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时间:2019-05-13 09:4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_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_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第一篇:《_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文化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B)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在经济建设中,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随着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和价值观的软实力竞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B)

(1)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如何应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

2.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A)

4.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知道文化多样性的表现(A):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敏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知道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A):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③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知道要坚持的原则、正确的态度和必要性(A):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2.知道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知道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内容(A):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4.知道传统文化的特征(A):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既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5.能根据材料评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说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成出新,革故鼎新。

第五课文化创新

1.知道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B):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明确文化创新的作用(B):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重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出尽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能根据材料探寻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C)

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A):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阐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B):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A):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知道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说明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B):

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精神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明确政府和个人的正确选择(A):

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选择先进文化。

2.知道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与意义(A):

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换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知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A):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有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有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知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A):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知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A):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4.能根据材料探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措施(C):①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知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思想道德建设。

2.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地位、作用和要求(A): 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地位和作用:①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②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求: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知道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措施(A):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B):①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关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5.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B):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间,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粮食,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篇: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测试)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是什么(识记)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文化的力量(理解)

文化是一种社会的过程中转化为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运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①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文化是由经济、政治的。②文化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会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社会的发展。

(2)相互。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越来越成为的重要因素。文化已成为,有利于提高,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不竭的和强大的。

四、感受文化影响(理解)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②。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

五、文化塑造人生(理解)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①。②。③。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识记)

1、哲学思考:矛盾的特殊性

2、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3、正确态度(怎样对待?):

4、为什么(必要性):①。②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识记)

1、重要途径(方式):①②③。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理解)

1、含义

2、表现

3、特点:①

4、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5、哲学思考:①一分为二。②辩证的否定

四、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简单运用)

1、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哲学: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发展是继承的过程的。

2、在文化发展中要做到“。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经济),②③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统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五、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简单运用)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3、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①。②。

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六、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

1、根本途径:。

2。另一方面。

3、面向。

4、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错误倾向:“”和“”;“”和“”。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①。②。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识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识记)

体现:①独特性②多区域性③多民族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即

三、中华民族之魂(识记)

1、中华民族之魂:(地位)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意义: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四、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识记)

以为核心,、、、。

五、永远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理解)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2、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不息的(作用)。

3、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4、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本质上是一致的。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简单运用)

1、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突出的表现:精神、精神、其突出表现:精神、“”精神、精神、精神和精神等。

2、为什么(必要性)

哲学思考:①意识的反作用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是提高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增强的要求。

(3)是坚持的需要。

3、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

(1)最重要的是发扬“”,即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

(3)必须正确对待。

(4)必须与弘扬相结合。

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理解)

1、当前我国人们文化需求呈现出、2、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的、的文化。面向广大,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简单运用)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①含义②性质③国家政策④危害⑤原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发挥着强有力的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地位。

3、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改造文化。

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识记)

1、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基本内涵),就是以以培育、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 的,3、坚持根本保证。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以为核心的精神和以为核心的精神,社会主义。

(3)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必要性)。

5、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解)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的公民,提高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教育是发展和培育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作用,必须发展教育,建设强国。

4、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敬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理解)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和。(为什么?)

2、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基础。

(2)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综合运用)

1、含义

2、关系:相互促进。(1;(23、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改造。

(2)要、不尚空谈,重在,要从做起,从做起。

开放性思考:从文化角度谈谈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篇: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专题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除了所有生物都是由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P5)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

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RNA病毒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8)

1、:细胞较;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

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

真核细胞不同。

2、:细胞较,、、一定数目的DNA与蛋白质结合而

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如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生物:由胞构成的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食用

菌)等。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P9)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德国科学家和

2、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

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这一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第四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生物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生物

必修1

非实验部分

一、(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结构通式: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C、H、O、N、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三、(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 C、H、O组成

c、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②二糖:蔗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 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四、(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分类: ①脂肪:储能。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 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五、(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自由水)

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六、(A)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七、(A)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B)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

2、(B)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八、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九、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十、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蛋白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十一、(B)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1、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

2、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①温度;

②PH值

V

温度 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十二、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元素组成:ATP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②ATP的结构简式:A—P∽P∽P,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十三、(A)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十四、(B)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光能的过程。方程式:CO2 + H20 (CH2O)+ O2 叶绿体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3、光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活跃的化学能(ATP)

4、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5、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当光照停止时,C3增加,C5减少

当CO2减少时,C5增加,C3减少

6、(C)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温度:

②光照强度:③CO2的浓度:

十五、(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

1、有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内膜中)

5、反应方程式

①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

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④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 +少量能量

(如酵母菌,苹果等果实,植物根缺氧条件)

酶 C6H12O6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如乳酸菌,马铃薯块茎,动物的骨骼肌细胞再缺氧条件下)

十六、(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5、(B)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两现两失)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丝分裂模式图

10、(B)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①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 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③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原因: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

动物克隆(多莉的诞生)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必修2

十七、减数分裂的概念(B)

1、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4、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 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分裂II: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十八、DNA分子结构

1、DNA分子的主要特点(B)

DNA的空间结构:

是一个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特点:

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DNA复制和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

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即A=T、G=C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C、H、O、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3、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十九、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脱氧核苷酸)、过程:(1)解旋:边解旋边复制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

二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定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

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 过程。场所:细胞核

条件:模板(解旋的1条单链)、原料(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能量(ATP)碱基配对原则:A-U、C-G

产物:mRNA 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条件:模板(mRNA)、原料(20种氨基酸)、酶和能量(ATP)

产物:一条多肽链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二

十一、遗传规律

1、相关概念: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3、遗传的分离定律(C)

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遗传的分离定律

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高茎

×

矮茎

↓ 高茎

↓自交 高茎

矮茎

②对分离现象解释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的表现型分离比是1:1,基因型分离比也是1:1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1、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规律:F2有四种表现型:黄圆 : 黄皱 :绿圆 :绿皱=9:3:3:1 九种基因型:1YYRR 2YYRr 2YyRR 4YyRr(黄圆)1YYrr 2Yyrr(黄皱)

1yyRR 2yyRr(绿圆)

1yyrr(绿皱)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

十二、伴性遗传及其特点(B)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二

十三、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A)

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十四、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B)

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特征:

1、普遍性;

2、随机性;

3、突变频率低;

4、多数是有害的。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二

十五、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A)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见,基因突变是看不见的。备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B)

5、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如:从某种群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 30、60、10个。则 : A基因的频率为

(30*2+60)/200=60% a基因的频率为

(10*2+60)/200=40% 小结: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修3 二

十七、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内环境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酸、氨基酸、多肽、和氨气等。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碳酸氢钠等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当我们进行大量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浆中,与乳酸反应后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刺激呼吸神经中枢,使二氧化碳排出。二

十八、第二章 二十九、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外正内负;刺激后: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中,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 膜,故兴奋在突触间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是

单向的。

四、激素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 下丘脑细胞代谢 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五、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的过程: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 抗原

记忆细胞

4、细胞免疫的过程:

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抗原

效应T细胞作用:结合靶细胞,使靶细胞破裂

记忆细胞

第五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Excel知识点详细

Excel知识点:

1、格式菜单

列——列宽

行——行高

单元格——数字(小数位数、百分比),对齐(水平、垂直、合并),字体(字号、字体、颜色),边框(内、外、边线及颜色),图案(底纹颜色)

条件格式——满足一定条件的数据设置统一颜色

2、函数

求和、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

操作步骤:选择“插入”菜单-函数-选择对应的函数-选择要计算的数据区域(如果数据是不连续的可按“ctrl键+鼠标左键”多选)-确定。

求和函数:sum,平均数函数:average,最大值函数:max,最小值函数:min。

3、数据菜单

排序——升序、降序、有标题行

操作步骤:选择要进行排序的行(注意不能之选择一列进行排序)-选择“数据”菜单-排序-设置“主要关键字”(列名)-根据需要选择“升序”或“降序”确定。

4、图表——折线、柱状、饼状(三维),系列名、分类轴名、标题、坐标轴名、数据标志、多数据区的选择(ctrl键)

操作步骤:选择“插入”菜单-图表-根据需要选择图表类型-选择“数据区域”(如果数据区域不连续,可按“ctrl键+鼠标左键”进行选则-选择“系列”-更改系列的名称-选择“分类(x)轴标志-下一步-标题(给图表、x轴、y轴起名)-数据标志(根据需要选择显示的内容)

5、另存文件——点击“文件菜单”-“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起名

6、工作表改名——在“sheet1”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重命名-改为其它名称

7、自动加1——鼠标指针移动到单元格右下角,当指针变为黑色十字型时,按住鼠标左键和键盘上的ctrl建,移动鼠标

8、自动复制单元格——鼠标指针移动到单元格右下角,当指针变为黑色十字型时,按住鼠标左键,移动鼠标

9、插入自选图形——选择“插入”菜单-图片-自选图形,或者利用绘图工具栏

下载《_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_文化生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必修) 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

    2018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

    2018年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 ⑴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

    学业水平测试发言稿

    积沙成塔,滴水穿石 感谢年级领导信任,感谢各位同学聆听!能够在小高考誓师大会上发言,我倍感荣幸。 人们常说:“生活即是不断的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有挑战、有困难,生活才能丰富......

    高二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文化生活)讲述

    阳春市实验中学 高二政治理科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文化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3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知识点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期?历史背景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其中,后来成为主流思想的是哪......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

    2010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共4页;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页。全卷共七大题,19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

    辽宁学业水平测试词汇

    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360) a bit (of) 有一点,一会儿 a few 一些,少量 a great deal 大量,许多 a good/great many 大量,许多a kind of 一种,一类a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