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1:5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皖志办„2010‟44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

古城〉编纂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各市地方志办公室:

省地方志办公室于5月27日在宿州市召开《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对《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的编纂工作作了布置,朱文根主任在会上对编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将这次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九日

《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和《安徽古城》

编纂工作会议纪要

5月27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在宿州市召开了《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和《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各市方志办主任、黄河故道流域县、区方志办主任和有关市、县方志办撰稿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朱文根和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华民到会并讲话。

《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是在全力推进全省地方志工作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听取了黄河故道流域市、县志办关于《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编纂进度的汇报,承担试写《安徽古城》的人员在会上交流了撰稿体会。会议对下一阶段《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和《安徽古城》的编纂工作作了布置。

一、关于编纂《安徽古城》

会议认为,编纂《安徽古城》是开发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为现实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明确收录标准,统一编写体例。在编写内容上,要紧扣古城特点,重点介绍古城的建制沿革、地理方位、名胜古迹、人物物产、古城新貌等。语言要简洁生动,具有可读性。资料要准确,引文要有出处。还要做到图文并茂。

朱文根主任在讲话中指出,编纂《安徽古城》的目的是

2传承文明、服务现实。要通过《安徽古城》让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对安徽古城有更深入的了解。各市方志办要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好。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古城的界定。《安徽古城》记载的内容必须限于古代,即时间下限不能超过辛亥革命开始之时。辛亥革命以前曾为小国国都、州府、县衙的地方,都应收录。关于古镇,无论是有名的还是没有名的,都要收录;不太出名的古镇,可采用表格或名录的形式记载。

2.篇幅。要严格限制字数,古都不超过3000字,古城不

超过2000字,其它1000字以内。

3.内容。记载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地理区划、历史人文、人物,要突出古都古城镇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4.语言。语言风格不求统一,可用志体语言或记叙文语

言,但必须准确、流畅。

5.总体要求。编写《安徽古城》,一要厚古薄今,二要

引经据典,三要图文并茂,四要突出重点,五要彰显特色。

二、关于编纂《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及其它

朱文根主任在会上强调,各市、县(市、区)方志办要

在现有稿子的基础上,抓紧撰稿,务必尽快汇总。今年内一定要完成《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出版工作。

朱文根主任指出,省方志办组织开展的《当代最有成就的安徽人》、《安徽古代诗词全集》、《江淮儿女七彩人生》编纂工作和家谱收藏等工作,是编纂志书、年鉴任务以外的

3工作,是为安徽发展服务所做的工作,也是为人民群众所做的工作。各市方志办要按照省方志办的要求抓紧开展工作。

关于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地方志工作,朱文根主任

要求各地在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完善计划,明确目标,全力实施。对各项工作要抓早、抓实,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各市方志办要按照年初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在“九个扎实推进”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志书和年鉴编纂工作、刊物编辑工作、地情研究工作、读志用志工作、开发利用工作和三个服务工作。

朱文根主任同时指出,《安徽省志》编纂工作目前发展

态势很好,要保持势头,进一步加快进度。在2011年底前,大部分省志分志必须交付出版。市县志编纂进度也要加快,到2011年底,17个市必须完成市志编纂任务。后进的县区要倒计时安排工作计划,2011年底必须完成志书续修任务。以

便实现2012年全面完成我省二轮修志任务的目标。

主题词:地方志会议纪要通知

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人秘处2010年7月20日印

(共印20份)

第二篇:区志编纂工作阶段小结

积极推进修志工作高效完成阶段任务

自《××区志(1992-2011)》编纂工作进入资料收集阶段以来,我××街道虽由于人员调动的客观原因使该项工作起步稍晚,但在街道领导的全力关心和各科室的大力配合下,仍然按照区志办下发的《关于<××区志>收集资料阶段的工作提示》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该阶段工作,获得了区志办的肯定。主要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领导重视,为编纂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自区志编纂工作启动后,××街道领导充分认识到编修区志的重要性、征集资料的复杂性和编纂长编的困难性,迅速成立修志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亲自挂帅,街道办公室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协调沟通,并指派专人专职负责编纂任务,各科室分工配合,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在资料收集阶段,街道修志人员碰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区档案馆提供的检索目录表明我街道修志需要检索的档案共有1万多份,7万多页,因会议记录、人员任职等文件不能拷贝,只能摘抄,其他文件也并非全部属于修志所需资料范畴,区档案馆又没有足够人手可以把所有文件都拷贝让修志人员自行筛选删减,因此所有档案都需要修志人员一一过目查询内容并进行标记或摘抄,此工作量非常巨大,光凭一人之力难以在规定时间节点内挑选完成。街道办公室主任(即修志小组副组长)得知此事后,马上专门协调了其他科室人员脱离原岗位,配合修志人员查检资料,经过一周半的全力突击,终于将修志所需的档案全部标记完成,送交区档案馆进行拷贝。

1由于领导高度重视,为修志工作全面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完善纲目,为资料收集形成重点方向

纲目(即篇目)是志书的设计蓝图,是体现志书体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部志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纲目的设置。纲目设计得体,涉及到志书体例、结构、特色和归属等诸多方面,志书“纵不断线、横不缺项”的编纂基本要求才能体现出来。我街道对区志办下发的《××镇的细化纲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吸收别人设纲列目的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和区志编纂目录进行了细化,并由办公室主任(即修志小组副组长)亲自把关,与各涉编科室进行协调沟通,确定对应业务条线分工负责,最终形成细化纲目定稿。各科室根据细化纲目,并参照区志办下发的《各承编单位收集的基本资料要求》形成资料收集的重点方向,迅速组织开展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周密计划,使资料收集按时按质按量

胡乔木同志说:“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资料书。”地方志是在大量占有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因此,必须把广泛征集资料放在业务建设的重要地位。××街道成立前身的情况复杂,现今街道的管辖区域在1992年9月时分属××路、××路、××路三个街道管理,1996年7月××路街道并入××路街道,2000年10月,××路街道和××路街道又合并成立了如今的××路街道。根据志书规范要求,2000年10月前这些合并而来的地域都必须在志书中得到体现,而且要追溯到事物发端,这就给资料征集增大了难度。因此,根据这种情况,街道修志人员与街道档案工作人员沟通后,制定了资料收集计划。首先安排人员去区档案馆检索筛选××路、××路、××路三个街道的档案,其次同步安排人员到街道档案室查询××路街道自成立以来的所有发文,有电子文档的及时拷贝,没有电子文档的则扫描,再次为收集到的街道发文建立目录方便查询和检索,接着以收集到的资料为基础,参照区志办下发的××局长编的形式编写《机构沿革及领导成员任职表》,最后根据区志办下发的《各承编单位收集的基本资料要求》将各类文件归类,制成不同的文件夹。考虑到区志办要求收集的12类资料中有几类资料或是我街道没有,或是我街道难以收集,为了方便区志办了解情况,我街道修志人员最终还专门编写了《区志资料收集情况说明》进行解释。根据修志计划,按部就班,我街道终于在区志办规定的时间节点之内保质按量的完成了阶段任务。

四、通力合作,让阶段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在修志过程中,修志人员获得了各科室的大力配合,社管科、规划办、经济科、文明办、宣传科、组织科等科室都竭尽所能为修志人员提供资料(包括照片)和获取资料的线索、途径。各科室之间也通力合作,互相沟通,互通有无,为区志细化纲目中各自负责的部分加紧收集资料,编写长编。同时街道档案室人员也积极配合修志工作,主动联系修志人员,为查找资料提供帮助,并在自身面临档案保密工作检查、家中孩子生病的同时,加班加点把整个街道成立至今的全部十一年资料按年份、科室、资料目录顺序整理完全,移交给修志人员。

第三篇:全县修志编纂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全县修志编纂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增强当地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县政府办公厅《关于编纂省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当地志书的通知》精神,全县二轮修志工作于 年 月正式启动,到当前,已历时4年多时间。在各乡镇、县直各部分的大力支持与共同下,全县方案编纂的1部县志、44部部分、企业志,7部乡镇志及2部村志获得了阶段性的效果。现将有关状况通报如下:

一、全县当地志编纂工作的基本状况

总体来看,第二轮当地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各部分注重和支持当地志编纂工作,“一纳入、五到位”基本落实,修志人员喜欢岗敬业,静静贡献,修志工作发展优越。

(一)领导注重,修志工作部署比较有力。全县二轮修志工作大会召开后,各乡镇、县直部分依照文件相关要求,部署第二轮当地志书编纂工作,迅速成立了本单位修志工作编纂委员会,单位党政一把手负责编委会主任,有的还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专抓此项工作。如县国税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烟草专卖局、鸣凤镇、洋坪镇、花林寺镇、荷花镇等单位。几个单位一起承编的专志,都成立了统一的编纂委员会,由牵头单位首要负责人任主任,其他单位负责人任副主任,按期或不按期召开碰头会研讨修志工作。如《县邮电志》、《县农业志》等。

(二)认真贯彻《条例》、《规则》,积极发明优越修志情况。各级各单位基本能依照国务院《当地志工作条例》和《省当地志工作规则》的要求,将当地志工作纳入本部分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中,大局部单位都能保证修志工作领导、机构、经费、人员等基本前提到位。当前,大局部承编单位至少有2~3人专职从事修志工作,有的还抽调人员、延聘专家,从事志稿的编写和评审。全县大局部承编志书的单位都能保证专项修志工作经费。

(三)编纂方案详细明确,修志工作已见成效。各单位依据承编任务,辨别制订编纂方案,明确详细工作步和谐办法,增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全县修志工作获得阶段性效果。《县志》(1979~2005)分纂工作自2008年5月启动后,经由各位编纂的通力合作,在2009年5月初稿基本成形的基本上,再次进行汇集材料,查漏补缺。到当前,完成了130余万字的二次打印稿,进入一审工作。专业志书也获得必然效果,已出书的志书有12部:《县烟草志》、《县人口志》、《县军事志》、《县邮电志》、《县人事志》、《县民政志》、《县保险志》、《县劳动和社会保证志》、《县税务志》、《县政协志》、《县林业志》、《县财务志》。已经过评审拟预备出书的志书有3部:《县农业志》、《县国土资源志》、《鸣凤镇志》。已打印成册报县志办存档的志书有12部:《县司法行政志》、《县科协志》、《县煤炭志续编》、《县安全生产监督治理志》、《县供销志》、《县科技志》、《县审讯志》、《县工会志》、《县卫生志》、《县粮食志》、《县审计志》、《卫家岗村志》。正在编纂的志书有 15部:《县电力志》、《县文明志》、《县体育志》、《县水利志》、《县公安志》、《县交通志》、《县人洪志》、《县工商志》、《县发展与计算志》、《花林寺镇志》、《旧县镇志》、《洋坪镇志》、《河口乡志》、《荷花镇志》、《茅坪场镇志》。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修志工作发展不服衡,总体进度滞后。全省第二轮当地志编纂委员会全领大会和县人民县政府《关于印发县第二轮当地志编纂工作规划的通知》都明确提出,全省第二轮三级当地志书编纂出书工作必需在2010岁尾前完成。当前,全县53部专志中,已完成的志书有27部,正在编纂的志书有15部,少量单位还处在材料汇集阶段,有的甚至未启动,而编纂出书工作仅剩一年时间,按当前进度,难以按时完成编纂出书任务。

(二)依法修志认识不强,局部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

少量单位对编纂当地志的效果和意义认识不够,以为修志是中心工作之外的工作,采取推诿迁延的立场;有的因领导或修志人员变化,工作任务至今没有落实到人,直接影响全县修志工作的进度。

(三)修志人员专业本质不高,志稿编纂质量良莠不齐。

各地各单位专业修志人员很少,大局部修志人员是暂时抽调或兼职,有的修志业务不熟,有的不能集中精神工作,致使很多志稿质量比较粗拙,总结、申报式稿件较多,本质性材料空白,不符合三级当地志书编纂的基本要求,给总纂带来必然难度。

(四)修志工作经费不足。一是有的单位没有将修志经费纳入年头财务预算,没有明确的修志专用经费,只能在共用经费中拨付;二是修志人员在工作中碰到坚苦时,因为经费不足,工作难于开展,伤害了修志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待遇偏低,难于延聘到修志人员。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依法修志认识。继续加大国务院《当地志工作条例》和《省当地志工作规则》的宣传力度,经过普遍宣传当地志工作的主要意义,使各级领导进一步注重修志工作,把当地志编纂作为一项常常性工作进行部署落实,切实做到领导、机构、经费、人员等前提到位。

(二)加速第二轮当地志书编纂进度。一是各承编单位要采取“倒计时”的办法,将任务层层分化,将每一步任务细化到月、周,明确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二是修志进度滞后的单位,要采取“以钱养事”的方法,延聘、抽调熟习方志和本行业状况的人员参加修志,集中力量,抢抓进度。三是各级各单位领导要增强督办检查,并将修志工作纳入责任制进行审核,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保证按时完成编纂任务。

(三)严把志书质量关。要采取分类领导和单个领导相结合的方法,认真搞好培训;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立场,坚持质量第一。一要严格依照省志办“1+5”文件:《关于全省第二轮市(州)、县(市、区)志编纂工作若干详细问题的处置意见》(志办发[ ]90号)以及中国当地志领导小组《当地志书质量规则》等标准性文件进行志书编纂工作。二要依照志稿编纂的每一个环节,认真组织志稿三审,执行层层把关,分级负责,其中二审必需由各部分(行业)和方志方面的专家一起参与,构成具体的评审意见,并逐个签字。三要严把政治关、保护秘密关、编制关、材料关、文字关,坚持成熟一稿评断一稿。初稿完成后,要确立一人统稿,保证志书编制、文风的统一性;总纂完成后,要送现任领导和老领导核阅把关,以免呈现“硬伤”。

第四篇:关于召开《某省志-某专业志》编纂工作动员部署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省志 · **志》编纂工作

动员部署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根据***省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做好《***省志·**志》的编纂工作,拟于近期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月**日上午9:00(会期半天)

地点:**单位会议室

二、参会人员

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各一名。

三、会议主要内容

传达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动员部署大会精神,全面启动《**省志·**志》编纂工作,并对各单位进行任务分工。

四、其他事项

1.各单位参会人员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

2.各单位参会人员名单请于*月*日前报**单位(联系人:***,电话:***,传真:***)。

特此通知

*年*月*日

第五篇:《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卫生检疫监管司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

二○○八年十月

为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科学总结经验,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编纂质量,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方案”,结合编纂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编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严格依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全面真实地记述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二、编纂目的意义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随即展开的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载史册。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全面、客观地记述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对于系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水平,服务于当前和今后的防震、抗震、救灾、重建工作;对于全面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对于为全世界提供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编纂任务与总体设计

(一)编纂任务。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共设11个分卷,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大事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图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地震灾害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抢险救灾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区生活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区医疗防疫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社会赈灾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英模人物》、《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附录》。全志约1100万字。各卷篇幅视内容多寡而定,篇幅大的分卷可分册出版。

(二)总体设计。

1.《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记述时间断限。全志原则上记述时限为2008年5月12日至2010年12月31日,即地震爆发到灾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各分卷视有关工作的完成情况而定: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大事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图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附录》各卷记述时限为2008年5月12日至2010年12月31日。《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地震灾害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抢险救灾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区生活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区医疗防疫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社会赈灾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英模人物》各卷记述时限为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10月14日。

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记述地域。记述主要地域是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以国家地震局界定的范围为准),大致包括四川、重庆、甘肃、陕西、云南等地;组织抗灾、救灾、赈灾等工作和活动可以记述灾区以外相关地区(含国际社会)。

3.《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体内容。卷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述》。从总体、全局角度,钩玄提要,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进行总括式的记述,包括汶川特大地震地区震前的自然概貌(气候条件、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断裂带、历史上地震情况、地貌、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社会总情况;地震爆发与严重灾情;党和政府领导抗震救灾的坚强领导、周密组织、科学调度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灾区组织抢险;灾民自救与组织救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和医疗卫生人员、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农业工作者等以及各省市区的紧急救援);防治次生灾害;监测预警;灾民安置与安排灾区生活物资供应;医疗防疫;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抢修恢复基础设施;恢复学校教育;全国捐款赈灾;国际救援;在抗震救灾重建中涌现的英雄模范和产生的伟大抗灾精神;国际社会对我国此次抗灾行动的高度评价等。卷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大事记》。采用编年体(适当结合纪事本末体),分月、日记述。按时间顺序,一事一条,记载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大事、要事。卷三:《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图志》。采用图照与文字叙述、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再现汶川特大地震的巨大破坏和震撼人心的抗震救灾现场,反映党和国家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指挥、部署,再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英雄不屈的人民、典型感人的事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前置长篇导言,再按专题分类。专题内容大体包括汶川特大地震震前灾区的壮丽河山、人民和谐的生活、主要基础设施、工厂学校、商业集市等(以体现大地震前后的巨大反差和破坏的强烈程度);震区分布图、震区地震断裂带等相关地质构造图、航空遥感地震灾害监测图像;历史文献记载的该地区地震情况的图照;震灾爆发及巨大破坏;党和国家领导人抗灾决策及深入灾区组织抢险救援(包括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工作或会议现场、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灾区群众在一起);党和政府发布的重要抗灾救灾命令;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救援、灾民安置和支援地方恢复重建;国家各有关部委配合抢险救灾;抢修基础设施;处置次生灾害及监测预警(堰塞湖、泥石流、滑坡、高温、雷电、暴雨等);转移安置灾民稳定社会;灾区疫病防治;学校复课(包括推迟高考);各省市区赈灾和援助;国际社会援助;有关抗震救灾的书画照片等。

卷四:《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地震灾害志》。文字记述,配以随文照片。首设概述,然后横排事类。集中记述震区的地质地貌,本次大地震的成因;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包括人员伤亡、自然环境破坏、生活设施毁坏、基础设施毁坏、生产设施毁坏(农田、工厂、商业街区)、文化设施毁坏、村落城镇毁坏、旅游景观毁坏甚至消亡;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次生灾害调查与防范;监测预警;科技工作者为防震减灾所作的努力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如航空遥感技术在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救灾中的应用情况与监测内容)等。卷五:《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抢险救灾志》。文字记述,配以随文照片。首设概述,然后横排事类。主要反映广大军民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极其严重的困难,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超人勇气和大无畏精神。包括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有关应急组织、领导层决策部署,组织救援、救援人员进入灾区(陆路、航空、水路进入,空投救援人员和物资)、进村入户搜救被困群众和游客、疏散转移群众、调集抢修救援装备、启用储备物资与医药调度、抢险应急物资运输供应、灾害监测预警(地震监测、气象监测预警、河湖水质监测、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防控等)、次生灾害防治(调查评估及排查与治理、灾区水库安全保卫、堰塞湖疏通、变形河道治理、余震防御、泥石流防范、气象灾害防治)、基础设施抢修、灾区现场清理、安全保卫(包括重要场所警戒)稳定社会。卷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区生活志》。文字记述,配以随文照片。首设概述,然后横排事类。主要反映灾区群众的安置工作。包括制定实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方案及相应的资金物质保障措施、配套基础设施保障(如供水、供电)、灾区生活救助供应领导组织机构与系统、灾区群众生存艰难,对受灾群众救助、生活必需品供应、倒房群众安置、灾区市场供应、资金物资保障与管理、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维护等。卷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卫生防疫志》。文字记述,配以随文照片。首设概述,然后横排事类。主要反映灾区医疗救援、卫生防疫、伤员康复、对口支援、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等工作。包括灾区卫生防疫领导组织管理系统,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工作情况,医疗防疫器械、药品调集及配送,伤员救治和转运(包括转移至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后方医院治疗),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工作(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防控,免疫接种,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环境消毒,人和动物尸体的处理及消毒,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伤员康复,全国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等。卷八:《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社会赈灾志》。文字记述,配以随文照片。首设概述,然后横排事类。主要反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等守望相助、倾力支持的情况。包括救灾捐赠领导组织管理系统、中央部委赈灾与捐赠、各省市区赈灾与捐赠、解放军与武警部队赈灾与捐赠、企业赈灾与捐赠、社会民众赈灾与捐赠、港澳台赈灾与捐赠、海外侨胞赈灾与捐赠、国际社会赈灾与捐赠(如灾区少年儿童受邀到国外疗养),以及相关省市、企业对口支援灾区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和安置等。卷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文字记述,配以随文照片。首设概述,然后横排事类。主要反映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物质的和精神的)等工作。包括党和国家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灾后重建领导组织管理系统、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国土资源政策支持、地质安全评估,城乡居民倒塌毁损住房、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卫生、基层政权等)、基础设施抢修与重建(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供电、供水、供气、通邮、通信等设施)、气象设施重建和气象保障服务等,组织自救互救(生产自救、核查农工矿商贸损毁情况、指导制定恢复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扶持资金物资、开展恢复生产工作)、军队支援地方恢复重建、劳务输出,重建规划、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农业和林业恢复生产和重建、学校恢复重建、村庄城镇重建、其他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等。卷十:《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英模人物》。文字记述,每一人物配一张1寸半身照片。主要记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主要抗震救灾模范。首设概述,概括介绍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英模人物的类型、特点,反映大难面前精神不倒、奋斗不息的自强精神,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等。概述后以具体人物为记述对象,记录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涌现的英模群体和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如舍身救人的英雄,在救灾抢险中牺牲的英烈等),表彰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体裁包括人物传、人物简介和人物表,内容以200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所表彰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为基础。卷十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附录》。文字记述,可适当配以图照。主要收录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有关的,有重大社会、文献价值的法规、文件、报道、艺文等原始文献。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讲话,党和政府颁布的法规、决定,新闻部门发布的重大新闻信息、重要通报和社论,抢险中重要保障措施,国务院批准的重建方案,重要报刊发表的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对抗灾救灾的评价等。除《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大事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图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英模人物》、《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附录》等卷外,其余各卷一律按篇、章、节、目分级编次。各分卷的结构层次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凡例、编纂说明、编后记。

总凡例:统领全志,各分卷卷首放总凡例,同时放分卷的编纂说明。总凡例包括编纂志书的指导思想、编纂原则、时空范围、体例、人物收录标准、资料来源、数据使用、行文规范等,规定明确。

分卷的编纂说明:重点说明总凡例中没有涉及,但需要交待清编后记:重点记述编纂始末。各分卷的编后记置于本卷之楚的内容以及对特殊问题的处理原则等。

末,全志的总编后记置于卷十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附录》之末。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编纂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完成编纂工作,成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及其他编纂工作机构。

(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为便于开展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的“《汶川特的组成及职能

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方案”,成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简称“全志编委会”),领导《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编纂工作。全志编委会的职责主要是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研究解决编纂和出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全国政协副主席、社科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担任全志编委会主任,成员单位由原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工作组成员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组成,具体包括: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国资委、质检总局、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旅游局、港澳办、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台办、新闻办、信访局、国防科工局、测绘局、民航局、邮政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电网公司、红十字会、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武警部队、成都军区,国家民委、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宗教局、法制办、社科院、档案局、军事科学院、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其中,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社科院、地震局、新闻办、总参谋部、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等部门和地方为副主任成员单位。编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主任、副主任签署意见后执行。各成员单位分别指定一名省部级领导干部担任编委会委员,指定一名司(局)级领导干部担任协调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承担全志编委会具体工作。《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设全志主编、总纂各一名,副主编、副总纂若干名,具体负责全志的编纂工作,人选由全志编委会研究决定。

(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全志编委会下设《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室”职能

办公室。办公室是全志编委会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审核把关,以及调研、培训、组织出版等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田嘉兼任。

(三)“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审查验收工作小全志编委会内设审查验收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分卷组”职能

体例、内容尤其是各分卷提出的关于政策、保密等重大问题的审查,负责各分卷的终审工作。

其组成方式、具体人选及审查验收办法,由全志编委会研究

(四)“《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分卷编纂委员1.“《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分卷编纂委员在综合考虑各分卷内容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确定各分卷的承决定。

会”及分卷编纂室的职能

会”的组成与职能。

编牵头单位。各承编牵头单位负责组建分卷编纂委员会,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抢险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各分卷编纂委员会原则上由各分卷的承编牵头单位和承编单位联合组成。承编牵头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分卷编纂委员会的主任,承编单位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副王任或委员。具体人选由承编牵头单位与承编单位协商确定。分卷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报全志编委会备案。分卷编纂委员会的职能是:领导本分卷的编纂工作,负责组织调动编纂人员、成立分卷编纂室,协调解决编纂用房和编纂经费,组织拟定篇目,布置资料征集工作,根据全志编委会的规划安排本卷的编纂进度,审查初稿,严把史实、政策、保密关。各分卷设主编、总纂各一名,副主编、副总纂若干名,具体负责本分卷的编纂工作,人选由分卷编委会研究决定,报全志编委会备案。各分卷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副主编由分卷编委会主任、副主任担任。主编负责各分卷的编纂业务,副主编协助主编解决编纂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本承编单位的编纂业务),包括篇目拟定、资料组织、分卷审稿等。总纂、副总纂具体负责分卷的篇目起草、拟订分卷的编纂方案、资料征集方案,指导各承编单位编纂人员进行资料长编的编辑、初稿编纂等工作,并对分卷稿进行分纂、总纂,完成文字通稿等工作。

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分卷编纂室”的由承编牵头单位和各承编单位选派对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工作。

作情况熟、政策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文字功力好的同志组成分卷编纂室。编纂室主任由牵头单位的同志担任,另设副主任和编纂人员若干名。分卷编纂室设在承编牵头单位内。各承编单位安排资料征集、撰稿人员若干名。分卷编纂室具体负责组织资料征集、编辑资料长编和初稿编纂工作,对各承编单位的来稿进行加工、修订、统稿,处理交叉重复等问题,然后报分卷编委会审稿。专业性强的分卷要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参加撰稿、审稿工作。

分卷编纂室主任同时担任分卷总纂、副主任担任副总纂(可

(五)编纂业务培训。

由全志编委会办公室和分卷编纂室组织编纂人员培训工作。视具体工作情况增设)。

培训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由全志编委会办公室组织对分卷总纂、副总纂以及分卷编纂室编纂人员进行培训;第二个层面由分卷编纂室组织对本卷各承编单位的编纂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掌握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情况,学习地方志基本知识和编纂方法,学习与编纂工作有关的各项规定等。

五、卷目和编纂分工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共设11个分卷,各分卷的承编牵头单位、承编单位及参与单位以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工作组组成的通知》(国阅〔2008〕47号)中确定的各组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为基础。承编牵头单位分别为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地震局、新闻办、总参谋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承编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相关承编单位及参与单位,共同完成《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各分卷的编纂任务。各分卷卷目及大致分工情况见下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卷目及分工表》:

序号

承编牵头 单 位 1 2 3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

述》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大事

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图

全志编委会办公室

全忘编委会办公室

新闻办

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害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活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疗防疫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建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物》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录》

六、工作要求与进度安排

(一)工作要求。1.健全工作体制。

地震灾

地震局

抢险救

总参谋部

灾区生

民政部

灾区医

卫生部

社会赈

民政部

灾后重

发展改革委

英模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附

全志编委会办公室 4 5 6 7 8 9 10 1l

《《《《《《《

·

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务院办公厅负责协调、指导,全志编委会、分卷编委会组织全志和分卷编纂工作的实施,各承编单位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全志编委会及其办公室汇报请示,需要向国务院汇报请示的,由全志编委会及其办公室归口上报。

2.充分发挥承编牵头单位的作用。

分卷承编牵头单位责任重大,在全志编纂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确保一方的作用,在分卷编纂中不仅要完成本单位承担的编纂任务,还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保证其他承编单位的编纂工作同步进行。各承编单位要配合、支持牵头单位的工作,不拖后腿,不拉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编纂任务。

3.做好保障工作。

各分卷承编牵头单位、承编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把本志编纂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目标的管理中,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办公条件到位。业务部门要加大抗震救灾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力度,档案部门要保障抗震救灾档案的有效利用。

4.执行保密规定。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属国家级权威史料,资料收集、使用、保管工作非常重要。各承编单位保密委员会要对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分卷编纂委员会、《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要重点对志稿的保密问题进行审核。要妥善保存在编纂过程中收集形成的材料,并遵守调阅制度。

5.发扬良好工作作风。

全体编纂人员要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通力合作的工作作风,确保志书质量。

(二)工作进度。

全志编纂工作,大致经过成立编纂组织、培训编纂人员、拟定分卷篇目、收集资料和编辑资料长编、志稿撰写和分卷总纂、志稿审查、修订出版等工作阶段。2008年9月下旬启动有关筹备工作,2010年底基本完成编纂工作,2011年各分卷全部出版。

编纂工作流程及总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8年10月,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商各成员单位有关全志编委会委员和协调员人选名单,落实各分卷承编牵头单位和承编单位,征求各成员单位对“《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的修改意见。2.2008年11月初,召开全志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编纂任务,正式启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编纂工作。3.2008年12月10日之前,成立各分卷编纂委员会、确定各分卷承编单位,并报全志编委会备案;适时举办各分卷总纂、副总纂及编纂人员培训班,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修志业务知识。

4.2009年1月,各分卷编纂委员会向全志编委会报送分卷篇5.2009年4月,各分卷编纂室基本完成各分卷的资料收集工6.2009年7月,各分卷编纂室完成分卷总纂工作;9月,完成7.2009年11月,根据分卷编委会的修改意见,完成对初审稿目,经全志编委会审定后实施。

作,编辑资料长编。

初审稿,交由各分卷编委会审定。的修改工作,形成送审稿,报全志编委会审定。

8.20l0年2月,根据全志编委会的审核意见,各分卷编纂室完成再次修改工作,报送全志编委会准备出版。具体的报送要求另行规定。凡实际工作基本完成、编写内容完整的分卷,可以先期完成编纂出版工作。工作尚在进行之中的分卷,如卷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2011年完成出版工作。为保证编纂进度和出版质量,出版工作与总纂后期工作同步进行,由专业志书出版社——方志出版社负责出版工作,并提前派编辑介入审校工作。

七、质量要求

全志质量总体要求是,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

(一)入志资料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入志资料丰富、真实、准确,全面、系统,能够反映事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

物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全。资料准确。注重选用第一手资料和原始资料。资料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二)体例科学、规范,适合内容记述的要求。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运用得当,1.述。

全志总述、分卷概述能够概述事物发展的全貌和特点。2.记。

大事记选录大事得当,重要事项不漏,时间、地点、人物专记设置因事制宜,选题严格,数量适度。以志为主。

(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编后记重点反映修志始末。3.志。

门类设置合理,纵述史实把握事物的发端、变化和现状,不4.传。

立传、简介、英模表收入的人物为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有重缺失主要事物、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

大影响者,包括牺牲的英烈和健在的英模(专指“英模人物”卷)。

5.图、照。

图、照注重典型性、资料性,从不同角度反映汶川特大地地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和有关部门绘制或审定的地图。重要照片无广告色彩。6.表。

设计合理,要素齐全,内容准确,不与正文简单重复。7.录。

附录卷收录有重要存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原始文献。

(三)篇目设置科学合理。

1.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科学分类与现实社会分工(如应急管理体制)、全志的整体性2.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震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

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测绘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

基本要求。

与分卷相对独立性的关系处理妥当。

序。

没有层次分割过多过细、缺乏整体性和影响深度等弊病。标题简明准确,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

(四)记述方法得体。1.区域界限明确。

以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为记述范围,越境不书。交待背突出特点,类目的升格或降格使用适度。

景,反映围绕大地震和抗震救灾的决策、援助、赈灾捐赠、接受转移受灾群众等内容,不视为越境而书。

2.时间界限明确。

全志的时间断限原则上为2008年5月12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不随意突破志书的上限和下限。反映震前的背景可以适当上溯。

3.述而不论。

记述事物、事件和人物,寓观点于记述之中。述体(总4.名称、事实一致。

志书中同一名称、事实、数据、时间、度量衡、术5.内容记述不机械重复。

交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记述,或此详彼略,或用互见法。6.人物记述准确、客观、公允。

英模人物传记述传主的生卒年月、籍贯(出生地)、主要经述、概述)中的必要议论适度,不空泛。

语的表述,前后一致。

历、大地震中的典型事迹、个性特征、社会评价等。人物简介比人物传简约。人物表要素不缺。其他各卷记述人物以事系人,人随事出。7.图照规范。

图的制作规范,要素齐全,包括必要的图题、图例和注记,合理使用地形图、震区分布图、地震断裂构造图、水文图、位置图、交通图等。

照片主题明确,图像清晰,注明时间、地点、事物、需8.数据准确。

引用的数据全面、客观、准确,尽可能使用权威部门提供9.行文规范。

行文要求按照全志编委会制定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

八、资料征集与资料长编

(一)资料收(征)集。

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资料收(征)集工作按要说明的人物位置及时任职务。的数据。

志>行文规范》执行。

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执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可以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有关单位和个人,尤其是收藏有汶川特大地震和抗震救灾资料的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新闻媒体及其他单位,必须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要求,提供资料支持。资料收(征)集要全面系统,资料来源包括报纸、期刊、档案、文件、工作总结、技术资料、会议纪要、图书、图片集、文物、口碑、音像、调查报告、实地调查等。

入志资料要真实、准确,经过鉴别、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信息准确。不可或缺但有歧义的资料,多说并存。

(二)资料长编。

为给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打好坚实的资料基础,便于初审、终审时参考,各分卷在编纂初稿之前,必须编辑资料长编。资料长编一事一条,按篇目归类,各事条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条资料长编主要为节录的资料内容;每条的“说明”包括资料事件发生时间、资料来源,如报纸“说明”有名称、第几版、文章标题、作者姓名等,档案交代馆藏、文档号,文件交代发文单位、文号。每一资料长编的摘录者须署名以示责任。

分卷编纂委员会向全志编委会报送分卷送审稿纸质文本和电子

九、经费保障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所涉文本的同时,报送分卷资料长编的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及的日常办公、调研、聘请专家、培训修志人员、编辑资料长编、志书出版等方面经费,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商财政部解决,列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各分卷编纂所涉及的各项经费由各承编牵头单位、承编单位按原财政渠道解决。

下载关于印发《〈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安徽省志·黄河故道志〉〈安徽古城〉编纂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