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如何搞好党建工作
新时期如何搞好党建工作
针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和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新时期党建工作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抓学习,搞调研,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作风建设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为载体,突出“抓好党建促经济,抓好经济促发展”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抓学习,搞调研,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武装党员同志的头脑,提高党员同志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党员同志的党性修养,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的自觉性,树立他们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学习时,我们可以创新学习方式,尽量让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在职与离职相结合,思想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例如我们可以改变以往政治理论学习的方法,不再以念书念报为主,而是采取以专题发言为主,集中研讨某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式学习方式,先由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就工作中某个主要问题进行中心发言,然后分管领导作点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建议。这种专题研讨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党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党组织打下良好基础。集中学习时可以通过党委中心学习组、召开学习会议、党支部以及党小组进行学习。自学时可以指
定一定的必读篇目,让许多同志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学习,认识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思考一些重要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离职学习:可以派出一些优秀的党员代表走出企业,去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开阔他们的视野.思想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在学习中着力于思想和工作相结合,认真交流思想和学习心得体会,达到思想上、政治上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另外,还可以鼓励党员同志深入基层和企业,认真调查研究,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较高质量的调研文章,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理论分析,积极公司出谋献策。
通过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创设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一定能使他们做到观念上转变,思想上进步,作风上改善,工作上创新,视野上拓宽,心胸上开阔;一定能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统一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上来。
二、强化基础建设,为党建注入生机活力,不断挖掘人才表彰先进.
首先,我们进一步可以引深“五好党支部”和“无违纪支部”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党员访谈制度,开展支部成员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谈心活动,结成对子,搞好帮扶,沟通思想,加深感情,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第二是在党员入党纪念日,开展送温暖活动,送上一束鲜花、一声问候、一片期望,使党员有一种“我是党员我自豪”的荣誉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具有亲和力、向心力和信任感、归属感的党员之家。第三是在七一党的生日之际,召开党员大会,缅怀党的丰功伟绩,评选表彰优秀党员。我们在深入开展各项党建活动中,可坚持要求各党支部工作结合公司具体实
际,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真正使党建工作与经济中心工作结合,为推进企业建设培养更多人才、表彰更多闪光点、挖掘更多领军人物和产业领袖。为此我们可以积极组织各类评选活动如:双争先锋模范、双爱双评活动,青年岗位能手等等.最后我们可以创新用人机制,及时调整充实各支部班子,把有朝气、有觉悟、有素质的青年党员选拔到支部领导岗位上来,提高班子的活力。并且坚持吐故纳新,注意发展新党员。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年初有计划,帮带有人管。实行一帮一,具体落实到人,严肃纪律,在发展党员方面,不照顾情绪,不照顾资格,坚持符合一个,发展一个,并公开亮相,全面公示,认真考察.
三、抓党建,探路子,认真研究和探索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面对新时期的企业党建工作,结合实际,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一是在企业改革中同步推进党的建设。围绕企业改制中如何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认真抓好新时期的党组织建设。做好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及管理工作。如果可能可以纳入计算机系统,建立党内统计信息库,对党员进行动态管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与各基层党组织的信息联系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企业党组织设置,充分作好各项基础工作。三是抓好标准和规划的制定,建立党员管理制度,给党员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对党员干部建立长期的学习制度、检查制度、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使本系统内的党组织和党员能够明确年度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及采取的措施,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明确怎么做。四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充分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形成生动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
四、抓作风,重服务,努力实现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以服务企业为宗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思维模式,把精力集中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上来。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惩处,使每位党员都积极争取做一名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开拓创新、人民满意的优秀党员。按照“文明言行、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的要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事事处处为企业的形象着想,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使公交企业成为文明言行、环境优美,团结和谐,办事高效,服务优良,秩序井然的服务部门。
总之,我们要科学认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识党务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进一步增强搞好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决策和要求上来,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勤于研究新情况,善于解决新问题,敢于接受新事物,从大局着眼,从每一项具体工作入手,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
第二篇:新时期如何搞好党建工作
如何搞好党建工作
温久而知新,重新学习了《四届八次全会报告》内容,对此也有了新的认识、体会,针对其中“党建决定根本”这一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我浅谈一下新时期如何搞好、开展好党建工作:
一、抓学习,搞调研,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进一步武装党员同志的头脑,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的自觉性,树立他们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在学习中,创新学习方式,尽量让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在职与离职相结合,思想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例如我们可以改变以往政治理论学习的方法,不再以念书念报为主,而是采取以专题发言为主,集中研讨某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式学习方式,先由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就工作中某个主要问题进行中心发言,然后分管领导作点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建议。这种专题研讨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党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党组织打下良好基础。集中学习时可以通过党委中心学习组、召开学习会议、党支部以及党小组进行学习。自学时可以指定一定的必读篇目,让许多同志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学习,认识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思考一些重要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离职学习:可以派出一些优秀的党员代表走出企业,去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开阔他们的视野.思想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在学习中着力于思想和工作相结合,认真交流思想和学习心得体会,达到思想上、政治上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另外,还可以鼓励党员同志深入基层和企业,认真调查研究,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较高质量的调研文章,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理论分析,积极公司出谋献策。
通过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创设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一定能使他们做到观念上转变,思想上进步,作风上改善,工作上创新,视野上拓宽,心胸上开阔;一定能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统一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上来。
二、强化基础建设,为党建注入生机活力,不断挖掘人才表彰先进.
首先,我们进一步可以引深“五好党支部”和“无违纪支部”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党员访谈制度,开展支部成员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谈心活动,结成对子,搞好帮扶,沟通思想,加深感情,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第二是在党员入党纪念日,开展送温暖活动,送上一束鲜花、一声问候、一片期望,使党员有一种“我是党员我自豪”的荣誉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具有亲和力、向心力和信任感、归属感的党员之家。第三是在七一党的生日之际,召开党员大会,缅怀党的丰功伟绩,评选表彰优秀党员。我们在深入开展各项党建活动中,可坚持要求各党支部工作结合公司具体实际,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真正使党建工作与经济中心工作结合,为推进企业建设培养更多人才、表彰更多闪光点、挖掘更多领军人物和产业领袖。为此我们可以积极组织各类评选活动如:双争先锋模范、双爱双评活动,青年岗位能手等等.最后我们可以创新用人机制,及时调整充实各支部班子,把有朝气、有觉悟、有素质的青年党员选拔到支部领导岗位上来,提高班子的活力。并且坚持吐故纳新,注意发展新党员。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年初有计划,帮带有人管。实行一帮一,具体落实到人,严肃纪律,在发展党员方面,不照顾情绪,不照顾资格,坚持符合一个,发展一个,并公开亮相,全面公示,认真考察.
三、抓党建,探路子,认真研究和探索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面对新时期的企业党建工作,结合实际,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一是在企业改革中同步推进党的建设。围绕企业改制中如何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认真抓好新时期的党组织建设。做好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及管理工作。如果可能可以纳入计算机系统,建立党内统计信息库,对党员进行动态管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与各基层党组织的信息联系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企业党组织设置,充分作好各项基础工作。三是抓好标准和规划的制定,建立党员管理制度,给党员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对党员干部建立长期的学习制度、检查制度、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使本系统内的党组织和党员能够明确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及采取的措施,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明确怎么做。四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充分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形成生动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
四、抓作风,重服务,努力实现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以服务企业为宗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思维模式,把精力集中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上来。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惩处,使每位党员都积极争取做一名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开拓创新、人民满意的优秀党员。按照“文明言行、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的要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事事处处为企业的形象着想,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使公交企业成为文明言行、环境优美,团结和谐,办事高效,服务优良,秩序井然的服务部门。
总之,我们要科学认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识党务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进一步增强搞好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决策和要求上来,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勤于研究新情况,善于解决新问题,敢于接受新事物,从大局着眼,从每一项具体工作入手,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
第三篇:新时期党建工作初探
新时期党建工作初探
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途径,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在党支部的正确引领下,健康向前发展。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我校党建工作已初露锋芒,具体延伸为注重活动、加强学习、严格考核这三个方面。
1.注重活动
党员教师的思想素养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锻炼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出来的,离开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就无从谈“党建”。党员教师的思想是在个人的教育教学中锻炼和提升的,只有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党员教师才能不断加强个人修养,陶冶个人情操,提高综合水平。
⑴ 经常开展民主生活会。学校党支部应组织党员干部一月开展一次民主生活会,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如:工作中的 怠慢、疲软,生活中的腐败、浪费。做到警钟长鸣,并形成机制。
⑵ 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每年“七一”我校党员、教师、学生都要组织观看爱国电影片,先观摩,后谈感受,再写体会,做到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效果。
⑶ 我校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三爱”活动,“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三满意”活动,对学生教育要有“热心、诚心、耐心、细心”的“四心”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升华党员教师的思想,净化党员教师的心灵。
2.加强学习
学习是加强党建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加强党员教师的自身素养,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负面影响,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⑴ 学习政策法规,规范教育行为。《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管理规程》、《三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罚条例》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从法律的高度规范了党员教师的从教行为,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为学校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只有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法规,党员教师才能带好头、教好书、育好人。
⑵ 学习现代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学校党建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近阶段,学校党建应该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的“两个务必”的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党员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的人才观,树立“五育和谐发展”的质量观,真正做到“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样党员教师才能始终把自己从事的教育与祖国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才能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而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乐为“人梯”,甘为“园丁”。
⑶ 学习典型模范,弘扬敬业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教育
系统涌现了许多“育人典范”,如魏书生、李吉林等,他们敬业的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时刻在鼓励、鞭策着广大党员教师。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他们的精神,走他们的道路,汲取精神营养,丰富个人修养。
3.严格考核
学校党建是一个长期的渐近的过程,要靠制度和考核评价作保障,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细则。如:
(1)我校坚持党员教师的评比细则是“七查七看”即查理想信念,看是否忠诚当地教育事业;查依法治教,看是否有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查爱岗敬业,看是否热爱学习、尽职尽责;查热爱学生,看是否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查团结协作,看是否尊重同志、相互学习;查廉洁从教,看是否无私奉献,廉洁自律;查为人师表,看是否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2)量化评分,张榜公布,做到民主公开。
(3)全员参与,整体帮困。
对存在问题的党员教师,我们要促膝谈心。一是从主观上找原因;二是采取帮扶措施;三是学校党支部要最大可能的解决党员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学校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唯有自洁自律、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才能使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充满新的活力。
第四篇:浅谈搞好人民法院党建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搞好人民法院党建工作
作者:杨庆海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摘要】党建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人民法院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实现人民法院和人民群众共命运,和时代发展同步伐,就必须对党务工作中的各项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务工作长效机制。下面本文就如何搞好人民法院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是搞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关键。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抓好法院党的建设这个关键,以确保人民法院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是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应长期深入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就如何搞好人民法院党建工作,浅谈几点意见。
一、善于处理关系
(一)要善于处理党务与业务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建设服务于审判工作,把促进审判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院党建才能做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成效。要防止“重审判轻党建”的片面倾向和“就党建抓党建”的虚浮倾向,切实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审判工作中。要从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制定和确立党建工作的计划方案;党建工作的形式载体,要能适应审判工作规律和法院干警实际;检验和衡量党建工作成效,要看对促进队伍建设、提升审判质量发挥了多大作用,不能舍本逐末、因小失大。要善于处理党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要力求“实”和“新”,并与时俱进、注重创新,才能顺应形势、取得实效。
(二)要善于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法院党建工作要善于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使“软”性任务“硬”起来,“隐”性效益“显”性化。首先,要善于围绕法院业务工作,确定党建工作项目,再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开展党务活动。今年,我县人民法院开展的“三干”和“平安沿河建设”以及“干群连心绘小康蓝图”等,以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推行项目化党建的具体实践,实现了“虚功实做”的预期目标。其次,还要努力搞好整合。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创业服务年、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三送”活动,以及“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尽管形式、要求不同,但主旨目标基本一致。要将各项主题活动统筹考虑、并轨推进,既实现工作上的相互促进、效果上的相得益彰,又避免各项活动重叠部署、重复安排,相互脱节。再次,要注重实效。要引进量化考核的科学方法,将党建工作内容细化、量化,制定易于操作、便于考核的党建工作量化评价体系,定期对法院系统各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建工作效益考核。
(三)要善于处理党建与队建的关系
党员不仅是法院干警队伍的先锋和标兵,而且占法院干警队伍的绝大多数。全国法院干警中,党员占73.6%,法官队伍中,党员占84.5%。因此,共产党员是法院队伍的主体,法院党员干警的党性修养、素质能力、作风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审判工作质量和司法公信力。
从根本上说,党建是队建的引领和保障,抓党建是法院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关键步骤,抓党建的过程就是抓队建的过程。如果不抓党建,不开展作风整顿,不立说立行注重实效,就会导致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作风纪律涣散,不仅业务工作上不去、事业发展受影响,其队伍建设也容易出问题。
二、加强党的建设
(一)支部要建在庭上
这不仅是实现党对法院工作领导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法院业务发展的有效举措。人民法院各审判庭和基层法庭是法院工作的前沿,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根基。“两庭”的党员干部,既是法院的业务骨干,又是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支部建在庭上”,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充分调动“两庭”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服务意识,克服单纯的业务观念,服务群众、服从大局,公正司法。
(二)要加强党建指导
以党组领导为中心,机关党委抓好本机关党建,政治部门指导下级法院党建。这是新的工作机制、新的工作要求。建立党建工作指导机制,要明确领导责任、要健全工作机构和要加强检查考核。上级法院党组对指导下级法院系统党建工作负总责,党组书记是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党组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组织落实,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党建工作指导模式。成立指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兼任组长,成员由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和政治部(处)、纪检监察、党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明确日常工作负责机构和人员,真正形成党建指导工作体系。把系统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一起抓。
(三)要推进文化建设
抓好法院党建,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为此,要搞好规划,要因地制宜,制定思路清晰、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长期规划和具体的阶段性计划,做到认真谋划、从长计议,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找准抓手,以加强司法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根本,大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以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法院行为文化建设。我院办工作简报和《沿河审判》进行学习和宣传,深受好评。沿河县有乌江百里画廊、土家山歌、傩戏文化等得天独厚的资源,要大力挖掘、精深加工,化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结合法院特点,推出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亮点工程。
三、完善长效机制
要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结合我县人民法院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学习安排,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要求。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抓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责任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教育培训与构建“学习型法院”结合起来,鼓励和组织党员参加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努力培养让党和群众放心满意的党员干部队伍。
党建工作目标实行党组、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四级分解,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和部门领导实行“一岗双责”,一手抓审判业务,一手抓好党务工作。层层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突出抓党建促审判的实际效果,把党建工作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实施“跟案查明”制度,对上级批转和社会各界、当事人反映的案件和事件,逐案查清,存在问题的及时纠正。实施“诫免谈话”制度,对新入法院工作人员、职务晋升人员及被信访较多人员,进行廉政诫免谈话,警钟长鸣。实施“透明审务”制度,推进庭审方式改革,将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置于多途径、多方式的社会监督之下。实施“调离清除”制度,对存有问题苗头的干警或当事人信访较多的干警,要建议组织部门予以调离,对屡教不改或问题较重的干警要坚决清除法院队伍,确保法官队伍的纯洁性。实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制度,召开律师、当事人、执法监督员座谈会,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保持广大党员的先进性。
第五篇:新时期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新时期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吴海峰
搞好农村扶贫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时期怎样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更富有成效,我认为,必须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核心,注重两个环境,抓好三个培育,实现四个结合。
一、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开发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扶贫就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条件,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事业。
我们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不仅要关注“吃、穿、住、行”,还要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世界银行的一份全球调查指出,贫困不仅指物质的匮乏,而且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我国农村的贫困地区,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同时包括教育文化落后、人口素质差和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村的贫困线是很低的,目前人均收入标准才约700元人民币。而世界银行根据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消费水平,提出了每人每日1美元贫困线,每人每日2美元贫困线,简称1美元贫困线、2美元贫困线。世界银行还将1美元贫困线定义为最低标准贫困线,相当于最低生存线,1美元贫困线划定的贫困人口属于赤贫人口。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贫困线,其中只有11个国家的标准低于每天1美元的标准,我国为其中之一。即使按1美元的标准,目前我国仍有1亿贫困人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前不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写的《中国发展报告2007》中提出了一个包括医疗和教育等基本需要在内的“发展贫困线”,来取代现有的以维持基本生存为主的“生存贫困线”。按此标准,中国目前处于“发展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有8000多万。发展贫困线是在生存贫困线之上的一条收入线或消费支出线,不仅包括了维持基本生存水平所需要的收入,也包括了社会平均水平的教育、医疗保障所需要的支付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和医疗保障使得贫困人口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致贫的原因。
十七大提出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社会建设内容。这些必将为农村贫困居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公平的发展机会。
二、注重两个环境:就是注重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注重使贫民脱离本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总的看来,农村贫困地区只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具体表现为区域欠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态脆弱等硬环境,以及与此相关产生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落后的软环境。因此,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必须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用电难等问题。同时,也要着力改善这些地区的软环境,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好贫困地区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反贫困、反返贫能力。
另一方面,不少贫困地区,因其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僻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其恶劣环境是很难改变的。这些地方消除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实现小康目标十分艰巨。目前我国2000多万的绝对贫困人口中,居住在山区的占51%,有76%的贫困群体长期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这种环境也使得贫困人口素质很低,自我发展能力很弱。一些刚刚脱贫的人群,稍遇变故就可能返贫,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对于这些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不如多投入一些移民安置费,让贫民早日脱离这种恶劣环境。这里扶贫开发的重点,不该是“愚公移山”,而应是“愚公搬迁”,努力使贫民脱离其恶劣的生存环境。政府要制定鼓励移民搬迁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异地扶贫,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
三、抓好三个培育:就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培育艰苦创业精神、培育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首先,大力培育艰苦创业精神。彻底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主要靠当地农民的自力更生和辛勤劳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进行扶贫开发,建设好新农村,必须首先在贫困地区发扬光
大艰苦创业精神,必须把艰苦创业精神变为脱贫致富的现实。如果贫困地区缺乏“穷则思变、要干、要发展” 的精神,光靠外界扶贫肯定是不行的,很可能养成严重的“贫困依赖”思想。因此,对贫困地区进行精神扶贫,即大力培育艰苦创业精神、培育农民的自立自强、奋发图强的意识,甚至比物质扶贫更重要。农村扶贫开发的条件越艰苦,越需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越需要激发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知难而进的奋斗意志。要努力把艰苦创业精神转化为摆脱贫困的巨大力量,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
第二,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农村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市场,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必须因地制宜找准扶贫开发的产业发展路子,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如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特色劳务业、特色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在贫困山区,往往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的潜力很大。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的根本,当然也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在特色产业的发展途径上,要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选择具有特色的优势项目,把潜在资源禀赋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把传统工艺发展为特色产业开发的产品,把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把区位优势变为市场优势,使产业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
第三,大力培育发展致富的带头人。贫困农村只所以贫困村,关键是因为致富带头人的缺失。农村致富带头人植根于农村、创业于农村、成功于农村,是广大农村最具潜力的创业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就是一个科技示范场、示范园。致富带头人,往往“一人带一片,几户富一方”。因此,必须把培育、用好致富带头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加大对农村致富能人能力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贫困农村经济的“催化剂”,农村结构调整的“推进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要积极实施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将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工程。把那些素质高、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及时选拔到村干部的岗位上来。
四、实现四个结合:就是农村扶贫开发要与城市化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与提高扶贫资金效果相结合1.与城市化相结合农村扶贫开发需要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镇化对贫困地区脱贫的带动作用。必须把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也只有农民逐步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才能使贫困地区人口不断
减少,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当地农民的务农收入。
扶贫开发,既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为贫困群众牵线搭桥到外地就业,又要搞好外地务工的农民工的扶贫,解决好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农村问题,保障输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在城镇有稳定工作但收入低的农民工,政府有责任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其家人向城镇迁移。要鼓励贫困地区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置换等各种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离土离乡创造条件。
从全国来看,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雨露计划”实施几年来,完成了不小的培训任务。但从监测情况看,扶贫重点村和重点县这几年外出就业劳动力人数的增长,都落后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2002~2005年重点村和重点县外出劳动力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4.21和3.76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平均则提高了6.82个百分点。而且,重点村和重点县来自劳务输出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2005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收入平均增长了
53.94%,而同期重点村和重点县分别才仅增长31.16%和25.39%。事实说明,扶贫开发在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必须加大力度。
2.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要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机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以培植森林资源为重点,着力搞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同时,也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积极推动以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为主的生态能源建设,进行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展现农村“蓝天、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
在扶贫开发的导向上,必须改变所有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思维定式。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不适合大规模地集聚经济,这些区域“发展”的含义,就主要不是做大经济总量,而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应允许那些生态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放慢增长速度,一些乡村甚至可以保持零增长或负增长,以牺牲局部利益、保护全局利益,牺牲眼前利益、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为此,对限制开发区域,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护。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对于这些地区,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降低城镇建设
强度,降低工业发展强度,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完善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在禁止开发区域,要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开发活动。在这些地区,扶贫开发的产业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并实现特色农业的生态化和旅游业的生态化,促进生态建设与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协调和共生共荣。
3.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在农村扶贫开发中,要充分发挥社会扶贫的作用。政府扶贫属于第二次分配,社会扶贫属于第三次分配。社会扶贫与政府扶贫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趋势上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能力并有意愿捐款扶贫的人越来越多,属于第三次分配的社会扶贫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属于第二次分配的政府扶贫的作用会相对下降。
在社会扶贫方面,政府要善于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支持、帮助和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其关键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更多的人表达社会责任心和施展才华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更多的组织筹措扶贫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形成各行业、社会、政府共同推动的大扶贫格局。
目前,我国的“第三次分配”力度小与捐款减免税政策的力度不够有关。在国际上,有的国家按30%减免,有的按50%减免,有的实行税前全免,美国企业捐赠的免税比例为11%,我国只有3%,无法使企业形成捐赠激励。这就需要加大捐款减免税政策的力度,以激励公民的募捐意愿。据统计,美国的捐赠款每年都在20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其中2003年为2410亿美元,人均善款460美元,占当年人均GDP的2.17%。而我国目前募集的善款仅占GDP的0.05%,潜力是很大的。
4.与提高扶贫资金效果相结合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需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扩大信贷扶贫资金规模,加快推进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探索贫困地区农业保险的方式和途径,形成扶贫开发多元投入机制。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和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覆盖到了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这些政策措施对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个有利促进,但不能替代扶贫开发。因为,财政扶贫政策措施有其特定的扶持对象、区域和内涵。但是,需要建立扶贫开发政策与其他支农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整合部分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以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
另一方面,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必须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为此,要加强民主管理,把扶贫项目的选择与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结合起来,让群众有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他们明确具体帮扶项目、帮扶单位、资金来源、技术措施以及目标要求,结合实际自主选定扶贫项目,优先安排多数村民能够受益的项目。同时,要建立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制度,提高扶贫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完善项目评审、公告公示、专账和报账、审计考评制度,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确保支农资金规范、安全和高效运行,更好地促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作者:吴海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