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媒体中心脱贫攻坚三年工作总结
融媒体中心脱贫攻坚三年工作总结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融媒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围绕大局、强化意识、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在不遗余力做好三个包保村的帮扶工作的同时,整合资源,精心策划,广播电视网络全媒体联动,为全县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凝聚力量。
一、主要工作 1.强化组织保障。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县融媒体中心不断充实壮大扶贫队伍,高度重视扶贫力量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加入扶贫工作,进一步充实扶贫队伍。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慰问活动,切实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激发驻村干部用于担当、真抓实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定期召开班子会、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全面推行扶贫工作,研究解决脱贫攻坚相关问题,及时开展各项活动。
2.广泛宣传引导。为了向贫困户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安 图县融媒体中心组织帮扶责任人坚持每周进村入户一次,通过走访告知、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扶贫知识问答等形式,让贫困户知晓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优惠政策。同时多次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反复核对,了解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做到信息精准、对象精准、帮扶精准。
3.发挥自身优势。县融媒体中心利用电视台媒体优势,在宣传方面,《新闻》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专栏,专题节目《追梦》讲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故事;《脱贫技术天天讲》为贫困户讲解脱贫技术。2018 年 5 月 28 日,县融媒体中心将民声频道改为美丽频道,新增“脱贫攻坚”系列节目《梦圆小康》,讲述农村创业典型的致富故事,截止目前,共播出专栏 30 余期。
4.落实支持政策。在产业帮扶方面,县融媒体中心因村施策,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 年,组织岛兴村 9 名农村妇女成立岛兴健康食品合作社,发展煎饼、纳豆、咸菜等绿色食品项目。在岛兴村投资 5000 余元打造了一块特色经济试验田,用于种植苦姑娘和甜辣椒;投资 3000 元购买了 300 棵鸡心果树苗种植在村路两侧;协助河东村成立绿农多种经营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带
动模式,依托合作社成立蔬菜认领采摘园,开展了蔬菜认领活动,2019 年上半年收入 5600 元;协助村开展猪舍项目的实施和 2200 棵鸡心果的种植。2020年,岛兴村发展庭院经济,投资 4000 元购买 280 只鸡苗发放到贫困户、边缘户家中。河东村联系包保单位、县委县政府、明月镇政府、县邮局等部门,通过电商、蔬菜礼包等销售模式开展蔬菜销售,共计为村民销售蔬菜 4000 余斤。村,军分区出资建设的同心生态采摘园开园,至今已收益 10 万元,年预计收益 23 万元,年纯收入 12 万元。县融媒体中心发挥宣传优势,对生态园进行全方位宣传,从而增加影响力及收入。
5.积极协调帮扶。与县环保局沟通,为岛兴村争取吸到吸污车及垃圾清运车,为岛兴村的卫生环境整治工作贡献力量。与县红十字会一起走进岛兴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与村民互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6.强化环境整治。为引导村民改善人居环境,县融媒体中心多次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通过清扫院落、捡拾垃圾、粉刷墙面、清理边沟等活动的开展,三个村的面貌有了“质”的改观。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中,村成为全县环境整洁样板村;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河东村甩掉了多年脏乱差的帽子;干净整洁在岛兴村蔚然成风。据统计,四年来,县融媒体中心共组织开展卫生整治活动 266 次,参与人次万余次,清运垃圾 1000 多吨。
7.改善基础设施。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县融媒体中心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加大包保村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先后投入资金 10 余万元为岛兴村改造村部、完成岛兴村龙水屯乡村道路硬化、修建 830 延长米铁网围栏等;投入 4 万余元为河东村安装路灯、购买办公桌椅、改造取暖设备、修建村部门斗等;投入 2 万多元开展村老年节、春节等节日慰问活动。
8.全力开展帮扶。我中心包保的村屯陆续增加到三个村(单独包保明月镇岛兴村,配合诉求中心包保明月镇河东村,配合交通局包保石门镇村)。三个村共包保 63 户 104 人,其中岛兴村 6 户 12 人、河东村 13 户 23 人、村 44 户69 人。共派出 3 个工作队,先后派驻工作队员 9 人,在台班子的带领下,34名机关干部定期进村入户走访,出台《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细则》,层层签订
责任书,构建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承担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体系。
在帮扶方面,我中心先后为岛兴村龙水屯更换村主干路铁网围栏、为 4 户贫困户粉刷内、外墙;帮助河东村改造锅炉;为村贫困户安装户户通,并在春节、七一、老人节对三个村贫困户发放大米、豆油以及慰问金,成立春风超市配置各类生活用品,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知识问答活动,宣传扶贫相关政策,组织帮扶责任人对村里环境卫生进行清扫。
9.提高服务能力。结合结对村实际开展走访慰问,通过为贫困村民窦玉贵筹集善款、为瘫痪多年的贫困村名具英雄体检,节前为贫困户送慰问物资等活动,加大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关爱力度,在村民中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热情,让村民切实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二、创新举措 1.广告精准扶贫。县融媒体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品牌计划”,开展“广告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即免费播出脱贫攻坚涉及的农特产品广告。除常规的舆论宣传外,以屏幕资源对贫困村屯进行帮扶和支持,用广告形式贯彻精准扶贫战略。
2.春晚营造氛围。春晚,作为地方台年终大戏,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为结合实际,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三年来,县融媒体中心连续举办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春晚。2018 年,由大美、奋勇、激情、和谐四个篇章组成的《幸福梦圆小康》春晚,集中反映了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发生的可喜变化;2019 年,以演播室为主会场,以各乡镇为分会场、以《脱贫奔小康欢乐过大年》为主题的春晚,老百姓走上舞台,用歌舞、快板、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展现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大力传播积极进步、鼓舞人心的脱贫攻坚观念。
3.专题树立典型。县融媒体中心以“脱贫攻坚·一路有你”为主题,策划“最美驻村干部”、“最美帮扶责任人”、“最美村干部”等“最美”系列专题节目,充分展示我县脱贫攻坚以来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依托“美丽”频道及微信矩阵平台进行宣传,切实激发脱贫攻坚战线上党员干部、帮扶部门、社
会组织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奔小康的决心和干劲,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障。
第二篇:融媒体工作总结
融媒体工作总结
融媒体工作总结1
20xx年,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对消防工作开展宣传工作,切实将消防宣传工作落实到位。现将消防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传统媒体宣传
在《新闻》节目中,报道《我县举行“关注消防生命至上”119宣传月启动》、《县学校命名暨消防夏令营活动启动仪式》等内容的新闻条数24条。
二、公益广告宣传
在《公益时间》板块,安排播出消防系列公益广告,《掌握防灾知识保护生命安全》、《消防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等公益广告条数4条,播出次数每月超100次。
三、电视滚动字幕宣传
不定期安排滚动字幕形式进行宣传,每月播出滚动字幕超200次。
四、新媒体宣传
在《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消防新闻24条,美丽APP推送28条,同时在各大平台上进行推送,央视频推送28条,其他各平台共计推送50余条。
融媒体工作总结2
光阴如梭岁月匆匆,又一个年轮飞驰而过,沁骨的寒气带来了冬的讯息,也送走了充实而忙碌的一年,我们技术部在中心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在兄弟部室大力配合下,全体技术部同志注重合作,注重协调,确保了我中心广播、电视全年的安全、优质播出,实现了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圆满完成了各种设备安装调及设备维护和值机值班等工作。下面就技术部 20xx 年所做的几方面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从今年初开始,技术部就开始坚持每周一次例会制度,传达中心最新工作动态、确定每周工作任务目标,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增加工作经验、认真总结上周工作,先后讨论制定了非编机房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后期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演播室、录音间使用及管理制度,人员岗位工作制度,耗材购置及领用制度,机房卫生管理制度,全场录像管理规范制度等。建立了设备检修保养计划,规范了演播室管理制度规定等相关制度。
二、加强对机房及录播剪辑设备的管理
对剪辑室、播出机房、发射机房的线路重新进行了规范整理,固定走向,认真梳理,消除了原来线路杂乱无章的现象,对现有的非编制作播出网络进行改造分离,真正实现了非编网和播出网络的物理隔绝,杜绝了事故隐患,加强对各个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让他们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技术部每天对机房进行巡视,禁止无证人员进入机房、上机操作,减少因人为因素,操作不当,致使设备死机,影响工作的问题。加强设备的维修维护,加强设备保养,技术人员超前介入,严格按照“设备定期维护维修制度”进行维护保养,始终让摄录非编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三、搞好内部培训,切实提高技术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针对本部室实际情况,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从头开始,系统培训,提出了“学习型科室”的口号,坚持每周一个课题,一月一个目标,常抓不懈。并结合技术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抓住机会让大家都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尽快掌握工作技能,全场录像从“两会”演出开始就完全由年轻同志独立完成设备连接调试,并且事后都做了详细点评。此外还举办了硬盘播出应急方案,系统连线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非编硬件设备故障排除,非编的使用,演播室灯光的`布局,电台、电视台录制节目质量培训,调音台的使用,录音工作站的使用及故障排除,摄像机的使用方法等内部培训,大大提高了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重大活动技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未出现任何技术故障。
今年以来共完成场外录像 16 台次,维护检修采、编、播设备等 200 余次,处理配电及用电线路故障18次,检修和维护发射天线、卫星地面接收天线30余次。接收总局、省局广播电视安全预警信息 20 余次。电视全年无线播出 18360 小时,有线网播出 12240 小时,网外网内停播率为零。
技术部门负责的工作种类多,复杂而繁琐,责任重大,一个细小的环节管理维护不好,就可能出现重大事故。虽然我们扎实做了一些工作,但难免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全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回顾一年来技术部的工作,对照职责,我们自己认为还是基本称职的。虽然这一段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
首先,在工作中面临一些新情况,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显得还不够成熟。
其次,在业务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再次,自己在综合素质上距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下步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虚心向其它部门学习工作和管理经验,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努力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完成工作的标准,继续努力开拓新业务。力争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
六、20xx 年工作计划:
1、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保障中心各类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况,正常、优质播出,转播好中央、省、市台的节目。
2、积极配合各个部室的工作,做好中心的各项设备维护工作,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建设性意见。
3、健全和完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做到各种资料分期分类归档。通过新设备、新软件的应用资料分类归档,提高设备运行维护能力。
4、制订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计划,拟定和组织实施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方针。严格操作规程,遵守机房各项管理制度。
以上是技术部 20xx 年的工作总结,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以后的工作里,我们会共同努力,将工作做好做细。为融媒体中心这个大家庭贡献我们的力量,共同将融媒体这个大家庭建设好。
融媒体工作总结3
本学期,本人担任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由于我校的各种活动非常多,大多数都在多媒体教室举行,因此,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非常繁重。现将本期来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遵守制度,加强管理
1、自从接手管理多媒体教室以后,本人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管理和使用多媒体教室。
2、做到使用先申请,使用后有记录。
二、加强多媒体硬件设备的维护
多媒体教室整套设备都是是国家农远工程装备的,由于以前没有专人管理,安装以后,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效果没有得到预想的好。
三、加强多媒体电脑软件系统的维护
1、为保证老师们能正常使用由不同课件制作系统编制的教学软件,教室电脑安装好了多种课件制作系统和播放软件。
2、为便于管理课件资源,还专门在d:管理员专用文件夹,e:盘建立了初中专用文件夹,并在该文件夹下建立了各学科子文件夹,f:盘建立了高中专用文件夹,并在该文件夹下建立了各学科子文件夹。
3、为防止电脑系统感染病毒,安装了瑞星查杀毒软件,并且要求老师们每次使用u盘前必须先查毒,保证了电脑的安全。
四、加强设备使用培训
由于学校规模大,教师工作忙,活动多,没有时间安排老师统一进行培训。本人便经常利用每次老师上课前的时间对上课老师进行简单的设备操作培训。使老师能正确使用设备。
五、加强财产安全管理
为保证学校的财产安全,每次老师们用完多媒体教室后,我都要亲关好电源,锁好门窗,即使我有事去了,也要嘱咐好相关的.老师关好电源、和门窗,以防教室财务丢失。
六、加强卫生管理
由于多媒体教室使用比较频繁,不可能节节课课后都安排学生打扫卫生,学校安排了一个班的卫生责任区。我便经常督促这个班搞好多媒体教室的卫生。保证了教室的卫生整洁。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多媒体设备使用较频繁,多媒体教室的桌椅都有损坏,有的甚至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工作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已经向后勤部门报告,近期就将解决此问题
融媒体工作总结4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媒体宣传工作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宣传阵地,在新媒体领域实现了新突破。本,我学院的新媒体工作主要包括:新媒体工作队伍的培养建设;院团委官方微博、院团委官方微信、公众qq这三大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拍照、新闻稿的日常活动;部门活动的举办。现就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一、队伍培养
新媒体平台是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学生兴趣特点开展思想教育、舆论引导的新阵线。在过去的一年我们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出了一支由学院团委书记领导,五位院学生会成员带头的新媒体精英工作团队。我学院形成了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内更新学院新媒体平台人员,由院领导牵头对院新媒体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摄影技巧”、“写作技巧”,再由院新媒体成员对班级网络宣传员进行培训。
二、新媒体工作
学院目前共有新浪微博、公众微信、公众qq三个新媒体平台。在学院新媒体推广方面,新媒体工作队制定了以新媒体促活动、以活动提高新媒体关注度的方针措施。现以20xx年9月我院学生会举办的“地铁站,去丁楼还是去工大万人签名活动”为例,刚开始用投票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期活动宣传到位,新闻被多方媒体报道。
1、微博总结
微博是新媒体的主要工作点之一,需要发布学院团委的.新浪微博,新浪微博20xx年1月份的关注人数为892,到20xx年11月17日为止上升到1800人,增幅50。4%,收听120个省、校、学院组织官方微博,20xx年原创及转发信息近1000条,做到了让学生每天有东西可读,其中转发省、校团组织信息近80次,有效扩大了省校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
下半年,微博一直在更新,当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挫折:
1、微博更新频率得不到保障;
2、微博更新不够及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未能真正领悟到此平台的优缺点;
3、微博的内容和板块太死板,内容不够深刻,不能做到很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4、没有充分发挥微博应有的作用。
2、微信总结
当下微信平台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推送功能,简介明了的页面正在飞速发展且有逆袭微博、贴吧之势。我院新媒体团队于20xx年3月21日成功注册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学院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量已达到622个,新增500个,我们会用微信推送学院的各种活动及院网新闻稿,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内容不够新颖,没有时效性;
2、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未能积极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
3、校园主要活动提前预告做得及其不理想;
4、微信推送技术不够熟练。
3、新闻稿和照片总结
新媒体中心作为学院活动的宣传渠道,20xx年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活动新闻稿的撰写以及拍摄活动照片,比如校运动会、扬帆杯篮球赛、迎新、开学典礼、红歌比赛、工大讲坛等等活动,活动新闻稿被校团委、工大学生处、工大新闻中心三大校级网站采用近30篇,虽然成绩可嘉,但也有不足之处:活动照片质量不够好;新闻稿不够精简,还有待提高等。下半年,对新媒体所有成员进行了“新闻稿”和“拍照”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新媒体成员的拍照技术和写作能力。
4、部门活动总结
新媒体中心不只是做学院微博、微信的推送和活动拍照、新闻稿的撰写等工作,也有自己举办的活动,上半年开展了节粮爱粮摄影大赛、九一八微博矩阵等活动,并拍摄了信息学院宣传片,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下半年开展了抗日战争七十周年微博征集活动、微电影大赛、参与第九个记者节活动、“坐地铁,去丁楼还是工大”万人签名活动、新媒体培训、微小说大赛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和不错的成绩。不足之处在于:活动不够突出,没有特色活动。
除了打造学院官方新媒体平台,我们也积极向学院学生推广团省委、校团委微博微信平台,以便让学生更好了解省团委、校团委的信息动态。我们采用了学院团委成员向班委会成员推广,再由班委会成员向班级推广的模式,经过多月努力,我们推广学院团委微博和微信平台,并建立了班级团支部官方微博,以便管理。
以上是20xx我院在新媒体宣传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将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努力让新媒体工作更进一步。规划如下:
进一步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和部门间的交流
1、进一步完善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细化部门内的工作记录,详细记录每位干事在任职期间所做的工作事迹,并将添加部内的会议记录。
3、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交往,及时了解其他部门信息,把工作状态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协助其他部门工作的完成,以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
4、设计安排学院橱窗,宣传栏的评比。尽可能的美化校园的宣传环境,增强宣传部门的宣传力度。
5、多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微博微信的发展,强化新媒体的地位。
以上就是20xx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的工作总结和未来工作展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中我们将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努力让新媒体工作更进一步,希望在校团委和院团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新媒体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第三篇:云龙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
云龙县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
(2018年至2020年)
云龙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7月
目录
一、云龙县基本情况.....................................................................................................................................1
(一)云龙概况.....................................................................................................................................1
(二)贫困现状.....................................................................................................................................2
(三)挂包帮工作情况.........................................................................................................................2
二、指导思想.................................................................................................................................................3
三、2018年至2020年脱贫目标..................................................................................................................3
(一)按计划实现减贫目标.................................................................................................................3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4
(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显著改善.....................................................................................................4
(四)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4
四、脱贫措施.................................................................................................................................................4
(一)全面巩固“两不愁三保障”..........................................................................................................5 1.改善住房保障......................................................................................................................................5 2.强化就学保障......................................................................................................................................6 3.强化基本医疗保障..............................................................................................................................6
(二)通过就业、产业、生态扶贫,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7 1.就业扶贫..............................................................................................................................................7 2.产业扶贫..............................................................................................................................................8 3.生态扶贫..............................................................................................................................................9
(三)实施兜底保障...........................................................................................................................10 1.农村低保保障....................................................................................................................................10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 3.落实残疾人补贴................................................................................................................................10 4.农村养老............................................................................................................................................10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11 1.道路硬化............................................................................................................................................11 2.通动力电............................................................................................................................................11 3.通广播电视........................................................................................................................................11 4.通宽带网络........................................................................................................................................12 5.农村安全饮水....................................................................................................................................12 6.卫生室建设........................................................................................................................................12 7.公共活动场所....................................................................................................................................13 8.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13 9.资产收益扶贫....................................................................................................................................13
五、投资规模...............................................................................................................................................13
六、保障措施...............................................................................................................................................13
(一)完善精准脱贫信息化动态管理...............................................................................................13
(二)健全大扶贫工作机制...............................................................................................................14
(三)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14
(四)完善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机制...........................................................................................15
(五)坚持考核激励约束机制...........................................................................................................15
(六)健全完善“挂包帮”长效机制....................................................................................................15
一、云龙县基本情况
(一)云龙概况
云龙县位于大理、保山、怒江3州市结合部,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是大理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因“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而得名。全县有白、汉、彝、苗、傈僳、阿昌、回等8个世居民族,共25个民族成份,总人口20.8万人,辖7乡4镇86个村民委员会(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占87%。云龙历史悠久,有2100多年建制历史,公元前109年设“比苏”县,后历代称尹州、云龙赕、云龙甸军民总管府、云龙州等,曾为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先后经历了汉代的农业开发、两晋后阿昌部落的农牧经营、南诏时期至大理国时期的诺邓盐井中兴、元代顺荡井的开发和云龙甸农牧业的兴盛。1913年改州为县(直属省),1950年属大理专区,1956年属大理州。云龙文化灿烂,多样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史遗存遍布全境。有46项国家和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大理州首位,“耳子歌”“吹吹腔”“力格高”等具有鲜明的山地白族风情,有“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沘江古桥梁群”“顺荡火葬墓群”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涌现出杨名飏、王九龄、董泽等重要历史人物。云龙山河壮丽,怒江、澜沧江、沘江由北向南纵贯境内,受江水的强烈切割,山势磅礴,谷地幽深,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山河地貌壮丽的形态,有世界罕见的自然地貌——天然“太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明珠”天池、壮美的澜沧江高峡平湖等自然奇观,有天子山、清水河、志 1 奔山、凤凰山高原森林草甸等众多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有“中国美丽田园”检槽稻田景观。
云龙资源富集,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锡、铜、铁、盐、板岩、大理石等62个金属和非金属矿点。有大小河流11条,水能理论蕴藏量364万千瓦。泡核桃、茶叶、麦地湾梨、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得天独厚,有云龙矮脚鸡、麦地湾梨、诺邓火腿、云龙茶、诺邓黑猪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享有“中国核桃第一县”“云药之乡”“中国莲瓣名兰之乡”等美誉。
(二)贫困现状
云龙县是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贫困、偏远“四位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是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全县国土受江河的强烈切割,山势磅礴,谷地幽深,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全县受复杂地貌影响,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冬春季节干旱少雨是突出的气候特点。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造成了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脱贫攻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多,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全县有4个深度贫困乡镇、47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4个)。2014年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以来,有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贫困发生率为26.8%。至2017年12月31日,已有7个贫困村出列,24755人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已得到完全解决。还有40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24个),2077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2.24%。
(三)挂包帮工作情况
全县挂包帮单位148个单位,其中国家级单位1个、省级单 位3个、州级单位51个、县级单位93个,下派挂包帮驻村工作队员299人。挂包帮情况详见附表1。
二、指导思想
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2018年决战脱贫攻坚、2019年决胜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及陈豪书记到云龙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和州委州政府专题调研要求,根据县委“12366”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构建 “2+4+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党建+脱贫攻坚”,实现党建和扶贫“双推双促”。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和贫困县脱贫出列为刚性目标,强化组织领导,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抓好《云龙县干部作风建设十条》工作落实。对标对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全力推进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十大工程实施,提升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云龙。
三、2018年至2020年脱贫目标
(一)按计划实现减贫目标
2018年计划脱贫145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左右;到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实现全县摘帽退出,2020年全面巩固 提升并和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
保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2018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70%左右,具备部分劳动能力、处于低保标准以下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提高保障标准和兜牢底线。
(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显著改善
2018年底,危旧房改造全面完成,2019年移民搬迁或易地搬迁全面完成,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水平,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四)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致富增收产业,掌握一门创业就业技能,受过良好的转移就业培训,接受同等条件教育。
四、脱贫措施
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发展动力不足、缺技术和缺资金等。拟通过实施农村安全稳固住房、适龄青少年就学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贫困村退出措施等八个方面帮扶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一)全面巩固“两不愁三保障”
云龙县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27元,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主食细粮有保障,饮食结构相对合理,衣服能够自行购买,日常有换洗衣服,四季有换季衣服和被盖,没有“两不愁”尚未解决的农户。
1.改善住房保障
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四类重点危房改造等措施,全改善提升居住条件,确保居住安全。2018年-2019年计划实施安全稳固住房19568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893户(建档立卡831户3135人),四类对象危房改造4948户,非四类对象危房改造14427户。
①易地扶贫搬迁。云龙县计划2018年至2019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93户,其中建档立卡831户3135。两年需投入资金19157.77万元,2018年投入10012.17万元,2019年投入9145.6万元。
②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009年至2016年共实施23823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总计投入资金1.5亿元。2018年5月,全省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系统中锁定我县CD级危房存量为4069户。2017年完成改造700户,户均补助2.2万元。2018至2020年计划改造四类重点对象4948户(建档立卡3197户10797人),其中拆除重建1772户,加固改造3176户。2018年至2019年计划投入资金10359.84万元,2018年投入10314.24万元,2019 5 年投入45.6万元。
③云龙县非“四类对象”户申请认定CD危房的有14427户,计划投入资金15771.36万元,2018年投入15523.46万元,2019年投入547.9万元。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2.强化就学保障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人员,适龄人员100%入学。
全县贫困家庭子女中适龄青少年就学9581人,义务教育阶段落实控辍保学5510人(控辍率达100%),初高中后继续教育资助695人,高中阶段资助901人,中等职业资助1012人,高等职业教育资助1286人,通用语言及普通话推广177人。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3.强化基本医疗保障
①全县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基本医疗保险已全覆盖。贫困户免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额减免乡、村两级门诊一般诊疗费;普通门诊基本医保每年的报销限额比其他城乡居民高5%;免交住院门槛费,将基本医疗保险的最高报销封顶金额从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报销比例在原来基础上分别提高5-20%。
②全县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大病医疗保险已全覆盖。贫困户免交大病保险参保费,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了城乡居民 大病保险。将大病保险门槛费降低为0元,最高报销封顶金额从16.5万元提高到24.75万元,同时大病保险各段报销比例在原来基础上分别提高:0-2万元报销70%,2-5万元报销75%,5-8万元报销80%,8万元以上报销85%。
③医疗救助2026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7078人次。④大病集中救治贫困户302人次。⑤重病兜底保障75人次。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县民政局 县卫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通过就业、产业、生态扶贫,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1.就业扶贫
稳定转移就业8393人次,就业培训19133人次,公益岗位安排就业1851人。
①稳定转移就业8393人。其中,县内转移就业3750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2327人,省外转移就业2311人,境外转移就业5人。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②就业培训19133人次。按照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以上劳动技能的要求,主要培训建筑、种植、养殖、电商等内容,三年计划投入资金2259.8万元。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③公益岗位安排就业1851人。其中,护路员373人,保洁员1004人,河道治理员205人,地质灾害监测员269人。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县交运局
县水务局
县国土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2.产业扶贫
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扶持原则,依托“党建+”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形成“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机制带贫,通过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及农户自愿参与的方式,着力实现农业产业合作化、组织化、规模化目标。结合我县产业主导方向,重点发展诺邓黑猪、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产业扶持覆盖全县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
①规模种植84044.5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25955.4亩,经济林果种植41092.8亩,中药材种植13146.9亩,其他种植3849.4亩。三年计划投入资金4006.82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1623.81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1424.14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958.87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②规模化养殖业。养猪54104头,养牛8886头,养羊23806只,养禽437827羽,水产养殖50亩,卫生厩改造21688.5平方米,中蜂养殖2425箱,毛驴养殖1375头。三年计划投入资金6282.49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2239.96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 2217.15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1825.37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③通过加工、商贸、乡村旅游、电商、小额信贷、参加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其中,发展加工储运服务16个,计划投入资金1057.48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72个,计划投入资金149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9个,计划投入资金3094万元;发展电商扶贫36个,计划投入资金254万元;发展资产收益扶贫8个,计划投入资金655万元;小额信贷放贷144727万元,计划投入贴息资金6295.63万元;发展扶贫互助社22个,计划投入资金660万元。三年计划投入资金13506.11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5777.68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4119.29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3609.14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县委组织部 县扶贫办 县旅管委 县工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④参与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34个,三年计划投入资金842.48万元,其中2018年计划投入478.43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210.78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153.27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3.生态扶贫
①实施退耕还林66956.5亩,覆盖建档立卡3844户14059人。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②选聘生态护林员791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③生态护草员47人。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④发展生态扶贫造林合作社3个,三年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实施兜底保障 1.农村低保保障
通过三年扶持,仍有建档立卡962户2548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实现脱贫,以低保方式解决脱贫。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689人(建档立卡85户110人),其中:分散供养635人(建档立卡76户101人),集中供养54人(建档立卡9户9人)。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3.落实残疾人补贴
落实残疾人补贴1761人,其中建档立卡741户854人。责任单位:县残联
各乡镇人民政府 4.农村养老
互助养老和集中养老共289人(建档立卡28户35人)。其中,互助养老87人(建档立卡10户12人),集中养老202人(建档立卡18户23人)
责任单位:民政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1.道路硬化
①县城、乡镇到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通硬化道路及危险路段有必要的防护措施431公里。计划投入资金14673.58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8900.62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5121.76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651.2万元。
责任部门:县交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②串户公路建设1651624平方米,受益建档立卡7626户28474人。3年计划投入资金15870.81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6434.18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7591.93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1844.7万元。
责任部门:县扶贫办
县财政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2.通动力电
行政村全部已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未通动力电22个村民小组,部分农户未通380伏动力电。三年计划投入资金1707.13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1494.39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112.74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100万元。
责任单位:云龙供电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3.通广播电视
全县86个行政村均已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 100%。但仍有建档立卡338户1050人因无电视机而看不上电视,计划投入资金41.43万元。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4.通宽带网络
全县86个行政村已全通宽带网络,但仍7个卫生室因缺资金尚未安装通宽带网络,网络及设备总需投入资金7.5万元。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5.农村安全饮水
全县均已接通自来水,但由于建设年限长,水源枯竭、引水设施老化等因素导致新的饮水困难问题出现,加之按照贫困村出列要求,人均每天供水量不低于20升,人力取水半径小于1公里,水质符合安全饮水标准,有51366人(其中建档立卡4003户15925人)需要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三年计划投入资金5027.53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4464.07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554.62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8.84万元。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6.卫生室建设
按退出标准新建及改扩建标准化卫生室39个,卫生室设备能力提升80项。三年计划投入资金1392.5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1345.3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47.2万元。
责任单位:县卫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7.公共活动场所 根据“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有活动场所”的要求,新建115个活动场所。三年计划投入资金3358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2588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770万元。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县文体广电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8.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
云龙县现有初级中学10所、九年制学校5所、完小62所、小学教学点25个、幼儿园31所,适龄儿童与青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目前乡镇及村内学校办学条件可满足全县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9.资产收益扶贫
村级受益性固定资产投资11个,计划投入资金700万元。责任单位:县扶贫办
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投资规模
云龙县脱贫攻坚三年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14995.16万元,其中,2018年投入72712.12万元,2019年投入32610.66万元,2020 年投入9672.37万元。详见附件2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精准脱贫信息化动态管理
全面加强贫困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摸清贫情底数,核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工作,做实“户、村、乡、县”档案,信息数据更新及时。用好精准脱贫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建档立卡数据与行业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衔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帮扶资源、帮扶意愿有效对接,提高脱贫开发的公信度、针对性、有效性。利用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动态管理,实现脱贫及时退出、返贫及时纳入的科学、规范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二)健全大扶贫工作机制
巩固健全政府、市场、社会相互支撑,专项脱贫、行业脱贫、社会脱贫“三位一体”的大脱贫格局。加强与定点扶贫单位和地区衔接联系,动员驻军、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参与脱贫。政府主导,广泛动员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搭建平台,引导动员社会力量自愿参与脱贫。借助行业力量,健全行业扶贫政策工作机制,实施好行业扶贫。动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脱贫项目,参与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部门、政府、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社会扶贫协作机制。
(三)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
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良好氛围。加强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市场意识培育,提高贫困村、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机制,推动扶贫开发模式有“输血”向“造血”转变。
(四)完善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管好用好中央省州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严格按脱贫规划统筹实施好中央省州下达脱贫攻坚项目。充分发挥中央省州专项资金的作用,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本规划为引领,按照上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政策规定,强化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发挥资金效益。完善脱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强化管理、加强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保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公开透明。
(五)坚持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执行好上级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规定,根据我县实际完善考核办法并注重结果运用。建立脱贫退出摘帽激励机制,退出后脱贫攻坚扶持政策继续保持不变。坚持考核验收到村到户,按照省州脱贫退出考核标准,严格脱贫退出考核验收。强化社会监督。执行好脱贫攻坚逐级报告和监督巡查制度,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建立重大涉贫事件处理反馈机制,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现象。
(六)健全完善“挂包帮”长效机制
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建立健全“县处级领导挂乡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脱贫工作长效机制,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人,做到结对帮扶全覆盖,整合力量,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
附件:1.《云龙县定点扶贫挂包单位名册》;2.《云龙县脱贫攻坚项目库2018年至2020年投入资金计划表》;3.《云龙县2018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汇总表》。
第四篇:县融媒体中心章程
威信县融媒体中心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单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确保公益目标实现,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单位全称是:威信县融媒体中心。
第三条
本单位住所是: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镇九龙路1号。
第四条
本单位是中共威信县委直属的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归口中共威信县委宣传部管理。
第五条
本单位开办资金为人民币1700万元。
第六条
本单位的举办单位是:中共威信县委员会。
第七条
本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共威信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本单位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本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之规定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
第二章
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九条
本单位的宗旨是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高威信县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十条
本单位的业务范围包括:开展媒体+政务、媒体+党建、媒体+服务等多样化综合业务;面向用户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服务。
第三章
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及法定代表人
第十一条
本单位是根据《中共威信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威信县融媒体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威办通〔2019〕82号)文件批准成立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渠道为县财政全额拨款,配有编制47名,其中正科级1名、副科级4名,现有人员25名。
第十二条
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是本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代表本单位对外开展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
第十三条
本单位的拟任法定代表人,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方取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四章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第十四条
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有关财经法规,认真做好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防止资产流失、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用于本单位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十五条
本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依法接受税务、会计、审计等主管部门监督。
第十六条
本单位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配备、管理。
第十七条
本单位的人员工资、社保、福利待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信息披露
第十八章
本单位承诺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登记管理机关的规定,真实、完整、及时地披露以下信息:
(一)事业单位章程;
(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
(三)管理层的组成、人员名单及其职责;
(四)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及其效益;
(五)事业单位法人报告;
(六)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
第六章
终止和剩余资产处理
第十九条
本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经审批机关决定撤销;
(二)因合并、分立解散;
(三)因其他原因依法应当终止的。
第二十条
本单位终止后的剩余资产,在举办单位和有关机关的监督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章程进行处置。
第七章
章程修改
第二十一条
本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修改章程:
(一)章程规定事项与修改后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符的;
(二)章程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
(三)其他应当修改章程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通过的章程修改案,经举办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涉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须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内容如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国家政策相抵触时,应以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国家政策的规定为准。涉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颂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刊载内容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备案之日起生效。
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签名)
举办单位(签章)
____年__
月___日
____年___月___日
第五篇:融媒体中心设岗批复
泰岱人社职〔2019〕
号
关于核准泰安市岱岳区中心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岗位设置方案的通知
泰安市岱岳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
你单位报送的《关于泰安市岱岳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岗位设置的请示》收悉,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鲁厅字[2005]42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鲁人发[2007]84号)等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泰安市岱岳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岗位设置类别、等级及数量详见附件。
二、泰安市岱岳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设置,其他等级管理岗位根据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设置。
三、泰安市岱岳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是播音(编辑、记者、工程技术)系列。
四、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三级岗位,可在相应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规定的结构比例内,根据工作需要设置。
五、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类别、等级、数量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学设置岗位,认真搞好岗位聘用。
六、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结束后,你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按要求填写《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手册》,做好审核认定工作。
七、岗位设置一经核准,应保持稳定,机构编制未作调整变动的,一般不作调整。
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空出的岗位,主要用于聘用岗位急需的人才。执行过程中如有情况请及时报告。八、因事业发展、职能变化等原因,需要进行岗位设置调整的,岗位设置调整方案经你单位审核,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后组织实施。
附件:1、泰安市岱岳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岗位设置核准表
2019年9月
日
附件1
泰安市岱岳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岗位设置核准表
岗位设置总量
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
0
管
理
岗
位
等级
三
四
五
六
七至十级
小计
七
八
九
十
核准岗位数量
专
业
技
术
岗
位
等级
高
级
中
级
初
级
小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小计
八
九
十
小计
十一
十二
十三
核准
岗位
数量
合计
0
0
0
0
0
0
主系列
专业技术岗位
0
0
0
0
0
辅助系列
专业技术岗位
0
0
0
0
0
0
0
0
工
勤
技
能
岗
位
等级
技术工
普通工
小计
一
二
三
四
五
核准岗位数量
0
0
0
0
0
0
(此页无正文)
泰安市岱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9年
月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