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1、庄子名,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
2、《庄子》是
家经典之一,现存三十三篇。有,三部分组成,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被后世传颂,如
等。
3、《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的形式,讨论了“
”的问题。文章重心在第二段,北海若认为人的眼界收到、和的限制。
4、“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中的“五帝”是、、、、“三王”、、。
5、我们中国的成语源远流长,含义深刻。其中有两个成语出自本文一个是,一个是
。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6、学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至于北海
2、百川灌河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4、望洋向若而叹曰
5、乃知尔丑
6、又奚以自多
7、“野语有之曰
8、笃于时也
9、人卒九州
10、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1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2、泾流之大
13、不辩牛马
14、秋水时至
15、顺流而东行
16、少仲尼之闻、17、轻伯夷之义者
18、尾闾泄之
19、方存乎见少
20、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三、一词多义
闻:闻道百
且夫吾尝闻
少仲尼之闻
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吾弗信
见:徒见欺
于是王召见
我见相如
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吾弗信
焉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今吾子又死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向
望洋向若而叹曰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以
仲尼语之以为博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又奚以自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于
至于北海
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
莫大于海
自以比形于天地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四、翻译下列句子(有句式指出句式特点)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4、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6、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8、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9、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0、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11、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12、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五、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海神给河神“语大理”的愿因是:
(用原文回答),“大理”在文中具体指:(1)
(2)
(用自己的话回答)
2、这一部分从写作的角度看,主要运用了、和
手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相对主义哲学观。
3、作者列举伯夷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