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8-24 18: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区)纪委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政策宣传、廉政教育和正风肃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社会关注度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情况较为突出。如何把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办活、成为有地域影响力的党政类专业网站值得我们深思。

一、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关注度较低。县(市、区)网站面向的受众群体基数较小,例如xx区总人口只有8万人左右,党员只有3000余人,受众基础的“先天不足”客观造成了网站的访问量小、点击率低。同时,纪检监察网属于业务性较强的网站,发布内容不同于地方新闻网及论坛的“包罗万象”,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访问热情,经常点击访问的往往就是纪检监察干部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二)网站内容更新较慢。县(市、区)纪检监察网大多处于维护不到位的状态,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有些地方的纪检监察网成了事实上的“僵尸网站”。同时,县(市、区)纪检监察信息量本来就小,部分收集到的新闻素材又不适合在纪检监察网上刊发,因此工作动态类信息量的不足是造成网站内容更新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三)人员力量不足。当前,各级纪委对网络宣传越来越重视,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部分,网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有的依靠组宣部,有的依靠办公室,人员力量有限,日常性工作又较多,容易导致网络宣传成为纪委廉政宣教整体工作中的“短板”。此外,网站维护具备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县(市、区)纪委都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加强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纪检监察系统内部要形成“全员办网”的统一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室、各纪工委监察分局都要支持和参与网站的建设,形成网宣工作合力。在加大对现有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充实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确保有人员有力量负责纪检监察网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纪检监察信息员的供稿积极性,既要对各单位供稿数量作硬性指标要求,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体系,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打造特色版块。打造信访举报版块。以xxxx举报网站联网运行为契机,进一步拓宽信访渠道,方便群众举报及反映问题,对群众关注的问题要积极回应,及时公开带有普遍性、苗头性问题的办理情况。打造权威快速的信息发布版块。强化第一时间、第一窗口权威发布本地重大纪检监察信息、违规违纪案件的通报和案件

受理情况等,提高反腐败工作的公开透明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打造提能增效的经验交流版块。采写具有亮点、热点的经验交流文章,供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加大资源共享。在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运营过程中,要与县(市、区)宣传部门探索建立纪检监察新闻素材互通机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资源,既要对其中的亮点信息及时转载选用,也要注重和其他媒体联合发布纪检监察信息及展示成果,要进一步增设各类党纪党规、政策文件、案例通报等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扩大纪检监察网站知晓度。

第二篇: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年03月13日 08:35

来源:陈仓区纪委

作者:任虎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中纪委提出的明确“两个责任”、落实“两个为主”和“三转”的新要求,陈仓区纪委解放思想、主动转变、聚力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清理议事机构,加大办案力量,重组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备,提高了履职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一、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难题

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受到限制。由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把握不准,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失位问题。一是越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由牵头部门承担完成的任务,纪委却主动或被动的承担,履行不该履行的职责。二是缺位问题,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组织与协调的关系理解不透,注重组织,忽视协调,导致有些工作该分解的没有及时分解,该督办的没有督办,在治本抓源头工作中形成责任虚化、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的局面。三是错位问题,一些地方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对部门各负其责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认识不清,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责的情况,分不清主次与责任,没有调动和发挥牵头部门的主体作用,往往是亲历亲为代替组织协调。四失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无果和问责追责不严等。

二是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日前,中纪委通报了四起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也折射出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程度不同存在一些问题。在目前“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会员卡腐败”等“四风”盛行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下,纪检监察干部也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律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三是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对一些国有企业调查情况来看,大多企业的纪检监察人员兼职过多,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少,业务知识欠缺,对纪检监察的业务不熟,工作能力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一些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不健全,正常工作难于开展。部分经营好的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办公设备陈旧老化配置低,困难企业就不用说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二、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认识,以改革的思路破解纪检监察工作难题,打好持久战。要深化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新要求、新部署的学习贯彻,力求学深、学透,以更好地掌握精髓、指导实践。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警醒起来,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二是聚力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打好攻坚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三转”要求聚焦执纪监督问责主业,整合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减少职能交叉、合理配置人员、加强监督和办案力量,探索新的派驻办法,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把不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或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责任部门,使纪检监察机关回归职能本位。坚持执好纪,切实加强对各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严打“老虎”,勤拍“苍蝇”,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震慑作用。坚持问好责,加强行政监督,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持把好关,深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三是转变方式,坚持抓早抓小盯关键,打好歼灭战。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善于抓住监督检查、案件查办、教育预防等纪检监察重点工作,从而带动全局工作推进,紧紧盯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盯住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的单位和干部。

四是提高能力,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省纪委“四个不准”“六个严禁”的要求,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调离,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切实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稳定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条件,以确保反腐倡廉各项政策落实。

第三篇:我区经济发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本文总结近两年全区经济发展成效,针对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瓶颈,提出对策建议。

一、全区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全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1.gdp两年增长超百亿。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17.97亿元,用短短

两年时间实现100亿元的增长量,2007年达到422.16亿元,年平均增长11.7%。而从200亿元到300亿元的增长则用了近4年时间。

2.财政收入两年增长超十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同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0.77亿元,同样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内攀升到2007年的20.61亿元,年平均增长17.4%。而从1亿元到10亿元的增长则用了长达16年时间。

(二)经济发展方式初步转变

1.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2005年的0.64:35.83:63.53调整为2007年的0.48:25.65:73.87。第一产业比重基本持平,第二产业下降10.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0.34个百分点。2007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9.9%。

2.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所占比重持续增长。2007年全区现代服务业、教育、科研、公共管理服务等累计实现增加值142.33亿元,同比增长18.9%,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33.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8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看,专业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成为两大主导服务行业并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两大行业营业收入累计占限额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的58.1%。其中:新迁入我区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近亿元,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闪创广告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东部公司、广州索迪斯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增长幅度分别达1.2倍、1.0倍、30.4%和22.4%。

3.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全区工业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持续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0.31亿元,比2005年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11.61亿元,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3.65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实现出口产品产值42.2亿元,增长37.0%。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区年产值超亿元的45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74.4亿元,拉动全区工业增长12.7个百分点。亿元企业中近半数企业增幅达两位数增长,其中年初新成立的中海(工业)广州有限公司年产值近5亿元,广东省万里马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广州五羊摩托有限公司、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增幅同比分别高达89.4%、83.7%、83.3%、79.5%和60.2%。

4.消费需求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坚持走扩大消费需求的路线取得良好效果,全区经济发展逐步由依靠投资拉动为主向依靠消费、投资协同拉动转变。2007年初,广百新一城、香格里拉大酒店陆续开业,填补区内无一家综合性大型购物商城、无一家五星级大酒店的空白。以销售奔驰、凌志、本田、丰田等中高档品牌汽车为主的广州中升凌志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广州市龙星行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广州合骏汽车贸易公司、广州华通丰田汽车服务公司陆续入驻我区,有力地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2007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4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住宿餐饮业实现餐饮收入36.7亿元,增长25.0%。2005年至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仅增长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幅度高于投资23.2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近两年来,在沥滘污水处理系统、南部供水工程、广州市饮用净水系统工程、广州新洲至化龙快速路、新滘路东中西段、科韵路延长线、生物岛—大学城隧道、仑头—生物岛隧道等项目的拉动下,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56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30.0%。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随着琶洲国际展览中心(一期)、香格里拉(琶洲)大酒店、中洲中心、保利国际广场等高档酒店、写字楼相继落成使用,琶洲区域经济气氛日渐浓郁,众多外商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2005年至2007年,全区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98个,合同利用外资总额5.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从业人员稳步增加

。2007年全区从业人员为35.84万人,比2005年增加3.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9万人,减少46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9.1%,比2005年提高6.1个百分点。

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18元,比2005年增长26.1%;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0123元,增长22.4%。

三是居民消费质量有所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916元,比2005年增长36.3%,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6.4%,比2005年下降5.4个百分点;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则提高5.5个百分点。

四是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加大。2007年全区参加养老、工伤、失业、基本医疗、住院医疗、生育等基本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54.19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48.9%;“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2.13万。2007年全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共有4723户、11211人,财政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3097万元,比2005年增长57.2%。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区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存在不少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第三产业总量偏低,优质高端商贸服务企业少

2007年我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11.86亿元,仅占广州的7.7%,相当于越秀区的27.5%、天河区的32.3%。其中传统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54.7%,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区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分支机构多,总部企业少,企业经营分散,缺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大多为批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服务业企业则无一家收入超10亿元。

(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我区仅有香格里拉(琶洲)大酒店、柏丽大酒店、新珠江大酒店三家4星级以上酒店,规模稍大的餐饮、休闲娱乐企业——绿茵阁咖啡厅和广州市金矿饮食娱乐有限公司年营业额均不足1亿元,唯一的综合性购物商场——广百新一城的年销售额不足2亿元,这些都不足以支撑全区143万常住人口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中心城区功能亟待提高

近年来,我区中心城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琵洲地区商档商务区已显雏形。但中部地区的简易厂房、仓库及专业批发市场占据大部分中心区域,并以临时搭建商铺为主,物业档次和周边的卫生、交通环境都与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形象极不协调,特别是瑞康路以西片区的简陋市场已成为安全消防隐患高、管理难度大的流动人员聚居区。此外,专业批发市场占地广,税收监管难度大,安全消防隐患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如不重视中部地区的规划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将影响我区今后发展和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善。

三、发展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区经济的现状来看,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认真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会展经济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档次。纵观全球,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有“两个70%”的现象,即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的70%,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70%。因此,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是我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我们面临良好的发展形势,在全市规划的四个重点建设区域中,与我区密切相关的就有三个: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琶洲地区、电视塔以南新中轴线地区、白鹅潭一河两岸文化旅游观光带。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三个重点区域的龙头作用,同时抓住“退二进三”、专业市场升级改造等机会,带动东、中、西部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发展高端商贸服务业,提升产业档次

一是打造琶洲现代商贸服务区。继续完善琶洲周边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高级商务写字楼、高级酒店建设,形成企业聚集效益。以香格里拉(琶洲)大酒店、中洲中心、保利国际广场、国际采购中心等为载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特设奖励等措施,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进驻。以会展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以会展服务、企业管理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广告策划设计、社会经济咨询、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法律服务等为主的现代商务服务业。

二是打造以新电视塔为中心的文化商业圈。积极配合推动广州新电视塔工程建设,引进《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等新闻出版、大型文化传播企业,增强文化、娱乐产业的整体实力。切实抓好联星文化星城建设,加强与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发展文化艺术创意、产品设计、动漫制作、数码娱乐等行业。

三是规划广州大道南为新型商务中心。近期广州市出台新增税收部分返还、办公房屋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吸引跨国企业总部,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总部企业落户广州。对广州大道南道路两旁要加强规划,建设商务写字楼、高档酒店、休闲娱乐中心,提高土地的投资收益率,控制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以现代化、国际化的优质商务办公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将广州大道南打造成为新型商务中心。

(二)大力发展中高档休闲娱乐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资源和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海珠特色的休闲娱乐经济。

一是以洲头咀、太古仓、大阪仓为中心发展滨水旅游娱乐业。建设太古仓航海博物馆、大阪仓文化娱乐体育休闲馆,发展文化艺术展览、体育产业和休闲娱乐服务业。在洲头咀地区引进高档商务酒店,建设休闲广场,发展高档餐饮、娱乐服务业。结合环岛路建设,推出环岛观光路线,打造滨江沿岸休闲旅游观光区。

二是积极发展商务休闲消费中心。在迁出厂房地块引进档次高、效益好的餐饮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综合娱乐中心等项目,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兴建体育场馆、休闲健身娱乐中心等,促进公益性和营利性文化体育业的发展。

三是推动发展岭南水乡生态旅游。加强对万亩果林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约经营,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及娱乐服务设施。开发具有浓郁岭南水乡文化古村落资源的小洲村、土华村、黄埔村、石基村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保护古建筑房屋传统风貌。通过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举办绘画培训、书画节、艺术创作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小洲打造成艺术设计、创作、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画家村”。

(三)统筹中部地区规划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据规划资料显示,瑞康路以东将建成以广州tit国际纺织城科贸园、广州长江(中国)轻纺城、广州国际轻纺城、广州纺织博览为中心的现代展贸型交易市场。这四大交易市场建筑面积将达200万平方米,容纳近1万户商铺,完全可以容纳现有整个中大布匹市场近5000户布匹销售商户,为重新规划、改造我区的中部地区提供可能。因此一方面要争取市规划建设的支持,结合路网建设,首先对瑞康路以西至东晓路片区的土地重新进行规划改造,规划建设商务写字楼、高档酒店、休闲娱乐中心、物流中心、大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在改造时兼顾多方利益,可通过政府招挂牌、给予村社资产参股或补偿物业等方式,转变村社用地性质,统一对外招商引资,提高物业档次和村社用地的使用效益,实现政府与村社双赢的局面。以此为契入点,推广至整个中部地区的改造和建设,完善中部地区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要引导现有经营户逐步迁入上述四大交易市场并实行规范化经营,推动经营户进行企业化登记注册,减少个体经营户难以监控的现象,取缔无牌无证照经营摊档,避免中大布匹市场持续无限扩张、无序化恶性竞争发展趋势。

(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发展自主技术和品牌。利用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知名高等学府、科研院所聚集新港西路的优势,以原五羊——本田(摩托)有限公司地块为中心,瑞康西路地块为基地,采取政府规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方式,建设以生物医药工程、网络数学技术、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利用今年所得税制改革后所有企业税赋一致的契机,扩大现在科技产业园区规模,引进市场竞争力强、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四篇: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___市2004年全年银行卡累计交易__万元,其中直接消费__万元,占__,如此低的刷卡消

费量,说明银行卡的使用率极低。那么,是民众不愿意用卡,还是受理环境不适应刷卡支付,是发卡行宣传不到位,还是商户不愿接受银行卡,银行卡今后如何发展,如何使民众认可使用银行卡,如何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资金流动监察,减少现钞流通,方便民众生活,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会,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___市银行卡受理环境概况

2002年对___市5家(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政储汇局)发卡行的受理系统、受理机具进行了统一标准改造,经当地人民银行组织的检查测试,各发卡行的发卡系统、受理系统、通讯网络以及受理机具的自动柜员机(ATM)和销售终端机(POS)完全符合、满足“银联”的统一标准要求,并经上级人民银行用异地银行卡对本地的终端机具ATM、POS机测试检查,全市5行(局)受理机具对外省他行(包括本地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发卡银行)的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以及上级中心城市发行的各类银行卡的各种交易品种(消费类、预授权类等)均交易成功,这标志着该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已满足全国跨行跨地区联网通用。

现发行的银行卡有:工商银行的牡丹卡、农业银行的金穗卡、中国银行的长城卡、建设银行的龙卡和邮政储汇局的绿卡等五类20余种,包括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特种纪念卡等带有“VISA、MasterCard”、“银联”标志的各类银行卡。以上银行卡均可在全市上述5家银行的终端受理机具上进行消费、预授权及相关业务的支付与转账,也可在全市的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消费场所(如:华林商厦、华宇超市、云岗宾馆、___宾馆、永和美食城、永和食府等)拥有POS机的特约商户用卡消费和在上述5家银行设在银行网点和高等院校、商厦的自助银行、自动提款机上进行转账、提现等业务,接受自助、无干扰、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二、银行卡现状分析

(一)银行卡发行逐年巨增,借记卡占主导地位。截止2004年12月底,全市共发行银行卡930,347张,比上年同期增加290,962张,同比增幅45.5。其中:信用卡54,375张,比上年同期减少4,088张,同比降幅7.0;借记卡875,972张,比上年同期增加295,050张,同比增幅50.79。综上分析,2004年该市银行卡的发卡有了较大的增幅,由于借记卡的用途的拓展和代理业务的增加,发卡量保持较大增幅;而信用卡由于受限范围大、办卡门槛高,群众暂时接受能力不强,导致发卡量下降。每家发卡行平均发行银行卡186,069.4张,其中:平均发行借记卡175,194.4张,平均发行信用卡10,875张。

(二)银行卡交易总额逐年增加,直接消费额偏低。全市2004年全年银行卡共交易2,604,47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36,527万元,增幅25.95。其中:直接消费27,4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6,389万元,增幅73.54,全年共交易8,826,273笔,平均每笔交易0.295万元。银行卡交易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9.5,刷卡直接消费只占全市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6。综合分析,2004年银行卡的交易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直接消费量也有了较大的增幅,但在社会消费比重中仍然很小。2004年全年,全市银行卡每卡平均交易2.8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3.23万元相比,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发卡量的增幅较交易量的增幅大的多;2004年直接消费额只占交易总额的1.06,每卡平均直接消费295.42元,与上年同期平均每卡直接消费1,624.58元相比只占其18.18,不足二成;2004年全年交易882.63万笔,平均每笔交易2,950.82元,全年平均每卡交易9.5笔,平均每笔直接消费2,070.34元。

(三)受理机具分布扩大,摆放较为集中。全市2004年底拥有ATM机74台,布放在74个地点,比上年同期新增加21台,增幅为39.62%,今年增幅较大,主要是发卡行市场竞争增强,农行一家新增装机20台,该行占全市ATM机拥有量的32.43,比上年同期增加19.22个百分点,银行卡受理市场份额加大;POS机2004年底拥有498台,比上年同期增加33台,增幅7.1%,摆放在427家特约商户中,特约商户比上年底减少25处,主要是各发卡行正在取消了压卡(即信用卡电话授权)商户,并对商

户进行清理。综上分析,每家特约商户平均摆放POS机1.16台,每家商户平均受理消费64.37万元,每台POS机平均受理消费55.19万元,每台POS机平均受理消费17,723.5笔。特别集中的是___华林商厦一家就摆放了全市5家发卡行的80台POS机,每台POS年平均交易8.75万元,一个收款柜台同时摆放着4家发卡行的POS机,POS机

利用率并不高,受理机具管理也比较混乱。

从下表中可看到各发卡行各项业务的比重,总体上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发卡、交易在全市比重较大,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受理机具在全市比重较大。

三、目前银行卡受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银联商务未进驻的城市,缺乏专业统一的协调、服务、管理组织机构,跨行交易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___市属“非中心城市”,目前山西银联商务还未进驻,全市5家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均不在本市,跨行交易清算由其上级行代理在中国银联总部或上级城市清算,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定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与各发卡行组建的市银联卡工作领导组只负责当地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初期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而对于跨行交易中出现的业务问题,如单边交易、错账回划、费用扣划等,当地银联卡领导组无法处理,而各发卡行只能向其上级行反映情况、追踪交易、查找原因,若查到跨行处理中其上级行也只能按查询系统规程等待查询结果,无法及时向客户给予满意答复。如在一次跨行交易时,出现单边交易,受理方认为交易成功,并打印出交易凭条,向发卡行申请清算,而发卡行未有交易记录,不能从持卡人账户中扣款,双方无法完成清算,但受理行已向商户垫付款项,无法及时入账,此时受理行与发卡行该由何方发起查询,追回货款,需要规范规程,明确责任。

(二)未形成商户银行卡受理培训制度,操作受理机具不够规范。

一些大的商户,拥有5家发卡行的受理机具,各家发卡行的受理机具生产厂家、产品型号不尽相同,受理业务种类也不同,显示界面不同,操作程序各不相同,还有就是商户收银员的调换等因素,使得商户收银工作在受理银行卡的操作中经常出现误操作,影响了受理的及时和通顺,给持卡人带来一定不便。商户急切要求制定统一的受理机具培训制度,提高收银员的操作技能,提高交易成功率。

(三)___市发卡行缺乏经常、有效的激励用卡宣传活动,民众刷卡消费意识不强。

___市已通过测试全面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所有终端机具已具备受理全国各地的银联卡,而发卡行进行经常、有效的宣传活动的不多,在特约商户甚至看不到受理银联卡的任何醒目标志,而作为实现“314目标”的___市,各发卡行未形成鼓励银联卡消费的激励活动机制(如有奖刷卡消费、在奖办卡、持卡人联谊活动等),在民众中知名度不高,民众拿到银联卡却不知其用意,只知道用来储蓄,有很大一部分的银联卡从未进行过消费,从而成为“零消费卡”,这说明,银行卡还没有完全成为居民的日常支付手段和支付工具,人们的思想意识还禁锢在老框框中,体现在选择支付方式时,现金消费的惯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要充分宣传银联卡在银联中的费用问题,按相关规定在ATM机上跨行提现每次只收2元,跨地区跨行交易另加收汇费;在POS机上无论是否跨行或跨地区都不向持卡人收费,这也是为了消除顾虑,鼓励刷卡消费。

(四)___市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卡受理市场中占绝对优势,其投入高,范围广,有比较多的特约商户和业务发展空间,但发卡行该项收益较少,配套成本过高,效益倒挂现象比较突出。

银行卡已实现联网通用,但在刷卡消费时常常会因机具故障、网路不畅等问题而无法完成交易,虽然各家都在极力改善通讯网络,修善终端设备,但这将增加发卡行的很大一笔开支。我国发卡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手续费和商户回佣,而国外发卡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贷记卡用户的透支利息。从营业收入看,发卡行因吸收存款获得的收入逐年减少,竞争的加剧使银行卡的年费及商户回佣也在不断下降,而个人透支利息收入又是一项空白,造成总收入增长缓慢。从营业成本上看,一方面我国大部分ATM、POS机主要芯片、技术支持系统需要引进,操作及维修人员需要培训;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卡普及程度还较低,大量的人员、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总成本居高不下。一台ATM机要二、三十万元,功能强的要四、五十万元,一台POS机三、四千元,功能多的近万元,而网络改造、租用也是一笔大的投资,因此发卡行对扩大受理商户与机具更新换代步伐不快,因硬件等方面形成的障碍也很突出。

(五)商户认为,现行的跨行交易手续费和特约商户扣拥率仍然偏高,在___市激烈竞争的低利市场中,更加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3月1日起调整现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办法和标准,不再规定超市、百货业1和宾馆、酒店业2的商户扣率标准,只规定发卡机构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的比例。发卡机构收益及银联网络服务费,在超市、加油、航空售票等类型的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0.35和0.05;在一般类型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0.7和0.1;在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1.4和0.2;在房地产、汽车销售类商户和批发类商户中,比照一般类型商户的标准收取,但发卡机构收益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40元和16元,银联网络服务费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5元和2元,同时放开收单机构的收费标准,对银行卡特约商家的手续费的构成是“发卡行收益+银联网络服务费+收单服务费”。而在一个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03.21亿元、卡均消费只有295元的___市,在同一商户,却有着不同的跨行交易手续费和特约商户扣拥率,商户不明白各行执行着不同费率,其成本计算方式是如何确定的,使银行卡产业的定价机制市场化表现突出,影响特约商户的发展和银行卡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其费率仍然偏高,银联的手续费是刷卡交易额的1%,而零售业的利润只不过是营业额的1%—6%,故银行业抽走了零售业本来就微薄的大部分利润。从金融法制的角度看,银行卡结算方式是现代化零售业必备的基础服务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刷卡手续费应当作为正常成本分摊到商家所有的营业成本中。

四、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建议

(一)政府重视,统一部署,加强监督,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建议成立以市政府牵头的___市银行卡产业发展领导组,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协调一致,严格监督,逐步推进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银行卡的受理环境,健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创造良好、规范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外部环境;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整合市场资源,营造安全、快捷、便利的银行卡受理环境;积极协调处理交易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与上级银行卡发展办公室和中国银联商务的联系,做好在当地设立中国银联商务分支机构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处理问题的时效,统一管理POS机,统一扣拥率,统一机具维护,统一商户培训,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协调组织各发卡行开展用卡激励活动,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造良好刷卡消费的氛围。

(二)更新观念,团结一致,大力培育和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促进持卡消费。整合现有银行卡市场资源,建立和改善统一的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拓展银行卡业务种类和特约商户,全面提升___市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的持卡、用卡、爱卡意识,增强民众的持卡消费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先进的生产力,为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服务。___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在产业结构转型,加大开发旅游产品,增大旅游产业在GDP中的份额中,政府部门更要充分认识银联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做大、做强旅游这个朝阳产业中,政府应抓紧出台相应的支持和保护银行卡受理环境的相关政策、地方法规,将银联卡作为政府部门、公务支付工具,推行应用公务卡,扩大公务卡的应用范围,加大支持银行卡的力度,对银联卡的受理环境进行强有力的改善,从根本上使银行卡得到全面发展。

(三)发卡行要与拓展消费信贷相结合发展贷记卡业务,促进银行卡健康发展。从发展趋势看,真正意义的贷记卡是银行卡发展的主流。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国家已大幅度放宽了对透支额度的限制,个人卡单卡单笔透支额度放宽到2万元,透支余额限制放宽到5万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60天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待遇等相关具体措施,这就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从借记卡向真正贷记卡的转变。当然,加强风险管理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建设也是银行卡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监测和化解机制,需要健全完善的透支管理、风险准备金、保险和担保等相关制度,严格规范开卡、信用监控、授权、柜面服务、客户服务等操作流程,确保POS网络、ATM网络、特约商户受理网络、受理行处理网络等作业环节的高效畅通。增强银行卡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才能保证业务稳健高速发展。

(四)拓展银行卡电子支付工具的品种,促进支付手段进一步提高。我国网民目前超过1亿,互联网的逐步整合将进一步促进网上支付的蓬勃发展。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5亿,庞大的潜在用户诱惑着银行、电信运营商和商家在手机支付上不断探索新的实现模式,目前一些城市已在试点和推广手机银行卡支付。支付终端的多功能化和终端形式的多样化,随着通讯技术的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延伸。

第五篇: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2007-7-28责任编辑:

一、我市城镇化现状和特点

撤县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市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南城和开发区的开发力度加大,旧城改造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扩大了城市规模,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市镇建设力度加大,面貌焕然一新。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长荆铁路的贯通、融入武汉市城市圈战略的提出,城镇化建设赶上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全市人口60万,中心城区人口达到了10万。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中心,优化了资源配置,营造了二、三产业良好发展环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我市城镇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全省相比差距较大,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目前,我市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建市之初,城市的发展集中在老城区,附寄老市委和市政府而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资源的利用率低,转化成本高。以月圆商住小区为依托,南区逐渐成为全市的中枢,形成了环绕应城广场为核心的政治、人文中心。其发展速度和规划效果在孝感市内首屈一指。

(二)建成规模小。我市的城镇化规模小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集中型城镇,只是有了块状城镇、带状城镇、指状城镇、有绿带隔离的组团式城镇的雏形,新老城区的交接和城市功能的区域划分尚不明显,或者说规划滞后、建设乏力。

(三)支撑力量弱。经济指数始终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指标,脱离经济的迅猛发展谈城镇化建设无异于痴人说梦。我市的本土企业或者说资源型产业并无强大优势,大型的集约型的企业群根本没有形成萌芽之势,对引进企业缺乏长远谋划,反而使得一批优秀的土地资源以及人文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掘,更重要的是对本市的财力积累功劳不大,份额不多。

二、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我市现有建制镇16个,从人口来看,只有城区达10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

贸性城镇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我市大部分村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我市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三、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文明向广大农村的蔓延将是不可阻挡的。同时,城市是由“城”和“市”组成的。所谓“城”主要是由道路、交通、楼宇、建筑、空气、绿地、水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所谓“市”则是由商业、餐饮、旅游、金融、服务等行业市景所组成。由此可见,城镇是经济文化的载体,城镇化过程就是聚集生产要素、繁荣和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镇化建设,早在2000年6月13日就发出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又进一步要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市人均耕地仅0.7亩,低于全省人均耕地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逐年下降。人均耕地有限、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出现了“小空

间,大人口”的经济格局。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据测算,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00万以上。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市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抓好城镇区域规划,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我们要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一镇(乡)一品的经济结构是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根据文化含量,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结合我市实际,要围绕“三线一环”加快重点城镇建设步伐。一是汤池建设。要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汤池优势,力求精美,面向未来,拉大城市框架,力争汤池将来与中心城区对接,建成中等城市规模。二是中心城区建设。中心城区建设要摒弃继续南移的规划思路,条出长荆铁路的锁喉限制,把眼光向西部拓展,将富水河作为将来城市的贯穿动脉,提升城市的品位。从方位上看,东部并进东马坊,北部圈入短港,西部挺进汤池,如此搭的是大城市的框架,用的中等城市的步伐,规划必须先行。三是工业园建设。今后南区以工业为主导,通过长江埠为核心进行辐射,把此区域沿铁路和高速向西与城市延展并进,使之成为今后应城市最大的造血带和供血区。各干线公路沿线集镇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加快开发建设,尽快成为各自的区域中心,达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文明卫生、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要求。

(三)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我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二是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

设城镇,强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不断拉大集镇框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民。要学习和借鉴广东中山市“市场筹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的经验,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投资者真正得到实惠,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四)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既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坚决防止城镇“空心化”。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一般说来,工业文明是城镇文明的象征,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城镇文明。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首先要加速工业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年来劳务输出成果,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我市国有工业十分脆弱,乡镇企业在城镇经济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对城镇建设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现有乡镇企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在未来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是主体。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着眼长远,大力发展服务业。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要提升餐饮、住宿和批零商业等传统服务业,要加快发展交通、通讯、科技、文化、金融、保险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让城乡居民同享现代文明成果,在提高城镇经济水平的同时,逐步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五)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越好,同时,要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市人均耕

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下载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市、区)纪检监察网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内容提要】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实现全面化。一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全面掌握干部在思想、工......

    国企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国企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监察部门,在党风廉政工作的建设中同样十分重要,通过纪检监察工作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不......

    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本文在研究中以纪检监察工作为核心,从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度,发......

    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体上看,我区学前教育工作仍是各学段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缺乏发展规划,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

    思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思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和党风建设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有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以下一些思想和作风方面的......

    2020脱贫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脱贫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过程中存在不够精准现象。由于信息不共享的原因,造成县域内无法核实个人在外县市的所需信息,导致在精......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巩固城市建设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县以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重点,以“整脏治乱”工作为切入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