与外教交流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也让我有机会去尝试更多新的领域,去探索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与技能。
一年的学习旅程即将结束,不论学到了多少知识,收获了什么,都想诚挚地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难得机会。未来虽然充满未知,但我想,我们都会怀揣着期望,步伐坚定地迈向灿烂的人生旅程。
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5)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踏上x大的土地,迎接我的是热情的同学和和蔼的老师,x大同学全程陪同我办理入学手续,老师悉心地为我选课排课,一系列陌生又繁琐的入学流程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自己不安的念头瞬间被打消,被x大老师同学一视同仁的亲切态度感动。
图书馆是x大学生聚集率最高的地方,可谓是“一座难求”,x大学生有着极高的自律意识,通常课后就前往图书馆自修室进行及时的复习与巩固,并在图书馆良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拓展或是考证复习,自修室内的学生伏案学习,自修室外的学生朗读背诵,互不打扰,学习气氛浓厚,真正诠释了x大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
无论是xxx大学的老师同学还是给予过我帮助的工作人员,都给我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学习上的传道解惑,生活上的悉心照顾,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拥有的那份优秀的“x大精神”与“x大品质”:自强自立,顽强拼搏,敢为人先。感谢xx学院——我的母校给予我的这一次宝贵机会,感谢xxx大学——我的第二母校这一年来对我的照顾以及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返校后,我将把学习到的优秀学生成功经验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与陇院同学一起分享,让同学们感受名校的奋进精神与优良传统,融合两校的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促进两校的友谊向更好更长久的方向发展。
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6)
去年九月份,我带着些许期待来到x大,那时的我就像一个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心情中参杂着一点兴奋,但兴奋之余又有些担心,兴奋的是我可以在这里与更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探求知识,担心的是自己在学习中跟不上他们的步伐,融入不了集体。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想象如何交流时,开学的第一次班会却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我们在同学们的鼓掌欢迎中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加入了班级群,并在群里互相问候,逐渐地那种距离感和担忧好像变淡甚至消失了。
当然,来x大的重中之重就是交流与学习,让我认识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课外读本了,老师会在课前确定一些必读书目,这样既能够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又能从丰富的作品中汲取到不同的“养分”,这对于文学院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在此期间,我读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够将所有的内容完全了然于心,但在随后学习和生活时却可以学以致用,尤其是在写作方面,我深切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少,同时也养成了课前阅读相关作品和资料的习惯。
时光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到来而延缓脚步,这一学期的学习也随之接近尾声,我在这里的时间也所剩无几,我会好好利用剩下的一个多月时间,进一步的加强自己,让我的青春不留遗憾。
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7)
初入新的学习环境,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与方法,试着能够跟上优秀者的步伐。于是,我成为了各大“主流”中的一员,食堂里,图书馆中,花园旁,树阴下,累却很充实,很满足。感受旭日缓缓划破云层小心翼翼地撒到身上的暖暖光线,踏着皎洁无暇的月亮散发柔和的光线走进宿舍,接着和室友来一场知识“较量”。多么幸福的一天啊!当然,碰壁也是时时存在的。听不懂外教快速的讲解,做错了很多难题,写不了实时的paraphrase,跟不上老师的思维等等。但这不就证明我的知识储备还很浅显吗?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吗?虽不如他人聪明,但必有他人之刻苦。我又岂能放任自己不努力而浪费大好年华呢!我也有梦想啊!我也想十分从容地面对一切学习中的难题,可以对答如流,面不改色。拼命努力了就不会后悔了。
生活方面可是有点差强人意了。我一直不能适应xxx的气候,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不是吗?广阔的校园,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树木,湛蓝的天空,多彩的花朵,有时还能看到缭绕的烟雾,细细感受着身边的一切便会让你静心,正所谓“宁静以致远”。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锻炼身体也很重要。每晚都会与我的室友来一场“甜蜜”赛跑,我们互相加油鼓励,互相压筋,舒展身体。节假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小旅行,到处去逛逛,感受浓浓的生活气息。不只要学好,还要各方面共同发展。“艺术源于生活”,不只是说说而已,要多观察和感受,不能只居于自己的那一洼小池塘,要有感于冲击海洋的勇气并且贯彻到底。世界每天都会以一副崭新的面孔面向世人,值得我们去探索。“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变着法儿地让我们知足,可我们又怎会一直妥协呢。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我们也会有动力去克服很多苦难。
若说这一年我获得了什么。答案就是:不一样的体验,难得的成长和长远的追求。
交流生赴xx大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8)
在当时腼腆怯弱的我还没完全适应xx的情况下又来到了一个陌生城市——xxx,在这里又一次开启了新的求学“冒险”之旅。
我提前联系到了我的交流伙伴,他已经早早在学校等着我了,见面后热情地帮我拿行李,带我办理住宿、校园卡等等。我清晰地记得那天的雨下得很大,大到感受不到自己溢出的眼泪,他的热情相助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温暖。
xxx大学是要求同学们进行自主选课,也就是不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只要你有需要、有精力、课程不冲突的情况下,你都可以选,但这样也会存在致命的缺点,就是期末考试有可能冲突,就会导致你只能考一门,不过xxx大学可以申请缓考,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让我印象深刻是他们的英语课,他们的英语课分为四个选修等级,我们学的是三,老师更喜欢互动,同学们全程对答如流,轮到我回答时,其实挺紧张的,回答时感觉自己的声音都在颤抖,但还好完整的说下来了。几次的互动之后明显会感觉自己的口语有所提高,这个方式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英语课、高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有等等都是月考、期中考再加期末考的模式。老师为了让大家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对自己学习进行一个总结,明确自己到底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个模式避免了一次考试定成败的传统方式。
在x大,每天过着五点一线的生活,穿插在宿舍、教学楼、食堂、图书馆、操场。最喜欢的地方是图书馆,那里的人很多,每天都有好多同学,尤其是期末的时候,去晚了找不到座位。考试周的时候每天在开馆前好多同学就在二楼等待,每天都很比平常更早起来,害怕去晚了找不到座位,即便考试周座位很紧张,但是大家都基本不会占座位,这个现象避免了座位的浪费,做到了座位资源的合理利用。我选的课是17级通信工程一班的课,向同专业的小伙伴请教,他们总是耐心的解答。他们的综测成绩由成绩、活动以及任职情况来决定,看到过一个同学期末成绩是100分,也看到过绩点高达4.99的同学,心里不由得为他们默默鼓掌,但也感叹自己真的应该努力,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又有什么理由不用努力呢?最喜欢的莫过于食堂的牛肉面,量大味美,非常实惠。学校还会定期采取线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征集近期食堂饭菜的满意程度和最想吃的美食。
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感受到了新的环境,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事,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明白了只要我想做,就可以成功的。成长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在x大的老师、同学们、交流伙伴等等的帮助之下,顺利度过了一年的交流生涯。这次交流生涯对我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更重要的是让我对大学生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为我又一次开始接触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室友,以及新的学习理念,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慢慢变得坚强,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学着自己能够独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也把我从陇院与x大学习到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
x大之行如同一个人的xx,警醒了我自身的强大尤为重要,不管你在哪里,在哪个学校,你都要努力淬炼自身。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相信在我们拥有众多优秀资源的陇院,只要我们肯付出,依旧可以出类拔萃。默默努力,默默变强,生活同样会默默地为我们打开最绚丽的那扇窗!
第二篇:东北大学赴境内、外“交流生”交流学习协议书
东北大学赴境内、外“交流生”交流学习协议书
东北大学教务处、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本校学院学生学号:(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有关乙方赴大学交流学习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根据东北大学与甲方将承认乙方在大学学习期间所获相关课程的学分。
二○一年月 至 二○一年月),办理好之后方可交流学习。
3,乙方在低学分,甲方将按《关于东北大学本科生交流学习课程认定及成绩管理暂行规定通知》(东大教字【2012】37号)的文件进行处理。
4,乙方在境内、外交流学习期间,甲方对其安全不负责任。
二、乙方责任
1,乙方保证完成在 2,在交流学习期间,乙方保证不从事有损于祖国利益和安全的活动,维护祖国荣誉,遵守所在地的法律,与当地人民友好交往。
3,交流学习结束后,乙方及时通过 4,在境内、外交流学习期间应与甲方保持联系。
5,乙方在交流学习之前要将第三、协议的执行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生效,签约各方均负有履行协议的义务。
2,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执二份,乙方执一份。
甲方:
东北大学教务处负责人:学院负责人:
(公章)(公章)
乙方:
二○一年月日 2,乙方赴境内、外交流学习前,乙方向所在学院申请办理保留学籍手续(从
第三篇:赴加拿大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加拿大学习总结
谢美丽
上个学期,我和陈益主任作为首批教师代表被派往加拿大南坡特学校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学习。说实话,从没出过国的我,加上十几年前学的哑巴英语也已丢得差不多了,所以当校长指派给我这一重任时,我确实因为非常担心完不成而犹豫再三。不过现在,当这段经历再次在我脑海中浮现时,我可以非常负责人的说,虽然加拿大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生活是不便的,也许是孤独的,过得也许比学生还学生,但是一旦当你到达那里,你就会静下心来,亲身体会加拿大的一切,无论是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是高度文明的人文环境,还是先进的教育环境,都会让你无暇顾及开始的诸多不便与担忧。70多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呈现这段生活的点滴,与大家分享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
一、学校虽小,但功能齐备。
从教育体制上看,加拿大的中小学大致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种,公办学校的办学经费政府全包,学生学费全免,民办学校的经费则以自筹为主,学生需要负担昂贵的学杂费。南玻特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在当地比较有名,因收费不低,本校有些老师的子弟选择在公办学校就读。南坡特老校区规模不大,包括从幼儿园到12年级400多名学生,但教学设施齐备,条件好。比如学校的卫生间同时也是学生的衣帽间,全是坐式马桶,洗手台和地面一尘不染,非常干净,我时常看见低年级的学生坐在地上换衣服,为上体育课作准备。学校虽然没有食堂和宿舍,但学生自带午餐在教室里集体就餐也欢快自如;老师自带食物集中在staff room 用餐也其乐无穷。教师办公室设在教室里,老师与学生时刻在一起,当学生在上课时,正在办公的老师可以专心致致的备自己的课,有时候,正在上课的老师会邀请正在办公的老师加入到自己的课堂,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难怪国外的师生关系那么融洽啊!
二、小班化教学,真正全员育人。
南坡特的大多数班级只有十几位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能够轻松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每一个问题,无论学生所提问题是否有意义,老师都会做出合理解答,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满意为止,当然,老师也会关注每一次作业,一般课前都是老师先检查作业,再进入新的课题,南坡特的小测验特别多,学生的每次成绩都会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学生学习能力过程性评价依据。
南坡特的老师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传授,在课堂上一般不加深,特别不主张死记硬背,正如鲍德温先生所说的“teaching understanding, not teaching knowledge”。总结起来有“六重”:重广度、重过程、重体验、重理解、重来龙去脉,重应用。比如数学课上,经常会有学生上台,就他刚完成的某一问题进行讲解,特别是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再比如Mrs.Slater,她常常在数学课堂上揉进物理学知识。研究型人才从娃娃抓起,老师常常布置探究型作业。随便翻开学生的数学作业,你会发现,学生的书写五花八门,虽然没有中国学生千篇一律的呆板格式,但写满了学生密密麻麻的详细思考过程和解题步骤,一个班绝对找不两份出雷同的作业,因为南坡特的学生是用心、用脑在学习、在做学问。在这种模式培养下的学生,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相当强,难怪乔布斯、比尔盖茨的创造力如此强大啊!
南坡特的老师处事人性化、不死板。临近考试时,学生如果感觉没复习好,可申请缓考。当然他们也相当公正、民主。不管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小测验,学生的成绩都是很神圣的,老师评价学生也是相当客观的,根本没有人情因素可言。记得有一位平时表现很优秀的11年级的学生,她有一门英语课考试成绩没有达标,而这门成绩直接关系到她申请大学,所以她找去老师请求重新考一次,结果两次被拒绝,只得灯下一次机会。这足以说明为什么国外的高中毕业生不需要参加统一的“高考”就可以申请入大学,因为高中老师提供的平时成绩真实可信啊!
早就听说过国外的课堂很随意,这次亲身感受到了南坡特课堂那种随意与和谐,确实非国内可比。比如,一位美术老师养了两条大狗,并且每天上班带着,不管是她自己的课,还是别的老师在上课,狗狗都会若无其事的在教室里,要么安静的躺着,要么围着教室打转转,挺有意思的。后来,我在南坡特的校刊杂志上看到了这两条狗的照片,和所有教职工的照片排列在一起,看来,这狗早已是学校的成员了。每间教室里没有所谓的三尺讲台,前面摆张桌子就算讲台了,也没有值日生,一般老师自己擦黑板。记得有一次,Mr.Ross 正在给大家上微积分课,一女生示意自己要吐口香糖了,Ross老师连忙把教室里那个大垃圾桶搬到这位女生面前,然后接着讲课,整个过程相当自然。还有一次在University Hill secondary school 听12年级的微积分课,内容是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执教者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太太,那天她身着一件大红外套,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时而坐在桌子上,时而由教室一边飞奔到另一边,时而将学生戴的帽子扔到角落,时而发出类似天线宝宝的的声音,时而摆出一幅逗乐的鬼脸,时而幽默几句,整节课1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轻轻松松结束了。课后,我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与感激之情,要是我是 她学生,该多好啊!
三、动手实践,在做中学
国外的节日非常多,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我在那边过了几个节,比较大点的有Pink Day, Remembrance Day, Halloween 等等。而且,每过一个节日,全体师生都是体隆重参与,印象最深的是Halloween,那天,所有师生打扮得异常稀奇古怪,有的脸上的彩绘相当恐怖,有的穿得衣衫褴褛,有的披着睡袍,像个幽灵,在我看来就像置身于童话世界一样,心惊肉跳,而在他们看来,在跟平常没有两样。再比如Remembrance Day 那天,全体都要佩戴纪念二战老兵的标识,学校还在大礼堂隆重举行了纪念仪式,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干部组织,有条不紊。其实在南破特,我参加过三次大型的机会,每一次都被学生的综合素质所感动,无论是校乐队的庄重的音乐声,还是小朋友们在会场中的纪律意识,都令我难忘。
学生每天下午大概三点多久放学了,这时候有的学生去社区图书馆继续学习,有的去参加第二课堂,有的去社区球场打比赛,有的则去教堂做义工等慈善活动,课余活动相当丰富。南破特有一个数学兴趣班,是一名博士老师Natasa 组织的,起名叫阿基米德班,我多次上过这个班的课,本班的孩子们思维异常活跃,表现欲望相当强,给他们上课真的是种享受啊!Natasa 告诉我她曾经带这班孩子们去过数学王国——希腊,并且正在计划去高斯的祖国德国,仅仅为了熏陶孩子们,激发他们的数学热情,也许未来的数学家将会在阿基米德班出现啊!有一次,我看见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在列队上车,好像要外出,后来我跑过去,一问才知道,他们即将乘车前往个位于Alberdin Mall 中的 Science center 上课,于是我便一同前往,原来这是一位博士办的小孩玩 的场所,里面全是有关物理实验的器材,而那一节课,这位老师则组织小孩一起做物理实验(但在学生看来是地地道道的游戏),轻轻松松的完成了力、摩擦力的教学。南破特注重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张扬个性。高年级学生每年有一周的时间外出实践,叫explore project。这段期间,我和陈主任同10年级的学生外出学习了一周,有幸目睹了国外学生的实践课程的严肃性。我们去的是位于Bamfield由北美好几所大学合建的一个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这个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全是教授或博士,学生每天的学习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无论是深入实验室参观标本,还是坐船去海里做实验,无论是寒冷的晚上去海边寻找海洋生物,还是好几公里的泥泞路远足,无论是晚上于附近小学的集会活动,还是返程时同学们的分组购物自做晚餐,学生们都是进行得井井有条,有模有样,虽然辛苦,从学生到老师,没有一个人喊累。这里有个小细节,一天晚上,学生活动完回宿舍,一群学生在前面走,我和Lisa老师在后面跟着,突然,我觉得学生走的路不对,于是,我便停下来,本能的想告诉学生,但我马上被Lisa喊住了,她说,没关系,让学生继续走,如果错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寻找解决的办法。我当时镇住了,觉得很惭愧。是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就算犯点错误是正常的,任何事情都包办的教育模式怎能培养出具有勇敢探究精神的人才啊?
四、教师综合能力强,治学严谨
加拿大没有专门的师范大学。如果你想当老师,你必须大学毕业后,考BC省的教师资格证,而且这个证是不分学科的。所以南坡特很多老师身兼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比如,Dr.kuang 既教科学又教数学,Mr.Ross 既教数学 又教化学。老师们很喜欢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问题,当遇到自己不太懂的问题时,他们也很乐意向学生请教,非常自然。而在国内课堂,如果老师遇到问题,总觉得不太好意思面对。其实没什么,因为课堂活动本身就是一场鲜活的、永远无法预测所有动态过程,再说老师也不是万能的,本应该教学相长嘛。南破特的老师工作认真投入,从张贴在教师墙壁上的课表可以看出,很多老师的周课时在20节以上,每节课接近1个小时,并且中午休息时间很短,但所有老师都很享受自己的工作。虽然国外的老师没有正规的集体备课的传统,但他们经常会在休息室讨论教育教学问题。不仅如此,老师们对待学术态度很务实、不虚荣。记得有一次,我和Mrs.slater 就数学中的“y-intercept”概念产生了分歧,她认为其表示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这么多年她也是这样教学生的,而我认为仅表示这个交点的y坐标,因为绝大多数数学符号和概念应该是世界通用而不分国界的。几天之后,她一本正经的告诉我是她错了,她问过她的数学家朋友,并且向我说对不起。说到这里,大家大概明白了老外对待问题那种绝不含糊、精益求精的态度了吧。教师待遇方面,工资是由校长与教师两人之间协商而定,是秘密,但校长一般会按老师对学校的贡献确定报酬。
学校管理方面,南破特全校才有40多位老师,他们提倡民主、平等管理。老师们高度自律,自己就是自己的管理者。在南破特,你几乎看不到领导在教师里听课来考核某位老师,每天早晨上第一节课之前有10分钟的例会时间,由校长组织,所有老师集中在图书馆,就当天或当周要解决的问题集体商议,一般是有关调课或学生集体活动的讨论,效率非常高。整个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幽默和温馨,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蹲着的,非常随意。在加期间,除了在南坡特正常的学习外,我还参观了当地一些其他的学校,参加了几次学术会议。除了去University Hill secondary school 听课外,我还去UBC参加了2次“Jump math”研讨会,去周末培训班听了2堂补习课,一堂由南破特一位东欧退休老师执教,另一堂由即将硕士毕业、正在找工作的日本老师执教,我还去SFU参加了A TASTE OF ”的讲座,并且有幸拜访了在SFU工作、在中小学数学教育方面很有造诣的Dr.Malgorzata Dubiel 和Dr.Veselin Jungic ,他们的热情友好让我非常感动。记得那天中午我试着打电话约Dr.Malgorzata Dubiel,说想下午将去拜访她,没想到她很爽快的答应了。后来因为要坐将近2小时的公车结果迟到了点时间,她老人家一直在办公室等我。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交谈了大概 1小时,但这短短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她的渊博学识,还是优雅的谈吐和平易近人的容貌都令我记忆犹新。其实,我和她素不相识,她完全有理由拒绝我的拜访,可她却很友好的接待了我,并且成为朋友,所以我非常珍惜。还记得那个周末的下午,来自大温地区各地的很多学生、老师欢聚在SFU数学系的礼堂里,聆听三位教授的讲座,因为人数太多,Dr.Veselin Jungic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他安排所有人坐在座位上,自己则坐在地上,完全没有半点高高在上的感觉,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对国外的教授顿生敬意。
五、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环境舒适
众所周知,加拿大是全球著名的移民国家,温哥华又是移民的首选之地。这里的空气异常清新,环境相当优美,人与自然相处非常和谐、环保工作做到极致。从一栋栋结实的木房子到毛毯一般的绿草地,从密布的公园到随意出没于民房阳台的浣熊,从场面壮观的三文鱼回流到成群聚集于Landler湿地 的白雪鹅,无一不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以上的这些总结可能有些零散,不太成熟,但完全是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总之,非常感谢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虽然两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一晃而过,但这段经历留给了我无尽的美好回忆,必将对我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乃至人生带来非同一般影响。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应用这些好的理念,为附中的对外交流带来新鲜血液。
第四篇:暑期赴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赴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于2017年7月17日至7月21日,我参加了江苏大学组织的日本暑期东京修学项目,并于7月17日乘坐飞机到达日本东京。此次赴日本主要是为了与日方交流学习,参观各个大学,了解日本文化。增进互信与友谊,具体参观访问了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青山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并体验了日本的饮食起居文化。
初到日本给我的感觉是:日本并不像电影电视剧那样到处耸立着摩天大楼。从东京成田机场到长野,一路上大部分是农村。一栋栋漂亮的小楼点缀在农田之中,空地上整齐地停满白色的小汽车,看不到什么人,非常的安静,让人感觉置身于画一般,画里面没有喧嚣、没有灰尘、没有垃圾。一路上我们没有看到堵车现象,这就令我有些奇怪,路小车多,日本是怎么做到的呢?后来我发现日本人都是规矩开车,不像在中国大家都占道、抢道。还有就是日本人很少按车喇叭,因此道路上基本上是很安静的,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
在东京工业大学参观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就是实验室。东京工业大学有7600多个不同领域的实验室。每个独立实验室由一位教授负责,他一般会带领4名研究生及10名大四本科生一起在实验室里从事相关研究。整个实验室就像教授和学生的另一个家,学习实验用品和生活用品都摆放有序,整个氛围相当融洽。很明显是将西方的实验室模式引入并加以了本地化。第二就是校园里所处可见设计系同学设计的小玩意,比如纸巾抽取器和形状各异的座椅。这些小设计本身和展示的方式都体现了浓浓的人性化。
东京大学作为日本顶尖的大学更是体现了日本大学的人性化及国际化。校园是很久以前建立的,但丝毫不显得老旧,反倒在充满人性化的各种设计中彰显出一种别样的现代化。比如图书馆使用了带感应器的相连书架,当学生需要取书时,可按下按钮使书架分开进入取书,而此时感应器会自动感应到人的动作,将书架锁死,保证安全。再比如图书馆和实验室里都设有专门的打电话及小憩区域,从而避免了相互影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东京大学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全英文的教学课程,并全程提供学业和生活方面的顾问,不会日语也完全不用担心。
日本的高科技是众所周知的。此次我们在科学未来馆见到的智能机器人ASIMO和在东京大学见到的超级计算机无不体现了日本超强的研发能力。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显现出了日本长久以来的科技领先地位。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垃圾的高效处理回收,电梯、灯光的自动化感应,洗手间的智能化。
快节奏,慢生活是日本人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使日本国民天生就不具备优越感,危机意识和上进心都很强,工作非常勤奋、敬业。刚到成田机场,微笑的服务人员便上前一丝不苟地核对行李;无论在商店、酒店,服务员都周到有礼。在东京街头,满眼可见风驰电掣的汽车,行人匆匆且神情紧张。到了夜晚,日本有些办公大楼还灯火通明,细问才得知,在日本,一般公司职员都会工作到很晚,因为对工作意犹未尽,想再找点什么事做做。这种工作态度让我非常震动。同时,受益于日本高度发达的福利保障制度,日本人退休后生活无忧,因此在生活中表现得非常从容、坦然,真正在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对国家和社会也很包容。在都内近郊参观时,我体会到一种宁静,这种宁静是日本国民从生活中自然散发的气质,是一种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的精神动力。
日本的静主要体现在社会秩序井然,国民内敛自律。去日本前,听说日本的餐厅鸦雀无声。带着疑惑去观察日本,发现这种安静舒适的环境随处可见。没有环卫工人,到处整洁干净;没有交通警察,交通秩序井然;在餐厅、车厢里,排队随处可见,礼让随处可见。当然,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其消费的繁荣也表现出一种喧闹。如日本的相扑、影视等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国际影响力大,日本国民和国外游客在参与和享受这些活动时,也表现得非常狂热。可以说,日本人是在该安静时严格自律,在该热闹时尽情投入这种静与闹的转换非常自然和有序。
我打算以后有机会要去日本继续学习,或者以后到日本工作,以为日本工资高福利好。
我在日本的这5天,住在学校附近的民居,那里的街道十分狭窄,根本比不上镇江,有的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过,所以有许多单行线,坡度还很大,上上下下。但在这里却没有上海那样堵车,车速还挺快。这就是因为日本人行车规矩,该加速时加速,应慢行时慢行,还不会乱停车堵塞要道。我认为“行人遵守交通秩序,执法者更应该起表率作用”,日本人就是这样做的。在大阪,我看到的是骑自行车巡逻的警察,在红灯前规规矩矩停下来。日本人一直认为遵守规定是天经地义的事,从小父母的教养灌输,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了。我在日本时看到了一些小事,但是给我很大的感触:无论什么时候堵车,即使中间没有隔离带,日本的驾车者也会选择耐心地排着长队,不会去借道超车。在一个设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即使当时一辆车都没有,还耐心地等待绿灯亮起才通过的,一定是日本人。而那里的汽车也是让行人先行的,这是文明社会不成文的规矩。
无论何时,只要去做同一件事情,日本人肯定会规规矩矩地排起队,绝不会有人上前插队,因为这样的做法只会令人不耻;乘上下滚轮电梯时,前面的人肯定都会靠左边站立,留出右侧供他人行走,绝不会并排站立,因为这是礼貌;交通拥堵时,看不到驾驶者抢道并线,或者按喇叭,因为这是公德;订好的约会,无论是政界要人社会名流,还是普通市民,肯定都会准时到达,不会迟到,因为他们不想浪费对方的时间。在公共场合,日本人会观察周围环境,不是仅仅想到自己,还会想到别人,不做妨碍别人只舒服了自己的事,那真是值得国人学习的地方。关爱他人,从小事做起。我感叹:一个注重社会公德的民族是值得尊敬的。日本是个沉淀下来的民族,他们对于工作专注的态度和待人友善的话语让我感动不已,从细微处考虑周到,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让我感动,一个不管有没有监控摄像头车和人都严谨遵守交通规则的民族,一个学生无时无地都在学习的民族,一个课余时间只讨论学习的民族,一个上课从来没人打瞌睡玩手机的民族,许多认真对待工作的人民和他们丰富的业余生活以及他们的养生之道让我感动,5天的时间短暂而美好,梦醒了,一切仿佛被时间抹去了痕迹,沉淀下来的只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再见。
此次参加“樱花科技计划”给我最深的启示,不仅在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在于良好社会秩序和市民素质的重要性。日本人处事的原则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对国民的素质教育值得我们借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并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做一个守时、守信、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有素质地新一代公民。
以下是我在赴日期间所拍摄的一些有意思的照片:
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一角古建筑
兼职招聘
第五篇:赴百层小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赴百层小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叶芳芳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奇怪,与百层小学失之交臂之后,本以为再没有任何机缘与它接触,所以这次被派遣去百层小学学习,是对我内心遗憾的一种补偿。怀着几许期盼,本着“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原则和虚心学习的心态,在校领导的带领下鲁贡小学一行老师驱车前往百层小学。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安全排查和工作细节
还未进入校园,便看到校门外一簇簇火红色的三叶梅,即刻对百层小学的校园环境有了美好的映像。然而来上下午学的孩子都被关在校门外,拥挤着堵在通往校园的路上,车子艰难地慢慢挤出了孩子堆驶进校园。心中一大疑问:为什么不让学生进入校园呢?待车子在校园内停稳,下车一看,心中便得出了答案——学校面积太过狭窄。百层小学的校长解释道:学生人数众多,而在这么窄的场地中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大。足可见他们学校对安全这一块的重视,每天课间都有执勤老师对学校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同时也做好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协调,当学生遇到意外时能及时就医。这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安全隐患要排查,同时也要做好意外发生时的准备和处理的方式,这很重要,学校的责任不止在安全教育,也在于能对意外事件作出有力的反应和及时的处理。
二、校本课程——民族文化传承
百层鲁贡都是以少数名族为主的乡镇,民族文化的痕迹还很清晰,保护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一项重要举措。在听取百层副校长的报告中,我感受到百层小学领导对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强烈,他们打算编一本传承民族文化的教材作为校本课程,以布衣文化中的蜡染和土布编织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为教学内容在学校里进行民族文化教学,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展,但这样毫不推卸地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让我感动。副校长一句“如果一个学生自己的文化精髓都遗忘的话,那么他学再多也只是个书呆子”搏得了在座老师的掌声,我也深受感染,我们需要这样的激励,需要这样的教育信念去发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生生不息,一直流传下去。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多元的奖励
百层小学的两栋教学楼不仅仅是教学楼而已,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班级的外墙上都有一面展现自己班级文化的画刊栏,给了孩子一个展现自己特长的平台,同时也让班与班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意向,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充分的带动了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给人一种兴兴向荣蓬勃健康的映像,也充分体现了小学教育的多元化,为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打好基础和提供条件。学校还组织各种比赛,如诗歌朗诵,绘画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各类活动,并颁发相应的奖励,鼓舞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素质教育理念,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目标。
四、公开课
听公开课是这次去学习的重要内容,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让我颇有感触。以前实习的时候我也上过公开课,虽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是心里总是犯嘀咕,总觉得自己是在表演,很费力气的去表演,根本不是真正的课堂。后来参加岗前培训才知道,教师的教学本身就具有表演性,无论你怎么去演,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通过你的表演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所以在课上,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动起来,让课文在老师的表演下变得生动形象。这次听课,这位语文老师的表演对课文的解读还是比较到位的,也让我了解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
五、评分评奖制度明确
一个学校班与班之间的评比是激励班级积极进取的契机,所以,完善的评比制度是保证公平公正的依据。百层小学采取的是少先队打分制度,对班级的课间操与教室卫生状况进行打分,记录扣分原因供班主任查看,最后综合评出优秀班级。这不仅保证班级成绩的公开公正,同时也是对班主任工作认真与否的一种监督和凭证,对教师的评奖也清晰明确,毫不含糊。
总之,这次到百层小学交流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只是一种对教育管理与教学方法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对教育的态度和信念的继承。走出去也要拿回来,学以致用才算是达到了这次去学习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吸取百层小学的教学优点,在不断的学习中使自己得到更大的进步。
201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