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信息化工作落实情况总结[本站推荐]
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推进会结束后,xx中院随后组织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和专题部署推进会,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张学群院长、许明副院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
xx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淑俐听取了2020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
一、智慧审判建设
我院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建设和推广互联网庭审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配合省院技术处完成了互联网庭审云平台接入移动微法院,完成了互联网庭审云平台与中国庭审公开网的对接,实现了互联网庭审线上直播功能。
统筹建设覆盖辖区法院的繁简分流智能分析系统、立案风险评估系统、代表委员联络系统、类案智推数据服务等电子卷宗深度应用模块。
截止本月初,我院还完成了案件评查系统、智能审验捺签终端、要素式审判系统、专业法官会议系统、辅助事物集约化办理系统的招投标工作。其中案件评查系统已部署建设完成,其它系统正在部署建设当中。
二、智慧诉服建设
我院按照辽宁高院部署,积极推进“一化两中心”建设。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完成了诉讼服务中心自助设备及相关系统的部署。
自助立案一体机、院长信箱、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诉讼服务一体机、智能导诉、便民打印复印一体机、诉讼服务窗口叫号系统、人员进出闸机、全域联系法官、全域送达、裁判文书输出一体机等信息化自助服务设备,均完成了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我院积极配合辽宁高院实现了律师服务平台、保全平台、网上交退费平台、集中送达服务平台、移动微法院掌上法庭和电子阅卷等功能。
自此我院的现代化、智慧化便民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成。
三、智慧执行建设
为完善我院智慧执行系统,2020年相继完成了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平台、标的物精细化管理系统、中院点对点信用惩戒系统、智慧值守系统的部署建设。
同时对我院执行指挥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购建了新的高清led大屏,进一步配置配全了执行指挥车载智慧系统和执行单兵装备。还远成了执行指挥中心的音频系统改造。
四、司法事务智能协同中心建设
6月初,按照辽宁高院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司法事务智能协同中心增设了一键归档岗位。至此,我院司法事务智能协同中心实现了从立案到归档的电子档案深度应用及全流程智慧化、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闭环。这将进一步完善电子卷宗及其深度应用,进一步解放书记员,减少其工作压力。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当前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也存在着以下几点突出问题:一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与智慧法院建设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干警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思想意识急需转变;
二是全市两级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参差不齐,“一盘棋”的整体态势没有形成;
三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相对短缺,需进一步拓宽渠道招贤纳士,为智慧法院建设及应用打好基石。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抓重点、破难点,齐心协力,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切实提升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审判质效、司法公信力有实质性改变。
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司法的一场重要革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全市法院干警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审判质量效率提高的重要意义。要做到网格化管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其它部门齐配合,形成上下联动的大格局。搭建为民服务的平台,提升司法便民服务水平。
二是建用结合,进一步增强实用性、应用性。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做到全市“一盘棋”思路,务求统筹发展,注重实用和应用。在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过程中,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拓宽思路,探索新方式,寻求新方法;
要多想办法、多找出路、多抓落实、多建制度、多提要求;
要减少盲点,抓住重点,突出亮点。要将工作做扎实,将问题理清楚,将目标定明确。要坚持服务审判、服务法官、服务群众、务求工作实效;
坚持建用并举,培训跟进,务求全面应用;
坚持理念引领,强化目标导向,狠抓责任落实。
三是加强培训,进一步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要以培养后备力量为抓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大培训力度,活化培训方式,丰富培训载体,完善培训内容,扎实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创新,坚持知行合一,使广大干警敢于直面问题,甘当信息化建设燃灯者,勇做信息化建设排头兵。不断提升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养,进而全面提升全市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服务法官,服务于民。
第二篇:法院信息化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
全面提高人民法院工作信息化水平
本站上海6月2日电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同志参观考察了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他强调,全国法院要按照“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大力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妥善处理好认识与发展、建设与应用、硬件与软件、审判管理与其他管理、技术完善与制度建设五个关系,努力促进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王胜俊在实地考察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后指出,近年来,上海法院积极贯彻“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在规范管理、服务审判、司法便民、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到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促进了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走在了全国法院前列。
王胜俊指出,从全国来看,各级人民法院近年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了执法办案工作,提高了司法水平。但是,也有一些法院对信息化建设还不够重视,信息化发展程度
不够平衡,特别是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学习借鉴上海法院的经验,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一要处理好认识与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院”是人民法院适应时代要求、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保障司法公正的必然选择。在人民法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办案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各级人民法院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切实把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水平。
二要处理好建设与应用的关系。信息化建设,既要建得好,又要用得好。要制定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要以服务审判执行工作为中心,立足人民法院工作需求,不断完善人民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真正把信息网络作为司法公开的窗口,作为联系群众的载体,作为加强管理的手段。
三要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硬件建设。同时,要在软件建设上
下更大功夫,在现有的基础上,以司法需求为引导,尽快开发出符合人民法院工作特点、科学合理、简便实用的管理软件,满足审判管理、队伍管理、行政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各项管理水平。
四要处理好审判管理和其他管理的关系。信息化建设应当是全方位的。要把信息化应用到审判执行、政务管理、司法便民、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全覆盖。要努力实现审判管理的信息化,为审判执行工作服务,不断促进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要努力实现队伍管理、政务管理的信息化,为加强执法办案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五要处理好技术完善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信息化建设既要重视技术研发,更要重视制度建设。要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实现各项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落实信息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有序有效运行。
在会议上,河北高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要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法院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二要在今年年底前,全省法院实现四级网络的互联互通,完成网络平台改造建设,开通全省法院专线电话,完成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做好“远程提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做好河北全省60%中院与河北高院的案件传输平台建设,以及开通与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的信息传输线路;三要在2011年底前,全省法院要重点实现“法官审判绩效考核系统”等四个系统的应用;四要积极拓展信息化建设功能,努力加强审判应用系统探索与创新;五要深化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网络设备、办公设备、应用软件档案,完善机房管理、各系统应用管理、网络及办公设备、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日常维护等管理办法和规定;六要不断优化信息化建设环境,积极争取各方面帮助与支持;七要始终抓住信息化建设根本,大力加强技术人才配备与培养;八要科学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有效促进长效机制构建与完善。(记者:李 霁 通讯员:吴艳霞 杜 艳)
第三篇:法院信息化
关于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书
尊敬的给位领导: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法院现代化管理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一场革命。
就如何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谈几点想法: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形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建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创新的手段、平台和载体。
建议人:胡晓园
2011年8月5日
第四篇:2017年基层法院信息化工作心得
2017年法院信息化工作心得
自入职法院以来至今,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也越来越有更切身的体会,法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法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工具。是当今法院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顺利推进司法改革的必要动力。我院在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使我院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高效的进行,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期计划和机制;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增加机构和编制,完善信息化从业人员的晋升通道,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信息化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结合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培训活动。信息化是法院业务装备建设中的重要一部分,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由于基层院资金有限,在信息化投入和建设上常常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经常无法完成上级法院下达的建设要求,期盼上级法院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根据上级法院年内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拨款,并及时下达相关通知,这样基层法院也会更方便与财政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信息化建设从来都是需要相关政策相辅相成的。没有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就无的放矢;没有相关政策,信息化建设就无章可循。尤其在保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做的再好,没有相关规定也很难发挥出信息化本来的功效,也就是说在信息化相关政策方面还缺少细化和全面的政策,基层院尤其需要制定相关细则。
虽然法院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我院将在上级法院的指导和帮助下继续稳步推进各项信息化建设,为我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和各项工作添砖加瓦。
*****人民法院
*** 2017年*月**日
第五篇:2014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安排
2014信息化建设工作安排
2014年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阳光司法工程,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增进公众对司法的了解、信赖和监督。
一、扎实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
建设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是人民法院适应信息化时代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新期待的重要战略举措。2014年我院将依据省高院的统筹规划,立足实际,循序渐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公开方式,拓宽公开渠道,全面实现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的公开透明,在资讯提供、意见搜集和信息反馈方面的作用,逐步实现远程预约立案、公告、送达、庭审、听证、信访等功能,提升互动服务效能。使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成为展示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手段、履行人民法院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网上办案系统与司法公开平台的安全输送、有效对接机制,实现各类信息一次录入、多种用途、资源共享,既方便公众和当事人查询,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审判人员的工作负担,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大力完善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建设
加强立案大厅的科技化与规范化建设,利用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电子公告屏和触摸屏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效率的审判流程公开服务。通过本院门户网站向公众公开:(1)法院地址、交通图示、联系方式、管辖范围、下辖法庭、内设部门及其职能、投诉渠道等机构信息;(2)审判委员会组成人员、审判人员的姓名、职务、法官等级等人员信息;(3)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的公开范围和查询方法等司法公开指南信息;(4)立案条件、申请再审、申诉条件及要求、诉讼流程、诉讼文书样式、诉讼费用标准、缓减免交诉讼费用的程序和条件、诉讼风险提示、可供选择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等诉讼指南信息;(5)审判业务文件、指导性案例、参考性案例等审判指导文件信息;(6)开庭公告等庭审信息;(7)人民陪审员名册、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评估、拍卖及其他社会中介入选机构名册等名册信息。
进一步升级和完善案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各类审判流程信息,方便当事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从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获取:(1)案件名称、案号、案由、立案日期等立案信息;(2)合议庭组成人员的姓名、承办法官与书记员的姓名、办公电话;(3)送达、管辖权处理、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情况;(4)庭审时间、审理期限、审限变更、诉讼程序变更等审判流程节点信息。
积极推进诉讼档案电子化工程,完善转化流程、传送机制和备份方式,充分发挥电子卷宗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便民利民方面的功能。积极创新庭审公开的方式,以视频、音频、图文、微博等方式适时公开庭审过程。积极筹划科技法庭建设,多方争取资金购置设备,实现对庭审活动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做到“每庭必录”,并以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长期保存。
三、认真落实裁判文书上网制度
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在裁判文书生效后七日内将其传送至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同时在本院门户网站公布。
四、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规范执行信息收集、交换和使用行为,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执行信息共享。整合各类执行信息,方便当事人凭密码从执行信息公开平台获取:(1)执行立案信息;(2)执行人员信息;(3)执行程序变更信息;(4)执行措施信息;(5)执行财产处置信息;(6)执行裁决信息;(7)执行结案信息;(8)执行款项分配信息;(9)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信息等。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向公众公开:(1)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启动程序、执行收费标准和根据、执行费缓减免的条件和程序;(2)执行风险提示;(3)悬赏公告、拍卖公告等。对重大执行案件的听证、实施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允许当事人依申请查阅。为执行工作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记录执行现场的视频、音频,并及时存档,实现执行案件的全程公开。将信息技术与法院工作紧密结合,把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到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改进法院的工作方式,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与司法能力,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