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课改感受
我的课改感受
我小孩今年是四年级了,我们以前上学时,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仅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执行者,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者,这样教法又怎能教出好的学生。
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每个学生都创造了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它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彼此的快乐。在这个课堂上,老师讲问题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可以尽情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上展示课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竭尽全力地为本组加分,无论是质疑也好,展示也好,每个人都会为本组贡献一份力量,尽管竞争力大,也正因为如此,老师让学生讨论的时候,这便是他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能和知识,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天地。
这样的课堂开放了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知识;开放了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司、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了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结论,体会知识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巩固新知,发展新知。
同时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竟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第二篇:课改感受
有感于“双自主教学”
安昌小学 熊庆容
我有幸于2011年9月开始进行课程改革,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双自主教学,我开始很陌生,那么我向大家简单的谈谈我对“双自主教学”的认识,“双自主”教学其实就是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生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我们都会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恰当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我实行课改到现在已经一学年了,我大胆地尝试着这种教学模式,在摸索中不断地前进,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惊喜,现在我把实行中的苦与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课改让我最初苦不堪言。
我认为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就是把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老师在给予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按照这种理念,我尝试了一节课,令我大失所望。我慌张了,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没有了保障,知识点抓的不全面,学生的小组合作没有实效性,学生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我不知所措,怎么办呢?我做了一次深刻地反思,通过反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我缺的就是耐心,所以我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规划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训练学生的站位,每当学生到前面去展示时,迅速站好自己的位置,通过两节课训练,学生能够反映出自己要怎么做了,已经初见成效。第二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我教的是数学学科,所以培养小老师时,按学习的好坏进行学号的分配,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不好的学生,采用各组横向比较,组内纵向帮助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第三步,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运用板书书写格式是否正确工整、双色笔使用的好坏、讲解恰当与否等方式来评价学生,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第四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这一步是最艰难的,最开始我们采用师生共同预习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和规律,再用比较简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多个小组共同预习,取长补短,锻炼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经验的积累也使我的教学不断的完善起来。
二、课改让我现在微笑走进课堂。
伴随着课改的春风,我校各学科教师陆续地进行了研讨课、汇报课、组内推荐课的课堂展示,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李雨琪老师是一名数学骨干老师,借鉴的地方很多,我在李老师的汇报课上,学到了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采用分层次的作业,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来进行作业的布置,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杨晓红老师的课堂上,解决了我一直困惑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展示的时间不够用,可以让学生课前写板书,这样可以节省6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展示的时间就足够了。在贾忠兰老师的课堂上,我学习到如何进行任务的分配,可以课前布置、组与组交换、小组抽签等方式进行任务分配。我在各位同仁那里学到了许多经验,在摸索中,也总结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如何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就要培训我们小老师语言表达技巧,让他们采用多种方式去讲解。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小老师讲解时,我会做适当的引导,使小老师的表达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我认为这种“双自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每位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得到不同层次上的发展,在学习上,不是小鸟等食吃,而是自己出去找食吃。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生存的两种能力,即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篇:中学生的课改感受
中学生的课改感受
陈雯雯
刚升入初中的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课改?说实话课改确实不错,让我们这些学生第一次拿起红粉笔,站在黑板前,扮成一副老师的模样,正儿八经地讲解题目。确实让我们有所突破。总的来说,课改对学生而言就是增强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使我们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对老师而言就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并让同学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知识多了,课时少了;内容多了,时间少了;任务多了,兴趣少了;疲惫多了,快乐少了。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都很长,回去还有好多作业要做。每科作业确实不多,但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而且每科的课程都很紧,讲得也特别快,“刚吃到嘴里的,还没来得及嚼,就又往里硬塞,更别提咽和消化了。”
我知道现在全国只能通过考试制度选拔人才,但是能不能不把某一场考试作为唯一标准。我希望学校能够多关心一下我们学生,让我们真正的把学习当做少年时最快乐的事情。
第四篇:谈谈我的课改学习收获感受
谈谈我的课改学习收获感受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困难重重,但还是要进行下去,因为以后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课堂教学改革是将来教育教学必然趋势!我们的学生中有不少的基础知识都很差,基本的技能也不好,学习的积极性一般都不高,整体学习的氛围不浓厚,探究问题的兴趣不高。所以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很难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一、农村课堂教学改革困难多
课改的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注重在学生的预习交流,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课堂教学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要少而精。然后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尽人意,但课改确实值得农村学校去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要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改革之路困难重重,但还是要进行下去,因为以后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二、农村高中课堂实验教学“打折”
1.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
首先,是有些实验的实施受实验材料的制约。许多实验要求使用不同的材料,因此只能在实验前有限的时间内购买和保存材料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农村高中在化学实验经费上的不足,药品得不到保障,课外实验开展不起来。
其次,实验设备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这是许多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缺乏以后新课程必备实验器材,实验开设将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2、高考功利性太强,为应试而教
就以高中化学教学往往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高考的功利性,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化学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从应试层面来看,对一些识记性内容的掌握并不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有时通过考前突击,完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由于高考应试的功利心理,导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时,只要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和结论,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时的个性思维。
三、课堂教学改革下的学生作业布置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作业布置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在作
业设计中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舞台。
1.层次性:现在课堂教学改革要承认学生差异,力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因而作业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如开办“作业超市”,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同学生的化学能力都得到展示。2.合作性:学会合作已经成现代人必需要求。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四、课改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次课改是以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为方向,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们的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按照学习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以往课本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而是以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的局限,尽可能地体现高中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功能。通过对学科的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总的看来,这次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课堂上对单
一、强调文理分科的传统有好大的冲击,但时代在快速
发展,现行的高中教育明显有点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所以课改是必须的,新的课程要立足于高中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体现高中生发展的特征,突出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为促进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改是认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又在体验中发展
在课改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今后的教育要求老师们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自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教育育人的本质。以往我们的教学多以听讲、看书、做作业和考试为手段,这显然不可能达到新课改的目标,只有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们在探究中获得认知、体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在这轮课堂教学改革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多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各种学习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打破学生对书本、权威、老师的迷信与盲从,鼓励他们向书本,注重培养和发展创新性思维,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个人的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这种变革,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过程,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每个学
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从而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这应该是以后课改的发展方向吧!
第五篇:我与课改
我与课改
厦门市第四幼儿园 龚欣
厦门市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三年了,这三年也是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三年,因为课改经历的三年是我由一名一线教师→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转变过程,可以说在这三种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我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其间的体会更成了我教学生涯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所以今天想从这三个时期谈谈对课改工作的体会:
教师
三年前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所处的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已经率先在99年就开始尝试建立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模式,作为有幸提早搭乘上了课程改革列车的我而言,对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时却总觉得底气不足“我到底能用什么理论依据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呢?”因此我决定先从加深自身理论根基开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研究,充实理论学习打造自身基础。尽快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而在反思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经常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需要或是写论文、碰到问题时才会去有选择地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这种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只能产生应急效果,不能达到真正有深刻内涵的学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1)从表面的学习深入到有内涵的学习
对《纲要》、《指南》进行更深层次透彻的解读,我不再为自己能随口背出其中的某一段而引以为荣,更多的是将文字表面融入实际工作、当前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中来剖析和理解。对照《纲要》《指南》分析班级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怎样?还可进行怎样的拓展?通过这样理性学习和思考,我对这些法规文件更多了一份感性的理解。同时,经常通过专业杂志、教育网站、外出听课学习等多种渠道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理论经验,除了参加省、市、园内培训之外,定期自学了教育行动研究、多元智能等理论,在这些书籍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扩充自己的眼界,提升理论水平。
(2)从涣散的学习到有针对性的学习
我将学习的目标定位在“主题探究活动主体性作用发挥研究”、“幼儿园英语教学研究”上,以此为目标列出一学习计划,选择相关材料,学习后注意筛选和梳理,并分类成册,短短一年时间就归整了十几册的一手材料,为经验总结奠定积累。
(3)从纯粹的学习到运用的学习
学习的关键是能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之中,我将学习后的反思运用于实践,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先后根据实践经验撰写了论文《主题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的调查报告》、《在主题活动中促幼儿主体性发展》、《让孩子在听说实践中习得英语》、《幼儿园英语教学探究》,分别获市基础教育课改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于《厦门市幼儿园课程改革论文集
(二)》、《福建幼儿教育》、《福建省第二期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教 育科研论文集》中。
这段时期最深的感受是深信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只有以加倍的努力和热情去关注教改信息、洞悉教育理论体系与基本模式,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有根基的新型教师,才能真正适应课改的需要。
管理者
2002年由于幼儿园的工作需要,我成为一名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从教师转变为管理者,角色的转换让我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始终都觉得自己的压力很大。但看到领导、同事、朋友信任鼓励的目光不由化压力为动力,相信自己能迎难而上。
我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为课改服务,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困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我静下心来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在课改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想一想自己作为教师的经历,有许多心得也有许多困惑,因此我深入到老师中间,了解她们在课改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有三怕:一怕开课,二怕发言,三怕写论文。这三个顾虑实际上也体现了课改中教师最需解决的问题:教学组织能力、反思概括总结能力、实践提升到理论的能力,如果这三个问题能解决,那么教师的专业素质自然也就提高了,于是我开始尝试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伙伴者的身份,将帮助、扶持、推进的工作作风渗透入管理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1、说什么?怎么说?
针对如何促进教师们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大胆分享自己的经验我采用的方式是:
1)改全园性的教研研讨为小组式的研讨,根据课改工作重点制订几个研讨的小专题,请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教师选择自己关注的熟悉的专题,更有利于她们大胆、独立、充分地发言,作为管理者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通过研讨记录、与教师事后的沟通了解研讨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提早告知讨研讨内容,在每次研讨的前一星期,我们都会告知老师们下次教研活动要研讨的内容,并在园设立的资源库中投放相关资料,请老师们列出发言提纲,这样有备而来的教师们在活动中既能又条理清晰又能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了。
3)选择教师当前关注问题为议题:要使教师们能愿意发言,必须以教师为本,以课改的难点为出发,如我们结合幼儿园课改特色,进行了“幼儿个案分析”活动,教师们以一个幼儿为例从现象、原因、采取措施、有何效果、目前存在问题、今后思路等几方面分析,在分析交流中互相研讨,解决困惑;经常性地交流各班主题活动进展现状、有何成效,存在问题等等,老师们都愿意抓住这种时机多提、多说,在不断的互动中促进学习。
4)以多样的形式让教师愿意发言,使发言转化为内在动机,如课改知识竞赛、课改辩论会针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分正负两方展开激烈的争辩等形式,教师们十分喜欢这些形式,往往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会自觉收集学习大量课改资料,无形中促进自身教育理念的提高。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教师们从以往的“不愿说”转变为“抢着说”,都希望以此为契机分享一些经验,解决一些问题。新课程对教师要求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提高。
2、写什么?怎么写?
学期后的总结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本阶段工作回顾及对下阶段工作提出新的方向,我认为教师的总结反思能力是急需提高的能力,尝试以每个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解决这一问题。
1)从注重形式的研究到注重实效的研究:
以往在制订课题研究方向时关注的是有无新意,是否新颖,现在关注的是幼儿的发展需要,管理者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从教学一线老师们的所思所想出发制订大课题,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疑惑或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并订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朝着这个方向积累相关资料、针对问题反复“反思----实践”,从反思到实践,从改进到进步的反思这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教育实践得以改进,教育内涵也不断增加,只有这样经过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使自己的经验总结有价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由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突破。
2)变硬性规定为弹性评价
以往总是硬性要求教师每年要写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浸润着我,“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有总结反思能力的标准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我们让教师将经验总结与课题的研究相结合,自己弹性掌握总结的时间。
3、谁来教?教什么?
幼儿园课改中的许多好经验、好做法都是通过观摩的方式来展示经验的,主要采用几个做法:
1)变个体参与为全体参与
在以往的对外公开课活动中幼儿园往往都是选取几个教师作为开课对象,其他教师锻炼的机会比较少,在我园采取的以“主题探究活动”为课程模式的课改后,采取了全面开花式的观摩方式,每位教师在各种省市观摩活动中都承担任务,她们珍惜机会,屡战屡胜,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面对观摩任务,都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成功或失败,当成一次检验自己课改实践的锻炼机会。
2)变指定内容为自选内容
以往的观摩活动内容都是由管理者指定,现转变为自下而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实际发展需要确定公开观摩活动内容。
3)变被动式为主动式设计
以往的每一个观摩活动,管理者都经过反复推敲、设计后再由教师执教,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表演者的角色,现在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设计,管理者在此基础上与教师共同商讨、略微修改。
另外还采用了其他方式对教师进行多种渠道的锻炼。慢慢地,“三怕”现象在教师们身上慢慢地看不到了,她们渐渐地由被动转为主动,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步树立 了“让每位幼儿多元智能得到更大发展”的教育观念,注意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通过环境创设,到实景参观感受,探索研究来开展活动,鼓励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鼓励幼儿多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们学会了学习、学会思考。
作为分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我深深体会到在课改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改实验的直接执行者,课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们的观念。要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借助于富有内涵的帮助和推进,经常与老师进行倾心交流、思维碰撞中不断支持,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4年夏天我幸运地成为一名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到了第四幼儿园,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又一次考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在两年之后顺利地成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如何胜任第四幼儿园副园长的工作成为压在我身上的两副重担,妥善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我提出了一大挑战。
面临压力、对新环境的适应,我重新调整、找准定位,以四幼课改特色“发现每个幼儿的天赋,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同时将自己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研究课题“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与之相融合,把课改工作立足点放在如何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提高,将关注点放在让幼儿真实有效地发展上,并以省课改基地园开放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成长。
我和老师们一同从解读孩子入手,让老师们选择部分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照相与文字等形式,坚持每天对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从活动镜头、活动实录、指导策略、指导设想等方面进行不断分析、反思、发现并及时分析观察对象的点滴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并形成了经验汇编《读懂孩子》,取得了“个体差异”教育的极佳效果,同时还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而我自己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深深感受到“学科带头人”这个称谓不应只是光环,不是成长道路上的句号,而是提供展示自我的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是应该通过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使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理念、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不断发挥自身作用,和教师们共同成长,初见成效: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逐步树立了“发现天赋、张扬个性、活动丰富多彩、家园形成合力”的教育观念,先后迎接了几次省、市、区课改工作检查观摩均取得了专家的较高评价。当面对专家们提出的种种问题,老师们能一一解答,思路清晰,有理论有实例。在课改基地园开放活动的反馈中教师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创设的让幼儿参与的环境、体现教师为多元智能发展获得的潜心研究得到了专家的高度称赞。
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曾经有过的迷茫和困惑,曾经经历的艰辛和曲折,都将敦促着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深入地去思考、坦然 地去面对,作为同时肩负教师、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种角色的我,更深感任重而道远,今后我还将继续凭着追求卓越和优秀的精神动力、不断超越的进取心继续投入到课改之中。朝着学科带头人的方向——校本教研的引领者、学科教学的示范者、课程改革的探索者、青年教师的培养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而努力!
最后我想以一个小故事来结束我的发言。(这个故事也是我在参加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时华南师大刘良华博士给我们举的一个例子)
——有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之职,日日如此,也觉逍遥。有一天庙内住持要换人取代他的位置。小和尚很不服气地说:“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难道不响亮?”
老和尚告诉他:“你敲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感召力。钟声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来的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怎么能担当起神圣的撞钟职责呢?”(刘焕鲁)
我想以这个故事与大家共勉,让我们一起做有心人,心中有钟,心中时时有“孩子、家长、教师”,一起迎接课改的新一轮太阳的升起!