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凝心聚力创大业矢志建设新农村
八里沟村位于莱芜市西南部,距镇驻地4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713户,2479口人,党员67名。耕地面积2014亩,人均0.8亩。八里沟村素有煤炭、建材之乡的美誉,村内驻地企业5家,集体企业2家,各类商店、餐饮服务等工商业户25家,拥有机动车辆300余台。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8万元,人均纯收入4835元。我们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群众最需要的事做起,以村庄改造,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按照规划,真抓实干,不到两年的时间,一举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喝水难、上学难和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八里沟村,房成排、街成行、树成荫、花成簇,老百姓高兴地说“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新农村建设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现将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以村庄改造为突破口,打造现代化村庄,努力实现村容整洁要求。
我们八里沟村是一个古老的以产煤闻名的村庄。村南是山岭,村内地势也沟沟坎坎、七高八低。并且,村内乱搭、乱建情况严重,黄黏土的道路凹凸不平,一到下雨天,人、车进不来、出不去,自古就有的集贸市场也因路难走,人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群众致富。我们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决心大搞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落后的面貌,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制定了具体方案,并以致全体村民一封信的形式向村民说明了村庄规划的设想和具体操作步骤,向全体村民征求意见,同时召开村民大会,让全体村民共同讨论,对于群众的疑问,村两委积极向村民做出解释,并让部分村民和两委干部到外地参观,通过不断探讨,全体村民统一了认识,形成了村庄改造的合力。
为打好村庄建设这一仗,八里沟村专门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两委干部为成员的村庄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把村庄规划建设列入村干部的的年度创业承诺目标。我们深知:群众是村庄建设的中坚力量,没有群众的支持,工作很难开展。为此,我们村两委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搞强制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通街工作中,有一部分民宅直接影响工程进展,需拆迁30多户,200余间房屋,我们村干部分组进行做工作,群众表现出了很高的姿态,自觉服从大局,仅仅5天,拆迁工作就全部完成。特别是主干路修通后,群众更是热情高涨,主动要求接着修5米宽的标准街。我们两委经过研究,决定趁热打铁,迅速拿出意见“干”,并制定了优惠措施来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去年以来,我们已累计投资400余万元,实施了五项工程。一是道路工程,投资178万元,搬运土石20万方,规划建设了三纵两横8公里的主干路;开通了宽20米、长552米的东西街和599米长的南北街;硬化5米宽的标准街75条,7000米;垒砌沿路边沟、水沟60多条,13000余米。全村规划道路硬化率达到95%。二是绿化工程,投资10余万元,栽植大叶女贞、百日红、国槐、刺柏、冬青、塔松等各种苗木2万多株。三是亮化工程,投资6万元,在主干道两旁安装路灯116盏。四是自来水工程,投资16万元,对原自来水管道进行了重新疏通安装,埋设管道6000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8%。五是村小学教学楼改造工程,投资135万元,在村南新建高标准四层教学楼一座,将投入使用。
二、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实施“四项”工程,着力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保持村容整洁,推进乡风文明、更依靠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譬如,虽然村庄改造提升了村里的硬件档次,但并不等于提升了村民的文明道德水平,如果村民仍然坚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乱扔垃圾、乱堆乱建,村庄的面貌回很快恢复到往日的杂乱。两委干部认识到,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引导农民,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为此,党支部、村委会主要实施了“四项”工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五个一”工程。以村庄规划改造和村容村貌的养护、美化为契机,结合全区正在开展的农村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建设,村里率先建起了容小康书屋,家政档案室、村史展室为一体的村文化大院,以及科技示范基地和文明街。并健全管理制度,赋予实实在在的内容,不但建好,重要的在于管好、用好。如对村中大路上的路灯,派专人管理,定时停灯、送电。并与村民签订了清洁卫生、管理好各户门前花卉合同,成立了护路清洁专业队,由村委统一支付工资。并通过宣传灯箱、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文明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营造了讲文明、爱文明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村民文明道德素质的提高;二是培训工程。结合先进性教育,利用远程教育、成人技术学校、小康书屋、科技示范基地,由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学政策,学法律、法规,学科技知识,不但使群众提高了思想觉悟,而且每名农民掌握1-2门专业技术,今年有19个原来游手好闲、爱闹事的青年,通过学习驾驶技术,新买了汽车、拖拉机等从事运输业,全村农民正朝着有理想、讲道德、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现代化农民转化;三是精神文明活动创建工程。主要是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里充分利用“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妇联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等组织村民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以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扶贫助弱、计划生育、移风易俗为内容,开展“五好家庭”、“双文明户”、“十佳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XX年,八里沟村共评出各类先进96户,227人,该村也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为进一步激发全村群众艰苦创业的干劲,投资18万元,新建2座“开拓创业坊”,并邀请河南豫剧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戏剧演出,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全村精神风貌的提高;四是道德评议工程。村里民主推选了12名德高望重、公道正派、善于说理、素质较高的村民组成“道德评议会”,解决一些“法律管不着、行政管不好”不孝敬老人、家庭纠纷等道德问题,对各类矛盾做到抓早、抓小,超前预防,减少了纠纷,排除了大量信访隐患,维护了全村稳定。通过实施以上四项工程,使全村形成了农民群众顺心,干部工作顺手,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以村干部的实际行动,凝聚全体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
新农村建设是全体村民大家的事,需要全体村民齐参与,共努力,更需要两委干部带头人团结拼搏,勇于肩挑重担,发挥带头人作用。有人说,八里沟村在两年的时间里干了20年的工作。是什么催生了这样的奇迹?主要是村两委一班人一心为民谋利益,严格要求树形象,带头实干赢民心,带动起了全村老少爷们的建设积极性起了关键作用。
首先是严于律己树形象。新班子上任以前,班子涣散,工作难干,人心难拢,村民纠纷、上访不断,处于无政府状态,李清林顶着压力,临危授命,被党员推选为支部书记后,从班子自身建设入手,针对以前村里家族派系斗争和“窝里斗”等现实问题,集中精力,化解矛盾,完善制度,规范言行,认真坚持“四民主一公开”和村务管理制度。特别是严于律己,从小事着手,制定了日常工作管理制度,要求工作日内禁止饮酒,不得随便到村民家中吃饭,对群众敏感的财务问题做到严格把关,对每张票据必须由村主要领导、民主理财小组代表、党员议事会代表和村民代表签字才能入账,使村财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正是村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素质不断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在村民中树立起了新形象,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是带头实干,凝聚民心。八里沟村杂乱的村状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不但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由于工程大,投资大,牵扯的面广,工程难度可想而知。连村路建设和村内“三纵两横”大街,投资202.4万元,除上级补助96.8万元外,动用机械落土拿方,房屋拆迁,路基建设村需投资105.6万元,另外,500多户村民门前的75条胡同,共7000多米标准街和14000米的边沟垒砌,投资250万元,村级总投资需355.6万元。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村两委班子没有被困难吓倒,横下了一个心思:只要是为民谋利益的事,困难再大也得干,而且在干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群众,调动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在村庄改造过程中,村两委干部既当指挥员,更当战斗员,天天靠在工地上,从早上五六点钟一直干到晚上八点。一次电路维修,为赶进度,两委成员接连奋战了4个通宵。有一次,刚刚浇筑完路面,下起了大雨,为保护好路面,两委成员在大雨中拼搏了三个小时。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广大村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制定了各户门前胡同硬化方案,各户门前平均长16米,宽5米的标准街,地瓜石铺设,沙子、石子、人工和两边排水沟垒砌,由村民负责,村里统一标准,验收合格后,每户补助13袋水泥,统一硬化。村民自己定的方案,主动干,由原来看着村干部干到促着村干部干,有的自己人手不够,为赶在封冬之前硬化完,请亲戚帮忙,每条胡同施工期间,村民们自觉组织,争先恐后都怕干慢了,影响统一硬化施工。往往是一条十几户的“胡同”几十人在干活,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全村所有的标准街,即老百姓所讲的“胡同”75条,7000米及两边排水边沟全部硬化完成,每户物料和人工费用平均3000元左右,没有一户村民埋怨投资大的,也没有一户村民提意见的,相反,村民不但因自己的居住环境彻底改善上档次而高兴,而且看到周围邻村群众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目光而自豪。
一个干事创业的班子,不仅带领广大群众创造出了八里沟村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唤回了广大村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XX年,村两委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绘就了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计划总投资300多万元,实施第二轮的村庄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计划新修防渗渠1.3万米;新修村西长55米,宽5米,高3米的大桥一座;在村后新建大型农贸市场一处;复垦村西砖厂80亩;拆迁房屋300间,新修公路3条,3公里;修建老年活动中心一处;村内修中心变压室一座,并完成新学校配套搬迁。目前,文化广场已基本完成,老年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中。拆迁房屋48家、288间,新安装路灯20盏,准备新上企业4家(粉末厂、炭化硅厂、砖厂、铸造厂),现正在洽谈中。
第二篇:**党支部“基层党建”典型材料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堡垒
——竹园村党总支“基层党建红旗村”创建典型材料
近年来,竹园村党总支以“创先争优”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
一、基本情况
竹园村辖9个自然村,904户3789人,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9个,党员123人,男党员98人,女党员25人,60岁以上党员44人,外出务工党员37人。长期以来,该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争创红旗村党支部为目标,强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促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中组部评为“先进党(总)支部”,国家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国家计生委“计生先进单位”;省委宣传部评为“省级文明村”;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镇”;所辖四个村组也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敬老先进村”、“一村一品先进村委会”,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总支,乡镇级先进党总支、支部等。
二、党建工作基本成效
(一)抓好班子建设,筑牢堡垒聚人心。该村建立健全了党组织生活、党员议事、民主评议等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并统一规范上墙。形成制度,各支部每个月一至九日召开支部会,学党章、党规,讨论重大事项,民主评议低保、烤烟合同分配、产业结构调整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事项。总支每季度召开总支大会,坚持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向党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党员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整改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并建立了公开栏,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情况,真正做到“五好五规范”,强化党员的日常管理,采用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活跃党员生活。深入开展党员承诺制、为民服务代理制、党员帮扶、设岗定责活动,积极拓展活动内容,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战斗核心作用。村党总支立足实际开展“双培双带”活动,突出典型教育树标杆,力争使每个党员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党员帮扶制度得到发展,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总支在群众间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对全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实行承诺事项并将承诺事项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年初督查初评,年底对办结情况进行考核,全面提高了全体党员对党务、政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班子带动支部建设的全面发展。首先选准配强了村级班子成员;其次是通过学习,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
(三)守制度严纪律,持续抓紧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一章程”“两准则”“四条例”,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深抓实做、防微杜渐,坚决查处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村霸”、“四类村官”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村委会和谐稳定。着力提高督查实效,常态化开展以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为重点的监督检查。实行承诺事项并将承诺事项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年初督查初评,年底对办结情况进行考核,全面提高了全体党员对党务、政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推进改革与防范腐败结合起来,健全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大监督执纪力度,班子成员届期内无违法违纪行为,不断推动基层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四)办实事树典型,追求群众好口碑。竹园村党总支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为民办实事。几年来,结合扶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村党总支一班人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了对全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投入资金530余万元,先后新建村医务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营村大营景村融合示范村(建有休闲广场、鱼塘、塘内种有荷花,种有各色鲜花)、杜迤泽美丽乡村示范村;二是投入资金280余万元,实施杜迤泽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新修了4.6千米河堤,保护了近2000亩面积的水田;三是投资67万余元,铺设竹园、大营、小营、格里达、迤堵、水凹等村小组人饮管道9千米;四是投资5万元,对辖区内河道进行清淤;五是投资43.36万元进行了村委会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及7个村小组路灯安装;六是投资146万元,硬化8个自然村道路6.1公里,其中村民投工投劳900余人(次)参与村内道路硬化;投资48.9万元完成竹园小学通校道路硬化工作;七是投资14万元修缮了六谷村民活动室;投资25余万元打造水凹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八是投资10余万元进行了竹园、迤堵、大营三个自然村美化、亮化、硬化工程;投资30余万元打造杜迤泽景村融合示范村;投资10余万元建成九个自然村文明实践活动点。如今,全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新风尚、新气象在全村越来越普遍起来。
中共曲靖市马龙区纳章镇竹园村总支委员会
2020年2月24日
第三篇:中心街街道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中心街街道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中心街街道党委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安排部署,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从强化街道党委的“主角”作用、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队伍活力等方面推动了街道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基本情况
中心街街道党委共有14个党支部,其中有8个社区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2个双管部门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2个“两新” 组织党支部。通过2011年的社区“两委”换届,顺利选出了“两委”班子成员,班子运行良好,具有团结精神,拼搏精神,各社区成员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具有了梯队性。党员队伍建设形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性别比例。各社区建立了群团组织及具有各自特色的自治组织。社区干部由街道统一管理,按时统一发放工资,让社区干部没有后顾之忧,把精力放到了干事创业上来。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实际人数为30名,其中有22名社区党支部委员交叉任职进入居委会班子,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5%,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88%;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3岁,其中支部书记、主任平均年龄41.2岁;36岁以下的社区书记2人,36岁以下的社区“两委”干部5人。居委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居委成员中党员数26名,占到总数的88%;有29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到总数的96%。
二、经验做法
一是大力创先争优,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
我们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提升基层党建的有力抓手,通过开展党员承诺、“双带双提”、“党员结对帮扶”和“党员先锋岗” 1
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委管党意识,提升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服务能力。十分注重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大力开展“培塑工程”,针对党员干部的发展、服务、理论、实践等综合素质,对街居干部进行轮训,强练内功,树立典型,锻炼队伍,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我们还在社区创新实施了社区书记选拔任用模式,实行公开报名、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研究公示,最后确定人选,增强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和待遇水平,社区书记工资平均在1462元,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平均在1015元,大大激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党建阵地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街道党校、社区党员活动室阵地,去年街道、社区投入党建基础设施经费达到1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组织活动场所。
二是着眼风清气正,圆满换届为党建工作打基础、筑平台。此次各级党委集中换届,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气象,我们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严肃换届纪律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锻炼和考验。在换届期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接受教育,传达文件、领会精神、把握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大局观念、组织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历练。组织全体科级干部参加了“换届我承诺”活动,通过谈心谈话,广泛交流思想,畅通了信访举报渠道,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网站,多方位、多渠道保证换届工作的良好氛围。换届圆满成功,提升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为基层党建工作打牢基础,筑好平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是积极打造亮点,创新举措激发党建工作新活力、新生机。健全完善了咨政咨情制度,探索了党内民主带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形式,打造了阳光党务、阳光政务、阳光决策、阳光行政、阳光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街道社区”。咨政员提出意见建议37条,咨情员反映社情民意9项、330条,涉及社区治安整治、计划生育维权、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切实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促进了科学发展。咨政咨情制度被评为
“全国基层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和枣庄组工优秀创新成果奖。为进一步约束机关人员行为,提升工作效率,激发创业热情,街道党委在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中大力实施“绩效时”考评制度,改变以往只注重年终考评的单一模式,对工作人员所在岗位的德能勤绩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实行“双评双考四挂钩”,“双评”真正能够评的实,“双考”真正能够考得准,“四挂钩”,真正能够发挥实效。通过制度的实施,切实把机关干部培养成为品德好、才能好、业绩好、形象好、作风好的“五好”干部,增强了党员干部队伍履职的责任感,强化了服务服从意识。这两项创新为街道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开展主题活动,庆祝党的节日,提升党组织的亲和力、生命力。
为了庆祝建党九十华诞,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学党史、增党性、当先锋的积极性,街道集中开展以“进社区、访民情、听民声、暖民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把庆祝党的生日活动落实到位居民办好事、解难事上来。为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广大机关和社区人员,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发展、稳定、民生等问题,深入社区,体察民情,深入居民,了解心声,特别是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低保、棚户区改造、子女入学、医疗等8项事关民生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走访,我们共发放“民心联系卡”800份,发放调研问卷320张,征询意见260条,与困难群众实行结对帮扶60对,通过这项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得到锻炼,增当先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组织的亲和力、生命力。
五是创新完善机制,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有特色、上水平。三角花园商务商贸中心区,共有流动党员27 名。街道党委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核实基础信息做到“五清楚”、“四明白”,积极开展对困难党员帮扶救助,使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流
动党员之家”。涌现出了象焦爱华、孙启胜等一大批党员经营户和党员示范户。不断加强与工商、公安、计生、劳动等多个部门协调力度,积极为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龙头”工程,街道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党员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党建创新意识不强,社会党员和部分社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街道党委有信心在今后工作中,以更加创新求实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探索街道社区党建的新路子。一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涉及城市转型、“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示范岗,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完善社区干部的管理、监督、培养机制,提升社区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提升社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三是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基层党建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书记项目”,作为检验解放思想成果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集中体现,在棚户区改造、维护社会稳定等具体工作中,铸品牌,创特色,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心街街道党委
二0一二年六月
第四篇: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今年,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要求,以及县委提出的党建五大工程建设,我切实履行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团结镇党委一班人,以党委工作统领全镇所有工作,立足镇情,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各项措施,不断改进党建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就三井镇党建工作做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健全制度,增强党建工作合力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是党建创先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落实责任制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关键。在具体抓党建工作中,我作为“第一责任人”,年初就召开班子会议深入分析研讨,将基层党建作为工作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镇党委首先把党建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详细的《党建目标责任书》,并就党建工作履行情况做出公开承诺,广泛接受监督。一是完善两个例会制度,即基层党建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好举措;基层党建协调会制度,每季召开一次,每次会议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并明确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二是建立领导包村制度。针对各村具体情况,制定了《包村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要求包村领导定期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各村理清工作
思路,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三是下派党建指导员。各支部都有一名党委委员作为党建指导员,积极参与村级组织建设,协助村党支部建立完善和落实村级各项规章制度,推进“一制三化”运行机制,指导村支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健全规范党组织生活。是健全镇村干部及村活动室党员考核制度。
二、围绕目标,夯实党建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我镇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过硬的党委班子是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所以,我坚持把党委班子自身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今年我镇在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中制定了三井镇“三三”工作法通过制定三项制度、开展三项教育(三项制度:作风转变制度、规范运行制度、干部管理制度,三项教育: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经常性教育)来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总体素质。每年召开一次全镇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村支书和主任参加的干部培训会,同时组织了15名村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开拓视眼、增
长见识。
2、坚持上挂锻炼干部和下派一线干部相结合的方式锻炼干部。我们选拨3名优秀村干部到镇挂职锻炼;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同时我镇也下派年轻干部放到村里进行锻炼;为基层组织增添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动力。
3、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积极尝试发展党员“四双”制度发展党员。今年上半年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名。
4、抓好党员示范带创活动。真正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我镇突出“真、抓、实、干”,力求把创先争优活动抓实抓细抓好。通过强化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显现。不论在项目推进中,还是在产业发展上,都活跃着广大党员的身影,他们成为了服务帮助群众、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坚强力量。在这期间,我镇涌现出一大批先锋模范,例如三井村党员、三井镇万源装卸队负责人王福堂自已出资5000元为张义庄村解决吃水问题;返乡大学生党员刘海涛组织10名村民投资200万元在宋家寨村建立起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厂。
5.抓好“双联双促”帮扶制度。
“双联”一是指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重点企业和一个村级党组织,工作责任到人、具体到事。二是每位镇党员干部联系1—2名贫困党员或群众。
“双促”一是促使重点企业尽快建成投产,生产效益。村级
党组织尽快晋位达标。二是促使贫困党员或群众尽快致富、使他们主动向党组织、村集体靠拢、凝聚人心。
6、着力抓好阵地建设,晋位升级和创新达标工作。
今年投资6万元,建起了高标准镇党务工作室,投资15万余元对全镇15个村的党员活动室进行了维修并配备了办公设备。对所有村进行了有效管理和使用,发挥了“一块阵地、四个中心” 的服务作用。
对全镇15个村党支部进行了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对“好”的2个支部进行巩固提高;对“较好”和“一般”的11个支部经过努力有所推动;对“较差”的2个支部进行了整改落实,通过努力实现位员提升,转化率达到100%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党员和干部培训形式较单一;
二是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与加快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三是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完全适应;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五是经费不足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正确把握和处理加快发展与确保质量的关系,改进培育、发展和入党后的教育
3、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4、进一步在全镇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5、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时改善民生、富民惠民的工作落到实处,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6、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在重大节假日和“十八大”期间,对重点人员实行“五包一”教育,确保“三个不发生”(不发生大规模集体进京、赴省、市和到县上访、不发生极端恶性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第五篇:基层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
xx县西湖乡地处城乡结合部,全乡总面积4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总人口13540人。乡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49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612名。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23元。近年来,西湖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举旗帜、亮明灯”先进性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路上的一面旗。
一、准确把握乡情,寻求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农民增收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西湖乡党委立足本乡实际,针对产业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不高,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通过采取沉下去调查研究把握乡情,邀请专家学者请进来讲发展形势,组织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走出去参观学习,纵向看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成果,横向与周边乡镇比发展态势等措施,跳出本乡看发展,搅活党员干部思想。利用城郊优势,重新审视定位,确定了依托“区居城郊、交通便利、信息通达、资源富集”的四大优势,“建设瓜州果蔬基地、服务县城前沿高地、城乡统筹先行阵地、移民致富示范之地”的发展思路,制定了5年内,形成具有现代城郊特色的工农业产业体系,在全县率先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发展目标。
二、搭建实践载体,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西湖乡党委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优势,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举旗帜,亮明灯”先进性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实践载体,让党组织和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凸显出来。健全完善领导包抓责任机制,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抓一个村、抓建一个特色示范村、完成一项重点项目、联系帮扶5个困难户,形成了乡、村、组三级齐抓共推的整体合力;
注重加强村级班子班子建设,将政治文化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和带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
制定村组干部管理办法,对村干部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发放、评优树模相挂钩;
为全乡31名离任村干部办理了生活补助;
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先后筹资140多万元新建6个村级活动场所,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建立农民党员致富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和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有机结合,用致富、带富能力考核评价党员,通过年初自报共议制定致富计划,年中根据实际充实完善致富计划,年末结合党员评议考核计划的完成情况,定期开展党性分析,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立足城郊优势,号召党小组或党员牵头创办蜜瓜、葡萄、大枣等8个专业协会,共培养出105个产业致富带头人。在党员、协会和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建成了以中沟村为中心、城北、北沟村为两翼的日光温室、大田蔬菜、观光农业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120亩,经济果园5860亩,优质大枣种植面积达到1560亩,农家乐餐饮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1%,全乡党员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了7153元,超出全乡平均水平230元。
三、优化软硬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西湖乡党委把优化硬环境和软环境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来抓。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重点产业的培育力度。共筹资近20万元对落实葡萄、蜜瓜、温室、养殖等产业带头人给与资金补助,促进了重点产业的发展,全乡蜜瓜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种植酿酒葡萄5130亩,鲜食葡萄580亩,建成了西湖万亩蜜瓜示范村、向阳千亩蜜瓜示范点,蜜瓜被国家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建成“1245”设施养殖示范点7处,新建高标准养殖圈舍430座。二是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投资408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000亩,衬砌渠道35公里,营造防风林带11条39.5公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三是选派科技特派员,推行技术人员定村包组制度,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科技助农增收的目的;
四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共投资2308万元,建成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91套、新建抗震安居房149套,完成村组油路铺筑12条、32.5公里,对新建的移民安置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物资等方面进行扶持,将安康村342户、1650名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新建了学校、村级卫生所,实施了人饮改造工程,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五是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积极给与政策倾斜,把服务城市的产业逐步延伸,依托城郊做大做强商贸物流、餐饮、旅游、运输等行业,把土地经营权集中向能人、种养大户或龙头企业流转,全乡民营企业和各类工商业户达到634户,从业人员达到1732人,营业收入达到2.2亿元;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乡累计培训劳动力3305人次,技能培训412人次,输转劳动力3024人次,就地转移2184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00万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今的西湖,党群干部群关系日益和谐,群众增收致富后劲十足。广大党员群众正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以十足的干劲,百倍的信心,描绘着经济发展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