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8000字)[大全]
狠抓医院管理,确保医疗质量,认真迎接“三甲“评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关于上一周期“三甲”医院
评审后的工作汇报
200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医一院)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了卫生厅组织的三甲医院复评,被确认为“三甲医院”和“浙江省三级特等医院创建单位”。浙医一院一方面觉得是一种荣誉,是上级部门对我院开展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倍感压力。自2004年的医院评审工作结束以来,医院充分结合在评审过程中检查组提出的意见,狠抓医院管理,注重医疗质量,加强科研,同时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和指示,与时俱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现简要将2004年上一评审周期后的医院一些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医院目前基本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浙江省第一医院)系三级甲类综合性医院,是浙江省医疗、教学、科研指导中心之一。医院现有职工37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医护专家43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特聘教授2名、长江讲座教授2名、“千人计划”1名、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2名、求是特聘教授2名。占地面积150余亩,核定床位1900张。2009年医院门急诊达到256万人次,出院病人达到7.1万人次,手术达到3.4万人次,医院总收入21.7亿元。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环境温馨舒适,拥有国内一流的智能化门诊大楼、智能化医技综合楼和智能化病房综合楼。设有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肾病)、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血液)、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移植免疫实验室;省器官移植中心、省人工肝技术指导中心、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省糖尿病中心、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省结直肠疾病治疗中心、省口腔颌面疾病诊治中心、省核医学中心、省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省中毒急救与防治中心、省护理中心等40余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国家级继续医学教学基地等。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之路,借助主持的“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构建“省、县(区)、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成功使优质医疗资源垂直延伸到基层。目前,医院已拥有1家托管医院,3家合作医院,89家协作医院及网络服务单位,1家对口基层医院,提供了数千次的远程会诊服务。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pet/ct、回旋加速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3.0t mri、多排螺旋ct、dsa、多探头ect、storz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wg自动系列化分析仪、数字胃肠机等总值逾6亿元医疗设备。
在科研方面,医院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三项,此外,还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攻关项目、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卫生部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近几年来,医院有五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6个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ci论文数逐年上升,连续6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sci收录前十强”。2009年医院到位的科研总经费达到1.03亿元,成为浙江大学首个年度科研经费超过一个亿的附属医院,荣获“2009年度浙江大学科研工作特别贡献奖”。
医院主办学术期刊:《hbpd int》(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已被sci收录,《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同时,主编《传染病学》、《外科学》获国家精品课程,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98名,博士学位授予点1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8个。
医院秉承“严谨求实、科教强院、规范服务、管理增效”的宗旨,先后获得省先进医院、省、市文明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二、浙一医院医院以2004年这次评审为契机,全面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
通过2004年这次评审,医院根据着重于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改进医疗安全管理,降低医疗费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医院品牌内涵,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下面是一些医院的具体做法:
(一)、浙一医院医院注重依法执业,依法行医。首先,医院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认真核对诊疗科目执业,按时校验。一些新开展的新技术,在医院通过,伦理同意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汇报卫生厅等主管部门。医院目前已经按照要求申报了一、二、三类技术。同时,医院还注重全院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医院并在不同的层面,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学习各种和医疗有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等。自2004年以来,医院开展全院范围医疗法律学习达到30余次,并每年定期检查医院各岗位的资格证书,真正做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依法执业,安全行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浙一医院医院注重科学管理,注重管理创新,积极探索管理改革。医院率先于2000年开始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子,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延伸辐射,依托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创新医院管理模式,通过协作、合作、托管、兼并等方式开展多种医疗协作,构建以浙一为核心的医疗联合体。目前有协作医院89家,合作医院3家,托管医院1家。医院大力发展远程会诊网络建设,目前和我院建立网络医疗合作的医院达到86家,通过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全年进行了2500余例危重症及门诊病人会诊。这种“大手牵小手”优质医疗服务下乡的模式,受到了省委、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
(三)、浙一医院注重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为了切切实实服务老百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院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医院注重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落实医患沟通制度,服务态度良好,注重语言文明礼貌。
在改善就医条件、优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方式、延长服务时间、加强医患沟通等方面,医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医院进行门诊预约、错时门诊、家人门诊、并开通医院门诊大厅的自动取化验单的服务功能。医院注重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建设,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004年以来,通过绿色通道入院的危急病人,达到2000余人。医院还积极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在急诊危急病人,采用“先就诊,后付费”制度。为了切实维护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和谐医疗环境,医院在各种场合对患者进行宣教,并注重于对患者投诉进行有效管理。医院专门建立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配有5名专职人员。2004年以来,医院的各种投诉问题,均圆满解决。
浙一医院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圆满完成各项指令性任务。医院每年完成的指令性任务为全省各医疗单位前列。在抗震救灾、sars、手足口病、等等方面,医院均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指示,发挥了了应有的作用。2009年的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得到省委书记赵洪祝、副省长郑继伟、卫生厅厅长杨敬等领导及省外事办、浙江大学领导的一致好评。2009年下半年大规模疫情爆发后,医院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依托设在我院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甲流防治工作,并指导其他医疗机构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自接收和治疗第一例甲流患者开始,坚持每天总结疾病发展趋势、记录治疗后的疗效及反应,摸清疾病的规律。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案,并继续努力为日后治疗和抢救危重型甲流病人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案。积极选派专家实地到全省各地授课培训,实地会诊参与抢救工作,共外派专家会诊救治20多批次,专家人数达40余人次。建立了以我院为中心的浙江省甲型h1n1流感网络救治平台,实施远程救治。,我院共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1262人,阳性290人,阳性率40%。隔离病房共收住(含留观)甲型h1n1流感病人250人,其中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83人、危重症的21人。
同样在援川抗震救灾工作中,医院也积极参与,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医院先后3次派出医疗对,积极参加该项工作,“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后,医院班子立即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其后安排赴川抗震救护医疗队共计14人,组建了1000多名人次的抗震救灾医疗应急后备队和志愿者队伍,在灾区建立首个抗震救灾网络专用平台,该项工作受到到包括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内的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医院及时建立爱心病房和做好相应器材、设备、药品等物资的配备、保障工作,在短时间内,1300名党员踊跃缴纳用于救灾的特殊党费达40万余元。医院和党委获全省卫生系统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院长郑树森获得全国卫生应急先进个人。同样,我院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手足口病防控”、对口支援、万名医生下乡以及其他各种应急工作中,浙一医院充分发挥了一个省级大医院的模范作用。
(四)狠抓医疗质量、保证安全医疗
浙医一院根据卫生部、卫生厅制定的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医院利用pda、条形码对病人对身份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网络,医院不良事件直报,直报率达到90%以上。危急值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功能,第一事件通知医务人员。医院通过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自从上一评审周期以来,每年定期召开全院医师大会,召开安全医疗专项会议30余次(如医院用血安全会议、医技科室的安全会议、合理用药专题会议等等)。下发各种有法医疗安全的文件达到74个,并利用周会、科务会、交班会、院网、院报等途径进行全面发动和部署。院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医疗,医院成立各种层面的医疗质量控制组织,院长郑树森院士亲自担任医疗安全委员会主任。
浙医一院从2004年上一评审周期以来,还根据实际情况,以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重点,认真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项工作。医院抓住重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切实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工作如下: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医院院已对开展医疗技术进行全面疏理,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目前对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做申报工作。认真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临床路径,专门成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
2.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医院制度了《浙医一院工作制度》和,《医一院应急预案制度》,医务科编写了《医务管理工作实用手册》,做到核心规章制度和流程,人人知晓,落实到位。
3.加强医院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三基三严”基本技能的培训,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操作考核。自2004年以来,医院坚持每月组织专家讲座,共有60次讲座,重点为急危重症的知识、“三基”知识、医疗法规等内容,并设定专家讲课评价表,听课的人员参与评价,不断提高专家讲座水平,做到基础知识与最新进展相结合,书本知识与个人体会相结合,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相结合。医院设立cpr专家考评小组,制定最新的cpr评分标准及细则,对全院医师进行了大规模的操作训练考核之前,师资人员也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试。便于更好地掌握操作技术,医院还专门发放cpr操作光盘给医务人员自学。坚持每年一次的cpr操作考试和三基理论考试,参考率100%。2009年考试的及格率达90%以上,优秀率达8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及格的人员及时进行补考。补考成绩都达到100%合格率。
4.加强药物不良反应防范、报告和处理,组织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培训讲座。认真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院坚持每月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和医生考核挂钩。处方合格率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率达到95%以上。医院定期召集医院合理用药指导委员会专家及药剂科、麻醉科专家就医师是否合理用药对全院临床科室的现病历进行了抽样检查。检查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生素类、止血类、护肝类药物以及麻醉用药、中成药注射液等。并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及时纠正医师泛用、滥用药物的现象。为确保我院使用药品的安全、质优、经济、有效,提高医生、药师的药物使用水平,促进合理用药,医院在制订了“浙医一院处方评价制度”和“浙医一院处方处罚标准”的同时成立了浙医一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下设合理用药指导委员会和药物使用监控委员会,并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监测点医院加入了“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医院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每月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重要抓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专门成立了“浙医一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小组”。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基本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部建立并完善三级质控网络,重视专业质控小组的效果评价;继续深化护士“三基三严”培训工作,注重护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考核:对全院护士长、骨干护士进行业务操作示教和考核共1849人次;对2009届132名护士进行了每月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6项操作示教及考核1800余人次,以尽快提高新护士专业水平;08届护士操作示教及考核1800人次,对晋升护师、主管护师及定级护师的护士操作考核178人次,进行临床各科操作抽考100余人次。派送护士参加省内外各项学习班。开设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造口伤口专科护理等专科特色门诊,得到了广大病人的好评,提升了服务品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医院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网,成立十个护理质量控制网落架构。建立六个质控小组,如静脉输液质控小组等,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与管理。加强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加速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6.加强对病历的管理,严格按《浙江省病历书写规定》认真书写病历,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抽查部分归档和现病历予以考核评比,成绩通过院网通报。为加强病历质量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医院进一步明确了病历质控医师职责,强调病区质控员全面负责对病区内每份出院病历的质量把关,应对医院病历质控委员会反馈病历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医院对病区质控员,不合格病历、优秀病历的经管医生实行了奖罚制度。明确指出科室病历质量与科主任、医生年终考核挂钩。由医务科、质量管理科具体组织,对科室现病历进行了拉网式的大检查,抽查部分死亡病历,参照08、10版浙江省病历书写要求进行检查,查后及时反馈病历书写方面的存在的问题,直接落实到科主任和病区质控员,要求上交整改措施到医院。并评选书写优秀病历,并予表彰。
7.医院注重急诊医疗水平提高和医疗安全,完善急诊制度,加强急诊医生培训,落实急诊会诊和交接班管理。医院于2010年扩大急诊抢救室,彻底改变急诊大厅、走廊人满为患的局面。扩建后抢救室。成为全省面积最大的抢救室,可以同时抢救30位病人,并配备先进的中央心电监护系统和全部配备多功能转运床,减少抢救及各种检查过程中的搬动,提高抢救效率,对于提高急诊科处理群体性多发伤和中毒患者的整体应急能力和整体抢救水平,发挥很大作用。急诊科作为全省急诊量最大的单位,每年急诊量大达到11万余次。急诊科规范和制定了突发事件和大规模紧急救援的救治程序和急救绿色通道。要求每个急诊医务人员掌握各项规章制度。例如首诊负责制,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和基本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休克、血液净化等。我院急诊科还坚持每年定期进行进行肺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腹症、腹部外伤、骨盆骨折、胸部外伤、群体性食物中毒、肺性脑病、急性冠脉综合症等急诊病种的演习。8.加强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和临床用血等医技科室的管理,提高质量。(检验科„„)9.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定期开展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传内科、血液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进行检查,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发生院感及时反馈,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按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我院已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臵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结肠癌)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等目标性监测,每年公布全院感染菌株以及耐药谱的统计,对mrsa等多重耐药菌株开展监测与控制,按国家要求严格管理医疗废物,同时定期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与部门开展有意义的环境卫生学检查,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对流行事件及时发现、调查与报告,每3-6个月召开会议并反馈整改,感染率一直控制在10%以下。10.加强手术和麻醉的安全管理,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做好麻醉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对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及时发现、解决各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并做好制订、落实《麻醉科防范风险措施》、《手术室消毒措施》、《手术病人接送安全防范措施》,手术医生掌握《手术管理标准化(十条)》。根据麻醉诊疗指南和《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我院制定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工作手册,详细规定了各种麻醉技术操作和麻醉管理(包括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监测和管理)的工作流程,针对麻醉科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治医师(含教授、副教授和主任及副主任医师)负责制和三级医生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模式。并不断规范麻醉全程复苏,建立复苏室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及病人的评分标准。
11、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明确门诊部门管理职责,实行实名挂号,电话预约挂号,落实门诊管理核心制度、质量管理监控和奖罚制度。依据《浙江省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我院已实行实名制挂号,以缓解看病难,同时与保卫科、财务部门一起共同取缔“倒号”现象,使曾经严重的倒号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止。专家门诊已推出了电话预约挂号及网上预约挂号。为缓解远道病人就诊的困难,在门诊开设网络疑难疾病会诊系统,方便外地门诊病人的疑难疾病会诊。实行分层挂号、收费及计算机叫号、二次候诊、计算机排队候诊等措施,并拟推出自助挂号、自助取检验单,以方便病人。
(五)、浙一医院硕果累累的科研和教学成果
医院在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硕果累累。在科研方面,医院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三项,此外,还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攻关项目、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卫生部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近几年来,医院有五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6个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ci论文数逐年上升,连续6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sci收录前十强”。2009年医院到位的科研总经费达到1.03亿元,成为浙江大学首个年度科研经费超过一个亿的附属医院,荣获“2009年度浙江大学科研工作特别贡献奖”。
医院主办学术期刊:《hbpd int》(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已被sci收录,《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同时,主编《传染病学》、《外科学》获国家精品课程,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98名,博士学位授予点1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8个。
以2009年为例,2009年,医院多项国家级项目启动,其中包括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 3个子课题,分别为“肝癌抗复发转移治疗临床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主持人:郑树森;专项经费4150万元)、“影响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化转归的机制研究”(主持人:陈智;专项经费4000万元)和“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的新方案、新方法研究”(主持人:黄建荣;专项经费7185万元);我国第2个肝移植研究领域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专项经费3600万元); “器官移植的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863计划项目1项。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7项等。2009年申报成功的省厅级项目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22项,其中2个杰出青年团队,1个重点项目;省科技厅重大项目10项,一般项目15项;省部共建科研项目4项,省卫生厅一般项目67项;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4项,其中重点1项,面上等23项;2009年钱江人才计划15项,2008年申报的5项项目通过。2009年到位的总经费预计超过9668万元。
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院成立了中药药理实验室(血液病)三级实验室和免疫肾病三级实验室。2009年12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医院科研成果丰硕,包括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浙江省医学创新奖9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我院sci论文数量逐步上升,2008年我院共有219篇(article、review、letter三类论文)被sci收录,居全国医疗机构第4位,这是本院连续第六次进入“全国医疗机构sci收录前十强”。
2009年,新增博士生导师14人,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85人临床轮转安排和教育,接受和外送毕业学位论文匿名评审238人/次,组织研究生毕业答辩考核218人。积极举办临床教学讲座、学术活动、中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班等。
(六)浙一医院注重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和谐医院
围绕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团委、工会、离退办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医院组织了“我爱我的祖国”系列活动,先后共收到摄影作品百余幅,征文40余篇,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红歌赛”,并出版了极具收藏价值的院报“国庆特刊”。医院用真情回报社会,共收到感谢信110封,锦旗、牌匾246面。
三、医院在上一周期评审后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亮点:
1、院务公开和医院管理方面 医院采取民主化管理,各种重要的信息通过各种手段向医生和社会公开。医院在管理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浙医一院为核心的多元化管理的医疗集团”,全省各地和浙医一院以多种形式密切联合的医疗单位达到89家之多,达到以来下乡,优质资源共享。
2、信息化建设 医院的数字化建设走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07年在全国数字化医院示范单位的评比中,医院以绝对优势综合评分名列第一,荣获“卫生部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称号。医院正是通过全国先进的医院数字化建设工程,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向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辐射。医院在四川地震灾区设立了国内首个“抗震救灾网络救治平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报导,并受到国家领导人温家宝的表扬和肯定。
3、医院坚持“科教兴院”的宗旨,重视学科和人才。在科研方面,医院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三项,此外,还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攻关项目、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卫生部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近几年来,医院有五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6个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ci论文数逐年上升,连续6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sci收录前十强”。2009年医院到位的科研总经费达到1.03亿元,成为浙江大学首个年度科研经费超过一个亿的附属医院,荣获“2009年度浙江大学科研工作特别贡献奖”。
医院主办学术期刊:《hbpd int》(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已被sci收录,《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同时,主编《传染病学》、《外科学》获国家精品课程,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98名,博士学位授予点1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8个。
4、从规章制度抓起,明确岗位责任。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医院编写了《浙一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医院应急预案汇编》《浙医一院医务科工作流程》,为保证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提供服务。护理部编写并正式出版了《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质量管理标准》一书和光盘,获得了省内外读者及护理专家、卫生厅医政处的一致好评,成为全省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门诊办公室在切实进行门诊质量管理、推行人性化服务、公开收费、门诊自动预约项目和标准等方面制订了多条措施。
5、创新建立了管理制度。医院目前有各专业质量控制委员会八个,如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抗生素管理质量控制委员会,病历质量控制委员会,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委员会。为确保质量,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由院长挂帅,各质控委员会由德才皆备的本院专家组成。为了实时动态监控医疗质量,设立“医务科科长查房日”。规定每周五为医务科科长查房日,相关人员在医务科科长的带领下,主动到各科室检查工作,包括三级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现病历的质量检查等等,该工作制度坚持至今,取得了预期效果。各临床科室有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自查,重点检查三级查房、临床会诊、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为确保病历质量,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负责的病历质控委员会,对病历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病历质量控制委员会专家每月组织抽查病历,根据检查结果奖罚,并详细记录备查,这些措施为提高病历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6、强化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参与意识;规定拟晋升副高职称医生,必须到医务科轮转1个月,培养医疗服务和风险意识。并由院长定期主持医疗质量安全动态会议,对医疗安全进行动态实时回顾分析,对医疗差错,纠纷及时总结分析,真正做到责任分明,抓住要害,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二是开展医护人员的“三基”训练和考试,实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人达标。三是重点落实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门诊处方书写规定等制度,落实《处方管理条例》,抽查我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在95%以上。
7、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规定每位拟晋升主治,副高职称的医生,必须至少到急诊科轮转6个月。加强危急值管理,危急值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功能,第一事件通知医务人员,确保医疗安全。
8、更新服务理念,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医院开展了“满意服务在浙一,看病不用打招呼”活动,并通过评选标兵,红旗科室等形式,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进服务流程,医院投入大笔资金,进行道路修缮,服务设施改进。门诊努力改善就医环境,做好分诊、导诊。优化病人就诊流程,实行分层挂号、收费及计算机叫号、二次候诊、计算机排队候诊等措施,并拟推出自助挂号、自助取检验单,以方便病人。根据卫生厅统一部署已实行实名制挂号,以缓解看病难,同时与保卫科、财务部门一起共同取缔“倒号”现象,使曾经严重的倒号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止。专家门诊已推出了电话预约挂号及网上预约挂号。为缓解远道病人就诊的困难,在门诊开设网络疑难疾病会诊系统,方便外地门诊病人的疑难疾病会诊。严格专家门诊管理,制定切合医院实际的专家门诊管理制度,把好专家门诊专家的准入关。
9、医疗质量的信息化管理 医院参与研发的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数字化的临床路径,移动查房,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些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浙医一院将以这次“等级医院评审”活动为契机,更加注重医疗质量和自身内涵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根据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为全社会的医疗健康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三年工作总结-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部2012年工作总结
二○一二年,康复部在附院的统一管理和分管院长领导下,立足本部门实际,以稳定求发展,医疗管理及科室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业务发展实现了大幅度的跨越,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一、基本概况
1、人员状况: 2012年,我部期末职工223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医药护技人员169人(门诊专家10人,医生28人,护士99人,医药技32人),财会人员9人,工勤保卫人员35人。其中,协议制人员9人。医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73人,初级职称96人。
2、工作指标:2012年(截止11月底),全年出院病人10694人次,平均开放床位数266张,平均病床工作日589.8天,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13.2天,病床使用率164%。
2012年(截止11月底),全年业务总收入11102万元,同比有较大的增长。(因已纳入附院财务,业务总支出及收支节余无数据)
二、医疗工作
2012年(截止11月底),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康复部共完成手术2829台次,完成手术金额4310895元。Ⅲ类手术730例,Ⅳ手术529例。惠民病房全年收治病员1050人次,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减轻了负担,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医生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并大力开展科研和临床应用。麻醉科开展颈内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监控;外科开展了乳腺癌的保乳术和乳腺癌改良技术的一期带蒂背阔肌瓣的乳房再造、盆腔肿瘤多脏器切除与再造、青年卵巢切除及卵巢的异位移植、靶向治疗在淋巴瘤等肿瘤的治疗应用。内科开展了PEI联合TP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临床观察,超声下肺病灶内注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周围型肺癌,唑来膦酸联合参麦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观察,TACE联合PEI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PMCT联合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等。
为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我部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附院的各项学术讲座和继教学习外,还举办了多项学术活动,各科室也定期进行小讲座,内容丰富多彩,有较强的实用性。承担了附院分配的部分带教任务,全年共接收36名实习生和进修生。医护部门制订了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各科室医务人员悉心带教,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护理工作
2012年,护理工作全面乃如附院统一管理。部门注重强化护理管理,努力为病人提供 温馨、周到的优质服务,建立了统一的质量管理平台,制定并落实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提升护理队伍职业和业务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康复部现有护理人员125人,护理部门以康复支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和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切入点,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2012年各临床科室已全面推行了示范病房,进一步优化了护理工作模式、增强了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在平时巡查和夜间巡查中,增加了检查频率,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各科室和护理办每月深入病房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征询病员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结果认真分析总结及时反馈督促解决,并将满意度调查与护理人员绩效和评优挂钩,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重点加强各科室上报的危重症、压疮及存在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检查和督导工作。坚持不定期深入科室督促护士长工作安排,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优化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强化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按附院护理部统一要求完成全员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率100%。为了强化专科理论及技能训练,康复部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参加附院各专科小组活动。
四、内部运行管理
1、人事管理
2012年我部聘用职工223人,依照《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政策,为188名职工增加了工龄工资。对拟转聘用制人员进行了考核。
2、财务管理
加强了对住院病人费用控制的管理,规范了价格收费,并采取督察措施对示范病区的收费进行了监控。重视医院的内部成本核算和财务监督,增收节支,降低了消耗和运行成本。
3、信息管理
为彻底解决康复部HIS系统与本部不同网不同步等制约发展的问题,保证新农合住院病人的即时结报,2012年1月1日,正式启用厦门智业HIS系统,顺利施行了门诊“一卡通”,病区各项工作也井然有序地运行。
4、科室管理
2012年10月,因医院发展的需要,原设在康复部的康复医学科和皮肤科病房搬迁,原护理单元也随之整体调至附院本部。抽调人员新组建外一科护理单元,保证了科室工作 的顺利进行。
5、后勤管理
配合医疗服务,保证了全院水、电、暖供应、各类设施的维修、保养及各类物资供应的转发工作,更新了两部电梯。加大了对卫生管理的监督力度,派出专人对物业卫生进行检查。
6、安全管理
在治安防范、消防安全及法制教育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强化消防安全培训和巡查,创造了安全、稳定的医疗秩序和良好的就医环境。
第三篇:2012信息中心工作总结-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2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2012年信息中心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医院网络整体格局日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平稳运行。信息中心全体人员群策群力,圆满完成医院信息化工作目标,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
一、以数字化医院为目标,认真开展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
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检验信息系统(LIS)、影象报告系统(RIS)、医保结算系统、新农合即时结报系统正常运行,医院各部门间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确保了我院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正常开展。
㈠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临床为宗旨,不断完善信息系统。
1、整合康复部信息系统,完成了我院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顺利实现康复部就诊的蚌埠市医疗保险和34个县新农合的病人窗口即时结算,大大方便了病人,减少了病人流失。
2、开展8个科室2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个案管理员的操作培训和部署实施。
3、实现临床电子病历书写、电子病案管理的流程和内容的规范化。
4、建设生物文献外文数据库资源,整合了中外文电子图书、同方知网文数据库、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网站平台的图书网上预约、续借和催还等现代化的综合管理功能。
5、升级了实验室LIS检验系统,实现了患者危急值网络警示、处理回报管理,实现了标本采集时间的实时跟踪管理和报告自助打印。
6、实施静配中心HIS部分系统建设,顺利实现系统中业务流程及频次、时间、时效自动识别的本地化客户化改造,确保抗肿瘤等药物配置的安全、准确。
7、完成药剂科门诊快发机、自动刷卡排队的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了窗口发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8、在原有的网站预约、电话预约的基础上,实施诊间预约模块,提高服务水平。
9、优化抗菌药物监控系统,实现医生站医嘱临床支持和窗口发药处方审核功能,为患者增添一道安全屏障。
10、完成超声、CT、MRI、放射、检验结果的全院共享,实现医生站或电子病历直接打印检验报告的功能。
11、门诊分楼层分诊叫号排队系统,方便病人,提高服务质量。㈡以深化医院管理为目标,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1、全面部署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系统,推动医生自评、科室质控、医院点评的三级质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按照医院文件通过系统自动化设定,实现时限质控;只有在医务科批准后才能解开自动锁定的文档,有效地提高了病历的质量。
2、全面升级医院门户网站,建立党建及各部门子网页,开辟了预约挂号、专家咨询、满意度调查、院务公开等医院管理专栏。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医院网站已成为业务特色宣传和医院管理的主阵地。
3、正式开通医院邮箱系统,稳步推进医院内部办公的信息化。
4、建成医院传染病内网上报系统,提高了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传染病跟踪、监控、处置、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协助实施医院植入类高值耗材的进、领、用的条码化管理程序,推进财务一体化系统建设。
二、以安全为核心,整章建制,实行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㈠制度建设
1、建立医院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信息中心为安全管理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并指定专人兼职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信息安全的管理和联络工作。形成医院三级信息安全管理网络。
2、开展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完成三级等级保护备案,积极开展测评工作。
3、健全信息建设、使用、共享及多部门沟通制度,及时响应医教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4、完善岗位责任制。按照工作流程和条块结合的原则,对科室人员进行优化组合,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到人,提高工作效率。周六、周日实行轮班制度
5、完善科室周例会制度。利用每周例会,贯彻医院精神,交流维护经验,分析技术难题。
6、建立异地容灾服务器,保障HIS备份数据安全。㈡人才培训 我们通过请公司上门讲解医院软硬件应用技术、积极参加信息协会技术交流研讨会和主管部门业务培训学习,提高大家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近半数同志利用休息时间正在分别参加教师资格、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学习,学习气氛蔚然成风。
利用机会走出去,实地参观兄弟医院先进做法,同时接待安医一附院、皖北矿工总院、蚌埠市一院、市三院、池州人民医院等信息化同行来院参观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改进提高我们的信息化水平。
三、认真执行《统计法》,开展医院运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1、配置卫生部新的病历首页,建立我院电子病历附页,通过信息量巨大的统计表,实现医院动态运行数据跟踪。
2、病案统计室每月向卫生主管部门上报医院职工、资产、收入、工作量各项相关指标,编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工作效益效率的运行数据库,及时统计分析医院相关指标,为院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在病案首页中发布实施手术ICD9手术国际编码,在门诊首次采用统一ICD10标准诊断,为及时准确进行疾病诊断和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了依据。
4、优化电子病案系统,强化质量管理,实现网上出院病案的提交、归档、回退、浏览功能。
5、对出院病历的借阅实行电脑登记管理。
6、及时、准确地完成网上直报任务,为卫生主管部门和院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四、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
2012年,我们经常深入一线,调研分析临床、检验、药剂等部门的业务需要,不断修改完善流程和配置,解决现实工作中问题。
1、顺利开展新门急诊大楼的弱电建设,全力推动银医一卡通系统的网络布线、服务器部署和配置。
2、按照三甲医院标准,新建营养科、中西医保健门诊、康复病区、中医病区、皮肤病区等网络和信息系统。
3、根据医院制剂楼、老门诊楼、住院中西药房、儿科中心、肿瘤六个病区功能性大搬迁的整体部署,调整园区信息化网络布线。
4、实施治疗中心网络布线,将治疗中心拨号上网纳入医院电信外网系统统一管理。
5、及时设计麻醉药品分科室统计、在科病人统计等各种运行数据,为部门管理和绩效核算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6、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完成省安全用血管理平台的对接,设计病人血袋的条码标识打印功能,提高安全用血能力。
2012年,信息中心全体人员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实现信息系统横向上到康复、到治疗中心的并网和各部门信息互联共享;纵向上深化了医院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完成了三甲复审等院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为医院医疗和管理业务高效运行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第四篇: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文件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文件
院发字〔2017〕95号
关于印发《2017-2018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2017-2018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2017年9月25日 根据全省卫生计生纠风工作部署,为全面加强医院行业作风建设,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收费,为民服务,群众满意,按照河南省卫生计生委《2017-2018年全省民主评议医院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及《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纠风工作要点》文件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十届省纪委二次全会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主体责任落实,转作风、正行风、树新风。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以民主评议为手段,推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组织领导
医院2017年行风评议工作在医院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医院成立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行风评议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考评。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邵金远 赵国安
副组长:宋景贵 郭明好 李国玉 张毓洲 任继娟
杨达胜 韩培立 田中伟 陈颂坡 余文发
赵东方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世进 王生平王建国 王淑娟 王献忠
卢乙众 田玉军 石太新 朱玉花 邢金锋
宋传莲 张培锋 张清贵 李金现 杨
宾
周文科 林玉山 苗占会 范新全 高伟民
赵金英 秦
华 郭
峰 崔
玉 崔秀琴
黄
卫 魏
森 杨
楠 杜学军 张建文
闫大海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室。
办公室主任:杨达胜(兼)办公室副主任:林玉山
办公室成员:魏
蕾
王新建
王素玲
三、评议内容
医院行风评议工作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查评结合,重点评议以下内容:
(一)行风建设情况。
1.健全行风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把行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与整体工作统一研究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督促检查、统一考评激励。(责任科室:党办、院办、纪委、监察室)
2.塑造行业新风尚, 以新风正气引领行风建设方向。(责任科室:党办、院办、纪委、监察室、宣传科)3.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责任科室:党办、院办、纪委、监察室)
(二)行业纠风情况。1.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情况
主要包括深入贯彻落实“九不准”;落实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监督工作;落实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是否规范医疗设备捐赠和相应试剂耗材招标采购,有无工作人员借参加学术会议变相旅游;医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责任科室:党办、院办、纪委、监察室、药学部、临床药学办、医学装备部)
2.落实“三合理一规范”情况,主要包括:
(1)有无不合理打包检查;有无滥用抗生素及不必要的辅助治疗药物;有无滥用自费高值耗材、滥用胶原蛋白类材料。(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药学部、临床药学办、物价办、各临床、医技科室)
(2)有无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重复收费、无医嘱检查收费、套用项目标准收费。(责任科室:物价办、各临床、医技科室)
3.着重问题整改,对历次行评和专项治理检查以及医院日常工作督导检查中所发现问题要责令责任科室即时、限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监察室。(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药学部、临床药学办、医学装备部、物价办)
(三)为民服务情况。1.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推动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实质内容、实质意义,有事实、有成效、有总体支出金额或减负金额,主要体现在帮扶困难患者、贴心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责任科室:党办、院办、工会、门诊部、医务科、护理部、医疗事业发展部)
2.落实河南省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医患和谐等情况。(责任科室:党办、院办、工会、门诊部、医务科、护理部、医疗事业发展部、财务科、医保办)
3.认真执行《医院投诉管理办法》,针对投诉问题认真调查处理,落实整改,建章立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社会关切。(责任科室:医患关系办、监察室)
4.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无重大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发生。(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保卫科)
五、评议方法步骤
根据省卫计委要求,评议工作遵循实事求是、简便易行、有据可查、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要以“走群众路线,请群众评议,让群众满意”为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
(一)督导检查。全院各科室要参照评议方案,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对照存在的问题整改建制。医院纠风领导小组将根据评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予以全院通报表扬,结合医德考评工作,评选出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
(二)日常评议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认真落实满意度问卷调查制度,坚持每月进行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定期电话回访出院患者,征求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满意度测评。社会群众通过医院网站、短信、微信等平台,了解医院运行、发展状况、医疗信息,同时对医院行风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畅通患者投诉渠道,认真接待患者来信来访。在医院门诊大厅、住院部、影像楼等多处设立举报信箱,公布投诉电话,畅通患者投诉渠道,设专人接待受理患者来信来访,并及时处理及反馈;采取多种形式收集群众对医院行风问题的投诉反映,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处理结果作为医德医风考评依据。
(四)社会及第三方评价。医院特聘院外医德医风监督员,对我院医德医风等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召开医德医风监督员座谈会,听取监督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住院患者座谈会,听取住院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医疗服务、医德医风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邀请第三方调查机构对我院进行社会调查与评价等。采取多种形式对医院环境、管理、质量、服务等方面客观调查,以提高和保证群众满意度调查的公正性、准确性、有效性,科学评议、高效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行风建设是一项需常抓不懈的工作任务,是加强医院管理、树立医院形象的必然要求。要提高认识,坚持抓行风与抓业务、抓管理相结合,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使评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突出成效,强化责任。要坚持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规范医疗服务,培育良好医德医风,办好人民满意的医院,作为民主评议医院行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评议工作成效的标准。抓住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评议,突出成效,强化责任。各科室要认真学习《实施方案》,把行风评议工作抓实抓好,医院各责任科室要抓住关键环节进行督导检查,认真解决本科室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深入推进行风建设,确保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三)定期评议,及时上报。
1.全院各科室按照行风评议内容,每季度对本科室进行一次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自查情况和整改措施形成文字材料,在下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报监察室。
2.各责任科室要按照行风评议内容,每月督查评议一次,评议结果月底汇总,下月五日前报监察室。
3.不按期上报的科室,医院将对科室及科室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五篇: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查报告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自查报告
接到我市残联关于儿童康复服务自查自纠的通知后,我院康复科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报告如下:
我院康复科现有儿童康复工作人员20名,岗前培训已完成,均已拥有执业资格。已经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行为规范。每年医德医风考核全员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高达100%。对于住院患儿的床旁康复护理有专门的防坠床措施。开展的康复项目均已制定康复行为规范。同时拥有儿童康复环境1000平方米左右,康复设施可以满足日常康复训练需求。同时已经建立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康复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6名。并且每月开展评定会一次,对患儿日常生活及康复训练效果、家庭支持等给予全面的评定。保证每位来诊患儿得到安全的康复环境、高效的康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