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开展道德银行工作总结
五年级开展道德银行工作总结
朝阳小学 王淑娟
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学校少先队的统一部署下,我班开展了道德银行储蓄活动。在“储蓄文明、积淀爱心、养成习惯、成就未来”行动口号的激励下,学生的储蓄热情高涨,充分利用每一次道德加分的机会,为自己的道德银行储蓄添砖加瓦。
开学初期,在民主自荐的前提下,我班选举了六名道德银行小行长,由他们负责本组成员的道德积分。在相互监督的机制中,道德积分基本公平公正公开。
每周星期一,利用晨会课时间,评比上周道德小富翁,并给予一张银卡的奖励。并且评比两名周道德贫困户,请他们对自己的原因进行小结,充分利用榜样作用,让周道德小富翁在下一周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使他们尽早脱贫。每月评比一次月度道德小富翁和到的贫困户,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共同学们学习借鉴,对于他们当中不足的,提醒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平时的“储蓄”与“消费”活动当中,我们班制定了储蓄与消费细则,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制定出详细的分则,这些细则都是和学生一起制定的,目的是让他们有主人翁的精神,增加其合理性与可落实性。在此基础上,平时,老师对于道德银行只能是参与指导,不能独断专行,控制学生的储蓄与消费,所有的评判都应让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给予及时的引导。自从道德银行开展以来,班级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学生能够主动拾捡平时看到的垃圾,并且善意的提醒别人注意保护校园环境。在互帮互助小组中,他们能够及时提醒行为不规范的学生,促使他们尽快跟上大部队。道德银行的开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另一种平台,让他们从小就有责任意识,懂得需要为自己的人生积淀些什么,在整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生存能力。
“道德银行储蓄”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储蓄美德,积累道德资产,实现道德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的愿景是:让绅士淑女成为我们效仿的偶像,让美德少年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篇:道德银行
道德银行
法国《解放报》 翻译:李漫
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区,数以万计的红色小册子堆满了当地“公民道德银行”的主任吴女士的办公桌。“道德银行”以做好人好事的时间为存储对象,将每个“储户”的“道德时间”记录下来,当“储户”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还可从“道德银行”中取出金钱或“时间”,得到其他“储户”的帮助。吴女士是她所在的区党委的副书记。每天她都热情高涨地填写她所在区的居民的小册子。在用户的“道德存款”专栏中填上诸如:“打扫公园,10小时”,“看望老人,8小时”,“帮病患者做家务,3小时”……这些好人好事将被转记到另一个红色小本中的“借方帐目”栏里。最后,当道德储户有困难时,他将会发现在他的透支账户中预先存上“资金”是非常有利的。
道德行为
道德银行不仅是电视宣传的一个对象。根据官方资料,这个理念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是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道德建设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不仅要求党员也要求群众积极响应。”人民在响应号召,或许不集中在一起。在公园,你可以看到妇女们跳舞,舞动旗子,并且唱歌:“道德银行真正好,男人女人都需要,每人都有一本帐。”合法领取退休金的人们,花自己的钱义务复印党的宣传标语:“团结,互助,和谐的邻里关系”。唱歌宣传的老年人都获得了不少道德行为的积分。
一月份,胡锦涛主席提出复兴道德,因为道德建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些年有些停滞不前。他提出了“八荣八耻”。整个共产党金字塔都震动了,从上到下,从工厂到学校,志愿者们都在分发胡主席提出的口号。从城市到乡村,墙上都贴满了这八个要求。道德银行也有了更多的储户,2005年3000成员,2006年7000。吴女士说,老人,孩子,妇女都来了。“大家”都来了。
纪录方法
我们在北京一所小学遇到了乐波(音译),他是小学的校长,他介绍说九月份,这种道德存折系统进入实施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空白存折。打扫教室一分,看望孤寡老人两分,参加庆典仪式五分……教育部要求将道德教育列为第一条。在2008奥运会需要很多青少年参加活动。从现在开始,道德行为就开始记账了。每学期至少要得到三分,否则无法继续读下一年级。存折上画上了纸币和硬币的符号,“因为每个人包括孩子们知道银行怎么运作的。”乐波主任这样解释道。
问题:这倒底是银行改变了学校,还是道德改变了银行?
校长摸了摸头说:“我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我们感兴趣的是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