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不断创新,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就如何加强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社区党建创新,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山东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郁立强。
为有效解决社区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破解社区和区域党建条块分割体制下的属地管理难题,右江区立足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龙景街道七塘社区、百城街道文明社区和东笋社区为试点开展“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深化管理服务,积极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使社区党建活动由相对独立向融合互助型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的“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社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成立联合党委,选准社区党建工作切入点,打破社区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
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驻社区部分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区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一般为15~1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5人,通过召开全社区(包括驻社区单位)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联合党委的主要职责是讨论和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等重大问题,领导和组织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联合党委直接受街道党工委管辖,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联合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驻区单位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即既归联合党委管理又属本系统单位上级党组织管理。驻区单位党员也实行双重管理,既归联合党委直接管理,也归所属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管理。联合党委班子成员由街道党工委行文任命,从而初步构建起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联合党委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为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局面的形成,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顺利推进夯实了组织基础。社区联合党委的成立,使辖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由配角变为主角,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社
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推进资源共享,筑牢社区党建工作支撑点,改变社区“单兵作战”的运行模式
紧紧围绕“发展共推、文明共创、事务共管”三大目标和原则,在试点社区搭建三大平台,探索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新机制。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基本立足点,整合原来社区“两委”办事窗口和驻区单位部分服务窗口及人员,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了民政、党务、卫生、计生、居家养老、就业援助、法律诉求与调处、民情专递7个服务窗口,运用居家养老“一键通”、电子警务监控等服务手段,搭建了社区事务共管的有效平台。二是搭建结对共建平台。充分发挥联合党委协调作用,组织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织驻社区单位党员与社区居民党员进行联动联创。各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子后,积极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联建联创活动。三是搭建共驻共建平台。社区联合党委在各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搭建了服务居民生产生活的载体平台。
三、发挥党员作用,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结合点,转变社区“单一封闭”的活动方式
为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8小时内外”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试点社区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一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联合党委在建立社区居民档案,发掘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等情况,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划分党员责任区。东笋社区联合党委还从驻区单位中聘请了15名“社情民意专递员”,建立完善了联合党委与居民群众之间对称互通的信息渠道。二是开展“社区主题活动日”。在深入开展“双带双促”(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促进自我管理;党员带动群众,促进自我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日”活动。三是通过爱心储蓄银行存储爱心。依托“志愿者服务站”设立爱心储蓄银行,以“志愿服务时间”为主要经营业务。以家庭为单位,凡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都可以到“银行”“开户”,领取“爱心储蓄存折”。从而在自己有需求时,也可获得通过接受他人的免费服务来支取一定服务时长的权益,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对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实行“星级制”管理,银行式储备,切实提高了志愿服务实效。
四、实施网格管理,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着力点,消除社区管理服务的“空白地带”
着眼于解决“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的困惑,引入网格化的先进理念,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试点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把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
格化管理。同时,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成立了由社区干部、普通党员、居民代表、大学生村官、社区党建组织员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由服务团队成员各自包管联系服务本网格内5至10户普通群众,开展“组团式”服务。选派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网格管理责任人,做到“包组建、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实现了基层服务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七塘社区建立南大和江夏2个流动党支部,成立福州街第一流动党小组和福州街居民党小组,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五、建立健全制度,夯实党建工作的根本点,促进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
从制度建设入手,激发了社区共建合力,积极推动社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推行社区联合党委书记每周1次接待群众、班子成员每年2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三项制度”;二是健全社区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联考联评制度;三是推行双向反馈制度,即由社区党组织定期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真实表现情况登记在反馈卡上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所在单位党组织签注意见后再反馈给社区党组织,并将反馈结果纳入党员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百色市右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二篇:潍城区创新“五项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潍城区创新“五项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今年来,潍城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创新“五项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多元化的党建领导协调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一是发挥区街道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例会制度,围绕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项,进行情况通报和广泛协商研究,充分调动辖区内各方力量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发挥社会工作党委作用。各街道社会工作党委整合街道组织人事、党群、社区建设等部门职能,吸纳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到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辖区领域党建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三是发挥党建工作联席会作用。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坚持以党建促共建,以共建促发展,做到了“四个落实”,即:落实社区事务共管,落实社区稳定共保,落实社区资源共享,落实精神文明共建。
二、建立多样化的党组织组建机制,优化组织设置
1一是楼宇建。加强200余座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和工会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归属感,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搭建了政府服务企业的平台,促进了楼宇经济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行业建。根据律师事务所密集、党员数量多等特点,通过司法行政机关行业管理加强律所党建工作,以律协为依托加强党组织组建模式,建立中国首家律所党委——大成律师事务所党委,创新安定门街道司法所与律师党员联合党支部组建模式。三是孵化建。发挥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孵化器作用,通过接纳、服务流动党员及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组织组建工作。四是团队建。在街道、社区各类群众性活动团队中建立党组织和党小组,积极推广“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党建工作模式。
三、建立多层次的党建联建共建机制,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广泛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区委积极开展以“五扶”(生活上扶贫、身体上扶康、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就业上扶技)为主要内容的“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目前已成为全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成为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和密切党群联系的重要纽带,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夯实区域化党建基础的有效途径。二是深化机关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本着“上下结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原则,在区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之间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呈现出了机关党建带社区党建、社区党建促机关党建的良好局面。三是积极推进国企、事业及“两新”组织党组织服务区域共建。充分发挥国企、事业及“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使其立足本部门的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力所能及地为区域化党建提供支持和服务。
四、建立多点面的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注重作用发挥 一是围绕作用发挥,实施分类表彰。健全党内激励机制,增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在动力,一直是探索研究的课题。东直门街道工委根据党员发挥作用情况及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设定了党性坚定标兵、品德高尚标兵、热心公益标兵、爱岗敬业标兵等四种表彰类型,对组织关系不在街道但表现突出的党员,还专门设立了“奉献社区好党员”称号。分类表彰使称号的指向更明确,评选的标准更具体,是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二是增强针对性,实施重点表彰。按照各领域单位党组织的不同特点,本着在地区中能够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促进区域化党建加速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育各类典型,进行表彰、宣传和推广。今年拟表彰和宣传一批党建基础条件较好、社会影响较大、发展态势良好、单位负责人重视的驻区单位党组织,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地区范围内营造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良好大环境。
五、建立多方位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为本单位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切实加强了党建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落实。二是完善党建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社区、国企、机关、事业等单位基层党建工作评价体系,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动力机制,如按照“五个好”要求,以百分制对社区党组织进行“星级考评”,每个社区以50个指标要素为标准进行定级,积极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区委每年下拨专项党建经费,支持社会领域党建活动开展,调整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年人均200元的标准拨付。从区管党费中拿出年收缴额的60%作为党组织活动补充经费,用于非公、社区党组织征订党报党刊、慰问困难党员及街道党员服务中心补充经费。
第三篇: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索耀乐
《 人民日报 》(2012年10月09日18 版)
区域化党建,就是把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整体,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实行统筹规划、通盘部署、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开展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新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适应形势,在探索中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近年来,包头市立足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各领域党建协调互动的有效方法。2009年10月,市委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依据。在实践探索中,包头市逐步形成了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工作理念。一是明确目的。区域化党建要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融合,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目的。二是理清思路。区域化党建应包括“城市区域化党建”和“城乡区域化党建”(即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两个方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要经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阶段,最终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的目标。三是抓住关键。以“统筹”、“联动”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主要手段和实现形式。四是强化保障。必须有人力财力支持,搞好硬件建设,搭建各类党组织沟通交流的平台,承载区域化党建理念。五是落实责任。市委和旗(县、区)委是抓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市级层面主要是抓宏观、抓规范、抓督导。旗(县、区)级层面主要是抓落实、抓创新、抓提升。
统筹联动,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区域化党建的核心是“统筹”和“联动”,包头市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所谓 “三级
统筹”,就是在城市搭建旗(县、区)、街道(镇)、社区三个层面的统筹平台,推进区域内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在旗(县、区)层面,以地区性党建工作联席会为载体,建立区域统筹的宏观协调机制。在街道(镇)层面,以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这个包头市独创的“大党工委”制度为载体,建立共驻共建的具体操作机制。在社区层面,全面改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实行社区“大党委”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和服务群众机制。所谓“三力支撑”,就是发挥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和街道社区“三有”(有人有钱有场所)为重点的保障力作用。在形成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基础上,包头市推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重点抓住了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大力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活动。推行以产业关联为纽带、资源互享为基础、双方受益为目标的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另一个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将其作为承载统筹城乡工作理念、落实统筹城乡工作措施的载体。注重实效,提升区域化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包头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区域化党建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区域化党建工作通过统筹的办法,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动起来共同推进,破解了党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比如,区域党工委的建立,既保证了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区域各项事务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也切实增强了驻区单位参与区域事务管理、推动区域共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区域化党建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找到了着力点。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契合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要求。旗(县、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等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加强了党的领导;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推动了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街道社区“三有”为重点的保障力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区域化党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目前,包头市已建成18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起了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在推
动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承载作用。城乡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广泛联建,使城市资源不断向农村流动,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四篇: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要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驱动力。要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强化牵头负责意识和协调管理职能,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新体系。要配强社区党建工作力量,采取公开招聘、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加强培训等途径,优化班子结构。
二要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要根据社区各个阶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在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院落党小组中开展争创“内部团结好、民主管理好、遵纪守法好、提供服务好、完成任务好”的“五好领导班子”活动;在党员经营户中开展争创“文明经营、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履行义务、优质服务”的“五星级党员经营户”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机关单位联系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党员联系社区困难群众活动,切实帮助社区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等,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要增加社区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加强社区党建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建设、发展和稳定。因此,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健全服务网络,实行定期登门走访、群众评议等制度,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探索社区党员目标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篇: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沈阳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沈阳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沈阳市现有街道党工委137个,社区党组织1086个,街道社区自管党员20万余名,在职党员22万余名。近年来,沈阳市委以创建全国一流街道社区为目标,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通过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构建起全覆盖、广吸纳、高效能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速全面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基固本,构建社区党建保障体系
多年来,沈阳市委始终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市委主要领导经常带队调研并统筹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相继出台了10余个政策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的“三有”基础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沈阳市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在“选”的环节,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00多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沈阳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学历达94.5%。
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平均为每个社区投入4万元社区工作经费,为街道社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经费支持。还确立了党建工作项目155 个,累计拨付项目资金249万元,激发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3年,按照社区公共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全市社区公共用房面积新增6万多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487平方米,其中市内五区平均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并统一设置了以社区办公室、文化图书室、体育活动室、警务室、党员活动站、卫生服务站、房屋维修站和社区服务大厅为标准配置的“4室3站1厅”配套设施。
创新管理,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组织、促共建、抓载体、重示范。实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并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三建三送”活动,大力促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区域内的全覆盖。
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引导辖区内共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建设。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四进四建”活动。目前,全市在职党员已有18.1万人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登记,共设立在职党员责任区、责任岗5043个,成立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42支,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好事实事6.1万件次。
今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市委动员全市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自觉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并以建立“创先争优促振兴群英谱”活动为依托,选树了一批看得见、立得 住、叫得响、容易学的先进典型,在全市街道社区中巡回举办群英谱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百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
凝心聚力,共筑惠民服务大平台
全市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察民情、顺民意、惠民生、重奉献。在全市建立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访联系社区居民群众制度和“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接访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受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社区服务事项。
同时,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帮扶三推动”活动,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市直机关处(科)室党支部共与108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沈阳市还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代理服务、惠民行动。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工队伍8000多支,有党员和群众志愿者10万余人,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6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9万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幸福感。沈组依 本报记者 梁馨月创新管理,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组织、促共建、抓载体、重示范。实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并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三建三送”活动,大力 促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区域内的全覆盖。
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引导辖区内共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建设。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四进四建”活动。目前,全市在职党员已有18.1万人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登记,共设立在职党员责任区、责任岗5043个,成立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42支,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好事实事6.1万件次。
今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市委动员全市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自觉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并以建立“创先争优促振兴群英谱”活动为依托,选树了一批看得见、立得住、叫得响、容易学的先进典型,在全市街道社区中巡回举办群英谱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百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
凝心聚力,共筑惠民服务大平台
全市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察民情、顺民意、惠民生、重奉献。在全市建立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访联系社区居民群众制度和“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接访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受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社区服务事项。
同时,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帮扶三推动”活动,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市直机关处(科)室党支部共与108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沈阳市还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代理服务、惠民行动。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工队伍8000多支,有党员和群众志愿者10万余人,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6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9万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幸福感。
(来源:沈阳日报,沈组依,记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