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总结[全文5篇]

时间:2021-01-14 12: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第一篇: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2020年既是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开局之年,也是筹备启动之年。一年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领导小组的具体部署下,按照六位一体、八项工程和十大目标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机构建设、政策文件制定、规划编制、项目编排启动和督查考评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确保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整体工作序时稳步推进,使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2020年工作回顾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体系,全力保障工作顺利运行

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是一项大型综合系统工程,规划面积广、投资金额大、开发时间长、建设任务重,涉及地区和部门多,组织领导和协调的需求高。因此我们把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作为保障黄河故道综合开发顺利运行的重要举措。

1、建立了市级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一是成立了市领导小组。5月4日,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黄河故道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市委曹新平书记任第一组长,市政府朱民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李荣启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昊和副市长漆冠山任副组长,市发改、财政、农委、水利、交通、规划、国土、建设、文广新、旅游、农业资源开发、扶贫等16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故道涉及的4县(市)6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成立了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委副秘书长张学胜任主任,市开发局局长恽芝健任常务副主任,有关部门分管同志任副主任。三是落实了办公室办公人员、经费和办公地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从相关部门抽调了14名专业人员集中办公,至九月初所有人员全部到位,办公启动经费和办公地点全部落实。

2、健全了县(市)区和市级部门机构网络体系。为保障工作落实和顺利推进,我们多次督促有关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尽快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目前,各县(市)区都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了办公人员、地点和经费;

市级有关部门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专门处室和办事人员。基本形成了市县上下联动、部门相互配合的良好运行格局,有力地保障了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认真制定政策文件,为综合开发提供政策支撑

一是制定了实施意见和政策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精干力量,成立文件起草小组,精心起草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徐州境内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的意见》,明确了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开发原则,部署了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成为指导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同时,我们还根据市财政局、国土局、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市新水公司等单位提出的政策意见,综合形成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的政策意见》(讨论稿),待省有关政策意见出台后下发。

二是制定了目标考核办法。为推进工作落实、强化工作责任,我们根据开发目标任务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起草了《全市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总体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单位,分解到各个年度,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科学公正的考评。目前,《考核办法》经过征求县区和部门意见后已进一步修改完善,近期将由市委、市政府正式文件下发。

三是制定黄河故道核心区建设初步意见。为贯彻落实市委曹书记在20月10日调度会议上关于打造黄河故道开发示范园区建设的指示精神,市委组织有关人员专程赴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综合各地开发园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徐州实际,形成了《徐州市黄河故道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初稿,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规划布局、建设标准、重点内容、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给予了明确,为将来打造以优质粮食、林果、蔬菜和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制定指导性的意见。《意见》初稿已在征求各县区意见,我们将根据县区反馈意见和市领导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四是修订了水利工程实施和清障两个办法。为加快进度,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率先实施,我们对水利局形成的《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办法》和《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水利工程拆迁清障办法》进行了审核修改,并对相关县(市)区征求意见后进行了再次修改和完善,已形成送审稿报市领导审定。

(三)抓好规划编制,为开发实施提供战略依据

规划是做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始终把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措施,抓好抓实。

1、分解编制任务。按照市领导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编制要求,我们将规划编制任务分解到各牵头单位,对规划编制的区域范围、主要内容、质量标准、完成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牵头部门高度重视,建立组织,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精心选择规划编制单位,落实规划编制责任。各规划编制单位围绕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2、抓好调查研究。黄河故道开发启动之初,我们就组织专门人员多次深入故道沿线开展调研,掌握了黄河故道沿线区域的大量基础性资料。同时各规划牵头部门和编制单位,按照各自规划内容深入故道沿线开展实地调查,全面摸清黄河故道沿线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了解沿线干部群众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科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组织了由19名高层次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3、加强督查调度。黄河故道开发规划分为两个总体规划和十一个专项规划,涉及20个牵头部门和14家规划编制单位。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采取周调度、旬督查、月召开主任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督查调度,有力推动了规划编制工作的整体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多次进行调度和专题研究。5月2日、8月16日,曹新平书记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规划定位和规划经费问题;

李荣启副书记、王昊副市长、漆冠山副市长也多次调度规划进展情况。11月5日,王昊副市长专题听取市区段总体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20月4日,李荣启副书记、王昊副市长、李连玉副市长一起听取了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两个总体规划和交通、水利两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汇报;

20月6日,李荣启副书记、漆冠山副市长听取了特色农业产业、生态林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汇报。

4、搞好初审对接。我们把规划对接作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采取召开专题会议、书面征求意见、实地调研论证等多种方式做好五个方面的对接。一是县域段与市区段总体规划之间的对接;

二是专项规划之间的对接;

三是专项规划与两个总体规划之间的对接;

四是各项规划与县级规划之间的对接;

五是铜山段规划与两个总体规划之间的对接。通过认真对接,各单位对各项规划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保证了规划的范围、内容、标准、项目编排、进度安排协调一致。

(四)精心组织项目编排,为综合开发注入强大动力

项目编排是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关键和重点,也是整个工程的根本支撑。因此我们始终把项目编排实施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节点、打造亮点的原则,对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上报的项目进行了汇总、梳理、对接、筛选。

共编排了2020-2015年各类项目558个,总投资394.16亿元。其中县区段编排各类项目480个,总投资180.76亿元;

主城区段编排各类项目78个,总投资213.4亿元。其中按八大工程分:1、中泓贯通工程项目99个,估算投资33.11亿元元;

2、道路畅通工程项目73个,估算投资49.28亿元元;

3、土地整治工程项目93个,估算投资194.9亿元;

4、农业提升工程项目38个,估算投资47.8亿元;

5、生态建设工程项目46个,估算投资10.16亿元;

6、环境整治工程项目34个,估算投资5.69亿元;

7、文化旅游工程项目59个,估算投资51.73亿元;

8、扶贫开发工程项目116个,估算投资1.5亿元。按实施年度分:2020年度实施工程项目90个,总投资20.26亿元;

2013年度实施工程项目146个,总投资202.5亿元;

2014年度实施工程项目208个,总投资188.64亿元;

2015年度实施工程项目114个,总投资62.8亿元.按县别分:丰县实施工程项目93个,总投资38.38亿元;

沛县实施工程项目77个,总投资34.94亿元;

睢宁县实施工程项目81个,总投资33.45亿元;

邳州市实施工程项目66个,总投资28.23亿元;

铜山区实施工程项目163个,总投资45.75亿元;

主城区段实施工程项目78个,总投资213.4亿元。

(五)充分动员,凝聚共识,率先启动项目实施

1、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9月20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动员大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涉及的县(市)区、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会议全面部署了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工作,号召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积极行动,迅速掀起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热潮。

2、举行了黄河故道开发启动仪式。20月13日,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了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市委书记曹新平宣布综合开发工程启动,市长朱民、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3、加强跨省合作衔接,推动综合开发高层次提升。为做好与交界地区的衔接、推动综合开发战略上升到更高层面,10月23日,李荣启副书记、漆冠山副市长带队专程赴安徽宿州,与宿州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洽谈、协商,初步达成了共同开发的共识;

10月31日,李荣启副书记又带领市有关部门到徐宿边界地区实地调研,对边界地区的中泓开挖、道路贯通工程提出了意见和要求,我们会同市水利、交通等部门起草了徐宿两市中泓、道路合作共建的协议书。11月23日,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牵头在我市召开了苏鲁豫皖四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座谈会,听取了我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情况介绍,协商讨论了联合开发的措施和方案,达成了建立黄河故道综合开发联动机制和联合向国家争取专项扶持的重要共识。

4、加快今年项目实施,谋划今冬明春项目启动。今年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有:丁万河治理工程、华山闸除险加固工程、铜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铜山区乡村河道疏浚工程、双沟段中泓治理工程;

铜山区309县道整修工程;

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建设、吕国春秋文化城建设、悬水湖景观治理、邳州土山古镇建设、岠山景区开发建设、龙固生态湿地建设、二坝湿地建设;

楚王山开发治理项目、睢宁荒山绿化项目;

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今冬明春重点实施的项目有:丰铜边界至袁庄中泓开挖工程、周庄到丁楼闸段中泓开挖工程、温庄闸段中泓开挖工程、邳州白马河分洪道工程;

沛县大沙河二级公路建设、铜山区黄河沿线快速通道景观路建设、邳州270省道工程;

沛县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沛县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工程;

临黄湿地、桃花源湿地、丰县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房湾生态湿地公园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万顷良田建设项目;

丰县天师故里、沛县三诸侯文化广场项目建设;

下邳古城风景区建设项目;

阎窝棚户区改造、大郭庄机场以西棚户区改造、黄河湾小镇项目、新城区生态水街项目、黄河北路至临黄段防护绿地、食品城段滨河绿地、三环西路西侧公园绿地。

(六)强化文字质量,顺利完成材料准备和信息宣传工作

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市里重视程度高,社会关注度强,市级重大活动多。作为市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我们自始至终把文字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强化质量,讲求实效,较好地完成了重大活动的材料准备和信息宣传工作。一是完成了市级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领导讲话、汇报材料准备。今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市委曹书记三次专题调度会议工作汇报、省委石泰峰副书记来徐调研汇报、苏鲁豫皖四省座谈会工作汇报材料的准备,全市动员大会表态发言材料的审核把关,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开工仪式领导讲话,徐州、宿州两市水利交通工程合作共建协议以及苏州、盐城、淮安来徐考察交流情况介绍等文字材料工作。二是完成了黄河故道综合开发重要信息简报。一年来先后编发了工作简报19期,通过简报,及时向领导反映工作动态和县区典型经验,把市级重要活动情况和重要会议精神及时向基层干群传达。同时,我们还把我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有关情况及时向省市有关部门网站发布,通过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争取上级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三是完成了目标考核办法和办公室规章制度的制定。在做好对县区和市级部门目标考核办法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和办公室工作规章制度以及工作人员日常考勤制度,通过完善制度,使办公室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过去的一年,在办公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成绩较为显著,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工作进度还不平衡。各地和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围绕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调度情况来看,部门之间、县区之间还存在不平衡性,有的单位重视程度高、工作推进快,有的单位进展较慢,工作进度较为滞后。二是规划质量还需提升。黄河故道综合开发规划虽经多次修改,但与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规划质量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三是项目编排不均衡。从目前调度的情况来看,各地项目编排存在两种现象。有的过分求大求全,没有考虑规划期内能否落实,操作性不强;

有的项目内容单一,不能体现出“六位一体”综合开发要求。四是项目实施需加快进度。按照2020年完成总任务的15%的总体进度安排,全年项目的实施进度距离任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五是跨省协调有难度。我市境内黄河故道西段与安徽省宿州市有较长交界、插花河道,为保证治理标准的统一,市委、市政府领导已经多次与宿州市方面进行了会商协调。但由于是跨省跨市协调,资金落实、治理标准、实施方案等方面仍需要多次磋商才能进一步推动。

二、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是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攻坚克难至关重要的一年。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

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开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高标准完成规划,确保全面通过市领导审定和专家论证。2013年,我们将继续高标准抓好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各项规划已经过多轮对接和反复修改,质量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下一步,两个总体规划将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并将根据市领导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着手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同时各类专项规划根据总规修改情况进行再对接和完善,确保黄河故道综合开发规划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实践检验的规划精品和典范

2、率先实施水利交通绿化三大工程。黄河故道综合开发,要坚持水利先行、道路和绿化林网紧密结合的原则。在2020年底黄河故道中泓贯通工程已经启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交通与水利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在有条件的区域将中泓贯通工程和道路畅通工程有机结合,率先实施一批道路工程项目,同时要做好河道、道路的绿化工程。严格按照综合开发的各项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进行实施,确保做到中泓通到哪里,道路修到哪里,绿化覆盖到哪里。

3、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做好2013年重点项目实施。在各县(市)区及各有关部门上报的2013年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编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凸显特色。高标准农田要注重规模化,杜绝撒胡椒面;

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环境整治等项目也要集中优势,打造精品。通过亮点工程的带动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沿线初步形成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新形象。

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筹备启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部署,抓好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各项筹备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尽早下发出台以利于指导实施。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为目标,提高标准,增强创新意识,将黄河故道农业现代开发区核心区打造成具有徐州特色的国内一流园区,使之成为淮海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先导区、示范区。

5、做好对各县(市)区、各部门2020年度目标考核。尽快下发《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严格督查、严格奖惩,全面做好各地各部门2020年度的目标考工作。同时加大对2013年度各项开发工作的督查调度,明确目标,定期调度与随机督查相结合、工作汇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做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各项协调保障工作。继续发挥办公室多部门集中办公优势,同时提高对自身工作要求,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做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文件上报、简报印发、会议保障等各方面综合协调保障工作。

第二篇:徐州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斐然

徐州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斐然

黄河故道在徐州境内分为两条河道,总长度234公里,长度和滩地面积居全省第一位。原主河道称为废黄河,全长173公里,从苏皖交界处的丰县二坝起,流经丰县、铜山区、市区和睢宁县,继续东流入黄海,其中丰县境内26.5公里,铜山区境内56.3公里,市区20.7公里,睢宁县境内69.5公里;原黄河分洪道称大沙河,从丰县二坝入境,经丰县、沛县流入昭阳湖,全长61公里,其中丰县境内28公里,沛县境内33公里。涉及四县、四区30个镇和7个办事处,共693个行政村。我市黄河故道区域土地总面积405.48万亩,其中故道滩地面积205.83万亩。区域内总人口181.36万人,耕地面积214.48万亩,人均耕地1.2亩,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256.84亿元,农业总产值132.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0元。

经过省、市老促会的积极呼吁和省、市农业开发、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2006年,省委、省政府专门立项投资开发黄河故道地区。这是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更是黄河故道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难得机遇。自2006年以来,徐州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本任务,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统筹协调、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模开发,严格管理、精心实施,为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全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共完成计划总投资2.0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65亿元,群众自筹资金4393.7万元,开发治理中低产田面积29.8万亩。完成新建和改建排灌站83 座,新打机电井410眼,开挖疏浚沟渠完成土方1075.49 万方,架设输变电线路214.15公里,修筑渠道84.9公里,建设渠系配套建筑物6860座,铺设砂石路435.28公里,改良土壤14490亩,平整土地2.6万亩,栽植林网123.58万株,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12.97万亩,完成技术培训4.12万人次。建成10个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建成特色瓜菜、优质果品、优质稻麦、休闲养殖和食用菌生产基地50个。项目建成后,新增生产能力,粮食3.43万吨,果品11.97万吨,瓜菜36.68万吨;新增农业总产值6.64亿元,增加农业纯收入3.2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130元。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抓住黄河故道特点,科学规划,彰显规模

黄河故道地区,历史上就是旱、涝、风、沙、碱等灾害频发的区域。解放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黄河故道地区进行了部分的整治,通过疏通中泓、泄水归槽、引水蓄水、修筑大堤、植树造林、改良土壤等综合措施,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故黄河的冲淤,区域内“龙腰地”、“实心田”仍大面积存在,同时多年来该区域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部分农民的生活仍处在贫困状态。因此,黄河故道地区仍是我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贫困带。

对黄河故道地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在技术层面上讲,抓住该区域的资源特点是前提,但同时应注意在安排项目、布局产业方面主动与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大规划衔接。这样不仅有利于整合多方面的投入,保证项目建设标准,而且在产业发展上便于形成规模,彰显规模效应。丰县在“重振果业”、“发展旅游农业”的思路引导下,建成大沙河百里旅游观光带,成为大沙河农业园区的主体架构,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的核心区成为“富士苹果节”、“梨花节”的主会场;睢宁县围绕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八线八串”发展设施高效农业的大规划,建成双沟设施蔬菜集聚区,魏集特色设施瓜菜区;沛县建成安国镇五万亩连片瓜菜区;铜山区建成房村万亩特色果菜区;九里区建成陈庄16000平米食用菌生产基地。五年来,故道地区通过农业开发已建成各具特色十大高效规模连片板块,这些开发亮点婉如颗颗翡翠镶嵌在黄河故道大地上。

二、明确思路,突出特色,择优立项

科学择优立项是高质量建设项目的前提。我们从规划开始,要求县(市)区业务部门对黄河故道地区的资源特点、产业基础以及沿线群众的种植习惯等进行全面了解。项目的确定,按照“竞争选项、择优立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和“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选项原则,首先要求各县(市)、区“踏遍黄河故道”,根据本地区特点选择拟申报项目目录,然后农业开发与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确定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目标项目(目标项目多于实际立项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开发、财政部门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逐一评审,同时将项目有关情况向目标项目区的群众公示,结合现场考察形成立项建议,最后将确定立项建设的项目连同立项建议报省审批。由于选项前期工作深入、细致,保证了我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特色突出、效益显著。

另外,对“高效种养设施补助项目”和“高效农业示范项目”的选项,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确定,特别是“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可以说是项目之中的项目,投入比较集中,要求较高,建设单位与科技依托单位需沟通对接的内容比较多,对此我们不怕麻烦、不走过场,主动协调各方面关系,较好地完成了“需要”和“可能”的对接。2006年以来所建设的“丰县早中熟梨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生产示范”等10个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省开发局、财政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三、理性推进结构调整,关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五年来,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理性推进”。所谓“理性推进”就是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避免盲目跟风。

首先,选定的项目区应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即实现所谓的“继承式”发展,丰县大沙河项目区在原来老梨园的基础上推广高接换种取得良好的效果。铜山区2007年在对单集项目区3000亩治理面积进行规划时,考虑到“项目区结构调整全覆盖”和该镇离“大蒜之乡—邳州”较近等因素,打算发展优质大蒜,当地群众积极性也很高,但经有关专家与镇负责人进一步分析市场行情、土壤基础和种植技术后,最终决定改为发展有种植基础的制种棉,避免了决策偏差和大蒜价格低谷造成的经济损失。

其次,抓农业结构调整应有“产业化思维”。几年的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系统的“短板”是销售环节,所以在省开发局、财政厅的指导下,我们注重项目建设与经营主体结合,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所建项目达到“建的成、留得住、高效益、可持续、有发展”。2006年睢宁县双沟镇项目区与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结合,项目区生产的农产品全部包销,群众收入成倍增加,设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丰县王沟镇项目区与“天成农场”结合,优先考虑产品销售问题,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由中国矿业大学后勤集团收购。通过黄河故道农业开发的扶持和带动,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势头强劲,呈现了“四个升级”。即常规种植向设施种植升级,常规养殖向设施养殖升级,普通拱棚向标准化,温室化大棚设施升级,普通品种向新品化,高档化生产升级,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四、加强督查,严格监理,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成效

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最新立项建设的省级项目,因此得以借鉴其它项目先进的管理经验,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坚持了项目竞争立项制、项目公示制、土建工程和物资设备招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等。同时,实践中我们还积极探索一些有益的管理办法,比如中介验收制、集中招投标、竣工审计等。

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们每年都在工程实施的最关键时期适时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采用月报、旬报、周报办法,营造大干开发的氛围,促进县(市)区比学赶超。同时,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理队伍及时跟进,业主和监理共抓质量,对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施工过程中达到法人代表随叫随到,项目经理、施工队长、技术人员天天点名,时刻不离开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按照施工程序及时报验,监理不签字,工程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及时严把原材料关、机械进场关、工程技术关、工序报检关、工程养护关和内业资料关等。经过努力,我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基本实现了当年任务当年完成,当年发挥效益。工程优良率达到98%以上。

五、强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有效的资金管理是我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建立和坚持县级报账制、专户直拨制、资金公示制、资金整合制、决算审计制等机制,在资金投入和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一是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格局,充分吸引和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二是坚持以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为重点,同时加大向产业化和高效示范项目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三是坚持资金投入与管理并重,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实效。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种经营主体的投入和参与,是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长期发挥效益的源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首先要确保各级财政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为此,我市各级财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资金管理,在财政库款调度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实行农发资金“专户直拨”制度,保障全市黄河故道农发项目支出进度。自2006年黄河故道农业综合 开发立项投资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预算支出进度都于当年达到100%。其次,坚持以县级财政报账制为中心,强化“三专”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等各项财务制度,按照“预拨、验收、报账”的业务流程,结合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为确保报账的真实性,在对工程严格验收的基础上,开发、财政部门层层把关,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第三,加强审计检查,强化审计监督。要求项目单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必要时财政、开发部门组织“联合审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及时调度,落实整改,并限期改正,做到揭露问题不留情,处理问题不手软。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经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治理,我市昔日风沙弥漫、沼泽荒滩的废黄河、大沙河变成了花果飘香、水清鱼跃的致富带,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焕然一新。我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科学推进得益于省开发局、财政厅领导的理性决策,得益于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省、市老促会领导的关注和关心。几年来,我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投入逐年增加,治理面积逐年扩大,2007、2008两个全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在徐州召开。

第三篇:江苏省盐城市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

盐城市黄河故道农业 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初稿)

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二○一○年五月 基本情况

黄河故道,广义上是指历史上(但现在不是)黄河主泓流经的地区,狭义上是指南宋以后大规模、长时间夺淮入海的故道。历史上的黄河一直是一条“游河”,其中下游经常地大幅度摆动,最早的南侵夺淮记载是公元前168年(西汉文帝十二年),北宋以后,大致每隔20-50年就南侵夺淮一次。

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黄河在河南省滑县决口,东流入泗水,在沛县北部进入江苏,到泗口入淮河。在阜宁县童营进入盐城市境,从响水黄圩的云梯关入海。直到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北归,改由山东利津渤海湾入海。七百多年间黄河多次溃堤泛滥,大量泥沙淤积,入海口从云梯关东移到今滨海县海岸以东数十公里的六洪子。黄河北归以后,由于入海泥沙的骤减,河口三角洲一直处于侵蚀状态。

到2008年,盐城市境内黄河故道长度118.83公里。故道地区总面积333.37万亩,其中故道主体面积69.45万亩,决口扇平原172.14万亩,古黄河三角洲平原97.18万亩。黄河故道项目区口径的主体面积37.74万亩,项目区覆盖阜宁、滨海、响水三个县的16个乡镇(详见表1-1)。

1.1 自然资源

在农业区划上,盐城市黄河故道地区属于徐淮农业区渠北二级区。规划区域上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配合较好,土壤条件略差,生物资源欠丰富,环境容量较小,属生态脆弱地区。

1.1.1 地质地貌

本规划区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故道西部(大套、运河以西)属扬子淮

地台区的北缘,次一级构造为苏北盆地的盐阜凹陷,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涟南凹陷、大东凸起;故道东部(大套、运河以东)分为南北两块,南侧属扬子淮地台区苏北盆地的滨海隆起,北侧属华北地台区苏鲁隆起的滨海斜坡。

盐城境内黄河故道总体上为西南-东北走向,至滨海界牌竹林以下渐成近东西走向。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低入海,西部阜宁童营地面真高12米,入海口六合庄仅3米,其纵向比降为九千分之一。由于筑堤挡水,河床内泥沙大量淤积,故道滩区高出两侧3-5米,形成一条巨大的垄岗,横贯东西。滨海竹林以下为淤黄河,地势相对平坦。故道宽窄不一,从500米到2000米不等。

1.1.2 气候资源

本区域位于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因滨临黄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比较明显。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000毫米,汛期(6-9月份)降雨占全年的70%;多年平均气温为13.8~14.8℃;大于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000℃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200~2400小时,无霜期210天;全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光热水条件足够一年两熟,利于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1.1.3 土壤资源

黄河故道区域大多为黄泛冲积物覆盖,土壤主要为潮土类中的黄潮土亚类,由沙土、飞沙土、两合土组成。土层深厚,沙性大,有机质含量低,在耕地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平均0.98%,全氮含量0.08%,速效磷含量3-4ppm ,养分缺乏,多为中低产土壤。

1.1.4 生物资源

据黄考十一点抽样调查,规划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不含农作物栽培品种)83科,228属,304种。其中仅药用植物就有118种。规划区内有各类脊椎动物33目,55科,126种。

1.2 社会经济

黄河故道所在的阜宁、滨海、响水在盐城称之为“北三县”,历史上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近年来三县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幅,但由于底子薄,仍然处于我市的第三板块。2009年阜宁、滨海、响水的GDP分别为167.8亿元、152.5亿元、104.6亿元,人均GDP分别为15730元、14009元、18181元,财政总收入分别为24.72亿元、22.29亿元、14.17亿元。三县经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正在向工业化中期过渡,低于全省、甚至全国的平均水平。

黄河故道涉及乡镇的总体经济还要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2008年底,阜宁、滨海、响水三县故道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15434元、13194元、6278元。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阜宁、滨海县故道地区略低于全县水平,而响水县故道地区只有全县水平的三分之一。黄河故道涉及乡镇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详见表1-

2、表1-3。农业发展现状 2.1 水利建设现状:

我市的故道地区水系总体上属于淮河流域。根据流域水系划分,废黄河以北属沂沭泗水系,废黄河及其以南属淮河水系。规划区域分属于沂南地区、废黄河地区、翻身河地区、淤黄河地区、渠北地区等5个独立的区域。骨干河道布局为“两纵四横”,南北向为通榆河和串场河,东西向为灌河、废黄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

建国以后,在国家、省及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先后掀起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治水高潮,一批规模大、影响广的水利重点工程项目相继上马建成。平地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修建了挡潮闸、建成了通榆河和淮河入海水

道、加固了沿海堤防。特别是在黄河故道地区,开挖中泓,导水归槽,筑堤防洪,植树种草,防风固沙。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详见表4)

经过开发治理,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已初具规模,水利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目前,流域防洪标准已达100年一遇,区域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左右,排涝标准达5年一遇左右,现状供水保证率基本达75%左右。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仍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灌溉水源,提水动力不足;二是水系不健全,仍有实心田;三是建筑物不配套,设施老化。

2.2 土地利用现状

2008年底,故道涉及村土地总面积162.24万亩,其中耕地76.29万亩,耕地以旱作为主。规划区域总面积51.34万亩,其中已经流转6.81万亩。

按照传统土地利用三大类,结合农业生产状况,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大致如下。农作物播种面积52.33万亩,以粮食作物为主,37.09万亩,占总播面的70.88%;园地面积9.28万亩,主要分布在故道滩地及两侧;林地面积1.84万亩;畜禽养殖用地0.64万亩;养殖水面1.84万亩,中药材0.22万亩。其余为非农用地包括工矿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用地和交通用地。详见表2-2 2.3 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2008年底,故道规划地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52.33万亩,其中粮食面积37.09万亩,棉花面积1.18万亩,油料面积5.27万亩,蔬菜面积7.24 万亩,果园2.04万亩,有林地面积1.84万亩。

全年生产粮食1001727吨,油料42349吨,肉类506490吨,食用菌200吨,中药材7298吨。详见表2-

3、表2-4。实现农业总产值399570万元,其中种植业198599万元,林业16060万元,畜牧业111670万元,水产养殖54184万元,农业服务业20222万元。详见表2-5。开发潜力 3.1 土地利用潜力

故道区域因为水利障碍和土壤障碍形成的中低产田尚有40.88万亩,荒地半荒地7.05万亩,另有荒水半荒水2.55万亩。通过改善基础条件,完善水系配套,年可增加综合生产能力5-6万吨,水产品3-5万吨,增加耕地4-6万亩。

3.2 结构调整潜力

目前的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特别是高滩地,完全不顾水资源配臵,盲目发展需水量大的设施农业,没有发挥高滩地宜林宜果的优势。种植上,条件具备的地域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比例明显低于周边地区;林业生产中商品林、经济林比例偏低。

3.3 生态环境潜力

正是由于故道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欠发达,环境污染较轻,加之林木茂盛,使得该区环境清新优美,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培植品牌,可以大规模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提高品质,创树品牌。大幅度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4、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任务 4.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省、市沿海开发战略,根据黄河故

道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改善基础条件为抓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以高效设施农业为依托,推广实用科技、培育新型农民,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以园区开发为载体,推进深度加工和市场流通,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得故道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把黄河项目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农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的特色农业走廊。

4.2 开发原则

4.2.1 坚持效益与公平相结合

大力扶优、扶强,着力培育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园区建设是首要。但要因地制宜,特别是在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滞后,雪中送炭不可或缺。其理由有三:一,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是改造中低产田。二,公共财政很少有其他资金介入田间工程。三,中低产田改造的效益,甚至仅仅是经济效益不见得低于锦上添花。只是没有那么可“观赏”。

四、促进平衡发展,将会较快提升一个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2.2 坚持与现代园区建设相结合。

现代农业示范园是指引高效农业发展方向的灯塔,是标本农业高新技术的标杆,同时也是集中展示农业开发成果的盆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要突出“三大特色”。首先要突出区域特色,其次要突出行业特色,第三要突出技术特色。

4.2.3 坚持与培强龙头企业相结合。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和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农产品能否实现转化增值,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故道开发要通过大力实施“强龙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四个结合”,即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培

植优势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加快农村工业化相结合,与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相结合,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相结合,使龙头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4.2.4 坚持与合作组织建设相结合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增强农民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支柱产业的形成,是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桥梁。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是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的形式,也可以是农民合伙组织。要强势扶持区域主导产业类和区域特色产业类农民合作组织。按照“自愿参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要求,引导组建并扶持实体型“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2.5 坚持与科技推广相结合

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广新品种,在优势产区推广稻米、小麦、油菜、林果新品种;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组装和配套;推广农产品优质高效规范化生产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污染控制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化及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处理技术等,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4.2.6 坚持与创树品牌相结合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直接体现,优质知名品牌是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市场空间的身份和名片。故道开发要依据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特产品品牌。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工程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等综合措施,促进省内外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黄河故道地区积聚。

4.3具体目标

到2015年,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基地33万亩。其中粮食基地16万亩、林果基地2万亩、蔬菜基地15万亩(详见表4-1)。积极策应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详见表4-2);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建设以农田水利标准化、农业产业设施化、优质产品商品化、高效农业规模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园区21个、10.2万亩(详见表4-3);发展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的现代设施农业6.26万亩(详见表4-4)。同时,大力扶持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项目34个。(详见表5)

5、区域布局

黄河故道地区农业产业的规划,总体上以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和土壤状况为基础,尊重群众的种植习惯,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体系。

5.1 地理区域布局

在地理区域上,水利制约型的高滩地和土壤制约型的盐土区域,重点发展经济林果、优质小麦、木本药材及耐旱耐盐小品种等;低滩地重点发展稻麦两季、稻油两季、特色蔬菜等;中山河沿线适度发展水产养殖。

5.2 行政区域布局

在行政区域上,阜宁县故道区域位于河道的东南侧,南有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地面从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差距很大,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高低分开,切块治理。故道堆地重点发展优质果品、速生意杨、花生;堆下发展优质水稻。

滨海县故道区域西高东低,以竹林为界,上为黄河故道,具有黄河的一般特征。竹林以下为淤黄河,已没有行洪任务,区域

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在开发利用上要区别对待。上段堆上规划发展林果基地、蚕桑基地。淤黄河地区建设优质油料基地,秋熟种植水稻、棉花,以水稻为主;优质饲料玉米基地,夏熟种植小麦,兼顾无公害蔬菜、特经杂粮,可以探索何首乌的大面积种植。

响水县故道区域整体上位于古黄河的北侧。根据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规划堆上建设林果基地,堆下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6、产业布局

黄河故道地区沙质土壤,深厚疏松,光照充足,加之环境清新污染少,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为该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要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培植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提升区域发展的经济总量,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我市的主导产业现状,黄河故道规划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特色蔬菜、经济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兼顾花生、棉花、水产养殖等地方特色项目。具体布局为:

6.1 优质粮油

粮油作物是本区的主打品种之一,在排除高滩地、盐碱地的前提下,各乡镇均有分布,集中布局于沿线的低滩地。详见附表??。秋熟作物均以优质水稻为主,夏熟作物根据区域性的种植习惯,阜宁、响水以优质小麦、饲用玉米为主,滨海以“双低”油菜、优质小麦为主。

优质稻米以滨海为核心,重点推广中熟中粳稻,加快推广国标三级米以上的优质品种。逐步由无公害水稻向绿色稻米、有机稻米种植过渡。争创优质稻米知名品牌。优质小麦重点推广优质弱筋小麦。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措施,统一收储,统一订单

生产。重点培育1-2个优质弱筋小麦良种育繁推中心,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原种、良种和高产展示样板。依托震洲粮油等一批省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以滨海县为主体扩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

到2015年,阜宁县规划发展4万亩,芦蒲、羊寨各2万亩,羊寨镇侧重于2013-2015年;滨海县除高滩地比例较大的大套、盐碱含量较高的滨海港外,其余6个乡镇均有布局,总面积6万亩。其中东坎镇1.5万亩(益礼、西坎、响坎村);界牌镇0.6万亩(吉港、双龙港、竹林村);樊集乡1.5万亩(玉龙、樊集、新圩、康庄、三星村);八巨镇0.5万亩(巨峰、永余村);八滩镇0.7万亩(幸福、河岸村);滨淮镇1.2万亩(沈滩、建民、建西、合新村);响水县除张集外均有布局,总面积6万亩,大有镇稍大。其中黄圩镇1万亩(双套村);运河镇1万亩(正茂、南河村);六套乡1万亩(同兴、湾港村);七套乡1万亩(三份、七套村);大有镇2万亩(康庄、淮河村);

6.2 特色蔬菜

特色蔬菜的重点是要做大做强滨海县S327沿线的设施蔬菜基地,并利用其优势向周边辐射。响水县要积极探索传统浅水藕产业的振兴。同时,依托顺福集团,大力扩张以牛蒡为主的加工蔬菜规模。

特色蔬菜基地要根据项目区条件、市场需求,引导农户的种植习惯。积极引进了优质、高产、抗病、耐低温弱光的新品种,引进一批L402系列、新洛椒4号等辣椒、西红柿、四季豆、香瓜品种。同时示范推广营养钵、穴盘基质等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常温烟雾剂防病技术、设施栽培环境监测及土壤修复技术、大棚蔬菜烟粉虱防治技术,提高设施蔬菜(包括大中小棚、遮阳网和防虫网覆盖)的栽培比例。建成一批无公害蔬菜、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加工出口蔬菜基地。

到2015年,阜宁县规划发展特色蔬菜3万亩,其中芦蒲镇2万亩,羊寨镇1万亩。滨海县规划在故道流域高滩地、S327省道沿线发展无公害“四青”经济作物、特色蔬菜基地8万亩。其中大套乡1.7万亩(洪林、套稍、同心、浦岗、关南、大关、陈李等村);东坎镇1万亩(吕滩、果林、肖港、孟杨、响坎村);界牌镇1.7万亩(陆集、淮河、众兴、大于庄、镇南、冲边、三坝等村);八巨镇1.2万亩(王庄、玉民村);八滩镇0.7万亩(界山、粮西村);滨淮镇0.5万亩(河西村);滨海港镇1.2万亩(玉众、双玉、黄海、淮民等村)。响水县规划培植特色蔬菜基地4万亩。其中:黄圩镇1.5万亩(龙马、云梯、双套村);张集乡0.5万亩(三河村);运河镇(1.5万亩大通、伏兴村);七套乡0.5万亩(梅湾村)。

6.3 经济林果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林果重点发展规划区域的东西两端,即阜宁县羊寨镇、滨海县滨海港镇。

羊寨镇地面增高11.5米,是我市地势最高亢的区域。堆上宜林宜果,经过近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初步形成了30华里长的“南果北林”绿色通道。古黄河堆堤是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堆上生产的“桃缘”牌红富士苹果,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名牌产品”,江苏省无公害产品;是省林科院指定的盐城市唯一的优质意杨苗培育基地。十二五期间,规划发展优质果品5000亩、成片意杨林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4000亩。

滨海港镇地处古黄河尾闾,成陆时间较短。大部分土壤质地偏沙,并伴有轻度盐化和水土流失,容易季节性内涝,保水保肥

性差,土壤容重多数偏高,许多地块不宜种植传统农作物。十二五期间,规划依托现有的苏州农业局定点的生产基地,发展苗木花卉1万亩,种植以广玉兰、金桂、银桂等花卉,适度发展意杨种植。同时瞄准苏南地区,探索商品鲜切花卉的生产。

6.4其他特色产业

除三大主导产业以外,根据地域特点,适度规划地区性特色产业。

食用菌产业,规划在阜宁县羊寨镇,计划建40亩高标准食用菌房,投入50万元(2014);建40亩高标准食用菌房,计划投入50万元(2015)。

中药材产业,规划在有产业基础的阜宁县芦蒲镇和滨海县滨海港镇。芦蒲镇计划在2012、2014年拓展中药材2000亩。滨海港镇计划布点在原大淤尖范围内的沿路行政村,重点拓展以白首乌为主打品种的中药村生产基地1万亩。

花生产业(非油用),花生种植在故道砂土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种植历史悠久,口味独特,在一定范围内小有名气。在滨海县界牌镇三坝村和响水县运河三套村带相对集中。其中三坝村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规划到2015年配套提高5000-10000亩。主要侧重于直接食用品种的栽培,而不是油料用途。

畜禽养殖业,主要依托万盛集团,重点规划于阜宁县境内扩大规模。计划在羊寨镇新建猪舍1500平方米,计划投入45万元(2012);新建牛舍1000平方米,计划投资60万元(2013)。在芦蒲镇新建牛舍1000平方米,计划投资60万元(2011);新建禽舍1500平方米,计划投资30万元(2013)。

水产养殖业,规划分布在响水县中山河沿线的六套、七套、大有等三个镇。养殖水面总规模达1万亩。

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发展阜宁“桃花源”。规划在阜宁县羊寨镇,以原有的“桃花源”基地为中心,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南起果林村,北至外口村继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辐射面积万亩左右。进一步提升“苏北桃花源”的品牌效应,吸引客商,打造新型生态观光农庄。效益分析

7.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基地部分的投资估算,参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一般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投资密度估算。基本不包括生产性设施、农资和劳动力的投入。初步估算基地项目投资为38400万元。

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资按一般工业项目估算。其中仅包括与黄河故道初级产品加工联系紧密的固定资产和科技创新投资。一般为企业自报,未经核实。经简单合计,总投资约为46100万元。

资金筹措。基地项目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约需36600万元。产业化项目以企业自主投入为主,在政策许可下争取黄河故道产业化项目补助,或者其他政策补助。

7.2 工程效益

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直接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5万亩,新增排涝面积4万亩,改善排涝面积7.5万亩,增加机耕路200公里。

7.3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治理,可优化农业利用结构22万亩。新增稻米3.8万吨,新增小麦5000吨,新增油料生产能力1万吨,新增蔬菜生产能力28万吨;新增果品生产能力5.5万吨,新增活林木蓄积38万立方米。农业初级产品增加值1.66亿元,农产品加工新增3.58

亿元,利税4537万元。

7.4社会效益

开发项目的实施,一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丰富了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二是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累计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6万吨,扶持贫困户2000户,全项目区(不含连续投入)农均纯收入增加1200元左右,推广新品种15个,新技术35项,增加良种覆盖面积25万亩。

7.5生态效益

一是由于开发工程建设,排灌条件得到改善,可以改变易涝易旱状况,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加水土保持面积4.5万亩;二是由于农田林网建设,提高了林木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防护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6-10个百分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环境质量。

8、保障措施 8.1 创新组织机制

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机遇。没有故道的小康就没有全市、全省的小康。为确保开发取得实效,各级党委政府要成立故道开发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发改委、财政局、开发局、水利局、国土局等部门组成,负责故道开发的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挂靠农业开发部门,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

工作,重点负责规划实施与评估、重大项目推进与协调、重大政策研究与制定、区域合作以及绩效考核等。

8.2 创新管理机制

在故道开发的全过程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提高各类项目的综合效益。做到“三化”即决策科学化。项目立项要服从故道开发的总体规划;项目论证要全面系统,要推行专家评审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编报和审批制度。施工现代化。在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实现施工现代化。有效降低人力作业比例,提高工程效率,缩短建设周期。管理规范化。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决算审计制。严格实行项目资金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制度。加强项目中期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3 创新投入机制

故道外围大型基础设施投入,如骨干水利枢纽、等级公路等,要与农业综合开发以外的财政资金对接。田间水利配套工程,特别是中沟级以上工程以省级以上公共财政为主。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流通体系应以市场为主导,以政策为杠杆,科学调节农业综合开发的后续行为。政府要营造较为宽松的基础环境,降低经营风险、缩短投资回报期、提高比较效益,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8.4 创新推广体系

要提高故道开发的起点和层次,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当前在故道开发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很多,而科技部门集中在一些

大城市,我市技术力量不足,迫切要求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一是,探索建立故道开发科技园,以吸纳、消化、试验、示范、推广适宜故道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增加效益,把开发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实现从研究、开发到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过程的衔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故道产业;加快培养和引进故道开发人才,实现故道经济的继续稳定增长。故道开发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施工难度大,应不断适应故道开发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故道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对农民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四是,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以信息指导生产,依靠信息促进营销,发展信息农业、网上农业。

二○一○年五月

第四篇:游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游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五年级:柳秋昂

“近了,近了、……”同学们在一起欢呼。原来来到了同学们盼望以久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下车了,同学们好像忘记了刚才乘车时的疲惫。在大自然里尽情歌唱。来到森林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用树修剪而成的大字: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我们首先去了欢东生态健身园,在那里,我们尽情的唱歌、尽情的奔跑、尽情的欢呼、尽情的游戏。跷跷板、荡秋千、撞歌、功夫桥、攀登高峰、心心相印等……,我最喜欢心心相印、攀登高峰、和几种独木桥。

心心是两个人玩的,我和林岩一起玩,我们手拉手,每人脚踩钢丝,我们摇摇晃晃的慢慢移动,第一次失败了,但是我们不灰心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成功了。

玩过心心相印后,我又去攀登高峰了,只见我的手用力抓网,脚一点点向上攀登,慢慢地我离顶端更近了,终于我第一个爬了上去。俗话说:“站的高,望的远。”整个健身园的美景尽收眼底。周围的树木的枝叶随风舞蹈,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离开攀山网,我又来到了桥栏区,月亮桥最有意思了。这座桥不但没有扶手,还不停的摇动增加难度,我提出和林岩、刘汉邦比赛,第一场林扬50秒一个来回,我30秒一个来回,刘汉邦60秒一个来回,我胜利了。第二场。林岩35秒,我25秒,刘汉邦没参加。玩过悬空桥,我又去了月亮桥旁边的一线生机桥,开始林岩走在最前面,刘汉邦第二,我最后。走着走着,刘汉邦不行了,就跳到了下面的网上,这一跳可不要紧,刘汉邦太重,他一跳竟把我和林岩弹起来。最后我们都摔倒了。我们在网上开心的笑了。

这些桥座座都有意思,可更有意思的在后面呢!我走过各种桥后又去了沙滩广场,在那我们做了两种游戏,一种拔河、一种三人一起走。第一次我们男生和女生拔,可是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有把绳子拉回来,渐渐的,我们开始力来从心,招驾不住了,没办法,我们败给了女生。

可是三人一起走,就不是这样了,我们三个男生做好了必胜的准备,只听一声开始,我们开始比赛了,随着嘴里的:“左、右、左右。”我们渐渐离终点近了,最终我们三个人:林岩、我、刘汉邦,赢了。

不知不觉,时间已过的差不多了,我们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它--森林公园。

在车上,我们还回味着那快乐的时光。

第五篇:五个坚持开发涟水黄河故道高效农业[范文模版]

五个坚持开发涟水黄河故道高效农业

涟水境内的黄河故道总流程78公里,流经7个乡镇、23个行政村,涉及人口4.4万、耕地9万余亩。几年来,涟水县以黄河故道开发项目为平台,因地制宜,集约开发,通过建区扩园,示范引路,不断推进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先后建成了石湖千亩无公害果园、徐集“猪-沼-菜”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保滩欣欣生态园、涟城城东千亩果蔬种植园、涟城谷嘴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和生态果园、南集源农畜禽养殖园等12个高效农业园区(基地)。这些园区的建成,对推进涟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具有较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黄河故道项目区产业不断升级和群众持续增收。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推进黄河故道集约开发。早在2003年,涟水县就特别注重黄河故道的开发,组织实施了“三百工程”,即百里林带、百里果园、百里渔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在黄河故道开发中,我们仍然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立项,突出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相结合,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力培植主导产业,努力提高项目规划质量。同时坚持竞争选项,择优立项,突出重点,集约开发的原则,使开发项目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总体规划则以水利措施带头,农业、林业措施紧密配合,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对建筑物的安排,紧紧围绕高效农业园区(基地)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突出重点,做出亮点,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条件,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衡发展。

二是坚持资金整合,加快黄河故道园区建设。积极发挥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平台的吸纳集聚作用,引导土地复垦、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高效农业、新农村建设等各类惠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园区建设,并出台政策,对设施化项目给予30%以上的补助,平均每亩达2000元以上。几年来,涟水县共整合黄河故道农业开发资金3140.3万元,建设小沟级以上建筑物1523座,新建、维修电灌站15座,新打机电井9个,改造中低产田5.5万亩,发展设施蔬菜面积1万亩,优质果林1万亩;整合省“通达工程”资金700多万元,建成田间硬质路52公里;整合惠农资金400万元,奖励农业园区高效种养设施建设,吸纳三资3100万元,新建高效农业园区6个。配套了沟、渠、路、涵、机电井、管道等基础设施,把园区打造成高标准农田,确保园区“三通一平”,为园区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涟城镇谷嘴项目区和城东项目区两个千亩连片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已经成为全市带动农民致富的样板区。

三是坚持质量标准,打造黄河故道精品工程。在项目管理上,坚持做到精雕细琢,确保工程质量,全力打造阳光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涟水县黄河故道高效农业发展。

1、认真执行项目公示制。项目计划经上级批准后,立即将项目实施内容、工程建设地点、财政建设资金及农民筹劳使用计划等,通过设立公示牌形式,在项目区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2、全面推行项目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委托代理招标,在媒体上刊登招标公告,组织专家成立评审组,选拔有资质、有实力的施工队伍,为打造精品工程奠定基础。

3、实行工程监理制。聘请专业监理公司,签订监理合同,实行工程监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对发现的问题决不手软,坚决反工重建,确保达到标准。

4、严格履行项目报帐制。所有工程报帐材料,由开发局审核,财政局把关,按照工程进度,按合同拨付项目资金。坚持建管并重,项目建成后,加强跟踪管理,及时维护,确保持久发挥效益。

四是坚持招商开发,加快黄河故道开发项目引进。几年来,涟水县扎实做好开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在项目区实施“三通一平”,积极筑巢引凤,吸引外地和本地能人大户、客商老板,来涟水投资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的新型产供销模式,在项目区建成高效农业园区6个,规模养殖场5个,加工企业5个,引资额达2.3亿元。涟城镇城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由本地老板今年投资1300万元新建的千亩连片大棚蔬菜基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亩效益近万元,带动项目区农户增收近千元。涟城镇谷嘴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由项目区村支部书记谷其牵头,成立了晶鹏蔬菜生产合作社,新建了800亩蔬菜大棚。徐集乡百亩连片“猪-沼-菜”生态种养示范基地,是由天津、扬州等地老板投资建设的,目前日光能蔬菜大棚和万头猪场已初具规模。南集镇项目区的淮安源农畜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老板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万只湖羊繁殖基地,项目建成后,年可繁殖纯种湖羊100万只。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带动了项目区农民真正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五是坚持科技开发,提高黄河故道项目产出效益。几年来,涟水县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用于科技方面的投入达69万元,70%以上用于园区建设,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发放科技手册1万多册,推广新品种25个、新技术24项,科技示范推广面积达2.87万亩,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100%、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5%。充分利用省农科院科技优势,连续两年在徐集乡林码项目区实施黄河故道高效农业示范项目,每年投入40万元,示范推广“猪-沼-菜”等生态种养模式,初步建成徐集林码村“猪-沼-菜”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林码万头猪场生产的沼气液可以浇灌200亩设施蔬菜,降低大棚成本30%左右,生产的黄瓜、辣椒等蔬菜均为无公害产品,亩收入达2万元左右,效益比过去翻了几番。涟城城东项目区生产的“绿丰”牌西瓜远销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亩效益近万元。石湖镇无公害果品示范基地“弘湖”牌丰水梨全部套袋生产,被省农林厅评为优质水果,获银质奖章。

今后,我们将切实做好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一步完善规划,全面推进综合开发,力争把黄河故道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农民增收的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片。

下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总结[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总结[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优秀范文五篇)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作者:马东丽 年龄:18 学校: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班级:高 三 文 二辅导老师:张明娜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邮编:453200电话:1......

    黄河故道二次开发座谈材料(精选合集)

    立足实际科学谋划 做好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工作 黄河故道二次开发,作为今年徐州市“三重一大”重点项目,是一项惠民工程,又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涉及万千农民群众的利益,对......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62万人。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逐年调整,县强化农业主导地位,突出......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62万人。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逐年调整,***县强化农业主导地位,突出农业综合开发主旋律。***县的农业综合开......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用地管理办法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用地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5-11-24 14:19:44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 455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用地管理办法 第一......

    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___县是沿淮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国土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7.54万亩,总人口......

    黄河综合实践活动

    用真诚的火把点燃学生的智慧之花 ——教师及时合理的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黄河

    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母亲河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面所给出的关于黄河的资料,划出重要信息,为了明天的精彩展示做好准备。相信你们组一定会表现得很棒的! 【描写黄河的诗句】: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