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学习认识
学习认识
一、在《交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框架下,思考如何做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升内部控制评价质量?
(一)首先是提高认识,认识到做好交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把做好内评工作认识切实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二)学习好《交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这个新的办法与原有的评价办法有了质的提高。正像吴总报告中所说的:“办法特别指出了内控评价要在内控审计的基础上,参考并结合外审或监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管意见、各业务条线检查结果或考核情况、法律合规部门的合规报告、纪检监察部门的监察处理情况等,对分支行进行综合评价。”;“新办法引入了日常监控与年度综合评价概念,形成检查-评价-跟踪-再评价过程,努力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地反映分支行年度内部控制的管理状况和水平。”
(三)切实做好内评工作,要根据《交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减少主观印象,以遵循全面性、统一性、独立性、公正性、重要性、及时性的原则,对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用结果的充分性、合规性、适宜性开展分析和评估。
二、围绕交通银行的发展战略,结合工作实际,思考如何细化审计重点,提升审计效能?
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管理好现实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要从实际经济金融形势入手,考虑提出银行业发展的较长
期安排,并据此细化审计工作重点。一是充分运用全行各层级的审计工作信息。要搜集总行审计部各类审计规定、审计要点、审计方案、审计工作提示等,以及省直分行审计部的各类审计信息。在充分运用多层面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华东审计部的审计质量和效能。二是充分运用各专业条线的管理信息。尤其要注意搜集各业务管理部门定期通报的业务管理情况通报,及时充实信息归类量。并对已有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归类比对,为持续审计提供服务支撑。三是充分运用各分支行业务发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安排及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既能反映各分支行的管理重点及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也是我们确定审计重点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审计资源的合理安排。
三、根据商业银行发展规律的要求,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支撑和保障业务发展的作用?
一是做好审计前注重审计准备,利用审计支持系统,IDEA 工具等,对被审计行的各项业务数据,加强筛选、分析,数据挖掘努力做到深入、透彻;二是召开审计准备会议,对审计方案逐条进行讨论,明确审计重点和切入点,补充和完善审计方案,力争进点前尽可能多地掌握审计线索,发现切入点和问题疑点;三是加强审计后分析与定性。审计结束后召开由部门全体人员参加的审计分析会,就审计问题描述、定性、风险定级、内控评分、审计督促整改等方面展开
讨论,找出问题成因,分析风险状况,挖掘风险根源,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四、按照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思考如何提升审计团队及其成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使之与岗位及所承担的工作相适应?
要从“提高专业性,增强综合性”两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专业性”,是指术业有专攻,每人都要在某一业务领域、业务条线有独到的研究,争取成为条线的带头人;“增强综合性”是指在有专长基础上,要了解各种知识,对其他领域或条线有所涉猎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看透问题,才能综合分析搜集来的各种资料,才能从整体上把控支行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篇: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流程
审计稽核部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一)审计计划。办公室根据审计稽核部审计计划的要求,通知审计室按计划实施。
(二)总行要求检查。办公室接到总行通知后进行登记,交部门负责人签批后,纳入正式审计项目,通知审计室实施。
(三)相关部门要求配合检查。办公室接到通知后进行登记,交部门负责人签批后,对同意实施的项目纳入正式审计项目,通知审计室实施。
(四)后续跟踪要求实施的审计项目。审计室提出需要进行后续跟踪的审计项目,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办公室纳入正式审计项目,通知审计室实施。
二、工作流程
(一)现场审计流程。
1、审计准备
(1)拟定月度计划。办公室汇总审计立项各来源项目,于每月底形成下个月的《审计稽核部月度审计项目计划表》(附件1),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提交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室分管领导。对于临时性的审计项目,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直接提交。
(2)组织审计人员。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分管领导商定审计项目的实施日期。现场审计室分管领导安排现场审计室
1进行人员调配和分组分工。非现场审计室分管领导安排非现场审计室拟定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3)拟定审计方案。非现场审计室根据办公室下达的计划表,提前逐项拟定审计方案(原有方案的,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行调整后形成),明确审计重点,递交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分管领导审核确认后,形成正式方案。需要印发正式文件的,递交办公室办理发文程序,送总行办公室发文。审计方案要在现场审计进场前3个工作日内拟定完毕。
(4)收集审计资料。非现场审计室根据审计项目要求,及时向总行业务部门或通过综合业务系统收集与检查项目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分解,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拟定检查表格。非现场审计室要根据审计项目内容,拟定相关检查表格,同时提出现场审计项目的重点和应关注的事项,连同数据资料一起交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分管领导审核后,下发到现场审计室。
(6)组织培训。现场审计分管领导在进场前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非现场审计室要参与培训工作,对方案和检查表格进行讲解,强调检查重点和关注事项。
(7)办公室登记。现场审计室将审计分组情况交办公室留档,办公室根据现场检查安排,登记《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表》(附件2)
2、实施现场审计
(1)审计小组赴检查现场实施审计工作。在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要切实履行审计职责,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
正,确保审计质量。工作底稿的记录描述要完整清晰,用语准确,贴近事实;事实确认书的定性要准确,是非判断要明晰,证据确凿;检查过程中要紧抓风险点,摸清疑难点,不放过每一个隐患和风险。现场审计室要每日登记本室的《现场审计工作日志》(附件3),按月交办公室汇总存档。
(2)非现场审计室要随时关注和了解检查情况,与现场审计小组保持联系,对检查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完善,调整审计重点,指导审计工作。
(3)整理审计资料。现场审计结束后,各审计小组应及时整理汇总审计资料,形成审计小结,并于2个工作日内拟写小组审计报告,分别提交分管领导和非现场审计室。
(4)下达整改通知。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拟定整改通知书(处罚意见书),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送办公室登记编号,并向被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处罚意见书)。
3、审计报告
(1)报告初审。由分管领导对现场审计室提交的审计报告进行初审后,形成正式的分报告。初审的重点是问题的归类、定性以及整改要求的针对性等。
(2)汇总形成总报告。非现场审计室根据各个审计小组提供的审计分报告,与分管领导初审时间同步组织汇总,并于3个工作日内形成正式汇总报告。汇总报告的内容要综合全面,正反两面都要有所体现,事实描述要清楚,问题定性要准确、实事求是,依据要充分。总报告形成后,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分管领导要对总报告的内容和文字进行审核把
关,最后报审计稽核部负责人核准。
(3)办公室将审核通过的审计报告进行编号登记,并根据需要向管理层、外部监管部门和条线管理部门进行提交,登记《向外报送审计报告登记簿》(附件4)。
4、稽核追踪
审计整改通知书或处罚意见书发出后,现场审计室要对被查单位的整改处罚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掌握整改和处罚的进度情况,必要时实施后续审计。整改处罚情况由审计小组组长所在的审计室负责收集和追踪,按月填报《审计项目整改处罚督办跟踪表》(附件5),于每月28日前交办公室进行汇总。
5、资料整理归档
现场审计组根据稽核档案管理要求,对稽核项目的全部文件材料进行鉴别、取舍和归类,及时归档,移交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编号保管,不需归档的项目资料,经审计组组长同意后销毁。
(二)非现场审计流程
1、审计准备
(1)非现场审计室根据办公室通知的审计项目,拟定非现场审计方案,递交分管领导审核确认后,形成正式方案。
(2)分管领导安排成立非现场审计项目小组,指定组长和组员,(3)非现场审计室将审计分组情况交办公室留档,办公室登记《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表》(附件2)。
(4)根据非现场审计方案讨论所需数据和资料,从本
行综合业务系统的审计外挂系统中提取非现场稽核所需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对缺乏的数据和资料填写非现场审计资料调阅清单到相关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提取。
2、数据筛选和分析
(1)对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确认源数据、资料之间的关系及其可用性;
(2)结合审计项目要求和数据抽样的工具与方法,建立数据分析模型;
(3)按照模型的设置,抽取相关的信息要素,进行数据分析,生成非现场稽核所需的指标;
(4)根据技术分析结果,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对其合理性、一致性和遵循性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变动、差异以及需要引起关注的疑点;
(5)如果非现场疑点需要现场审计进行核实,则向现场审计室提出现场审计需求申请。
3、审计报告
(1)根据非现场审计的分析和评估结果,撰写非现场审计报告,交分管领导审核。报告应说明审计的范围、目的,陈述非现场审计发现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查实建议,结合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对审计计划提出建议。审计小组要在非现场审计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内出具非现场汇总审计报告。
(2)非现场审计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办公室编号登记;办公室将审核通过的审计报告进行编号登记,根据需要向管理层、外部监管部门和条线管理部门进行提交,并登记《向外报送审计报告登记簿》(附件4)
(3)向被审计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处罚意见书),并送办公室编号登记。
4、稽核追踪
审计整改通知书或处罚意见书发出后,非现场审计室要对被查单位的整改处罚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掌握整改和处罚的进度情况,必要时实施后续审计。非现场审计室要按月填报《审计项目整改处罚督办跟踪表》(附件5),于每月28日前交办公室进行汇总。
5、资料整理归档
非现场审计组根据稽核档案管理要求,对稽核项目的全部文件材料进行鉴别、取舍和归类,及时归档,移交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保管,不需归档的项目资料,经审计组组长同意后销毁。
第三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办法
66号(3月30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加强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指导意见》和省联社《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稽查、监督和评价活动,是本行管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合规经营、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
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状况以及管理情况等进行系统、规范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促进我行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控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安全、规范、有序运行和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条
本行审计工作实行董事长负责制,业务上接受省联社审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认真执行国家法令、法规,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第二章
审计部门和人员
第六条 本行的董事会负责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第七条
本行独立设置稽核部并按照员工总数不低于1.5%的比例配备审计人员。
第八条
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格:
(一)专业水平。具备审计、金融、财会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具备审计师、会计师、经济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掌握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
(二)从业能力。具备两年以上金融从业经验,熟悉农村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稽核部总经理应具有六年以上审计、财会、信贷或支行管理等相关工作经历,并取得审计师或会计师、经济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道德及职业准则。具有正直、客观、廉洁、公正的职业操守。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工作公正开展时,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回避。审计人员对监督检查过程中获得的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九条
审计人员需参加由省联社统一组织的任职资格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证书。
第十条
审计人员待遇应不低于本行其他部门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
第十一条
审计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稽核部总经理的调整应及时向省联社报备。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应参加后续培训,提高素质,鼓励取得审计师、会计师等相关业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
第三章
审计工作职责与权限
第十三条
稽核部负责对本行辖内业务经营、财务会计、内控、预算管理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审计监督以及对本行重要业务部门、各支行(营业部)主要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开展离任审计。
第十四条
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检查监督国家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对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等行为及时予以揭露、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二)检查监督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完善情况,评价内控的有效性,并对落实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三)检查监督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评估风险状况,揭示风险隐患,对管理缺位、违规违章操作等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并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
(四)检查评价干部任职期间职责履行及其他相关情况,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
(五)按照省联社的要求以及总行统一布置检查其他事项。第十五条
稽核部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情况,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凭证、库存款项、有价证券、账表和文件资料等,必要时有权采取先封后查措施。
第十六条
稽核部有权列席或参加与稽核部职责有关的会议,有权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资料,有权根据需要组织召开座谈会或汇报会议,就相关审计事项向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稽核部认为必要时有权向董事会直接汇报审计发现的重大事项。第十八条
稽核部有权责成被审计单位停止或纠正违反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业务活动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的业务收支。
第十九条
稽核部对拒绝接受或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资料、打击报复或陷害审计人员的,有权向上级报告,要求及时予以制止并作出处理。
第二十条
稽核部具有处理建议权和必要的处罚权。在审计检查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有关责任人确有违规违章问题的,稽核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第四章
审计方式和程序
第二十一条
审计部门开展审计监督,应视具体审计内容和要求,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按审计工作的场地分:
1.现场审计:审计人员进入被审计单位工作场所进行审计; 2.非现场审计:被审计单位按照要求将有关报表资料、以及相关报表分析等报到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二)按审计工作的范围分:
1.全面审计:按照审计工作的内容开展综合性检查; 2.专项审计: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适时选点确定; 3.后续审计:根据上次审计中出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而定。
(三)其他方式审计。
第二十二条
稽核部严格按照审计工作的准备、实施、报告、整改处理、建档五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一)确定审计项目 稽核部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总行领导交办的事项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确定审计项目。
(二)成立审计组
1.稽核部应根据审计项目成立审计组,确定审计组组长和主审计人,选定审计组成员。根据需要可将审计组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必须有2人(含)以上组成,并确定项目小组组长。
2.审计组成员的主要职责
(1)审计组组长:负责组织审计组成员开展现场检查,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与被审计单位(人)协调重要事项;审核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定审计事实确认书、审核审计项目报告;把握审计项目质量和进度。
(2)主审计:收集、分析被审计单位(人)的有关资料,起草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组织各小组进行现场检查;起草审计事实确认书,起草审计项目报告;组织整理审计项目档案。
(3)项目小组组长:根据审计方案组织项目小组开展检查;审定工作底稿;审核汇总相关审计事实确认书,组织整理与项目小组所审内容相关的审计档案。
(4)其他成员:根据审计方案进行现场审计、分析与取证;编制工作底稿;及时汇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审前调查
审计组在进入被审计单位现场前,可以向被审计单位以发出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所需信息,收集与审计有关的数据资料,做好审计分析和工作安排。
(四)制定审计方案 审计组根据审计项目的目的和前期分析制定审计方案,主要包括:
1.制定方案的依据;
2.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3.审计的目的、范围、内容、方式、实施期限; 4.审计组成员及分工;
5.审计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6.编制日期。
(五)发送审计通知书 1.审计通知书应载明:
(1)审计的依据、目的、范围、内容、方式、实施期限;(2)审计组组长及主审计人等;
(3)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及应予配合的其他事项。2.审计通知书应提前发送或通知被审计单位,特殊情况下可在进场时交被审计单位。
3.对被审计单位准备工作的要求:
(1)被审计单位准备自查材料。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内容准备自查报告或相关情况汇报,离任审计时,被审计人准备述职报告。自查报告(汇报材料)或述职报告应包括审计期内的审计事项主要情况、主要工作或履行职责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被审计单位准备相关的档案资料,安排必要的工作条件。
(六)明确审计职责分工
进点前,审计组长应召集全体审计组成员学习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重点,确定具体分工和工作要求。
二、实施阶段
(一)进点会议
1.参加人员为审计组全体成员和被审计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
2.内容主要包括:
(1)审计组组长说明审计的目的、内容、工作安排和要求。(2)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相关情况汇报,离任审计由被审计人提交述职报告。
(二)检查分析
1.审计组根据审计方案,确定需调阅的文件和其他书面材料、会议记录以及原始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
2.调阅资料应填制调阅清单,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后,由审计组成员和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在清单上签字。清单由被审计单位保存,调阅资料退还时由审计组收回。
3.审计组成员根据调阅的资料,对审计内容进行检查分析。亦可通过听取汇报、观察、走访、谈话等方式进行检查分析。
4.离任审计时,可采取谈话方式了解被审计人在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谈话由审计组组长主持,一般要2人以上参加。
(三)编制工作底稿
1.审计组成员实施审计时,要及时编写工作底稿。工作底稿一事一稿,包括记录检查(谈话)的主要内容、查证的主要事实、计算的结果等。
2.工作底稿应附资料复印件、情况说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确认事实
1.项目小组组长根据审计过程中编写的工作底稿,拟定相应部分的审计事实确认书初稿。
2.审计事实确认书经主审计汇总,审计组组长审定后交被审计单位(人)确认。
3.被审计单位(人)对审计事实确认书的内容提出确认意见并签章。如有异议,被审计单位(人)可说明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人)的意见应做进一步分析利用,不予采信、采用的应做好反馈说明。
三、报告阶段
(一)审计组根据审计事实确认书及被审计单位(人)的反馈意见提出单位审计报告或离任审计报告,逐级报经领导审定。
(二)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1.单位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立项依据、现场实施起止时间、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期限、审计范围和主要内容等;
(2)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主要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限内就审计的主要内容的尽职情况;
(3)存在的问题。包括所发现问题的基本事实,并引用所违反政策法规的依据,所引用条文要注明出处、文号等;
(4)整改(或处理)意见及建议。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或处理)的基本意见。
2.离任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立项依据、现场实施起止时间、被审计人、审计期限、范围和主要内容等;
(2)任职及分工情况。主要是被审计人任职的起止时间、所分管的工作等;(3)被审计人履行职责情况。主要是被审计人任职期间相关职责的履行、工作措施及业绩成效等;
(4)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包括被审计人所管理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风险、损失及其他相关情况及事实,对不合规的问题应当引用所违反政策法规的依据;
(5)责任的认定。主要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确认被审计人应负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其中:直接责任是被审计人直接办理,或授意、指使、强令、纵容下属人员违规、违纪并造成后果所应付的责任;主管责任是被审计人由于管理、监督、检查不力,直接分管的部门、单位发生违规、违纪并造成后果所应负的责任;领导责任是被审计人由于疏于管理、监督、检查,所领导的部门、单位发生违规、违纪并造成后果所应负的责任;
(6)整改意见及建议。主要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制度法规,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建议;
(7)离任审计结论。主要是根据离任审计的相关要求,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的总体评价、重要事项的界定以及对重要问题应负的责任等作出审计结论。
四、整改处理阶段
(一)根据总行领导审定批示后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和有关规定、要求,由主审计人起草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干部离任审计为离任审计结论,同级审计为审计意见书。向被审计单位(人)提出整改意见,明确落实整改的具体问题和时间要求。
(二)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主送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收到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问题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稽核部。
(三)离任审计结论主送提出离任审计建议的人力资源部,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对审计对象原任职单位拟写整改通知,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问题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稽核部。
(四)审计意见书主送被审计单位。
五、档案管理
1.审计项目竣工后,审计组成员需将各自记录审计过程、反映检查结果、证实检查结论的主要资料、工作底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有关资料移交主审计人立卷归档。
2.归档资料主要包括: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工作底稿、调阅清单、审计事实确认书、审计初步意见及反馈意见、述职报告、审计报告、领导阅办单、被审计对象整改报告、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及其他有关资料。
3.建立档案目录。归档的案卷应编写案卷目录,编目应按照统一审计档案顺序进行,卷内材料目录一律以统一格式打印。
4.保管与销毁。保管与销毁按照档案管理有关制度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被审计单位(人)对审计检查的事实结果应予7日内进行书面确认或说明。对审计报告结论和处理意见如有异议,应在接到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后的15日内提出书面申诉。稽核部对被审计单位(人)提出的申诉,应在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申诉期内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四条
稽核部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人)执行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情况的监督,必要时可实施后续审计。
第二十五条
稽核部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处罚办法对违规违纪问题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对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按有关规定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第五章
审计质量控制
第二十六条
稽核部可就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但不应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决策与执行。
第二十七条
稽核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频率及程度应与辖内网点及业务的性质、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管理水平相一致。原则上对每一营业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
第二十八条
稽核部和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实施审计项目,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
第二十九条
建立审计人员回避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第三十条
稽核部应加强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建立完善非现场内部审计工作监测体系及内部审计工作操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
稽核部根据工作需要,经董事会批准后,可将部分内部审计工作项目外包,但需事先对外包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
董事会可聘请外部机构对稽核部的尽职情况进行评价,并保证外部检查人员独立于评价对象、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以及与评价对象没有利益冲突。
第六章
报告制度
第三十三条
建立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和报告路径。
第三十四条
稽核部至少每年二次向董事会、监事会和行长室报告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第三十五条
稽核部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及时向董事长、监事长、行长及相关领导报送项目审计报告。
第三十六条
稽核部应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省联社报送审计工作情况及有关报表资料。
第三十七条
建立完善与银监部门的沟通和报告制度。
第七章
考核与问责
第三十八条
董事会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相关各方的尽职、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审计工作问责制度。
第三十九条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得以充分利用。高级管理层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问题,应督促整改,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承担未对审计发现采取纠正措施所产生的责任和风险。
第四十条
董事会应对具有以下情节的审计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追究责任:
(一)审计工作开展不力,导致重大问题未能被审计发现。
(二)对审计所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未如实反映。
(三)审计结论与事实严重不符。
(四)未按要求执行保密制度。
(五)其他有损单位利益或声誉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经检查监督和责任认定,有充分证据表明稽核部和审计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勤勉尽职地履行了职责,并及时报告了审查出的问题,在审计对象相关问题暴露时,可视情况免除或部分免除稽核部和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制度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问责制度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问责制度
67号(3月30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根据银监会《加强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05]65号)和省联社《省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问责制度(试行)》(苏信联发[2006]25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办法》、《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行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内部审计工作坚持谁分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实施一级对一级负责,上级对下级层层追究责任的问责机制。
第三条 内部审计工作问责对象: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人员。
第四条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问责,坚持实事求是、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视其性质、情节、后果、影响程度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 审计工作职责
第五条
审计工作职责分为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审计部门负责人管理责任和审计人员检查责任。
第六条
分管审计工作领导的岗位责任。
(一)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按照《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办法》的要求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制,配齐、配强审计人员;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二)强化审计工作领导,为审计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授予审计部门必要的处理、处罚权;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廉洁自律;为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协调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督促做好内部同级部门的审计工作。
(三)制定和完善审计工作的基本办法,监督审计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检查阶段性审计工作的实施情况,对审计部门工作业绩和制度执行作出评价。
(四)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作出处理。
(五)及时通报审计处理决定。
(六)督促被审计单位按审计意见及时进行整改。第七条
审计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
(一)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办法。
(二)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根据上级和本行领导的意见,结合全辖业务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季度和月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定期总结本部门工作,按季编发审计工作简报,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报告工作。
(三)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坚持按程序开展审计工作,明确审计人员业务分工和岗位职责,审核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处罚意见。
(四)对审计结论和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必要的可实施后续审计。
(五)加强审计人员管理。提出审计人员调整的建议和意见,每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八条
审计人员的岗位责任
(一)根据审计工作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二)制定具体项目的审计方案,做好有关文件、报表资料和电子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
(三)严守审计工作程序,完整、全面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合法取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检查、延伸审计,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汇报。
(四)规范审计工作行为,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五)及时提交审计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发现的问题,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提出整改和处罚建议。
(六)加强审计档案管理,及时整理审计记录、审计报告等资料,做好审计档案和各类文件的归档工作。
第三章 审计人员的权力及约束
第九条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具有下列权力:
(一)检查权。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审计资料;有权查阅被审计单位各类凭证、账簿、报表、文件及会议记录等资料;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库存现金、有价单证、抵(质)押物品、重要空白凭证、各种业务印章及联行密押等管理及使用情况;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有关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制止权。有权制止、纠正、处理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的行为,制止无效时有权要求终止有关当事人的职权,必要时可采取临时的先封后查措施。
(三)建议权。审计人员就审计发现的问题,有权建议被审计单位按有关规定限期予以纠正。对不适合在原岗位工作的人员,有权建议进行调整。对违反金融法规、业务规章制度的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有权按照规定提出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和其他处理的建议。
(四)越级报告权。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时,在逐级报告的同时,有权越级报告。
(五)其他权力。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权向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质询,并有权索取有关资料;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报送整改结果;稽核部门有权派员参加有关业务部门及被审计单位的会议。
第十条
审计人员行使上述权力时,任何单位、部门和人员不得设置障碍或故意刁难,阻挠、干扰正常的审计工作;对打击报复稽核人员的,严肃查处。
第十一条
严格执行廉洁审计“八不准”的规定即:
(一)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安排的高档标准的住宿;
(二)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公费宴请;
(三)不准无偿使用被审计单位的交通工具;
(四)不准参加被审计单位安排的旅游、娱乐和联欢等活动;
(五)不准无偿占用被审计单位的通讯工具和办公用品;
(六)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任何纪念品、礼品和各种有价证券;
(七)不准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与审计工作无关的要求;
(八)不准在被审计单位报销任何因公因私费用。
第四章
过错行为责任的划分
第十二条
未按法定要求收集证据,查处的违法违纪问题事实失真,作出错误的审计决定,由主审计人和参与审计的审计人员承担过错责任;
第十三条
复查、复核人员未复核出审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由复核人员承担过错责任;
第十四条
业务部室负责人对本部室出现的审计过错行为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分管领导审核签发审计文件后,发生执法过错的,承担领导责任。
第五章
处理方式
第十六条 审计人员违规,依据《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给予以下处理:
(一)批评教育: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二)经济处罚:包括罚款、扣发奖金或津贴、赔偿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
(三)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四)其他处理:包括调离岗位、解聘专业技术职务、限期调离、解除劳动合同、辞退、除名。
以上处理方式可以并处。
第六章 违规处理
第十七条 审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情节较重的,调离工作岗位,直至行政警告处分:
(一)执行审计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审计任务的;
(二)严重违反审计工作程序的;
(三)违反保密规定,擅自透露有关审计内容的;
(四)丢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重要资料的;
(五)未按规定实施后续审计,影响整改效果的;
(六)未按廉洁审计“八不准”要求进行审计,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七)考核不称职的。
第十八条 审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情节较轻未造成后果的,调离审计工作岗位;情节较重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行政记大过处分:
(一)在审计方案规定范围内,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未发现的;
(二)审计报告严重失实的;
(三)未经主管领导同意擅自调整、修改、删除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致使上报的审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的。第十九条 审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处处分或限期调离、辞退、解除合同等其他处理:
(一)审计检查中发现重大问题不及时上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帮助被审计单位徇私舞弊、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的。第二十条 审计工作在全省考核评比中连续2年后5名的,对审计部门负责人给予免职处理,对主管领导给予批评教育。第二十一条 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主管领导未及时处理,酿成案件或造成经济损失的,按《省农村信用社领导干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苏信联发〔2005〕88号)规定追究主管领导的领导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对于本制度未规定的违规行为,可以比照本制度同类或相近条款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我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我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审计是一项要求政治性、业务知识能力强的工作。审计是政府部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工作显得重要。在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一、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与作用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等的职能。政府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来制约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政府审计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服务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微观经济管理,以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审计部门体制制约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 首先,政府审计职权尚无法起到制约权利的作用。现代政府审计是保障民主政治的核心——分权与制衡机制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是从经济监督角度出发对行政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的一种制衡。制约权力需要充分的职权,要么是将政治、经济、财政、司法等权力结合在一起,要么是借助法律程序来处理经济问题,要么是将经济监督和行政监督结合在一起。所以,要解决我国当前政府审计职权问题,应当选择司法型审计模式,在确保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政府审计的权威性,并通过修改审计法以强化审计的职权,从而实现对权力的制衡。
其次,我国政府审计的进展和“独立性”受制约。由于我国政府审计仍然采取行政型的隶属模式,我国政府审计受同级政府的制约较大,即使在审计业务上规定了某些独立性,也往往因干部任免等受制于同级人民政府而无法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
最后,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得不到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监督国家财政收支。但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且我国审计机关的经费又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两者关系明显不顺,审计部门的工作会受到制约,客观上影响审计机关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力度。
(二)审计权力未完全到位
尽管我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有权制止违法的经济行为,有权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然而,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尚无法真正达到制约权力的效果。
(三)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与审计报告的权威性不强
尽管实践中,《审计法》已赋予了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报告权和确定了审计结果公开报告的基本要求,但对审计结果的报告期限、形式、报告对象等的规定存在不足。长期以来,审计结果仅在被审单位或与之相关联的政府部门内部通报,近年来也仅在两会期间集中向人大报告审计结果,很少公之于众。这不仅损害了政府审计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侵犯了社会公众对公共权力信息的知情权,还会造成政府审计监督体系的局部失效,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进而产生信用危机。
(四)审计依据配套性差
政府审计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一般说来审计机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而逐步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如何处理国有企业有明确规定,而审计机关在处理其他几类被审单位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
三、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审计工作的运作方式和质量层次与经济运行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和发展,我国的政府审计发展有以下几方面趋势。
(一)、注重审计目标的效益性,即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过渡
审计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今后的效益审计从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入手,政府审计将充分体现与社会审计组织的不同。审计目标不仅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还必须对其质量和营运效率加以监督,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向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审计拓展。
(二)、审计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智能化,即实现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过渡
目前,我国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处于滞后状态。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政府审计部门要在这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审计中广泛采用电算化的方法,使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即计算机技术)作为政府审计的必要手段,提供准确的数量充分的信息,以达到决策科学合理,促进经济活动合理化的目的。
(三)、审计实务和执行的规范性,即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我国审计的法制化、规范性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但面对审计环境的变化,还有差距,还要加快改进、完善。这就是李金华审计长所讲的“人、法、技”中的“法”的问题。
(四)、以人为本,体现审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
四、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讲究职业操守 政府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既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审计实践活动的能力等。同时必须遵纪守法、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二)、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是要增强使命感,工作要严谨细致、要认真、要敢干逗硬;二是服务大局,依法、科学审计、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三是坚持原则、自律,客观公正,严格审计执法,规范审计行为,深化审计内容,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三)、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能力
作为审计人员,系统掌握审计知识是关键,精通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方法,并能熟练的运用;及时了解和掌握审计方面的政策法规、相关专业等知识以及运用先进审计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能力等。同时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审计人员要系统掌握财会业务知识,精通财会制度和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基本技能;了解和熟悉管理原则,能使审计人员通过财务、计算机系统了解到很多的业务轨迹,为审计工作提供线索。
(四)、善于沟通与协调
审计人员也应该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要以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心态进行沟通。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要有豁达的胸怀,要有稳重、冷静,踏实、细心的良好素质。
五、自身条件的认识
我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具有较好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大学期间,完成了《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的多门课程,对财务、会计、计算机等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
要做好审计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努力。要增强政治素养的学习,严于律己,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刻苦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的沟通和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