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用地管理办法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用地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5-11-24 14:19:44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 455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用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中外客商投资黄河三角洲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我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规范农业综合开发用地行为,保障土地开发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在依据本办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或土地开发经营权的土地上,通过对水土资源的开发治理,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进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以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经营的行为。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用地是指以开发我市国有荒碱地、牧草地和滩涂为主,酌量进行与上述用地相关的中低产田改造的土地。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本办法所称土地租赁是指市、县人民政府作为出租人,将土地开发经营权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本办法所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将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与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组成合资或合作企业,并按照规定分取企业股息和红利的行为。
第四条 国内外的经济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土地开发经营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第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用地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投资开发位置偏远、开发条件差、难度大的未利用土地,土地使用费可在一定期限内减、免、缓交。对开发利用滩涂的项目用地,可适当降低出让金标准。
第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章
农业开发用地
第八条 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可以通过政府出让土地、租赁土地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或土地开发经营权。
第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用地使用年限一般为3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300-1000元/亩,土地租赁费为30-100元/亩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租赁费、作价入股标准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调整幅度按照市场变化情况确定。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
第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涉及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后,方可出让。收回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根据使用者的经济损失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偿,但每亩补偿费不得超过该土地亩年产值的4倍。无收益的土地无偿收回。
第十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涉及集体所有的土地确需出让的,应依法征为国有后,方可出让。
第十三条 政府以租赁方式提供用地,涉及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可以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予以收回,补偿,也可以从政府租赁收益中确定一定比例抵偿收回土地的补偿费用。政府以租赁方式提供用地,涉及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也可以从政府租赁收益中确定一定比例抵偿征用土地的补偿、安置费。
第十四条
政府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形式提供土地涉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土地上的附着物、基础设施及政府以前的其他投入经有关部门评估,由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据情给予补偿。
第十六条
政府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界定为国家股,由土地管理部门委托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统一持有。土地管理部门应与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签订委托持股合同。
第十七条 市内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合资、合作条件组成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应按规定向政府交纳场地使用费。
第十八条 开发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农业开发部门拟定方案,报经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第十九条 未经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两年未使用或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报批准机关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分期开发土地的,分期投资额应当与项目规模相适应,并按照土地使用合同的规定,按期投入资金,用于开发项目建设。
第二十二条
土地使用者在依照本办法规定取得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上进行非农业建设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用地的程序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重新签订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三章 办事程序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或开发经营者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按下列程序办理用地手续:
(一)申请用地。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向市、县农业开发部门提报开发使用土地申请书。
(二)批准预约。市县农业开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选定地块,发给申请人土地使用预约证书。预约用地的有效期限最长为60天。申请延长预约期限,应在期满10天前向市、县农业开发部门提出;逾期不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预约。
(三)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政府出让、租赁、入股土地的合同,由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签订。签订的土地使用合同应当包括用地地点、四至范围、面积、用途、期限、开发建设的出资制度、使用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四)审批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合同签订并按照审批权限报政府批准后,提供开发用地。外商投资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设立从事开发经营的独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
第二十四条
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须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两个月内支付成本费和定今,定金可抵充土地出让金、租赁费或股息、红利。以出让方式获取徒弟权的,定金为出让金总鹅的10%;以租赁方式获取土地权的,定金为一年的租赁费;以土地入股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定金为土地作价饿的10%。
第二十五条 对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前不予收回;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并根据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使用土地的实际年限和开发土地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二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因土地灭失而终止。
第二十七条 土地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经批准予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并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费用。土地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或开发经营者未申请续期或者虽申请续期但依照前款规定未获批准的,土地使用权或开发经营权无偿收回。
第二十八条 以出让方式获取的2使用权,土地使用者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后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但依法限制的除外。
第四章 优惠
第二十九条
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除交纳成本费和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定金外,其他费用从土地使用合同生效的第五年起,每年按20%的比例连续五年交清。
第三十条
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的土地开发经营权,可免交前五年土地租赁费,从第六年起交纳土地租赁费。
第三十一条
政府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前五年不参与分红。
第三十二条
从事农业综合开发,依法享受减、免税政策。内资企业照章纳税后,所征所得税部分前三年返回一半。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需使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学习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心得体会
学习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心得体会
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极大地提升了东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快速突破。
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既有良好的机会又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机遇
一是区域发展优势。
二是产业发展机遇。
三是政策环境优势。
四是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挑战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三是发展环境亟待提升。
四是外部竞争压力较大。
二、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对策
一是正确处理高效与生态的矛盾,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发展要求上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发展规划必须把生态保护贯穿始终,资源开发必须与保护生态统一起来,发展考核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基本要求;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引导上突出生态产业,在经济发展上突出循环经济,在品牌培育上突出生态特色;配套完善生态基础设施,推进黄河水城建设,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和湿地恢复工程,重点建设沿海防潮堤坝。
二是立足黄河入海口,把黄河作为资源来开发。彰显黄河文化的凝聚力,发展黄河生态旅游,系统地进行黄河治理与开发。
三是把握资源型城市特色,发挥石油产业优势。发展石油化工业、石油装备业、石油服务业、石油替代业,实现优势延伸和优势再造,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四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突破发展瓶颈。重点推进“三路两港一场”建设,构筑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资源共享;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五是明确区位和定位,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开展省规划区内以及与其它经济区等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开展产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创新研究、政府运作方式等多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当前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做好配套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编制的规划主要有:城乡一体化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各功能区分区规划、黄河水城深度开发规划等,以上规划均应立足东营实际,站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高度,科学论证,不能仅仅局限于领导的思路,多方案比较。
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必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形成更好的能够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三是做好土地等资源的文章。东营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优势,依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用足用活土地等各项政策,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对我们来说,当前应进一步学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基本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另外,须做好当前工作,特别是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调整、广利河两侧用地深度开发规划等项目,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提供规划技术支持。
同志们,“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如一屡春风,给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落实科发展观,加快林业建设提供了重大契机,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活动督导组的正确指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力争一流,努力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开创全县林业建设的新局面,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处在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这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组织工作水平,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围绕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突出抓好思想素养建设,全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的干部队伍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思想政治素养是最重要的素养。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自觉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要切实抓好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十分重要的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积极创新组织模式和活动载体,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把握科学发展要求,探索科学发展方法,牢记科学发展责任,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本领。要不断巩固和深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效果,进一步掀起解放思想的新高潮,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践上。工作中,我们积极创新载体,紧紧围绕自身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记三情铸三线”等主题实践活动,寻找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结合点、切入点。从中央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来看,我们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完全符合中央的决策部署,并为学习实践活动探索了路子,营造了氛围,在安排部署、组织机构、活动方式、思想理论上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突出抓好选育管理,全力打造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队伍
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实现率先突破,关键在党组织、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实践表明,用什么样的人、怎么选人用人,是最重要的导向。如果在干部任用上出现失误,就会造成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恶化。因此,要始终坚持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调整中,要始终坚持唯政绩不唯资历,唯发展潜力不唯台阶学历,讲公认不讲关系,大胆提拔重用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扩大干部选任提名环节的民主;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实践中,我们采取“两公开四差额”的方式,即公开空缺职位及职位要求,公开选任方法及选任程序,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选拔了安监局、劳保局、区创业园管理办公室3名正职。首先由区委全委(扩大)会议按拟充实配备职位与提名人选1:2的比例进行初始提名。之后,对初始提名人选进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最后由区委常委会议差额表决,区委全委会议等额表决,并进行任前公示。要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违规用人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增强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河口区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实行日常考核与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对考核优秀的,在干部调整时优先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各级“一把手”,要始终如一地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做到科学分工、合理授权,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真正抓出一个学习创新、民主团结、清正廉洁的好班子,带出一支政治合格、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好队伍。要以党校为主阵地,以省内外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积极构建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干部培训网络,扎实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发展的能力。要创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益。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三、突出抓好机制完善,全力打造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大量事实表明,干部作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一个地方产业凸起的核心支撑。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作风建设,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行党内民主,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事项,注重充分听取各班子成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使每一项决策都集中民智、体现民意、顺应民心,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出现偏差。要把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观摩教育、集中培训、个别谈心、严格督查、组织调整等方式,增强干部干好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根据工作和发展的需要,定期给广大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干部在强力推进工作中培育吃苦耐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用心用力的创业激情。要牢牢把握提高执行力这个关键,把每项工作的责任、时限、奖惩措施都落实到人头,确保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加强督查、一抓到底。对党委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一把手”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亲历亲为,真正把工作抓透、抓细、抓实,切实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要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干部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健康帐,强化广大干部对自己的形象和政治安全负责的意识;通过严控重要节假日等敏感时期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廉政建设上互相帮助,而不是相互考验,通过自身的廉洁自律,为他人负责,为大局负责。要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文化广场和廉政主题公园等教育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通过开展廉内助活动、举办廉政晚会、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一责三制”等措施,不断强化干部的廉政意识。
四、突出夯实基础,全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要切实增强管党意识,认真履行管党职责,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完善和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要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在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务实有效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优化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专业协会、“两新”组织中加强党的基础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要始终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在各社会组织中的核心地位,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政策、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组织者、实践者。三是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领域培养党员,在重大工程、重点工作的一线发展党员。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健全党员党性锻炼提高机制,特别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制度。要以“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建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切实做好关心爱护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对基层干部要多关怀、多支持、多帮助,特别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扎实工作的干部,充分调动各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每一次社会重大变革和进步,每一个成就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精神内涵。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是市委、县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安排和部署,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更应该有这种思想解放的气魄,来推动经济社会更高程度地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全省人民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要争当排头兵,就是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不仅实现GDP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人民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二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在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要争当排头兵,就是要敢于打破旧的框框和旧的思想的束缚。目前***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经触及到人们切身利益。比如,住房的商品化,医疗、退休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使人们原来享有的一些福利待遇变成需要自己花钱的事。政府机构改革、企业改革,使一部分人下岗、分流,需要重新安置或自谋职业。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比较普遍地触动人们的切身利益,无疑会大大增加改革的难度。只有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才能推动改革的进程。一是要全省各级干部一定要敢冒敢闯,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善于采取新举措,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通过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二是要全省各级干部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在面向国内国际两个领域,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谋划发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借力发展,不受行政区划和地域的限制。
要争当排头兵,就是要紧密联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一是要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切实把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思路、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脚踏实地 抓住发展新机遇
---学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心得体会
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和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迎来了难得的双重重大历史机遇。面对这一重大利好,全市上下欢欣鼓舞,群情振奋。在近两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这个好消息无异于一剂强心剂,为本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广大市民更希望看到的是后续的长远发展。
一、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是关键。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同,黄三角成陆时间较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以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海岸线自然保护带为主体的核心保护区约占区域总面积的14%,沿海岸线的浅海滩涂、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黄河现行和备用入海流路等控制开发区也占相当大比重。这种特点决定了黄三角不能照搬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模式,而必须突出高效生态特色,努力探索一种符合本地实际的高效生态经济模式,走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这种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是一种科学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生态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效生态产业链,努力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特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同时,要积极倡导全民绿色生态消费和生活方式,从政府采购、日常生活等方面引导公众科学和绿色消费。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科学发展观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实际的具体结合,是科学发展观在东营市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高效生态经济,首先应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既能使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使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开发的实践中,关键应把握和处理好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二、打造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作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东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市级财政收入的60%依赖石油工业,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后何以为继是首要难题。“虽然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东营并未上榜,但转型已是不可避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指出,虽然迅猛发展的石油繁荣了城市经济,但多年来满足于石油能源基地的定位却制约了黄河三角洲的纵深开发。
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东营勇挑重担,堪当重任,也带来转型最佳时机。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框架内,东营市以“四区一城”为载体,着力打造八大产业基地:依托胜利油田和近海海洋石油开发生产,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基地;依托临港产业区,发展石化、盐化、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基地;依托石油装备优势企业,提高成套设备研发能力,加强与美国休斯敦等地区的战略合作,打造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依托“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国际示范城市”建设,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推进生态型电厂建设,打造新能源基地;依托高端产业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打造高端产业基地;依托生态旅游区和黄河水城,发挥生态旅游资源和黄河口文化独特的优势,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依托生态高效农业区,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和特色园区,打造生态高效农业基地;依托“三网”绿化和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推进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打造生态林示范基地。“八大产业基地”是黄河三角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载体,将以高效生态的鲜明特色区别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其他城市。
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按照《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我市确定将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四大主体产业区,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使之成为我市现代产业的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功能区。
今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四大主体产业区建设为抓手,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着力构筑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框架,拉开了黄河三角洲大开发大建设的格局。
——临港产业区。与中海油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我市与中海油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目前,中海石油炼化山东有限责任公司和东营港有限责任公司已注册成立,中海油投资与预算审查委员会批准了总投资31亿元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一揽子”工程投资计划。中海油仓储物流园起步区控规已编制完成,基本具备项目落地建设条件。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预可研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大唐东营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加大“压小”工作力度,关停的92.7万千瓦小机组容量,5月份全部通过了国家核查组的验收。投资1.42亿元完成了电厂项目区土方吹填及部分设备预定。现正在积极做国家能源局工作,争取尽快批准大唐东营发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招商引资初显成效。获得“中国石油化工(东营港)产业区”牌子,成为了全国第13个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区。截至目前,临港产业区已引进投产或在建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近100亿元。
——生态旅游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已于今年1月份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现正进行优化提升。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有序启动,集游客中心、游船码头、汽车营地、休闲木屋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计划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建成投用。黄河口湿地游乐园、黄河口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高效生态农业区。重点建设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4.1万亩起步区,包括3万亩养殖区和1.1万亩综合服务区。其中3万亩养殖区全部开发高标准海参养殖池塘,6月1日,大连有德集团首批海参苗种投入池塘,开始养殖生产。同步推进综合服务区建设,研发中心大楼工程设计全面完成;1000亩休闲渔业精品区,项目详细规划设计已完成,近期可开工建设;5800亩加工商贸区,正在配套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大型公司入驻。高效畜牧区已编制完成规划。
——高端产业区。已落户过亿元企业58家,初步培植起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光伏、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型主导产业。东营经济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生态工业园、国际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生态谷”等项目区建设加快推进,东芯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凯风电、软件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高端产业发展框架迅速拉开。3月18日,吉奥新款“帅豹”下线仪式在吉奥集团东营制造基地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市在制造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上半年,东营经济开发区共签约过亿元的项目25个,总投资140亿元;区内5000万元以上开工及续建项目64个,总投资331亿元。该区已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
——黄河水城。按照“整合提升、画龙点睛、水系循环、游船开通”的总要求,加快黄河水城建设。目前,体育公园已基本建成;文化公园进展顺利,其中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配套文化商务设施已开工建设;科技公园已完成规划,软件园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清风湖景区工程建设实现任务过半;滨河景观工程基本完成;胜利大街桥等跨河大桥已开工建设和改造;黄河河口物理模型试验厅混凝土排架和钢结构工程已完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黄河水城已初步形成了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的水城景观,彰显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将黄河三角洲建设的帷幕渐渐拉开,今后的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如何让这些宏伟蓝图一一实现将是我们这代人以至几代人努力的方向,黄河三角洲的前景是广阔的,美好的,我们期待在这片土地上收获辉煌灿烂的明天。
宋峰福同志在全局"实践科学发展观 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好我局“争当排头兵”活动。刚才,广利局长宣读了全县“争当排头兵”活动实施意见和我局活动宣传动员阶段实施方案,对整个活动作了具体明确的部署。下面,根据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组织好本次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月3日我们收听收看了全市“争当排头兵”活动动员会议,4月10日利用晨会时间传达了全县动员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县领导的讲话,我想大家对这次活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全面,还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加深认识和把握。一要充分认识活动的战略意义。这次活动是在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以“实践”为主题的活动,既是去年“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深化和延续,又是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要步骤和具体措施。这项活动的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县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示范区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充分体现了上级党委的远见卓识和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过人气魄。二要充分认识活动的根本要求。县委精心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求我们立足部门职能,抢抓历史机遇,在发展实践中提升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的具体工作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三要充分认识到活动对于推动我们林业发展提供难得契机。近两年来,我们林业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绿色垦利建设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带动林业大发展,打造出了一大批精品绿化工程,机关队伍建设也跃上了新的台阶,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林业工作的前列。截止到去年底,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了19.2%,果品总产量达到了1350万公斤,实现林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高。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在如何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社会化造林、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现代林业等方面,我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指导、推进落实上还有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地方,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埋头苦干、逐一破解。而“争当排头兵”活动的大力开展,就给我们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一个重大契机和重要载体。为此,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破除“大而空“的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组织好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踊跃参与,以活动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和全县林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
二、把握基本要求,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这次活动,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践为主题,以争当排头兵为目标。整个活动从现在开始,到八月底结束,历时五个月,具体分为宣传动员、集中活动、总结评估三个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立足于林业建设实际,把握“四项基本原则”,明确“四项目标要求”,组织好“五项专题活动”,搞好“三项结合”,确保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把握“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围绕主题,把握导向。要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投身于全县林业建设这一实践,努力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争当破解难题的排头兵,推动全县林业快速健康发展,为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撑。二是坚持面向全局,突出重点。活动面向全体干部职工,但重点是局党员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在活动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争当排头兵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全体职工。同时,我们也要动员家人、亲属、朋友都要投入到活动中去,立足自身实际,争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坚持联系实际,分类指导。活动过程中,局活动领导小组必须根据部门自身实际、岗位特点,搞好分类指导,区分不同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要求,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方法,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防止一刀切和走过场。四是坚持注重实践,确保实效。这次活动,关键在实践,关键看实效。局活动领导小组一定要把握这一要求,把实践作为开展活动的主线,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全体干部职工也要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努力在工作创新上动脑筋,在推进措施上下功夫,在破解难题上求突破,在工作成绩上争一流,在全局范围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争当干事创业的排头兵,促进全县林业建设再上新水平。
明确“四项目标要求”:一是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上要有新境界。要大力学习上级林业政策,吃透文件精神,与自身工作搞好结合,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要积极走出去,积极学习林业建设先进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取长补短,加快全县林业建设。要克服浮躁情绪,真正沉下去,到林业生产建设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民声,关注民意,解决林农群众所思所盼,并多为林业建设献计出力,当好参谋。要紧紧围绕影响和制约林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积极探索推进林业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二是强化服务,在优化环境上要有新举措。要把环境建设情况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建设,精简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扎实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科技队伍人员素质,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领。三是改进作风,在争先创优上要有新标准。要牢固树立开拓进取意识,克服自我满足情绪,紧紧围绕“绿色垦利”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争创一流。要把林业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去审视、定位,确保林业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向先进看起,你追我赶,努力攀登,形成人人争先、创一流业绩的生动局面。四是狠抓落实,在推动林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这是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和重要目标。结合到我们林业部门实际,就是要着重在加快林权制度改革、社会化造林、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森林资源管理等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实现林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组织好“五项专题活动”:一是开展“争当排头兵,争先做贡献”大讨论活动。局活动领导小组要严格照县委文件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化活动认识,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激发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加大交流,形成全局上下思林业、议林业、促林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与氛围。二是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大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性问题,深入林业生产一线搞调查研究,并深入思考,形成有问题、有数字、有对策、有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搞好调研,提出创新突破、破难攻坚的新举措。三是开展“办实事、抓落实、促发展”实践活动。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现代林业建设的新要求,集中解决一批林业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分层次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活动过程中,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适时的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汇报交流活动。具体可以划分成几个小组,围绕议题话工作、谈体会、说经验、议发展,促进干部职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五是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要把这一活动作为“争当排头兵”活动的重要内容,贯穿活动始终,要重点在优化林业执法机制和服务林农方面查问题、抓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的水平。
搞好“三项结合”:一是与“五型机关”建设相结合。要把“争当排头兵”活动与全局开展的学习型、效能型、节约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加大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提高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水平,在巩固提高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二是与今年的林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相结合。以活动促进林业建设,以林业建设成绩来检验活动实效,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前,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积极投身于“三网”绿化工程建设中去,抓好重点路域、水系、农田林网的建设,搞好冬枣、蜜桃等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扎实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执法工作,确保全年林业建设出更多精品、更多亮点,使整体林业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三是与破解林业建设中的难题相结合。要着重在解决我县林业建设中造林体制机制不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滞后、林业实用新技术转化成果慢等重点问题上求突破,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相适应的造林新体制、新机制,落实好“三权”,激发全社会兴林、爱林、护林的热情,为全县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努力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出林业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把活动抓出特色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全局将成立以我为组长,广利局长为副组长,各中层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与开展。要严格按照县委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抓紧制定好全局活动的总体方案和各个阶段的具体方案。活动方案要重点突出、内容详细,任务分工要明确到科室、到人头,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和时限,使整个活动一步跟一步、一环套一环,高标准、严要求地往前推进。
(二)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要深入学习县委动员会议精神和我局这次会议的有关要求,认真领会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搞好宣传发动。要在局机关显著位置悬挂活动标语横幅,制作精美活动展板和学习园地,并适时组织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学习与宣传活动,迅速掀起“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开发建设排头兵”的热潮,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争先、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推进林业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三)抓好工作结合,突出活动特色。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与林业建设有机结合,使活动与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要突出林业部门特色,创新工作思路,多创造实践载体、多开展富有实效性的特色活动。要善于发现与培植典型,总结和提炼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敢于占领典型宣传上的制高点,做活动创新的排头兵。只有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真正的富有新意、富有实效,才能四处开花、亮点频显。
(四)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督导检查。要根据活动整体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考勤、机关效能考核、岗位人员考评、服务承诺等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活动的开展。同时,局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活动开展的督导检查,不定期抽查干部职工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听取工作汇报,评估工作实绩,并建立健全个人活动档案,作为干部职工年底评先树优、奖优惩劣、提拔进级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使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肩上有压力、心中有动力,确保“争当排头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第三篇:关于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水资源管理的深入思考
关于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水资源管理的深入思考
[摘 要] 介绍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水资源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东营市水资源分析可持续发展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1/6;总人口约98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10。黄河三角洲作为全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市处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对于东营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东营市水资源现状
东营市可利用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资源。
1.1 地表水。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56毫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现地表水每年可利用量为1.8亿立方米。
1.2地下水。全市可利用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滩区、老黄河故道、刁口河和神仙沟黄河故道及广饶县小清河以南4个地下淡水区,总量1亿立方米。
1.3客水资源。小清河在东营境内长34公里,多年入境水量5.82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0.71亿立方米;支脉河在东营境内长68.2公里,多年入境水量2.8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0.36亿立方米;黄河流经我市境内138公里,全市90%以上的用水依靠黄河供给,是主要的客水资源,全市分水指标为7.2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从2010年起规划引江水量为2亿立方米,远期2030年为3.8亿立方米。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达13.15亿立方米。按照用水水平发展与节水规划相结合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指标和制定的用水定额角度分析,2020年东营市需水总量为12亿立方米。综上所述,东营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较为充沛。但随着经济社会尤其是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大批重大基础项目不断上马,全市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造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水资源供需紧张原因分析
据分析,造成全市水资源供需紧张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由于我市建市较晚,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一是蓄水工程有待提高。全市建成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19座,其中胜利油田管理10座,地方管理9座。由于水工设施权属不同,导致调水管理协调难度大,工程效益未得到最大发挥,急需整合全市水库资源,提高整体效益。二是灌区工程有待改造。尽管灌区主干渠连续多年实施续建节水改造,但90年代以前衬砌的渠道设计和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区段老化、损毁,致使输水不畅或出现渗漏。受黄河调水调沙影响,河床下切,部分引黄闸不能自流引水,亟待改善提高。三是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缺乏。全市田间节水灌溉面积仅有60万亩,计划“十二五”期间再建设50万亩,由于该项工程投资大,目前省级以上尚无投资政策,推进较慢。
1.2水资源用水效率评价机制缺乏。水资源供给主要从确保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单纯依靠政府指令性计划进行调控,以满足不同行业(尤其是农业)的用水需求。由于缺乏用水效率评价机制,导致政府供水部门多为完成计划而不计成本,用水户过多强调用水权利而不注重节约,供需双方都缺乏投入与产出的供水效率观念。每逢春灌,群众对引用水源、输供水成本等问题一概不予考虑,宁愿采用大水漫灌,也不注重末级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1.3水价杠杆调节手段缺乏。根据2007年省物价局对全市灌区农业供水成本的监审结果,非农业供水成本为每立方米0.3225元,农业供水成本为每立方米0.1445元。目前,全市农业水费价格为每立方米0.0552元,不足供水成本的40%。由此,一方面导致农业供水成本与价格严重倒挂,市属引黄灌区亏损严重。另一方面与其他沿黄地市相比,目前全市农业水价过低,群众惜水观念淡薄、不注意节约用水。同时,目前非农业水费价格过低,工业、服务业部门以及供水公司产品收入过高,导致工业、服务业部门宁可增加用水指标也不愿投资安装节水设备,水重复利用率不高,造成水资源损耗大。
1.4有效的用水计量方式缺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市水费收取还不能完全实行精细化的计量收费,有的地区采用以灌溉时间为单元进行计收,有的以灌溉面积为单元进行计收,还有的以人口为单元进行计收,计量标准不
一、收费方式混乱,由此导致用水户形成“用多用少一个样、用于不用一个样”的错误观念,存在跑冒滴漏等“吃大锅水”现象,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甚至出现违法盗取水问题,严重扰乱了供水市场。
3、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3.1切实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整合全市水库资源。整合优化油地县水库设施,重新调整全市水系布局,串联黄河以南引黄渠系,延伸辐射东营经济高端产业区,实现境内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统一调度。二是加强雨洪水资源利用工程建设。改变过去应对洪水“以排为主、入海为安”的传统做法,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实施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利用水库、河道、沟渠收集雨洪水,实现丰蓄枯用。逐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恢复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战略储备。三是加强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在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同时,重点加强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在黄灌区配套支、斗、农渠,在井灌区大力推广滴灌、喷灌和管灌等节水技术,打造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效田间节水示范区。四是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建设。继续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到2020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以上。
3.2 统筹调度全市水资源
随着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明显增加,非农业用水大量挤占农业用水,造成农业灌溉用水缺口逐年加大,给粮食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因此,从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搞好供水结构调整,黄河水优先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成后,在充分利用黄河水的前提下,不足部分用江水保障工业和中心城区居民用水的需求。
3.3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全面建立“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按照《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办法》要求,科学确定全市及各县区的用水总量指标、用水效率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容量指标,切实把实际取用水量控制在可补充、可循环、可持续利用的范围内。二是不断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将用水许可审批限定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并明确设定否决条件。申请取水许可必须符合用水计划,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必须符合用水定额标准。三是健全完善取水监测系统。从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监测系统,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保证监测方法简便易行,监测结果真实公平。
3.4 规范全市水市场
一是理顺工业水价。按照国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要求,调整理顺全市工业供水价格,达到全市工业水价执行同一标准。同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调整水资源供求关系,实行分类计价、超额累进加价制度。二是理顺农业水价。大力深化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整顿末级渠系水价,形成全市规范一致的终端水价,杜绝搭车收费。三是理顺农村生活水价。按照城乡统筹的工作要求,根据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和供水成本,在综合调查分析基础上,核定农村饮用水量和价格,出台规范性文件及水价补贴政策,实现同城同价。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
政策法规: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
财政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财务行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结合财政体制、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原则:以项目定资金;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财务计划,依法筹措和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决算,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做好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和资产移交工作;强化财务监督检查。
第五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财会人员,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产物资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第二章 财务计划管理
第六条 财务计划是指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编制的资金收支计划。由资金筹措计划和项目用款计划组成。要求确定
拨款计划,不得层层留项目资金.第七条 资金筹措计划依据所承担的开发任务和现行政策规定编制。要合理确定各级财政及农村集体和农民筹措的资金额,不得留有缺口。
第八条 项目用款计划根据批准的项目计划编制,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和施工合同的要求确定拨款计划,不得层层留项目资金。
第九条 财务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但在项目计划经批准调整后,财务计划也应随之进行调整。
第三章 资金筹集
第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财政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引进外资以及其他经过法定手续筹集的资金。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保证各项资金按规定比例筹措到位,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组成。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得用其他支农专项资金抵顶。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回收后,上交中央总预算,继续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与管理,可比照办理。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包括现金投入和以物折资。以物折资要符合下列条件:1.提供的财产和物资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要符合项目建设的要求。2.提供的财产和物资的价格,按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和财产、物资的新旧程度评估确定。3.经施工单位确认,并履行监交手续。
第十三条 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以及其他社会资金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户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占用费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单位收取的资金使用费。
第十五条 其他收入是指银行存款利息以及资产的租赁、承包、出
售取得的收入等。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按规定在财政预算上单独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
第四章 资金使用和支出管理
第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规定的范围使用。财政资金及纳入项目计划的其他资金不得用于修建水泥路、柏油路、观光亭、培训中心、职工食堂和宿舍等;不得用于购置高档分析化验和办公设备等。
第十八条 多种经营项目财政无偿资金限用于该类项目的科技推广、贷款贴息和前期工作费,并随项目安排使用。如有结余,年终转入农发资金结余。
第十九条 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可按财政资金一定比例安排科技推广费,随项目安排使用。科技推广费主要用于技术培训、小型科技示范、良种和小型仪器购置、科技人员补助等。专项科技示范项目(包括高新科技示范项目、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技术引时、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和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支出所占比例另行规定。
第二十条 前期工作费由承担前期工作的建设单位按财政投资总额2%额度以内控制使用。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按实际支出数计入工程成本。主要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支出。
第二十一条 贷款贴息是指用财政资金安排的用于补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用银行贷款所发生的部分利息支出。项目贷款未落实的,财政部门不予贴息。贷款贴息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财政无偿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经审核批准的工程决算到县级财政部门报帐。县级财政报帐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财政安排的无偿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出包括土
地治理项目支出、多种经营项目支出、科技示范项目支出。
第二十四条 占用费支出包括支付借入财政有偿资金的占用费及必要的回收费用等。
第二十五条 其他支出包括支付委托贷款手续费等。
第五章 工程成本管理
第二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对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科技示范项目所形成实物工程发生的全部费用要进行成本核算。
第二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成本分为农业工程成本、水利工程成本、林业工程成本。农业工程成本包括土地整治、修建田间机耕路、种子繁育基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草场建设等发生的费用;水利工程成本包括修建沟、渠、桥、涵、闸、泵站等发生的费用;林业工业成本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函养林及苗圃建设等发生的费用。
第二十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有形实体工程建设所发生的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材料费、机械设备费、普工和技工及机械施工费、林木种苗费等。间接费用是不形成有形实体工程但对形成实体工程有紧密联系所必须发生的共同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勘测设计费、材料损耗、有偿资金占用费、贷款利息等。
第二十九条 项目工程竣工后,根据原始凭证和检查验收结论编制竣工决算。工程预决算和成本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条 资产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所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借出有偿资金、委托贷款、有偿资金放款、预付工程款、材料、待处理有偿资金、在建工程和竣工工程。
第三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建立和健全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工程款项的支付要实行转
帐结算,现金收支要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严格控制现金结算,严禁白条入帐。
第三十二条 应收款项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收回的待结算款项。年终,要做好应收款项的清理结算工作,不得长期挂帐。
第三十三条 借出有偿资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的有偿资金。有偿资金来源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和回收的资金。
第三十四条 委托贷款是指由财政部门提供资金,贷款人根据已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占用费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回收的款项。有偿资金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和借款合同予以发放。各级财政部门之间有偿资金的借出和偿还实行逐级承借,统借统还。不得擅自缩短回收期及提高占用费率。
第三十五条 有偿资金放款是指按项目计划借给用款单位或个人的应按时回收的财政有偿资金。
第三十六条 有偿资金债务必须落实借款人,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借款、谁还款”的原则,确保有偿资金的及时、足额回收。当年到期应偿还的有偿资金不得用项目资金抵顶。未按期足额归还的及使用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严重的,减少下年投资,直至取消立项资格。对用款单位和个人不按期归还贷款而发生纠纷的,可通过法律手段,依法收回有偿资金。由于遭受毁灭性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有偿资金无法归还或不能按期归还的,可申请呆帐核销或延期还款。
第三十七条 预付工程款是指按工程建设合同预先支付给施工单位用于购买材料、设备等款项。
第三十八 材料是指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而储存的各种物资。
第三十九 待处理有偿资金是指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尚未回收的有偿资金。
第四十条 在建工程是未完工下年继续施工的工程项目。年终对未
完工程要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并转为在建工程。
第四十一条 竣工工程是指按项目建设要求并经县级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项目工程。工程竣工后,要向接收单位办理资产移交,并落实管护主体,建立管护责任制,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竣工工程验收前,由于质量问题发生的工程修复和返工费用,按有关合同规定办理。竣工工程验收后,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的工程修复和返工费用,从预留的质量保证金中列支或按合同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章 负责管理
第四十二条 负债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而形成需要以资产来偿还的债务。包括借入有偿资金、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和其他应付款。
第四十三条 借入有偿资金是指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财政有偿资金。
第四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从本级预算资金中列支的有偿资金,不能作为借入有偿资金管理。
第四十五条 应付工程款是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进行竣工决算后,应付未付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第四十六条 应付质量保证金是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按施工合同有关条款预留的、应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可按不高于工程合同金额的10%预留。
第四十七条 其他应付款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应付未付的款项,主要是其他往来款项。
第八章 净资产管理
第四十八条 净资产包括本级有偿资金、在建工程基金、竣工工程基金、农发资金结余。
第四十九条 本级有偿资金是指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有偿使用的资金,以及转入的占用费收支和其他收支结余。
第五十条 在建工程基金是指已发生的在建未完工项目资金。年终进行结帐,应将已发生的在建未完工项目资金转入在建工程基金。
第五十一条 竣工工程基金是指已竣工但尚未正式移交给使用单位的项目工程资金。项目工程交付使用后,转入资产管理。
第五十二条 农发资金结余包括未完工项目资金结存和完工项目资金结余。农发资金结余要继续用于项目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十三条 未完工项目资金结存是指本尚未用完而结存下继续使用的资金。
第五十四条 完工项目资金结余是指已经完工并办理竣工决算后而结余的项目资金。
第五十五条 占用费收支结余是指本级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收支差额。年终,占用费如有结余,转入本级有偿资金。
第五十六条 其他收支结余是指其他收入与其他支出的差额。年终,其他收入如有结余,转入本级有偿资金。
第九章 财务监督
第五十七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十八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密切配合财政和审计等有关部门,定期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有截留、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现象,须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工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应将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向项目所有地乡(镇)、村公布,接受民主监督。
第十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六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定期编制财务报
告。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资金收支总表、农发资金结余情况表、本级有偿资金情况表、有偿资金变动情况表、资金支出明细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六十一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资金筹措和落实情况;财产物资变动情况;有偿资金拨借和回收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六十二条 财务评价指标包括:配套资金到位率、自筹资金到位率、有偿资金累计回收率、投资计划完成率等。
(一)配套资金到位率。反映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到位程度。计算公式为:配套资金到位率=配套资金实际到位率/配套资金计划数×100%
(二)自筹资金到位率。反映农村集体或农民自筹资金到位情况。计算公式为:自筹资金到位率=现金投入到位数+以物折资到位数/自筹资金计划数×100%
(三)有偿资金累计回收率。反映已到期的有偿资金历年累计回收情况。计算公式为:有偿资金累计回收率=累计到期已回收的有偿资金数/累计到期应回收的有偿资金数×100%
(四)投资计划完成率。反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计算公式为:投资计划完成率=投资完成数/上年结存+本年计划×100%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六十四条 中央农口部门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1年1月1日执行。过去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行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以农业生产区为重点,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开发县(市)管理制度。
第三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第四条地(州、市)、开发县(市)应设置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财政部门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管部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负责农业综合开发的具体工作。地(州、市)、开发县(市)应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其机构设置、编制性质等应符合实际工作要求。
第五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环保、国土资源、发展与改革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第六条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开发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集中财力的原则,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财政支农投入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项目管理
第八条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国家、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编制本行政区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报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审核、县(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九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等。,第十条土地治理项目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包括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等。产业化经营项目以当地优势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包括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开发县(市)的乡镇人民政府向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申请土地治理项目。
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十二条申请土地治理项目立项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列入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二)有可开发和利用的水资源;
(三)当地农牧民有积极性;
(四)开发治理的土地集中连片,非荒地,符合国家规定的面积标准;
(五)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
(六)属非地质灾害区;
(七)管护措施明确。
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土地治理项目前,按照“一事一议”要求,组织所在地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出具表决通过的筹资筹劳方案及原始资料。
第十三条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规定的管理权限,对申请立项的土地治理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组织专家评审,经具有相应资质或者专业水平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报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审定,按规定编入土地治理项目库。
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库管理办法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制定。
第十四条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根据上一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安排的财政资金控制指标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从已编入土地治理项目库的项目中确定项目,编制项目实施计划,经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确认、同级人民政府审核,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由上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不得擅自调整、变更、终止。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变更、终止的,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
第十六条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
第十七条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经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批准执行。
第十八条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委托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管理。
第十九条土地治理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在项目区内公示。第二十条土地治理项目兴建的渠首、灌排渠(管)道、桥涵闸、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后,由下列组织进行管理和维护:
(一)村内工程为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跨村工程为乡(镇)有关管理机构;
(三)跨乡(镇)水利工程由开发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管理机构。
土地治理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向管护主体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一条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主体,必须建立管理和维护制度,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转。管理和维护费用按照谁受益、谁负担或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筹集。第二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一般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贷款贴息和投资参股经营等三种扶持方式。
第二十三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申请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产业政策,以生产、加工、销售当地优势农牧产品为主营业务;
(二)与当地农牧民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的合理利益联结机制;
(三)经济指标、财务指标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依法取得土地用地资格;
(五)符合银行信用等级要求;
(六)有环境保护部门的评价意见。
申请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立项,除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
(二)一般应是国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项目资源、技术或行业优势明显,产品有市场、有发展潜力,投入产出效益比较高;
(四)项目辐射面广,能带动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
(五)项目申报企业是依法注册的公司法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负债状况良好,资信度高,近两年连续盈利。
第二十四条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应当在每年适时公布次年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或工作方案。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规定,向所在地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申报项目建议书。受理立项申请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地考察论证,对符合条件的,通知项目申请人提交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后,按程序报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后,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实施。第二十五条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和中央农口部门共同批准立项、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项目申报单位按属地原则,向农口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农口部门会同同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在评审论证可行的基础上,逐级申报。其项目和资金管理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第二十六条农业综合开发在建项目中期检查,由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项目实施单位自查,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重点抽查。
第二十七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后,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组织竣工验收,部分项目可以委托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验收。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项目实施单位应做好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由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进行督查。第二十八条自治区、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时,发现项目实施存在问题的,责令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限期改正。
第三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九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
(一)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
(二)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部门配套资金;
(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牧民筹资筹劳;
(四)财政有偿扶持、贴息、投资参股和部门项目所吸引的其他资金。
第三十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按现行政策执行。第三十一条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使用,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人专管、专款专用,及时记账、算账、对账、报账。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财会
人员。严禁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禁止将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转为有偿使用。第三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按规定提取的项目管理费,按照有关开支规定使用。第三十三条农业综合开发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
土地治理项目由施工方、监理方、项目实施单位、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签署意见,经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审批后报账。财政贴息资金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报账。
第三十四条受理立项申请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应当与使用财政有偿扶持资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签订书面合同,使用财政有偿扶持资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同时出具担保法律文书。合同到期,由受理立项申请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负责收回财政有偿扶持资金,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的规定归还。禁止用当期项目财政资金抵顶到期应当归还的财政有偿扶持资金。
第三十五条财政有偿扶持资金取得的收益纳入财政管理。
第三十六条对财政资金投资参股的项目,通过授权经营机构进行监管。
第三十七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监督检查,依规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第三十九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应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四十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举报事项查明事实,作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有关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一)擅自变更已批准的开发项目、实施地点以及开发规模的;
(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未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使用,未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未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的;
(三)不实行无偿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的;
(四)用当期项目财政资金抵顶到期应当归还的财政有偿扶持资金的。
第四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或者逾期不改的,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扣减下一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指标,或者暂停、取消开发县(市)资格:
(一)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弄虚作假,套取上级财政资金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财政资金的;
(三)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或者将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转为有偿使用的。
使用财政有偿扶持资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本条第(一)款行为的,由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追回被套取的财政资金。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触犯法律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国有农牧场经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批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所称开发县(市),是指经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批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县(市)。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